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的開放時間是修復中, 歷史沿革是偕行社為日本陸軍將校所組成的組織,主要目的在於共同修養、鑽研兵學、團結士氣及親睦聯誼,1877年(明治十年)2月15日,3000名左右的陸軍將校,在東京九段(現今千代田區的地名)設置集會所創立。
時值西南戰爭前夕,維新政府的政權不穩,自由民權運動風行,產生結社活動,性質多元。而維新政府在1876年(....
#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的地圖
案件編號 | 20070911000001 |
個案名稱 | 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 |
種類 | 1:code : A22 name : 集會堂
|
歷史沿革 | 偕行社為日本陸軍將校所組成的組織,主要目的在於共同修養、鑽研兵學、團結士氣及親睦聯誼,1877年(明治十年)2月15日,3000名左右的陸軍將校,在東京九段(現今千代田區的地名)設置集會所創立。
時值西南戰爭前夕,維新政府的政權不穩,自由民權運動風行,產生結社活動,性質多元。而維新政府在1876年(明治九年)3月21日海軍成立水交社,陸軍約一年後成立偕行社,於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將其他陸軍將校自行組織的月曜會、砲工協同會等團體,其進行的學術研究、翻譯西洋書籍、或刊行自己編纂書籍等,整合進偕行社裡,進而擴張成為研究兵學的組織。各地的偕行社除了具備住宿機能外,也販售軍備品(制服、軍刀、槍枝等),設有義濟會作為互助組合,甚至經營附屬中學校與小學校。
日治時期臺灣曾經存在的偕行社至少有 9處,其中「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成立於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6月10日,曾設立於2個地點,永福路二段152巷的原下大埕街的憲兵本部,及於1915年(大正四年)12月25日落成,今日的公園南路21號這座建築。公園南路此區域從清代開始,作為府城暨臺灣地區的軍事中心長達二百餘年,日治初期才改由日軍進駐,亦鄰近臺南車站,同時為日人都市開發的新地段,鄰近臺南公園、福隆宮,具地利之便。
二戰前,偕行社的會長都是由陸軍大臣兼任,支部的設立分甲乙兩種,臺南偕行社屬在其他各衛戌地或者所需的駐屯地的「乙支部」。一般將偕行社視為陸軍軍官俱樂部,實際上偕行社受陸軍省管轄,具備實質軍事機能。
2005年(民國九十四年)偕行社的居民遷出後,國防部原預定拆除建物出售土地,經在地居民搶救,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9月11日,臺南市政府公告「原臺南陸軍偕行社」為歷史建築。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歷史建築原臺南陸軍偕行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
評定基準 | 1: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1、 陸軍偕行社最早見於日大正13年(西元1924年)臺南市街圖,功能似今國軍英雄館,為日治時期陸軍文康俱樂部。2、陸軍偕行社分有二層木石造及一層木造建築。二層木石造建築,立面採三段式處理,由開設有通風口之大型石塊基座,一樓外牆採拋泥式設計,二樓木構外露灰作壁面,上承斜屋頂石片瓦作屋面。主要入口內凹,挑高之室內大廳設置有L型木造樓梯,獨具特色。一層木造建築呈L型,包圍內部庭園之窗戶採落地設計,為用餐聯誼觀賞之用,上承人字型屋架,屋面覆以石版瓦片,用料講究。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7條、「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暨本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第一屆第七次定期會會議決議。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南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address : 公園南路21號
|
經度 | 120.21200218011 |
緯度 | 22.999952614118 |
主管機關名稱 | 臺南市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 |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62/photo/fbce1d5b-2426-4004-b01b-8f16f52ae137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62/photo/fbce1d5b-2426-4004-b01b-8f16f52ae137.jpgnamefbce1d5b-2426-4004-b01b-8f16f52ae137 |
所有權屬 | 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0911000001 |
外觀特徵 | 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為「和洋混合」建築,本體分為三棟建築,以面向公園南路,第一棟建築物位於整區的西側(西棟),平面呈長矩形,中央位置為入口。第二棟(中央棟)與第三棟(東棟)建築物位於整區的中央與東側,平面均呈L型,第二棟入口為北側長型空間之中央處,其第三棟入口為東側,有外露的廊道串連。
