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名稱臺中高農前棟大樓(舊稱:第二中學校)的開放時間是未對外開放, 現狀是本建物為學校建築,興建於1920年(大正九年),九二一震後曾有受損,目前修復狀況良好。, 歷史沿革是本建築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創建於昭和2年(1927),該校以招收日籍學生為多;昭和12年(1937)臺中州立臺中農業學校設立,暫借二中南側校舍授課,昭和14年(1939)農校遷至西屯惠來厝正式開校。戰後,因二中日生遣返而暫時停辦,農校校舍又遭戰火摧毀,故於民國35年(1946)....
#臺中高農前棟大樓(舊稱:第二中學校)的地圖
案件編號 | 20040220000004 |
個案名稱 | 臺中高農前棟大樓(舊稱:第二中學校) |
種類 | 1: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
歷史沿革 | 本建築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創建於昭和2年(1927),該校以招收日籍學生為多;昭和12年(1937)臺中州立臺中農業學校設立,暫借二中南側校舍授課,昭和14年(1939)農校遷至西屯惠來厝正式開校。戰後,因二中日生遣返而暫時停辦,農校校舍又遭戰火摧毀,故於民國35年(1946)5月奉令接收二中校舍與設備。此即本建築產權移轉始末。
本案為分期分段增築而成的一字型二層磚造校舍建築,民國93年(2004)臺中市政府以其見證中市高中及農校教育,具文化發展及教育史意義,亦是僅存不多的紅磚樓房校舍,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公告登錄歷史建築。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本市古蹟歷史建築調查單位 |
評定基準 | 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3: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建築-本市現存唯一之紅磚樓房校舍 ,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歷史-為台中市高中及農校教育代表 ,具文化發展及教育史意義。 |
法令依據 |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中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臺中路283號
|
經度 | 120.68560618726 |
緯度 | 24.128226938895 |
主管機關名稱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 |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代表圖像 | extpn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4-18/c3daba61-11b1-4542-bdd5-3c7b78f1f243/s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_c.pn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4-18/c3daba61-11b1-4542-bdd5-3c7b78f1f243/s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pngnames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 |
所有權屬 | 1: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2: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40220000004 |
外觀特徵 | 本建築為二層樓高的加強磚造校舍建築,主入口處做山牆立面造型,兩側則有衛塔。清水磚造牆面做白色飾帶並有菱形標飾。 |
室內特徵 | 平面為一字型,南側有廊道,室內主要作為行政與教學空間。原一樓穿堂西側的警衛室保留部份日式裝修,文物則有奉安庫、有中二中校徽的櫥櫃、日式校鐘,以及日治時期之教室黑板等。 |
使用情形 | 屋頂部份為近年修建。維持原始用途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 本是現存唯一之紅磚樓房校舍,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
現狀 | 本建物為學校建築,興建於1920年(大正九年),九二一震後曾有受損,目前修復狀況良好。 |
是否開放 | (空) |
是否收費 | (空) |
開放時間 | 未對外開放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22290280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0930009360號 公告日期 : 2004-02-20 15:24:33.0
|
