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

個案名稱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的開放時間是因位於新庄營區內,需取得軍方同意並申請後始得入內, 歷史沿革是太平洋戰爭前夕,日本確立東京通信隊成為日本海軍通信圈的中樞,新庄分遣隊受高雄通信隊管轄,負責東京對西南方地區之電波與監聽任務,扮演二戰科技戰爭史上的見證角色。1937年,日本海軍設置高雄海軍通信隊,並於1941年強化台灣軍力,組織鳳山分遣隊及新庄分遣隊,負責二戰時日軍短波信息發射,取得通信。戰後,國....

#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的地圖

案件編號20210525000001
個案名稱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軍事設施
歷史沿革太平洋戰爭前夕,日本確立東京通信隊成為日本海軍通信圈的中樞,新庄分遣隊受高雄通信隊管轄,負責東京對西南方地區之電波與監聽任務,扮演二戰科技戰爭史上的見證角色。1937年,日本海軍設置高雄海軍通信隊,並於1941年強化台灣軍力,組織鳳山分遣隊及新庄分遣隊,負責二戰時日軍短波信息發射,取得通信。戰後,國民政府來台並由警備總司令部高雄海軍組接收,初期基地無太大改變;由航照圖發現,1970年基地面積開始縮小;1980年左右北邊及東側開始依實際需求增建其他建築物。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橋頭區甲昌路287號新庄營區列冊追蹤建物基礎調查成果報告書
評定基準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 表現地域風貌者-「高雄海軍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在太平洋戰爭為日軍作戰一環,見證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無線電戰略。 2.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高雄海軍通信隊新庄分遣隊設備置有28組短波受信機、2組長波受信機,係扮演全球科技戰爭歷史發展見證角色。 3.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特色-高雄海庄軍通信隊新庄分遣隊與日治時期軍事基地小崗山新庄分遣隊,及國定古蹟員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歷史建築原日本海軍高雄警備府等軍事歷史實質運作具高度意義,為空間變遷重要之證物。
法令依據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8條及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4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高雄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高雄市
distName : 橋頭區
address : 明德路100號
經度22.73333
緯度120.29662
主管機關名稱國防部
主管機關單位軍備局工程營產中心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806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三路98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5-25/93bfe885-44c7-4c49-a694-8dd463b4d32b/05AEFEAB-3EB2-403A-80FC-2E448C23D0BE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5-25/93bfe885-44c7-4c49-a694-8dd463b4d32b/05AEFEAB-3EB2-403A-80FC-2E448C23D0BE.jpg

name

05AEFEAB-3EB2-403A-80FC-2E448C23D0BE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10525000001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因位於新庄營區內,需取得軍方同意並申請後始得入內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7-3312981#410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高市府文資字第11030215103號
公告日期 : 2021-02-03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高雄市
distName : 橋頭區
landNo : 甲圍段
landSerialNo : 1631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5-25/07a34975-95a3-4118-b3c7-eaf5d22e41b0/歷史建築(新庄分遣隊)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5-25/ba1eb6d0-2a88-45cd-a2b3-4767a4fd3d7b/「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授信所」現況測量成果圖.pdf
repImgId113690

案件編號

20210525000001

個案名稱

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軍事設施

歷史沿革

太平洋戰爭前夕,日本確立東京通信隊成為日本海軍通信圈的中樞,新庄分遣隊受高雄通信隊管轄,負責東京對西南方地區之電波與監聽任務,扮演二戰科技戰爭史上的見證角色。1937年,日本海軍設置高雄海軍通信隊,並於1941年強化台灣軍力,組織鳳山分遣隊及新庄分遣隊,負責二戰時日軍短波信息發射,取得通信。戰後,國民政府來台並由警備總司令部高雄海軍組接收,初期基地無太大改變;由航照圖發現,1970年基地面積開始縮小;1980年左右北邊及東側開始依實際需求增建其他建築物。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橋頭區甲昌路287號新庄營區列冊追蹤建物基礎調查成果報告書