西棟屬二層樓木骨洋風石造,中央棟屬一層木骨洋風造,東棟屬一層木構造。共同處於三棟建築的立面牆體,皆有部分的歐式風格「半木構造」,為外露的木質框組結構。在建築窗戶上方,三棟皆另設計屋簷,原有以弧形鐵製托件設計的造型。
「西棟」外牆一樓為紅磚荷蘭式砌法,以德國壁仿石牆造型,磚石基礎,二樓則為木構造形式,原屬半切妻屋頂,在山牆屋頂有由下而上出挑之木構格柵,後期改建為切妻屋頂。入口大門之屋簷,原有半弧形的入口意象屋簷形式。建築的窗扇及窗框為木造結構外,窗台的「洗石子」外牆面、北側2樓外牆立面上的紅白相接正方形磁磚,極為特殊。
「中央棟」同第一棟,而介於第一棟與第二棟連接建築的基礎下段四周基礎採「石砌」構造。建築正面入口,其屋頂外觀形狀似日本幕府將軍頭盔,為「切角頂」(半切妻屋頂)形式。窗戶採長方形窗孔,多樘造形為「格子窗型」。
「東棟」牆體為木構造,切妻式屋頂,外觀為長型建築,北側原有二層樓高的一支附壁煙囪,但後期改建增加空間,改為L型建築。屋脊呈L形,兩端以鬼瓦收頭。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臺南陸軍偕行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
室內特徵 | 三棟本體建築空間可分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日治時期的平面佈局,包括辦公空間、居住空間、集會場所、衛廁空間、炊事空間及廊道空間,戰後時期三棟建築物內外增改建為生活居住使用空間。每棟建築物空間都有廊道串連。西側棟空間組織上以入口為兩個矩形前後外推格局,中央及東棟空間組織以兩個長形所組合格局。
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之屋架採和洋混和風,三棟建築共同處於木造門,皆可見有日式推拉門形式。
各棟主要特徵如下:
「西棟」為真束小屋組屋架。內牆於一樓為砌磚,有木造的半腰壁之立面,樓梯牆面為格子狀造型式樣之木質壁板裝飾,以突起長形、方形式樣作為壁板之立面造型。二樓有木摺壁及編竹夾泥牆構造,空間型態屬日式傳統和室空間,拉門上方設置「欄間」裝飾。
室內第一棟主要入口內凹,挑高之室內大廳,室外大門及廊道正上方設置有L型木造樓梯。開口部的鉸鏈金屬五金為蝴蝶鎖形式。
「中央棟」為真束及對束小屋組屋架,有金屬鐵件接合,而連接棟的屋架正同柱上有祈福用上棟式的角材。內牆為木摺壁構造體。
「東棟」為仿和式小屋組、和式小屋組及真束屋架,有金屬鐵件接合,內牆有木摺壁及編竹夾泥牆構造。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臺南陸軍偕行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
使用情形 | (空)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 木造結構檢測 |
現狀 | (空) |
是否開放 | (空) |
開放時間 | 修復中 |
網站名稱 | (空) |
網址 | (空)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6-2213597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618520620、府文資處字第1071388380A號 公告日期 : 2007-09-11 10:34:39.0
2: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南市文資字第1120652947A號 公告日期 : 2023-06-02 13:48:42.402
|
landlotList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大興段 landSerialNo : 69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1-07/04d250d2-21d6-4213-9867-fa6bafc53eeb/20181228公告.pdf2: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8-21/8418f900-bfd1-4c7f-a0a4-fc8317a99236/﹝公告﹞112.0602-更新定著土地-歷史建築-偕行社、農校宿舍.pdf |
地籍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08-21/5c60e88b-fd64-4ee3-bbb6-a193fa0e8ca2/歷史建築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定著圖.jpg |
repImgId | 3353 |
案件編號20070911000001 |
個案名稱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 |
種類1:code : A22 name : 集會堂
|
歷史沿革偕行社為日本陸軍將校所組成的組織,主要目的在於共同修養、鑽研兵學、團結士氣及親睦聯誼,1877年(明治十年)2月15日,3000名左右的陸軍將校,在東京九段(現今千代田區的地名)設置集會所創立。
時值西南戰爭前夕,維新政府的政權不穩,自由民權運動風行,產生結社活動,性質多元。而維新政府在1876年(明治九年)3月21日海軍成立水交社,陸軍約一年後成立偕行社,於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將其他陸軍將校自行組織的月曜會、砲工協同會等團體,其進行的學術研究、翻譯西洋書籍、或刊行自己編纂書籍等,整合進偕行社裡,進而擴張成為研究兵學的組織。各地的偕行社除了具備住宿機能外,也販售軍備品(制服、軍刀、槍枝等),設有義濟會作為互助組合,甚至經營附屬中學校與小學校。
