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植松木行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
個案名稱原植松木行的現狀是「原植松木行」目前建築物外牆「下見板張」(雨淋板)有剝落的情況,室內二樓木地板毀壞嚴重,保存狀況尚佳。, 歷史沿革是嘉義市「原植松木行」位於現今嘉義市西區國華街355號。推測創建於日治時期1910年代初期,正式開業時間於1918年(大正7年),在阿里山森林開始開採後,臺灣許多民間經營的木材商行蓬勃發展,由日本人經營的「植松木行」為其中一個商行。
植松木行本店設在臺北,負責人登記為平戶吉藏,與嘉義市的分店登記的是同....
#原植松木行的地圖
案件編號 | 20211026000001 |
個案名稱 | 原植松木行 |
種類 | 1:code : A16 name : 產業
|
歷史沿革 | 嘉義市「原植松木行」位於現今嘉義市西區國華街355號。推測創建於日治時期1910年代初期,正式開業時間於1918年(大正7年),在阿里山森林開始開採後,臺灣許多民間經營的木材商行蓬勃發展,由日本人經營的「植松木行」為其中一個商行。
植松木行本店設在臺北,負責人登記為平戶吉藏,與嘉義市的分店登記的是同一人。嘉義市植松木行營業地點多集中在榮町、檜町一帶,是最早取得營林所木材專賣權的商行之一。商行除了木材販售之外,亦涉足林場經營。
1930年代遭逢世界經濟不景氣,臺灣總督府營林所向原本便參與臺灣木材輸出與移入的三井財團尋求支援,1932年(昭和7年)三井與植松、天龍等大型材木商行組成了「臺灣材友會」,成為日本人承購臺灣木材的組織。1930年代末期臺灣材友會更名為「臺檜會」,當時所承攬的生意佔全臺灣七成之多,嘉義市連鎖型木材商便是此一經營型態的獲利者。由此得知,「原植松木行」對於嘉義林業發展的影響力 。「原植松木行」於2020年7月27日經嘉義市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日籍材商之來台,有組織有計畫,有雄厚資金,並有日本政府之支持,因此發展甚速。當時全台最具規模之大型林業會社,為台灣株式會社櫻井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植松木行、南邦林業株式會社等。
連鎖型的日系木材商行,是以植松與天龍、佐佐木為代表,這三家日系木材行都有自己所屬的製材場,佐佐木的本店設在台北,在台南也有支店,植松的本店也設在台北,本店負責人登記為平戶吉藏,與嘉義市的分店登記的是同一人,因此平戶氏應是植松木行的最高負責人,嘉義分店的實際經營者並沒有見諸記載。
植松是最早取得營林所木材專賣權的商行之一,也是針葉樹外材的進口大商。除了木材販售之外亦涉足林場經營。
營業地點多集中在榮町、檜町一帶:榮町、檜町一帶藉著縱貫鐵路與北門地區連成一線,顯示日系商行的經營地點有原料、交通區位的取向。據莊友陵口述,當時嘉義市日系木材商行經營規模最大的有兩家,分別是植松和天龍,因此可看出,植松木材行對於嘉義林業發展有很重大的影響力。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107 年度嘉義市木業製材所清查計畫勞務委託案結案報告書 |
評定基準 | 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1. 表現嘉義木都之地域產業風貌及木業發展歷史的重要見證;植松木材行於嘉義市僅存之建物,具稀有性。
2. 建築保留許多構造之細節,包括雨淋板之轉角細節處理等,為標準之洋式屋架。 |
法令依據 | 第2條第1項第1、2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嘉義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西區 address : 國華街355巷1、357、359號
|
經度 | 120.44743 |
緯度 | 23.48434 |
主管機關名稱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 |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嘉義市忠孝路275號 |
代表圖像 | extpn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0-26/95f055eb-e20a-42c4-9898-8e8a8763f698/1_c.pn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0-26/95f055eb-e20a-42c4-9898-8e8a8763f698/1.pngname1 |
所有權屬 | 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11026000001 |
外觀特徵 | 「原植松木行」建築物為磚木混和構造建築,樓層數為兩層,座向採坐西南朝東北向。建築物外牆基座為磚砌布基礎。外牆壁體覆蓋「下見板張」(雨淋板),窗戶為細角材垂直交叉組成的格子型式,上方設有雨庇。屋頂採用「切妻屋根」型式,目前屋面披覆鐵皮。 |
室內特徵 | 「原植松木行」室內地坪為木地板,內部屋架型式為「洋小屋組」(西式屋架),建築物木構造均採用臺灣檜木。 |
使用情形 | 「原植松木行」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負責管理維護,目前為閒置狀態。 |
現狀 | 「原植松木行」目前建築物外牆「下見板張」(雨淋板)有剝落的情況,室內二樓木地板毀壞嚴重,保存狀況尚佳。 |
