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
-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文化部

作品名稱凝聚的作者是吳建福/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縣市是花蓮縣, 場域是其他, 設置地點是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凝聚的地圖

系統編號7385
作品編號P117-02-18
作品名稱凝聚
作者吳建福/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600×215×65 cm
作品材質不鏽鋼、金屬、抿石子
縣市花蓮縣
設置地點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經度121.609232
緯度24.040777
場域其他
經費萬634.2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余劍鋒/李天龍、段澤祥、張煜煌、李良仁、李宗仁、林萬士、周逸傑、林永利、王騰
徵選小組余劍鋒/韓豫平、黃?誠、李良仁、李宗仁、林萬士、周逸傑、林永利、呂豪文、王騰
策劃單位(空)
作品說明以部隊情感為基礎,將水的張力與相融化作視覺造型,連綿成一個自然有機的自由形體。
主圖圖
創作年代yyyy2018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7385
委託單位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

系統編號

7385

作品編號

P117-02-18

作品名稱

凝聚

作者

吳建福/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

600×215×65 cm

作品材質

不鏽鋼、金屬、抿石子

縣市

花蓮縣

設置地點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經度

121.609232

緯度

24.040777

場域

其他

經費萬

634.2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余劍鋒/李天龍、段澤祥、張煜煌、李良仁、李宗仁、林萬士、周逸傑、林永利、王騰

徵選小組

余劍鋒/韓豫平、黃?誠、李良仁、李宗仁、林萬士、周逸傑、林永利、呂豪文、王騰

策劃單位

(空)

作品說明

以部隊情感為基礎,將水的張力與相融化作視覺造型,連綿成一個自然有機的自由形體。

主圖

圖

創作年代yyyy

2018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7385

委託單位

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

凝聚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凝聚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凝聚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凝聚 ...)

# 凝聚 於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 - 1

序號1942
產出年度95
技術名稱-中文廢水中奈米顆粒生物處理技術
執行單位生技中心
產出單位(空)
計畫名稱環保生技產品與技術研發四年計畫
領域(空)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空)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空)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針對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廢水或高濁度廢水中含奈米級顆粒問題,開發無機凝聚劑及生物凝聚劑等環保綠色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提供快速、經濟且環保之處理技術與方法。使用無機凝聚劑進行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廢水中奈米顆粒處理,處理後污泥可資源化再利用,降低半導體產業處理費用50 %以上,而其處理後之水,能回收於製程再使用,回收率達75 %以上。生物凝聚劑產品應用於高濁度原水處理,混凝效果及沉降速度快,能提升淨水場於暴雨期出水率25~75 %及其供水品質;生物凝凝劑在混凝沉降脫水後之污泥,無其他化學合成或重金屬污染,可作為堆肥使用,為良好之土壤改良材料,可回收再利用進行污泥綠色環保處理。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空)
技術規格無機凝聚劑產品適用於光電業玻璃研磨廢水,原廢水濁度為12,775 NTU,加藥劑量為250 mg/L,可處理至5 NTU以下。生物凝聚劑產品處理高濁度原水,可採單劑或經濟性複合配方,原水濁度10,000 ~ 20,000 NTU,處理後水質達5 NTU以下,顆粒去除效率90 %以上,處理後可達到淨水水質標準,水中殘鋁達到WHO regulated value 0.2 ppm規範。
技術成熟度生物凝聚劑及無機凝聚劑已發展至實廠使用階段;無機凝聚劑已由業者承接生產銷售, 並進行策略聯盟推廣。
可應用範圍可應用於半導體產業CMP濃縮液、光電玻璃研磨廢水、高濁度原水等之處理
潛力預估關於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廢水或高濁度廢水中含奈米級顆粒問題,國內目前的處理技術多採用化學混凝劑或國外陶瓷膜技術等,或利用稀釋方法再排放,仍有化學混凝劑處理效果不佳、後續處理水中殘鋁濃度高、對國外技術過於依賴、處理成本過高與處理水質電導度上升等問題,增加處理後水回收及使用上之困難度,影響環境及人體健康。開發環保綠色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可提供環保工程業及混凝劑銷售商開發水處理新商機及市場。
聯絡人員張靜宜
電話(02) 2695- 6933 轉1502
傳真(02) 2695-8463
電子信箱cichang@mail.dcb.org.tw
參考網址http://www.dcb.org.tw/
所須軟硬體設備藥劑混合槽體、攪拌裝置及動力設備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一般理工背景
序號: 1942
產出年度: 95
技術名稱-中文: 廢水中奈米顆粒生物處理技術
執行單位: 生技中心
產出單位: (空)
計畫名稱: 環保生技產品與技術研發四年計畫
領域: (空)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 (空)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 (空)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 針對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廢水或高濁度廢水中含奈米級顆粒問題,開發無機凝聚劑及生物凝聚劑等環保綠色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提供快速、經濟且環保之處理技術與方法。使用無機凝聚劑進行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廢水中奈米顆粒處理,處理後污泥可資源化再利用,降低半導體產業處理費用50 %以上,而其處理後之水,能回收於製程再使用,回收率達75 %以上。生物凝聚劑產品應用於高濁度原水處理,混凝效果及沉降速度快,能提升淨水場於暴雨期出水率25~75 %及其供水品質;生物凝凝劑在混凝沉降脫水後之污泥,無其他化學合成或重金屬污染,可作為堆肥使用,為良好之土壤改良材料,可回收再利用進行污泥綠色環保處理。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 (空)
技術規格: 無機凝聚劑產品適用於光電業玻璃研磨廢水,原廢水濁度為12,775 NTU,加藥劑量為250 mg/L,可處理至5 NTU以下。生物凝聚劑產品處理高濁度原水,可採單劑或經濟性複合配方,原水濁度10,000 ~ 20,000 NTU,處理後水質達5 NTU以下,顆粒去除效率90 %以上,處理後可達到淨水水質標準,水中殘鋁達到WHO regulated value 0.2 ppm規範。
技術成熟度: 生物凝聚劑及無機凝聚劑已發展至實廠使用階段;無機凝聚劑已由業者承接生產銷售, 並進行策略聯盟推廣。
可應用範圍: 可應用於半導體產業CMP濃縮液、光電玻璃研磨廢水、高濁度原水等之處理
潛力預估: 關於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廢水或高濁度廢水中含奈米級顆粒問題,國內目前的處理技術多採用化學混凝劑或國外陶瓷膜技術等,或利用稀釋方法再排放,仍有化學混凝劑處理效果不佳、後續處理水中殘鋁濃度高、對國外技術過於依賴、處理成本過高與處理水質電導度上升等問題,增加處理後水回收及使用上之困難度,影響環境及人體健康。開發環保綠色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可提供環保工程業及混凝劑銷售商開發水處理新商機及市場。
聯絡人員: 張靜宜
電話: (02) 2695- 6933 轉1502
傳真: (02) 2695-8463
電子信箱: cichang@mail.dcb.org.tw
參考網址: http://www.dcb.org.tw/
所須軟硬體設備: 藥劑混合槽體、攪拌裝置及動力設備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 一般理工背景