landlotList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頂橋子頭段 landSerialNo : 5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影音多媒體圖片 | 1: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6/94ed5f51-6b84-4b9d-9c1a-eb6060205212/d024d7a1-4c7d-4e69-a00f-655e959f4617.jpg
2: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6/9982d256-9f33-4c93-bbca-4f96dee267bd/ed10d86f-3b3b-4f5a-a645-d34c73586cfa.jpg
3: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6/2a76bf7a-2651-4451-adfd-b3a0b097e406/s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_調整大小.jpg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6/acc3e4d5-ef20-4b09-b0f9-ebaca2007bd1/0930220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舊稱:第二中學校)_登錄公告.pdf |
repImgId | 211687 |
案件編號20040220000004 |
個案名稱臺中高農前棟大樓(舊稱:第二中學校) |
種類1: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
歷史沿革本建築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創建於昭和2年(1927),該校以招收日籍學生為多;昭和12年(1937)臺中州立臺中農業學校設立,暫借二中南側校舍授課,昭和14年(1939)農校遷至西屯惠來厝正式開校。戰後,因二中日生遣返而暫時停辦,農校校舍又遭戰火摧毀,故於民國35年(1946)5月奉令接收二中校舍與設備。此即本建築產權移轉始末。
本案為分期分段增築而成的一字型二層磚造校舍建築,民國93年(2004)臺中市政府以其見證中市高中及農校教育,具文化發展及教育史意義,亦是僅存不多的紅磚樓房校舍,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公告登錄歷史建築。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本市古蹟歷史建築調查單位 |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3: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建築-本市現存唯一之紅磚樓房校舍 ,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歷史-為台中市高中及農校教育代表 ,具文化發展及教育史意義。 |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所屬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臺中路283號
|
經度120.68560618726 |
緯度24.128226938895 |
主管機關名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代表圖像extpn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4-18/c3daba61-11b1-4542-bdd5-3c7b78f1f243/s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_c.pn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4-18/c3daba61-11b1-4542-bdd5-3c7b78f1f243/s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pngnames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 |
所有權屬1: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2: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40220000004 |
外觀特徵本建築為二層樓高的加強磚造校舍建築,主入口處做山牆立面造型,兩側則有衛塔。清水磚造牆面做白色飾帶並有菱形標飾。 |
室內特徵平面為一字型,南側有廊道,室內主要作為行政與教學空間。原一樓穿堂西側的警衛室保留部份日式裝修,文物則有奉安庫、有中二中校徽的櫥櫃、日式校鐘,以及日治時期之教室黑板等。 |
使用情形屋頂部份為近年修建。維持原始用途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本是現存唯一之紅磚樓房校舍,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
現狀本建物為學校建築,興建於1920年(大正九年),九二一震後曾有受損,目前修復狀況良好。 |
是否開放(空) |
是否收費(空) |