日治時期臺灣曾經存在的偕行社至少有 9處,其中「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成立於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6月10日,曾設立於2個地點,永福路二段152巷的原下大埕街的憲兵本部,及於1915年(大正四年)12月25日落成,今日的公園南路21號這座建築。公園南路此區域從清代開始,作為府城暨臺灣地區的軍事中心長達二百餘年,日治初期才改由日軍進駐,亦鄰近臺南車站,同時為日人都市開發的新地段,鄰近臺南公園、福隆宮,具地利之便。
二戰前,偕行社的會長都是由陸軍大臣兼任,支部的設立分甲乙兩種,臺南偕行社屬在其他各衛戌地或者所需的駐屯地的「乙支部」。一般將偕行社視為陸軍軍官俱樂部,實際上偕行社受陸軍省管轄,具備實質軍事機能。
2005年(民國九十四年)偕行社的居民遷出後,國防部原預定拆除建物出售土地,經在地居民搶救,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9月11日,臺南市政府公告「原臺南陸軍偕行社」為歷史建築。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臺南陸軍偕行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
評定基準1: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1、 陸軍偕行社最早見於日大正13年(西元1924年)臺南市街圖,功能似今國軍英雄館,為日治時期陸軍文康俱樂部。2、陸軍偕行社分有二層木石造及一層木造建築。二層木石造建築,立面採三段式處理,由開設有通風口之大型石塊基座,一樓外牆採拋泥式設計,二樓木構外露灰作壁面,上承斜屋頂石片瓦作屋面。主要入口內凹,挑高之室內大廳設置有L型木造樓梯,獨具特色。一層木造建築呈L型,包圍內部庭園之窗戶採落地設計,為用餐聯誼觀賞之用,上承人字型屋架,屋面覆以石版瓦片,用料講究。 |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7條、「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暨本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第一屆第七次定期會會議決議。 |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address : 公園南路21號
|
經度120.21200218011 |
緯度22.999952614118 |
主管機關名稱臺南市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62/photo/fbce1d5b-2426-4004-b01b-8f16f52ae137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62/photo/fbce1d5b-2426-4004-b01b-8f16f52ae137.jpgnamefbce1d5b-2426-4004-b01b-8f16f52ae137 |
所有權屬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0911000001 |
外觀特徵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為「和洋混合」建築,本體分為三棟建築,以面向公園南路,第一棟建築物位於整區的西側(西棟),平面呈長矩形,中央位置為入口。第二棟(中央棟)與第三棟(東棟)建築物位於整區的中央與東側,平面均呈L型,第二棟入口為北側長型空間之中央處,其第三棟入口為東側,有外露的廊道串連。
西棟屬二層樓木骨洋風石造,中央棟屬一層木骨洋風造,東棟屬一層木構造。共同處於三棟建築的立面牆體,皆有部分的歐式風格「半木構造」,為外露的木質框組結構。在建築窗戶上方,三棟皆另設計屋簷,原有以弧形鐵製托件設計的造型。
「西棟」外牆一樓為紅磚荷蘭式砌法,以德國壁仿石牆造型,磚石基礎,二樓則為木構造形式,原屬半切妻屋頂,在山牆屋頂有由下而上出挑之木構格柵,後期改建為切妻屋頂。入口大門之屋簷,原有半弧形的入口意象屋簷形式。建築的窗扇及窗框為木造結構外,窗台的「洗石子」外牆面、北側2樓外牆立面上的紅白相接正方形磁磚,極為特殊。
「中央棟」同第一棟,而介於第一棟與第二棟連接建築的基礎下段四周基礎採「石砌」構造。建築正面入口,其屋頂外觀形狀似日本幕府將軍頭盔,為「切角頂」(半切妻屋頂)形式。窗戶採長方形窗孔,多樘造形為「格子窗型」。
「東棟」牆體為木構造,切妻式屋頂,外觀為長型建築,北側原有二層樓高的一支附壁煙囪,但後期改建增加空間,改為L型建築。屋脊呈L形,兩端以鬼瓦收頭。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臺南陸軍偕行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
室內特徵三棟本體建築空間可分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日治時期的平面佈局,包括辦公空間、居住空間、集會場所、衛廁空間、炊事空間及廊道空間,戰後時期三棟建築物內外增改建為生活居住使用空間。每棟建築物空間都有廊道串連。西側棟空間組織上以入口為兩個矩形前後外推格局,中央及東棟空間組織以兩個長形所組合格局。