# 凝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2

案件編號20090716000002
個案名稱鹿陶洋江家聚落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99
name: : 其他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鹿陶江家聚落為目前台灣保存完整的最大傳統單姓宗族聚落,居民能有共識,認同家族意象,具先民來台開發研究上的意義。 2.江家聚落風貌大致完整,維持原有空間紋理。 3.鹿陶洋江家古厝聚落在整體保存、建築多元樣貌及宋江陣等無形文化資產均足堪保存。 4.江家聚落建築格局橫跨多重年代,各年代之建物均展現在同一場域之上,有如台灣建築的演進史。
法令依據《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巷第1款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楠西區
address: : 楠西區鹿陶洋354地號
經度120.49014482513
緯度23.155517536183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22/photo/鹿陶洋江家聚落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22/photo/鹿陶洋江家聚落.JPG
name: : 鹿陶洋江家聚落
區域範圍劃定臺南市楠西區保生段7地號至38地號、40地號、42地號、54地號、57地號、59地號、61地號、63地號,共39筆地號,面積約3.2公頃
地區發展與特色江家古厝聚落坐落位置是祖先依風水觀念興建:東方有「後山」,在北面與南面有左鐘右鼓意義的兩翼小丘,以及西面有平坦田地,其中有江家開基祖「阿泰公」之墓以及「小土地公廟」,是形制完整的聚落。聚落內並因祖訓規定,整個聚落的建築群皆不可高於祖祠堂,因此聚落建築群皆保持一樓、雙落水屋頂形式。聚落內並保有各個年代興建的傳統建築:土造、竹造、磚造、混凝土造等各時期建築,豐富的年代建築、依然持續運作的家族公司制度、以及仍持續操演百年的宋江陣、吃公、入丁、祭祀、宗親會等傳統活動,使鹿陶洋江家古厝不論有形、無形的資產皆相當豐富
歷史沿革與現狀2010年3月高雄甲仙大地震後,楠西鹿陶洋江家聚落受損嚴重,九成以上的老紅瓦厝破損,其中有二、三十戶屋破牆倒。 江家古厝聚落,多為傳統木構架磚造建築,經此次甲仙地震,多數屋頂覆瓦錯位且破裂,明顯可見天光,沿屋簷處有十餘屋瓦滑落,江家故事館室內可見掉落屋瓦;立面部分,數間民房立柱與牆體分離,損害情況嚴重,已搶修完成。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1.鹿陶江家聚落為目前台灣保存完整的最大傳統單姓宗族聚落,居民能有共識,認同家族意象,具先民來台開發研究上的意義。 2.江家聚落風貌大致完整,維持原有空間紋理。 3.鹿陶洋江家古厝聚落在整體保存、建築多元樣貌及宋江陣等無形文化資產均足堪保存。 4.江家聚落建築格局橫跨多重年代,各年代之建物均展現在同一場域之上,有如台灣建築的演進史。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建築特色:江家古厝建築群,住戶數約30戶,建築物約有136棟,聚落以宗祠為中心,呈垂直水平分佈,建築格局為四進三院十三條護龍,約有136棟,目前仍保存的相當完整。 聚落基本結構為閩南三合院擴大為左(龍邊)六條護龍,右(虎邊)七條護龍,前後4進大院落的組合住宅。佔地共3.5公頃,總面積寬有160公尺,深210公尺,為4進3院13條護龍的建築格局,規模相當龐大,兼具對內凝聚、對外防禦之功能。 聚落內建築牆體以磚牆為主的約佔81%,其他為竹編牆、土埆厝、混凝土牆等。屋體架構以木構架為主佔61%,其他為竹構架、混凝土結構等。屋瓦以仰合瓦為主約佔67%。其他為水泥瓦、石綿瓦等。樓層數以一樓為主約佔98%。 因此,主要的建築構造為一層樓斜屋頂仰合瓦磚牆的木構架建築,除了部份更新與重建的房子,其他多有二十年以上的屋齡,並有數棟70~100年的房屋,做工及裝飾甚有特色,具有江宅歷史建築的文化意涵。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閩南三合院擴大為左6右7護龍,前後4進大院落的組合住宅。佔地3.5公頃,面闊160公尺,總進深約210公尺。古厝由外而內,有拜亭、公廳、神明廳和祖祀堂4進。左右共分出13排房舍,共有136戶,現居住有80幾戶,另有上下埕、蓮花池、後山等戶外活動空間,整個鹿陶洋江家古厝的土地與建築物,皆屬江家共有產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鹿陶洋江家聚落內部分歷史建築,如土埆厝、竹筒厝、磚木混和構造物外觀及內部空間毀損,需緊急修復及部分修復,構架亦需加強保固。 2.江家公司祭祀公業制度,雖已維繫二百多年,未來在管理、營運上仍面臨人材斷層的危機,亟需正視。 3.2010年3月高雄甲仙大地震後,楠西鹿陶洋江家聚落受損嚴重,九成以上的老紅瓦厝破損,其中有二、三十戶屋破牆倒。 江家古厝聚落,多為傳統木構架磚造建築,經此次甲仙地震,多數屋頂覆瓦錯位且破裂,明顯可見天光,沿屋簷處有十餘屋瓦滑落,江家故事館室內可見掉落屋瓦;立面部分,數間民房立柱與牆體分離,損害情況嚴重,需立即進行搶修。原臺南縣政府文化處修復。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0980169730號
公告日期: : 2009-07-16 09:09:28.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71388380A
公告日期: : 2018-12-28 00:00:00.0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南市文資字第1101525452A
公告日期: : 2021-12-21 18:00:09.983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090716000002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27/25245d50-2b6b-434c-be7c-a85a042bfbe8/980716鹿陶洋江家聚落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27/d077f1dc-b5f4-4926-ba86-d0d533259ad5/1071228公告.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27/9daec59d-6b0c-42f5-8145-b3ace411ff16/1101221公告附圖.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27/93b2f6b9-c331-48a8-bdb0-75d571e12b65/1101221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23/photo/鹿陶洋江家聚落地籍圖.jpg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單位有形文化資產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3樓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2213597分機208
repImgId4511
案件編號: 20090716000002
個案名稱: 鹿陶洋江家聚落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99
name: : 其他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鹿陶江家聚落為目前台灣保存完整的最大傳統單姓宗族聚落,居民能有共識,認同家族意象,具先民來台開發研究上的意義。 2.江家聚落風貌大致完整,維持原有空間紋理。 3.鹿陶洋江家古厝聚落在整體保存、建築多元樣貌及宋江陣等無形文化資產均足堪保存。 4.江家聚落建築格局橫跨多重年代,各年代之建物均展現在同一場域之上,有如台灣建築的演進史。
法令依據: 《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巷第1款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楠西區
address: : 楠西區鹿陶洋354地號
經度: 120.49014482513
緯度: 23.155517536183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22/photo/鹿陶洋江家聚落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22/photo/鹿陶洋江家聚落.JPG
name: : 鹿陶洋江家聚落
區域範圍劃定: 臺南市楠西區保生段7地號至38地號、40地號、42地號、54地號、57地號、59地號、61地號、63地號,共39筆地號,面積約3.2公頃
地區發展與特色: 江家古厝聚落坐落位置是祖先依風水觀念興建:東方有「後山」,在北面與南面有左鐘右鼓意義的兩翼小丘,以及西面有平坦田地,其中有江家開基祖「阿泰公」之墓以及「小土地公廟」,是形制完整的聚落。聚落內並因祖訓規定,整個聚落的建築群皆不可高於祖祠堂,因此聚落建築群皆保持一樓、雙落水屋頂形式。聚落內並保有各個年代興建的傳統建築:土造、竹造、磚造、混凝土造等各時期建築,豐富的年代建築、依然持續運作的家族公司制度、以及仍持續操演百年的宋江陣、吃公、入丁、祭祀、宗親會等傳統活動,使鹿陶洋江家古厝不論有形、無形的資產皆相當豐富
歷史沿革與現狀: 2010年3月高雄甲仙大地震後,楠西鹿陶洋江家聚落受損嚴重,九成以上的老紅瓦厝破損,其中有二、三十戶屋破牆倒。 江家古厝聚落,多為傳統木構架磚造建築,經此次甲仙地震,多數屋頂覆瓦錯位且破裂,明顯可見天光,沿屋簷處有十餘屋瓦滑落,江家故事館室內可見掉落屋瓦;立面部分,數間民房立柱與牆體分離,損害情況嚴重,已搶修完成。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1.鹿陶江家聚落為目前台灣保存完整的最大傳統單姓宗族聚落,居民能有共識,認同家族意象,具先民來台開發研究上的意義。 2.江家聚落風貌大致完整,維持原有空間紋理。 3.鹿陶洋江家古厝聚落在整體保存、建築多元樣貌及宋江陣等無形文化資產均足堪保存。 4.江家聚落建築格局橫跨多重年代,各年代之建物均展現在同一場域之上,有如台灣建築的演進史。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建築特色:江家古厝建築群,住戶數約30戶,建築物約有136棟,聚落以宗祠為中心,呈垂直水平分佈,建築格局為四進三院十三條護龍,約有136棟,目前仍保存的相當完整。 聚落基本結構為閩南三合院擴大為左(龍邊)六條護龍,右(虎邊)七條護龍,前後4進大院落的組合住宅。佔地共3.5公頃,總面積寬有160公尺,深210公尺,為4進3院13條護龍的建築格局,規模相當龐大,兼具對內凝聚、對外防禦之功能。 聚落內建築牆體以磚牆為主的約佔81%,其他為竹編牆、土埆厝、混凝土牆等。屋體架構以木構架為主佔61%,其他為竹構架、混凝土結構等。屋瓦以仰合瓦為主約佔67%。其他為水泥瓦、石綿瓦等。樓層數以一樓為主約佔98%。 因此,主要的建築構造為一層樓斜屋頂仰合瓦磚牆的木構架建築,除了部份更新與重建的房子,其他多有二十年以上的屋齡,並有數棟70~100年的房屋,做工及裝飾甚有特色,具有江宅歷史建築的文化意涵。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閩南三合院擴大為左6右7護龍,前後4進大院落的組合住宅。佔地3.5公頃,面闊160公尺,總進深約210公尺。古厝由外而內,有拜亭、公廳、神明廳和祖祀堂4進。左右共分出13排房舍,共有136戶,現居住有80幾戶,另有上下埕、蓮花池、後山等戶外活動空間,整個鹿陶洋江家古厝的土地與建築物,皆屬江家共有產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鹿陶洋江家聚落內部分歷史建築,如土埆厝、竹筒厝、磚木混和構造物外觀及內部空間毀損,需緊急修復及部分修復,構架亦需加強保固。 2.江家公司祭祀公業制度,雖已維繫二百多年,未來在管理、營運上仍面臨人材斷層的危機,亟需正視。 3.2010年3月高雄甲仙大地震後,楠西鹿陶洋江家聚落受損嚴重,九成以上的老紅瓦厝破損,其中有二、三十戶屋破牆倒。 江家古厝聚落,多為傳統木構架磚造建築,經此次甲仙地震,多數屋頂覆瓦錯位且破裂,明顯可見天光,沿屋簷處有十餘屋瓦滑落,江家故事館室內可見掉落屋瓦;立面部分,數間民房立柱與牆體分離,損害情況嚴重,需立即進行搶修。原臺南縣政府文化處修復。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0980169730號
公告日期: : 2009-07-16 09:09:28.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71388380A
公告日期: : 2018-12-28 00:00:00.0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南市文資字第1101525452A
公告日期: : 2021-12-21 18:00:09.983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090716000002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27/25245d50-2b6b-434c-be7c-a85a042bfbe8/980716鹿陶洋江家聚落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27/d077f1dc-b5f4-4926-ba86-d0d533259ad5/1071228公告.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27/9daec59d-6b0c-42f5-8145-b3ace411ff16/1101221公告附圖.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27/93b2f6b9-c331-48a8-bdb0-75d571e12b65/1101221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23/photo/鹿陶洋江家聚落地籍圖.jpg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單位: 有形文化資產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3樓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分機208
repImgId: 4511

# 凝聚 於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 - 3

序號2249
產出年度96
技術名稱-中文廢水中奈米顆粒生物處理技術
執行單位生技中心
產出單位(空)
計畫名稱環保生技產品與技術研發四年計畫
領域(空)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空)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空)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針對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廢水或高濁度廢水中含奈米級顆粒問題,開發無機凝聚劑及生物凝聚劑等環保綠色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提供快速、經濟且環保之處理技術與方法。使用無機凝聚劑進行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及光電產業研磨廢水中奈米顆粒處理,處理後污泥可資源化再利用,降低半導體及光電產業處理費用50 %以上,而其處理後水回收於製程再使用,回收率達75 %以上。生物凝聚劑產品應用於高濁度原水處理,混凝效果及沉降速度快,能提升淨水場於暴雨期出水率25~75 %及其供水品質;生物凝凝劑在混凝沉降脫水後之污泥,無其他化學合成或重金屬污染,可作為堆肥使用,為良好之土壤改良材料,可回收再利用進行污泥綠色環保處理適合提供給食品產業應用。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空)
技術規格無機凝聚劑產品適用於光電業玻璃研磨廢水,原廢水濁度為12,775 NTU,加藥劑量為250 mg/L,可處理至5 NTU以下。生物凝聚劑產品處理高濁度原水,可採單劑或經濟性複合配方,原水濁度10,000 ~ 20,000 NTU,處理後水質達5 NTU以下,顆粒去除效率90 %以上,處理後可達到淨水水質標準,水中殘鋁達到WHO regulated value 0.2ppm規範,若使用於食品業生物污泥脫水與化學Polymer相比較,平均可減少脫水時間39.6%,污泥含水率平均可降低2.66%。
技術成熟度量產
可應用範圍半導體產業CMP濃縮液、光電玻璃研磨廢水、高濁度原水處理及生物污泥脫水
潛力預估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廢水或高濁度廢水中含奈米級顆粒問題,國內目前的處理技術多採用化學混凝劑或國外陶瓷膜技術等或利用稀釋方法再排放,仍有化學混凝劑處理效果不佳、後續處理水中殘鋁濃度高、對國外技術過於依賴、處理成本過高與處理水質電導度上升等問題,增加處理後水回收及使用上之困難度,影響環境及人體健康。開發環保綠色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可提供環保工程業及混凝劑銷售商開發水處理新商機及市場。
聯絡人員張靜宜
電話02-26956933#1502
傳真02-26958463
電子信箱cichang@mail.dcb.org.tw
參考網址http://www.dcb.org.tw/
所須軟硬體設備藥劑混合槽體、攪拌裝置及動力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一般理工背景
序號: 2249
產出年度: 96
技術名稱-中文: 廢水中奈米顆粒生物處理技術
執行單位: 生技中心
產出單位: (空)
計畫名稱: 環保生技產品與技術研發四年計畫
領域: (空)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 (空)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 (空)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 針對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廢水或高濁度廢水中含奈米級顆粒問題,開發無機凝聚劑及生物凝聚劑等環保綠色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提供快速、經濟且環保之處理技術與方法。使用無機凝聚劑進行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及光電產業研磨廢水中奈米顆粒處理,處理後污泥可資源化再利用,降低半導體及光電產業處理費用50 %以上,而其處理後水回收於製程再使用,回收率達75 %以上。生物凝聚劑產品應用於高濁度原水處理,混凝效果及沉降速度快,能提升淨水場於暴雨期出水率25~75 %及其供水品質;生物凝凝劑在混凝沉降脫水後之污泥,無其他化學合成或重金屬污染,可作為堆肥使用,為良好之土壤改良材料,可回收再利用進行污泥綠色環保處理適合提供給食品產業應用。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 (空)
技術規格: 無機凝聚劑產品適用於光電業玻璃研磨廢水,原廢水濁度為12,775 NTU,加藥劑量為250 mg/L,可處理至5 NTU以下。生物凝聚劑產品處理高濁度原水,可採單劑或經濟性複合配方,原水濁度10,000 ~ 20,000 NTU,處理後水質達5 NTU以下,顆粒去除效率90 %以上,處理後可達到淨水水質標準,水中殘鋁達到WHO regulated value 0.2ppm規範,若使用於食品業生物污泥脫水與化學Polymer相比較,平均可減少脫水時間39.6%,污泥含水率平均可降低2.66%。
技術成熟度: 量產
可應用範圍: 半導體產業CMP濃縮液、光電玻璃研磨廢水、高濁度原水處理及生物污泥脫水
潛力預估: 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廢水或高濁度廢水中含奈米級顆粒問題,國內目前的處理技術多採用化學混凝劑或國外陶瓷膜技術等或利用稀釋方法再排放,仍有化學混凝劑處理效果不佳、後續處理水中殘鋁濃度高、對國外技術過於依賴、處理成本過高與處理水質電導度上升等問題,增加處理後水回收及使用上之困難度,影響環境及人體健康。開發環保綠色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可提供環保工程業及混凝劑銷售商開發水處理新商機及市場。
聯絡人員: 張靜宜
電話: 02-26956933#1502
傳真: 02-26958463
電子信箱: cichang@mail.dcb.org.tw
參考網址: http://www.dcb.org.tw/
所須軟硬體設備: 藥劑混合槽體、攪拌裝置及動力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 一般理工背景