開放時間未對外開放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290280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0930009360號 公告日期 : 2004-02-20 15:24:33.0
|
landlotList1: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頂橋子頭段 landSerialNo : 5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影音多媒體圖片1: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6/94ed5f51-6b84-4b9d-9c1a-eb6060205212/d024d7a1-4c7d-4e69-a00f-655e959f4617.jpg
2: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6/9982d256-9f33-4c93-bbca-4f96dee267bd/ed10d86f-3b3b-4f5a-a645-d34c73586cfa.jpg
3: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6/2a76bf7a-2651-4451-adfd-b3a0b097e406/s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_調整大小.jpg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6/acc3e4d5-ef20-4b09-b0f9-ebaca2007bd1/0930220_臺中高農前棟大樓(舊稱:第二中學校)_登錄公告.pdf |
repImgId211687 |
臺中高農前棟大樓(舊稱:第二中學校)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040220000004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名稱 臺中高農前棟大樓 舊稱:第二中學校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電話 0422290280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422290280 ...) | 級別名稱: 口述傳統 | 保存者/保存團體: Tesing.Silan 廖英助、Silan.Wilang詹坤煌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登錄理由:
1.Tesing.Silan廖英助、Silan.Wilang詹坤煌具備臺中環山區域Sqoyaw群地區之歷史、遷移、家系、傳統領域等口述傳統知識,並能以傳統方式實踐。
2、保存者T...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Sqoyaw族語
即興式的lomamu quwas表現能力 @ 文資局口述傳統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聚奎居」建築,以三合院傳統配置融合洋式建築風格與工法,深具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展現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並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
2.本建物之建築樣式精美,屬本地... @ 文資局古蹟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楊家在地方史及臺灣史曾有相當重要之事迹,在清代、日治時期和戰後均有名人出現,對臺灣社會發展頗有貢獻。楊家人文薈萃,文風頗盛,為本縣之牛耳。
目前僅存之二座三合院,中間院落... @ 文資局古蹟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黃宅為非常精緻之臺灣中上階層精英分子住宅,建築本體見證日治中期各式工法及材料之運用發展,建築樣式融合臺、日、洋之裝飾風格,為珍貴文化資產,值得保存。
2、建築格局完整,構造施工精緻,具有地方發展... @ 文資局古蹟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劉屋起造人劉定山因平蕃有功,光緒16年(1890)欽授獲賞軍功五品。並於大正8年(1919年)建造劉屋,該建築為外圓內方之佈局,平面格局為一堂四橫屋帶前半月池,為臺灣傳統客家伙房三合院形制。正堂屋頂設... @ 文資局古蹟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竹圍聚落是臺灣早期聚落之特色,隨著時代之遷移逐漸消失,「瑞成堂」宅第具有傳統聚落特色之稀有性。
2.創建人黃清江曾任南屯庄庄長,對南屯庄之建樹頗多,其宅第可作為地方發展之見證。
3.建物型制完... @ 文資局古蹟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壹善堂」為臺中地區的重要齋教建築之一,具歷史、文化價值。
2.其座落於大肚山麓,為臺中地區客家族群聚集地之一,見證臺中地區客家族群開發史。
3.建物同具清代傳統構法、彩繪、木雕等特色,及... @ 文資局古蹟 |
