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沙宮
- 臺南景點 @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名稱昆沙宮的電話是06-2138752, 開放時間是全年開放, 分類是宗教廟宇, 地址是700 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59巷2號.
昆沙宮的地圖
景點ID | 6067 |
語系 | zh-tw |
名稱 | 昆沙宮 |
簡介 | 現在的昆沙宮廟貌是1987年重修後落成,廟內的裝飾藝術是眾「師」雲集—施弘毅石雕、潘岳雄門神、蔡草如石板畫、何金龍剪黏,前三位是薪傳獎名師,而何金龍則是來自潮汕的著名剪黏司阜,由於在臺的時間不長,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城內唯一而且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
介紹 | 昆沙宮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本名李哪吒,受到《封神演義》的影響,三太子「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腳踏風火輪」的形象深植人心,更由於祂成神的時候還未成年,因此保留了孩童形象,神像也是一張娃娃臉,搭配招牌風火輪,可以說是辨識度最高的神明之一。
與「頂太子」遙遙相望的「下太子」
昆沙宮又被暱稱為「下太子」,這個「下」(臺語ē)不是上和下,而是指南和北的對應關係。與下太子相對的,是位於西門路巷內的「沙淘宮」,兩間廟距離不遠,同樣主祀三太子,但由於位在相對北邊的位置,因此被稱為「頂太子」,以方便區別。
保有府城罕見的何金龍剪黏
現在的昆沙宮廟貌是1987年重修後落成,廟內的裝飾藝術是眾「師」雲集—施弘毅石雕、潘岳雄門神、蔡草如石板畫、何金龍剪黏,前三位是薪傳獎名師,而何金龍則是來自潮汕的著名剪黏司阜,由於在臺的時間不長,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城內唯一而且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主祀:中壇元帥
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
藝品導覽:磨石子地板
鑑賞重點:磨石子仙鶴圖
磨石子是五、六○年代台灣盛行的建築工法,指的是在地板或牆面整平後,依照設計圖稿,以寬達二、三公分銅條塑造出想要的圖案,接著再填入不同顏色的石頭、打磨,成為平面。也就是說,眼前所看見的線條,實際上都不是一條線,而是立體的銅條模型。 從這樣的製作過程再回頭欣賞地板的仙鶴圖,會發現仙鶴的伸展曲線、雲朵和海浪的波折,這些以弧線為主的造型,都是被「折」出來的,將如此堅硬的材料轉化為優美的畫面,這是匠師細緻的手藝所在。
圖說:磨石子地板,平時上方擺有黑令旗
圖說:磨石子地板,完整畫面
藝品導覽:石堵
鑑賞重點:借用動植物的諧音與意涵
廟宇的三川殿石堵,大多是以人物故事為主,但有時匠師也會穿插動物和植物的圖像,借用諧音或著含義,來取意吉祥。昆沙宮的石堵,分別是:
●柿子配上如意法器的「百事如意」
●猴子在樹上掛印章的「掛印封侯」
●大熊帶小熊穿梭樹林中的「維熊維羆」(取自《詩經》,有著吉祥、生男的寓意)
●蕉樹下雙兔吃草的「玉兔蕉葉」(兔子善於繁衍,有多子多孫的意涵)
●松樹下兩隻鹿的「受天百祿」(取自《詩經》,有著接收上天賜予的福祿之意)
●三隻羊棲息於樹下的「三陽開泰」
圖說:「百事如意」石堵
圖說:「掛印封侯」石堵
圖說:「維熊維羆」石堵
圖說:「玉兔蕉葉」石堵
圖說:「受天百祿」石堵
圖說:「三陽開泰」石堵
藝品導覽:石獅
鑑賞重點:張口迎人的古錐(kóo-tsui)獅子
有著一對招風耳、獅嘴開口迎人,腳踏彩球,身軀往上挺挺抬起,一左一右的石獅像是歡迎著信眾的到來。昆沙宮的石獅,身形有稜有角、有著額外突起的誇張鬃毛,屬於常見的「閩南獅」(流傳於福建、臺灣一帶)造型。
鑑賞重點:獅子的性別
廟宇的石獅大多是一公一母成對出現,除了可以從小獅來判別公母之外(公獅戲彩球、母獅帶小獅),昆沙宮的公獅子也雕有生殖器。性徵的出現,也是清末後石獅漸趨有的特徵。
圖說:昆沙宮「石獅」
圖說:昆沙宮「公獅」
圖說:昆沙宮「母獅」
藝品導覽:「張蕭劉連」四聖者門神
鑑賞重點:搭配三太子的門神
廟宇的門神通常與主神相應和—如開隆宮主祀七仙女,搭配宮女門神,而佛寺則多彩繪韋馱、伽藍、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的昆沙宮,在中門彩繪的是秦叔寶尉遲恭,次間搭配的門神即是「張蕭劉連」四聖者。 四聖者與三太子的關係為何?在道教信仰的「三十六員咒」中寫道:「高龍興聖併天罡,張蕭劉連鎮四方。中壇哪吒李太子,統領天兵展神通。」顯示四聖者是由三太子所率、鎮守四方的角色。四聖者的形象各異,但皆是赤足持劍,另一手則分別兜蛇、持號角、持環、持銅鐘,與三太子合作保衛著全境平安。
「張公聖者」門神彩繪
「蕭公聖者」門神彩繪
「劉公聖者」門神彩繪
「連公聖者」門神彩繪