# 凝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4

案件編號20121225000001
個案名稱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99
name: : 其他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瓊林聚落之整體環境區塊分明,建築群依循宗族社會之秩序發展,佈局工整,極具地方特色。 2.瓊林聚落之歷史脈絡深厚,除充分展現地方宗族,尤其蔡氏家族外,其紋理清晰,除保存有形文化資產外,亦兼具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 3.瓊林聚落保存了各種規模、形制之傳統建築,除其構造外亦有豐富多樣之各式裝飾,匠人巧藝,藝術價值極高。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六條暨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瓊林自然村
經度118.3754131
緯度24.4538309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30/b5c25fbe-51a7-418d-9acf-26321900f9ff/0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30/b5c25fbe-51a7-418d-9acf-26321900f9ff/01封面.jpg
name: : 01封面
區域範圍劃定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界定之第一類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瓊林聚落土地分區計畫為範圍。(金湖鎮瓊林聚落地籍分為「瓊林段」、「中五劃段」、「北五劃段」,其中瓊林段地號1076處、中五劃段153處、北五劃段54處,共1283處)
地區發展與特色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在浯島草萊初闢之時,於茲所居多樹木,自青山坪(今雙乳山)一帶俯而眺之,只見一片樹林,森然若蓋,故時人都稱此村落之名曰「平林」。明朝中葉之後,金門科甲聯登,人文鼎盛,尤其以瓊林一里為最,天啟年間,瓊林進士蔡獻臣在朝為官,熹宗皇帝垂詢獻臣的本籍,獻臣告知為金門平林,帝以為不妥,因以其里人文蔚蔚,遂改為瓊林,故有「御賜里名瓊林」之匾,但幾百年來,金門民間依然口稱其名為平林而不改。 金門俗以「平林祖厝」來贊許瓊林的七座八祠,還有怡穀堂及兩尊風獅爺,現指定為國定古蹟,一門三節坊為縣定古蹟,另有兩幢歷史建築。聚落內的瓊林地下坑道是近代形成的戰地史蹟,都頗負盛名。聚落中的保護廟是村民信仰中心,奉祀保生大帝及厲府四王爺、張府三王爺、蘇王爺、廣澤尊王、恩主公、金府王爺等,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生日及八月十五日依神意輪流設醮謝神。 瓊林聚落建築群遵循宗族社會秩序排列,各甲頭以宗祠建築為核心,朝向相同,布局工整。傳統建築數量龐大、密集,形成聚落最具風貌之特色。聚落空間結構則由民宅、坑道、民宅前庭半公共空間、廟埕公共空間組成,民宅為居民私密日常生活養兒育女之處,屬於私人活動空間,坑道為軍事設備屬限制性空間,民宅前庭為近親家屬連絡交誼場所,聚落空間由小至大,由私密至開放,活動由弱漸強。聚落民眾的生活重心由內至外參與宗族公共事務,藉由宗祠公共空間進行整合、辦理祭儀及協調聚落內議題。這些宗祠群不僅為為祭祀空間,更是聚落配置、發展及無形文化代表的核心建築,對全聚落具代表性意義。
歷史沿革與現狀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太武山西麓位置,舊稱「平林」,明熹宗時(1621-1627)稱譽的碩學鴻儒蔡獻臣的推崇,特欽賜里名「瓊林」,這塊由福建巡撫鄒維璉具名代立的「御賜里名瓊林」匾額,至今仍高懸在瓊林「樂圃六世宗祠」椽柱上,成為瓊林蔡氏家族傳世的瑰寶。 金門瓊林為蔡氏單姓聚居村落,開發甚早,其來源當於五代時自光州固始遷閩,不久遷同安西市,再遷入浯洲之許坑(今古崗),南宋時期,蔡十七郎贅於平林之陳家,為瓊林蔡之始祖,後蔡氏子孫昌繁,陳氏遷陽翟(今陽宅),蔡氏遂成瓊林之大族,計自五世起,析分九房,並分衍浯島之水頭、嚨口、小徑、下蘭,烈嶼之西吳、下田、埔頭、南塘,大嶝島之北門、東蔡、溪墘等地,還有澎湖、台灣各地。 瓊林聚落因位居金門島中心,戰略位置重要,因而軍事防禦工事眾多,民國45年(1956)金門戰地政務實施,民國65年(1976)完成「瓊林戰鬥坑道」之設立,坑道四通八達,連接村莊各要處,主要功能在於發揮火力於地上,保持戰力於地下之原則,俗有最堅強戰鬥村之稱。 民國74年(1985)瓊林蔡氏祠堂公告指定為二級古蹟,包含八座祠堂以及怡穀堂,民國77年(1988)指定瓊林一門三節坊為三級古蹟。並於民國99年(2000)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分別改為國定古蹟與縣定古蹟。 民國81年(1992)金門解除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時期,民國84年(1995)金門設立國家公園管理處,瓊林聚落劃為國家公園範圍內,並於民國95年(2006)公告實施「金門國家公園第一類一般管制細部計畫」後,將瓊林聚落劃設其中,維持聚落內風貌與完整性。在政府積極保護下,傳統閩南式建築比例甚高,且大多保持原樣,並透過獎勵補助法規鼓勵居民修建重整具歷史性及傳統建築,使整體瓊林聚落保有歷史之傳統風貌。 瓊林聚落因保存完整,不論是有形或無形文化均為金門重要的指標聚落,而於民國93年(2004)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歷史建築(其他設施-傳統聚落類),並於101年(2012)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聚落,再於108年(2019)依據新修之《文化資產保存法》變更名稱為聚落建築群。此外,2011年公告「瓊林蔡氏家廟祭祖儀典」登錄為民俗,2018年公告「蔡氏家廟門神」及「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門神」指定為金門縣古物。 民國105年(2016)文化部在全國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金門縣於民國106年(2017)委託中國科技大學進行「金門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貌再現-再造歷史現場整體規劃計畫」,包括各種基礎調查與古蹟、街屋修繕計畫,並擬定永久性的維運計畫,讓歷史現場回應當代生活,增加文化資產的創意產值。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歷史上的瓊林,人才輩出,功名顯赫,文風鼎盛。明清二代,有六進士、六武將、七舉人,出仕眾多,例如:官贈中憲大夫蔡宗德、任布政之蔡守愚、父子進士蔡貴易、蔡獻臣、繪像紫光閣的名將蔡攀龍,也有墨客騷人、孝友義行、耆壽和節婦,更有祖孫父子兄弟伯姪登科之光榮事蹟,因其宗族之顯耀歷史,因而代代相傳先賢所留傳下來之族訓、祖訓以為後代子孫遵循,雖有文字象徵性的行為約束,此一共同宗族信仰匯集成聚落中的普遍價值觀,直至現在仍深植瓊林人之生活信念中,形成一難得之無形傳統文化。其影響為現今瓊林里民共識及宗族凝聚力高,重視祭祀文化及傳統倫理並延續至今,為活的閩南文化,無論有形之建築聚落或無形之生活風貌皆具其完整性及多元內涵。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因應瓊林地勢,聚落各房份分成數個不同朝向的群組,每一群組建物走向相同,故住屋無南北朝向之明顯特徵,屋頂形式為圓脊及翹脊形式,聚落座向大致由北而南,並採同朝向之密集配置,鄰棟間距小,此布局方式與中國南方地區慣用布局法相同,可有效的減少輻射熱,夏季通風良好,冬季則可以遮擋寒冷的東北季風,而達到冬暖夏涼的功能,更重要的,此種布局可以設置隘門以封鎖巷道,有利於建立防衛系統,因自明初以來中國東南沿海及飽受威海盜的威脅。金門偏處海外小島,歷代海盜侵擾不斷,影響聚落民居安全很大,明嘉靖39年(1560)海盜從料羅登岸洗劫金門,史稱「庚申之變」受難島民達萬餘人,當時死傷慘重,故採用具防禦特色之配置可有效達到自我防禦的功能。 聚落內有八幢祠堂據於聚落中央分布,各房份建屋再依宗祠座落依序興築,祠堂前留設外埕為居民祭祀公共公空間,耕地則環繞聚落四周,宮廟則分屬村落外周東北、西南及東南外側。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一、傳統閩南建築: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式之紅磚造建築,且建築體保存完整者,約有332棟。 二、現代建築:鋼筋混凝土造(少部分為加強磚造)之建築,且其建築外觀貼以面磚或其他現代面材者,約有219棟。 三、現代傳統建築:鋼筋混凝土造(少部分為加強磚造)之建築,且其建築外觀貼以面磚或其他現代面材者,但有傳統建築元素存在,如屋頂為馬背等建築樣式,約有39棟。 四、洋樓:具僑鄉文化之殖民樣式建築,且其建築體保存完整者,約有1棟。 五、街屋:通常又稱為店屋,即是店鋪住宅,具有店鋪及住家兩種功能,通常每戶都是狹長的格局,約有16棟。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聚落內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 整體聚落傳統閩南建築景觀維護、 瓊林聚落祭祖儀式保存傳承、 聚落內軍事坑道與設施保存維護。
備註(空)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藝字第 0930033435 號
公告日期: : 2004-12-16 00:00:00.0
note: : 瓊林聚落登錄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10102045號
公告日期: : 2012-12-25 11:52:59.795
note: : (空)
3::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106190號
公告日期: : 2019-01-02 00:00:00.0
note: : 更正聚落建築群公告
4::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800192041號
公告日期: : 2019-03-13 00:00:00.0
note: : 府文資字第1070106190號更正公告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21225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3/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1.JPG
2::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4/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2.JPG
3::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5/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3.JPG
4::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6/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4.JPG
5::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7/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5.JPG
6::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8/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6.JPG
7::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9/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7.JPG
8::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10/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8.JPG
9::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11/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9.JPG
1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bf83f38-f6e8-44c9-892a-cd309aac3dc9/02.jpg
11::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a2a80828-4282-47ac-9c43-b4f8c8ed228b/03.jpg
12::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a09a4f9f-91b3-4d0a-95c6-63f39231f343/04.jpg
13::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fc1b0996-4f4c-43f6-be85-45da333097e8/05.jpg
14::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4f2d709-ce05-4ede-bef7-af2ce3a83283/06.jpg
15::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0a374430-5312-45ba-b6ac-3af23536a3c2/07.jpg
16::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1c1fb929-164c-455f-8dad-c54ee27b32c4/08.jpg
17::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c6ec0b5c-3be5-4133-9eb0-7cb5154296f3/09.jpg
18::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d3465af-97cc-4633-8589-50afb0927571/10.jpg
19::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7a69ad4d-d17c-467f-ad64-6e3c6329770d/11.jpg
2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1a7a96f5-7717-43c1-8f30-177247ad34c4/12.jpg
21::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c3f2b52c-e268-4680-9bfb-c3adc459a770/13.jpg
22::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9c651a31-ba6e-437f-bcb0-5b74d0da8d57/14.jpg
23::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455116e4-8f4e-40d2-a18a-84d2d93f2992/15.jpg
24::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c419ee6e-e00a-4c33-96bf-61270673127c/02.jpg
25::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93afaa8f-335d-4364-acf0-5457983c7957/08.jpg
26::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f856618a-d20c-4caf-af2f-cec5999c9299/16.jpg
27::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0935416a-b4a5-4a10-8e89-98482c9d5bfa/17.jpg
28::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3a666b04-630f-4733-ad79-f05962ad5a34/18.jpg
29::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5a9d5dbe-4370-46f4-882f-c85e137af709/19.jpg
3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2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aacc3d64-a68a-4850-bce9-2f47203509e3/20.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7086fe4c-4f4a-4df3-bd40-a80a6c687e51/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登錄公告-101.12.25.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996f84fc-df01-45b5-9f8b-c1c2696cf84c/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變更公告-108.03.13.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a1a14275-f55a-4840-990f-1079a6f763b1/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重新登錄公告-108.01.02.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9-30/b8dae90f-1347-4f8f-a529-aa7afc58d089/2003-2007歷史建築登錄公告一覽表-93.12.16.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30/57b0ae3a-75e8-4853-b66e-d69bc4283148/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_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 #804
