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 長照ABC據點 @ 衛生福利部

機構名稱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的特約服務項目是喘息服務, 特約起日是20230101, 特約迄日是20231231, 機構電話是07-5212228, 機構負責人姓名是林紫圜, 機構代碼是1V1500058, 機構種類是1, 地址全址是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的地圖

機構名稱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1V1500058
機構種類1
縣市64000
64000010
地址全址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120.2814102173
緯度22.6211929321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喘息服務
特約縣市64000
特約區域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07-5212228
電子郵件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林紫圜
特約起日20230101
特約迄日20231231
最後異動時間20230101 18:08:48

機構名稱

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

1V1500058

機構種類

1

縣市

64000

64000010

地址全址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

120.2814102173

緯度

22.6211929321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特約縣市

64000

特約區域

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

07-5212228

電子郵件

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紫圜

特約起日

20230101

特約迄日

20231231

最後異動時間

20230101 18:08:48

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1V1500058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1V1500058 ...)

# 1V1500058 於 長照ABC據點 - 1

機構名稱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1V1500058
機構種類1
縣市64000
64000010
地址全址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120.2814102173
緯度22.6211929321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喘息服務
特約縣市64000
特約區域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07-5212228
電子郵件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林紫圜
特約起日20221011
特約迄日20221231
最後異動時間20221011 15:29:57
機構名稱: 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 1V1500058
機構種類: 1
縣市: 64000
區: 64000010
地址全址: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 120.2814102173
緯度: 22.6211929321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特約縣市: 64000
特約區域: 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 07-5212228
電子郵件: 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紫圜
特約起日: 20221011
特約迄日: 20221231
最後異動時間: 20221011 15:29:57

# 1V1500058 於 長照ABC據點 - 2

機構名稱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1V1500058
機構種類1
縣市64000
64000010
地址全址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120.2814102173
緯度22.6211929321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居家服務
特約縣市64000
特約區域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07-5212228
電子郵件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林紫圜
特約起日20221011
特約迄日20221231
最後異動時間20221008 14:12:44
機構名稱: 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 1V1500058
機構種類: 1
縣市: 64000
區: 64000010
地址全址: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 120.2814102173
緯度: 22.6211929321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居家服務
特約縣市: 64000
特約區域: 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 07-5212228
電子郵件: 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紫圜
特約起日: 20221011
特約迄日: 20221231
最後異動時間: 20221008 14:12:44

# 1V1500058 於 長照ABC據點 - 3

機構名稱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1V1500058
機構種類1
縣市64000
64000010
地址全址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120.2814102173
緯度22.6211929321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居家服務
特約縣市64000
特約區域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07-5212228
電子郵件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林紫圜
特約起日20230101
特約迄日20231231
最後異動時間20221230 11:02:16
機構名稱: 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 1V1500058
機構種類: 1
縣市: 64000
區: 64000010
地址全址: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 120.2814102173
緯度: 22.6211929321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居家服務
特約縣市: 64000
特約區域: 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 07-5212228
電子郵件: 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紫圜
特約起日: 20230101
特約迄日: 20231231
最後異動時間: 20221230 11:02:16

# 1V1500058 於 長照ABC據點 - 4

機構名稱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1V1500058
機構種類1
縣市64000
64000010
地址全址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120.2814102173
緯度22.6211929321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居家服務
特約縣市64000
特約區域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07-5212228
電子郵件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林紫圜
特約起日20230101
特約迄日20240630
最後異動時間20231219 11:43:43
機構名稱: 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 1V1500058
機構種類: 1
縣市: 64000
區: 64000010
地址全址: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 120.2814102173
緯度: 22.6211929321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居家服務
特約縣市: 64000
特約區域: 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 07-5212228
電子郵件: 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紫圜
特約起日: 20230101
特約迄日: 20240630
最後異動時間: 20231219 11:43:43

# 1V1500058 於 長照ABC據點 - 5

機構名稱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1V1500058
機構種類1
縣市64000
64000010
地址全址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120.2814102173
緯度22.6211929321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喘息服務
特約縣市64000
特約區域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07-5212228
電子郵件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林紫圜
特約起日20230101
特約迄日20240630
最後異動時間20231230 18:29:49
機構名稱: 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
機構代碼: 1V1500058
機構種類: 1
縣市: 64000
區: 64000010
地址全址: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經度: 120.2814102173
緯度: 22.6211929321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特約縣市: 64000
特約區域: 64000010;64000020;64000060;64000070;64000080
機構電話: 07-5212228
電子郵件: lifeeasy5212228@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紫圜
特約起日: 20230101
特約迄日: 20240630
最後異動時間: 20231230 18:29:49
[ 搜尋所有 1V1500058 ... ]

根據名稱 生意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生意 ...)