是否開放 | 1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5-2788225#507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1095103159 公告日期 : 2020-07-27 00:00:00.0
|
landlotList | 1: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西區 landNo : 榮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2-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工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26/834a728b-7ec4-4354-ac79-b8867e336cfe/原植松木行公告.pdf |
地籍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26/a4622f60-db36-4206-887b-a7af194dae44/土地複丈成果圖.pdf |
repImgId | 141604 |
案件編號20211026000001 |
個案名稱原植松木行 |
種類1:code : A16 name : 產業
|
歷史沿革嘉義市「原植松木行」位於現今嘉義市西區國華街355號。推測創建於日治時期1910年代初期,正式開業時間於1918年(大正7年),在阿里山森林開始開採後,臺灣許多民間經營的木材商行蓬勃發展,由日本人經營的「植松木行」為其中一個商行。
植松木行本店設在臺北,負責人登記為平戶吉藏,與嘉義市的分店登記的是同一人。嘉義市植松木行營業地點多集中在榮町、檜町一帶,是最早取得營林所木材專賣權的商行之一。商行除了木材販售之外,亦涉足林場經營。
1930年代遭逢世界經濟不景氣,臺灣總督府營林所向原本便參與臺灣木材輸出與移入的三井財團尋求支援,1932年(昭和7年)三井與植松、天龍等大型材木商行組成了「臺灣材友會」,成為日本人承購臺灣木材的組織。1930年代末期臺灣材友會更名為「臺檜會」,當時所承攬的生意佔全臺灣七成之多,嘉義市連鎖型木材商便是此一經營型態的獲利者。由此得知,「原植松木行」對於嘉義林業發展的影響力 。「原植松木行」於2020年7月27日經嘉義市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日籍材商之來台,有組織有計畫,有雄厚資金,並有日本政府之支持,因此發展甚速。當時全台最具規模之大型林業會社,為台灣株式會社櫻井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植松木行、南邦林業株式會社等。
連鎖型的日系木材商行,是以植松與天龍、佐佐木為代表,這三家日系木材行都有自己所屬的製材場,佐佐木的本店設在台北,在台南也有支店,植松的本店也設在台北,本店負責人登記為平戶吉藏,與嘉義市的分店登記的是同一人,因此平戶氏應是植松木行的最高負責人,嘉義分店的實際經營者並沒有見諸記載。
植松是最早取得營林所木材專賣權的商行之一,也是針葉樹外材的進口大商。除了木材販售之外亦涉足林場經營。
營業地點多集中在榮町、檜町一帶:榮町、檜町一帶藉著縱貫鐵路與北門地區連成一線,顯示日系商行的經營地點有原料、交通區位的取向。據莊友陵口述,當時嘉義市日系木材商行經營規模最大的有兩家,分別是植松和天龍,因此可看出,植松木材行對於嘉義林業發展有很重大的影響力。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107 年度嘉義市木業製材所清查計畫勞務委託案結案報告書 |
評定基準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1. 表現嘉義木都之地域產業風貌及木業發展歷史的重要見證;植松木材行於嘉義市僅存之建物,具稀有性。
2. 建築保留許多構造之細節,包括雨淋板之轉角細節處理等,為標準之洋式屋架。 |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款 |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西區 address : 國華街355巷1、357、359號
|
經度120.44743 |
緯度23.48434 |
主管機關名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嘉義市忠孝路275號 |
代表圖像extpn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0-26/95f055eb-e20a-42c4-9898-8e8a8763f698/1_c.pn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0-26/95f055eb-e20a-42c4-9898-8e8a8763f698/1.pngname1 |
所有權屬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11026000001 |
外觀特徵「原植松木行」建築物為磚木混和構造建築,樓層數為兩層,座向採坐西南朝東北向。建築物外牆基座為磚砌布基礎。外牆壁體覆蓋「下見板張」(雨淋板),窗戶為細角材垂直交叉組成的格子型式,上方設有雨庇。屋頂採用「切妻屋根」型式,目前屋面披覆鐵皮。 |
室內特徵「原植松木行」室內地坪為木地板,內部屋架型式為「洋小屋組」(西式屋架),建築物木構造均採用臺灣檜木。 |