圖說:「張公聖者」門神彩繪特寫
圖說:「連公聖者」門神彩繪特寫
藝品導覽:何金龍壁堵剪黏
鑑賞重點:剪黏名師何金龍府城唯一作品
人稱「金龍司」的剪黏司阜何金龍(1878-1945),廣東潮州人,以細膩的剪黏人物著稱,但因在臺工作的時間僅六年左右,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唯一能見到也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兩堵剪黏題材,據廟方人員表示,龍邊的為京劇「生旦淨末醜」五個角色,虎邊的尚不清楚,不過五個人物中,有的著西服、有的著古裝,推測為某戲齣內容。在兩堵剪黏中,可以看到金龍司巧手將堅硬的瓷器(碗、盤、壺等)剪成柔順的衣袖、具摺痕的褲裝、華麗的戰甲,每一尊都是難能可貴的精品。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龍邊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虎邊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藝品導覽:原住民石版畫
鑑賞重點:罕見的原住民題材石版畫
昆沙宮的正殿兩側,由連續的石版畫所包圍,但除了一般廟宇常見的忠孝節義、傳說故事題材外,正殿虎邊(右邊)還多了一堵以原住民為主角的石版畫,畫面中的人物裸著上半身、赤腳、戴著樹葉編成的帽冠,正成群結隊地進在野外行動,有人持刀,有人拉著弓,一旁還有犬隻相伴。 他們在做什麼?目前能拍攝到的畫面,並無畫師留下的題字線索,但從角落中穿著長袍的男子判斷,或許這幅畫的是吳鳳的故事。從構圖來看,則可以見到將原住民(而非吳鳳)視為主角的選擇。這堵充滿張力的畫面,出自府城彩繪名師蔡草如的畫稿。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 |
|
開放時間 | 全年開放 |
所在鄉鎮 | 中西區 |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59巷2號 |
電話 | 06-2138752 |
傳真 | (空) |
緯度 | 22.9897205 |
經度 | 120.1991239 |
服務 | (空) |
分類 | 宗教廟宇 |
更新時間 | 2022-10-28 06:28:41 |
景點ID6067 |
語系zh-tw |
名稱昆沙宮 |
簡介現在的昆沙宮廟貌是1987年重修後落成,廟內的裝飾藝術是眾「師」雲集—施弘毅石雕、潘岳雄門神、蔡草如石板畫、何金龍剪黏,前三位是薪傳獎名師,而何金龍則是來自潮汕的著名剪黏司阜,由於在臺的時間不長,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城內唯一而且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
介紹昆沙宮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本名李哪吒,受到《封神演義》的影響,三太子「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腳踏風火輪」的形象深植人心,更由於祂成神的時候還未成年,因此保留了孩童形象,神像也是一張娃娃臉,搭配招牌風火輪,可以說是辨識度最高的神明之一。
與「頂太子」遙遙相望的「下太子」
昆沙宮又被暱稱為「下太子」,這個「下」(臺語ē)不是上和下,而是指南和北的對應關係。與下太子相對的,是位於西門路巷內的「沙淘宮」,兩間廟距離不遠,同樣主祀三太子,但由於位在相對北邊的位置,因此被稱為「頂太子」,以方便區別。
保有府城罕見的何金龍剪黏
現在的昆沙宮廟貌是1987年重修後落成,廟內的裝飾藝術是眾「師」雲集—施弘毅石雕、潘岳雄門神、蔡草如石板畫、何金龍剪黏,前三位是薪傳獎名師,而何金龍則是來自潮汕的著名剪黏司阜,由於在臺的時間不長,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城內唯一而且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主祀:中壇元帥
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
藝品導覽:磨石子地板
鑑賞重點:磨石子仙鶴圖
磨石子是五、六○年代台灣盛行的建築工法,指的是在地板或牆面整平後,依照設計圖稿,以寬達二、三公分銅條塑造出想要的圖案,接著再填入不同顏色的石頭、打磨,成為平面。也就是說,眼前所看見的線條,實際上都不是一條線,而是立體的銅條模型。 從這樣的製作過程再回頭欣賞地板的仙鶴圖,會發現仙鶴的伸展曲線、雲朵和海浪的波折,這些以弧線為主的造型,都是被「折」出來的,將如此堅硬的材料轉化為優美的畫面,這是匠師細緻的手藝所在。
圖說:磨石子地板,平時上方擺有黑令旗
圖說:磨石子地板,完整畫面
藝品導覽:石堵
鑑賞重點:借用動植物的諧音與意涵
廟宇的三川殿石堵,大多是以人物故事為主,但有時匠師也會穿插動物和植物的圖像,借用諧音或著含義,來取意吉祥。昆沙宮的石堵,分別是:
●柿子配上如意法器的「百事如意」
●猴子在樹上掛印章的「掛印封侯」
