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

個案名稱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的開放時間是24小時, 歷史沿革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為北港「金長源」家族在1942年為其先祖(蔡塗水,1868-1918,峰山蔡15世)新建的日式墓園。 「金長源」家族係於光緒6年(1880)由泉州石獅來臺。時蔡塗水年12歲,係跟隨其母親王邁(1844-1924)來臺依親。 大約在光緒17年(1891)左右,蔡塗水在北港創立「金....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的地圖

案件編號20180719000001
個案名稱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種類

1:

code : A12
name : 墓葬
歷史沿革「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為北港「金長源」家族在1942年為其先祖(蔡塗水,1868-1918,峰山蔡15世)新建的日式墓園。 「金長源」家族係於光緒6年(1880)由泉州石獅來臺。時蔡塗水年12歲,係跟隨其母親王邁(1844-1924)來臺依親。 大約在光緒17年(1891)左右,蔡塗水在北港創立「金長源」, 經營陶器五金。在明治40年(1907)《南部臺灣紳士錄》文獻中,蔡塗水(原文作蔡土水)的「金長源(原文作長源號)」已收錄其中, 顯示「金長源」的經營已達一定規模。 經商成功,蔡塗水也與顏達、許路、蔡川、王漢、蔡然三、蘇梗共創北港慈德堂,為北港慈德堂的第一任管理者兼堂主。據蔡家後人口述,蔡塗水的母親王邁來到臺灣後信奉龍華齋教,因北港原無齋堂,信徒必須至打貓南堡本廳莊(今嘉義縣溪口鄉本厝村)德和堂參拜,蔡塗水不忍其母親辛苦跋涉,遂有慈德齋堂創設之議。 由北港慈德禪寺1967年〈慈德堂沿革誌〉碑記記載,北港慈德堂係於明治43年(1910)4月16日向嘉義廳提出建築申請,8月24日獲准興建。興建經費悉由蔡塗水負責,於明治44年(1911)6月完工,完成瓦葺平房佛殿及其它附屬房屋。 蔡塗水在大正7年(1918)過世,「金長源」由其子蔡山川(1900-1975)繼承,蔡山川也被選為慈德堂的繼任堂主。昭和8年(1933)及昭和9年(1934)的《臺南州商工名鑑》與《臺灣商工業案內總覽》兩份文獻均曾記載「金長源」商店的存在,顯示「金長源」商店持續維持不錯的經營狀況。 這個狀況一直持續至二戰後,目前「金長源」商店仍位於北港媽祖廟前方,由蔡山川後人持續經營。昭和3年(1928)《南瀛佛教會報》文獻中,也可見到蔡山川成為南瀛佛教會的正會員,並曾擔任臺灣佛教龍華會北港支部的支部長,活躍於臺灣的佛教、齋教界。 在蔡塗水逝後20餘年,家族決定將之撿骨重新安葬。並與其母親王邁、兩位夫人合葬於同一墓區。昭和15年(1940)前後正值皇民化運動最激烈的時期,新修建的墓基本上就是一座日式墳墓,大部分以石材打造而成。當時蔡家也將姓氏改為「草山」,草山兩字其實是由「蔡」字拆字而來,於墓碑上提刻「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等字。據蔡山川四子蔡然輝(1932-)口述,當時的打石司阜缺乏工作,被邀請到家裡後院進行墓石製作,時間約2年之久,據說總花費可買當時5甲土地。 該日式墓園於昭和17年(1942)農曆3月落成, 蔡家留下一張昭和17年(1942)5月27日於該墓園前方的家族合影照片。不過原計畫將蔡塗水母親王邁撿骨移葬此墓,但最後並未落實,王邁的墓目前仍位於北港奄豬社墓區中。 墓園在1970年左右曾遭遇小偷,墓碑前的石香爐、花瓶與宮燈遭到竊賊盜走。目前的香爐、花瓶與宮燈均為遭竊後所重新設置。
評定基準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表現日治時期北港地方人士之墓葬風格類型。 (二)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為仿石構造的洗石子、磨石子、貼磁磚所作之墓葬建築。 (三)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為北港地區少數融合日式與中式之墓葬建築。
法令依據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8條暨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登錄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雲林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雲林縣
distName : 北港鎮
address : 溝皂段562號
經度120.295298
緯度23.595828
主管機關名稱雲林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310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3/a31d04cd-5843-4b8b-ada6-dfc6e876dbc3/歷建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3/a31d04cd-5843-4b8b-ada6-dfc6e876dbc3/歷建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jpg