使用情形「原植松木行」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負責管理維護,目前為閒置狀態。 |
現狀「原植松木行」目前建築物外牆「下見板張」(雨淋板)有剝落的情況,室內二樓木地板毀壞嚴重,保存狀況尚佳。 |
是否開放1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5-2788225#507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1095103159 公告日期 : 2020-07-27 00:00:00.0
|
landlotList1: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西區 landNo : 榮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2-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工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26/834a728b-7ec4-4354-ac79-b8867e336cfe/原植松木行公告.pdf |
地籍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26/a4622f60-db36-4206-887b-a7af194dae44/土地複丈成果圖.pdf |
repImgId141604 |
原植松木行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211026000001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原植松木行 資料。
[ 搜尋所有 原植松木行 ... ]
|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文資局文化景觀 |
| 1 | 開放時間: 尚未開放 | 現狀: 「舊嘉義菸葉廠」於2021年進行「嘉義市影視音體驗基地空間改造工程」,由嘉義市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管理,目前保存狀況良好,僅部分機具佚失。 | 歷史沿革: 「舊嘉義菸葉廠」興建於1939年(昭和14年),現今位於嘉義市西區北興街460號。
臺灣菸草的種植早在漢人來臺開墾前,已經有原住民種植。到清領時期則大多為中國進口的菸草成品。1901年(明治34年)臺...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每日早上6點至晚上9點,若於防疫期間為每日早上6點至晚上8點。 | 現狀: 「鎮南聖神宮」建築本體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鎮南聖神宮」位於嘉義市東區共和路118號,興建於1777年(清乾隆42年) ,當時廟名為「鎮南宮」,主祀五府千歲。1832年(清道光12年)進士黃驤雲獻匾「福惠斯民」。1854年(清咸豐4年)首事田...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現狀: 「嘉義慈濟宮」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嘉義慈濟宮」位於現今嘉義市西區北杏里國華街216巷1號。創建於1843年(清道光23年),由張海諒、張宗耀、張振貴夫婦等捐募興建,原祀鄭國姓公及清水祖師。現今「嘉義慈濟宮」主祀「五府千歲」,除以王爺...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現狀: 「原嘉義公學校宿舍」目前建築物本體毀損嚴重,牆面「真壁」(編竹夾泥牆)剝落,室內地板毀損塌陷,磚束外露,保存狀況不佳。 | 歷史沿革: 「原嘉義公學校宿舍」位於現今嘉義市吳鳳北路35巷11、13、15號,創建約於日治時期昭和年代,為嘉義公學校的教職員宿舍。嘉義公學校為目前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日治時期嘉義公學校的前身為1896年(明治2...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資料集識別碼: 52432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2024-04-18 15:14:07 | 品質檢測: http://金 | 檔案格式: CSV | 編碼格式: UTF-8 | 提供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服務分類: 公共資訊 | 資料集描述: 嘉義市文化資產各類別個案資料 @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清單 |
| 資料集識別碼: 52433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2023-04-06 10:59:57 | 品質檢測: 金 | 檔案格式: CSV | 編碼格式: UTF-8 | 提供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服務分類: 公共資訊 | 資料集描述: 「舊屋力」計畫歷年店家資料 @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清單 |
