典藏大學: 成大校刊選文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國家圖書館

書名典藏大學: 成大校刊選文集的作者是陳恒安主編, 出版單位是成大, 出版年月是109/07, 適讀對象是成人(一般), 頁數是224, ISBN是978-986-99148-4-0 (平裝, 224面, 21公分).

書名典藏大學: 成大校刊選文集
作者陳恒安主編
出版單位成大
版次(空的。未填資料。)
出版年月109/07
標題(空的。未填資料。)
適讀對象成人(一般)
類號(空的。未填資料。)
ISBN978-986-99148-4-0 (平裝, 224面, 21公分)
開數21
頁數224
得獎紀錄(空的。未填資料。)

書名

典藏大學: 成大校刊選文集

作者

陳恒安主編

出版單位

成大

版次

(空的。未填資料。)

出版年月

109/07

標題

(空的。未填資料。)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類號

(空的。未填資料。)

ISBN

978-986-99148-4-0 (平裝, 224面, 21公分)

開數

21

頁數

224

得獎紀錄

(空的。未填資料。)

根據識別碼 978-986-99148-4-0 平裝 224面 21公分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978-986-99148-4-0 平裝 224面 21公分 資料。

[ 搜尋所有 978-986-99148-4-0 平裝 224面 21公分 ... ]

根據名稱 成大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成大 ...)

# 成大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119.55659
緯度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1422
案件編號: 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 119.55659
緯度: 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 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 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 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1422

# 成大 於 文資局古蹟 - 2

案件編號20031110000003
個案名稱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6
name: : 衙署
歷史沿革日軍在臺南地區的永久兵營工事,主要透過日明治35年(西元1902年)至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間的第一期永久兵營工事,完成砲兵營營舍及步兵營一個大隊之營舍。日明治43年(西元1910年)至日大正2年(西元1913年)第二期永久兵營工事中,完成步兵營另一個大隊之營舍,留下來的三棟建築物即為今日國定古蹟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古蹟本體(即今禮賢樓、大成館及舊文學院館)。日大正5年(西元1916年)至日大正10年(西元1921年)的第三期永久兵營工事中,再完成衛戍病院(今日臺南市市定古蹟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使兵營設施大體完備。由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為日治時期日本國土最南部的軍事部署地,因此成為日本皇室成員行啓、巡行臺灣的必至之地,其中裕仁皇太子(後來之昭和天皇)於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行啟臺灣,4月21日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閱兵,並於聯隊營庭手植紀念榕樹,此樹成為今日成功大學榕園中最巨大的榕樹。二戰後,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由國軍接收,持續作為軍事營區使用,直到民國55年(西元1966年)由成功大學接受該營區,成為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由於校務之發展,40多年來,乃拆除舊營區大量房舍,但三棟古蹟本體,以及位於原七、八中隊(今工業設計館舍)正面的大榕樹,在成功大學接收初期,早已成為學生畢業拍照之重要景點,校園整體發展過程中也刻意留存此三棟建築,使這三棟校舍得以在民國88年(西元1999年)受臺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民國92年(西元2003年)經內政部以臺內民字第0920062231號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民國94年文資法修正公布後,變更為國定古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3::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具本建築群周遭範圍,在清領時期即為練兵之所,後為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戰後(二戰後)又為國軍所使用,是現有臺灣歷史軍事設施最為完整者,具全國性的歷史意義。建築本體在臺灣日治時期所建的同類型軍事機能歷史性建築中,是極少數保存的案例,具全國性建築發展史的價值,具核定為國定古蹟之價值。建築式樣表達上都有濃厚紀念性,迴廊、山牆與門廊都是佳作,具全國性的建築藝術價值。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大學路1號(成大光復校區內)
經度120.21605811281
緯度22.999750316137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38/photo/pic019_c.pn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38/photo/pic019.png
name: : ic019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立成功大學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1110000003
外觀特徵連續拱圈迴廊為藝術研究所館舍最主要的構築語彙,並於北側、東西兩側入口門廊作強調裝飾。北面凸出平面的主入口門廊有兩處,各由一個比兩側拱圈較寬且高的拱圈所構成,其中東側門廊的拱心石處理成「渦卷形式」,與其上山牆的山尖連成一體。兩入口門廊之山牆後方有平板,兩側則為瓶飾。拱圈兩側的牆壁強化成巨大之凸壁,一方面作為門廊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則作為承重牆與迴廊內南北向拱圈之收頭。類似的門廊語彙,在臺灣日治時期的建築中並不多見。東西兩側的山牆立面裝飾元素相似,皆以角落的兩座粗大凸壁,及山牆的屋簷構成此立面之外緣。其間則有三個拱圈,中央較高,在閣樓高度形成一半圓拱窗,並與中央圓拱兩側扶壁及看似由牛腿支承的陽台女兒牆共同定義側向入口。而角落的凸壁之上各置有一厚重的瓶飾,兼具女兒牆及側脊的收頭。與兩棟兵舍比起來,藝術研究所顯得誇張與華麗,應與其作為原聯隊本部之空間性質有關。工業設計學系館舍、歷史學系館舍等兩棟原兵官舍造型上大同小異,其主要構成元素亦和藝術研究所相同,即是連續的迴廊拱圈。且三者皆於建築物入口處作強調裝飾,但有別於藝術研究所館舍的華麗,兩棟原兵舍北面中央主入口採用古典羅馬式樣門廊的形式,為此兩建築物最醒目的特徵。其中兩建築物中央入口古典羅馬式樣門廊各由六根托次坎式,支成楣梁及山牆所構成。在門廊山牆方面,於中央有一半圓形開口部,其餘各部則無特別繁複之裝飾。建築物南面背入口門廊之柱式及處理方式與主入口類似,但只有四柱,且無古典建築物之三角形山牆,其中歷史學系館舍中央背入口女兒牆部份加高形成山形壁的形式,但工業設計系館舍原有構造則於某次整修遭到拆除。在次入口方面,突出壁外之陽台是用來定義南北向次入口及東西向入口的建築元素。陽台下皆有富裝飾性的牛腿作為支撐,欄杆更特別處理成平板飾,兩側收頭為古典形式的半圓飾。
室內特徵藝研所之建物為磚造基礎,屋架為法式鋼桁架,共有八架,其接合方式主要採鉚釘與端版接合的方式。因建築物原先為日治時期「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其室內廊道位於整棟建築物的中央軸線上並採東西向配置,符合當初的軍事用途,目前人員進出多由東側出入口,西側出入口時常處於封閉狀態。工業設計學系館與歷史系館在構造上,為日本陸軍最早實驗採行鋼筋混凝土建築之一。建築均採一字型平面,四週有迴廊,東、西、北面較寬,南面較窄。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六柱門廊。
使用情形學校系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磚牆裂縫、磚牆風化、磚牆白華、飾帶、浮雕、紋飾脫落、白灰粉刷脫落、屋頂防水
現狀由國立成功大學作為校舍使用。「禮賢樓」原為日治時期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現作為藝術研究所館舍使用中;「大成館」原為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第二大隊七、八中隊營舍,現由工業設計學系使用中;「舊文學院館」原為臺灣第二聯隊第二大隊五、六中隊營舍,原供文學院使用,2001年由歷史系取得全棟建築之管理使用權。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5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台內民字第0920062231號(國定)
公告日期: : 2003-11-10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育樂段
landSerialNo: : 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112/photo/fa3aa8b7-4886-4196-87f2-7a59c5c2bbf6.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25/c7a6ba49-7583-43fa-b1d8-b204d8b3d6fd/原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地籍圖.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25/e62fedaa-28bb-4d74-baf8-374e36d9569e/原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土地登記謄本.pdf
repImgId1143
案件編號: 20031110000003
個案名稱: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6
name: : 衙署
歷史沿革: 日軍在臺南地區的永久兵營工事,主要透過日明治35年(西元1902年)至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間的第一期永久兵營工事,完成砲兵營營舍及步兵營一個大隊之營舍。日明治43年(西元1910年)至日大正2年(西元1913年)第二期永久兵營工事中,完成步兵營另一個大隊之營舍,留下來的三棟建築物即為今日國定古蹟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古蹟本體(即今禮賢樓、大成館及舊文學院館)。日大正5年(西元1916年)至日大正10年(西元1921年)的第三期永久兵營工事中,再完成衛戍病院(今日臺南市市定古蹟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使兵營設施大體完備。由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為日治時期日本國土最南部的軍事部署地,因此成為日本皇室成員行啓、巡行臺灣的必至之地,其中裕仁皇太子(後來之昭和天皇)於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行啟臺灣,4月21日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閱兵,並於聯隊營庭手植紀念榕樹,此樹成為今日成功大學榕園中最巨大的榕樹。二戰後,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由國軍接收,持續作為軍事營區使用,直到民國55年(西元1966年)由成功大學接受該營區,成為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由於校務之發展,40多年來,乃拆除舊營區大量房舍,但三棟古蹟本體,以及位於原七、八中隊(今工業設計館舍)正面的大榕樹,在成功大學接收初期,早已成為學生畢業拍照之重要景點,校園整體發展過程中也刻意留存此三棟建築,使這三棟校舍得以在民國88年(西元1999年)受臺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民國92年(西元2003年)經內政部以臺內民字第0920062231號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民國94年文資法修正公布後,變更為國定古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3::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本建築群周遭範圍,在清領時期即為練兵之所,後為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戰後(二戰後)又為國軍所使用,是現有臺灣歷史軍事設施最為完整者,具全國性的歷史意義。建築本體在臺灣日治時期所建的同類型軍事機能歷史性建築中,是極少數保存的案例,具全國性建築發展史的價值,具核定為國定古蹟之價值。建築式樣表達上都有濃厚紀念性,迴廊、山牆與門廊都是佳作,具全國性的建築藝術價值。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大學路1號(成大光復校區內)
經度: 120.21605811281
緯度: 22.999750316137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38/photo/pic019_c.pn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38/photo/pic019.png
name: : ic019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立成功大學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1110000003
外觀特徵: 連續拱圈迴廊為藝術研究所館舍最主要的構築語彙,並於北側、東西兩側入口門廊作強調裝飾。北面凸出平面的主入口門廊有兩處,各由一個比兩側拱圈較寬且高的拱圈所構成,其中東側門廊的拱心石處理成「渦卷形式」,與其上山牆的山尖連成一體。兩入口門廊之山牆後方有平板,兩側則為瓶飾。拱圈兩側的牆壁強化成巨大之凸壁,一方面作為門廊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則作為承重牆與迴廊內南北向拱圈之收頭。類似的門廊語彙,在臺灣日治時期的建築中並不多見。東西兩側的山牆立面裝飾元素相似,皆以角落的兩座粗大凸壁,及山牆的屋簷構成此立面之外緣。其間則有三個拱圈,中央較高,在閣樓高度形成一半圓拱窗,並與中央圓拱兩側扶壁及看似由牛腿支承的陽台女兒牆共同定義側向入口。而角落的凸壁之上各置有一厚重的瓶飾,兼具女兒牆及側脊的收頭。與兩棟兵舍比起來,藝術研究所顯得誇張與華麗,應與其作為原聯隊本部之空間性質有關。工業設計學系館舍、歷史學系館舍等兩棟原兵官舍造型上大同小異,其主要構成元素亦和藝術研究所相同,即是連續的迴廊拱圈。且三者皆於建築物入口處作強調裝飾,但有別於藝術研究所館舍的華麗,兩棟原兵舍北面中央主入口採用古典羅馬式樣門廊的形式,為此兩建築物最醒目的特徵。其中兩建築物中央入口古典羅馬式樣門廊各由六根托次坎式,支成楣梁及山牆所構成。在門廊山牆方面,於中央有一半圓形開口部,其餘各部則無特別繁複之裝飾。建築物南面背入口門廊之柱式及處理方式與主入口類似,但只有四柱,且無古典建築物之三角形山牆,其中歷史學系館舍中央背入口女兒牆部份加高形成山形壁的形式,但工業設計系館舍原有構造則於某次整修遭到拆除。在次入口方面,突出壁外之陽台是用來定義南北向次入口及東西向入口的建築元素。陽台下皆有富裝飾性的牛腿作為支撐,欄杆更特別處理成平板飾,兩側收頭為古典形式的半圓飾。
室內特徵: 藝研所之建物為磚造基礎,屋架為法式鋼桁架,共有八架,其接合方式主要採鉚釘與端版接合的方式。因建築物原先為日治時期「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其室內廊道位於整棟建築物的中央軸線上並採東西向配置,符合當初的軍事用途,目前人員進出多由東側出入口,西側出入口時常處於封閉狀態。工業設計學系館與歷史系館在構造上,為日本陸軍最早實驗採行鋼筋混凝土建築之一。建築均採一字型平面,四週有迴廊,東、西、北面較寬,南面較窄。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六柱門廊。
使用情形: 學校系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磚牆裂縫、磚牆風化、磚牆白華、飾帶、浮雕、紋飾脫落、白灰粉刷脫落、屋頂防水
現狀: 由國立成功大學作為校舍使用。「禮賢樓」原為日治時期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現作為藝術研究所館舍使用中;「大成館」原為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第二大隊七、八中隊營舍,現由工業設計學系使用中;「舊文學院館」原為臺灣第二聯隊第二大隊五、六中隊營舍,原供文學院使用,2001年由歷史系取得全棟建築之管理使用權。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5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台內民字第0920062231號(國定)
公告日期: : 2003-11-10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育樂段
landSerialNo: : 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112/photo/fa3aa8b7-4886-4196-87f2-7a59c5c2bbf6.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25/c7a6ba49-7583-43fa-b1d8-b204d8b3d6fd/原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地籍圖.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25/e62fedaa-28bb-4d74-baf8-374e36d9569e/原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土地登記謄本.pdf
repImgId: 1143