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之屋架採和洋混和風,三棟建築共同處於木造門,皆可見有日式推拉門形式。
各棟主要特徵如下:
「西棟」為真束小屋組屋架。內牆於一樓為砌磚,有木造的半腰壁之立面,樓梯牆面為格子狀造型式樣之木質壁板裝飾,以突起長形、方形式樣作為壁板之立面造型。二樓有木摺壁及編竹夾泥牆構造,空間型態屬日式傳統和室空間,拉門上方設置「欄間」裝飾。
室內第一棟主要入口內凹,挑高之室內大廳,室外大門及廊道正上方設置有L型木造樓梯。開口部的鉸鏈金屬五金為蝴蝶鎖形式。
「中央棟」為真束及對束小屋組屋架,有金屬鐵件接合,而連接棟的屋架正同柱上有祈福用上棟式的角材。內牆為木摺壁構造體。
「東棟」為仿和式小屋組、和式小屋組及真束屋架,有金屬鐵件接合,內牆有木摺壁及編竹夾泥牆構造。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臺南陸軍偕行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
使用情形(空)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木造結構檢測 |
現狀(空) |
是否開放(空) |
開放時間修復中 |
網站名稱(空) |
網址(空)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2213597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618520620、府文資處字第1071388380A號 公告日期 : 2007-09-11 10:34:39.0
2: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南市文資字第1120652947A號 公告日期 : 2023-06-02 13:48:42.402
|
landlotList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大興段 landSerialNo : 69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1-07/04d250d2-21d6-4213-9867-fa6bafc53eeb/20181228公告.pdf2: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8-21/8418f900-bfd1-4c7f-a0a4-fc8317a99236/﹝公告﹞112.0602-更新定著土地-歷史建築-偕行社、農校宿舍.pdf |
地籍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08-21/5c60e88b-fd64-4ee3-bbb6-a193fa0e8ca2/歷史建築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定著圖.jpg |
repImgId3353 |
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070911000001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電話 06-2213597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6-2213597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82條綜合評定之 @ 文資局古蹟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墓碑已佚失,墓塚已堆平,土槨上部受耕作破壞部份,棺內骨骸及棺木於發現時已遭擾亂,發掘過程另行取出保存。目前以鐵皮屋搭蓋遮光保護,防止雜草蔓延。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麻豆水堀頭遺址之三合土結構部分埋藏地下,可見部份大致完好。其週遭地區,目前為「麻豆古港暨水堀頭史蹟文化園區」。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原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已辦理完成「糖廍強固維護計畫」,將糖廍之土埆結構,以矽酸酯(silicic acid ester)和OH100等材質強固後,完成回填保護作業。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南關里東遺址」為南科園區最早的遺址之一,內涵豐富,保存環境佳,具有文化代表性及文化資產價值。
(二)「右先方遺址」保存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期牛稠子文化完整資料,內容豐富,具文化期相之代表性,及文... | 現狀: (一)管理人1: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臺南市善化區善科段62-0、63-0、74-0、75-0、65-0、71-0、72-0、79-0、81-0、83-0、84-0、86-0、87-0、106-...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旗竿地遺址」據有烏山頭期、蔦松期與近代漢人遺留等文化層,保存良好,具代表性。 | 現狀: 廣場用地現地保留,規劃為停車場,現已完成填土。其餘為綠地及道路覆蓋。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瘦砂遺址」包含三層文化層,出土遺物及生態遺物豐富,其中大湖文化保存豐富,狀態良好。 | 現狀: 現為樹谷園區綠4及公滯5用地,保存狀況佳。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五間厝南遺址」,有黑陶文化等文化層,具多樣性,內涵豐富且保存狀況良好,具文化期相之代表性。 | 現狀: 1.遺址西側專35用地業經搶救發掘。