name

歷建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雲林縣北港鎮公所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180719000001
外觀特徵地坪:植物附生造成地坪隆起、磁磚脫落 屋身牆面:部分磚牆裂痕
使用情形掃墓祭祖前會進行環境清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建議自行修護時,以現有的磁磚盡量回補。 2. 平時路過附近可進入墓園查看,若有植物附生盡量清理拔除。 3. 墳墓有設計排水系統,未來掃墓與清潔時可注意排水狀況,清理排水孔。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24小時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5-552315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6647B號
公告日期 : 2018-06-25 09:52:45.388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雲林縣
distName : 北港鎮
landNo : 劉厝段
landSerialNo : 349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殯葬用地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author : 雲林小分區
takePhotoDate : 2022/06/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0-30/21ea90e6-26e5-443b-8b40-df3090e30958/IMG_0082.jpg

2:

mediaName :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author : 雲林小分區
takePhotoDate : 2022/06/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0-30/7f1e2d07-2e65-44c0-a455-602e199592ba/IMG_0080.jpg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8-31/5b76ec42-72c9-4582-b771-acbf06bcab29/中華民國107年06月25日 府文資字第1073806647B號 雲林縣歷史建築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7-19/dc2c60b9-6d47-47c8-9ee5-a0f5b6346727/土地建物登記資料.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7-19/8318c66f-6bbd-43b3-b7bf-b391fca768b3/地籍圖資料.pdf

3: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8-31/4bb39644-177e-414b-914e-0d69d571ca02/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地籍資料.pdf

4: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8-31/a8ee634f-1ba2-4c93-91ad-bf06c92e7a2f/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地籍圖.pdf
repImgId175485

案件編號

20180719000001

個案名稱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種類

1:

code : A12
name : 墓葬

歷史沿革

「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為北港「金長源」家族在1942年為其先祖(蔡塗水,1868-1918,峰山蔡15世)新建的日式墓園。 「金長源」家族係於光緒6年(1880)由泉州石獅來臺。時蔡塗水年12歲,係跟隨其母親王邁(1844-1924)來臺依親。 大約在光緒17年(1891)左右,蔡塗水在北港創立「金長源」, 經營陶器五金。在明治40年(1907)《南部臺灣紳士錄》文獻中,蔡塗水(原文作蔡土水)的「金長源(原文作長源號)」已收錄其中, 顯示「金長源」的經營已達一定規模。 經商成功,蔡塗水也與顏達、許路、蔡川、王漢、蔡然三、蘇梗共創北港慈德堂,為北港慈德堂的第一任管理者兼堂主。據蔡家後人口述,蔡塗水的母親王邁來到臺灣後信奉龍華齋教,因北港原無齋堂,信徒必須至打貓南堡本廳莊(今嘉義縣溪口鄉本厝村)德和堂參拜,蔡塗水不忍其母親辛苦跋涉,遂有慈德齋堂創設之議。 由北港慈德禪寺1967年〈慈德堂沿革誌〉碑記記載,北港慈德堂係於明治43年(1910)4月16日向嘉義廳提出建築申請,8月24日獲准興建。興建經費悉由蔡塗水負責,於明治44年(1911)6月完工,完成瓦葺平房佛殿及其它附屬房屋。 蔡塗水在大正7年(1918)過世,「金長源」由其子蔡山川(1900-1975)繼承,蔡山川也被選為慈德堂的繼任堂主。昭和8年(1933)及昭和9年(1934)的《臺南州商工名鑑》與《臺灣商工業案內總覽》兩份文獻均曾記載「金長源」商店的存在,顯示「金長源」商店持續維持不錯的經營狀況。 這個狀況一直持續至二戰後,目前「金長源」商店仍位於北港媽祖廟前方,由蔡山川後人持續經營。昭和3年(1928)《南瀛佛教會報》文獻中,也可見到蔡山川成為南瀛佛教會的正會員,並曾擔任臺灣佛教龍華會北港支部的支部長,活躍於臺灣的佛教、齋教界。 在蔡塗水逝後20餘年,家族決定將之撿骨重新安葬。並與其母親王邁、兩位夫人合葬於同一墓區。昭和15年(1940)前後正值皇民化運動最激烈的時期,新修建的墓基本上就是一座日式墳墓,大部分以石材打造而成。當時蔡家也將姓氏改為「草山」,草山兩字其實是由「蔡」字拆字而來,於墓碑上提刻「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等字。據蔡山川四子蔡然輝(1932-)口述,當時的打石司阜缺乏工作,被邀請到家裡後院進行墓石製作,時間約2年之久,據說總花費可買當時5甲土地。 該日式墓園於昭和17年(1942)農曆3月落成, 蔡家留下一張昭和17年(1942)5月27日於該墓園前方的家族合影照片。不過原計畫將蔡塗水母親王邁撿骨移葬此墓,但最後並未落實,王邁的墓目前仍位於北港奄豬社墓區中。 墓園在1970年左右曾遭遇小偷,墓碑前的石香爐、花瓶與宮燈遭到竊賊盜走。目前的香爐、花瓶與宮燈均為遭竊後所重新設置。