評定基準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 表現地域風貌者-「高雄海軍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在太平洋戰爭為日軍作戰一環,見證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無線電戰略。 2.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高雄海軍通信隊新庄分遣隊設備置有28組短波受信機、2組長波受信機,係扮演全球科技戰爭歷史發展見證角色。 3.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特色-高雄海庄軍通信隊新庄分遣隊與日治時期軍事基地小崗山新庄分遣隊,及國定古蹟員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歷史建築原日本海軍高雄警備府等軍事歷史實質運作具高度意義,為空間變遷重要之證物。

法令依據

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8條及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4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高雄市
distName : 橋頭區
address : 明德路100號

經度

22.73333

緯度

120.29662

主管機關名稱

國防部

主管機關單位

軍備局工程營產中心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806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三路98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5-25/93bfe885-44c7-4c49-a694-8dd463b4d32b/05AEFEAB-3EB2-403A-80FC-2E448C23D0BE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5-25/93bfe885-44c7-4c49-a694-8dd463b4d32b/05AEFEAB-3EB2-403A-80FC-2E448C23D0BE.jpg

name

05AEFEAB-3EB2-403A-80FC-2E448C23D0BE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10525000001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因位於新庄營區內,需取得軍方同意並申請後始得入內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7-3312981#410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高市府文資字第11030215103號
公告日期 : 2021-02-03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高雄市
distName : 橋頭區
landNo : 甲圍段
landSerialNo : 1631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5-25/07a34975-95a3-4118-b3c7-eaf5d22e41b0/歷史建築(新庄分遣隊)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5-25/ba1eb6d0-2a88-45cd-a2b3-4767a4fd3d7b/「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授信所」現況測量成果圖.pdf

repImgId

113690

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210525000001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210525000001 資料。

[ 搜尋所有 20210525000001 ... ]

根據名稱 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 找到的相關資料

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案

標案案號: 113076 | 標的分類: 娛樂,文化,體育服務 | 預算金額(元): 1500000 | 招標方式: 經公開評選或公開徵求之限制性招標 | 履約地點: 高雄市(非原住民地區) | 機關名稱: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公告日期: 2024-05-10

@ 前1年度公告金額以上採購限制性招標公告

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案

標案案號: 113076 | 標的分類: 娛樂,文化,體育服務 | 預算金額(元): 1500000 | 招標方式: 經公開評選或公開徵求之限制性招標 | 履約地點: 高雄市(非原住民地區) | 機關名稱: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公告日期: 2024-05-10

@ 前1年度公告金額以上採購限制性招標公告

[ 搜尋所有 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 ... ]

根據電話 07-3312981 410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07-3312981 410 資料。

[ 搜尋所有 07-3312981 410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原日本海軍高雄通信隊新庄分遣隊受信所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溪和平路廣大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大溪和平路廣大為 1918 年市區改正之後大溪老街典型的三拱牌樓商店,原為三落二過水規模,後來與隔壁的茂發蘇宅同時改建為三層樓房,現室內為鋼筋混凝土造,騎樓也已改為平屋頂。 | 歷史沿革: 廣大張宅原為三落二過水規模,後與隔壁茂發同時改建為樓房,室內均為鋼筋混凝土造。廣大的牌樓面以日治時期的清水磚砌成,磚縫以灰泥向外塗抹成半圓形的「凸縫」,相當費工。舊有山牆牆面損壞,民國 87 年(19...

大溪和平路茂發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近年的改建,屋主除了保留原有老街牌樓面與亭仔腳外,在建築立面上也模仿老街的紋樣圖飾,維持老街街廓的完整。 | 歷史沿革: 茂發蘇宅原為三落二過水規模,與隔壁的廣大同時改建樓房而成現況。山尖形山牆上有植物紋飾的家徽、西洋式卷草、彩帶花籃、匾額題字及短柱柱頭作立體的螺旋紋,兩側有凹弧尖形的左右小山牆。茂發近年改建,除保留老街...