| 1 | 開放時間: (二)~(日)9:30-11:00,13:30-15:00 | 現狀: 「嘉義舊監獄演武場」目前保存狀況尚可。 | 歷史沿革: 「嘉義舊監獄演武場」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維新路130巷8號,興建於日治時期1922年(大正11年)。「嘉義舊監獄演武場」原為日治時期「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今「嘉義舊監獄」)的附屬建築,日治時期為演武場...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文資局文化景觀 |
1 | 開放時間: 尚未開放 | 現狀: 「舊嘉義菸葉廠」於2021年進行「嘉義市影視音體驗基地空間改造工程」,由嘉義市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管理,目前保存狀況良好,僅部分機具佚失。 | 歷史沿革: 「舊嘉義菸葉廠」興建於1939年(昭和14年),現今位於嘉義市西區北興街460號。
臺灣菸草的種植早在漢人來臺開墾前,已經有原住民種植。到清領時期則大多為中國進口的菸草成品。1901年(明治34年)臺...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每日早上6點至晚上9點,若於防疫期間為每日早上6點至晚上8點。 | 現狀: 「鎮南聖神宮」建築本體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鎮南聖神宮」位於嘉義市東區共和路118號,興建於1777年(清乾隆42年) ,當時廟名為「鎮南宮」,主祀五府千歲。1832年(清道光12年)進士黃驤雲獻匾「福惠斯民」。1854年(清咸豐4年)首事田...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現狀: 「嘉義慈濟宮」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嘉義慈濟宮」位於現今嘉義市西區北杏里國華街216巷1號。創建於1843年(清道光23年),由張海諒、張宗耀、張振貴夫婦等捐募興建,原祀鄭國姓公及清水祖師。現今「嘉義慈濟宮」主祀「五府千歲」,除以王爺...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現狀: 「原嘉義公學校宿舍」目前建築物本體毀損嚴重,牆面「真壁」(編竹夾泥牆)剝落,室內地板毀損塌陷,磚束外露,保存狀況不佳。 | 歷史沿革: 「原嘉義公學校宿舍」位於現今嘉義市吳鳳北路35巷11、13、15號,創建約於日治時期昭和年代,為嘉義公學校的教職員宿舍。嘉義公學校為目前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日治時期嘉義公學校的前身為1896年(明治2...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資料集識別碼: 52432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2024-04-18 15:14:07 | 品質檢測: http://金 | 檔案格式: CSV | 編碼格式: UTF-8 | 提供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服務分類: 公共資訊 | 資料集描述: 嘉義市文化資產各類別個案資料 @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清單 |
資料集識別碼: 52433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2023-04-06 10:59:57 | 品質檢測: 金 | 檔案格式: CSV | 編碼格式: UTF-8 | 提供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服務分類: 公共資訊 | 資料集描述: 「舊屋力」計畫歷年店家資料 @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清單 |
1 | 開放時間: (二)~(日)9:30-11:00,13:30-15:00 | 現狀: 「嘉義舊監獄演武場」目前保存狀況尚可。 | 歷史沿革: 「嘉義舊監獄演武場」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維新路130巷8號,興建於日治時期1922年(大正11年)。「嘉義舊監獄演武場」原為日治時期「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今「嘉義舊監獄」)的附屬建築,日治時期為演武場...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搜尋所有 05-2788225 507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 1 | 開放時間: 星期一09:00–17:00
星期二09:00–17:00
星期三09:00–17:00
星期四09:00–17:00
星期五09:00–17:00
星期六休息
星期日休息 | 現狀: 六張犁問禮堂位於聚落西側永昌宮後方,為饒平東山屋派下子孫所建,原為一條龍形式,後逐漸擴充成合院風格,為聚落重要建物之一,也是前縣長林保仁先生的老家。