# 成大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3

識別碼C1_395000000A_000899
名稱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區域(空)
簡述日明治30年(西元1897年)於赤嵌樓設立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依日軍第三期永久兵營計畫重建較大規模之院舍於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之北側,規模非常完整。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更名為臺南陸軍病院。二戰後,民國37年(西元1948年),國民政府軍接收此處並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軍醫院,9月中旬開始收療病患。隔年,更名為臺灣省陸軍司令部軍醫院,並於民國39年(西元1950年)4月改制為「陸軍總司令部軍醫院」,10月再改編成為「陸軍軍官學校軍醫院」。民國41年(西元1952年)3月改制為「陸軍獨立醫院」,5月再更名為「陸軍醫院」,直屬於陸軍總部。民國43年(西元1954年)「陸軍醫院」升等成為「聯勤第四總醫院」,直屬聯勤總司令部。民國44年(西元1955年)改隸陸軍供應司令部軍醫屬,醫院名稱成為「陸軍第四總醫院」。民國49年(西元1960年),陸軍總部為統一各醫院番號,遂將醫院名稱更名為「陸軍第804總醫院」,俗稱804醫院。民國89年(西元2000年),醫院現址撥交給國立成功大學,並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完成國立成功大學力行校區西側用地(原804軍醫院)校園規劃。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整座建築由數排南北向之建築以廊道相接而成。建築本身以磚造為主,有不同形式之拱廊,抬高之地板,屋頂留有造型小巧的通氣塔,均為適應台灣南部氣候而設,極具特色。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基地內除具有明確室內機能之建築空間外,尚包括圍牆、防空洞、花圃、水池及木造涼亭等景觀設施。戰後804總醫院於民國61年(西元1972年)曾進行院區美化,位於院區西北側的水池則出現疊石假山構造,並有中華民國國徽及「毋忘在莒」刻石造景,為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於戰後做為軍事醫院使用之見證。本體建築除原講堂外,其餘6棟建築均設有通氣孔並抬高基腳,構造以洗石子為主。牆身為荷式清水紅磚。可能的屋瓦形式要分為水泥瓦及黑燻瓦,少數為石棉平板瓦及金屬板。防水層均為木瓦片構造,建材為臺灣檜木。建築屋頂中有些部分還留有老虎窗及通風塔之設置。樓板構造均為鋼筋混凝土、室內地板面材以斜方格磨石子為主。窗戶型態及開啟方式均為上下拉窗,為方便通風,其窗戶配置多且大。門廊為方便病床進出也均設計寬敞。另原講堂與其餘建築最大不同之處為其牆身由木條板灰作及雨淋板構成,屋頂無老虎窗及通風塔,室內地板面材為長條型木板。整體而言,整棟建築幾乎為木構造而成。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乃日治時期日軍在臺灣設立之軍醫院,初期設於赤崁樓,後因軍隊設施陸續於東北市區完成,乃於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在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北側重建較大規模之院舍。戰後,所有院舍移交國軍,並成立804醫院,服務軍民。它曾是當時中樓、三分子居民的就醫重點醫院,就建築價值而言,更是全國僅存的一座具完整軍事醫院之建築群。近年來,由於804醫院遷離,院舍經成功大學爭取成為力行校區,整修後將有系所遷入使用。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與臺灣地區其他衛戍病院、或日本岐阜衛戍病院,就量體及空間配置上皆為「個形式配置」,為當時代衛戍病院建築之典型。古蹟本體共有7座建築物,包括原管理室、2棟原病室、原管理室附屬家、原講堂、原傳染病室及原實驗室及消毒室等。藉由這些建築構成,呈現日治時期軍事病院的運作概況,反映當時代病院運作之動線、設計邏輯。除建築之外,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院區也遺留有不少老樹,值得一併保存。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平面配置均為「分館式」,即採用依不同機能將建築物分棟設置,並以廊道連接的醫院配置模式,為臺灣日治時期病院建築主要之配置形式。在構造特質上,7棟建築均為紅磚承重牆及山形式木桁架屋頂構造,具體呈現臺灣第3期永久兵營計畫所有的建築特徵。 (資料來源: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網站)
描述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與臺灣地區其他衛戍病院、或日本岐阜衛戍病院,就量體及空間配置上皆為「個形式配置」,為當時代衛戍病院建築之典型。古蹟本體共有7座建築物,包括原管理室、2棟原病室、原管理室附屬家、原講堂、原傳染病室及原實驗室及消毒室等。藉由這些建築構成,呈現日治時期軍事病院的運作概況,反映當時代病院運作之動線、設計邏輯。除建築之外,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院區也遺留有不少老樹,值得一併保存。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平面配置均為「分館式」,即採用依不同機能將建築物分棟設置,並以廊道連接的醫院配置模式,為臺灣日治時期病院建築主要之配置形式。在構造特質上,7棟建築均為紅磚承重牆及山形式木桁架屋頂構造,具體呈現臺灣第3期永久兵營計畫所有的建築特徵。 (資料來源: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網站)
電話886-6-2757575
地址臺南市704北區小東路25號(成功大學力行校區)
郵政區碼(Zipcode)704
Region臺南市
Town北區
旅遊資訊台南火車站後站出口–步行至成大力行校區約10分鐘 台南高鐵站–火車沙崙線–台南火車站後站出口–步行至成大力行校區約10分鐘
開放時間請洽成功大學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95000000A
經度座標120.21564
緯度座標23.00242
原分類(空)
分類13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免門票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1-08-27T09:59:31+08:00
識別碼: C1_395000000A_000899
名稱: 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區域: (空)
簡述: 日明治30年(西元1897年)於赤嵌樓設立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依日軍第三期永久兵營計畫重建較大規模之院舍於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之北側,規模非常完整。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更名為臺南陸軍病院。二戰後,民國37年(西元1948年),國民政府軍接收此處並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軍醫院,9月中旬開始收療病患。隔年,更名為臺灣省陸軍司令部軍醫院,並於民國39年(西元1950年)4月改制為「陸軍總司令部軍醫院」,10月再改編成為「陸軍軍官學校軍醫院」。民國41年(西元1952年)3月改制為「陸軍獨立醫院」,5月再更名為「陸軍醫院」,直屬於陸軍總部。民國43年(西元1954年)「陸軍醫院」升等成為「聯勤第四總醫院」,直屬聯勤總司令部。民國44年(西元1955年)改隸陸軍供應司令部軍醫屬,醫院名稱成為「陸軍第四總醫院」。民國49年(西元1960年),陸軍總部為統一各醫院番號,遂將醫院名稱更名為「陸軍第804總醫院」,俗稱804醫院。民國89年(西元2000年),醫院現址撥交給國立成功大學,並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完成國立成功大學力行校區西側用地(原804軍醫院)校園規劃。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整座建築由數排南北向之建築以廊道相接而成。建築本身以磚造為主,有不同形式之拱廊,抬高之地板,屋頂留有造型小巧的通氣塔,均為適應台灣南部氣候而設,極具特色。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基地內除具有明確室內機能之建築空間外,尚包括圍牆、防空洞、花圃、水池及木造涼亭等景觀設施。戰後804總醫院於民國61年(西元1972年)曾進行院區美化,位於院區西北側的水池則出現疊石假山構造,並有中華民國國徽及「毋忘在莒」刻石造景,為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於戰後做為軍事醫院使用之見證。本體建築除原講堂外,其餘6棟建築均設有通氣孔並抬高基腳,構造以洗石子為主。牆身為荷式清水紅磚。可能的屋瓦形式要分為水泥瓦及黑燻瓦,少數為石棉平板瓦及金屬板。防水層均為木瓦片構造,建材為臺灣檜木。建築屋頂中有些部分還留有老虎窗及通風塔之設置。樓板構造均為鋼筋混凝土、室內地板面材以斜方格磨石子為主。窗戶型態及開啟方式均為上下拉窗,為方便通風,其窗戶配置多且大。門廊為方便病床進出也均設計寬敞。另原講堂與其餘建築最大不同之處為其牆身由木條板灰作及雨淋板構成,屋頂無老虎窗及通風塔,室內地板面材為長條型木板。整體而言,整棟建築幾乎為木構造而成。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乃日治時期日軍在臺灣設立之軍醫院,初期設於赤崁樓,後因軍隊設施陸續於東北市區完成,乃於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在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北側重建較大規模之院舍。戰後,所有院舍移交國軍,並成立804醫院,服務軍民。它曾是當時中樓、三分子居民的就醫重點醫院,就建築價值而言,更是全國僅存的一座具完整軍事醫院之建築群。近年來,由於804醫院遷離,院舍經成功大學爭取成為力行校區,整修後將有系所遷入使用。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與臺灣地區其他衛戍病院、或日本岐阜衛戍病院,就量體及空間配置上皆為「個形式配置」,為當時代衛戍病院建築之典型。古蹟本體共有7座建築物,包括原管理室、2棟原病室、原管理室附屬家、原講堂、原傳染病室及原實驗室及消毒室等。藉由這些建築構成,呈現日治時期軍事病院的運作概況,反映當時代病院運作之動線、設計邏輯。除建築之外,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院區也遺留有不少老樹,值得一併保存。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平面配置均為「分館式」,即採用依不同機能將建築物分棟設置,並以廊道連接的醫院配置模式,為臺灣日治時期病院建築主要之配置形式。在構造特質上,7棟建築均為紅磚承重牆及山形式木桁架屋頂構造,具體呈現臺灣第3期永久兵營計畫所有的建築特徵。 (資料來源: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網站)
描述: 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與臺灣地區其他衛戍病院、或日本岐阜衛戍病院,就量體及空間配置上皆為「個形式配置」,為當時代衛戍病院建築之典型。古蹟本體共有7座建築物,包括原管理室、2棟原病室、原管理室附屬家、原講堂、原傳染病室及原實驗室及消毒室等。藉由這些建築構成,呈現日治時期軍事病院的運作概況,反映當時代病院運作之動線、設計邏輯。除建築之外,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院區也遺留有不少老樹,值得一併保存。原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平面配置均為「分館式」,即採用依不同機能將建築物分棟設置,並以廊道連接的醫院配置模式,為臺灣日治時期病院建築主要之配置形式。在構造特質上,7棟建築均為紅磚承重牆及山形式木桁架屋頂構造,具體呈現臺灣第3期永久兵營計畫所有的建築特徵。 (資料來源: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網站)
電話: 886-6-2757575
地址: 臺南市704北區小東路25號(成功大學力行校區)
郵政區碼(Zipcode): 704
Region: 臺南市
Town: 北區
旅遊資訊: 台南火車站後站出口–步行至成大力行校區約10分鐘 台南高鐵站–火車沙崙線–台南火車站後站出口–步行至成大力行校區約10分鐘
開放時間: 請洽成功大學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95000000A
經度座標: 120.21564
緯度座標: 23.00242
原分類: (空)
分類1: 3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免門票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1-08-27T09:59:31+08:00