月眉通路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目前狀況普通,兩側土角牆表面局部剝落,牌樓上之石獅為之後所加。 | 歷史沿革: 月眉古道是清末至日治時期,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的聯絡道路。古道的開闢源於李騰芳家族的事業。李家開臺祖來臺後定居大溪美華里的小角仔,其第五子後遷居產稻的月眉,經營米穀業,加上河運之便,大展鴻圖。 而大溪...

大溪和平路李記興源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 歷史沿革: 興源後方為林本源家族的「通議第」,所以規模受到圍牆的限制,僅有兩落一過水。目前的牌樓面經1998年「大溪和平路美化工程」改造,將矩形山牆回復為山尖形,兩側女兒牆加高並作水平收邊,下方紅磚砌築的圓弧拱在...

大溪和平路錦發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錦發的牌樓面仍維持日本時代的原貌,保存維護現況尚且良好,僅右側騎樓邊柱不復見。內部空間已改建,第一進出租作為店鋪營業空間,第二進為自住使用。 | 歷史沿革: 錦發為三落二過水格局,牌樓面仍維持日治時期的風貌。圓頂兩側的短柱有蝙蝠口銜銅錢的雕飾,引申為「福在眼前」;騎樓間柱為圓柱,底接方形柱珠,上有仿多立克式柱頭,柱身與牌樓面都以洗石子裝修。

大溪和平路金源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整體牌樓與騎樓空間保存維護現況尚且良好。 | 歷史沿革: 金源為三落二過水格局,第二落大廳祭拜神明,頭落後方的空間與之對望,不適合做為房間,只能設「廳」,因朝向與大廳相反,所以稱為「倒向廳」,為金源建築的一大特色。

大溪中央路赤龍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赤龍與相鄰的廖宅、翠鳳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赤龍在左,廖宅居中、翠鳳在右。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楊梅江夏堂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楊梅「江夏堂」係為黃氏宗族祠堂,現況維護良好。 | 歷史沿革: 楊梅江夏堂是傳統客家建築,特別之處是使用自家磚窯廠燒製的紅磚;杉木係來自大陸的上好建材;工法亦出自大陸匠師之手。 楊梅的黃家入墾於 1896 年,在本地有大片土地。江夏堂素有「千頃第」之稱,即形容黃...

大溪中央路翠鳳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立面保持完整,第二落祖堂加鋼柱補強。內部空間因應後代使用需求,已有部分異動。 | 歷史沿革: 翠鳳與相鄰的廖宅、赤龍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翠鳳在右,廖宅居中、赤龍在左。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大溪公會堂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原大溪公會堂洋館,目前以木博館典藏及大溪特色家具策畫主題特展,提供大溪木藝匠師呈現精湛木藝技術的展示空間。 | 歷史沿革: 大溪公會堂建於日治大正年間,是一處提供市街住民集會、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的公共空間。這棟一層樓磚造的洋風建築物,曾為日本裕仁皇太子派「御史差遣」(侍從官)巡視時,進餐與休憩的場所,牆面造型有1920年代...

大溪武德殿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 現狀: 2015年武德殿交由木博館管理,次年附屬建築修繕及渡廊重建竣工。目前不定期作為大型特展的展覽空間。 | 歷史沿革: 日本於明治時期創建「大日本武德會」,武道成為地方警察的必修課。日治時期武德會透過警察系統推廣,在各級行政區陸續興建武德殿,全台共建了 70 餘座。大溪武德殿於 1935 年落成,是日治時期的郡市級武德...

大溪石板古道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原有石板保留完整。 | 歷史沿革: 石板古道建於清代,是大溪九大古道之一,因整條古道以石板舖成得名,為昔日往來大漢溪碼頭與大溪老街的主要通道,因此又名「碼頭古道」。河運興盛時期,大漢溪岸桅檣林立,碼頭上的挑夫呼朋引伴趕忙搬運貨物,在古道...