目前此建物位於交大客家文化學院內,作為客家發展中心...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六張犁問禮堂位於六張犁聚落西面,為聚落保存之老屋之一。乾隆十四(1749)年廣東饒平林孫彰(字衡山)率子林居震、林延北(字先坤)來臺,初至彰化,後輾轉移居到竹塹地方,並承墾... |
| 1 | 開放時間: 預約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六張犁忠孝堂(13號)為於竹北六張犁聚落區內的保留建築物之一,也是林姓家族的住宅。當初在縣治二期都市計畫徵收之時,因規劃為民俗公園用地,區內傳統建築物得以保留下來,並於民國... |
| 1 | 開放時間: 等待修復中暫不對外開放 | 現狀: 在高鐵徵收發展後,此區成為兒童公園,附近的環境完全不同以往,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能保留這樣的傳統建築在街區內實屬難得。
未來整修之後,將作為社區文化交流中心之用,也希望可以讓新住民了解認識客家...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東平問禮堂是為於竹北高鐵特定區內的保留建築物,也是林姓家族的住宅。當初在高鐵徵收之時,因為建築物完整且具特色,所以保留下來,於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東平問禮堂建築建於1... |
| 1 | 開放時間: 預約開放 | 現狀: 汾陽堂雖徵收為公有,但目前仍委由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管理,未來將成為公園內的文化空間,目前除整體規劃保留部分作為祭祀、展示之外,亦加入適當再利用規劃,使成為新竹縣地方文化館之一,配合周邊單位環境委外經...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泉州厝汾陽堂位於竹北市斗崙里泉州厝,2004年新竹縣政府在鹿場斗崙一帶,進行都市更新,實施台科大區段徵收,由於竹北泉州厝汾陽堂之三合院建築結構完整,而在竹北都市計畫案中被保... |
| 1 | 開放時間: 預約參觀 | 現狀: 現仍居住使用,正廳早晚祭拜。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通德堂位於竹北東海里,舊地名稱為東海窟,鄭氏祖先原籍廣東,來台後於竹北及芎林下山地區發展,後代並於芎林下山建立宗祠。
鄭家二房子孫鄭述業經營碾米廠,為本地旺族,並在經濟能力... |
| 1 | 開放時間: 星期一 10:00–17:00
星期二 休息
星期三 10:00–17:00
星期四 10:00–17:00
星期五 10:00–17:00
星期六 10:00–17:00
星期日 10:00–17:...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老湖口天主堂位於湖口老街西端高起的臺地上,基地的前身可回溯至劉銘傳興建台灣第一條鐵路的大湖口站房。
現存的天主教堂建築,則是在民國四十八年由義大利籍的滿思神父籌建,民國五十四年... |
| 1 | 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週三到週日 10:00 – 17:00
週一、二休館,國定假日、週末全年無休 | 現狀: 整體保存良好,目前作為中平路故事館利用。 | 歷史沿革: 中壢中平路縣府日式宿舍為一雅緻的日式雙拼宿舍,曾住有時任山地課課長的王國治先生及教育局的廖運全先生兩家人,乘載兩家近 60 年的生活記憶。宿舍於民國 99 年(2010)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續展開調查研... |
|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廖宅與相鄰的赤龍、翠鳳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廖宅居中,赤龍在左、翠鳳在右。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
|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1.中正路68號:2007年,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由文化局接管後,於2015年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棟修繕完成開放的館舍,因此被稱為「壹號館」。
2.普濟路84巷3號、... | 歷史沿革: 民國 104 年,桃園市成立首座博物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生態博物館」為建構概念,館舍包括大溪 22 棟日式宿舍群及武德殿共 23 棟歷史建築,其中日式宿舍群之一即大溪國小宿舍。
大... |
| 1 | 開放時間: 目前進行修復工程,暫不開放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朱氏家廟位於新埔和平街上,其座向為坐北朝南,前為鳳山溪沖積平原,遙望犁頭山,與劉家祠、潘宅等古蹟相鄰並列,也是新埔眾多家廟之一,於民國九十八年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
家廟現址原... |