# 成大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4

案件編號20070508000001
個案名稱屏東市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官舍建築群
歷史沿革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崇仁新村(空翔區)」位於現今屏東市迪化街、洛陽街、中山路、勝利路所包圍的街區範圍,包含屏東市高原街17巷7、9、11、13、15、17、19、21號;蘭州街3、5、7、9、10、11、12、14、16、18、20、22、24、26、28、30號;勝利路132號,全區共計有17棟建築,總面積為3213.63平方公尺。崇仁新村(空翔區)興建於日治時期1941年(昭和16年),是為了提供給原本駐防於「日本飛行第八聯隊」所擴編成的「陸軍第三飛行團」的軍人及眷屬所居住,為日本第八飛行聯隊的第三期官舍群。1945年以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安置從中國大陸來臺灣的軍人及眷屬,改作為空軍眷村「崇仁新村空翔區」。 2.相關事件背景 日治時期後期,臺灣總督府以臺灣作為南進基務。地處亞熱帶與熱帶的臺灣,在對華南及南洋執行航空作戰的目標下,臺灣為日本理想的訓練場所。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在屏東設立全臺第一座機場,同時作為警察航空班的基地,以利於對山地原住民進行示威飛航、偵巡炸射,平時亦擔任中央山脈橫斷飛行,與後山花蓮和臺東間的聯絡,以提供空中郵遞服務。1927年(昭和2年)日本陸軍航空隊正式進駐臺灣,將警察航空班併編,結束了警察航空班的任務。取而代之的是1928年(昭和3年)進駐屏北飛行基地的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接替警察航空班,肩負起臺灣防空作戰和理蕃清剿支援任務 。 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成立之後,隨著人員的進駐,官舍需求大幅增加,1928(昭和3年)年首批官舍建築完成,即為「第八飛行聯隊第一期官舍群」,其中包括飛行聯隊之聯隊長、奏任官及將校級軍官宿舍。這些首批的飛行第八聯隊軍官宿舍群位於現今屏東市的成功路、成都街、信義路及南京路包圍的中山路兩側範圍,也就是現今的屏東崇仁新村(成功區)。 1936年(昭和11年)日本飛行第八聯隊擴編為陸軍第三飛行團,在擴編之後因為飛機場規模擴大,官兵人員居住需求增加,故日本軍隊往屏東市萬年溪方向以及中山路北側兩大區域擴建官兵宿舍。往萬年溪方向興建的聯隊官兵宿舍群位於現今屏東書院附近的「第八飛行聯隊第二期官舍群」(現今崇仁新村通海區),而往中山路北端擴建的則稱為「崇蘭陸軍官舍群」,也就是現今屏東市青島街與康定街一帶的「陸軍勝利新村」。當時皆是配合最新的都市計畫興建官舍相關設施、道路與下水道,因此也帶動了屏東市的都市發展 。 1940年代後,屏東飛行場因軍事作戰不斷擴大其內部組織,於是於現今勝利路南北兩側興建起新官舍群,分別為干城町陸軍官舍群(今得勝新村)與「第八飛行聯隊第三期官舍群」(今崇仁新村空翔區)。至此形成完整的屏東陸軍官舍群。 1945年後中華民國政府與軍隊陸續遷徙來臺,為安頓來到臺灣的軍人及其眷屬,國民政府因此接收許多日治時期建造的日式軍官宿舍作為眷村。其中,「崇仁新村(空翔區)」由國軍的空軍第六聯隊進駐,爾後陸續配發給其他空軍軍人及眷屬。1996年,行政院核定國軍老舊眷村改建計畫,辦理眷村改建 工作。2010年,配合國防部《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實施,屏東市崇仁新村的眷戶開始陸續遷出。 近年來「崇仁新村(空翔區)」的日式木造官舍的屋體結構受到嚴重毀損,而無法進行完整修復。因此,屏東縣政府利用「遺構公園」的概念,在2023年將屏東市得勝新村和崇仁新村空翔區打造為臺灣首座遺構公園。園區內使用「崇仁新村(空翔區)」既有材料,將原官舍群活化再利用為充滿藝術氣息的歷史空間,成為屏東市文化資產場域的新亮點。 3.指定時間 「崇仁新村(空翔區)」於2018年3月1日經屏東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登錄棟數共31棟。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屏東縣歷史建築「勝利、崇仁新村『將軍之屋』調查研究與活化再利用計畫」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為完整日式建築群,具有建築特殊性及美感,庭園及廣泛植樹具都市綠帶功能,歷經日本殖民時代南進基地之軍官官舍,及中華民國政府領台後成為國軍眷村,亦為擔負許多重要軍事任務之軍官官舍,極富歷史意義。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屏東市成功路134號、136號、138號、140號、146號,成都街22弄2號、3號、4號,中山路56號、57號,忠孝路93號、95號、100號、101號、102號,信義路137號、139號....等
經度120.48434946689
緯度22.674238097756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7/cf3c44c8-91aa-4ba4-8549-48b12234b02d/屏東市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7/cf3c44c8-91aa-4ba4-8549-48b12234b02d/屏東市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照片.jpg
name: : 屏東市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照片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屏東縣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屏東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0508000001
外觀特徵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屏東市勝利新村建築物的外觀為流行現代建築式樣 ,主要以簡潔的風格進行設計,沒有繁複的裝飾與線腳。勝利新村建築本體為磚木混合構造,在官舍位階上屬於高階軍官宿舍。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勝利新村官舍建築物室內為抬高的木地板,因此在外牆基座處四周都可見通風窗的設置。在勝利新村數棟官舍的外牆還留有當時清理糞便的孔道,以及浴室的通風窗 。勝利新村官舍建築物外牆壁體為磚構造,面層以水泥砂漿粉刷。在牆身部分,基座、窗臺與窗戶雨遮為洗石子裝修。各棟建築物入口正面位於山牆上方都設有「通風百葉窗」,主要功能為讓內部木構造屋架通風,亦能排除屋頂的熱氣,是為了適應臺灣氣候的建築構件。日治時期設置的窗戶為木構造,部分窗戶為落地窗的型式,有階梯可連接至戶外庭院空間。此外,勝利新村的每一戶的眷舍都會在南面或北面設置一個花架,可以提供適當的遮陰,避免南臺灣熾熱的陽光直射進室內 。勝利新村的官舍可見多樣的屋頂型式,例如切妻式、入母式、寄棟式常見的日式建築屋頂。屋面部分則皆披覆「水泥瓦」,並於屋頂邊緣或屋脊邊緣以「鬼瓦」做裝飾。其鬼瓦形式包含雲形鬼瓦及蜷尾形脊頭瓦。 為因應當時日治末期戰爭的需求,許多眷舍的庭院都設有防空洞。大部分防空洞的型式是設置於地面,為圓拱型磚造結構,面層以水泥粉刷。此外,大部分官舍前院或後院都會設有磚造水泥粉刷的消防槽,內部放置水或細砂,火災來時可用於滅火。在院子圍牆旁也可發現垃圾投置孔,投置孔在圍牆外有開口,可直接於圍牆外清運垃圾。
室內特徵1.建築空間格局 屏東市勝利新村建築物的室內空間配有「玄關」、「座敷」(客廳)、「客間」(客房)、「居間」(房間)、「臺所」(廚房)、「風呂」(浴室)、「便所」(廁所)、「廊下」(走廊)及「緣側」(廊台)等建築空間。大部分官舍室內建築皆設有「緣側」、「押入」、櫥櫃及「下馱箱」等空間。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勝利新村官舍的室內為木地板構造,室內牆體採用「真壁」(編竹夾泥牆),並於面層塗上石灰泥。「真壁」(編竹夾泥牆)即是將兩柱間的壁體使用細竹編成骨架,再以麻繩綁竹片固定於竹編骨架上,再塗上以麻絨、稻穀等材料拌成的壁土,進行塗抹即成為室內的牆壁。 「座敷」設有「床之間」與「床脇」。床之間」通常會吊掛書畫與放置香爐、花瓶、燭臺或古董之類的裝飾。「床脇」設有棚架,可以擺放書籍、茶具及硯臺盒等文藝用品。室內裝修有「欄間」裝飾,欄間為室內隔間牆上方的木製通風窗,有精緻的鏤空雕花 。 室內推拉門的部分為障子及無雙窗的構造形式。室內窗則採格子窗及百葉窗的構造形式。障子將空間合併或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房間。無雙窗則是在推拉門或隔間下方的通氣窗,水平方向左右拉可開窗或閉窗。部份勝利新村官舍的便所(廁所)與相鄰空間的牆壁之間,可見一個特殊的「雙向燈座」。這種燈座可以讓便所與相鄰空間同時具有照明功能。 勝利新村官舍的屋架採用「和小屋組」(和式屋架),為日本傳統屋架的構法。居間的天花板皆採「竿緣天井」,即是將細長的木條成列配置,每一間隔約45公分,上方鋪設木薄片的「格板」作為天花板。
使用情形目前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已有許多類別品牌進駐,包含餐飲業、服飾織品業、在地特色選物店、表演藝術、文學書坊、風格花藝。期許藉由與周邊城市的文化路徑鏈接,讓歷史建築得以活化再利用,並為屏東注入新的文化魅力。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針對修復完成的眷舍進行屋舍維護及環境清潔
現狀2018年,屏東縣政府獲文化部「屏東飛行故事(勝利、崇仁眷村)再造歷史場域計畫」補助,進行屏東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崇仁新村(通海區)的全區修復與再利用經營管理。並於同年將園區正式命名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創意聚落。園區不僅傳承了眷村文化,更藉由各式各樣的藝文活動,讓民眾深刻體驗臺灣多元文化及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進駐品牌之經營時間不同,詳勝利新村創意生活園區網站https://www.cultural.pthg.gov.tw/vipzone/Default.aspx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60094523號
公告日期: : 2007-05-08 15:22:19.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60149850號
公告日期: : 2007-07-24 00:00:00.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7/9ed98259-6aad-4bc9-b45b-6918afc4caa3/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60094523號.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7/6f1d47bd-1324-44ea-a8b1-f71fd794f747/更正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60149850號.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09/e6a72873-9ef9-40b4-baf1-1af099fd8419/X036-A04.pdf
repImgId154066
案件編號: 20070508000001
個案名稱: 屏東市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官舍建築群
歷史沿革: 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崇仁新村(空翔區)」位於現今屏東市迪化街、洛陽街、中山路、勝利路所包圍的街區範圍,包含屏東市高原街17巷7、9、11、13、15、17、19、21號;蘭州街3、5、7、9、10、11、12、14、16、18、20、22、24、26、28、30號;勝利路132號,全區共計有17棟建築,總面積為3213.63平方公尺。崇仁新村(空翔區)興建於日治時期1941年(昭和16年),是為了提供給原本駐防於「日本飛行第八聯隊」所擴編成的「陸軍第三飛行團」的軍人及眷屬所居住,為日本第八飛行聯隊的第三期官舍群。1945年以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安置從中國大陸來臺灣的軍人及眷屬,改作為空軍眷村「崇仁新村空翔區」。 2.相關事件背景 日治時期後期,臺灣總督府以臺灣作為南進基務。地處亞熱帶與熱帶的臺灣,在對華南及南洋執行航空作戰的目標下,臺灣為日本理想的訓練場所。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在屏東設立全臺第一座機場,同時作為警察航空班的基地,以利於對山地原住民進行示威飛航、偵巡炸射,平時亦擔任中央山脈橫斷飛行,與後山花蓮和臺東間的聯絡,以提供空中郵遞服務。1927年(昭和2年)日本陸軍航空隊正式進駐臺灣,將警察航空班併編,結束了警察航空班的任務。取而代之的是1928年(昭和3年)進駐屏北飛行基地的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接替警察航空班,肩負起臺灣防空作戰和理蕃清剿支援任務 。 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成立之後,隨著人員的進駐,官舍需求大幅增加,1928(昭和3年)年首批官舍建築完成,即為「第八飛行聯隊第一期官舍群」,其中包括飛行聯隊之聯隊長、奏任官及將校級軍官宿舍。這些首批的飛行第八聯隊軍官宿舍群位於現今屏東市的成功路、成都街、信義路及南京路包圍的中山路兩側範圍,也就是現今的屏東崇仁新村(成功區)。 1936年(昭和11年)日本飛行第八聯隊擴編為陸軍第三飛行團,在擴編之後因為飛機場規模擴大,官兵人員居住需求增加,故日本軍隊往屏東市萬年溪方向以及中山路北側兩大區域擴建官兵宿舍。往萬年溪方向興建的聯隊官兵宿舍群位於現今屏東書院附近的「第八飛行聯隊第二期官舍群」(現今崇仁新村通海區),而往中山路北端擴建的則稱為「崇蘭陸軍官舍群」,也就是現今屏東市青島街與康定街一帶的「陸軍勝利新村」。當時皆是配合最新的都市計畫興建官舍相關設施、道路與下水道,因此也帶動了屏東市的都市發展 。 1940年代後,屏東飛行場因軍事作戰不斷擴大其內部組織,於是於現今勝利路南北兩側興建起新官舍群,分別為干城町陸軍官舍群(今得勝新村)與「第八飛行聯隊第三期官舍群」(今崇仁新村空翔區)。至此形成完整的屏東陸軍官舍群。 1945年後中華民國政府與軍隊陸續遷徙來臺,為安頓來到臺灣的軍人及其眷屬,國民政府因此接收許多日治時期建造的日式軍官宿舍作為眷村。其中,「崇仁新村(空翔區)」由國軍的空軍第六聯隊進駐,爾後陸續配發給其他空軍軍人及眷屬。1996年,行政院核定國軍老舊眷村改建計畫,辦理眷村改建 工作。2010年,配合國防部《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實施,屏東市崇仁新村的眷戶開始陸續遷出。 近年來「崇仁新村(空翔區)」的日式木造官舍的屋體結構受到嚴重毀損,而無法進行完整修復。因此,屏東縣政府利用「遺構公園」的概念,在2023年將屏東市得勝新村和崇仁新村空翔區打造為臺灣首座遺構公園。園區內使用「崇仁新村(空翔區)」既有材料,將原官舍群活化再利用為充滿藝術氣息的歷史空間,成為屏東市文化資產場域的新亮點。 3.指定時間 「崇仁新村(空翔區)」於2018年3月1日經屏東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登錄棟數共31棟。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屏東縣歷史建築「勝利、崇仁新村『將軍之屋』調查研究與活化再利用計畫」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為完整日式建築群,具有建築特殊性及美感,庭園及廣泛植樹具都市綠帶功能,歷經日本殖民時代南進基地之軍官官舍,及中華民國政府領台後成為國軍眷村,亦為擔負許多重要軍事任務之軍官官舍,極富歷史意義。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屏東市成功路134號、136號、138號、140號、146號,成都街22弄2號、3號、4號,中山路56號、57號,忠孝路93號、95號、100號、101號、102號,信義路137號、139號....等
經度: 120.48434946689
緯度: 22.674238097756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7/cf3c44c8-91aa-4ba4-8549-48b12234b02d/屏東市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7/cf3c44c8-91aa-4ba4-8549-48b12234b02d/屏東市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照片.jpg
name: : 屏東市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日治時期軍官眷舍照片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屏東縣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屏東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0508000001
外觀特徵: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屏東市勝利新村建築物的外觀為流行現代建築式樣 ,主要以簡潔的風格進行設計,沒有繁複的裝飾與線腳。勝利新村建築本體為磚木混合構造,在官舍位階上屬於高階軍官宿舍。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勝利新村官舍建築物室內為抬高的木地板,因此在外牆基座處四周都可見通風窗的設置。在勝利新村數棟官舍的外牆還留有當時清理糞便的孔道,以及浴室的通風窗 。勝利新村官舍建築物外牆壁體為磚構造,面層以水泥砂漿粉刷。在牆身部分,基座、窗臺與窗戶雨遮為洗石子裝修。各棟建築物入口正面位於山牆上方都設有「通風百葉窗」,主要功能為讓內部木構造屋架通風,亦能排除屋頂的熱氣,是為了適應臺灣氣候的建築構件。日治時期設置的窗戶為木構造,部分窗戶為落地窗的型式,有階梯可連接至戶外庭院空間。此外,勝利新村的每一戶的眷舍都會在南面或北面設置一個花架,可以提供適當的遮陰,避免南臺灣熾熱的陽光直射進室內 。勝利新村的官舍可見多樣的屋頂型式,例如切妻式、入母式、寄棟式常見的日式建築屋頂。屋面部分則皆披覆「水泥瓦」,並於屋頂邊緣或屋脊邊緣以「鬼瓦」做裝飾。其鬼瓦形式包含雲形鬼瓦及蜷尾形脊頭瓦。 為因應當時日治末期戰爭的需求,許多眷舍的庭院都設有防空洞。大部分防空洞的型式是設置於地面,為圓拱型磚造結構,面層以水泥粉刷。此外,大部分官舍前院或後院都會設有磚造水泥粉刷的消防槽,內部放置水或細砂,火災來時可用於滅火。在院子圍牆旁也可發現垃圾投置孔,投置孔在圍牆外有開口,可直接於圍牆外清運垃圾。
室內特徵: 1.建築空間格局 屏東市勝利新村建築物的室內空間配有「玄關」、「座敷」(客廳)、「客間」(客房)、「居間」(房間)、「臺所」(廚房)、「風呂」(浴室)、「便所」(廁所)、「廊下」(走廊)及「緣側」(廊台)等建築空間。大部分官舍室內建築皆設有「緣側」、「押入」、櫥櫃及「下馱箱」等空間。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勝利新村官舍的室內為木地板構造,室內牆體採用「真壁」(編竹夾泥牆),並於面層塗上石灰泥。「真壁」(編竹夾泥牆)即是將兩柱間的壁體使用細竹編成骨架,再以麻繩綁竹片固定於竹編骨架上,再塗上以麻絨、稻穀等材料拌成的壁土,進行塗抹即成為室內的牆壁。 「座敷」設有「床之間」與「床脇」。床之間」通常會吊掛書畫與放置香爐、花瓶、燭臺或古董之類的裝飾。「床脇」設有棚架,可以擺放書籍、茶具及硯臺盒等文藝用品。室內裝修有「欄間」裝飾,欄間為室內隔間牆上方的木製通風窗,有精緻的鏤空雕花 。 室內推拉門的部分為障子及無雙窗的構造形式。室內窗則採格子窗及百葉窗的構造形式。障子將空間合併或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房間。無雙窗則是在推拉門或隔間下方的通氣窗,水平方向左右拉可開窗或閉窗。部份勝利新村官舍的便所(廁所)與相鄰空間的牆壁之間,可見一個特殊的「雙向燈座」。這種燈座可以讓便所與相鄰空間同時具有照明功能。 勝利新村官舍的屋架採用「和小屋組」(和式屋架),為日本傳統屋架的構法。居間的天花板皆採「竿緣天井」,即是將細長的木條成列配置,每一間隔約45公分,上方鋪設木薄片的「格板」作為天花板。
使用情形: 目前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已有許多類別品牌進駐,包含餐飲業、服飾織品業、在地特色選物店、表演藝術、文學書坊、風格花藝。期許藉由與周邊城市的文化路徑鏈接,讓歷史建築得以活化再利用,並為屏東注入新的文化魅力。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針對修復完成的眷舍進行屋舍維護及環境清潔
現狀: 2018年,屏東縣政府獲文化部「屏東飛行故事(勝利、崇仁眷村)再造歷史場域計畫」補助,進行屏東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崇仁新村(通海區)的全區修復與再利用經營管理。並於同年將園區正式命名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創意聚落。園區不僅傳承了眷村文化,更藉由各式各樣的藝文活動,讓民眾深刻體驗臺灣多元文化及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進駐品牌之經營時間不同,詳勝利新村創意生活園區網站https://www.cultural.pthg.gov.tw/vipzone/Default.aspx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60094523號
公告日期: : 2007-05-08 15:22:19.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60149850號
公告日期: : 2007-07-24 00:00:00.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7/9ed98259-6aad-4bc9-b45b-6918afc4caa3/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60094523號.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7/6f1d47bd-1324-44ea-a8b1-f71fd794f747/更正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60149850號.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09/e6a72873-9ef9-40b4-baf1-1af099fd8419/X036-A04.pdf
repImgId: 154066