評定基準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表現日治時期北港地方人士之墓葬風格類型。 (二)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為仿石構造的洗石子、磨石子、貼磁磚所作之墓葬建築。 (三)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為北港地區少數融合日式與中式之墓葬建築。

法令依據

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8條暨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登錄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雲林縣
distName : 北港鎮
address : 溝皂段562號

經度

120.295298

緯度

23.595828

主管機關名稱

雲林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310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3/a31d04cd-5843-4b8b-ada6-dfc6e876dbc3/歷建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3/a31d04cd-5843-4b8b-ada6-dfc6e876dbc3/歷建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jpg

name

歷建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雲林縣北港鎮公所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180719000001

外觀特徵

地坪:植物附生造成地坪隆起、磁磚脫落 屋身牆面:部分磚牆裂痕

使用情形

掃墓祭祖前會進行環境清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 建議自行修護時,以現有的磁磚盡量回補。 2. 平時路過附近可進入墓園查看,若有植物附生盡量清理拔除。 3. 墳墓有設計排水系統,未來掃墓與清潔時可注意排水狀況,清理排水孔。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24小時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552315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6647B號
公告日期 : 2018-06-25 09:52:45.388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雲林縣
distName : 北港鎮
landNo : 劉厝段
landSerialNo : 349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殯葬用地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author : 雲林小分區
takePhotoDate : 2022/06/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0-30/21ea90e6-26e5-443b-8b40-df3090e30958/IMG_0082.jpg

2:

mediaName :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author : 雲林小分區
takePhotoDate : 2022/06/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0-30/7f1e2d07-2e65-44c0-a455-602e199592ba/IMG_0080.jpg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8-31/5b76ec42-72c9-4582-b771-acbf06bcab29/中華民國107年06月25日 府文資字第1073806647B號 雲林縣歷史建築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7-19/dc2c60b9-6d47-47c8-9ee5-a0f5b6346727/土地建物登記資料.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7-19/8318c66f-6bbd-43b3-b7bf-b391fca768b3/地籍圖資料.pdf

3: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8-31/4bb39644-177e-414b-914e-0d69d571ca02/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地籍資料.pdf

4: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8-31/a8ee634f-1ba2-4c93-91ad-bf06c92e7a2f/71.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地籍圖.pdf

repImgId

175485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20180719000001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80719000001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80719000001 ... ]

根據名稱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資料。

[ 搜尋所有 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 ... ]

根據電話 05-5523152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5-5523152 ...)