2.遺址東側綠26用地規劃為公園綠地,且遺留埋藏深,保存狀況良好。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82條綜合評定之 @ 文資局古蹟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墓碑已佚失,墓塚已堆平,土槨上部受耕作破壞部份,棺內骨骸及棺木於發現時已遭擾亂,發掘過程另行取出保存。目前以鐵皮屋搭蓋遮光保護,防止雜草蔓延。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麻豆水堀頭遺址之三合土結構部分埋藏地下,可見部份大致完好。其週遭地區,目前為「麻豆古港暨水堀頭史蹟文化園區」。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原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已辦理完成「糖廍強固維護計畫」,將糖廍之土埆結構,以矽酸酯(silicic acid ester)和OH100等材質強固後,完成回填保護作業。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南關里東遺址」為南科園區最早的遺址之一,內涵豐富,保存環境佳,具有文化代表性及文化資產價值。
(二)「右先方遺址」保存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期牛稠子文化完整資料,內容豐富,具文化期相之代表性,及文... | 現狀: (一)管理人1: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臺南市善化區善科段62-0、63-0、74-0、75-0、65-0、71-0、72-0、79-0、81-0、83-0、84-0、86-0、87-0、106-...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旗竿地遺址」據有烏山頭期、蔦松期與近代漢人遺留等文化層,保存良好,具代表性。 | 現狀: 廣場用地現地保留,規劃為停車場,現已完成填土。其餘為綠地及道路覆蓋。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瘦砂遺址」包含三層文化層,出土遺物及生態遺物豐富,其中大湖文化保存豐富,狀態良好。 | 現狀: 現為樹谷園區綠4及公滯5用地,保存狀況佳。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五間厝南遺址」,有黑陶文化等文化層,具多樣性,內涵豐富且保存狀況良好,具文化期相之代表性。 | 現狀: 1.遺址西側專35用地業經搶救發掘。
2.遺址東側綠26用地規劃為公園綠地,且遺留埋藏深,保存狀況良好。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 搜尋所有 06-2213597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出磺坑4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開礦187號,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5月8日登錄為歷史建築,為產業類建築。建築物及土地所有人,均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並交由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探採事業部使用管理... | 歷史沿革: 「出磺坑4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開礦187號,依據日本石油會社登記時間,「出磺坑4號宿舍」建造於大正九年(1920年)7月,主要作為北寮礦夫宿舍使用。根據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出磺坑宿舍管理配...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出磺坑6號處長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6月9日登錄為歷史建築,屬於產業類建築。土地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並交由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管理。
依據民國... | 歷史沿革: 「出磺坑6號處長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依據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出磺坑礦場宿舍配置圖》圖面顯示,應該設立於昭和十年(1935年),原為獨棟的日式宿舍。
「出磺坑6號處長宿舍」於民國五...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出磺坑8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6月9日登錄為歷史建築,屬於產業類建築,土地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並交由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管理。
