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了: 林昭慶公共藝術作品輯= The end and the beginning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國家圖書館

書名下車了: 林昭慶公共藝術作品輯= The end and the beginning的作者是林昭慶著作, 出版單位是古采藝創環境, 版次是初版, 出版年月是111/11, 適讀對象是樂齡, 頁數是120, ISBN是978-986-85478-4-1 (精裝, NT$500, 120面, 20X20公分).

書名下車了: 林昭慶公共藝術作品輯= The end and the beginning
作者林昭慶著作
出版單位古采藝創環境
版次初版
出版年月111/11
標題雕塑; 作品集
0-3歲嬰幼兒圖書分齡主題詞(空)
3-6歲嬰幼兒圖書分齡主題詞(空)
適讀對象樂齡
分級註記普遍級
類號930
ISBN978-986-85478-4-1 (精裝, NT$500, 120面, 20X20公分)
開數20X20
頁數120
得獎紀錄(空)

書名

下車了: 林昭慶公共藝術作品輯= The end and the beginning

作者

林昭慶著作

出版單位

古采藝創環境

版次

初版

出版年月

111/11

標題

雕塑; 作品集

0-3歲嬰幼兒圖書分齡主題詞

(空)

3-6歲嬰幼兒圖書分齡主題詞

(空)

適讀對象

樂齡

分級註記

普遍級

類號

930

ISBN

978-986-85478-4-1 (精裝, NT$500, 120面, 20X20公分)

開數

20X20

頁數

120

得獎紀錄

(空)

根據識別碼 978-986-85478-4-1 精裝 NT 500 120面 20X20公分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978-986-85478-4-1 精裝 NT 500 120面 20X20公分 資料。

[ 搜尋所有 978-986-85478-4-1 精裝 NT 500 120面 20X20公分 ... ]

根據名稱 古采藝創環境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古采藝創環境 ...)