雲林教養院正心園及保健中心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參觀 | 歷史沿革: 成立於民國37年,原名「台灣省立婦女教養所」,以收容貧苦無依或老弱、身心障礙、遊民、暗娼及受虐婦女等傳授技藝為主;59年遷至雲林縣斗南鎮現址,更名「台灣省立婦女習藝教養所」,並配合省府小康計畫,增辦低...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舊東勢鄉公所辦公廳舍及附屬倉庫

1 | 開放時間: 尚未完成修復工程 | 歷史沿革: 雲林東勢鄉於日治時期隸屬虎尾郡海口庄,在東勢鄉尚未分支獨立之前,在地居民有事洽公,須遠赴海口鄉(台西鄉),往來十分不便,民眾遂推舉牛埔頭(嘉隆村)出身的仕紳黃玉燕先生為主任委員,組織「東勢鄉獨立促進會...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北港登記所

1 | 開放時間: 全年無休 9:00-17:30 | 現狀: 已整修完成 | 歷史沿革: 北港登記所於1909年完工,是1908(明治41)年「登記所官舍廳舍計畫案」下興建的登記所廳舍。參見1907年《法律月刊》登載的〈登記所廳舍新營模形〉,可知當時係以頒佈標準圖方式分批新建全臺登記所建築...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北辰國小宿舍群(民政路2、6、12、14號)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 | 現狀: 尚未完成修復再利用 | 歷史沿革: 北辰國小前身為昭和2年(1927年)創設之台南州北港女子公學校。光復後第五任校長蘇金連口述,北辰國小舊宿舍群於昭和16年(1941年)左右興建,歷經多位台日校長居住,包括日治時期宮城校長等和國民政府來...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崙背分駐所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 | 現狀: 114-10 號宿舍與副主官宿舍、防空洞、警報台,皆應為上述日期前拆除完成,現 況約留有3 米寬巷道與警局界線為種植扶桑花。 進入方式就分為兩條路線,從拆除掉之通路前往宿舍,以及從主入口前往洽公或 是... | 歷史沿革: 崙背鄉為臺灣客家五個語系中,詔安客語主要分佈的區域之一。崙背分駐所最初由日本人設置時,其考量以地區控制穩定治安為首要考量;此前,日本設置警察官吏派出所,多以便於控制本島人士活動及鎮壓反叛勢力為要,以本...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舊重興派出所辦公廳舍

1 | 歷史沿革: 尚未辦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待辦理後更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原西螺延平街德春齒科

1 | 歷史沿革: 尚未辦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待辦理後更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北港蔡然標古厝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為北港近代名人居所,具歷史意義。建築興建年代約與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改建同時,因兩建築物的主事者皆為蔡然標,具備研究價值。 (二)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傳統匠...

@ 文資局古蹟

雲林教養院正心園及保健中心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參觀 | 歷史沿革: 成立於民國37年,原名「台灣省立婦女教養所」,以收容貧苦無依或老弱、身心障礙、遊民、暗娼及受虐婦女等傳授技藝為主;59年遷至雲林縣斗南鎮現址,更名「台灣省立婦女習藝教養所」,並配合省府小康計畫,增辦低...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舊東勢鄉公所辦公廳舍及附屬倉庫

1 | 開放時間: 尚未完成修復工程 | 歷史沿革: 雲林東勢鄉於日治時期隸屬虎尾郡海口庄,在東勢鄉尚未分支獨立之前,在地居民有事洽公,須遠赴海口鄉(台西鄉),往來十分不便,民眾遂推舉牛埔頭(嘉隆村)出身的仕紳黃玉燕先生為主任委員,組織「東勢鄉獨立促進會...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北港登記所