# 成大 於 文資局文化景觀 - 5

案件編號20200205000001
個案名稱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
種類1::
code: : D11
name: :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之景觀
評定基準1:: :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 : 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3:: : 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指定登錄理由1. 具歷史、文化、地理、地質、生態、農業、景觀等多元價值。 2. 此景觀具早期農耕特殊文化及人與自然互動之特殊景觀。
法令依據〈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
所屬主管機關南投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address: : 魚池鄉平和段791、804、806及807等地號
經度座標120.9026378
緯度座標23.8285362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16/512d0cd3-63a9-43e6-b9d5-99f7f9bfa4b9/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16/512d0cd3-63a9-43e6-b9d5-99f7f9bfa4b9/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jpg
name: : 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
代表圖像來源王順瑜先生
內容與範圍私有:魚池鄉平和段791、804地號 國有:魚池鄉平和段806地號 其他:魚池鄉平和段807地號-私有,未辦繼承地,108年8月1日起由南投縣政府列冊管理(108年7月12日府地籍字第1080155669號函)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空)
簡要描述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以「活盆地」聞名,大約在距今 1700 年前這區的植物逐漸乾枯腐化成泥,加上地下水位等因素累積形成草泥炭沼澤的「活盆地」。早期村民在草泥炭濕地上,以各種草莖纏繞木頭承載耕作泥土以種稻的「浮田耕作」方式,打造浮在草泥炭沼澤上的田,成為頭社特殊農耕文化的開端。因為浮田下方仍是泥炭沼澤濕地,居民們更進而在浮田田埂及排水道河岸種植台灣特有種「水社柳」做固岸護土的工作,呈現居民與自然環境互動之特殊地景風貌。於活盆地當中耕作遊走跳動,都不會下沉,而是整塊區域跟著彈跳、震動,感受極其特殊,因而形成全世界獨特的「浮田耕種」文化景觀。「頭社大排」興建於日治時期,其中的水閘門係由當地農民透過在地智慧,利用不易腐爛的木頭,插入泥炭土底層,作為水閘門的基底構造,開闢了這條貫穿軟爛泥炭土卻不會崩塌的圳渠,其製作工法到現今仍然相當特殊。此水圳水道以及水閘門的開闢,保護了頭社古日潭「活盆地」,也使頭社盆地從貧瘠的看天田轉變為阡陌縱橫的灌溉良田。
土地使用狀況魚池鄉平和段791、804地號: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 魚池鄉平和段806地號:空白 魚池鄉平和段807地號:特定農業區/水利用地
備註魚池鄉平和段806地號國有財產署之土地,提報人同意依〈國有非公用文化資產認養維護要點〉申請認養。
特殊價值1. 浮田耕作(草泥炭濕地)與水社柳珍貴樹木   日月潭百年傳說中,邵族的祖先因為追逐白鹿發現了日月潭而定居下來,現在的日月潭為他們當年發現的月潭,當時的日潭則是淤積成今日的頭社盆地;根據文獻研究日潭在末次冰河期(距今約11萬年前)前形成,大約在距今1700年前開始乾枯逐漸形成草泥炭沼澤(Liew et al.,2006);深達數十公尺的頭社盆地草泥炭濕地是目前台灣古氣候研究中涵蓋年代最長也是資料最為豐富的區域。頭社濕地泥炭土的堆積物多由苔類而成屬於纖維泥炭。   先民為了耕種,在草泥炭濕地上以草繞木承土以種稻的「浮田耕作」成為頭社農耕文化的開端,打造浮在水上的田,形成全世界獨特的「浮田耕種」文化景觀。因為浮田下方仍是水澤濕地,居民們在田埂及河岸種植台灣特有種水社柳做固岸護土,呈現居民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 2. 頭社大排水門   頭社大排興建於日治時期,原名「頭社圳」,為日治時期由地方自力興建的私設埤圳,農民透過在地智慧開闢了這條貫穿軟爛泥炭土卻不會崩塌的圳渠,根據耆老所述,設計工法是由在地農民與水利會共同商討,利用不易腐爛的木頭,插入泥炭土底層,作為水門的基底構造,此一水圳的開闢,使頭社盆地從貧瘠的看天田轉變為阡陌縱橫的灌溉良田;其在草泥炭溼地上不會沉下去的工法相當特殊,有待深入研究。
現況(空)
特徵1. 頭社大排水門 2. 水社柳珍貴樹木 3. 日月潭藺 4. 頭社草泥炭濕地與浮田耕作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90025832號
公告日期: : 2020-02-05 13:55:38.634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1::
itemNo: : 1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landNo: : 平和段
landSerialNo: : 804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農牧用地
2::
itemNo: : 2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landNo: : 平和段
landSerialNo: : 791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農牧用地
3::
itemNo: : 3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landNo: : 平和段
landSerialNo: : 80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landNo: : 平和段
landSerialNo: : 807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水利用地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200205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水門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空)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16/905dddd0-8067-4286-9dc2-24bf55cdbb49/水門.png
2::
mediaName: : 水社柳復育種植區域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水社柳復育種植區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16/dd3a8b10-812f-4ceb-b818-b174351cf685/水社柳復育種植區域.png
3::
mediaName: : 浮田種植彩色品種的金針花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浮田種植彩色品種的金針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16/593aa55e-17e8-488a-bacc-2435ab2c8283/浮田種植彩色品種的金針花.png
4::
mediaName: : 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向下游部分)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向下游部分,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1-24/2ea2b0bd-796f-448b-8881-49cc039af6e8/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向下游部分).png
5::
mediaName: : 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向上游部分)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向上游部分,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1-24/35f43036-6d79-4b11-84d3-5ceb8985ceaa/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向上游部分).pn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09-29/5a9772b7-2a80-4459-8b01-09a037278c98/【公告】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pdf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王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未OOO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級別名稱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南投縣南投市建國路135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9)2231191
repImgId184504
案件編號: 20200205000001
個案名稱: 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
種類: 1::
code: : D11
name: :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之景觀
評定基準: 1:: :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 : 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3:: : 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指定登錄理由: 1. 具歷史、文化、地理、地質、生態、農業、景觀等多元價值。 2. 此景觀具早期農耕特殊文化及人與自然互動之特殊景觀。
法令依據: 〈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
所屬主管機關: 南投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address: : 魚池鄉平和段791、804、806及807等地號
經度座標: 120.9026378
緯度座標: 23.8285362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16/512d0cd3-63a9-43e6-b9d5-99f7f9bfa4b9/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16/512d0cd3-63a9-43e6-b9d5-99f7f9bfa4b9/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jpg
name: : 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
代表圖像來源: 王順瑜先生
內容與範圍: 私有:魚池鄉平和段791、804地號 國有:魚池鄉平和段806地號 其他:魚池鄉平和段807地號-私有,未辦繼承地,108年8月1日起由南投縣政府列冊管理(108年7月12日府地籍字第1080155669號函)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 (空)
簡要描述: 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以「活盆地」聞名,大約在距今 1700 年前這區的植物逐漸乾枯腐化成泥,加上地下水位等因素累積形成草泥炭沼澤的「活盆地」。早期村民在草泥炭濕地上,以各種草莖纏繞木頭承載耕作泥土以種稻的「浮田耕作」方式,打造浮在草泥炭沼澤上的田,成為頭社特殊農耕文化的開端。因為浮田下方仍是泥炭沼澤濕地,居民們更進而在浮田田埂及排水道河岸種植台灣特有種「水社柳」做固岸護土的工作,呈現居民與自然環境互動之特殊地景風貌。於活盆地當中耕作遊走跳動,都不會下沉,而是整塊區域跟著彈跳、震動,感受極其特殊,因而形成全世界獨特的「浮田耕種」文化景觀。「頭社大排」興建於日治時期,其中的水閘門係由當地農民透過在地智慧,利用不易腐爛的木頭,插入泥炭土底層,作為水閘門的基底構造,開闢了這條貫穿軟爛泥炭土卻不會崩塌的圳渠,其製作工法到現今仍然相當特殊。此水圳水道以及水閘門的開闢,保護了頭社古日潭「活盆地」,也使頭社盆地從貧瘠的看天田轉變為阡陌縱橫的灌溉良田。
土地使用狀況: 魚池鄉平和段791、804地號: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 魚池鄉平和段806地號:空白 魚池鄉平和段807地號:特定農業區/水利用地
備註: 魚池鄉平和段806地號國有財產署之土地,提報人同意依〈國有非公用文化資產認養維護要點〉申請認養。
特殊價值: 1. 浮田耕作(草泥炭濕地)與水社柳珍貴樹木   日月潭百年傳說中,邵族的祖先因為追逐白鹿發現了日月潭而定居下來,現在的日月潭為他們當年發現的月潭,當時的日潭則是淤積成今日的頭社盆地;根據文獻研究日潭在末次冰河期(距今約11萬年前)前形成,大約在距今1700年前開始乾枯逐漸形成草泥炭沼澤(Liew et al.,2006);深達數十公尺的頭社盆地草泥炭濕地是目前台灣古氣候研究中涵蓋年代最長也是資料最為豐富的區域。頭社濕地泥炭土的堆積物多由苔類而成屬於纖維泥炭。   先民為了耕種,在草泥炭濕地上以草繞木承土以種稻的「浮田耕作」成為頭社農耕文化的開端,打造浮在水上的田,形成全世界獨特的「浮田耕種」文化景觀。因為浮田下方仍是水澤濕地,居民們在田埂及河岸種植台灣特有種水社柳做固岸護土,呈現居民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 2. 頭社大排水門   頭社大排興建於日治時期,原名「頭社圳」,為日治時期由地方自力興建的私設埤圳,農民透過在地智慧開闢了這條貫穿軟爛泥炭土卻不會崩塌的圳渠,根據耆老所述,設計工法是由在地農民與水利會共同商討,利用不易腐爛的木頭,插入泥炭土底層,作為水門的基底構造,此一水圳的開闢,使頭社盆地從貧瘠的看天田轉變為阡陌縱橫的灌溉良田;其在草泥炭溼地上不會沉下去的工法相當特殊,有待深入研究。
現況: (空)
特徵: 1. 頭社大排水門 2. 水社柳珍貴樹木 3. 日月潭藺 4. 頭社草泥炭濕地與浮田耕作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90025832號
公告日期: : 2020-02-05 13:55:38.634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1::
itemNo: : 1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landNo: : 平和段
landSerialNo: : 804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農牧用地
2::
itemNo: : 2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landNo: : 平和段
landSerialNo: : 791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農牧用地
3::
itemNo: : 3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landNo: : 平和段
landSerialNo: : 80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縣市: : 南投縣
distName: : 魚池鄉
landNo: : 平和段
landSerialNo: : 807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水利用地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200205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水門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空)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16/905dddd0-8067-4286-9dc2-24bf55cdbb49/水門.png
2::
mediaName: : 水社柳復育種植區域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水社柳復育種植區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16/dd3a8b10-812f-4ceb-b818-b174351cf685/水社柳復育種植區域.png
3::
mediaName: : 浮田種植彩色品種的金針花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浮田種植彩色品種的金針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16/593aa55e-17e8-488a-bacc-2435ab2c8283/浮田種植彩色品種的金針花.png
4::
mediaName: : 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向下游部分)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向下游部分,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1-24/2ea2b0bd-796f-448b-8881-49cc039af6e8/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向下游部分).png
5::
mediaName: : 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向上游部分)
author: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向上游部分,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1-24/35f43036-6d79-4b11-84d3-5ceb8985ceaa/陸地與浮田之間的水道構成頭社大排水系統(向上游部分).pn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09-29/5a9772b7-2a80-4459-8b01-09a037278c98/【公告】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pdf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王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未OOO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建國路135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9)2231191
repImgId: 184504