repImgId186105
案件編號: 20121225000001
個案名稱: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99
name: : 其他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瓊林聚落之整體環境區塊分明,建築群依循宗族社會之秩序發展,佈局工整,極具地方特色。 2.瓊林聚落之歷史脈絡深厚,除充分展現地方宗族,尤其蔡氏家族外,其紋理清晰,除保存有形文化資產外,亦兼具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 3.瓊林聚落保存了各種規模、形制之傳統建築,除其構造外亦有豐富多樣之各式裝飾,匠人巧藝,藝術價值極高。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六條暨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瓊林自然村
經度: 118.3754131
緯度: 24.4538309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30/b5c25fbe-51a7-418d-9acf-26321900f9ff/0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30/b5c25fbe-51a7-418d-9acf-26321900f9ff/01封面.jpg
name: : 01封面
區域範圍劃定: 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界定之第一類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瓊林聚落土地分區計畫為範圍。(金湖鎮瓊林聚落地籍分為「瓊林段」、「中五劃段」、「北五劃段」,其中瓊林段地號1076處、中五劃段153處、北五劃段54處,共1283處)
地區發展與特色: 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在浯島草萊初闢之時,於茲所居多樹木,自青山坪(今雙乳山)一帶俯而眺之,只見一片樹林,森然若蓋,故時人都稱此村落之名曰「平林」。明朝中葉之後,金門科甲聯登,人文鼎盛,尤其以瓊林一里為最,天啟年間,瓊林進士蔡獻臣在朝為官,熹宗皇帝垂詢獻臣的本籍,獻臣告知為金門平林,帝以為不妥,因以其里人文蔚蔚,遂改為瓊林,故有「御賜里名瓊林」之匾,但幾百年來,金門民間依然口稱其名為平林而不改。 金門俗以「平林祖厝」來贊許瓊林的七座八祠,還有怡穀堂及兩尊風獅爺,現指定為國定古蹟,一門三節坊為縣定古蹟,另有兩幢歷史建築。聚落內的瓊林地下坑道是近代形成的戰地史蹟,都頗負盛名。聚落中的保護廟是村民信仰中心,奉祀保生大帝及厲府四王爺、張府三王爺、蘇王爺、廣澤尊王、恩主公、金府王爺等,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生日及八月十五日依神意輪流設醮謝神。 瓊林聚落建築群遵循宗族社會秩序排列,各甲頭以宗祠建築為核心,朝向相同,布局工整。傳統建築數量龐大、密集,形成聚落最具風貌之特色。聚落空間結構則由民宅、坑道、民宅前庭半公共空間、廟埕公共空間組成,民宅為居民私密日常生活養兒育女之處,屬於私人活動空間,坑道為軍事設備屬限制性空間,民宅前庭為近親家屬連絡交誼場所,聚落空間由小至大,由私密至開放,活動由弱漸強。聚落民眾的生活重心由內至外參與宗族公共事務,藉由宗祠公共空間進行整合、辦理祭儀及協調聚落內議題。這些宗祠群不僅為為祭祀空間,更是聚落配置、發展及無形文化代表的核心建築,對全聚落具代表性意義。
歷史沿革與現狀: 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太武山西麓位置,舊稱「平林」,明熹宗時(1621-1627)稱譽的碩學鴻儒蔡獻臣的推崇,特欽賜里名「瓊林」,這塊由福建巡撫鄒維璉具名代立的「御賜里名瓊林」匾額,至今仍高懸在瓊林「樂圃六世宗祠」椽柱上,成為瓊林蔡氏家族傳世的瑰寶。 金門瓊林為蔡氏單姓聚居村落,開發甚早,其來源當於五代時自光州固始遷閩,不久遷同安西市,再遷入浯洲之許坑(今古崗),南宋時期,蔡十七郎贅於平林之陳家,為瓊林蔡之始祖,後蔡氏子孫昌繁,陳氏遷陽翟(今陽宅),蔡氏遂成瓊林之大族,計自五世起,析分九房,並分衍浯島之水頭、嚨口、小徑、下蘭,烈嶼之西吳、下田、埔頭、南塘,大嶝島之北門、東蔡、溪墘等地,還有澎湖、台灣各地。 瓊林聚落因位居金門島中心,戰略位置重要,因而軍事防禦工事眾多,民國45年(1956)金門戰地政務實施,民國65年(1976)完成「瓊林戰鬥坑道」之設立,坑道四通八達,連接村莊各要處,主要功能在於發揮火力於地上,保持戰力於地下之原則,俗有最堅強戰鬥村之稱。 民國74年(1985)瓊林蔡氏祠堂公告指定為二級古蹟,包含八座祠堂以及怡穀堂,民國77年(1988)指定瓊林一門三節坊為三級古蹟。並於民國99年(2000)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分別改為國定古蹟與縣定古蹟。 民國81年(1992)金門解除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時期,民國84年(1995)金門設立國家公園管理處,瓊林聚落劃為國家公園範圍內,並於民國95年(2006)公告實施「金門國家公園第一類一般管制細部計畫」後,將瓊林聚落劃設其中,維持聚落內風貌與完整性。在政府積極保護下,傳統閩南式建築比例甚高,且大多保持原樣,並透過獎勵補助法規鼓勵居民修建重整具歷史性及傳統建築,使整體瓊林聚落保有歷史之傳統風貌。 瓊林聚落因保存完整,不論是有形或無形文化均為金門重要的指標聚落,而於民國93年(2004)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歷史建築(其他設施-傳統聚落類),並於101年(2012)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聚落,再於108年(2019)依據新修之《文化資產保存法》變更名稱為聚落建築群。此外,2011年公告「瓊林蔡氏家廟祭祖儀典」登錄為民俗,2018年公告「蔡氏家廟門神」及「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門神」指定為金門縣古物。 民國105年(2016)文化部在全國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金門縣於民國106年(2017)委託中國科技大學進行「金門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貌再現-再造歷史現場整體規劃計畫」,包括各種基礎調查與古蹟、街屋修繕計畫,並擬定永久性的維運計畫,讓歷史現場回應當代生活,增加文化資產的創意產值。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歷史上的瓊林,人才輩出,功名顯赫,文風鼎盛。明清二代,有六進士、六武將、七舉人,出仕眾多,例如:官贈中憲大夫蔡宗德、任布政之蔡守愚、父子進士蔡貴易、蔡獻臣、繪像紫光閣的名將蔡攀龍,也有墨客騷人、孝友義行、耆壽和節婦,更有祖孫父子兄弟伯姪登科之光榮事蹟,因其宗族之顯耀歷史,因而代代相傳先賢所留傳下來之族訓、祖訓以為後代子孫遵循,雖有文字象徵性的行為約束,此一共同宗族信仰匯集成聚落中的普遍價值觀,直至現在仍深植瓊林人之生活信念中,形成一難得之無形傳統文化。其影響為現今瓊林里民共識及宗族凝聚力高,重視祭祀文化及傳統倫理並延續至今,為活的閩南文化,無論有形之建築聚落或無形之生活風貌皆具其完整性及多元內涵。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因應瓊林地勢,聚落各房份分成數個不同朝向的群組,每一群組建物走向相同,故住屋無南北朝向之明顯特徵,屋頂形式為圓脊及翹脊形式,聚落座向大致由北而南,並採同朝向之密集配置,鄰棟間距小,此布局方式與中國南方地區慣用布局法相同,可有效的減少輻射熱,夏季通風良好,冬季則可以遮擋寒冷的東北季風,而達到冬暖夏涼的功能,更重要的,此種布局可以設置隘門以封鎖巷道,有利於建立防衛系統,因自明初以來中國東南沿海及飽受威海盜的威脅。金門偏處海外小島,歷代海盜侵擾不斷,影響聚落民居安全很大,明嘉靖39年(1560)海盜從料羅登岸洗劫金門,史稱「庚申之變」受難島民達萬餘人,當時死傷慘重,故採用具防禦特色之配置可有效達到自我防禦的功能。 聚落內有八幢祠堂據於聚落中央分布,各房份建屋再依宗祠座落依序興築,祠堂前留設外埕為居民祭祀公共公空間,耕地則環繞聚落四周,宮廟則分屬村落外周東北、西南及東南外側。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一、傳統閩南建築: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式之紅磚造建築,且建築體保存完整者,約有332棟。 二、現代建築:鋼筋混凝土造(少部分為加強磚造)之建築,且其建築外觀貼以面磚或其他現代面材者,約有219棟。 三、現代傳統建築:鋼筋混凝土造(少部分為加強磚造)之建築,且其建築外觀貼以面磚或其他現代面材者,但有傳統建築元素存在,如屋頂為馬背等建築樣式,約有39棟。 四、洋樓:具僑鄉文化之殖民樣式建築,且其建築體保存完整者,約有1棟。 五、街屋:通常又稱為店屋,即是店鋪住宅,具有店鋪及住家兩種功能,通常每戶都是狹長的格局,約有16棟。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聚落內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 整體聚落傳統閩南建築景觀維護、 瓊林聚落祭祖儀式保存傳承、 聚落內軍事坑道與設施保存維護。
備註: (空)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藝字第 0930033435 號
公告日期: : 2004-12-16 00:00:00.0
note: : 瓊林聚落登錄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10102045號
公告日期: : 2012-12-25 11:52:59.795
note: : (空)
3::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106190號
公告日期: : 2019-01-02 00:00:00.0
note: : 更正聚落建築群公告
4::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800192041號
公告日期: : 2019-03-13 00:00:00.0
note: : 府文資字第1070106190號更正公告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21225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3/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1.JPG
2::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4/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2.JPG
3::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5/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3.JPG
4::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6/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4.JPG
5::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7/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5.JPG
6::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8/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6.JPG
7::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9/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7.JPG
8::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10/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8.JPG
9::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11/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9.JPG
1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bf83f38-f6e8-44c9-892a-cd309aac3dc9/02.jpg
11::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a2a80828-4282-47ac-9c43-b4f8c8ed228b/03.jpg
12::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a09a4f9f-91b3-4d0a-95c6-63f39231f343/04.jpg
13::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fc1b0996-4f4c-43f6-be85-45da333097e8/05.jpg
14::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4f2d709-ce05-4ede-bef7-af2ce3a83283/06.jpg
15::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0a374430-5312-45ba-b6ac-3af23536a3c2/07.jpg
16::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1c1fb929-164c-455f-8dad-c54ee27b32c4/08.jpg
17::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c6ec0b5c-3be5-4133-9eb0-7cb5154296f3/09.jpg
18::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d3465af-97cc-4633-8589-50afb0927571/10.jpg
19::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7a69ad4d-d17c-467f-ad64-6e3c6329770d/11.jpg
2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1a7a96f5-7717-43c1-8f30-177247ad34c4/12.jpg
21::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c3f2b52c-e268-4680-9bfb-c3adc459a770/13.jpg
22::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9c651a31-ba6e-437f-bcb0-5b74d0da8d57/14.jpg
23::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455116e4-8f4e-40d2-a18a-84d2d93f2992/15.jpg
24::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c419ee6e-e00a-4c33-96bf-61270673127c/02.jpg
25::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93afaa8f-335d-4364-acf0-5457983c7957/08.jpg
26::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f856618a-d20c-4caf-af2f-cec5999c9299/16.jpg
27::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0935416a-b4a5-4a10-8e89-98482c9d5bfa/17.jpg
28::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3a666b04-630f-4733-ad79-f05962ad5a34/18.jpg
29::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5a9d5dbe-4370-46f4-882f-c85e137af709/19.jpg
3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2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aacc3d64-a68a-4850-bce9-2f47203509e3/20.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7086fe4c-4f4a-4df3-bd40-a80a6c687e51/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登錄公告-101.12.25.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996f84fc-df01-45b5-9f8b-c1c2696cf84c/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變更公告-108.03.13.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a1a14275-f55a-4840-990f-1079a6f763b1/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重新登錄公告-108.01.02.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9-30/b8dae90f-1347-4f8f-a529-aa7afc58d089/2003-2007歷史建築登錄公告一覽表-93.12.16.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30/57b0ae3a-75e8-4853-b66e-d69bc4283148/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_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 #804
repImgId: 186105