●大熊帶小熊穿梭樹林中的「維熊維羆」(取自《詩經》,有著吉祥、生男的寓意)
●蕉樹下雙兔吃草的「玉兔蕉葉」(兔子善於繁衍,有多子多孫的意涵)
●松樹下兩隻鹿的「受天百祿」(取自《詩經》,有著接收上天賜予的福祿之意)
●三隻羊棲息於樹下的「三陽開泰」
圖說:「百事如意」石堵
圖說:「掛印封侯」石堵
圖說:「維熊維羆」石堵
圖說:「玉兔蕉葉」石堵
圖說:「受天百祿」石堵
圖說:「三陽開泰」石堵
藝品導覽:石獅
鑑賞重點:張口迎人的古錐(kóo-tsui)獅子
有著一對招風耳、獅嘴開口迎人,腳踏彩球,身軀往上挺挺抬起,一左一右的石獅像是歡迎著信眾的到來。昆沙宮的石獅,身形有稜有角、有著額外突起的誇張鬃毛,屬於常見的「閩南獅」(流傳於福建、臺灣一帶)造型。
鑑賞重點:獅子的性別
廟宇的石獅大多是一公一母成對出現,除了可以從小獅來判別公母之外(公獅戲彩球、母獅帶小獅),昆沙宮的公獅子也雕有生殖器。性徵的出現,也是清末後石獅漸趨有的特徵。
圖說:昆沙宮「石獅」
圖說:昆沙宮「公獅」
圖說:昆沙宮「母獅」
藝品導覽:「張蕭劉連」四聖者門神
鑑賞重點:搭配三太子的門神
廟宇的門神通常與主神相應和—如開隆宮主祀七仙女,搭配宮女門神,而佛寺則多彩繪韋馱、伽藍、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的昆沙宮,在中門彩繪的是秦叔寶尉遲恭,次間搭配的門神即是「張蕭劉連」四聖者。 四聖者與三太子的關係為何?在道教信仰的「三十六員咒」中寫道:「高龍興聖併天罡,張蕭劉連鎮四方。中壇哪吒李太子,統領天兵展神通。」顯示四聖者是由三太子所率、鎮守四方的角色。四聖者的形象各異,但皆是赤足持劍,另一手則分別兜蛇、持號角、持環、持銅鐘,與三太子合作保衛著全境平安。
「張公聖者」門神彩繪
「蕭公聖者」門神彩繪
「劉公聖者」門神彩繪
「連公聖者」門神彩繪
圖說:「張公聖者」門神彩繪特寫
圖說:「連公聖者」門神彩繪特寫
藝品導覽:何金龍壁堵剪黏
鑑賞重點:剪黏名師何金龍府城唯一作品
人稱「金龍司」的剪黏司阜何金龍(1878-1945),廣東潮州人,以細膩的剪黏人物著稱,但因在臺工作的時間僅六年左右,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唯一能見到也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兩堵剪黏題材,據廟方人員表示,龍邊的為京劇「生旦淨末醜」五個角色,虎邊的尚不清楚,不過五個人物中,有的著西服、有的著古裝,推測為某戲齣內容。在兩堵剪黏中,可以看到金龍司巧手將堅硬的瓷器(碗、盤、壺等)剪成柔順的衣袖、具摺痕的褲裝、華麗的戰甲,每一尊都是難能可貴的精品。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龍邊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虎邊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藝品導覽:原住民石版畫
鑑賞重點:罕見的原住民題材石版畫
昆沙宮的正殿兩側,由連續的石版畫所包圍,但除了一般廟宇常見的忠孝節義、傳說故事題材外,正殿虎邊(右邊)還多了一堵以原住民為主角的石版畫,畫面中的人物裸著上半身、赤腳、戴著樹葉編成的帽冠,正成群結隊地進在野外行動,有人持刀,有人拉著弓,一旁還有犬隻相伴。 他們在做什麼?目前能拍攝到的畫面,並無畫師留下的題字線索,但從角落中穿著長袍的男子判斷,或許這幅畫的是吳鳳的故事。從構圖來看,則可以見到將原住民(而非吳鳳)視為主角的選擇。這堵充滿張力的畫面,出自府城彩繪名師蔡草如的畫稿。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 |
|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
所在鄉鎮中西區 |
地址700 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59巷2號 |
電話06-2138752 |
傳真(空) |
緯度22.9897205 |
經度120.1991239 |
服務(空) |
分類宗教廟宇 |
更新時間2022-10-28 06:28:41 |
昆沙宮地圖 [ 導航 ]
根據名稱 昆沙宮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昆沙宮 ...)案件編號 | 20070426000001 |
個案名稱 | 臺南重慶寺 |
種類 |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祠廟
|