「出磺坑8號... | 歷史沿革: 「出磺坑8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原位置於大正十四年(1925年)10月,依據日本石油會社登記資料顯示,即設有礦夫宿舍。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根據《出磺坑礦場員工宿舍配置圖》記錄,共有...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出磺坑16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6月9日登錄為歷史建築,屬於產業類建築。建築物與土地皆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並交由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管理。
... | 歷史沿革: 「出磺坑16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根據日本石油設施圖考證,出磺坑北寮東區位置於昭和七年(1932年)時,始建礦夫宿舍。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將16號宿舍興建於南寮,為4戶連棟宿舍,之... |
| 1 | 開放時間: 戶外空間隨時開放。 | 現狀: 保存完好。 | 歷史沿革: 位於壽豐鄉溪口村台9線229.5公里處,有二座建於日治時期的石灰窯。因壽豐溪上游出產石灰石與白雲石等石灰原料,溪口村於日治時期即發展石灰產業,1940年後,溪口村出產的石灰石遠載至新竹提供玻璃工廠於燒...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外觀破損,等待相關再利用計畫運用。 | 歷史沿革: 彰化花壇之製瓦起於日治明治年間,其間窯體從從全手工的瓦窯(或稱包仔窯、龜窯)、目仔窯(或稱登窯)、圓窯,到半自動的八卦窯(霍夫曼窯)、隧道窯,主要著眼於能源使用效率、與產量的提高。大正年間日本人將屬於... |
|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原始建築起建年代推估於1860-1875年間,於民國41年由蘇家向前任屋主「汪松林」購得此屋時,當時的建築樣式為平家二進落的閩南式建築,前後兩進皆有閣樓空間,之間則有天井過水,後方留有後院。其間因應使... |
| 1 | 開放時間: 尚未整修完成 未開放 | 現狀: 派出所、員警宿舍曾於2017年進行修復工程,目前保存狀況良好,另所長宿舍目前尚在進行修復工程當中。 | 歷史沿革: 「東門派出所」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公明路236號,日治時期稱「嘉義警察署東門町警察官吏派出所」,創建於日治時期1923年(大正12年)。原建築物於1930年(昭和5年)嘉義大地震時受損嚴重,爾後於193... |
| 1 | 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週三到週日 10:00 – 17:00
週一、二休館,國定假日、週末全年無休 | 現狀: 整體保存良好,目前作為中平路故事館利用。 | 歷史沿革: 中壢中平路縣府日式宿舍為一雅緻的日式雙拼宿舍,曾住有時任山地課課長的王國治先生及教育局的廖運全先生兩家人,乘載兩家近 60 年的生活記憶。宿舍於民國 99 年(2010)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續展開調查研... |
| 1 | 開放時間: 公園為二十四小時開放,歷史建物內部開放參觀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國定假日除外。
如需導覽解說服務,可於參訪三日前先行向「七堵區公所」電話預約,預約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8:00~12:... | 現狀: 目前由七堵區公所管理,保存現況良好。 | 歷史沿革: 光緒17年(1891年),在劉銘傳主導之下,基隆至台北之間的鐵路通車,設立了八堵火車碼頭。明治30年(1897年),改名為「七堵驛」,為木造的車站。民國61年(1972年),七堵停車調度場與七堵後站啟... |
| 1 | 開放時間: 舊打狗驛: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休館)。
北號誌樓:週六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至週五休館)。 | 現狀: 車站站體於2010年10月成立 「打狗鐵道故事館」,2017年10月1日起更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裡面陳列許多難得的鐵道文物和設備;原鐵路軌道已養護為鐵道園區,全年對外開放。 | 歷史沿革: 舊打狗驛(今高雄港站)是日治時期南台灣海運和鐵路運輸的總樞紐。
日治初期,南部鐵路工程於明治32年(1899)9月開工,由打狗依序往北推進,同時向東修築通往九曲堂的鳳山支線。明治33年(1900)11... |
| 1 | 開放時間: 週四~週日 上午9:00 -下午5:00 | 歷史沿革: 漚汪的發展相當早,從荷治時期的紀錄與音譯,在荷蘭人抵達臺灣前,就有平埔族人在漚汪地區居住與活動。及至清領時期,隨著漢人大量移入開發,聚落與街市的形成相當顯著,到清領末期,已構成今日漚汪地區聚落的基本規... |