1 | 開放時間: 全年無休 9:00-17:30 | 現狀: 已整修完成 | 歷史沿革: 北港登記所於1909年完工,是1908(明治41)年「登記所官舍廳舍計畫案」下興建的登記所廳舍。參見1907年《法律月刊》登載的〈登記所廳舍新營模形〉,可知當時係以頒佈標準圖方式分批新建全臺登記所建築...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北辰國小宿舍群(民政路2、6、12、14號)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 | 現狀: 尚未完成修復再利用 | 歷史沿革: 北辰國小前身為昭和2年(1927年)創設之台南州北港女子公學校。光復後第五任校長蘇金連口述,北辰國小舊宿舍群於昭和16年(1941年)左右興建,歷經多位台日校長居住,包括日治時期宮城校長等和國民政府來...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崙背分駐所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 | 現狀: 114-10 號宿舍與副主官宿舍、防空洞、警報台,皆應為上述日期前拆除完成,現 況約留有3 米寬巷道與警局界線為種植扶桑花。 進入方式就分為兩條路線,從拆除掉之通路前往宿舍,以及從主入口前往洽公或 是... | 歷史沿革: 崙背鄉為臺灣客家五個語系中,詔安客語主要分佈的區域之一。崙背分駐所最初由日本人設置時,其考量以地區控制穩定治安為首要考量;此前,日本設置警察官吏派出所,多以便於控制本島人士活動及鎮壓反叛勢力為要,以本...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舊重興派出所辦公廳舍

1 | 歷史沿革: 尚未辦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待辦理後更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原西螺延平街德春齒科

1 | 歷史沿革: 尚未辦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待辦理後更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北港蔡然標古厝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為北港近代名人居所,具歷史意義。建築興建年代約與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改建同時,因兩建築物的主事者皆為蔡然標,具備研究價值。 (二)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傳統匠...

@ 文資局古蹟

[ 搜尋所有 05-5523152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北港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五股守讓堂

1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 9:00-17:00,經政府公告之國定假日為休假日、每月最後一週週四清館日,均不開放。其中藏藝閣開放參觀時間為平日上午 9:30-10:30、下午 13:00-14:00,週末假日則全日開... | 現狀: 修復前因竊盜事件發生而將門洞以紅磚封死,建物室內木料腐朽,木隔屏、神龕、木圓桁等材料受潮腐朽,並受腐朽菌及白蟻侵蝕,正身遭拆除後大廳梁柱、圓拱門及屋內石雕多處嚴重破損。 經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 | 歷史沿革: 乾隆時代臺北盆地墾務進入鼎盛時期,由於移民日眾,市街繁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里岔巡檢移駐新莊,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身為縣丞,可見新莊在此時期已開發為臺北盆地最重要的街市以及政治經濟...

八里大眾廟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07:00~18:00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八里國民小學紅磚教室

1 | 開放時間: 限八里國小師生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淡水日本警官宿舍

1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3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 09:30—18:00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 | 現狀: 2022年已進行修復工程 | 歷史沿革: 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福佑宮後方的「淡水日本警官宿舍」,其地址為中正路 12 巷 5 號,興建於日治初期,基地位在淡水的三層厝上,現存最早的土地登記情況是在日治大正三年(1914)。淡水警官宿舍主要作為淡水...

淡水木下靜涯舊居

1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3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 09:30—18:00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 | 現狀: 建物屋頂崩塌,以鐵皮緊急覆蓋修復,並有多處木構件腐朽,而建築結構亦有嚴重破壞、植生攀附牆壁之情況,民國一百一十年(2021年)進行修復工程,現已完工。 | 歷史沿革: 咸豐九年(1859年),淡水開港通商,成為清末全臺最大的商港,並廣設洋行等政府機關,但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後,臺灣總督府有感淡水河逐漸淤淺、航運不便,便將港口貿易重心轉移至基隆港...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11:00—17:00 休館時間: 每個星期一、每月第一週週二、農曆除夕前一日至年初三、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休館日詳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官網。 | 現狀: 修復前正身、右護龍之屋瓦及屋脊有剝落現象,左護龍屋面構造及建築空間有增、改建狀況,並且各項構件有不同程度之損壞。 經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修復工程後已將古蹟本體整修完畢,現狀維持良好。 | 歷史沿革: 淡水鄉間地區之開發可見雍正十三年(1735年)之立賣契,紀錄有圭柔社土官達傑等人,與漢人王啟林等以銀兩交易,並由其招佃墾耕。此契文即可說明清代淡水鄉間一帶開發,北起八連溪(在今三芝鄉境內),東由雞柔山...