歷史沿革 | 依據《臺灣文獻》中《臺南市宗教誌》所載,重慶寺創建於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座落於臺灣府寧南坊(今臺南市中正路5巷),中西區圖書分館處,當時的寺貌為三開間,建築形式有三川門、正殿、後殿以及2側廂房,寺宇寬敝,佛像莊嚴,為禪宗臨濟宗之一脈。清乾隆43年(西元1778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捐俸重修,因此淵緣,本寺在臺南府城寺廟中被譽為「7寺8廟」勝景之一,只可惜蔣元樞重修時並無留下碑文圖記。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臺灣巡道姚瑩,倡議由府城各寺廟號召境眾,結合鄰近寺廟組織聯境,以作防匪抗盜,本寺也和總趕宮、保和宮、朝興宮、五帝廟、昆沙宮、東轅門土地公廟、莊雅橋土地公廟共組「八吉境」,負責防衛大南門城的防務工作。日大正4年(西元1915年)日本政府以1260圓強制徵收位於臺南市中正路5巷1號的重慶寺,以為新建臺南廳舍建築之用地,以至莊嚴梵宇被毀,一些寶貴文物流失。日大正5年(西元1916年)10月,信徒蔡森等人以350圓買下今重慶寺之地(中正路5巷2號),重建新寺,於12月竣工,由原本三開三進的梵宇,變成單殿加拜亭的小寺廟。日昭和20年(西元1945年)3月美軍轟炸臺南州廳時,本寺不幸被波及毀壞。二戰結束後,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再次重修,由王天恩擔任本寺管理人。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多位信徒皈依藏密白教貢噶上師,遂禮聘上師為本寺住持,並託上師代管寺務,經上師指示重組管理委員會。因此機緣重慶寺逐成為藏密噶瑪噶舉派(白教)臺南的發源地。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重慶寺管理委員會提報表、歷史建築「臺南重慶寺」調查研究修復計畫 |
評定基準 |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1.重慶寺為臺南市7寺8廟之一,其歷史及典故在臺南發展有重要記憶意義,且信仰有其特色,如月老、西嶽大帝、密宗(藏傳佛教)與醋矸故事。
2.寺內正殿與拜亭屬於民國45年之作,並延請當時知名傳統畫師潘麗水作畫,留下名作,有其文物價值。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暨本市歷史建築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第1屆第6次定期會會議決議。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南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中西區 address: :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2號
|
經度 | 120.2036121981 |
緯度 | 22.99158401078 |
主管機關名稱 |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單位 | 有形文化資產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臺南市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3樓 |
代表圖像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319/photo/pic001.jpg |
所有權屬 |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重OO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0426000001 |
外觀特徵 | 若依一般廟宇的空間格局加以分類,重慶寺屬於單殿式加拜亭之空間格局。從中正路5巷進入重慶寺內,首先面對的即是位於建築中軸線最外層的山門及圍牆。山門其上收以一漏斗型之柱頭,再置一廡殿式屋頂,面覆以青色琉璃瓦且在中脊上置黃色雙龍護珠之雕塑,另山門兩側的圍牆其上方面覆以同山門屋面之青色琉璃瓦。進入山門後映入眼簾的為本寺面舖大理石切片拼花地坪的前院,其上設有一鐵皮屋頂防止下雨。拜亭為歇山式捲棚屋、頂水形馬背、仰合紅瓦頂,脊上並無任何剪黏裝飾,形式極為樸素。正殿空間架構為十一架檁木上承硬山單簷燕尾式的屋頂、四點金柱、後簷牆及左右山牆所構成的三開間格局之建築樣式,屋面則由仰合紅瓦、大脊及垂脊所構成,脊上無任何剪黏裝飾,符合佛寺風貌的屋面裝飾,也增添了其古樸之風味。 |
室內特徵 | 重慶寺拜亭之中門左右兩扇格扇門其門櫺格作成花窗,嵌入鑲嵌玻璃,並於腰身嵌入淺雕花板,裙板則畫以小品水墨畫,為中西合併作法。拜亭之中門及其龍、虎2門則分別繪以「哼哈二將」及風調雨順(四大天王)。重慶寺之拜亭與正殿之頂棚(天花)是採「徹上明造」的露椽手法,並無華麗的「藻井」裝飾,僅在正殿之中脊與拜亭中間兩根檁子上分別施以雙龍護八卦與兩儀四象之彩繪。寺內更收藏許多匾額、對聯、神像及壁畫等,實為具有重要價值之歷史文物。 |
使用情形 | 寺廟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 壁畫 |
現狀 | 目前仍作祠廟使用,並於102年7月完成修復。 |
是否開放 | 1 |
是否收費 | (空) |