大溪簡氏古厝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簡氏家族從福建南靖遷臺,其中簡亨源一支移居大溪的內柵庄,世裔延續至今至少180 年,歷史悠久。 簡氏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建築格局,採用傳統土埆磚牆體加上卵石基礎,數度修葺整建,使用了從清代、日治至戰後各...

大溪和平路48、48-1號

1 | 開放時間: 每週三至週日開放(每週一、二公休) 目前僅開放騎樓、立面牌樓及第一進常態開放參觀,後方空間為文化餐飲場所。 | 現狀: 現今48號店面為古家自行經營藝品商店,48-1號店面及後方街屋空間,則經營餐飲。 | 歷史沿革: 和平路 48、48-1 號建於清末,日治昭和年間古家從江氏購得,經營雜貨及糕餅。此處為大溪典型的街屋代表,室內空間為二坎三落二過水格局,二樓夾層、閣樓與一樓之間挑空。現今 48 號店面為古家自行經營藝...

大溪和平路54號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原創建人不詳,黃家於日治時期買下 54、56 號二間店面經營豆干及油車間,後從事過賣米、派報社,現店面經營冷熱飲。此街屋第一進的商店空間仍保有傳統街屋的構造和形式,後方居住空間則因生活需求而改建為新式...

大溪和平路廣大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大溪和平路廣大為 1918 年市區改正之後大溪老街典型的三拱牌樓商店,原為三落二過水規模,後來與隔壁的茂發蘇宅同時改建為三層樓房,現室內為鋼筋混凝土造,騎樓也已改為平屋頂。 | 歷史沿革: 廣大張宅原為三落二過水規模,後與隔壁茂發同時改建為樓房,室內均為鋼筋混凝土造。廣大的牌樓面以日治時期的清水磚砌成,磚縫以灰泥向外塗抹成半圓形的「凸縫」,相當費工。舊有山牆牆面損壞,民國 87 年(19...

大溪和平路茂發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近年的改建,屋主除了保留原有老街牌樓面與亭仔腳外,在建築立面上也模仿老街的紋樣圖飾,維持老街街廓的完整。 | 歷史沿革: 茂發蘇宅原為三落二過水規模,與隔壁的廣大同時改建樓房而成現況。山尖形山牆上有植物紋飾的家徽、西洋式卷草、彩帶花籃、匾額題字及短柱柱頭作立體的螺旋紋,兩側有凹弧尖形的左右小山牆。茂發近年改建,除保留老街...

月眉通路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目前狀況普通,兩側土角牆表面局部剝落,牌樓上之石獅為之後所加。 | 歷史沿革: 月眉古道是清末至日治時期,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的聯絡道路。古道的開闢源於李騰芳家族的事業。李家開臺祖來臺後定居大溪美華里的小角仔,其第五子後遷居產稻的月眉,經營米穀業,加上河運之便,大展鴻圖。 而大溪...

大溪和平路李記興源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 歷史沿革: 興源後方為林本源家族的「通議第」,所以規模受到圍牆的限制,僅有兩落一過水。目前的牌樓面經1998年「大溪和平路美化工程」改造,將矩形山牆回復為山尖形,兩側女兒牆加高並作水平收邊,下方紅磚砌築的圓弧拱在...