基隆港務局淡水宿舍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於民國一百一十年(2021年)完成修復工程。 | 歷史沿革: 淡水河港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列入通商口岸,同治元年(1862年)淡水海關成立,日治時期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殖民臺灣之初,將淡水視為水上交通重要據點,並開設管理港埠設施之機構,而在基隆港...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由於其主要構造為砂土疊壘築成,在長年風雨作用與表層植栽生長下,已較難看出人造修築之痕跡。 城岸遺蹟因受制正開發之影響,而被中正路、觀海路切為太子宮、沙崙停車場、百姓宮與後備學校四個段落,這四段的局部區... | 歷史沿革: 淡水區輪廓略呈菱形,整體地勢順著淡水河一路由大屯山慢慢降至海濱一帶,過去淡水河一直被視為臺北盆地的重要水路網絡,故為沙崙仔地區,在軍事防禦上極具戰略價值。 在法軍攻臺以前,清廷便派劉銘傳來臺督辦軍務,...

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3、5號及6號屋面現況皆將舊制和瓦(黑瓦)拆除,鋪設鍍鋅鋼版。「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3、5號因後期之日常維護,噴塗防腐藥劑,加上屋面版的更新,屋架現況保存狀況良好,但「淡水中... | 歷史沿革: 「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之敷地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填河造路下之新生地,見證淡水河流域之變遷,周邊街廓也由日治時期延續至今。1920年代烽火區域以淡水郡役所與淡水郡官舍(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為核心,開...

三芝新庄里石滬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本雙連滬分為「頂滬」及「底滬」,現存完整的區域中,滬體下方的金屬排水管已鏽蝕,其於大致保存良好;「底滬」已嚴重損毀,難以辨認原有結構及形貌。 | 歷史沿革: 「三芝新庄里石滬」所在的新庄地區,在乾隆末年有永定縣客籍移民江姓一族,入墾陳厝坑溪與新庄溪會流處「社寮港」北側背風坡下方,創建村落,由於村落形成晚於南方的舊庄,故相對稱為新庄。 三芝新庄里石滬名稱應為...

舊蘭陽大橋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現因年代已久,且不敷日益增加之交通量,故當新蘭陽大橋於1991年7月竣工後,改作為自行車道,以減輕對橋體之負荷。 | 歷史沿革: 舊蘭陽大橋由台北州土木課技手祐村所設計,清水組負責營造,至1934(昭和9)年落成。戰後,因交通流量日增,原有橋面不敷使用,而進行拓寬,1971年8月竣工。該橋由33支鋼筋混凝土橋墩及鋼樑所支撐之現代...

進士里飛機掩體1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掩體構造現況良好,掩體內部依然可看見模板的痕跡,上方覆土也仍十分完整,惟室內地坪已重新整理。 目前為進士社區發展協會使用。 | 歷史沿革: 機堡(或稱飛機掩體)之確實興建年代不詳,但可推測應於1943(昭和18)年日軍在宜蘭建築軍用機場以因應太平洋戰事之時,在南北機場旁興築了許多機堡作為藏匿軍機之所。機堡因做為保護及躲藏軍機之用,因此特別...

進士里飛機掩體2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1.結構體良好。 2.機堡外表已被植物覆蓋,故不易察覺。 | 歷史沿革: 機堡(或稱飛機掩體)之確實興建年代不詳,但可推測應於1943(昭和18)年日軍在宜蘭建築軍用機場以因應太平洋戰事之時,在南北機場旁興築了許多機堡作為藏匿軍機之所。機堡因做為保護及躲藏軍機之用,因此特別...