# 成大 於 體驗農村生活-農村主題旅遊規劃 - 6

名稱大山背好風光 河谷步道生態之旅
其他活動項目(空)
動線導言大山背山位於新竹縣橫山鄉與竹東鎮的交界上,山前緊靠竹東平原,由遠處望之,此座大山就像屏風一樣橫陳在那兒,因此自古即有「橫山」之稱,(日據時代日本人稱它為「大背山」),這也是現今橫山鄉地名之由來。。大背山後有大樹龍、大寮、新路坪、新公館、大空殼、騎龍、四份壢等部落,總稱大山背,知名漫畫家劉興欽早期的成名漫畫「大嬸婆」,即是以大山背作為背景,近幾年本地休閒農業及觀光古道陸續完成,假日遊人如織。。這裡位於新竹縣中央部位,著名的油羅溪與上坪溪流經本區,在大山背西側交匯成頭前溪,水源充足,利於農作,早期以橫山梨、山背茗茶著稱,現今則以柑橘、蔬菜為最大宗。在果園地區、廢耕地及河谷兩岸已演替成完整的次生林,鄰近的內灣一帶自古更是伐木業興盛之重鎮。。由於境內樹木參天,古道眾多,動植物生態相當豐富,尤其是夏季晚間,螢火蟲的活動讓此處更顯繽紛熱鬧。多年來經過地方政府及民間有心人士的積極開發及建設,已規劃許多休閒景點及觀光果園,此處更與國內新興的知名觀光景點-內灣、尖石鄰近,聲息相通,也屬內灣支線的一部分,交通非常便利,近年來已成為相當受國人歡迎的旅遊地點,有空不妨可以前來此處走走,體會一下古道、森林芬多精、果香等鄉野樂趣。
親子特色(空)
銀髮特色(空)
遊學特色(空)
會議特色(空)
校外教學特色(空)
旅遊天數1天
每月特產12-3月:海梨柑、茂谷柑,為觀光果園採果旺季
行程商品訂購(空)
交通指引開車。1.國道3號竹林交流道下,順台3線往竹東、橫山方向直行,在與中豐公路交叉處右轉,往竹東方向直行,經過油羅溪大橋,過內灣支線鐵路平交道後,轉往左側方之上坡灣路,至前方約100公尺之叉路口後左轉直行橫豐產業道路過頭份林再延著道路即可到達大山背的地標樂善堂即可抵達。 。2.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下上快速道路過竹東大橋到橫山火車站,從橫山火車站正對面街道進入,經過橫山農會橫山辦事處,直至前方十字路口後左轉直行橫豐產業道路過頭份林再延著道路即可到達大山背的地標樂善堂。
第一天行程上午:新竹→橫山鄉→萬瑞森林遊樂區→樂善堂→大旗崠步道→午餐。下午:。路線一:天壇寺→大山背山頂瞭望→大山背觀光果園→快樂赴歸或。路線二:豐鄉國小→騎龍古道→大山背觀光果園→回家(夏天4月中旬至7月另建議可住宿於附近民宿,觀賞騎龍古道附近螢火蟲生態,隔天則可赴內灣風景區旅遊)
第一天行程特色沿著台3線經過橫山鄉公所往山區進入橫豐產業道路,就會看到萬瑞森林遊樂園碩大的鳥居式的牌坊大門。園區前緊鄰頭前溪,形成天然河谷地形,綠林茂密,因此保持了相當完整的生態體系。參觀了蝴蝶生態園區及河谷步道後,過了頭份林,就進入了大山背風景區。。巨大高聳的觀音像印入眼簾,成為大山背地區的辨識指標。前行可達百年歷史的樂善堂,這裡是橫山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四周有許多參天古木,入口處高大的無患子樹,這可是古代的肥皂樹哦!這裡的植物都有詳細的說明及標示。廣大的中庭可以讓小朋友在此跑跳嬉戲,中庭廣場前的觀景台有阿彌陀佛金身林立,在此賞景,可飽覽頭前溪流域風光,天氣好還能看到新竹的南寮漁港。。樂善堂後院右方的岔路往上走,便是大旗崠古道,順著的石階或木板步道往上走,可抵達大山背山的三角點,這裡是內政部的衛星二等和三等觀測點。沿途不少精緻的農園和果園,以生產海梨、茂谷柑,椪柑和桶柑等水果為主,產季是每年的12月至隔年2月。部分農園也栽種5、6月盛產的桃李,走累了可以在中途的涼亭休息。中午時分,可以在當地的客家餐廳享用肥美土雞及道地的客家鹹豬肉、紅糟肉等風味菜。。下午可以選擇兩條路線,一是繼續大旗崠古道的探險,終點前會經過天壇寺,可以來此禮佛並稍事休息。古道的終點是大山背的山頂瞭望台,可以遠眺整個大山背及橫山地區的山水好景,尤其是一片片整齊的造林地,青蔟翠麗,美不勝收。如果天氣好,還可以看見新竹縣全景及台灣海峽。回程可拜訪先前路過的觀光果園,享受一下新鮮的採果樂。。或者選擇第二條路線,轉往豐鄉國小。在民國76年廢校的豐鄉國小,目前已被規劃成「大山背生態教學遊憩中心」,舊教師宿舍改建為漫畫文物展示館及林間教室、童玩教室等,而舊教室的屋頂就成了瞭望台。順著舊校舍後方的森林步道往上,可以到達日本神社的舊址。這裡的樹木蒼鬱,視野遼闊,是絕佳的旅遊景點。豐鄉國小對面,便是騎龍古道入口,古早豐鄉國小的學生都走這條古道上下學的。騎龍古道沿途有翠綠的孟宗竹林、百年糯米石橋以及森林步道,中途是有名的楊家石屋,還有生態園區,夏季夜晚是觀賞螢火蟲的最佳地點,沿著百年石階離開古道,在路途中,可以拜訪大山背觀光果園,體驗一下農家收成採果的樂趣,還可以多帶一些新鮮甜美多汁的柑橘回家哦!
第二天行程(空)
第二天行程特色(空)
第三天行程(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空)
景點縣市新竹縣
鄉鎮橫山鄉
緯度24.7113011
經度121.13667150000003
名稱: 大山背好風光 河谷步道生態之旅
其他活動項目: (空)
動線導言: 大山背山位於新竹縣橫山鄉與竹東鎮的交界上,山前緊靠竹東平原,由遠處望之,此座大山就像屏風一樣橫陳在那兒,因此自古即有「橫山」之稱,(日據時代日本人稱它為「大背山」),這也是現今橫山鄉地名之由來。。大背山後有大樹龍、大寮、新路坪、新公館、大空殼、騎龍、四份壢等部落,總稱大山背,知名漫畫家劉興欽早期的成名漫畫「大嬸婆」,即是以大山背作為背景,近幾年本地休閒農業及觀光古道陸續完成,假日遊人如織。。這裡位於新竹縣中央部位,著名的油羅溪與上坪溪流經本區,在大山背西側交匯成頭前溪,水源充足,利於農作,早期以橫山梨、山背茗茶著稱,現今則以柑橘、蔬菜為最大宗。在果園地區、廢耕地及河谷兩岸已演替成完整的次生林,鄰近的內灣一帶自古更是伐木業興盛之重鎮。。由於境內樹木參天,古道眾多,動植物生態相當豐富,尤其是夏季晚間,螢火蟲的活動讓此處更顯繽紛熱鬧。多年來經過地方政府及民間有心人士的積極開發及建設,已規劃許多休閒景點及觀光果園,此處更與國內新興的知名觀光景點-內灣、尖石鄰近,聲息相通,也屬內灣支線的一部分,交通非常便利,近年來已成為相當受國人歡迎的旅遊地點,有空不妨可以前來此處走走,體會一下古道、森林芬多精、果香等鄉野樂趣。
親子特色: (空)
銀髮特色: (空)
遊學特色: (空)
會議特色: (空)
校外教學特色: (空)
旅遊天數: 1天
每月特產: 12-3月:海梨柑、茂谷柑,為觀光果園採果旺季
行程商品訂購: (空)
交通指引: 開車。1.國道3號竹林交流道下,順台3線往竹東、橫山方向直行,在與中豐公路交叉處右轉,往竹東方向直行,經過油羅溪大橋,過內灣支線鐵路平交道後,轉往左側方之上坡灣路,至前方約100公尺之叉路口後左轉直行橫豐產業道路過頭份林再延著道路即可到達大山背的地標樂善堂即可抵達。 。2.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下上快速道路過竹東大橋到橫山火車站,從橫山火車站正對面街道進入,經過橫山農會橫山辦事處,直至前方十字路口後左轉直行橫豐產業道路過頭份林再延著道路即可到達大山背的地標樂善堂。
第一天行程: 上午:新竹→橫山鄉→萬瑞森林遊樂區→樂善堂→大旗崠步道→午餐。下午:。路線一:天壇寺→大山背山頂瞭望→大山背觀光果園→快樂赴歸或。路線二:豐鄉國小→騎龍古道→大山背觀光果園→回家(夏天4月中旬至7月另建議可住宿於附近民宿,觀賞騎龍古道附近螢火蟲生態,隔天則可赴內灣風景區旅遊)
第一天行程特色: 沿著台3線經過橫山鄉公所往山區進入橫豐產業道路,就會看到萬瑞森林遊樂園碩大的鳥居式的牌坊大門。園區前緊鄰頭前溪,形成天然河谷地形,綠林茂密,因此保持了相當完整的生態體系。參觀了蝴蝶生態園區及河谷步道後,過了頭份林,就進入了大山背風景區。。巨大高聳的觀音像印入眼簾,成為大山背地區的辨識指標。前行可達百年歷史的樂善堂,這裡是橫山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四周有許多參天古木,入口處高大的無患子樹,這可是古代的肥皂樹哦!這裡的植物都有詳細的說明及標示。廣大的中庭可以讓小朋友在此跑跳嬉戲,中庭廣場前的觀景台有阿彌陀佛金身林立,在此賞景,可飽覽頭前溪流域風光,天氣好還能看到新竹的南寮漁港。。樂善堂後院右方的岔路往上走,便是大旗崠古道,順著的石階或木板步道往上走,可抵達大山背山的三角點,這裡是內政部的衛星二等和三等觀測點。沿途不少精緻的農園和果園,以生產海梨、茂谷柑,椪柑和桶柑等水果為主,產季是每年的12月至隔年2月。部分農園也栽種5、6月盛產的桃李,走累了可以在中途的涼亭休息。中午時分,可以在當地的客家餐廳享用肥美土雞及道地的客家鹹豬肉、紅糟肉等風味菜。。下午可以選擇兩條路線,一是繼續大旗崠古道的探險,終點前會經過天壇寺,可以來此禮佛並稍事休息。古道的終點是大山背的山頂瞭望台,可以遠眺整個大山背及橫山地區的山水好景,尤其是一片片整齊的造林地,青蔟翠麗,美不勝收。如果天氣好,還可以看見新竹縣全景及台灣海峽。回程可拜訪先前路過的觀光果園,享受一下新鮮的採果樂。。或者選擇第二條路線,轉往豐鄉國小。在民國76年廢校的豐鄉國小,目前已被規劃成「大山背生態教學遊憩中心」,舊教師宿舍改建為漫畫文物展示館及林間教室、童玩教室等,而舊教室的屋頂就成了瞭望台。順著舊校舍後方的森林步道往上,可以到達日本神社的舊址。這裡的樹木蒼鬱,視野遼闊,是絕佳的旅遊景點。豐鄉國小對面,便是騎龍古道入口,古早豐鄉國小的學生都走這條古道上下學的。騎龍古道沿途有翠綠的孟宗竹林、百年糯米石橋以及森林步道,中途是有名的楊家石屋,還有生態園區,夏季夜晚是觀賞螢火蟲的最佳地點,沿著百年石階離開古道,在路途中,可以拜訪大山背觀光果園,體驗一下農家收成採果的樂趣,還可以多帶一些新鮮甜美多汁的柑橘回家哦!
第二天行程: (空)
第二天行程特色: (空)
第三天行程: (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 (空)
景點縣市: 新竹縣
鄉鎮: 橫山鄉
緯度: 24.7113011
經度: 121.13667150000003