|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文資局文化景觀 |
級別名稱: 口述傳統 | 保存者/保存團體: Tesing.Silan 廖英助、Silan.Wilang詹坤煌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登錄理由:
1.Tesing.Silan廖英助、Silan.Wilang詹坤煌具備臺中環山區域Sqoyaw群地區之歷史、遷移、家系、傳統領域等口述傳統知識,並能以傳統方式實踐。
2、保存者T...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Sqoyaw族語
即興式的lomamu quwas表現能力 @ 文資局口述傳統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聚奎居」建築,以三合院傳統配置融合洋式建築風格與工法,深具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展現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並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
2.本建物之建築樣式精美,屬本地... @ 文資局古蹟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楊家在地方史及臺灣史曾有相當重要之事迹,在清代、日治時期和戰後均有名人出現,對臺灣社會發展頗有貢獻。楊家人文薈萃,文風頗盛,為本縣之牛耳。
目前僅存之二座三合院,中間院落... @ 文資局古蹟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黃宅為非常精緻之臺灣中上階層精英分子住宅,建築本體見證日治中期各式工法及材料之運用發展,建築樣式融合臺、日、洋之裝飾風格,為珍貴文化資產,值得保存。
2、建築格局完整,構造施工精緻,具有地方發展... @ 文資局古蹟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劉屋起造人劉定山因平蕃有功,光緒16年(1890)欽授獲賞軍功五品。並於大正8年(1919年)建造劉屋,該建築為外圓內方之佈局,平面格局為一堂四橫屋帶前半月池,為臺灣傳統客家伙房三合院形制。正堂屋頂設... @ 文資局古蹟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竹圍聚落是臺灣早期聚落之特色,隨著時代之遷移逐漸消失,「瑞成堂」宅第具有傳統聚落特色之稀有性。
2.創建人黃清江曾任南屯庄庄長,對南屯庄之建樹頗多,其宅第可作為地方發展之見證。
3.建物型制完... @ 文資局古蹟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壹善堂」為臺中地區的重要齋教建築之一,具歷史、文化價值。
2.其座落於大肚山麓,為臺中地區客家族群聚集地之一,見證臺中地區客家族群開發史。
3.建物同具清代傳統構法、彩繪、木雕等特色,及... @ 文資局古蹟 |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文資局文化景觀 |
[ 搜尋所有 0422290280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臺中高農前棟大樓(舊稱:第二中學校)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整體牌樓與騎樓空間保存維護現況尚且良好。 | 歷史沿革: 金源為三落二過水格局,第二落大廳祭拜神明,頭落後方的空間與之對望,不適合做為房間,只能設「廳」,因朝向與大廳相反,所以稱為「倒向廳」,為金源建築的一大特色。 |
|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赤龍與相鄰的廖宅、翠鳳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赤龍在左,廖宅居中、翠鳳在右。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楊梅「江夏堂」係為黃氏宗族祠堂,現況維護良好。 | 歷史沿革: 楊梅江夏堂是傳統客家建築,特別之處是使用自家磚窯廠燒製的紅磚;杉木係來自大陸的上好建材;工法亦出自大陸匠師之手。
楊梅的黃家入墾於 1896 年,在本地有大片土地。江夏堂素有「千頃第」之稱,即形容黃... |
|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立面保持完整,第二落祖堂加鋼柱補強。內部空間因應後代使用需求,已有部分異動。 | 歷史沿革: 翠鳳與相鄰的廖宅、赤龍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翠鳳在右,廖宅居中、赤龍在左。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
|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原大溪公會堂洋館,目前以木博館典藏及大溪特色家具策畫主題特展,提供大溪木藝匠師呈現精湛木藝技術的展示空間。 | 歷史沿革: 大溪公會堂建於日治大正年間,是一處提供市街住民集會、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的公共空間。這棟一層樓磚造的洋風建築物,曾為日本裕仁皇太子派「御史差遣」(侍從官)巡視時,進餐與休憩的場所,牆面造型有1920年代... |