# 古采藝創環境 於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 1

名稱林昭慶
代表圖像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aa185d7f-ee80-4066-8611-4667435ea750/1419/061e838c278f304d7f3f528716f1c334194d0c71.jpg
簡介臺灣的公共藝術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在「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不斷修正下,相關條例辦法愈趨完善,對於公共藝術的發展與管理機制,愈來愈傾向考量整體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多元面向,讓城市風貌更為優質。 一個完善的文化環境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等的結合,從杯子到建築都可以感動人,才能讓人從小處起體驗生活美學。至於公共藝術,也不應是單一藝術形象,而應以多元化方向發展工藝美學,創作上,除了陶製材質之外,包括不鏽鋼、銅、琉璃、景觀雕塑及植栽等,都應能在生活工藝美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靈感需要實際執行,而非空談,因此對於空間的靈活運用與美學,從事陶藝數十年、且執行過近百件公共藝術案的林昭慶自有一套看法:「藝術家的生活空間美學素養是可以培訓出來的,不是把藝術品買回家供奉不用;不管多貴、多珍貴,就是要拿來使用,這個觀念要很重要。」他認為,要營造多元性的空間,藝術家首先要有深刻的體驗,才能夠感動別人。 林昭慶繼而提出自己對近代工藝美學的觀點:「包含美術的概念,讓手作能力和美術能力結合;且近代工藝美學多元,有聲光效果、音樂表演,都是藝術。」多元媒材的創作是非常有趣的,但面對手工藝,林昭慶感嘆道:「以前所有的玩具都是親手作,但現今的孩子玩具都到賣場買,導致他們的觸覺發展太單薄,和以前的孩子相較,今日孩子們的創造力顯然差多了。」再加上電腦化的時代,大多數資料只要上網查即可,而信件又無法傳遞情感溫度,所以「現在的孩子或許已忘記筆在紙上磨擦的感動。感動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感動別人?」他搖頭說。  林昭慶觀察,早年臺灣技職學校學生畢業後,就能馬上適應業界的工作環境,反觀今日:「手上有工夫的人並不好找,因為雖然會的人很多,但他們往往沒有專業的實行技術。」也因此,對於工藝美學,他的願景是「可以讓人去體驗『作』的動作,如此一來,就能讓人在更多體驗當中,充分感受觸覺的美感。觸覺可直接引導思維,經由感受,讓人直接做出反應。」工藝應以手作的經驗多加琢磨,以培訓養成更完善的工藝美感。此外,他也強調,東方文化脈絡明顯異於西方,最重要的是要記得設計的「根」在哪裡,並經由物件的延續,讓精神延伸於各地方。  林昭慶回憶,陶藝的發展於1987年間達到高峰,順應經濟發展的奇蹟,許多工藝家也於此時嶄露頭角,但大多數的工藝家都傾向於等待機緣,較少自己開拓機會。1990年代末,經濟逐漸泡沫化,他開始沉澱思考,如何和大環境搏鬥。他慢慢了解到:「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當然有面臨失敗、困頓、迷惘的時候,但這些都沒有人可以幫忙,得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才可能繼續往前行。」接下來的幾年,隨著經手的公共3 4藝術案增加,他更體認到組織對未來的重要性:「只有組織才能讓整個藝術架構完整,場務人員、行政、設計、專案經理等都是連動的關係,將工藝美學或公共藝術予以連結。」  而無論是陶作或公共景觀,林昭慶都不斷強調親身參與、親自動手作的重要性:「只要有機會,就要去磨練手作能力,不能僅畫一張設計圖,就請工廠製作成品,那並不是自己做的!」而且著作權的歸屬也是一個問題。認清自己、從根本做起的看法,也反映在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上,他表示,「臺灣是一座精緻海島型國家,有自身的文化脈絡」,雖然技法與材料可能會不斷改變,但認識本土文化的特點,秉持傳承精神,藉由器物來傳達與表現,是展現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工作。 生活與創作都離不開藝術的林昭慶,對手感經濟的市場導向信心滿滿:「我認為手感經濟未來會取代工業市場,因為工業的東西較不具生命張力,就算杯子破了也不會讓人心疼,但手作的東西是真正能感動人的。」藉由親身體驗、於手感經驗中發掘情感,他認為,人們重新體認工藝文化精華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郵遞區號110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1樓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經度座標121.583352
緯度座標25.0761609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週六、日休館
電話02-27991232
來源網站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04.html
主類別工藝之家
縣市臺北市 內湖區
群組類別工藝之家
主分類PK1419
版本1.0
點閱數26
名稱: 林昭慶
代表圖像: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aa185d7f-ee80-4066-8611-4667435ea750/1419/061e838c278f304d7f3f528716f1c334194d0c71.jpg
簡介: 臺灣的公共藝術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在「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不斷修正下,相關條例辦法愈趨完善,對於公共藝術的發展與管理機制,愈來愈傾向考量整體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多元面向,讓城市風貌更為優質。 一個完善的文化環境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等的結合,從杯子到建築都可以感動人,才能讓人從小處起體驗生活美學。至於公共藝術,也不應是單一藝術形象,而應以多元化方向發展工藝美學,創作上,除了陶製材質之外,包括不鏽鋼、銅、琉璃、景觀雕塑及植栽等,都應能在生活工藝美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靈感需要實際執行,而非空談,因此對於空間的靈活運用與美學,從事陶藝數十年、且執行過近百件公共藝術案的林昭慶自有一套看法:「藝術家的生活空間美學素養是可以培訓出來的,不是把藝術品買回家供奉不用;不管多貴、多珍貴,就是要拿來使用,這個觀念要很重要。」他認為,要營造多元性的空間,藝術家首先要有深刻的體驗,才能夠感動別人。 林昭慶繼而提出自己對近代工藝美學的觀點:「包含美術的概念,讓手作能力和美術能力結合;且近代工藝美學多元,有聲光效果、音樂表演,都是藝術。」多元媒材的創作是非常有趣的,但面對手工藝,林昭慶感嘆道:「以前所有的玩具都是親手作,但現今的孩子玩具都到賣場買,導致他們的觸覺發展太單薄,和以前的孩子相較,今日孩子們的創造力顯然差多了。」再加上電腦化的時代,大多數資料只要上網查即可,而信件又無法傳遞情感溫度,所以「現在的孩子或許已忘記筆在紙上磨擦的感動。感動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感動別人?」他搖頭說。  林昭慶觀察,早年臺灣技職學校學生畢業後,就能馬上適應業界的工作環境,反觀今日:「手上有工夫的人並不好找,因為雖然會的人很多,但他們往往沒有專業的實行技術。」也因此,對於工藝美學,他的願景是「可以讓人去體驗『作』的動作,如此一來,就能讓人在更多體驗當中,充分感受觸覺的美感。觸覺可直接引導思維,經由感受,讓人直接做出反應。」工藝應以手作的經驗多加琢磨,以培訓養成更完善的工藝美感。此外,他也強調,東方文化脈絡明顯異於西方,最重要的是要記得設計的「根」在哪裡,並經由物件的延續,讓精神延伸於各地方。  林昭慶回憶,陶藝的發展於1987年間達到高峰,順應經濟發展的奇蹟,許多工藝家也於此時嶄露頭角,但大多數的工藝家都傾向於等待機緣,較少自己開拓機會。1990年代末,經濟逐漸泡沫化,他開始沉澱思考,如何和大環境搏鬥。他慢慢了解到:「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當然有面臨失敗、困頓、迷惘的時候,但這些都沒有人可以幫忙,得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才可能繼續往前行。」接下來的幾年,隨著經手的公共3 4藝術案增加,他更體認到組織對未來的重要性:「只有組織才能讓整個藝術架構完整,場務人員、行政、設計、專案經理等都是連動的關係,將工藝美學或公共藝術予以連結。」  而無論是陶作或公共景觀,林昭慶都不斷強調親身參與、親自動手作的重要性:「只要有機會,就要去磨練手作能力,不能僅畫一張設計圖,就請工廠製作成品,那並不是自己做的!」而且著作權的歸屬也是一個問題。認清自己、從根本做起的看法,也反映在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上,他表示,「臺灣是一座精緻海島型國家,有自身的文化脈絡」,雖然技法與材料可能會不斷改變,但認識本土文化的特點,秉持傳承精神,藉由器物來傳達與表現,是展現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工作。 生活與創作都離不開藝術的林昭慶,對手感經濟的市場導向信心滿滿:「我認為手感經濟未來會取代工業市場,因為工業的東西較不具生命張力,就算杯子破了也不會讓人心疼,但手作的東西是真正能感動人的。」藉由親身體驗、於手感經驗中發掘情感,他認為,人們重新體認工藝文化精華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郵遞區號: 110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1樓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經度座標: 121.583352
緯度座標: 25.0761609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週六、日休館
電話: 02-27991232
來源網站: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04.html
主類別: 工藝之家
縣市: 臺北市 內湖區
群組類別: 工藝之家
主分類PK: 1419
版本: 1.0
點閱數: 26