# 成大 於 文資局古蹟 - 7

案件編號19851127000020
個案名稱馬興陳宅(益源大厝)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馬興陳宅地處洋子厝溪支流北側,為清領時期臺灣彰化南門外的陳氏一族所興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泉州府同安縣廈門二十三都五豪保官都社人陳武,因廈門一地族繁人眾,謀生不易,遂來臺經商拓殖,定居彰化南門外。相傳陳武來臺後,以經營檳榔、藥材、畜產買賣及放貸業而致富,人皆以「青仔武」稱之。陳武在娶妻以後,移居彰化觀音亭前,興築店屋,經商買賣,以「益源」為號,不久之後即成巨富。 陳武育有四子,其中長子爾溫、三子爾恭,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鴉片戰爭時,因率領家丁、民團協助總兵達洪阿於大安港抗拒英艦有功,爾溫獲賞「六品頂戴」;道光二十四年,在彰泉械鬥「陳結案」中,因協助平定有功再獲「布政使司經歷」職銜;咸豐九年,因長子培松中舉,蒙蔭例授「文林郎」;同治初年戴潮春事件時,捕獲亂首之一陳弄,蒙「賞藍翎並五品頂戴」,誥授「奉政大夫」,並追贈父陳武為「承德郎」,母趙氏為「太安夫人」。 陳氏兄弟獲取功名之後,乃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著手興建益源大厝,一則顯耀門第,二來可為百世子孫聚居之所。爾溫因頗諳堪輿之術,見馬興莊山水秀麗,遂卜宅其中。益源大厝佔地三公頃有餘,規模為三進三落雙護龍共九十餘房間。但初期形制尚未完整,直到咸豐九年(1859年),第三代陳聯茂中試舉人,為豎旗桿,以巨資購得附近土地,方形成今日之面貌。陳家興建宅第之後,漸由商賈轉為書香門第,舉人及文武秀才輩出。然因經營產業關係,彰化市街屋仍為重要活動場所。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益源大厝為臺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大宅之一,規模僅次於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宅邸。其平面共分三進,並向兩旁護龍不斷擴張,使得中央獨立的正廳,居於層層包圍的四合院中,形成具有防衛功能的大莊園。宅院建材多為磚、石、土、木,磚質色澤優美,大木結構多由穿斗式與抬樑式簡化而成。大厝外埕尚存旗桿座一對,門廳外懸有「文魁」匾額一方,為陳聯茂中舉時所立。為目前保存良好及維持原貌之古厝,有其研究及考察之價值,有必要保存維護古蹟原貌。
法令依據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17、18、19、22及27條第1款。 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至5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秀水鄉
address: : 彰化縣秀水鄉馬興村益源巷4號
經度120.49583803364
緯度24.063396316851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38/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38/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JPG
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20
外觀特徵益源古厝之格局維持三合院的形態,正屋區是陳家最重要的核心空間,左右各二的護龍即為正屋的屏障,護龍仍保存南方建築的特色,在一個完整的外觀下採用大量的隔壁,於室內以造成私密空間的效果,護龍內互相連通,又有共同使用的房間作廚房、倉庫等用,充分表現家族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室內特徵一、外埕: 為馬興陳宅的外部開放空間,過去常常作為附近居民或佃戶聚集場所,也是舊時長工等團練的場地,日治時期以前還是曬穀場,二戰後則呈閒置狀況或為臨時之停車場之使用,原有槍樓設在外埕的東西角隅,目前已全無遺跡。 二、內埕: 馬興陳宅的內部開放空間使用,除了寬廣空地可自由使用外,左右各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石旗桿座,另有一口水井。日治時期之前,此處常搭有戲臺,逢節令慶典之時,則演戲酬神或供族人、佃農觀賞。 三、後方庭院景觀區 益源大厝後院十分寬廣,也是宅內地勢最高的地方,據陳家長輩回憶說,這一部分過去主要是各房用作栽植果樹及菜圃的地方,而周圍圍繞一圈圈濃密的莿竹作為防禦設施,刺竹林外圍則為農田的灌溉溝渠。 四、左側庭園景觀區 西水池所在,池邊鋪設卵石堤岸,周圍亦環繞一圈的刺竹林,其餘部分空地作栽種菜苗及芭蕉使用。 五、正廳與正屋區 位居傳統建築空間的中軸線上,象徵家族的重心所在,益源大厝正廳格局為「三間起」的形式,也就是一個明間,在加上左右次間。明間擺放陳家祖先牌位,左右次間前各設置一間轎廳,整體可說是傳統三合院的基本單元。正屋亦為三合院形態,僅是後廳為五間起規模,為祭祀神明空間。 正廳與後廳間有一寬闊的內埕,及正廳前兩側的內埕是家族重要的活動場所。而正屋區本身與左右護龍、後院的聯繫關係並不密切,除了正廳前兩側內埕有明顯獨立的出入口外的,其餘護龍部分空間只利用後廳兩側窄小的廊道連通,以及屋內私密的後門連串,正屋區本身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空間組織。 六、大房、三房區 益源古厝的護龍空間使用則原為各房之居住空間,在二戰後初期以前,大厝內曾住滿族人,空間分配方式,則遵循傳統空間尊卑的原則。益源大厝分為四大房,大房及三房分別在左側之內護龍及外護龍;二房及四房則在右側的內護龍及外護龍,前有內埕空間。 大房 大房區包括了一條護龍及一個中庭,護龍內部以三間房間為一組,一主空間搭配左、右兩個副空間,在大房部分可以分成三組單元。而中庭則有兩個過水廊成為半戶外的空間形態,聯絡內護龍與外護龍,其餘中庭則為戶外活動空間。另外在立面及隔間形式上,多數為傳統的磚石構造方式。 三房 三房區則與大房區相仿。 七、二房、四房區 空間形態與組織方面與大、三房相仿,並無太多差異性。 八、家泰、家琛宅區 家泰、家琛宅是獨立於內埕的一條護龍,傳統空間形態上稱為一條龍,內部一共有12房間,空間組織上是屬於益源大厝的另一條空間軸線,完全獨立於古蹟本體之外。 家泰宅 屬於護龍本身的前半段部分,位於二、四房護龍區的前方,內部共有6個房間,正面面對內埕及水井,背面可連接榮東宅與傳鏞宅。 家琛宅 屬於護龍本身的後半段部分,獨立座落於內埕右側,完全脫離古蹟本體,屬於加建的空間,建築形態與家泰宅串連形成傳統的一條龍形式,內部共有6個房間。 九、益順堂區 建築本體獨立座落於內埕左側,面向內埕並圍塑內埕的空間感,也是傳統的一條龍空間形式,內部共有6個空間,空間組織上為一個主空間搭配左右兩個副空間,各空間可由各內門互相連串。 十、榮東宅區 空間組織上是完全脫離古厝主體與內埕的獨立建築體,為一座三合院的空間形態,座落於家泰宅後方,正立面完全朝向西水池與側院,空間尺度上則略嫌狹小,共有5間房間,內部封閉性甚高。 十一、傳鏞宅區 為一棟後期所增建的建築,空間上屬一條龍形式,共有4個房間,正面面對四房護龍的背面,空間組織上獨立於古厝本體之外,也無其他的外部附屬空間。
使用情形使用現況:因仍住有居民,目前係採預約參觀制;開放對象以團體參觀、藝術相關(建築、繪畫、攝影)領域、學校校外教學為主。 如有預約需求,請洽彰化縣文化局:04-725-0057轉2412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04-2217-7666。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古蹟擁有許多空間,應規劃再利用方式,以有效保存文化資產。
現狀陳氏兄弟獲取功名之後,乃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著手興建益源大厝,一則顯耀門第,二來可為百世子孫聚居之所。爾溫因頗諳堪輿之術,見馬興莊山水秀麗,遂卜宅其中。益源大厝佔地三公頃有餘,規模為三進三落雙護龍共九十餘房間。但初期形制尚未完整,直到咸豐九年(1859年),第三代陳聯茂中試舉人,為豎旗桿,以巨資購得附近土地,方形成今日之面貌。
網站名稱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資訊網
網址http://mus.bocach.gov.tw/index.jsp?ind=9&id=11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66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5:36:5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秀水鄉
landNo: : 馬興段
landSerialNo: : 115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秀水鄉
landNo: : 馬興段
landSerialNo: : 115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秀水鄉
landNo: : 馬興段
landSerialNo: : 116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39/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2).JPG
2::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0/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3).JPG
3::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1/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4).JPG
4::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2/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5).JPG
5::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3/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6).JPG
6::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4/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7).JPG
7::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5/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8).JPG
8::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6/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9).JPG
9::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7/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0).JPG
10::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8/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1).JPG
11::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9/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2).JPG
12::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0/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3).JPG
13::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1/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4).JPG
14::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2/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5).JPG
15::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3/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6).JPG
16::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4/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7).JPG
17::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5/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8).JPG
18::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6/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9).JPG
19::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7/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20).JPG
20::
mediaName: : 8e68924f-1f21-4066-9ec8-62efb23f1db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609/photo/8e68924f-1f21-4066-9ec8-62efb23f1db9.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18/45830c6a-eb98-4657-ae10-eb63e0baf868/內政部時期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4789/photo/37229b7a-ff53-499d-8ab9-18c323a71fbf.jpg
repImgId812
案件編號: 19851127000020
個案名稱: 馬興陳宅(益源大厝)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馬興陳宅地處洋子厝溪支流北側,為清領時期臺灣彰化南門外的陳氏一族所興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泉州府同安縣廈門二十三都五豪保官都社人陳武,因廈門一地族繁人眾,謀生不易,遂來臺經商拓殖,定居彰化南門外。相傳陳武來臺後,以經營檳榔、藥材、畜產買賣及放貸業而致富,人皆以「青仔武」稱之。陳武在娶妻以後,移居彰化觀音亭前,興築店屋,經商買賣,以「益源」為號,不久之後即成巨富。 陳武育有四子,其中長子爾溫、三子爾恭,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鴉片戰爭時,因率領家丁、民團協助總兵達洪阿於大安港抗拒英艦有功,爾溫獲賞「六品頂戴」;道光二十四年,在彰泉械鬥「陳結案」中,因協助平定有功再獲「布政使司經歷」職銜;咸豐九年,因長子培松中舉,蒙蔭例授「文林郎」;同治初年戴潮春事件時,捕獲亂首之一陳弄,蒙「賞藍翎並五品頂戴」,誥授「奉政大夫」,並追贈父陳武為「承德郎」,母趙氏為「太安夫人」。 陳氏兄弟獲取功名之後,乃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著手興建益源大厝,一則顯耀門第,二來可為百世子孫聚居之所。爾溫因頗諳堪輿之術,見馬興莊山水秀麗,遂卜宅其中。益源大厝佔地三公頃有餘,規模為三進三落雙護龍共九十餘房間。但初期形制尚未完整,直到咸豐九年(1859年),第三代陳聯茂中試舉人,為豎旗桿,以巨資購得附近土地,方形成今日之面貌。陳家興建宅第之後,漸由商賈轉為書香門第,舉人及文武秀才輩出。然因經營產業關係,彰化市街屋仍為重要活動場所。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益源大厝為臺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大宅之一,規模僅次於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宅邸。其平面共分三進,並向兩旁護龍不斷擴張,使得中央獨立的正廳,居於層層包圍的四合院中,形成具有防衛功能的大莊園。宅院建材多為磚、石、土、木,磚質色澤優美,大木結構多由穿斗式與抬樑式簡化而成。大厝外埕尚存旗桿座一對,門廳外懸有「文魁」匾額一方,為陳聯茂中舉時所立。為目前保存良好及維持原貌之古厝,有其研究及考察之價值,有必要保存維護古蹟原貌。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17、18、19、22及27條第1款。 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至5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秀水鄉
address: : 彰化縣秀水鄉馬興村益源巷4號
經度: 120.49583803364
緯度: 24.063396316851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38/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38/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JPG
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20
外觀特徵: 益源古厝之格局維持三合院的形態,正屋區是陳家最重要的核心空間,左右各二的護龍即為正屋的屏障,護龍仍保存南方建築的特色,在一個完整的外觀下採用大量的隔壁,於室內以造成私密空間的效果,護龍內互相連通,又有共同使用的房間作廚房、倉庫等用,充分表現家族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室內特徵: 一、外埕: 為馬興陳宅的外部開放空間,過去常常作為附近居民或佃戶聚集場所,也是舊時長工等團練的場地,日治時期以前還是曬穀場,二戰後則呈閒置狀況或為臨時之停車場之使用,原有槍樓設在外埕的東西角隅,目前已全無遺跡。 二、內埕: 馬興陳宅的內部開放空間使用,除了寬廣空地可自由使用外,左右各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石旗桿座,另有一口水井。日治時期之前,此處常搭有戲臺,逢節令慶典之時,則演戲酬神或供族人、佃農觀賞。 三、後方庭院景觀區 益源大厝後院十分寬廣,也是宅內地勢最高的地方,據陳家長輩回憶說,這一部分過去主要是各房用作栽植果樹及菜圃的地方,而周圍圍繞一圈圈濃密的莿竹作為防禦設施,刺竹林外圍則為農田的灌溉溝渠。 四、左側庭園景觀區 西水池所在,池邊鋪設卵石堤岸,周圍亦環繞一圈的刺竹林,其餘部分空地作栽種菜苗及芭蕉使用。 五、正廳與正屋區 位居傳統建築空間的中軸線上,象徵家族的重心所在,益源大厝正廳格局為「三間起」的形式,也就是一個明間,在加上左右次間。明間擺放陳家祖先牌位,左右次間前各設置一間轎廳,整體可說是傳統三合院的基本單元。正屋亦為三合院形態,僅是後廳為五間起規模,為祭祀神明空間。 正廳與後廳間有一寬闊的內埕,及正廳前兩側的內埕是家族重要的活動場所。而正屋區本身與左右護龍、後院的聯繫關係並不密切,除了正廳前兩側內埕有明顯獨立的出入口外的,其餘護龍部分空間只利用後廳兩側窄小的廊道連通,以及屋內私密的後門連串,正屋區本身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空間組織。 六、大房、三房區 益源古厝的護龍空間使用則原為各房之居住空間,在二戰後初期以前,大厝內曾住滿族人,空間分配方式,則遵循傳統空間尊卑的原則。益源大厝分為四大房,大房及三房分別在左側之內護龍及外護龍;二房及四房則在右側的內護龍及外護龍,前有內埕空間。 大房 大房區包括了一條護龍及一個中庭,護龍內部以三間房間為一組,一主空間搭配左、右兩個副空間,在大房部分可以分成三組單元。而中庭則有兩個過水廊成為半戶外的空間形態,聯絡內護龍與外護龍,其餘中庭則為戶外活動空間。另外在立面及隔間形式上,多數為傳統的磚石構造方式。 三房 三房區則與大房區相仿。 七、二房、四房區 空間形態與組織方面與大、三房相仿,並無太多差異性。 八、家泰、家琛宅區 家泰、家琛宅是獨立於內埕的一條護龍,傳統空間形態上稱為一條龍,內部一共有12房間,空間組織上是屬於益源大厝的另一條空間軸線,完全獨立於古蹟本體之外。 家泰宅 屬於護龍本身的前半段部分,位於二、四房護龍區的前方,內部共有6個房間,正面面對內埕及水井,背面可連接榮東宅與傳鏞宅。 家琛宅 屬於護龍本身的後半段部分,獨立座落於內埕右側,完全脫離古蹟本體,屬於加建的空間,建築形態與家泰宅串連形成傳統的一條龍形式,內部共有6個房間。 九、益順堂區 建築本體獨立座落於內埕左側,面向內埕並圍塑內埕的空間感,也是傳統的一條龍空間形式,內部共有6個空間,空間組織上為一個主空間搭配左右兩個副空間,各空間可由各內門互相連串。 十、榮東宅區 空間組織上是完全脫離古厝主體與內埕的獨立建築體,為一座三合院的空間形態,座落於家泰宅後方,正立面完全朝向西水池與側院,空間尺度上則略嫌狹小,共有5間房間,內部封閉性甚高。 十一、傳鏞宅區 為一棟後期所增建的建築,空間上屬一條龍形式,共有4個房間,正面面對四房護龍的背面,空間組織上獨立於古厝本體之外,也無其他的外部附屬空間。
使用情形: 使用現況:因仍住有居民,目前係採預約參觀制;開放對象以團體參觀、藝術相關(建築、繪畫、攝影)領域、學校校外教學為主。 如有預約需求,請洽彰化縣文化局:04-725-0057轉2412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04-2217-7666。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古蹟擁有許多空間,應規劃再利用方式,以有效保存文化資產。
現狀: 陳氏兄弟獲取功名之後,乃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著手興建益源大厝,一則顯耀門第,二來可為百世子孫聚居之所。爾溫因頗諳堪輿之術,見馬興莊山水秀麗,遂卜宅其中。益源大厝佔地三公頃有餘,規模為三進三落雙護龍共九十餘房間。但初期形制尚未完整,直到咸豐九年(1859年),第三代陳聯茂中試舉人,為豎旗桿,以巨資購得附近土地,方形成今日之面貌。
網站名稱: 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資訊網
網址: http://mus.bocach.gov.tw/index.jsp?ind=9&id=11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6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5:36:5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秀水鄉
landNo: : 馬興段
landSerialNo: : 115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秀水鄉
landNo: : 馬興段
landSerialNo: : 115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秀水鄉
landNo: : 馬興段
landSerialNo: : 116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39/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2).JPG
2::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0/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3).JPG
3::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1/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4).JPG
4::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2/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5).JPG
5::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3/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6).JPG
6::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4/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7).JPG
7::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5/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8).JPG
8::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6/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9).JPG
9::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7/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0).JPG
10::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8/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1).JPG
11::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49/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2).JPG
12::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0/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3).JPG
13::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1/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4).JPG
14::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2/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5).JPG
15::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3/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6).JPG
16::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4/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7).JPG
17::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5/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8).JPG
18::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6/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19).JPG
19::
mediaName: : 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757/photo/I006彰化縣馬興陳宅(益源大厝)(國定)(20).JPG
20::
mediaName: : 8e68924f-1f21-4066-9ec8-62efb23f1db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609/photo/8e68924f-1f21-4066-9ec8-62efb23f1db9.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18/45830c6a-eb98-4657-ae10-eb63e0baf868/內政部時期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4789/photo/37229b7a-ff53-499d-8ab9-18c323a71fbf.jpg
repImgId: 812