開放時間 | 0900~1800 |
網站名稱 | 台南旅遊網 |
網址 | 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790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6)2213597 |
公告 |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618507620號 公告日期: : 2007-04-26 10:36:43.0
|
公告資料 |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4-26/1d7dd564-7baa-4d31-ac15-1d265a1964c5/006台南重慶寺公告及定著土地範圍圖.tif
|
地籍資料 |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27/0318c2a8-bc9b-4013-a35e-168afeb58850/臺南重慶寺地籍圖.jpg
|
案件編號: 20070426000001 |
個案名稱: 臺南重慶寺 |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祠廟
|
歷史沿革: 依據《臺灣文獻》中《臺南市宗教誌》所載,重慶寺創建於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座落於臺灣府寧南坊(今臺南市中正路5巷),中西區圖書分館處,當時的寺貌為三開間,建築形式有三川門、正殿、後殿以及2側廂房,寺宇寬敝,佛像莊嚴,為禪宗臨濟宗之一脈。清乾隆43年(西元1778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捐俸重修,因此淵緣,本寺在臺南府城寺廟中被譽為「7寺8廟」勝景之一,只可惜蔣元樞重修時並無留下碑文圖記。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臺灣巡道姚瑩,倡議由府城各寺廟號召境眾,結合鄰近寺廟組織聯境,以作防匪抗盜,本寺也和總趕宮、保和宮、朝興宮、五帝廟、昆沙宮、東轅門土地公廟、莊雅橋土地公廟共組「八吉境」,負責防衛大南門城的防務工作。日大正4年(西元1915年)日本政府以1260圓強制徵收位於臺南市中正路5巷1號的重慶寺,以為新建臺南廳舍建築之用地,以至莊嚴梵宇被毀,一些寶貴文物流失。日大正5年(西元1916年)10月,信徒蔡森等人以350圓買下今重慶寺之地(中正路5巷2號),重建新寺,於12月竣工,由原本三開三進的梵宇,變成單殿加拜亭的小寺廟。日昭和20年(西元1945年)3月美軍轟炸臺南州廳時,本寺不幸被波及毀壞。二戰結束後,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再次重修,由王天恩擔任本寺管理人。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多位信徒皈依藏密白教貢噶上師,遂禮聘上師為本寺住持,並託上師代管寺務,經上師指示重組管理委員會。因此機緣重慶寺逐成為藏密噶瑪噶舉派(白教)臺南的發源地。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重慶寺管理委員會提報表、歷史建築「臺南重慶寺」調查研究修復計畫 |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 1.重慶寺為臺南市7寺8廟之一,其歷史及典故在臺南發展有重要記憶意義,且信仰有其特色,如月老、西嶽大帝、密宗(藏傳佛教)與醋矸故事。
2.寺內正殿與拜亭屬於民國45年之作,並延請當時知名傳統畫師潘麗水作畫,留下名作,有其文物價值。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暨本市歷史建築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第1屆第6次定期會會議決議。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中西區 address: :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2號
|
經度: 120.2036121981 |
緯度: 22.99158401078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單位: 有形文化資產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3樓 |
代表圖像: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319/photo/pic001.jpg |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重OO
|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0426000001 |