# 凝聚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5

執行單位老土藝術工作室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民生路28之8號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雲林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崙背詔安客家文化社區,申請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已經是第三年了。社區也因工藝扶植計畫栽培了不少陶瓷藝術人才,至今已有多位陶藝師學成自立門戶。今年社區希望嘗試以共同產銷的方式將一群愛好陶藝創作的藝術家聚集起來,以創作地方特色生活陶器為主,透過不定期舉辦陶藝展,行銷崙背詔安客家的在地特色產品。一方面致力推廣具地方特色陶藝文化,一方面讓陶藝創意產業化,增加地方工作機會。未來希望能以雲林地區詔安客家族群文化為基礎,將崙背好客之文化特色,呈現在生活陶藝產品中,並且結合地方農特產,搭配在地的陶瓷器具,創造具地方色彩的陶瓷器,藉此深化與連結農特產及文化產業之結構,讓崙背詔安客家的在地特色產品產業化,增加地方工作機會。

為了讓在地陶藝工作者能夠藉由共同行銷與協力生產,逐步朝向工藝微型產業的方向發展,今年計畫主要的工作在於觀摩交流、技術提昇和凝聚在地文化品牌共識等三個主軸。希望藉由帶領各工坊成員到其他社區的學習與觀摩來增加社區的視野,並且邀請幾位老師來進行技術指導,並透過交流的方式來進行研習,讓社區工坊可以充分與老師進行技術交流,提昇技術層次。

除此之外,為凝聚社區共識及開展共同行銷的在地品牌經營策略,透過「尋找崙背燒」的過程,藉由不斷討論、修正以及CI設計、提袋製作等,建立聯合行銷的在地文化品牌經營策略,提高在地文化的能見度。

今年參與的陶藝工坊包括:老土藝術工作室(李明松)、陶田陶藝工作室(廖加靖)、虎農陶藝希望工坊(李俊寧)、炯窯陶藝工作室(林炯宏)以及廖振淦陶藝工作室(廖振淦),未來希望能透由「崙背燒」的文化意象,營造具在地特色之創意與品味兼具的陶瓷文化產品,運用崙背在地特色的優勢,協助社區居民在地特色工藝及觀光產業提升附加價值,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達到共產共銷的微型工藝產業網絡,更希望進一步營造工藝發展優良環境,帶動社區工藝事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李明松】

 

雲林縣的崙背鄉,一個台灣最傳統的鄉村聚落,二、三十年前,在現代大型工廠進到雲林之前,崙背和其他村落一樣,大部分人靠種旱地為生,後來很多人改養乳牛,崙背人從耕田變成擠牛奶,但是生活依然沒變,農忙時忙工作,農暇時到廟裡練武功招式,這裡是著名的西螺七崁最後一崁:尾崁,村裡男丁從小每個人都會來上一招半式的,村人間的感情也就這樣凝聚力特別強,只是這裡的小孩,從小就在風沙裡長大,誰也沒有過特別出色的成就,反正長大就隨父母腳步種田養牛豬羊,好一點就進工廠做工。

 

人稱老土的陶藝家李明松,就是在崙背吃泥土長大的小孩,從小和村裡小孩成群結隊玩,所有鄉下小孩會的把戲他都在行,釣魚烤地瓜樣樣都不輸人。讀的是放牛班,對自己的未來從沒有過想像,直到國中時畫畫被老師稱讚,那是李明松生命裡第一次有人肯定他,畫畫開始轉動李明松的命運,到了高二時,他看到自己未來想走的路,他努力朝考藝專的路努力。雖然大學聯考放榜時他如願以償考上國立藝專,但是家裡卻沒打算讓他唸大學,因為父親想讓他一起在家養豬。

 

幾乎打算放棄的李明松有一天在睡夢中被叫醒,母親在床頭交給他一個打包好的包袱和一小包生活費和學費,讓他在父親醒來之前坐車去台北報到。就這樣,李明松踏上了藝術的道途。

 

在學校的李明松仍然是那個吃泥土灰塵的土樣子,黑皮膚大眼晴,同學給他封了綽號叫「老土」,但這個老土可不土,第一次拉的陶拿去比賽就得了台北藝術獎首獎。得到肯定的創作路開始一帆風順平穩走著,一直有畫廊當他的經紀公司,他的作品始終有固定收藏者。1994年,為了家裡及創作因素,他回到崙背老家,用家裡的老豬舍開了「老土藝術工作室」。

 

或許自小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長大,李明松的作品總是創意力十足,不僅造型、釉色活潑多變化,連器物本身的功能也常具備多重功能,這也是他在市場上始終有固定粉絲的原因之一。曾獲得臺灣工藝研發中心「良品美器」認證的「老土」李明松,除了創作純藝術品外,也做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餐具及茶具等。他形容自己的特色便是將陶瓷藝術融會在生活之中,創造出一般消費大眾也能瞭解並使用的陶藝品。也因而李明松落實「藝術生活化」的這項理念,獲得了經濟部工業局「創意生活事業」的評選認定。

 

雖然已是中部或甚至是臺灣知名陶藝家的李明松。他並未因成名而自滿,他開始反思更深刻的創作理念,為了開拓自我,他進入雲林科技大學念設計研究所,一方面在虎尾農工特教班當陶藝老師,因為他知道低成就的小孩,需要有人來肯定他們的生命價值,所以他認為要教孩子一個謀生的技能,尤其這些有學習障礙的小孩,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機會。他在學校教過的學生很多在畢業後都進入他的工作室工作,有人一做十幾年,在他們坎坷的命運路上,李明松看到他們與人不同的長處與穩定性,為這些幾乎被家庭和社會遺忘的小孩點亮一盞燈。

 

其實除了特教生,李明松看到家鄉愈來愈多的外籍配偶,就曾在他參加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中以外籍配偶為對象,希望培養這些社會中相對弱勢的成員,有一些基本工藝技能,一方面解決社會問題,一方面也為社區發展工藝產業提供基礎能量,透過工坊對外接單、提供設施與資源,間接讓外籍配偶與在地居民獲得工作機會。

 

李明松雖然自己的工作室訂單一直不成問題,但他始終為家鄉的未來感到憂心,尤其是崙背週邊日益增多的個人窯廠與工作室,他對陶藝聚落的成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愈來愈多人投入日漸成熟的陶藝工作;憂的是台灣整體產業環境的萎縮與低靡。為了提升自我內在的能量,拓展更寬的視野,能讓自己能面對更多未來的挑戰,李明松這回遠赴北京攻讀博士學位。

 

對於陶藝產業的未來,李明松認為沒有文化的根基,讓陶作品深入人們的生活裡,要談產業化是很空洞的。近年他結合台灣原有的喝茶風氣,希望重新建構台灣的茶文化,找出茶與陶最完美的結合點,試圖創造茶藝與陶藝的未來世紀,當然也放眼大陸市場,因為那究竟是一個令人不得不鎖定目標的具有龐大消費力的對象。

 

除了提昇自我的前進能量,李明松也積極提昇崙背周邊陶藝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定期與其他陶藝工作室做技藝交流,他在自家窯廠增設一座柴燒窯,提供這些同行使用。這種無私的付出,可以看到他熱血的一面,李明松總是時時想到其他人,並不因為自己已是知名陶藝家而自滿,更不會獨占資源,他總是想給的更多。

李明松接下來的願望是成立希望工廠,讓學校的特教生有一個真正自立生活的能力。這些思惟已跳脫陶藝家的思惟與高度,更接近社會工作者甚或宗教家的情懷,因為在李明松眼中,陶藝不只是陶藝,它有更深刻的情感在裡面。

李明松總是想把崙背泥土那股特有的黏性,透過陶製作過程,轉化成文化的特質,雖然一切仍在嚐試,但李明松從未放棄夢想是讓陶藝進入社區,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陶藝帶來的幸福感。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7.html
執行單位: 老土藝術工作室
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民生路28之8號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雲林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崙背詔安客家文化社區,申請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已經是第三年了。社區也因工藝扶植計畫栽培了不少陶瓷藝術人才,至今已有多位陶藝師學成自立門戶。今年社區希望嘗試以共同產銷的方式將一群愛好陶藝創作的藝術家聚集起來,以創作地方特色生活陶器為主,透過不定期舉辦陶藝展,行銷崙背詔安客家的在地特色產品。一方面致力推廣具地方特色陶藝文化,一方面讓陶藝創意產業化,增加地方工作機會。未來希望能以雲林地區詔安客家族群文化為基礎,將崙背好客之文化特色,呈現在生活陶藝產品中,並且結合地方農特產,搭配在地的陶瓷器具,創造具地方色彩的陶瓷器,藉此深化與連結農特產及文化產業之結構,讓崙背詔安客家的在地特色產品產業化,增加地方工作機會。