進士里天主教救主會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因廢棄多時,故屋頂、門窗等多處毀損。 內部因使用須求而更改隔間。 庭園廣闊,但後期增建之鐵皮屋及雜草等使環境顯得雜亂。 | 歷史沿革: 進士里天主教救主會創建於1962年,初為長條形之一層樓建築,內有禮拜堂、神職人員辦公室、宿舍及廁所等,後期陸續增建成為L型。採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前廊之V型檐柱、挑高禮拜堂、側面之洗石子斜牆、窗外之鏤...

思源里飛機掩體1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透過社區營造的改造計畫,進行機堡周遭改造並將掩體改作為思源機堡故事館。 | 歷史沿革: 機堡(或稱飛機掩體)之確實興建年代不詳,但可推測應於1943(昭和18)年日軍在宜蘭建築軍用機場以因應太平洋戰事之時,在南北機場旁興築了許多機堡作為藏匿軍機之所。機堡因做為保護及躲藏軍機之用,因此特別...

五股守讓堂

1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 9:00-17:00,經政府公告之國定假日為休假日、每月最後一週週四清館日,均不開放。其中藏藝閣開放參觀時間為平日上午 9:30-10:30、下午 13:00-14:00,週末假日則全日開... | 現狀: 修復前因竊盜事件發生而將門洞以紅磚封死,建物室內木料腐朽,木隔屏、神龕、木圓桁等材料受潮腐朽,並受腐朽菌及白蟻侵蝕,正身遭拆除後大廳梁柱、圓拱門及屋內石雕多處嚴重破損。 經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 | 歷史沿革: 乾隆時代臺北盆地墾務進入鼎盛時期,由於移民日眾,市街繁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里岔巡檢移駐新莊,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身為縣丞,可見新莊在此時期已開發為臺北盆地最重要的街市以及政治經濟...

八里大眾廟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07:00~18:00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八里國民小學紅磚教室

1 | 開放時間: 限八里國小師生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淡水日本警官宿舍

1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3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 09:30—18:00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 | 現狀: 2022年已進行修復工程 | 歷史沿革: 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福佑宮後方的「淡水日本警官宿舍」,其地址為中正路 12 巷 5 號,興建於日治初期,基地位在淡水的三層厝上,現存最早的土地登記情況是在日治大正三年(1914)。淡水警官宿舍主要作為淡水...

淡水木下靜涯舊居

1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3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 09:30—18:00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 | 現狀: 建物屋頂崩塌,以鐵皮緊急覆蓋修復,並有多處木構件腐朽,而建築結構亦有嚴重破壞、植生攀附牆壁之情況,民國一百一十年(2021年)進行修復工程,現已完工。 | 歷史沿革: 咸豐九年(1859年),淡水開港通商,成為清末全臺最大的商港,並廣設洋行等政府機關,但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後,臺灣總督府有感淡水河逐漸淤淺、航運不便,便將港口貿易重心轉移至基隆港...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11:00—17:00 休館時間: 每個星期一、每月第一週週二、農曆除夕前一日至年初三、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休館日詳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官網。 | 現狀: 修復前正身、右護龍之屋瓦及屋脊有剝落現象,左護龍屋面構造及建築空間有增、改建狀況,並且各項構件有不同程度之損壞。 經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修復工程後已將古蹟本體整修完畢,現狀維持良好。 | 歷史沿革: 淡水鄉間地區之開發可見雍正十三年(1735年)之立賣契,紀錄有圭柔社土官達傑等人,與漢人王啟林等以銀兩交易,並由其招佃墾耕。此契文即可說明清代淡水鄉間一帶開發,北起八連溪(在今三芝鄉境內),東由雞柔山...

基隆港務局淡水宿舍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於民國一百一十年(2021年)完成修復工程。 | 歷史沿革: 淡水河港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列入通商口岸,同治元年(1862年)淡水海關成立,日治時期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殖民臺灣之初,將淡水視為水上交通重要據點,並開設管理港埠設施之機構,而在基隆港...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由於其主要構造為砂土疊壘築成,在長年風雨作用與表層植栽生長下,已較難看出人造修築之痕跡。 城岸遺蹟因受制正開發之影響,而被中正路、觀海路切為太子宮、沙崙停車場、百姓宮與後備學校四個段落,這四段的局部區... | 歷史沿革: 淡水區輪廓略呈菱形,整體地勢順著淡水河一路由大屯山慢慢降至海濱一帶,過去淡水河一直被視為臺北盆地的重要水路網絡,故為沙崙仔地區,在軍事防禦上極具戰略價值。 在法軍攻臺以前,清廷便派劉銘傳來臺督辦軍務,...