|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 現狀: 2015年武德殿交由木博館管理,次年附屬建築修繕及渡廊重建竣工。目前不定期作為大型特展的展覽空間。 | 歷史沿革: 日本於明治時期創建「大日本武德會」,武道成為地方警察的必修課。日治時期武德會透過警察系統推廣,在各級行政區陸續興建武德殿,全台共建了 70 餘座。大溪武德殿於 1935 年落成,是日治時期的郡市級武德...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原有石板保留完整。 | 歷史沿革: 石板古道建於清代,是大溪九大古道之一,因整條古道以石板舖成得名,為昔日往來大漢溪碼頭與大溪老街的主要通道,因此又名「碼頭古道」。河運興盛時期,大漢溪岸桅檣林立,碼頭上的挑夫呼朋引伴趕忙搬運貨物,在古道... |
|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簡氏家族從福建南靖遷臺,其中簡亨源一支移居大溪的內柵庄,世裔延續至今至少180 年,歷史悠久。
簡氏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建築格局,採用傳統土埆磚牆體加上卵石基礎,數度修葺整建,使用了從清代、日治至戰後各... |
| 1 | 開放時間: 每週三至週日開放(每週一、二公休)
目前僅開放騎樓、立面牌樓及第一進常態開放參觀,後方空間為文化餐飲場所。 | 現狀: 現今48號店面為古家自行經營藝品商店,48-1號店面及後方街屋空間,則經營餐飲。 | 歷史沿革: 和平路 48、48-1 號建於清末,日治昭和年間古家從江氏購得,經營雜貨及糕餅。此處為大溪典型的街屋代表,室內空間為二坎三落二過水格局,二樓夾層、閣樓與一樓之間挑空。現今 48 號店面為古家自行經營藝... |
|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原創建人不詳,黃家於日治時期買下 54、56 號二間店面經營豆干及油車間,後從事過賣米、派報社,現店面經營冷熱飲。此街屋第一進的商店空間仍保有傳統街屋的構造和形式,後方居住空間則因生活需求而改建為新式... |
| 1 | 開放時間: 每週五至週二11:00-18:00開放(每週三、四公休)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為餐飲營業場所。 | 現狀: 室內已改建整修,第一進由所有權人經營咖啡店,後方為住宅空間。 | 歷史沿革: 中山路的店屋建築受到1912年市區改正計畫的影響,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牌樓立面,山牆上裝飾繁複,細緻精彩,與和平路老街一樣是西洋建築式樣的精華所在。日治以後,此區由於接近公家機關(郡役所、郵便局、小學校等... |
| 1 | 現狀: 牌樓立面保持尚且良好,頭落一樓室內經營鞋店,二樓原屋頂拆除後,現作為露臺使用。 | 歷史沿革: 這是大溪老街中少見的兩層樓街屋。大溪老街街屋多往後頭發展,一落、二落、三落地往後加,兩層樓的少見,因台語「樓」、「流」同音,老一輩的說:「財產是靠水流的,樓仔厝驚乎水流去。」或許也因為都是一樓厝,老闆... |
|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舍。 | 歷史沿革: 大溪舊名大嵙崁,自日本殖民政府設置大嵙崁支廳起即興建廳舍與宿舍,其後歷經改制,警政單位名稱雖有變更,但宿舍用途不曾變動,至今少數居住者也都是曾服務於大溪分局的人員,更有警員自小在此成長、日後隨父兄投身... |
| 1 | 現狀: 民國52(1963)年葛樂禮颱風沖毀溪口鐵線橋(第一代)後,現尚存基座遺構,具橋樑工程技術史價值。 | 歷史沿革: 舊稱溪口鐵線橋(第一代),為日治時期(1895年之後)興建,並於大正11(1922)年補修竣工。於石門水庫上游,跨越大漢溪,為溪口台地與角板山歷史上的主要連絡橋樑。民國52(1963)年葛樂禮颱風沖毀...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第二代溪口吊橋目前僅剩混凝土橋塔,基座遺構仍可見原鐵線吊橋的傳統工法(不同於當今吊橋所使用的線纜工法)。
靠近角板山部落之溪口吊橋遺構周圍,乾旱可步行靠近;靠近溪口部落之溪口吊橋遺構僅存橋塔局部構造... | 歷史沿革: 溪口吊橋位於石門水庫上游,跨越大漢溪,連接角板山與溪口部落,其高度與長度皆頗具規模,為部落居民對外聯絡要道。
舊時穿過角板山公園往下走,步行約 1 公里便抵達溪口吊橋,吊橋十分狹窄,一次只能通行 1...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整體牌樓與騎樓空間保存維護現況尚且良好。 | 歷史沿革: 金源為三落二過水格局,第二落大廳祭拜神明,頭落後方的空間與之對望,不適合做為房間,只能設「廳」,因朝向與大廳相反,所以稱為「倒向廳」,為金源建築的一大特色。 |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赤龍與相鄰的廖宅、翠鳳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赤龍在左,廖宅居中、翠鳳在右。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楊梅「江夏堂」係為黃氏宗族祠堂,現況維護良好。 | 歷史沿革: 楊梅江夏堂是傳統客家建築,特別之處是使用自家磚窯廠燒製的紅磚;杉木係來自大陸的上好建材;工法亦出自大陸匠師之手。