為了讓在地陶藝工作者能夠藉由共同行銷與協力生產,逐步朝向工藝微型產業的方向發展,今年計畫主要的工作在於觀摩交流、技術提昇和凝聚在地文化品牌共識等三個主軸。希望藉由帶領各工坊成員到其他社區的學習與觀摩來增加社區的視野,並且邀請幾位老師來進行技術指導,並透過交流的方式來進行研習,讓社區工坊可以充分與老師進行技術交流,提昇技術層次。

除此之外,為凝聚社區共識及開展共同行銷的在地品牌經營策略,透過「尋找崙背燒」的過程,藉由不斷討論、修正以及CI設計、提袋製作等,建立聯合行銷的在地文化品牌經營策略,提高在地文化的能見度。

今年參與的陶藝工坊包括:老土藝術工作室(李明松)、陶田陶藝工作室(廖加靖)、虎農陶藝希望工坊(李俊寧)、炯窯陶藝工作室(林炯宏)以及廖振淦陶藝工作室(廖振淦),未來希望能透由「崙背燒」的文化意象,營造具在地特色之創意與品味兼具的陶瓷文化產品,運用崙背在地特色的優勢,協助社區居民在地特色工藝及觀光產業提升附加價值,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達到共產共銷的微型工藝產業網絡,更希望進一步營造工藝發展優良環境,帶動社區工藝事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李明松】

 

雲林縣的崙背鄉,一個台灣最傳統的鄉村聚落,二、三十年前,在現代大型工廠進到雲林之前,崙背和其他村落一樣,大部分人靠種旱地為生,後來很多人改養乳牛,崙背人從耕田變成擠牛奶,但是生活依然沒變,農忙時忙工作,農暇時到廟裡練武功招式,這裡是著名的西螺七崁最後一崁:尾崁,村裡男丁從小每個人都會來上一招半式的,村人間的感情也就這樣凝聚力特別強,只是這裡的小孩,從小就在風沙裡長大,誰也沒有過特別出色的成就,反正長大就隨父母腳步種田養牛豬羊,好一點就進工廠做工。

 

人稱老土的陶藝家李明松,就是在崙背吃泥土長大的小孩,從小和村裡小孩成群結隊玩,所有鄉下小孩會的把戲他都在行,釣魚烤地瓜樣樣都不輸人。讀的是放牛班,對自己的未來從沒有過想像,直到國中時畫畫被老師稱讚,那是李明松生命裡第一次有人肯定他,畫畫開始轉動李明松的命運,到了高二時,他看到自己未來想走的路,他努力朝考藝專的路努力。雖然大學聯考放榜時他如願以償考上國立藝專,但是家裡卻沒打算讓他唸大學,因為父親想讓他一起在家養豬。

 

幾乎打算放棄的李明松有一天在睡夢中被叫醒,母親在床頭交給他一個打包好的包袱和一小包生活費和學費,讓他在父親醒來之前坐車去台北報到。就這樣,李明松踏上了藝術的道途。

 

在學校的李明松仍然是那個吃泥土灰塵的土樣子,黑皮膚大眼晴,同學給他封了綽號叫「老土」,但這個老土可不土,第一次拉的陶拿去比賽就得了台北藝術獎首獎。得到肯定的創作路開始一帆風順平穩走著,一直有畫廊當他的經紀公司,他的作品始終有固定收藏者。1994年,為了家裡及創作因素,他回到崙背老家,用家裡的老豬舍開了「老土藝術工作室」。

 

或許自小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長大,李明松的作品總是創意力十足,不僅造型、釉色活潑多變化,連器物本身的功能也常具備多重功能,這也是他在市場上始終有固定粉絲的原因之一。曾獲得臺灣工藝研發中心「良品美器」認證的「老土」李明松,除了創作純藝術品外,也做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餐具及茶具等。他形容自己的特色便是將陶瓷藝術融會在生活之中,創造出一般消費大眾也能瞭解並使用的陶藝品。也因而李明松落實「藝術生活化」的這項理念,獲得了經濟部工業局「創意生活事業」的評選認定。

 

雖然已是中部或甚至是臺灣知名陶藝家的李明松。他並未因成名而自滿,他開始反思更深刻的創作理念,為了開拓自我,他進入雲林科技大學念設計研究所,一方面在虎尾農工特教班當陶藝老師,因為他知道低成就的小孩,需要有人來肯定他們的生命價值,所以他認為要教孩子一個謀生的技能,尤其這些有學習障礙的小孩,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機會。他在學校教過的學生很多在畢業後都進入他的工作室工作,有人一做十幾年,在他們坎坷的命運路上,李明松看到他們與人不同的長處與穩定性,為這些幾乎被家庭和社會遺忘的小孩點亮一盞燈。

 

其實除了特教生,李明松看到家鄉愈來愈多的外籍配偶,就曾在他參加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中以外籍配偶為對象,希望培養這些社會中相對弱勢的成員,有一些基本工藝技能,一方面解決社會問題,一方面也為社區發展工藝產業提供基礎能量,透過工坊對外接單、提供設施與資源,間接讓外籍配偶與在地居民獲得工作機會。

 

李明松雖然自己的工作室訂單一直不成問題,但他始終為家鄉的未來感到憂心,尤其是崙背週邊日益增多的個人窯廠與工作室,他對陶藝聚落的成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愈來愈多人投入日漸成熟的陶藝工作;憂的是台灣整體產業環境的萎縮與低靡。為了提升自我內在的能量,拓展更寬的視野,能讓自己能面對更多未來的挑戰,李明松這回遠赴北京攻讀博士學位。

 

對於陶藝產業的未來,李明松認為沒有文化的根基,讓陶作品深入人們的生活裡,要談產業化是很空洞的。近年他結合台灣原有的喝茶風氣,希望重新建構台灣的茶文化,找出茶與陶最完美的結合點,試圖創造茶藝與陶藝的未來世紀,當然也放眼大陸市場,因為那究竟是一個令人不得不鎖定目標的具有龐大消費力的對象。

 

除了提昇自我的前進能量,李明松也積極提昇崙背周邊陶藝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定期與其他陶藝工作室做技藝交流,他在自家窯廠增設一座柴燒窯,提供這些同行使用。這種無私的付出,可以看到他熱血的一面,李明松總是時時想到其他人,並不因為自己已是知名陶藝家而自滿,更不會獨占資源,他總是想給的更多。

李明松接下來的願望是成立希望工廠,讓學校的特教生有一個真正自立生活的能力。這些思惟已跳脫陶藝家的思惟與高度,更接近社會工作者甚或宗教家的情懷,因為在李明松眼中,陶藝不只是陶藝,它有更深刻的情感在裡面。

李明松總是想把崙背泥土那股特有的黏性,透過陶製作過程,轉化成文化的特質,雖然一切仍在嚐試,但李明松從未放棄夢想是讓陶藝進入社區,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陶藝帶來的幸福感。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7.html

# 凝聚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6

執行單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三峽早年曾為藍染染料植物--馬藍的產地。因為清澈的三角湧溪具備了染布時所需的良好水質,更為漂洗、晾曬染布時的最佳場所,再加上淡水河水運之便,即由下游的港埠運進布匹來染色,而染料製成後亦可順流運到萬華,再大量銷往廈門、漳州、福州、上海等地。這些有利的先天條件造就了發展染布業的絕佳環境,於是染布業在當時逐漸成為三角湧街的行業特色。因此,三角湧為清代北台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之一。染布業在早期的墾拓社會中即供應附近地區居民的需求,直到同治、光緒年間才大為興盛。曾在三峽民權老街上開設過的染坊有鄉紳陳種玉於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開設的『陳恒芳染坊』、秀才林金井開設的『林元吉染坊』、同為秀才的陳嘉猷所開設的『元芳號染房』及廖富本家所開設的『金聯春』等,這些都是老字號的染坊。打從光緒年間起,三峽傳統染布業受到人工合成染料的影響,產量逐漸減退,再加以西式及日式和服的衝擊下,市場逐漸萎縮,終告沒落。

 

現今三峽藍染的推動緣起於1999年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起的「找尋失落的三峽染」研究計畫,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藝研究與地方文化產業再造。『三峽染工坊』是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輔導的染色工坊,目前主要推出的文化商品包含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今日三峽藍染的推動起源於少數人的興趣與投入,後來因為參與的人頗多且凝聚共同意識而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根基於相同興趣的結合,從社群的集結而至社區與地方、中央政府的連結,進推動社區產業之發展。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乃以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三峽藍染文化發展的成員為推動主軸,針對有高度意願推動藍染文化產業者為輔導對象。一方面邀請商品專業設計師參與三峽藍染創意生活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以『湧』意象為創意發想主題來開發藍染創意商品,同時學習與應用裂織技法,讓藍染更貼近時尚,融入現在生活;另一方面則透過三峽在地家庭代工資源調查,形成代工資源網絡,落實社區產業在地製作與生產,並創造社區就業機會。

 

【湧】

 

“三峽鎮舊稱「三角湧」,境內有大漢溪、三峽河及橫溪三條河流交匯,因波浪翻湧、景觀壯麗,且地形略成三角形,故稱為「三角湧」,取「三合湧」(臺語)或「相合湧」之意。”

三峽地形多山坡,氣候溫暖、雨水充沛,近山一帶種植大量山菁(大菁、馬藍),可以製成天然染料,加上水質偏鹼,染布時能呈現較美的色澤,自清領時期藍染就成為具代表性的地方產業,在日治中期開始走下坡、逐漸式微。

「那麼多年下來,我們應該大家再凝聚起來,一起進修,希望能產生一些新的激盪。」榮譽理事長王淑宜說。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2002年成立「三峽染工坊」,執行三峽藍染文化推廣及社區文化導覽,推出的文化商品包括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並從2002年開始舉辦「三峽藍染節」活動。榮譽理事長王淑宜小姐,與一群致力於藍染創作、推廣的協進會成員,於今年提出「三峽藍‧染三峽 」計畫,希望在讓昔日三峽的藍染產業活動能有所突破與成長,為三峽藍染找出新契機。

「什麼可以代表三峽?老街、拱橋、城隍廟、地景地貌、昔日的回憶…」,參與這次計畫的成員,大家凝聚在一起,互相丟出自己心中三峽的意象,像是慶祝的「慶」、祈禱的「祈」、回憶的「憶」等。最後大家決議用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字—「湧」作為主軸,除了呼應地形地名,也隱含了希望對振興三峽染這一目標,大家的心力、創意能像三峽的湧泉般,自各方凝聚,交匯後激盪出壯麗的水花。本次的作品也將扣緊「湧」的主題,發展出水滴、水紋等元素呈現在這一系列的產品之中。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日前從三峽歷史文物館遷移回到三峽老街(民權街),王淑宜小姐表示,回老街這裡,跟老街要多一些契合,除了是協會的重新出發,也希望相較於文物館的位置較遠,工坊就近在老街時能跟這裡的居民、左右鄰居有多一些互動。老街後面有一個藍染公園,雖然還沒完全開幕,但是未來這個文化意象會跟工坊結合起來。當初縣政府規劃藍染公園的時候,協會提供了很多意見,藍染公園後面是一個老房子,未來規劃把它徵收回來,當商品區跟展示館。另外也跟三峽長老教會合作,教會裡有活動的場地, 也有空間放染缸,可以辦培訓課程。