| 1 | 開放時間: 6:00~20:00 | 現狀: 善化茄拔天后宮古井磚材、砌磚頗為特殊。 | 歷史沿革: 茄拔明清時期,原為目加溜灣社分社茄拔社之所在地。據茄拔的天后宮沿革而知,此地漢人開發至少有 3 百餘年,最早的追溯至明永曆 15 年(1661),當時有一位名為曾順的人護送媽祖神像,由大陸的湄州隨鄭成... |
| 1 | 開放時間: 鄭成功文物館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延平郡王祠每日08:30至17:30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雖是1960年代完成的建築作品,但相關祭祀行為可能在入清之前即已出現。而日治及戰後兩個時期,因高度重視鄭成功相關事蹟與祭祀活動,使延平郡王祠這個空間場域與建築體快速變化。
...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自由參觀 | 現狀: 1.廟埕:聖蹟亭、金爐各一座、鋼棚架一座。
2.廟宇建築本體:前堂拜亭--前堂--天井--後堂
3.過水
4.左橫屋:由前而後依序為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庶務室—乩生室--媽祖、太歲--廟祝室—堂主... | 歷史沿革: 五穀宮之興建,主要源自大正8年(1919)流行病猖獗,各地為壓制流行病毒,遂盛行奉祀三恩祖。當時,原居苗栗大湖後移墾至南隆農場六寮的羅阿東先生,亦自大正9年(1920)庚申年2月起於家中奉祀紙繪的三恩...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出磺坑4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開礦187號,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5月8日登錄為歷史建築,為產業類建築。建築物及土地所有人,均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並交由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探採事業部使用管理... | 歷史沿革: 「出磺坑4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開礦187號,依據日本石油會社登記時間,「出磺坑4號宿舍」建造於大正九年(1920年)7月,主要作為北寮礦夫宿舍使用。根據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出磺坑宿舍管理配...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出磺坑6號處長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6月9日登錄為歷史建築,屬於產業類建築。土地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並交由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管理。
依據民國... | 歷史沿革: 「出磺坑6號處長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依據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出磺坑礦場宿舍配置圖》圖面顯示,應該設立於昭和十年(1935年),原為獨棟的日式宿舍。
「出磺坑6號處長宿舍」於民國五...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出磺坑8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6月9日登錄為歷史建築,屬於產業類建築,土地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並交由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管理。
「出磺坑8號... | 歷史沿革: 「出磺坑8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原位置於大正十四年(1925年)10月,依據日本石油會社登記資料顯示,即設有礦夫宿舍。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根據《出磺坑礦場員工宿舍配置圖》記錄,共有...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出磺坑16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6月9日登錄為歷史建築,屬於產業類建築。建築物與土地皆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並交由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管理。
... | 歷史沿革: 「出磺坑16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根據日本石油設施圖考證,出磺坑北寮東區位置於昭和七年(1932年)時,始建礦夫宿舍。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將16號宿舍興建於南寮,為4戶連棟宿舍,之... |