| 1 | 開放時間: 預約開放 | 現狀: 左方為湖口國小操場,右方為活動中心,前方為道路,周邊建築多為三層樓高度,非密集性住宅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共有四個裝甲部隊,民國四十三年改編,第一、三總隊整編為裝二師駐紮於台中清泉崗;第二、四總隊改編為裝一師駐紮於湖口,湖口裝甲新村即是當時為安頓軍官眷... |
| 1 | 開放時間: 看診時間
星期一 09:30–21:00
星期二 09:30–11:30
星期三 09:30–11:30
星期四 09:30–11:30
星期五 09:30–21:00
星期六 09:30–11:30... | 現狀: 保存良好,仍當醫院使用。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臺灣近代醫療史濫觴於西方的醫療宣教傳入,一直到19世紀中期,隨著臺灣開港,宣教士來到臺灣傳道,西方教會醫護團隊開始進駐臺灣。日治時期總督府首先在臺北、新竹、臺中等地建立醫院並創... |
| 1 | 開放時間: 預約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羅屋書房位於關西最具特色的上南片聚落,聚落以羅姓居民為多。清乾隆十六(1751)年,羅氏先祖渡海來台,從淡水遷徒到現南山里上南片開墾,並陸續引領中國廣東省蕉嶺縣之宗親來此發展。... |
| 1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全日對外開放 | 現狀: 河道橋樑,連接芎林街和新鳳村,於橋邊設置步道樓梯以利民眾可至河面處欣賞三拱式石橋橋身。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呈甘橋原名積德橋,位於芎林高梘頭,跨越九芎溪,其歷史可追溯至嘉慶二十三(1818)年,由林先坤等地方仕紳捐錢建造木造便橋,提供居民通行。但因材料構造較不耐久,每遇颱風難免損毀,... |
| 1 | 開放時間: 星期一 09:00–16:00(12:00-13:00休)
星期二 休館
星期三 09:00–16:00(12:00-13:00休)
星期四 09:00–16:00(12:00-13:00休)
星期五...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清代新埔地區的教育機構主要為私塾,規模較大者則稱書院,其中新埔陳學光於道光二十三(1843)年興建文昌祠,是新竹縣內最早的文昌廟,並於文昌祠中開設「文明書院」。
日人治臺後,於... |
1 | 開放時間: 星期一09:00–17:00
星期二09:00–17:00
星期三09:00–17:00
星期四09:00–17:00
星期五09:00–17:00
星期六休息
星期日休息 | 現狀: 六張犁問禮堂位於聚落西側永昌宮後方,為饒平東山屋派下子孫所建,原為一條龍形式,後逐漸擴充成合院風格,為聚落重要建物之一,也是前縣長林保仁先生的老家。
目前此建物位於交大客家文化學院內,作為客家發展中心...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六張犁問禮堂位於六張犁聚落西面,為聚落保存之老屋之一。乾隆十四(1749)年廣東饒平林孫彰(字衡山)率子林居震、林延北(字先坤)來臺,初至彰化,後輾轉移居到竹塹地方,並承墾... |
1 | 開放時間: 預約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六張犁忠孝堂(13號)為於竹北六張犁聚落區內的保留建築物之一,也是林姓家族的住宅。當初在縣治二期都市計畫徵收之時,因規劃為民俗公園用地,區內傳統建築物得以保留下來,並於民國... |
1 | 開放時間: 等待修復中暫不對外開放 | 現狀: 在高鐵徵收發展後,此區成為兒童公園,附近的環境完全不同以往,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能保留這樣的傳統建築在街區內實屬難得。
未來整修之後,將作為社區文化交流中心之用,也希望可以讓新住民了解認識客家...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東平問禮堂是為於竹北高鐵特定區內的保留建築物,也是林姓家族的住宅。當初在高鐵徵收之時,因為建築物完整且具特色,所以保留下來,於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東平問禮堂建築建於1... |
1 | 開放時間: 預約開放 | 現狀: 汾陽堂雖徵收為公有,但目前仍委由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管理,未來將成為公園內的文化空間,目前除整體規劃保留部分作為祭祀、展示之外,亦加入適當再利用規劃,使成為新竹縣地方文化館之一,配合周邊單位環境委外經...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泉州厝汾陽堂位於竹北市斗崙里泉州厝,2004年新竹縣政府在鹿場斗崙一帶,進行都市更新,實施台科大區段徵收,由於竹北泉州厝汾陽堂之三合院建築結構完整,而在竹北都市計畫案中被保... |
1 | 開放時間: 預約參觀 | 現狀: 現仍居住使用,正廳早晚祭拜。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通德堂位於竹北東海里,舊地名稱為東海窟,鄭氏祖先原籍廣東,來台後於竹北及芎林下山地區發展,後代並於芎林下山建立宗祠。
鄭家二房子孫鄭述業經營碾米廠,為本地旺族,並在經濟能力... |