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3、5號及6號屋面現況皆將舊制和瓦(黑瓦)拆除,鋪設鍍鋅鋼版。「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3、5號因後期之日常維護,噴塗防腐藥劑,加上屋面版的更新,屋架現況保存狀況良好,但「淡水中... | 歷史沿革: 「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之敷地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填河造路下之新生地,見證淡水河流域之變遷,周邊街廓也由日治時期延續至今。1920年代烽火區域以淡水郡役所與淡水郡官舍(淡水中正段日式宿舍群)為核心,開...

三芝新庄里石滬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本雙連滬分為「頂滬」及「底滬」,現存完整的區域中,滬體下方的金屬排水管已鏽蝕,其於大致保存良好;「底滬」已嚴重損毀,難以辨認原有結構及形貌。 | 歷史沿革: 「三芝新庄里石滬」所在的新庄地區,在乾隆末年有永定縣客籍移民江姓一族,入墾陳厝坑溪與新庄溪會流處「社寮港」北側背風坡下方,創建村落,由於村落形成晚於南方的舊庄,故相對稱為新庄。 三芝新庄里石滬名稱應為...

舊蘭陽大橋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現因年代已久,且不敷日益增加之交通量,故當新蘭陽大橋於1991年7月竣工後,改作為自行車道,以減輕對橋體之負荷。 | 歷史沿革: 舊蘭陽大橋由台北州土木課技手祐村所設計,清水組負責營造,至1934(昭和9)年落成。戰後,因交通流量日增,原有橋面不敷使用,而進行拓寬,1971年8月竣工。該橋由33支鋼筋混凝土橋墩及鋼樑所支撐之現代...

進士里飛機掩體1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掩體構造現況良好,掩體內部依然可看見模板的痕跡,上方覆土也仍十分完整,惟室內地坪已重新整理。 目前為進士社區發展協會使用。 | 歷史沿革: 機堡(或稱飛機掩體)之確實興建年代不詳,但可推測應於1943(昭和18)年日軍在宜蘭建築軍用機場以因應太平洋戰事之時,在南北機場旁興築了許多機堡作為藏匿軍機之所。機堡因做為保護及躲藏軍機之用,因此特別...

進士里飛機掩體2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1.結構體良好。 2.機堡外表已被植物覆蓋,故不易察覺。 | 歷史沿革: 機堡(或稱飛機掩體)之確實興建年代不詳,但可推測應於1943(昭和18)年日軍在宜蘭建築軍用機場以因應太平洋戰事之時,在南北機場旁興築了許多機堡作為藏匿軍機之所。機堡因做為保護及躲藏軍機之用,因此特別...

進士里天主教救主會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因廢棄多時,故屋頂、門窗等多處毀損。 內部因使用須求而更改隔間。 庭園廣闊,但後期增建之鐵皮屋及雜草等使環境顯得雜亂。 | 歷史沿革: 進士里天主教救主會創建於1962年,初為長條形之一層樓建築,內有禮拜堂、神職人員辦公室、宿舍及廁所等,後期陸續增建成為L型。採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前廊之V型檐柱、挑高禮拜堂、側面之洗石子斜牆、窗外之鏤...

思源里飛機掩體1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透過社區營造的改造計畫,進行機堡周遭改造並將掩體改作為思源機堡故事館。 | 歷史沿革: 機堡(或稱飛機掩體)之確實興建年代不詳,但可推測應於1943(昭和18)年日軍在宜蘭建築軍用機場以因應太平洋戰事之時,在南北機場旁興築了許多機堡作為藏匿軍機之所。機堡因做為保護及躲藏軍機之用,因此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