# 古采藝創環境 於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 2

名稱林昭慶
代表圖像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aa185d7f-ee80-4066-8611-4667435ea750/1419/061e838c278f304d7f3f528716f1c334194d0c71.jpg
簡介臺灣的公共藝術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在「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不斷修正下,相關條例辦法愈趨完善,對於公共藝術的發展與管理機制,愈來愈傾向考量整體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多元面向,讓城市風貌更為優質。 一個完善的文化環境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等的結合,從杯子到建築都可以感動人,才能讓人從小處起體驗生活美學。至於公共藝術,也不應是單一藝術形象,而應以多元化方向發展工藝美學,創作上,除了陶製材質之外,包括不鏽鋼、銅、琉璃、景觀雕塑及植栽等,都應能在生活工藝美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靈感需要實際執行,而非空談,因此對於空間的靈活運用與美學,從事陶藝數十年、且執行過近百件公共藝術案的林昭慶自有一套看法:「藝術家的生活空間美學素養是可以培訓出來的,不是把藝術品買回家供奉不用;不管多貴、多珍貴,就是要拿來使用,這個觀念要很重要。」他認為,要營造多元性的空間,藝術家首先要有深刻的體驗,才能夠感動別人。 林昭慶繼而提出自己對近代工藝美學的觀點:「包含美術的概念,讓手作能力和美術能力結合;且近代工藝美學多元,有聲光效果、音樂表演,都是藝術。」多元媒材的創作是非常有趣的,但面對手工藝,林昭慶感嘆道:「以前所有的玩具都是親手作,但現今的孩子玩具都到賣場買,導致他們的觸覺發展太單薄,和以前的孩子相較,今日孩子們的創造力顯然差多了。」再加上電腦化的時代,大多數資料只要上網查即可,而信件又無法傳遞情感溫度,所以「現在的孩子或許已忘記筆在紙上磨擦的感動。感動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感動別人?」他搖頭說。  林昭慶觀察,早年臺灣技職學校學生畢業後,就能馬上適應業界的工作環境,反觀今日:「手上有工夫的人並不好找,因為雖然會的人很多,但他們往往沒有專業的實行技術。」也因此,對於工藝美學,他的願景是「可以讓人去體驗『作』的動作,如此一來,就能讓人在更多體驗當中,充分感受觸覺的美感。觸覺可直接引導思維,經由感受,讓人直接做出反應。」工藝應以手作的經驗多加琢磨,以培訓養成更完善的工藝美感。此外,他也強調,東方文化脈絡明顯異於西方,最重要的是要記得設計的「根」在哪裡,並經由物件的延續,讓精神延伸於各地方。  林昭慶回憶,陶藝的發展於1987年間達到高峰,順應經濟發展的奇蹟,許多工藝家也於此時嶄露頭角,但大多數的工藝家都傾向於等待機緣,較少自己開拓機會。1990年代末,經濟逐漸泡沫化,他開始沉澱思考,如何和大環境搏鬥。他慢慢了解到:「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當然有面臨失敗、困頓、迷惘的時候,但這些都沒有人可以幫忙,得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才可能繼續往前行。」接下來的幾年,隨著經手的公共3 4藝術案增加,他更體認到組織對未來的重要性:「只有組織才能讓整個藝術架構完整,場務人員、行政、設計、專案經理等都是連動的關係,將工藝美學或公共藝術予以連結。」  而無論是陶作或公共景觀,林昭慶都不斷強調親身參與、親自動手作的重要性:「只要有機會,就要去磨練手作能力,不能僅畫一張設計圖,就請工廠製作成品,那並不是自己做的!」而且著作權的歸屬也是一個問題。認清自己、從根本做起的看法,也反映在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上,他表示,「臺灣是一座精緻海島型國家,有自身的文化脈絡」,雖然技法與材料可能會不斷改變,但認識本土文化的特點,秉持傳承精神,藉由器物來傳達與表現,是展現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工作。 生活與創作都離不開藝術的林昭慶,對手感經濟的市場導向信心滿滿:「我認為手感經濟未來會取代工業市場,因為工業的東西較不具生命張力,就算杯子破了也不會讓人心疼,但手作的東西是真正能感動人的。」藉由親身體驗、於手感經驗中發掘情感,他認為,人們重新體認工藝文化精華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郵遞區號110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1樓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經度座標121.5833789
緯度座標25.0761602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週六、日休館
電話02-27991232
來源網站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04.html
主類別工藝之家
縣市臺北市 內湖區
群組類別工藝之家