1 | 開放時間: 星期一 10:00–17:00
星期二 休息
星期三 10:00–17:00
星期四 10:00–17:00
星期五 10:00–17:00
星期六 10:00–17:00
星期日 10:00–17:...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老湖口天主堂位於湖口老街西端高起的臺地上,基地的前身可回溯至劉銘傳興建台灣第一條鐵路的大湖口站房。
現存的天主教堂建築,則是在民國四十八年由義大利籍的滿思神父籌建,民國五十四年... |
1 | 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週三到週日 10:00 – 17:00
週一、二休館,國定假日、週末全年無休 | 現狀: 整體保存良好,目前作為中平路故事館利用。 | 歷史沿革: 中壢中平路縣府日式宿舍為一雅緻的日式雙拼宿舍,曾住有時任山地課課長的王國治先生及教育局的廖運全先生兩家人,乘載兩家近 60 年的生活記憶。宿舍於民國 99 年(2010)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續展開調查研... |
1 | 開放時間: 目前僅開放騎樓及立面牌樓常態開放參觀,室內空間未開放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廖宅與相鄰的赤龍、翠鳳合稱「永安居」,為目前大溪街區保存尚稱完整的三坎店仔(昔日店面一間稱為「一坎」),廖宅居中,赤龍在左、翠鳳在右。赤龍、翠鳳除了匾額題字不同外,幾乎是左右對稱,立面裝飾也不相上下,... |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1.中正路68號:2007年,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由文化局接管後,於2015年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棟修繕完成開放的館舍,因此被稱為「壹號館」。
2.普濟路84巷3號、... | 歷史沿革: 民國 104 年,桃園市成立首座博物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生態博物館」為建構概念,館舍包括大溪 22 棟日式宿舍群及武德殿共 23 棟歷史建築,其中日式宿舍群之一即大溪國小宿舍。
大... |
1 | 開放時間: 目前進行修復工程,暫不開放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朱氏家廟位於新埔和平街上,其座向為坐北朝南,前為鳳山溪沖積平原,遙望犁頭山,與劉家祠、潘宅等古蹟相鄰並列,也是新埔眾多家廟之一,於民國九十八年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
家廟現址原... |
1 | 開放時間: 預約開放 | 現狀: 左方為湖口國小操場,右方為活動中心,前方為道路,周邊建築多為三層樓高度,非密集性住宅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共有四個裝甲部隊,民國四十三年改編,第一、三總隊整編為裝二師駐紮於台中清泉崗;第二、四總隊改編為裝一師駐紮於湖口,湖口裝甲新村即是當時為安頓軍官眷... |
1 | 開放時間: 看診時間
星期一 09:30–21:00
星期二 09:30–11:30
星期三 09:30–11:30
星期四 09:30–11:30
星期五 09:30–21:00
星期六 09:30–11:30... | 現狀: 保存良好,仍當醫院使用。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臺灣近代醫療史濫觴於西方的醫療宣教傳入,一直到19世紀中期,隨著臺灣開港,宣教士來到臺灣傳道,西方教會醫護團隊開始進駐臺灣。日治時期總督府首先在臺北、新竹、臺中等地建立醫院並創... |
1 | 開放時間: 預約參觀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羅屋書房位於關西最具特色的上南片聚落,聚落以羅姓居民為多。清乾隆十六(1751)年,羅氏先祖渡海來台,從淡水遷徒到現南山里上南片開墾,並陸續引領中國廣東省蕉嶺縣之宗親來此發展。... |
1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全日對外開放 | 現狀: 河道橋樑,連接芎林街和新鳳村,於橋邊設置步道樓梯以利民眾可至河面處欣賞三拱式石橋橋身。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呈甘橋原名積德橋,位於芎林高梘頭,跨越九芎溪,其歷史可追溯至嘉慶二十三(1818)年,由林先坤等地方仕紳捐錢建造木造便橋,提供居民通行。但因材料構造較不耐久,每遇颱風難免損毀,... |
1 | 開放時間: 星期一 09:00–16:00(12:00-13:00休)
星期二 休館
星期三 09:00–16:00(12:00-13:00休)
星期四 09:00–16:00(12:00-13:00休)
星期五...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清代新埔地區的教育機構主要為私塾,規模較大者則稱書院,其中新埔陳學光於道光二十三(1843)年興建文昌祠,是新竹縣內最早的文昌廟,並於文昌祠中開設「文明書院」。
日人治臺後,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