楊梅的黃家入墾於 1896 年,在本地有大片土地。江夏堂素有「千頃第」之稱,即形容黃... |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立面保持完整,第二落祖堂加鋼柱補強。內部空間因應後代使用需求,已有部分異動。 | 歷史沿革: 翠鳳與相鄰的廖宅、赤龍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翠鳳在右,廖宅居中、赤龍在左。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原大溪公會堂洋館,目前以木博館典藏及大溪特色家具策畫主題特展,提供大溪木藝匠師呈現精湛木藝技術的展示空間。 | 歷史沿革: 大溪公會堂建於日治大正年間,是一處提供市街住民集會、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的公共空間。這棟一層樓磚造的洋風建築物,曾為日本裕仁皇太子派「御史差遣」(侍從官)巡視時,進餐與休憩的場所,牆面造型有1920年代... |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 現狀: 2015年武德殿交由木博館管理,次年附屬建築修繕及渡廊重建竣工。目前不定期作為大型特展的展覽空間。 | 歷史沿革: 日本於明治時期創建「大日本武德會」,武道成為地方警察的必修課。日治時期武德會透過警察系統推廣,在各級行政區陸續興建武德殿,全台共建了 70 餘座。大溪武德殿於 1935 年落成,是日治時期的郡市級武德...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原有石板保留完整。 | 歷史沿革: 石板古道建於清代,是大溪九大古道之一,因整條古道以石板舖成得名,為昔日往來大漢溪碼頭與大溪老街的主要通道,因此又名「碼頭古道」。河運興盛時期,大漢溪岸桅檣林立,碼頭上的挑夫呼朋引伴趕忙搬運貨物,在古道... |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簡氏家族從福建南靖遷臺,其中簡亨源一支移居大溪的內柵庄,世裔延續至今至少180 年,歷史悠久。
簡氏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建築格局,採用傳統土埆磚牆體加上卵石基礎,數度修葺整建,使用了從清代、日治至戰後各... |
1 | 開放時間: 每週三至週日開放(每週一、二公休)
目前僅開放騎樓、立面牌樓及第一進常態開放參觀,後方空間為文化餐飲場所。 | 現狀: 現今48號店面為古家自行經營藝品商店,48-1號店面及後方街屋空間,則經營餐飲。 | 歷史沿革: 和平路 48、48-1 號建於清末,日治昭和年間古家從江氏購得,經營雜貨及糕餅。此處為大溪典型的街屋代表,室內空間為二坎三落二過水格局,二樓夾層、閣樓與一樓之間挑空。現今 48 號店面為古家自行經營藝... |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原創建人不詳,黃家於日治時期買下 54、56 號二間店面經營豆干及油車間,後從事過賣米、派報社,現店面經營冷熱飲。此街屋第一進的商店空間仍保有傳統街屋的構造和形式,後方居住空間則因生活需求而改建為新式... |
1 | 開放時間: 每週五至週二11:00-18:00開放(每週三、四公休)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為餐飲營業場所。 | 現狀: 室內已改建整修,第一進由所有權人經營咖啡店,後方為住宅空間。 | 歷史沿革: 中山路的店屋建築受到1912年市區改正計畫的影響,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牌樓立面,山牆上裝飾繁複,細緻精彩,與和平路老街一樣是西洋建築式樣的精華所在。日治以後,此區由於接近公家機關(郡役所、郵便局、小學校等... |
1 | 現狀: 牌樓立面保持尚且良好,頭落一樓室內經營鞋店,二樓原屋頂拆除後,現作為露臺使用。 | 歷史沿革: 這是大溪老街中少見的兩層樓街屋。大溪老街街屋多往後頭發展,一落、二落、三落地往後加,兩層樓的少見,因台語「樓」、「流」同音,老一輩的說:「財產是靠水流的,樓仔厝驚乎水流去。」或許也因為都是一樓厝,老闆... |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舍。 | 歷史沿革: 大溪舊名大嵙崁,自日本殖民政府設置大嵙崁支廳起即興建廳舍與宿舍,其後歷經改制,警政單位名稱雖有變更,但宿舍用途不曾變動,至今少數居住者也都是曾服務於大溪分局的人員,更有警員自小在此成長、日後隨父兄投身... |
1 | 現狀: 民國52(1963)年葛樂禮颱風沖毀溪口鐵線橋(第一代)後,現尚存基座遺構,具橋樑工程技術史價值。 | 歷史沿革: 舊稱溪口鐵線橋(第一代),為日治時期(1895年之後)興建,並於大正11(1922)年補修竣工。於石門水庫上游,跨越大漢溪,為溪口台地與角板山歷史上的主要連絡橋樑。民國52(1963)年葛樂禮颱風沖毀...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第二代溪口吊橋目前僅剩混凝土橋塔,基座遺構仍可見原鐵線吊橋的傳統工法(不同於當今吊橋所使用的線纜工法)。
靠近角板山部落之溪口吊橋遺構周圍,乾旱可步行靠近;靠近溪口部落之溪口吊橋遺構僅存橋塔局部構造... | 歷史沿革: 溪口吊橋位於石門水庫上游,跨越大漢溪,連接角板山與溪口部落,其高度與長度皆頗具規模,為部落居民對外聯絡要道。
舊時穿過角板山公園往下走,步行約 1 公里便抵達溪口吊橋,吊橋十分狹窄,一次只能通行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