主分類PK1419
版本1.0
點閱數854
名稱: 林昭慶
代表圖像: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aa185d7f-ee80-4066-8611-4667435ea750/1419/061e838c278f304d7f3f528716f1c334194d0c71.jpg
簡介: 臺灣的公共藝術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在「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不斷修正下,相關條例辦法愈趨完善,對於公共藝術的發展與管理機制,愈來愈傾向考量整體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多元面向,讓城市風貌更為優質。 一個完善的文化環境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等的結合,從杯子到建築都可以感動人,才能讓人從小處起體驗生活美學。至於公共藝術,也不應是單一藝術形象,而應以多元化方向發展工藝美學,創作上,除了陶製材質之外,包括不鏽鋼、銅、琉璃、景觀雕塑及植栽等,都應能在生活工藝美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靈感需要實際執行,而非空談,因此對於空間的靈活運用與美學,從事陶藝數十年、且執行過近百件公共藝術案的林昭慶自有一套看法:「藝術家的生活空間美學素養是可以培訓出來的,不是把藝術品買回家供奉不用;不管多貴、多珍貴,就是要拿來使用,這個觀念要很重要。」他認為,要營造多元性的空間,藝術家首先要有深刻的體驗,才能夠感動別人。 林昭慶繼而提出自己對近代工藝美學的觀點:「包含美術的概念,讓手作能力和美術能力結合;且近代工藝美學多元,有聲光效果、音樂表演,都是藝術。」多元媒材的創作是非常有趣的,但面對手工藝,林昭慶感嘆道:「以前所有的玩具都是親手作,但現今的孩子玩具都到賣場買,導致他們的觸覺發展太單薄,和以前的孩子相較,今日孩子們的創造力顯然差多了。」再加上電腦化的時代,大多數資料只要上網查即可,而信件又無法傳遞情感溫度,所以「現在的孩子或許已忘記筆在紙上磨擦的感動。感動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感動別人?」他搖頭說。  林昭慶觀察,早年臺灣技職學校學生畢業後,就能馬上適應業界的工作環境,反觀今日:「手上有工夫的人並不好找,因為雖然會的人很多,但他們往往沒有專業的實行技術。」也因此,對於工藝美學,他的願景是「可以讓人去體驗『作』的動作,如此一來,就能讓人在更多體驗當中,充分感受觸覺的美感。觸覺可直接引導思維,經由感受,讓人直接做出反應。」工藝應以手作的經驗多加琢磨,以培訓養成更完善的工藝美感。此外,他也強調,東方文化脈絡明顯異於西方,最重要的是要記得設計的「根」在哪裡,並經由物件的延續,讓精神延伸於各地方。  林昭慶回憶,陶藝的發展於1987年間達到高峰,順應經濟發展的奇蹟,許多工藝家也於此時嶄露頭角,但大多數的工藝家都傾向於等待機緣,較少自己開拓機會。1990年代末,經濟逐漸泡沫化,他開始沉澱思考,如何和大環境搏鬥。他慢慢了解到:「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當然有面臨失敗、困頓、迷惘的時候,但這些都沒有人可以幫忙,得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才可能繼續往前行。」接下來的幾年,隨著經手的公共3 4藝術案增加,他更體認到組織對未來的重要性:「只有組織才能讓整個藝術架構完整,場務人員、行政、設計、專案經理等都是連動的關係,將工藝美學或公共藝術予以連結。」  而無論是陶作或公共景觀,林昭慶都不斷強調親身參與、親自動手作的重要性:「只要有機會,就要去磨練手作能力,不能僅畫一張設計圖,就請工廠製作成品,那並不是自己做的!」而且著作權的歸屬也是一個問題。認清自己、從根本做起的看法,也反映在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上,他表示,「臺灣是一座精緻海島型國家,有自身的文化脈絡」,雖然技法與材料可能會不斷改變,但認識本土文化的特點,秉持傳承精神,藉由器物來傳達與表現,是展現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工作。 生活與創作都離不開藝術的林昭慶,對手感經濟的市場導向信心滿滿:「我認為手感經濟未來會取代工業市場,因為工業的東西較不具生命張力,就算杯子破了也不會讓人心疼,但手作的東西是真正能感動人的。」藉由親身體驗、於手感經驗中發掘情感,他認為,人們重新體認工藝文化精華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郵遞區號: 110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1樓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經度座標: 121.5833789
緯度座標: 25.0761602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週六、日休館
電話: 02-27991232
來源網站: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04.html
主類別: 工藝之家
縣市: 臺北市 內湖區
群組類別: 工藝之家
主分類PK: 1419
版本: 1.0
點閱數: 854