【從文化停掉的部份再開始】

除了希望把地方文化傳承下來,找回失落的三峽染,準備跨出新步伐的三峽染工坊成員們,更開始去思考,在許多傳統文化之中,雖然藍染是一項傳統手工藝,然而怎麼樣讓他可以更時尚、很自然的融入現代生活中,不會讓人覺得這只是一個老文化的傳承?「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詮釋,這是我對藍染的期待,希望他走的是一個新藍染文化風格。」

在這樣的想法中,王淑宜小姐認為,這麼多年來藍染都是一種「染布」,這之間應該還有可以探討的可能性,所以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材質可以應用。

這次參與計畫的十位成員,有的原本只是協進會的導覽員,也有來自各行各業。十個人去創作、十個人去嘗試,不吝惜資金在開發新的材質上,每個人都試不只一種材質,就有了很多種可能。最後今年決定用「皮」來作為新的藍染創作材質,並且鎖定休閒風和飾品類兩個方向,創作包含夾腳拖、帽子、包包、皮帶、項鍊、耳環等,打破傳統材質的框架,「藍染皮件」就在今年的計畫中誕生。

【藍染中的三峽】

除了打破傳統工藝的刻板印象,開拓產品的創新構想之外,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便是在藍染這項工藝領域之中:「『三峽染』的特色在哪裡?」 王淑宜小姐自問,到底什麼是三峽染?假使作品拿到別的地方販售,拿掉三峽染工坊的名稱,如何讓人知道這是三峽染?

 

「很多地方在做藍染,我們的位置在哪裡?三峽地區以往的歷史背景,還有現有的資源,可以怎樣跟其他社區做區隔?我們希望發揮的優勢跟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最早我們成立的時候希望是一個研發團隊,取名叫『三峽傳統染色發展技術團隊』,之後曾經寫信給當時的蘇貞昌縣長,希望政府能支持我們的地區特色發展,當時用了『三峽染.鶯歌瓷.平溪天燈』作為地方特色的詮釋,後來就簡稱『三峽染』。而三峽並不一定要是『藍染』,因為染色有很多種可能。」王淑宜小姐表示,雖然主要是以藍色為主,其實三峽還有「薯榔」,就是咖啡色、黃色,用薯榔打底後再經過藍染,出來的顏色就叫做「烏布」(烏漂布)。 三峽早期有十幾二十家染布店,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樣,也不會傳出來。這些技術在口頭訪談的時候可以得知大概,但是歷經隔代,記憶中的方法調配出來已經無法讓布上色,才知道原料變成染料還有一個發酵的過程,每一家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人加麥芽糖、有人加黑糖、有人用蜂蜜。

 

「現在我們強調我們的染液是色香味俱佳,我們用米酒、用木灰水,還餵麥芽糖!」如果要區別出三峽的特色,目前成員們討論出的方式,像是開發一個代表三峽的圖案,或是從使用染液原料、水質的不同做切入,還有結合三峽的歷史背景、故事作為品牌詮釋等。在藍染中如何定位出三峽染的獨特性,成為目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展的重點方向。

 

【環保、再生、智慧、創意、傳承】

 

本次計畫中,除了振興「藍染」,更加入了「綠色」元素。三峽染工坊的成員,在創作皮質藍染之餘,還規劃了學習「裂織」的研習課程。「裂織」是一種編織技巧,在日本已經廣泛被利用,台灣則還不普及。主要是將不要的布拆解成粗細不定的長條狀後,重新編織組合。

 

做裂織最初的構想來自資源再利用,從事藍染創作的成員,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堆用剩的布,這些大都是難以用來製成成品的碎布、或是染製過程中有瑕疵的廢布,有些更是成員們早期開始學習藍染時技術不夠成熟的染布,卻相當具有歷史及情感意義。而藍染的布因為顏色都相近,在做裂織上非常容易搭配,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裂織藍染的創作,不但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同時也是將過去留下的舊布、廢布賦予新的價值、延續物品的生命,在環保意識高漲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創意與惜物的精神極具發展的潛力。

 

【「Aika」—染布的女孩】

 

「我把這次的案子當作員工的教育訓練,讓他們能夠持續成長。這麼多年來也許我們一直都有在學習,也有新的成員加入,但在怎麼樣去腦力激盪?如何去研發、嘗試這些材料?這些方面能力比較欠缺。藉由這一次大家提案,從寫計畫開始這樣一個過程,讓成員可以把一個產品的誕生、怎麼樣形成的一個能力訓練出來。我認為每一位成員個人就是一個工坊,課程結束之後,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做這個工作,以後自己要設計,要開發什麼樣的產品、賣給誰、怎麼樣定價、怎麼去包裝,這整個過程都能夠讓我們更加提升。」王淑宜說,每個成員都有一個代號,她自己的叫做「Aika」,意思是「染布的女孩」,她除了期待三峽染能走進生活當中,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之外,也期許致力於藍染創作的每位成員,都能在三峽的傳統工藝中,獲得個人的成長。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7.html
執行單位: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 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三峽早年曾為藍染染料植物--馬藍的產地。因為清澈的三角湧溪具備了染布時所需的良好水質,更為漂洗、晾曬染布時的最佳場所,再加上淡水河水運之便,即由下游的港埠運進布匹來染色,而染料製成後亦可順流運到萬華,再大量銷往廈門、漳州、福州、上海等地。這些有利的先天條件造就了發展染布業的絕佳環境,於是染布業在當時逐漸成為三角湧街的行業特色。因此,三角湧為清代北台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之一。染布業在早期的墾拓社會中即供應附近地區居民的需求,直到同治、光緒年間才大為興盛。曾在三峽民權老街上開設過的染坊有鄉紳陳種玉於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開設的『陳恒芳染坊』、秀才林金井開設的『林元吉染坊』、同為秀才的陳嘉猷所開設的『元芳號染房』及廖富本家所開設的『金聯春』等,這些都是老字號的染坊。打從光緒年間起,三峽傳統染布業受到人工合成染料的影響,產量逐漸減退,再加以西式及日式和服的衝擊下,市場逐漸萎縮,終告沒落。

 

現今三峽藍染的推動緣起於1999年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起的「找尋失落的三峽染」研究計畫,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藝研究與地方文化產業再造。『三峽染工坊』是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輔導的染色工坊,目前主要推出的文化商品包含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今日三峽藍染的推動起源於少數人的興趣與投入,後來因為參與的人頗多且凝聚共同意識而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根基於相同興趣的結合,從社群的集結而至社區與地方、中央政府的連結,進推動社區產業之發展。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乃以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三峽藍染文化發展的成員為推動主軸,針對有高度意願推動藍染文化產業者為輔導對象。一方面邀請商品專業設計師參與三峽藍染創意生活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以『湧』意象為創意發想主題來開發藍染創意商品,同時學習與應用裂織技法,讓藍染更貼近時尚,融入現在生活;另一方面則透過三峽在地家庭代工資源調查,形成代工資源網絡,落實社區產業在地製作與生產,並創造社區就業機會。

 

【湧】

 

“三峽鎮舊稱「三角湧」,境內有大漢溪、三峽河及橫溪三條河流交匯,因波浪翻湧、景觀壯麗,且地形略成三角形,故稱為「三角湧」,取「三合湧」(臺語)或「相合湧」之意。”

三峽地形多山坡,氣候溫暖、雨水充沛,近山一帶種植大量山菁(大菁、馬藍),可以製成天然染料,加上水質偏鹼,染布時能呈現較美的色澤,自清領時期藍染就成為具代表性的地方產業,在日治中期開始走下坡、逐漸式微。

「那麼多年下來,我們應該大家再凝聚起來,一起進修,希望能產生一些新的激盪。」榮譽理事長王淑宜說。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2002年成立「三峽染工坊」,執行三峽藍染文化推廣及社區文化導覽,推出的文化商品包括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並從2002年開始舉辦「三峽藍染節」活動。榮譽理事長王淑宜小姐,與一群致力於藍染創作、推廣的協進會成員,於今年提出「三峽藍‧染三峽 」計畫,希望在讓昔日三峽的藍染產業活動能有所突破與成長,為三峽藍染找出新契機。

「什麼可以代表三峽?老街、拱橋、城隍廟、地景地貌、昔日的回憶…」,參與這次計畫的成員,大家凝聚在一起,互相丟出自己心中三峽的意象,像是慶祝的「慶」、祈禱的「祈」、回憶的「憶」等。最後大家決議用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字—「湧」作為主軸,除了呼應地形地名,也隱含了希望對振興三峽染這一目標,大家的心力、創意能像三峽的湧泉般,自各方凝聚,交匯後激盪出壯麗的水花。本次的作品也將扣緊「湧」的主題,發展出水滴、水紋等元素呈現在這一系列的產品之中。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日前從三峽歷史文物館遷移回到三峽老街(民權街),王淑宜小姐表示,回老街這裡,跟老街要多一些契合,除了是協會的重新出發,也希望相較於文物館的位置較遠,工坊就近在老街時能跟這裡的居民、左右鄰居有多一些互動。老街後面有一個藍染公園,雖然還沒完全開幕,但是未來這個文化意象會跟工坊結合起來。當初縣政府規劃藍染公園的時候,協會提供了很多意見,藍染公園後面是一個老房子,未來規劃把它徵收回來,當商品區跟展示館。另外也跟三峽長老教會合作,教會裡有活動的場地, 也有空間放染缸,可以辦培訓課程。

【從文化停掉的部份再開始】

除了希望把地方文化傳承下來,找回失落的三峽染,準備跨出新步伐的三峽染工坊成員們,更開始去思考,在許多傳統文化之中,雖然藍染是一項傳統手工藝,然而怎麼樣讓他可以更時尚、很自然的融入現代生活中,不會讓人覺得這只是一個老文化的傳承?「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詮釋,這是我對藍染的期待,希望他走的是一個新藍染文化風格。」

在這樣的想法中,王淑宜小姐認為,這麼多年來藍染都是一種「染布」,這之間應該還有可以探討的可能性,所以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材質可以應用。

這次參與計畫的十位成員,有的原本只是協進會的導覽員,也有來自各行各業。十個人去創作、十個人去嘗試,不吝惜資金在開發新的材質上,每個人都試不只一種材質,就有了很多種可能。最後今年決定用「皮」來作為新的藍染創作材質,並且鎖定休閒風和飾品類兩個方向,創作包含夾腳拖、帽子、包包、皮帶、項鍊、耳環等,打破傳統材質的框架,「藍染皮件」就在今年的計畫中誕生。

【藍染中的三峽】

除了打破傳統工藝的刻板印象,開拓產品的創新構想之外,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便是在藍染這項工藝領域之中:「『三峽染』的特色在哪裡?」 王淑宜小姐自問,到底什麼是三峽染?假使作品拿到別的地方販售,拿掉三峽染工坊的名稱,如何讓人知道這是三峽染?