外觀特徵: 若依一般廟宇的空間格局加以分類,重慶寺屬於單殿式加拜亭之空間格局。從中正路5巷進入重慶寺內,首先面對的即是位於建築中軸線最外層的山門及圍牆。山門其上收以一漏斗型之柱頭,再置一廡殿式屋頂,面覆以青色琉璃瓦且在中脊上置黃色雙龍護珠之雕塑,另山門兩側的圍牆其上方面覆以同山門屋面之青色琉璃瓦。進入山門後映入眼簾的為本寺面舖大理石切片拼花地坪的前院,其上設有一鐵皮屋頂防止下雨。拜亭為歇山式捲棚屋、頂水形馬背、仰合紅瓦頂,脊上並無任何剪黏裝飾,形式極為樸素。正殿空間架構為十一架檁木上承硬山單簷燕尾式的屋頂、四點金柱、後簷牆及左右山牆所構成的三開間格局之建築樣式,屋面則由仰合紅瓦、大脊及垂脊所構成,脊上無任何剪黏裝飾,符合佛寺風貌的屋面裝飾,也增添了其古樸之風味。 |
室內特徵: 重慶寺拜亭之中門左右兩扇格扇門其門櫺格作成花窗,嵌入鑲嵌玻璃,並於腰身嵌入淺雕花板,裙板則畫以小品水墨畫,為中西合併作法。拜亭之中門及其龍、虎2門則分別繪以「哼哈二將」及風調雨順(四大天王)。重慶寺之拜亭與正殿之頂棚(天花)是採「徹上明造」的露椽手法,並無華麗的「藻井」裝飾,僅在正殿之中脊與拜亭中間兩根檁子上分別施以雙龍護八卦與兩儀四象之彩繪。寺內更收藏許多匾額、對聯、神像及壁畫等,實為具有重要價值之歷史文物。 |
使用情形: 寺廟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壁畫 |
現狀: 目前仍作祠廟使用,並於102年7月完成修復。 |
是否開放: 1 |
是否收費: (空) |
開放時間: 0900~1800 |
網站名稱: 台南旅遊網 |
網址: 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790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618507620號 公告日期: : 2007-04-26 10:36:43.0
|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4-26/1d7dd564-7baa-4d31-ac15-1d265a1964c5/006台南重慶寺公告及定著土地範圍圖.tif
|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27/0318c2a8-bc9b-4013-a35e-168afeb58850/臺南重慶寺地籍圖.jpg
|
[ 搜尋所有
昆沙宮 ... ]
根據地址 700 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59巷2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 電話: +886-6-5922335 | 開放時間: 全年無休 | 分類: 宗教廟宇 | 745 臺南市安定區蘇厝里293-2號 |
| 電話: +886-6-6233888 | 開放時間: 週一~週日08:00~17:00 | 分類: 生態教育、主題園區、消費娛樂、風景區 | 736 臺南市柳營區旭山里60號 |
| 電話: +886-6-2052013 | 開放時間: 09:00-17:00,每月固定最後一週的星期二休館 | 分類: 觀光工廠 | 717 臺南市仁德區中正路三段589號 |
| 電話: +886-6-6982103 | 開放時間: ▴週四至週二 9:00~17:30 (平日12:00-13:30休息)
▴每週三休園 | 分類: 地方展館 | 720 臺南市官田區嘉南66號 |
| 電話: 06-6324570 |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接受團體預約。星期六、日及國定假日為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每1小時1班車由中興車站發車,共8班。 | 分類: 在地藝文 | 730 臺南市新營區中興路42號 |
|
| 電話: +886-6-6233888 | 開放時間: 週一~週日08:00~17:00 | 分類: 生態教育 | 736 臺南市柳營區旭山里60號 |
| 電話: +886-6-5763936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分類: 在地藝文 | 742 臺南市大內區頭社里頭社 |
| 電話: +886-6-2267151 | 開放時間: | 分類: 歷史古蹟、在地藝文 | 700 臺南市中西區府中街西側街口處 |
| 電話: 06-2975119#2202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休館:每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景點資訊僅供參考,詳細參觀資訊請洽官方網站 | 分類: 歷史古蹟、地方展館、在地藝文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之1號 |