# 古采藝創環境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3

名稱林昭慶
電話02-27991232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1樓
工坊名稱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週六、日休館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28e7d52c-a90a-4fc0-a22d-0dfe209257ac.jpg
內容臺灣的公共藝術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在「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不斷修正下,相關條例辦法愈趨完善,對於公共藝術的發展與管理機制,愈來愈傾向考量整體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多元面向,讓城市風貌更為優質。 一個完善的文化環境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等的結合,從杯子到建築都可以感動人,才能讓人從小處起體驗生活美學。至於公共藝術,也不應是單一藝術形象,而應以多元化方向發展工藝美學,創作上,除了陶製材質之外,包括不鏽鋼、銅、琉璃、景觀雕塑及植栽等,都應能在生活工藝美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靈感需要實際執行,而非空談,因此對於空間的靈活運用與美學,從事陶藝數十年、且執行過近百件公共藝術案的林昭慶自有一套看法:「藝術家的生活空間美學素養是可以培訓出來的,不是把藝術品買回家供奉不用;不管多貴、多珍貴,就是要拿來使用,這個觀念要很重要。」他認為,要營造多元性的空間,藝術家首先要有深刻的體驗,才能夠感動別人。 林昭慶繼而提出自己對近代工藝美學的觀點:「包含美術的概念,讓手作能力和美術能力結合;且近代工藝美學多元,有聲光效果、音樂表演,都是藝術。」多元媒材的創作是非常有趣的,但面對手工藝,林昭慶感嘆道:「以前所有的玩具都是親手作,但現今的孩子玩具都到賣場買,導致他們的觸覺發展太單薄,和以前的孩子相較,今日孩子們的創造力顯然差多了。」再加上電腦化的時代,大多數資料只要上網查即可,而信件又無法傳遞情感溫度,所以「現在的孩子或許已忘記筆在紙上磨擦的感動。感動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感動別人?」他搖頭說。  林昭慶觀察,早年臺灣技職學校學生畢業後,就能馬上適應業界的工作環境,反觀今日:「手上有工夫的人並不好找,因為雖然會的人很多,但他們往往沒有專業的實行技術。」也因此,對於工藝美學,他的願景是「可以讓人去體驗『作』的動作,如此一來,就能讓人在更多體驗當中,充分感受觸覺的美感。觸覺可直接引導思維,經由感受,讓人直接做出反應。」工藝應以手作的經驗多加琢磨,以培訓養成更完善的工藝美感。此外,他也強調,東方文化脈絡明顯異於西方,最重要的是要記得設計的「根」在哪裡,並經由物件的延續,讓精神延伸於各地方。  林昭慶回憶,陶藝的發展於1987年間達到高峰,順應經濟發展的奇蹟,許多工藝家也於此時嶄露頭角,但大多數的工藝家都傾向於等待機緣,較少自己開拓機會。1990年代末,經濟逐漸泡沫化,他開始沉澱思考,如何和大環境搏鬥。他慢慢了解到:「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當然有面臨失敗、困頓、迷惘的時候,但這些都沒有人可以幫忙,得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才可能繼續往前行。」接下來的幾年,隨著經手的公共3 4藝術案增加,他更體認到組織對未來的重要性:「只有組織才能讓整個藝術架構完整,場務人員、行政、設計、專案經理等都是連動的關係,將工藝美學或公共藝術予以連結。」  而無論是陶作或公共景觀,林昭慶都不斷強調親身參與、親自動手作的重要性:「只要有機會,就要去磨練手作能力,不能僅畫一張設計圖,就請工廠製作成品,那並不是自己做的!」而且著作權的歸屬也是一個問題。認清自己、從根本做起的看法,也反映在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上,他表示,「臺灣是一座精緻海島型國家,有自身的文化脈絡」,雖然技法與材料可能會不斷改變,但認識本土文化的特點,秉持傳承精神,藉由器物來傳達與表現,是展現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工作。 生活與創作都離不開藝術的林昭慶,對手感經濟的市場導向信心滿滿:「我認為手感經濟未來會取代工業市場,因為工業的東西較不具生命張力,就算杯子破了也不會讓人心疼,但手作的東西是真正能感動人的。」藉由親身體驗、於手感經驗中發掘情感,他認為,人們重新體認工藝文化精華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04.html
名稱: 林昭慶
電話: 02-27991232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1樓
工坊名稱: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週六、日休館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28e7d52c-a90a-4fc0-a22d-0dfe209257ac.jpg
內容: 臺灣的公共藝術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在「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不斷修正下,相關條例辦法愈趨完善,對於公共藝術的發展與管理機制,愈來愈傾向考量整體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多元面向,讓城市風貌更為優質。 一個完善的文化環境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等的結合,從杯子到建築都可以感動人,才能讓人從小處起體驗生活美學。至於公共藝術,也不應是單一藝術形象,而應以多元化方向發展工藝美學,創作上,除了陶製材質之外,包括不鏽鋼、銅、琉璃、景觀雕塑及植栽等,都應能在生活工藝美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靈感需要實際執行,而非空談,因此對於空間的靈活運用與美學,從事陶藝數十年、且執行過近百件公共藝術案的林昭慶自有一套看法:「藝術家的生活空間美學素養是可以培訓出來的,不是把藝術品買回家供奉不用;不管多貴、多珍貴,就是要拿來使用,這個觀念要很重要。」他認為,要營造多元性的空間,藝術家首先要有深刻的體驗,才能夠感動別人。 林昭慶繼而提出自己對近代工藝美學的觀點:「包含美術的概念,讓手作能力和美術能力結合;且近代工藝美學多元,有聲光效果、音樂表演,都是藝術。」多元媒材的創作是非常有趣的,但面對手工藝,林昭慶感嘆道:「以前所有的玩具都是親手作,但現今的孩子玩具都到賣場買,導致他們的觸覺發展太單薄,和以前的孩子相較,今日孩子們的創造力顯然差多了。」再加上電腦化的時代,大多數資料只要上網查即可,而信件又無法傳遞情感溫度,所以「現在的孩子或許已忘記筆在紙上磨擦的感動。感動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感動別人?」他搖頭說。  林昭慶觀察,早年臺灣技職學校學生畢業後,就能馬上適應業界的工作環境,反觀今日:「手上有工夫的人並不好找,因為雖然會的人很多,但他們往往沒有專業的實行技術。」也因此,對於工藝美學,他的願景是「可以讓人去體驗『作』的動作,如此一來,就能讓人在更多體驗當中,充分感受觸覺的美感。觸覺可直接引導思維,經由感受,讓人直接做出反應。」工藝應以手作的經驗多加琢磨,以培訓養成更完善的工藝美感。此外,他也強調,東方文化脈絡明顯異於西方,最重要的是要記得設計的「根」在哪裡,並經由物件的延續,讓精神延伸於各地方。  林昭慶回憶,陶藝的發展於1987年間達到高峰,順應經濟發展的奇蹟,許多工藝家也於此時嶄露頭角,但大多數的工藝家都傾向於等待機緣,較少自己開拓機會。1990年代末,經濟逐漸泡沫化,他開始沉澱思考,如何和大環境搏鬥。他慢慢了解到:「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當然有面臨失敗、困頓、迷惘的時候,但這些都沒有人可以幫忙,得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才可能繼續往前行。」接下來的幾年,隨著經手的公共3 4藝術案增加,他更體認到組織對未來的重要性:「只有組織才能讓整個藝術架構完整,場務人員、行政、設計、專案經理等都是連動的關係,將工藝美學或公共藝術予以連結。」  而無論是陶作或公共景觀,林昭慶都不斷強調親身參與、親自動手作的重要性:「只要有機會,就要去磨練手作能力,不能僅畫一張設計圖,就請工廠製作成品,那並不是自己做的!」而且著作權的歸屬也是一個問題。認清自己、從根本做起的看法,也反映在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上,他表示,「臺灣是一座精緻海島型國家,有自身的文化脈絡」,雖然技法與材料可能會不斷改變,但認識本土文化的特點,秉持傳承精神,藉由器物來傳達與表現,是展現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工作。 生活與創作都離不開藝術的林昭慶,對手感經濟的市場導向信心滿滿:「我認為手感經濟未來會取代工業市場,因為工業的東西較不具生命張力,就算杯子破了也不會讓人心疼,但手作的東西是真正能感動人的。」藉由親身體驗、於手感經驗中發掘情感,他認為,人們重新體認工藝文化精華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04.html