# 成大 於 文資局古蹟 - 8

案件編號20131231000001
個案名稱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軍事建築物
歷史沿革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位於現今屏東縣東港鎮大鵬里大潭路169路,興建於1938年(昭和13年)。 2.相關事件背景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為「原日本東港海軍航空隊發動機調整場」位於「第一格納庫」後方,是調整水上飛機發動機的工廠;北棟為「原日本東港海軍航空隊木具機關工場」位於「第三格納庫」後側,是維護水上飛機木製機身的工廠。日治時期大鵬灣營區屬於海軍航空後勤基地,作為水上機泊地使用,營區又因功能不同,分成「海軍第六一空廠東港分工場」和「東港海軍航空隊」兩部分。「東港海軍航空隊」成立於1940年,簡稱「東港空」,是以東港水上飛行場作為基地活動。根據洪致文所著《不沈空母:臺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對於臺灣從日治時期到戰後軍方與民航使用所設置的飛行場的分類,東港水上飛行場是在「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臺灣島內海軍飛行場」時期所設置的,作為海軍停放、維修水上飛機用途使用。1942年(昭和17年),日本海軍將冠以地名的各地航空隊,開始改以數字番號稱呼,於是「東港海軍航空隊」便改稱為「第八五一海軍航空隊」,直到1944年(昭和19年)9月20日「第八五一海軍航空隊」廢除。 戰後,大鵬灣營區陸續做為空軍參謀學校、空軍幼校、空軍防砲司令部基地訓練中心。幼校裁撤前,南棟飛機維修廠曾做為學生餐廳;北棟飛機維修廠則做為集會堂與多功能教室使用。1983年元月營區遷移,2003年成立大鵬灣國家風景區,2004年委託給大鵬灣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爾後,北棟飛機維 修廠曾做為鐘乳石擺放倉庫;南棟飛機維修廠曾分租給其他公司經營輕航機,爾後閒置 。 3.指定時間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於2013年12月31日經屏東縣政府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古蹟本體包含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北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大鵬營區日治時軍事設施及建物於96年11月13日屏府文資字第0960227615號公告為歷史建築。其中舊餐廳一與舊餐廳二,兩棟木構造桁架式二鉸拱飛機庫極具結構美,係二戰有關的重要軍事設施,有日治末期軍事設施的時代特色,磚牆壁分開的桁架柱、屋架全為木結構,其大跨度之木桁架形,狀柱、屋架,極具特色,且為全台唯一具有特色的水上飛機之飛機棚,就文化資產角度,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符合五項古蹟審查基準: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6條及第14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東港鎮
address: : 大鵬里大潭路169號
經度120.482111
緯度22.451528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6fc4bb9b-ac46-4834-81cb-3cd84a4455bb/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6fc4bb9b-ac46-4834-81cb-3cd84a4455bb/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照片.jpg
name: :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照片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31231000001
外觀特徵南棟飛機維修廠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南棟飛機維修廠為磚木構造建築,樓層數為單層,座向採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空間。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南棟飛機維修廠壁體為磚造並施以水泥砂漿粉刷牆面,經調查原粉刷層為搔落仕上工法。門與窗為木造,但在戰後均已改建成鋁門窗。屋面鋪設鋼浪板,屋頂為「切妻屋根」。南側靠近東側有一座洗手臺,磚造表面以洗石子裝修,由構造型式推測,洗手臺應是日治時期所興建 。 北棟飛機維修廠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北棟飛機維修廠為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為一長方形空間,西側外凸出一個空間。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北棟飛機維修廠的壁體為磚造,目前以洗石子裝修,洗石子表面剝落後可以看到原建築外牆裝修層,經調查原粉刷層為搔落仕上工法。門與窗為木造,但在戰後均已改建成鋁門窗 。屋面鋪設鋼浪板,屋頂為「切妻屋根」。
室內特徵南棟飛機維修廠 1.建築空間格局 南棟飛機維修廠東側設有一無法研判興建時代的舞臺,舞臺後方隔出三個房間、廁所及浴室。根據天花板與牆體相接線腳,及梁邊線腳修飾痕跡,應為日治時期就已設置的空間,推測可能為當時機械維修人員清洗使用的空間。空軍幼校時期南棟飛機維修廠曾作為餐廳使用,廚房設在南側外面的空地上,爾後也曾短暫做為學生宿舍。屋頂的太子樓於空軍幼校時期被拆除改建。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南棟飛機維修廠的地板為水泥,廁所地板戰後改建成為磁磚地板。屋架為「真束洋小屋組」,是利用ヂベル鋲及ボルト2種特殊鐵件將木構件組合成大跨距屋架。在棟束的呈現上所使用的束木,中間透過墊木連結,在夾住合掌和陸樑兩側。這種互相接合的方式,結構上較為強固,形成一組棟束系統 。 北棟飛機維修廠 1.建築空間格局 北棟飛機維修廠在日治時期應為無隔間大空間,戰後作為會堂使用,提供集會、考試或播放電影等,在當時作為具有育教功能使用的空間。西側設有一座舞臺,由構造方式推測應為戰後所增建。另外舞臺後方空間為日治時期就有,原功能不明,但是戰後被改建成廁所使用。屋頂的太子樓於空軍幼校時期被拆除改建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北棟飛機維修廠的地板為水泥地,廁所地板戰後改建成為磁磚地板。屋架為「真束洋小屋組」,是利用ヂベル鋲及ボルト2種特殊鐵件將木構件組合成大跨距屋架,屋架組構方式與南棟相似,整體在細木的尺寸上約略小於南棟飛機維修廠 。
使用情形南棟:無特定用途 北棟:目前作為倉庫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現狀南棟維修廠:無特定用途 北棟維修廠:目前作為倉庫使用,保存狀況良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10279486900號
公告日期: : 2013-12-31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530541700號
公告日期: : 2016-12-20 00:00:00.0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630210600號
公告日期: : 2017-05-26 00:00:00.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e178510b-d9b9-4e82-96fe-b8ad1aacf370/更正公告函-屏府文保字第10530541700號.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e29ba62b-3b19-414d-8b0b-de5cf9227f63/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10279486900號.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33693421-2ef1-427b-9eb8-e93bd0b4bf4a/變更公告函-屏府文保字第10630210600號.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17/8a49cd58-ac0d-4a41-850c-9bf39093ae5d/X019-A04-2.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17/e8f278ac-ced4-438e-90a8-ab667e81d86e/X019-A04-1.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14/cfac5e25-8f33-4dff-af95-38e951031904/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地籍圖.pdf
repImgId154793
案件編號: 20131231000001
個案名稱: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軍事建築物
歷史沿革: 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位於現今屏東縣東港鎮大鵬里大潭路169路,興建於1938年(昭和13年)。 2.相關事件背景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為「原日本東港海軍航空隊發動機調整場」位於「第一格納庫」後方,是調整水上飛機發動機的工廠;北棟為「原日本東港海軍航空隊木具機關工場」位於「第三格納庫」後側,是維護水上飛機木製機身的工廠。日治時期大鵬灣營區屬於海軍航空後勤基地,作為水上機泊地使用,營區又因功能不同,分成「海軍第六一空廠東港分工場」和「東港海軍航空隊」兩部分。「東港海軍航空隊」成立於1940年,簡稱「東港空」,是以東港水上飛行場作為基地活動。根據洪致文所著《不沈空母:臺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對於臺灣從日治時期到戰後軍方與民航使用所設置的飛行場的分類,東港水上飛行場是在「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臺灣島內海軍飛行場」時期所設置的,作為海軍停放、維修水上飛機用途使用。1942年(昭和17年),日本海軍將冠以地名的各地航空隊,開始改以數字番號稱呼,於是「東港海軍航空隊」便改稱為「第八五一海軍航空隊」,直到1944年(昭和19年)9月20日「第八五一海軍航空隊」廢除。 戰後,大鵬灣營區陸續做為空軍參謀學校、空軍幼校、空軍防砲司令部基地訓練中心。幼校裁撤前,南棟飛機維修廠曾做為學生餐廳;北棟飛機維修廠則做為集會堂與多功能教室使用。1983年元月營區遷移,2003年成立大鵬灣國家風景區,2004年委託給大鵬灣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爾後,北棟飛機維 修廠曾做為鐘乳石擺放倉庫;南棟飛機維修廠曾分租給其他公司經營輕航機,爾後閒置 。 3.指定時間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於2013年12月31日經屏東縣政府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古蹟本體包含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北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大鵬營區日治時軍事設施及建物於96年11月13日屏府文資字第0960227615號公告為歷史建築。其中舊餐廳一與舊餐廳二,兩棟木構造桁架式二鉸拱飛機庫極具結構美,係二戰有關的重要軍事設施,有日治末期軍事設施的時代特色,磚牆壁分開的桁架柱、屋架全為木結構,其大跨度之木桁架形,狀柱、屋架,極具特色,且為全台唯一具有特色的水上飛機之飛機棚,就文化資產角度,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符合五項古蹟審查基準: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6條及第14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東港鎮
address: : 大鵬里大潭路169號
經度: 120.482111
緯度: 22.451528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6fc4bb9b-ac46-4834-81cb-3cd84a4455bb/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6fc4bb9b-ac46-4834-81cb-3cd84a4455bb/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照片.jpg
name: :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照片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31231000001
外觀特徵: 南棟飛機維修廠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南棟飛機維修廠為磚木構造建築,樓層數為單層,座向採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空間。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南棟飛機維修廠壁體為磚造並施以水泥砂漿粉刷牆面,經調查原粉刷層為搔落仕上工法。門與窗為木造,但在戰後均已改建成鋁門窗。屋面鋪設鋼浪板,屋頂為「切妻屋根」。南側靠近東側有一座洗手臺,磚造表面以洗石子裝修,由構造型式推測,洗手臺應是日治時期所興建 。 北棟飛機維修廠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北棟飛機維修廠為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為一長方形空間,西側外凸出一個空間。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北棟飛機維修廠的壁體為磚造,目前以洗石子裝修,洗石子表面剝落後可以看到原建築外牆裝修層,經調查原粉刷層為搔落仕上工法。門與窗為木造,但在戰後均已改建成鋁門窗 。屋面鋪設鋼浪板,屋頂為「切妻屋根」。
室內特徵: 南棟飛機維修廠 1.建築空間格局 南棟飛機維修廠東側設有一無法研判興建時代的舞臺,舞臺後方隔出三個房間、廁所及浴室。根據天花板與牆體相接線腳,及梁邊線腳修飾痕跡,應為日治時期就已設置的空間,推測可能為當時機械維修人員清洗使用的空間。空軍幼校時期南棟飛機維修廠曾作為餐廳使用,廚房設在南側外面的空地上,爾後也曾短暫做為學生宿舍。屋頂的太子樓於空軍幼校時期被拆除改建。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南棟飛機維修廠的地板為水泥,廁所地板戰後改建成為磁磚地板。屋架為「真束洋小屋組」,是利用ヂベル鋲及ボルト2種特殊鐵件將木構件組合成大跨距屋架。在棟束的呈現上所使用的束木,中間透過墊木連結,在夾住合掌和陸樑兩側。這種互相接合的方式,結構上較為強固,形成一組棟束系統 。 北棟飛機維修廠 1.建築空間格局 北棟飛機維修廠在日治時期應為無隔間大空間,戰後作為會堂使用,提供集會、考試或播放電影等,在當時作為具有育教功能使用的空間。西側設有一座舞臺,由構造方式推測應為戰後所增建。另外舞臺後方空間為日治時期就有,原功能不明,但是戰後被改建成廁所使用。屋頂的太子樓於空軍幼校時期被拆除改建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北棟飛機維修廠的地板為水泥地,廁所地板戰後改建成為磁磚地板。屋架為「真束洋小屋組」,是利用ヂベル鋲及ボルト2種特殊鐵件將木構件組合成大跨距屋架,屋架組構方式與南棟相似,整體在細木的尺寸上約略小於南棟飛機維修廠 。
使用情形: 南棟:無特定用途 北棟:目前作為倉庫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現狀: 南棟維修廠:無特定用途 北棟維修廠:目前作為倉庫使用,保存狀況良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10279486900號
公告日期: : 2013-12-31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530541700號
公告日期: : 2016-12-20 00:00:00.0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630210600號
公告日期: : 2017-05-26 00:00:00.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e178510b-d9b9-4e82-96fe-b8ad1aacf370/更正公告函-屏府文保字第10530541700號.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e29ba62b-3b19-414d-8b0b-de5cf9227f63/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10279486900號.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33693421-2ef1-427b-9eb8-e93bd0b4bf4a/變更公告函-屏府文保字第10630210600號.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17/8a49cd58-ac0d-4a41-850c-9bf39093ae5d/X019-A04-2.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17/e8f278ac-ced4-438e-90a8-ab667e81d86e/X019-A04-1.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14/cfac5e25-8f33-4dff-af95-38e951031904/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地籍圖.pdf
repImgId: 154793
[ 搜尋所有 成大 ... ]