 

「很多地方在做藍染,我們的位置在哪裡?三峽地區以往的歷史背景,還有現有的資源,可以怎樣跟其他社區做區隔?我們希望發揮的優勢跟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最早我們成立的時候希望是一個研發團隊,取名叫『三峽傳統染色發展技術團隊』,之後曾經寫信給當時的蘇貞昌縣長,希望政府能支持我們的地區特色發展,當時用了『三峽染.鶯歌瓷.平溪天燈』作為地方特色的詮釋,後來就簡稱『三峽染』。而三峽並不一定要是『藍染』,因為染色有很多種可能。」王淑宜小姐表示,雖然主要是以藍色為主,其實三峽還有「薯榔」,就是咖啡色、黃色,用薯榔打底後再經過藍染,出來的顏色就叫做「烏布」(烏漂布)。 三峽早期有十幾二十家染布店,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樣,也不會傳出來。這些技術在口頭訪談的時候可以得知大概,但是歷經隔代,記憶中的方法調配出來已經無法讓布上色,才知道原料變成染料還有一個發酵的過程,每一家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人加麥芽糖、有人加黑糖、有人用蜂蜜。

 

「現在我們強調我們的染液是色香味俱佳,我們用米酒、用木灰水,還餵麥芽糖!」如果要區別出三峽的特色,目前成員們討論出的方式,像是開發一個代表三峽的圖案,或是從使用染液原料、水質的不同做切入,還有結合三峽的歷史背景、故事作為品牌詮釋等。在藍染中如何定位出三峽染的獨特性,成為目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展的重點方向。

 

【環保、再生、智慧、創意、傳承】

 

本次計畫中,除了振興「藍染」,更加入了「綠色」元素。三峽染工坊的成員,在創作皮質藍染之餘,還規劃了學習「裂織」的研習課程。「裂織」是一種編織技巧,在日本已經廣泛被利用,台灣則還不普及。主要是將不要的布拆解成粗細不定的長條狀後,重新編織組合。

 

做裂織最初的構想來自資源再利用,從事藍染創作的成員,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堆用剩的布,這些大都是難以用來製成成品的碎布、或是染製過程中有瑕疵的廢布,有些更是成員們早期開始學習藍染時技術不夠成熟的染布,卻相當具有歷史及情感意義。而藍染的布因為顏色都相近,在做裂織上非常容易搭配,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裂織藍染的創作,不但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同時也是將過去留下的舊布、廢布賦予新的價值、延續物品的生命,在環保意識高漲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創意與惜物的精神極具發展的潛力。

 

【「Aika」—染布的女孩】

 

「我把這次的案子當作員工的教育訓練,讓他們能夠持續成長。這麼多年來也許我們一直都有在學習,也有新的成員加入,但在怎麼樣去腦力激盪?如何去研發、嘗試這些材料?這些方面能力比較欠缺。藉由這一次大家提案,從寫計畫開始這樣一個過程,讓成員可以把一個產品的誕生、怎麼樣形成的一個能力訓練出來。我認為每一位成員個人就是一個工坊,課程結束之後,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做這個工作,以後自己要設計,要開發什麼樣的產品、賣給誰、怎麼樣定價、怎麼去包裝,這整個過程都能夠讓我們更加提升。」王淑宜說,每個成員都有一個代號,她自己的叫做「Aika」,意思是「染布的女孩」,她除了期待三峽染能走進生活當中,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之外,也期許致力於藍染創作的每位成員,都能在三峽的傳統工藝中,獲得個人的成長。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7.html

# 凝聚 於 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集 - 7

許可證字號衛部醫器製字第004712號
註銷狀態(空)
註銷日期(空)
註銷理由(空)
有效日期2024/10/20
發證日期2014/10/20
許可證種類醫 器
舊證字號(空)
醫療器材級數2
通關簽審文件編號(空)
中文品名“瑩芳” 凝聚胺聚合試劑
英文品名“IF” Manual Polybrene Reagent
效能利用凝聚胺聚合試劑中的多價陽離子聚合物在低離子溶液中增強血漿中抗體與紅血球抗原之凝集反應。
劑型(空)
包裝(空)
醫器主類別一B 血液學及病理學裝置
醫器次類別一B9300 Coomb氏自動試驗系統
醫器主類別二(空)
醫器次類別二(空)
醫器主類別三(空)
醫器次類別三(空)
主成分略述(空)
醫器規格C0216、C0218、C0225。標籤、仿單變更為:詳如中文仿單核定本(原103年10月30日仿單標籤核定本正本收回作廢)。
限制項目國 產
申請商名稱瑩芳有限公司
申請商地址臺中市西屯區工業區四十路61-1號
申請商統一編號89770591
製造商名稱瑩芳有限公司台中廠
製造廠廠址台中市西屯區工業區四十路61之1號
製造廠公司地址(空)
製造廠國別TW
製程(空)
異動日期2020/02/27
製造許可登錄編號GMP0934
許可證字號: 衛部醫器製字第004712號
註銷狀態: (空)
註銷日期: (空)
註銷理由: (空)
有效日期: 2024/10/20
發證日期: 2014/10/20
許可證種類: 醫 器
舊證字號: (空)
醫療器材級數: 2
通關簽審文件編號: (空)
中文品名: “瑩芳” 凝聚胺聚合試劑
英文品名: “IF” Manual Polybrene Reagent
效能: 利用凝聚胺聚合試劑中的多價陽離子聚合物在低離子溶液中增強血漿中抗體與紅血球抗原之凝集反應。
劑型: (空)
包裝: (空)
醫器主類別一: B 血液學及病理學裝置
醫器次類別一: B9300 Coomb氏自動試驗系統
醫器主類別二: (空)
醫器次類別二: (空)
醫器主類別三: (空)
醫器次類別三: (空)
主成分略述: (空)
醫器規格: C0216、C0218、C0225。標籤、仿單變更為:詳如中文仿單核定本(原103年10月30日仿單標籤核定本正本收回作廢)。
限制項目: 國 產
申請商名稱: 瑩芳有限公司
申請商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工業區四十路61-1號
申請商統一編號: 89770591
製造商名稱: 瑩芳有限公司台中廠
製造廠廠址: 台中市西屯區工業區四十路61之1號
製造廠公司地址: (空)
製造廠國別: TW
製程: (空)
異動日期: 2020/02/27
製造許可登錄編號: GMP0934

# 凝聚 於 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集 - 8

許可證字號衛部醫器製字第004712號
註銷狀態(空)
註銷日期(空)
註銷理由(空)
有效日期20241020
發證日期20141020
許可證種類醫 器
舊證字號(空)
醫療器材級數2
通關簽審文件編號(空)
中文品名“瑩芳” 凝聚胺聚合試劑
英文品名“IF” Manual Polybrene Reagent
效能利用凝聚胺聚合試劑中的多價陽離子聚合物在低離子溶液中增強血漿中抗體與紅血球抗原之凝集反應。
劑型(空)
包裝(空)
醫器主類別一B 血液學及病理學裝置
醫器次類別一B9300 Coomb氏自動試驗系統
醫器主類別二(空)
醫器次類別二(空)
醫器主類別三(空)
醫器次類別三(空)
主成分略述(空)
醫器規格C0216、C0218、C0225。標籤、仿單變更為:詳如中文仿單核定本(原103年10月30日仿單標籤核定本正本收回作廢)。
限制項目國 產
申請商名稱瑩芳有限公司
申請商地址臺中市西屯區工業區四十路61-1號
申請商統一編號89770591
製造商名稱瑩芳有限公司台中廠
製造廠廠址台中市西屯區工業區四十路61之1號
製造廠公司地址(空)
製造廠國別TW
製程(空)
異動日期20200227
製造許可登錄編號GMP0934
許可證字號: 衛部醫器製字第004712號
註銷狀態: (空)
註銷日期: (空)
註銷理由: (空)
有效日期: 20241020
發證日期: 20141020
許可證種類: 醫 器
舊證字號: (空)
醫療器材級數: 2
通關簽審文件編號: (空)
中文品名: “瑩芳” 凝聚胺聚合試劑
英文品名: “IF” Manual Polybrene Reagent
效能: 利用凝聚胺聚合試劑中的多價陽離子聚合物在低離子溶液中增強血漿中抗體與紅血球抗原之凝集反應。
劑型: (空)
包裝: (空)
醫器主類別一: B 血液學及病理學裝置
醫器次類別一: B9300 Coomb氏自動試驗系統
醫器主類別二: (空)
醫器次類別二: (空)
醫器主類別三: (空)
醫器次類別三: (空)
主成分略述: (空)
醫器規格: C0216、C0218、C0225。標籤、仿單變更為:詳如中文仿單核定本(原103年10月30日仿單標籤核定本正本收回作廢)。
限制項目: 國 產
申請商名稱: 瑩芳有限公司
申請商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工業區四十路61-1號
申請商統一編號: 89770591
製造商名稱: 瑩芳有限公司台中廠
製造廠廠址: 台中市西屯區工業區四十路61之1號
製造廠公司地址: (空)
製造廠國別: TW
製程: (空)
異動日期: 20200227
製造許可登錄編號: GMP0934
[ 搜尋所有 凝聚 ... ]

根據地址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

生生不息

吳建福/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 花蓮縣 | 場域: 其他 |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眾志成城

蘇福隆/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 花蓮縣 | 場域: 其他 |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披星戴月

吳建福/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 花蓮縣 | 場域: 其他 |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生生不息

吳建福/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 花蓮縣 | 場域: 其他 |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眾志成城

蘇福隆/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 花蓮縣 | 場域: 其他 |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披星戴月

吳建福/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 | 花蓮縣 | 場域: 其他 |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搜尋所有 花蓮縣新城鄉太平街7號 ... ]

與凝聚同分類的文化部公共藝術

浮 On the Float

麻粒試驗所 | 新北市 | 場域: 廣場 | 231新北市新店區中央路與環河快速道路交叉口 站體週邊女兒牆上玻璃護欄

偷窺 二

陳健、蔡淑瑩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新店線公館站

成長系列-犁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成長系列-頂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成長系列-萌芽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成長系列-扭曲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成長系列-搖動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飛揚

吳千華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溫州社區大學公園

林間跳躍

吳千華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師大路公園

藝術人生

張伯舟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師大路公園

千山萬水

李寶龍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建國南路、信義路口(大安森林公園出入口處)

多福

謝棟樑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新生南路、信義路口(大安森林公園出入口處)

流動的雲

李良仁 | 臺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建國南路、仁愛路口(靠仁愛路之綠島上)

浮生都會

許維忠 | 臺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新生南路、忠孝東路口(忠孝公園前)

劉柏村 | 臺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中山北路三段人行道(中山足球場)

浮 On the Float

麻粒試驗所 | 新北市 | 場域: 廣場 | 231新北市新店區中央路與環河快速道路交叉口 站體週邊女兒牆上玻璃護欄

偷窺 二

陳健、蔡淑瑩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新店線公館站

成長系列-犁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成長系列-頂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成長系列-萌芽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成長系列-扭曲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成長系列-搖動

史蒂夫·伍德沃德(Steve Woodward)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政府捷運南港線市政府站

飛揚

吳千華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溫州社區大學公園

林間跳躍

吳千華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師大路公園

藝術人生

張伯舟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師大路公園

千山萬水

李寶龍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建國南路、信義路口(大安森林公園出入口處)

多福

謝棟樑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新生南路、信義路口(大安森林公園出入口處)

流動的雲

李良仁 | 臺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建國南路、仁愛路口(靠仁愛路之綠島上)

浮生都會

許維忠 | 臺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新生南路、忠孝東路口(忠孝公園前)

劉柏村 | 臺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中山北路三段人行道(中山足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