# 古采藝創環境 於 文化部公共藝術 - 4

系統編號9362
作品編號P015-02
作品名稱愛乾淨的小水滴─自來水淨水流程圖
作者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250×420×100 cm
作品材質玻璃纖維強化塑膠、不鏽鋼、烤漆
縣市基隆市
設置地點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區管理處前庭左側透水平臺
經度121.7335247
緯度25.0956035
場域園區
經費萬195.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陳昭仁/董書炎、許澄榮、陳振輝、蔡芷芬、宋璽德、簡福鋛、朱惠芬
徵選小組陳昭仁/董書炎、許澄榮、陳振輝、蔡芷芬、宋璽德、簡福鋛、朱惠芬
策劃單位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以小水滴串聯起「自來水淨水流程圖」,讓民眾輕鬆瞭解「淨水場」的功能,體會涓滴之水得來不易,建立節約用水、環境保育的觀念。
主圖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0/P015-02_20503 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愛乾淨的小水滴.jpg
創作年代yyyy2020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362
委託單位(空)
系統編號: 9362
作品編號: P015-02
作品名稱: 愛乾淨的小水滴─自來水淨水流程圖
作者: 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 250×420×100 cm
作品材質: 玻璃纖維強化塑膠、不鏽鋼、烤漆
縣市: 基隆市
設置地點: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區管理處前庭左側透水平臺
經度: 121.7335247
緯度: 25.0956035
場域: 園區
經費萬: 195.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陳昭仁/董書炎、許澄榮、陳振輝、蔡芷芬、宋璽德、簡福鋛、朱惠芬
徵選小組: 陳昭仁/董書炎、許澄榮、陳振輝、蔡芷芬、宋璽德、簡福鋛、朱惠芬
策劃單位: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 以小水滴串聯起「自來水淨水流程圖」,讓民眾輕鬆瞭解「淨水場」的功能,體會涓滴之水得來不易,建立節約用水、環境保育的觀念。
主圖: 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0/P015-02_20503 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愛乾淨的小水滴.jpg
創作年代yyyy: 2020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362
委託單位: (空)

# 古采藝創環境 於 文化部公共藝術 - 5

系統編號9795
作品編號P006-01
作品名稱大冠鷲與青剛櫟
作者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410×190×380 cm
作品材質玻璃纖維強化水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不鏽鋼、烤漆、抿石子、馬賽克、琉璃、陶、玻璃
縣市臺北市
設置地點景勤二號公園鄰里休憩區周邊草坪
經度121.558242
緯度25.026725
場域社區
經費萬189.372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林信忠、胡士壕、周逸傑、陳振輝、許敏雄、劉得劭、張建華
徵選小組林信忠、胡士壕、周逸傑、陳振輝、許敏雄、劉得劭、張建華
策劃單位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透過信義區吉祥物大冠鷲的警覺、及區樹青剛櫟樹的保護,強化民眾環保與防災意識。
主圖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1/P006-01 景勤二號公園_大冠鷲與青剛櫟.JPG
創作年代yyyy2021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795
委託單位(空)
系統編號: 9795
作品編號: P006-01
作品名稱: 大冠鷲與青剛櫟
作者: 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 410×190×380 cm
作品材質: 玻璃纖維強化水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不鏽鋼、烤漆、抿石子、馬賽克、琉璃、陶、玻璃
縣市: 臺北市
設置地點: 景勤二號公園鄰里休憩區周邊草坪
經度: 121.558242
緯度: 25.026725
場域: 社區
經費萬: 189.372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林信忠、胡士壕、周逸傑、陳振輝、許敏雄、劉得劭、張建華
徵選小組: 林信忠、胡士壕、周逸傑、陳振輝、許敏雄、劉得劭、張建華
策劃單位: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 透過信義區吉祥物大冠鷲的警覺、及區樹青剛櫟樹的保護,強化民眾環保與防災意識。
主圖: 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1/P006-01 景勤二號公園_大冠鷲與青剛櫟.JPG
創作年代yyyy: 2021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795
委託單位: (空)

# 古采藝創環境 於 文化部公共藝術 - 6

系統編號9865
作品編號P041-02
作品名稱歡迎來坐坐
作者林昭慶、平鎮區鄰里/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220-250×110×115-148 cm,共4件(4 pieces)
作品材質玻璃纖維強化水泥、不鏽鋼、烤漆、塑木、發光二極體
縣市桃園市
設置地點主入口門右側鄰里自然花園區之草地
經度121.2136331
緯度24.9395686
場域政府機構
經費萬443.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陳振輝、范晏暖、陳松、張至敏、魏惠君/林坤德、賴雅雯、劉世偉
徵選小組陳振輝、范晏暖、陳松、張至敏、林坤德、賴雅雯、劉世偉
策劃單位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民眾畫出生命中覺得最幸福或最具意義的物品,由藝術家設計轉化為街道座椅。
主圖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1/P041-02 平鎮新富市場綜合大樓_歡迎來坐坐.JPG
創作年代yyyy2021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865
委託單位(空)
系統編號: 9865
作品編號: P041-02
作品名稱: 歡迎來坐坐
作者: 林昭慶、平鎮區鄰里/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 220-250×110×115-148 cm,共4件(4 pieces)
作品材質: 玻璃纖維強化水泥、不鏽鋼、烤漆、塑木、發光二極體
縣市: 桃園市
設置地點: 主入口門右側鄰里自然花園區之草地
經度: 121.2136331
緯度: 24.9395686
場域: 政府機構
經費萬: 443.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陳振輝、范晏暖、陳松、張至敏、魏惠君/林坤德、賴雅雯、劉世偉
徵選小組: 陳振輝、范晏暖、陳松、張至敏、林坤德、賴雅雯、劉世偉
策劃單位: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 民眾畫出生命中覺得最幸福或最具意義的物品,由藝術家設計轉化為街道座椅。
主圖: 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1/P041-02 平鎮新富市場綜合大樓_歡迎來坐坐.JPG
創作年代yyyy: 2021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865
委託單位: (空)