| 電話: +886-6-2841386 | 開放時間: 5:00~21:30 全年開放 | 分類: 宗教廟宇 | 709 臺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136號 |
|
| 電話: +886-6-2757575 | 開放時間: 請洽成功大學 | 分類: 在地藝文 |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光復校區) |
| 電話: +886-6-5761076 | 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 9:00~17:00、週六 星象館9:00~20:00 、天文觀測館9:00~21:00、天文展示館9:00~21:00。週一休館 | 分類: 在地藝文、無障礙設施 | 742 臺南市大內區曲溪里34-2號 |
| 電話: 06-7956700 | 開放時間: | 分類: 地方展館 | 723 臺南市西港區營西里1號 |
| 電話: +886-6-2653819 | 開放時間: 夏季(3~10月) 09:00~18:00;冬季(11~2月) 08:30~17:30全年無休 (政府公告之颱風假除外) | 分類: 宗教廟宇 | 702 臺南市南區鹽埕路159巷1號 |
| 電話: | 開放時間: | 分類: 消費娛樂 | 712 臺南市新化區中正路與中山路交會處 |
電話: +886-6-5922335 | 開放時間: 全年無休 | 分類: 宗教廟宇 | 745 臺南市安定區蘇厝里293-2號 |
電話: +886-6-6233888 | 開放時間: 週一~週日08:00~17:00 | 分類: 生態教育、主題園區、消費娛樂、風景區 | 736 臺南市柳營區旭山里60號 |
電話: +886-6-2052013 | 開放時間: 09:00-17:00,每月固定最後一週的星期二休館 | 分類: 觀光工廠 | 717 臺南市仁德區中正路三段589號 |
電話: +886-6-6982103 | 開放時間: ▴週四至週二 9:00~17:30 (平日12:00-13:30休息)
▴每週三休園 | 分類: 地方展館 | 720 臺南市官田區嘉南66號 |
電話: 06-6324570 |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接受團體預約。星期六、日及國定假日為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每1小時1班車由中興車站發車,共8班。 | 分類: 在地藝文 | 730 臺南市新營區中興路42號 |
|
電話: +886-6-6233888 | 開放時間: 週一~週日08:00~17:00 | 分類: 生態教育 | 736 臺南市柳營區旭山里60號 |
電話: +886-6-5763936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分類: 在地藝文 | 742 臺南市大內區頭社里頭社 |
電話: +886-6-2267151 | 開放時間: | 分類: 歷史古蹟、在地藝文 | 700 臺南市中西區府中街西側街口處 |
電話: 06-2975119#2202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休館:每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景點資訊僅供參考,詳細參觀資訊請洽官方網站 | 分類: 歷史古蹟、地方展館、在地藝文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之1號 |
電話: +886-6-2841386 | 開放時間: 5:00~21:30 全年開放 | 分類: 宗教廟宇 | 709 臺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136號 |
|
電話: +886-6-2757575 | 開放時間: 請洽成功大學 | 分類: 在地藝文 |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光復校區) |
電話: +886-6-5761076 | 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 9:00~17:00、週六 星象館9:00~20:00 、天文觀測館9:00~21:00、天文展示館9:00~21:00。週一休館 | 分類: 在地藝文、無障礙設施 | 742 臺南市大內區曲溪里34-2號 |
電話: 06-7956700 | 開放時間: | 分類: 地方展館 | 723 臺南市西港區營西里1號 |
電話: +886-6-2653819 | 開放時間: 夏季(3~10月) 09:00~18:00;冬季(11~2月) 08:30~17:30全年無休 (政府公告之颱風假除外) | 分類: 宗教廟宇 | 702 臺南市南區鹽埕路159巷1號 |
電話: | 開放時間: | 分類: 消費娛樂 | 712 臺南市新化區中正路與中山路交會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