根據姓名 陳恒安主編 找到的相關資料

願景水晶球: 預訂未來社會與人才= Visionary crystal ball: creating future society and its talent

作者: 陳政宏, 陳恒安主編 | 出版單位: 教育部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12/01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6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345-111-7 (平裝, NT$500, 260面, 21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願景水晶球: 預訂未來社會與人才= Visionary crystal ball: creating future society and its talent

作者: 陳政宏, 陳恒安主編 | 出版單位: 教育部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12/01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6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345-111-7 (平裝, NT$500, 260面, 21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搜尋所有 陳恒安主編 ... ]

成大的黃頁資料

(以下顯示 10 筆)

三商巧福成大店 | 地址: 台南市勝利路138號B1(成大醫院) | 電話: 06-209-8178

成大聯合有限公司成大租車公司 | 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凱旋三路885號 | 電話: 07-716-0689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 地址: 台南市北區小東路15號2樓成功大學力行校區 | 電話: 06-275-3436

成大水電行(金義發) |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武成街159號 | 電話: 02-2309-5884

心想室成大樓K區住戶管理委員會 | 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清成街84號2樓 | 電話: 07-354-4503

成大成五金有限公司 | 地址: 台南市北區西門路四段381號 | 電話: 06-282-3632

成大會館(太子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 台南市東區大學路2號 | 電話: 06-275-8999

坤成大飯店 | 地址: 桃園市大園區竹圍街12巷8號 | 電話: 03-383-5056

結構群簡體專賣書店(成大店) | 地址: 台南市東區大學路18巷5號之2,1樓 | 電話: 06-200-6509

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成大分公司 | 地址: 台南市東區大學路西段53號4樓 | 電話: 06-238-5008

名稱 成大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成大)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大學路西段13號1樓
翁翊涵85789247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10038848)

桃園市八德區大成里廣福路141號1樓
楊詠穎43809448核准設立 - 獨資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北門路1段300號
蘇潔語47767200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80002074)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育樂街166號1樓
邱煜舜47782125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110030002)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育樂街9號1樓
鄭頴駿85626841核准設立 - 獨資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育樂街38號1樓
王德政85808510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1285126)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育樂街79號1樓
吳耕郡88985588核准設立 - 獨資

臺南市歸仁區崙頂里大成一街37號1樓
楊徐玉枝89003043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0035451)

登記地址: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大學路西段13號1樓 | 負責人: 翁翊涵 | 統編: 85789247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10038848)

登記地址: 桃園市八德區大成里廣福路141號1樓 | 負責人: 楊詠穎 | 統編: 43809448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北門路1段300號 | 負責人: 蘇潔語 | 統編: 47767200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80002074)

登記地址: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育樂街166號1樓 | 負責人: 邱煜舜 | 統編: 47782125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110030002)

登記地址: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育樂街9號1樓 | 負責人: 鄭頴駿 | 統編: 85626841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育樂街38號1樓 | 負責人: 王德政 | 統編: 85808510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1285126)

登記地址: 臺南市東區成大里育樂街79號1樓 | 負責人: 吳耕郡 | 統編: 88985588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南市歸仁區崙頂里大成一街37號1樓 | 負責人: 楊徐玉枝 | 統編: 89003043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0035451)

與典藏大學: 成大校刊選文集同分類的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末世成佛本尊經講義

作者: 桐山靖雄作; 財團法人中國佛教阿含宗基金會事業部譯 | 出版單位: 中國佛教阿含宗基金會 | 版次: 第一版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9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85626-3-9 (平裝, 292面, 21公分)

火災學

作者: 盧守謙著 | 出版單位: 五南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59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63-474-0 (平裝, NT$660, 592面, 26公分)

寧靜致遠的庭園

作者: 侑旺著 | 出版單位: 白象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17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58-846-7 (平裝, NT$270, 176面, 23公分)

朝生慕死

作者: 慕雨默著 | 出版單位: 白象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3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58-847-4 (平裝, NT$250, 232面, 21公分)

覺醒之門: 回到當下的旅程

作者: 李爾納.杰克伯森(Leonard Jacobson)著; 蘇宗玲譯 | 出版單位: 橡實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6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9001-99-1 (平裝, NT$380, 368面, 21公分)

事實

作者: 李朝峻著 | 出版單位: 白象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7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58-848-1 (平裝, NT$300, 270面, 21公分)

別用嘴上的佛系,掩飾你內心的焦慮: 生活沒有準則,選擇並無對錯。決定生活軌跡的,從來不是選擇本身,而是選擇之後的姿態。

作者: 朱清著 | 出版單位: 大是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8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9654-24-1 (平裝, NT$340, 288面, 21公分)

解讀人類大未來: 人工智慧與階層差距,終將毀滅人類世界?

作者: 大野和基編採; 高詹燦譯 | 出版單位: 城邦商業周刊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7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7778-75-8 (平裝, NT$380, 272面, 21公分)

決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

作者: 哈叔作 | 出版單位: 尖端 | 版次: 1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5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10-8672-9 (平裝, 256面, 23公分)

六月陽光

作者: 秋陽作 | 出版單位: 北極之光文化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5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7268-8-7 (平裝, NT$300, 256面, 21公分)

邁向目的之路: 幫助孩子發現內心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作者: 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作 | 出版單位: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二版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448-1 (平裝, NT$380, 320面, 21公分)

Python: 期貨演算法交易實務136個關鍵技巧詳解

作者: 酆士昌, 劉承彥著 | 出版單位: 博碩文化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434-401-7 (平裝, 320面, 23公分)

一次就考到雅思閱讀7+

作者: 韋爾著 | 出版單位: 倍斯特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7075-8-9 (平裝附光碟片, NT$480, 320面, 23公分)

給孩子的喜訊. 第一冊. 上, 教師手冊

作者: 梁熾才等編輯 | 出版單位: 台北總教區教理推廣中心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8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6471-6-8 (平裝, 80面, 29公分)

給孩子的喜訊. 第二冊. 上, 教師手冊

作者: 梁熾才等編輯 | 出版單位: 台北總教區教理推廣中心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8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6471-7-5 (平裝, 80面, 29公分)

末世成佛本尊經講義

作者: 桐山靖雄作; 財團法人中國佛教阿含宗基金會事業部譯 | 出版單位: 中國佛教阿含宗基金會 | 版次: 第一版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9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85626-3-9 (平裝, 292面, 21公分)

火災學

作者: 盧守謙著 | 出版單位: 五南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59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63-474-0 (平裝, NT$660, 592面, 26公分)

寧靜致遠的庭園

作者: 侑旺著 | 出版單位: 白象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17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58-846-7 (平裝, NT$270, 176面, 23公分)

朝生慕死

作者: 慕雨默著 | 出版單位: 白象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3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58-847-4 (平裝, NT$250, 232面, 21公分)

覺醒之門: 回到當下的旅程

作者: 李爾納.杰克伯森(Leonard Jacobson)著; 蘇宗玲譯 | 出版單位: 橡實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6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9001-99-1 (平裝, NT$380, 368面, 21公分)

事實

作者: 李朝峻著 | 出版單位: 白象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7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58-848-1 (平裝, NT$300, 270面, 21公分)

別用嘴上的佛系,掩飾你內心的焦慮: 生活沒有準則,選擇並無對錯。決定生活軌跡的,從來不是選擇本身,而是選擇之後的姿態。

作者: 朱清著 | 出版單位: 大是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8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9654-24-1 (平裝, NT$340, 288面, 21公分)

解讀人類大未來: 人工智慧與階層差距,終將毀滅人類世界?

作者: 大野和基編採; 高詹燦譯 | 出版單位: 城邦商業周刊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7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7778-75-8 (平裝, NT$380, 272面, 21公分)

決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

作者: 哈叔作 | 出版單位: 尖端 | 版次: 1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5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10-8672-9 (平裝, 256面, 23公分)

六月陽光

作者: 秋陽作 | 出版單位: 北極之光文化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5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7268-8-7 (平裝, NT$300, 256面, 21公分)

邁向目的之路: 幫助孩子發現內心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作者: 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作 | 出版單位: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二版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448-1 (平裝, NT$380, 320面, 21公分)

Python: 期貨演算法交易實務136個關鍵技巧詳解

作者: 酆士昌, 劉承彥著 | 出版單位: 博碩文化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434-401-7 (平裝, 320面, 23公分)

一次就考到雅思閱讀7+

作者: 韋爾著 | 出版單位: 倍斯特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7075-8-9 (平裝附光碟片, NT$480, 320面, 23公分)

給孩子的喜訊. 第一冊. 上, 教師手冊

作者: 梁熾才等編輯 | 出版單位: 台北總教區教理推廣中心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8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6471-6-8 (平裝, 80面, 29公分)

給孩子的喜訊. 第二冊. 上, 教師手冊

作者: 梁熾才等編輯 | 出版單位: 台北總教區教理推廣中心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8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6471-7-5 (平裝, 80面, 29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