# 古采藝創環境 於 文化部公共藝術 - 7

系統編號9347
作品編號P007-03
作品名稱夢想推進器
作者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梯面 ladder 670×260 cm、四槳 paddle four 100×100×32 cm、三槳 paddle three 120×110×32 cm,共2件(2 pieces)、二槳 paddle two 120×12×12 cm
作品材質陶、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烤漆
縣市臺北市
設置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新和國民小學教學大樓旁休憩空間
經度121.503326
緯度25.0259415
場域學校
經費萬704.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張伯謙、阮韻璇、邱永章、陳振輝、張正仁、簡福鋛、楊尊智
徵選小組張伯謙、阮韻璇、邱永章、陳振輝、張正仁、簡福鋛、楊尊智
策劃單位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校園是孕育知識的殿堂,也是同儕互動與生活的延伸場域,師長、家長、志工亦是守護孩子們實踐夢想的推進器!
主圖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0/P007-03_10803 新和國小-夢想推進器 (1).jpg
創作年代yyyy2020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347
委託單位(空)
系統編號: 9347
作品編號: P007-03
作品名稱: 夢想推進器
作者: 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 梯面 ladder 670×260 cm、四槳 paddle four 100×100×32 cm、三槳 paddle three 120×110×32 cm,共2件(2 pieces)、二槳 paddle two 120×12×12 cm
作品材質: 陶、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烤漆
縣市: 臺北市
設置地點: 臺北市萬華區新和國民小學教學大樓旁休憩空間
經度: 121.503326
緯度: 25.0259415
場域: 學校
經費萬: 704.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張伯謙、阮韻璇、邱永章、陳振輝、張正仁、簡福鋛、楊尊智
徵選小組: 張伯謙、阮韻璇、邱永章、陳振輝、張正仁、簡福鋛、楊尊智
策劃單位: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 校園是孕育知識的殿堂,也是同儕互動與生活的延伸場域,師長、家長、志工亦是守護孩子們實踐夢想的推進器!
主圖: 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0/P007-03_10803 新和國小-夢想推進器 (1).jpg
創作年代yyyy: 2020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347
委託單位: (空)

# 古采藝創環境 於 文化部公共藝術 - 8

系統編號9864
作品編號P041-01
作品名稱新富平安‧福祿來
作者林昭慶、平鎮區鄰里居民/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393×265×56 cm
作品材質玻璃纖維強化水泥、不鏽鋼、壓克力、抿石子、發光二極體
縣市桃園市
設置地點新英市民活動中心主入口門廣場帶狀空間之右側
經度121.2135111
緯度24.9395625
場域政府機構
經費萬443.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陳振輝、范晏暖、陳松、張至敏、魏惠君/林坤德、賴雅雯、劉世偉
徵選小組陳振輝、范晏暖、陳松、張至敏、林坤德、賴雅雯、劉世偉
策劃單位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象徵「健康」、「福祿」與「平安」的葫蘆造型,形塑新世代「平安、新富、富足」的美化印記及群我關係的和諧與圓滿。
主圖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1/P041-01 平鎮新富市場綜合大樓_新富平安福祿來.JPG
創作年代yyyy2021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864
委託單位(空)
系統編號: 9864
作品編號: P041-01
作品名稱: 新富平安‧福祿來
作者: 林昭慶、平鎮區鄰里居民/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 393×265×56 cm
作品材質: 玻璃纖維強化水泥、不鏽鋼、壓克力、抿石子、發光二極體
縣市: 桃園市
設置地點: 新英市民活動中心主入口門廣場帶狀空間之右側
經度: 121.2135111
緯度: 24.9395625
場域: 政府機構
經費萬: 443.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陳振輝、范晏暖、陳松、張至敏、魏惠君/林坤德、賴雅雯、劉世偉
徵選小組: 陳振輝、范晏暖、陳松、張至敏、林坤德、賴雅雯、劉世偉
策劃單位: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 象徵「健康」、「福祿」與「平安」的葫蘆造型,形塑新世代「平安、新富、富足」的美化印記及群我關係的和諧與圓滿。
主圖: 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artWork/P/2021/P041-01 平鎮新富市場綜合大樓_新富平安福祿來.JPG
創作年代yyyy: 2021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9864
委託單位: (空)
[ 搜尋所有 古采藝創環境 ... ]

根據姓名 林昭慶著作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林昭慶著作 資料。

[ 搜尋所有 林昭慶著作 ... ]

古采藝創環境的黃頁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 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延壽街35號機房(指定轉接) | 電話: 02-2762-1232

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 |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1樓 | 電話: 02-2799-1232

名稱 古采藝創環境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古采藝創環境)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
林昭慶24307971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62號 | 負責人: 林昭慶 | 統編: 24307971 | 核准設立

與下車了: 林昭慶公共藝術作品輯= The end and the beginning同分類的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老人與海

作者: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原著; 腓德烈.柯丁(Fredrik Colting), 瑪莉莎.梅迪納(Melissa Medina)改寫; 江曼琪繪圖; 周惠玲翻譯 | 出版單位: 字畝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5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8423-95-4 (精裝, NT$350, 56面, 26公分)