大溪和平路錦發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錦發的牌樓面仍維持日本時代的原貌,保存維護現況尚且良好,僅右側騎樓邊柱不復見。內部空間已改建,第一進出租作為店鋪營業空間,第二進為自住使用。 | 歷史沿革: 錦發為三落二過水格局,牌樓面仍維持日治時期的風貌。圓頂兩側的短柱有蝙蝠口銜銅錢的雕飾,引申為「福在眼前」;騎樓間柱為圓柱,底接方形柱珠,上有仿多立克式柱頭,柱身與牌樓面都以洗石子裝修。

大溪和平路金源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整體牌樓與騎樓空間保存維護現況尚且良好。 | 歷史沿革: 金源為三落二過水格局,第二落大廳祭拜神明,頭落後方的空間與之對望,不適合做為房間,只能設「廳」,因朝向與大廳相反,所以稱為「倒向廳」,為金源建築的一大特色。

大溪中央路赤龍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赤龍與相鄰的廖宅、翠鳳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赤龍在左,廖宅居中、翠鳳在右。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楊梅江夏堂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楊梅「江夏堂」係為黃氏宗族祠堂,現況維護良好。 | 歷史沿革: 楊梅江夏堂是傳統客家建築,特別之處是使用自家磚窯廠燒製的紅磚;杉木係來自大陸的上好建材;工法亦出自大陸匠師之手。 楊梅的黃家入墾於 1896 年,在本地有大片土地。江夏堂素有「千頃第」之稱,即形容黃...

大溪中央路翠鳳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立面保持完整,第二落祖堂加鋼柱補強。內部空間因應後代使用需求,已有部分異動。 | 歷史沿革: 翠鳳與相鄰的廖宅、赤龍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翠鳳在右,廖宅居中、赤龍在左。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大溪公會堂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原大溪公會堂洋館,目前以木博館典藏及大溪特色家具策畫主題特展,提供大溪木藝匠師呈現精湛木藝技術的展示空間。 | 歷史沿革: 大溪公會堂建於日治大正年間,是一處提供市街住民集會、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的公共空間。這棟一層樓磚造的洋風建築物,曾為日本裕仁皇太子派「御史差遣」(侍從官)巡視時,進餐與休憩的場所,牆面造型有1920年代...

大溪武德殿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 現狀: 2015年武德殿交由木博館管理,次年附屬建築修繕及渡廊重建竣工。目前不定期作為大型特展的展覽空間。 | 歷史沿革: 日本於明治時期創建「大日本武德會」,武道成為地方警察的必修課。日治時期武德會透過警察系統推廣,在各級行政區陸續興建武德殿,全台共建了 70 餘座。大溪武德殿於 1935 年落成,是日治時期的郡市級武德...

大溪石板古道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原有石板保留完整。 | 歷史沿革: 石板古道建於清代,是大溪九大古道之一,因整條古道以石板舖成得名,為昔日往來大漢溪碼頭與大溪老街的主要通道,因此又名「碼頭古道」。河運興盛時期,大漢溪岸桅檣林立,碼頭上的挑夫呼朋引伴趕忙搬運貨物,在古道...

大溪簡氏古厝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簡氏家族從福建南靖遷臺,其中簡亨源一支移居大溪的內柵庄,世裔延續至今至少180 年,歷史悠久。 簡氏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建築格局,採用傳統土埆磚牆體加上卵石基礎,數度修葺整建,使用了從清代、日治至戰後各...

大溪和平路48、48-1號

1 | 開放時間: 每週三至週日開放(每週一、二公休) 目前僅開放騎樓、立面牌樓及第一進常態開放參觀,後方空間為文化餐飲場所。 | 現狀: 現今48號店面為古家自行經營藝品商店,48-1號店面及後方街屋空間,則經營餐飲。 | 歷史沿革: 和平路 48、48-1 號建於清末,日治昭和年間古家從江氏購得,經營雜貨及糕餅。此處為大溪典型的街屋代表,室內空間為二坎三落二過水格局,二樓夾層、閣樓與一樓之間挑空。現今 48 號店面為古家自行經營藝...

大溪和平路54號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原創建人不詳,黃家於日治時期買下 54、56 號二間店面經營豆干及油車間,後從事過賣米、派報社,現店面經營冷熱飲。此街屋第一進的商店空間仍保有傳統街屋的構造和形式,後方居住空間則因生活需求而改建為新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