1 | 開放時間: 戶外空間隨時開放。 | 現狀: 保存完好。 | 歷史沿革: 位於壽豐鄉溪口村台9線229.5公里處,有二座建於日治時期的石灰窯。因壽豐溪上游出產石灰石與白雲石等石灰原料,溪口村於日治時期即發展石灰產業,1940年後,溪口村出產的石灰石遠載至新竹提供玻璃工廠於燒... |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外觀破損,等待相關再利用計畫運用。 | 歷史沿革: 彰化花壇之製瓦起於日治明治年間,其間窯體從從全手工的瓦窯(或稱包仔窯、龜窯)、目仔窯(或稱登窯)、圓窯,到半自動的八卦窯(霍夫曼窯)、隧道窯,主要著眼於能源使用效率、與產量的提高。大正年間日本人將屬於... |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原始建築起建年代推估於1860-1875年間,於民國41年由蘇家向前任屋主「汪松林」購得此屋時,當時的建築樣式為平家二進落的閩南式建築,前後兩進皆有閣樓空間,之間則有天井過水,後方留有後院。其間因應使... |
1 | 開放時間: 尚未整修完成 未開放 | 現狀: 派出所、員警宿舍曾於2017年進行修復工程,目前保存狀況良好,另所長宿舍目前尚在進行修復工程當中。 | 歷史沿革: 「東門派出所」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公明路236號,日治時期稱「嘉義警察署東門町警察官吏派出所」,創建於日治時期1923年(大正12年)。原建築物於1930年(昭和5年)嘉義大地震時受損嚴重,爾後於193... |
1 | 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週三到週日 10:00 – 17:00
週一、二休館,國定假日、週末全年無休 | 現狀: 整體保存良好,目前作為中平路故事館利用。 | 歷史沿革: 中壢中平路縣府日式宿舍為一雅緻的日式雙拼宿舍,曾住有時任山地課課長的王國治先生及教育局的廖運全先生兩家人,乘載兩家近 60 年的生活記憶。宿舍於民國 99 年(2010)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續展開調查研... |
1 | 開放時間: 公園為二十四小時開放,歷史建物內部開放參觀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國定假日除外。
如需導覽解說服務,可於參訪三日前先行向「七堵區公所」電話預約,預約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8:00~12:... | 現狀: 目前由七堵區公所管理,保存現況良好。 | 歷史沿革: 光緒17年(1891年),在劉銘傳主導之下,基隆至台北之間的鐵路通車,設立了八堵火車碼頭。明治30年(1897年),改名為「七堵驛」,為木造的車站。民國61年(1972年),七堵停車調度場與七堵後站啟... |
1 | 開放時間: 舊打狗驛: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休館)。
北號誌樓:週六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至週五休館)。 | 現狀: 車站站體於2010年10月成立 「打狗鐵道故事館」,2017年10月1日起更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裡面陳列許多難得的鐵道文物和設備;原鐵路軌道已養護為鐵道園區,全年對外開放。 | 歷史沿革: 舊打狗驛(今高雄港站)是日治時期南台灣海運和鐵路運輸的總樞紐。
日治初期,南部鐵路工程於明治32年(1899)9月開工,由打狗依序往北推進,同時向東修築通往九曲堂的鳳山支線。明治33年(1900)11... |
1 | 開放時間: 週四~週日 上午9:00 -下午5:00 | 歷史沿革: 漚汪的發展相當早,從荷治時期的紀錄與音譯,在荷蘭人抵達臺灣前,就有平埔族人在漚汪地區居住與活動。及至清領時期,隨著漢人大量移入開發,聚落與街市的形成相當顯著,到清領末期,已構成今日漚汪地區聚落的基本規... |
1 | 開放時間: 6:00~20:00 | 現狀: 善化茄拔天后宮古井磚材、砌磚頗為特殊。 | 歷史沿革: 茄拔明清時期,原為目加溜灣社分社茄拔社之所在地。據茄拔的天后宮沿革而知,此地漢人開發至少有 3 百餘年,最早的追溯至明永曆 15 年(1661),當時有一位名為曾順的人護送媽祖神像,由大陸的湄州隨鄭成... |
1 | 開放時間: 鄭成功文物館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延平郡王祠每日08:30至17:30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雖是1960年代完成的建築作品,但相關祭祀行為可能在入清之前即已出現。而日治及戰後兩個時期,因高度重視鄭成功相關事蹟與祭祀活動,使延平郡王祠這個空間場域與建築體快速變化。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自由參觀 | 現狀: 1.廟埕:聖蹟亭、金爐各一座、鋼棚架一座。
2.廟宇建築本體:前堂拜亭--前堂--天井--後堂
3.過水
4.左橫屋:由前而後依序為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庶務室—乩生室--媽祖、太歲--廟祝室—堂主... | 歷史沿革: 五穀宮之興建,主要源自大正8年(1919)流行病猖獗,各地為壓制流行病毒,遂盛行奉祀三恩祖。當時,原居苗栗大湖後移墾至南隆農場六寮的羅阿東先生,亦自大正9年(1920)庚申年2月起於家中奉祀紙繪的三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