動員之戰: 在超連結世代建立、說服、引導群眾,達成最佳效益

作者: 傑洛米.海曼斯(Jeremy Heimans), 亨利.提姆斯(Henry Timms)著; 李芳齡譯 | 出版單位: 天下雜誌 | 版次: 第一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43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98-455-9 (平裝, 432面, 21公分)

張德芬的修心課: 喚醒、療癒、創造的三階段實作練習

作者: 張德芬著 | 出版單位: 方智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7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175-533-5 (平裝, NT$320, 272面, 21公分)

木工職人刨修技法,打造超人氣木作必備參考書

作者: DIY MAGAZINE「DOPA!」編集部, 太巻隆信, 杉田豊久著; 王海譯 | 出版單位: 良品文化館 | 版次: 三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17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7627-13-1 (平裝, NT$480, 176面, 26公分)

英文閱讀與寫作完全攻略

作者: 劉似蓉編著 | 出版單位: 千華數位文化 | 版次: 第六版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9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487-743-0 (平裝, 392面, 26公分)

北韓一百問

作者: Juliette Morillot, Dorian Malovic著; 張穎綺譯 | 出版單位: 立緖文化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3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60-137-1 (平裝, NT$360, 336面, 23公分)

龍王狂怒之心: 馴龍高手. 八

作者: 克瑞希達.科威爾著; 朱崇旻譯 | 出版單位: 尖端 | 版次: 1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30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10-8673-6 (平裝, 300面, 21公分)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 26, 入侵篇

作者: 佐島勤作; 哈泥蛙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32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4-8 (平裝, 328面, 19公分)

臨床常見疾病(症候)的中醫觀點預防與衛教. (五): 痿證、痰飲、水腫、便血、中暑、虛勞

作者: 劉國同撰稿 | 出版單位: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197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05-9491-1 (光碟片, NT$150, 197面)

無職轉生: 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

作者: 理不尽な孫の手作; 陳柏伸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32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5-5 (第15冊:平裝, 324面, 19公分)

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

作者: 伏瀬作; 楊惠琪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48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6-2 (第13冊:平裝, 484面, 19公分)

轉生成蜘蛛又怎樣!

作者: 馬場翁作; 廖文斌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7-9 (第8冊:平裝, 320面, 19公分)

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暨論文集. 2019 15th

作者: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編 | 出版單位: 建都文化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25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89528-9-8 (平裝, NT$300, 252面, 30公分)

賢者之孫. 9, 驚天動地的魔人來襲

作者: 吉岡剛作; 許晉誌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32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8-6 (平裝, 328面, 19公分)

賢者大叔的異世界生活日記

作者: 寿安清作; Demi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34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9-3 (第5冊:平裝, 340面, 19公分)

老人與海

作者: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原著; 腓德烈.柯丁(Fredrik Colting), 瑪莉莎.梅迪納(Melissa Medina)改寫; 江曼琪繪圖; 周惠玲翻譯 | 出版單位: 字畝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5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8423-95-4 (精裝, NT$350, 56面, 26公分)

動員之戰: 在超連結世代建立、說服、引導群眾,達成最佳效益

作者: 傑洛米.海曼斯(Jeremy Heimans), 亨利.提姆斯(Henry Timms)著; 李芳齡譯 | 出版單位: 天下雜誌 | 版次: 第一版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43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98-455-9 (平裝, 432面, 21公分)

張德芬的修心課: 喚醒、療癒、創造的三階段實作練習

作者: 張德芬著 | 出版單位: 方智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7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175-533-5 (平裝, NT$320, 272面, 21公分)

木工職人刨修技法,打造超人氣木作必備參考書

作者: DIY MAGAZINE「DOPA!」編集部, 太巻隆信, 杉田豊久著; 王海譯 | 出版單位: 良品文化館 | 版次: 三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17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7627-13-1 (平裝, NT$480, 176面, 26公分)

英文閱讀與寫作完全攻略

作者: 劉似蓉編著 | 出版單位: 千華數位文化 | 版次: 第六版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9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487-743-0 (平裝, 392面, 26公分)

北韓一百問

作者: Juliette Morillot, Dorian Malovic著; 張穎綺譯 | 出版單位: 立緖文化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36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60-137-1 (平裝, NT$360, 336面, 23公分)

龍王狂怒之心: 馴龍高手. 八

作者: 克瑞希達.科威爾著; 朱崇旻譯 | 出版單位: 尖端 | 版次: 1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30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10-8673-6 (平裝, 300面, 21公分)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 26, 入侵篇

作者: 佐島勤作; 哈泥蛙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32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4-8 (平裝, 328面, 19公分)

臨床常見疾病(症候)的中醫觀點預防與衛教. (五): 痿證、痰飲、水腫、便血、中暑、虛勞

作者: 劉國同撰稿 | 出版單位: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197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05-9491-1 (光碟片, NT$150, 197面)

無職轉生: 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

作者: 理不尽な孫の手作; 陳柏伸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32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5-5 (第15冊:平裝, 324面, 19公分)

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

作者: 伏瀬作; 楊惠琪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48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6-2 (第13冊:平裝, 484面, 19公分)

轉生成蜘蛛又怎樣!

作者: 馬場翁作; 廖文斌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7-9 (第8冊:平裝, 320面, 19公分)

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暨論文集. 2019 15th

作者: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編 | 出版單位: 建都文化 | 版次: | 出版年月: 108/06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25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89528-9-8 (平裝, NT$300, 252面, 30公分)

賢者之孫. 9, 驚天動地的魔人來襲

作者: 吉岡剛作; 許晉誌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32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8-6 (平裝, 328面, 19公分)

賢者大叔的異世界生活日記

作者: 寿安清作; Demi譯 | 出版單位: 臺灣角川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34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743-149-3 (第5冊:平裝, 340面, 19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