# 生意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1

執行單位台灣意匠工房
地址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外埔巷2-1號
類別名稱石雕工藝類
地區名稱南投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河流,是台灣生息律動的重要命脈。每當看到靜躺彎曲的大河彎流時,那股恆定、靜謐的帶動能量,總會讓人帶著敬畏地這麼想著。南投縣名間鄉新民社區位於名間鄉東南隅,這個緊鄰濁水溪,過去曾是濁水溪河床、百分之八十人口都是務農的樸實農村聚落,日本時代「新的移民」至此開墾溪埔成田,與濁水溪依畔而生,依附濃厚的情感。新民村居民靠著濁水溪的高含砂量,築石畦將溪砂沈澱淤積,就地取材,直到砂土愈積愈厚,成為可開墾種植的新生地。這個在濁水溪旁以農作為主的小農村社區,一直以來訴說什麼故事?或是,反過來想,農村裡還有什麼故事可訴說?新民社區能以什麼主題來成為吸引人的故事焦點?

 

這樣的問題意識,成為自921地震推動社造運動以來,居民以及主要推動社造的成員心中的重要提問,或是該說,大家心裡想的是,十年了,由社區自發的社造運動方向,已到了轉型發展、尋找新的活力的階段。

 

每當進入這個恬靜小農村裡,就可以感受到意趣閒散的農村風貌。從與社區居民接觸的感受與經驗中,也可以感覺農村裡那份富含人情味與善心熱切的關懷,濃濃的,是樸實又真切的情味。在九二一震災之後,南投縣名間鄉新民社區藉相關團隊輔導,成立社區發展協會運作社區工作,讓社區顯得生氣蓬勃,他們不但沒有被災難震垮,更以營造「濁水溪的世內桃花源」為目標,或許地方小、凝聚力夠,不管是守望相助巡守、社區美化活動、廟宇中心節慶熱鬧,堅凝的聚集力、相挺到底的農人情誼,新民社區真的很「和」(Hô—團結、和氣之意)。

 

新民社區經由社造活動的凝聚,不必然是另一個「無米樂」的故事,或許他們還能透露更多一些關於幸福農村的訊息,這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所在與生活選擇。現實條件中新民社區擁有很多豐富的農業資源(稻米、蔬菜)、觀光果園(棗子、平地水密桃、黃金蕃茄、山藥田、神秘果),幾乎不用廣告,生意就做不完。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觀光農業為社區帶來不同的農業方向、同時還要接觸、累積多樣的文化事務。

 

【無法複摹的社區文化氣味】

 

對於從事農業的社區,其所擁有的文化資源相對缺乏或需要再發掘整理,因此這幾年除了觀光農業的社造方向之外,新民社區還積極發展許多邀集居民參與的社團活動—例如國樂團、河川守望相助隊、媽媽教室、戰鼓陣及各種研習班—美語班、日語班、農業轉型班、電腦研習班、濁水溪石藝研習班、成人教育班、記錄攝影工作坊等;同時也獲教育部與資策會的補助輔導,獲選為縮短城鄉數位落差試辦計畫的試辦點,成立「數位機會中心」,在數位運作及電腦技能的輔導協助中,建立了偏鄉數位資訊教育,很多白日務農的老先生、太太、社區的小朋友來學習電腦、接觸網路世界,用起電腦可是一點都不含糊。漸漸的,社區活動的累積,找出了一些新民社區特有的、在地的文化氣味:圍繞在廟宇中心、社區e化軟硬體及營運活動、農業故事、戰鼓推廣教育或是「人」以及田園的氣氛。

 

【尋找社造新課題】

 

工藝家陳培澤與社區的接觸、合作,乃至於推動社區工藝的發想,其實還是跟「故鄉」的淵源有關。陳培澤是國內以玉石雕刻著名的工藝家,作雕刻四十餘年,具備深厚紮實的工藝雕刻技巧,將早年專擅的台灣傳統玉雕精細的技法,循而內化跨向創造性與現代性、主體性與精神性的石雕創作探索,成為帶領傳統工藝轉作先驗性面貌的一種重要風格。而出身名間鄉的陳培澤與新民村的前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楊朱龍,其實是從小到大交情深厚的好友,兩個人有不同的互補特質,卻都擁有實現理想的力氣,是勇於實現的「老青年」。雖然當初僅是一個閒聊中的想法「為什麼濁水溪的石頭沒能拿來好好運用?」後來卻成為了新民社區發展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起點。

 

從一個社區營造的角度切入,陳培澤認為:「在此社區未有既有的工藝產業發展前,社區想更多元嘗試也是一個可以思考的課題。」「以後這樣的工藝類型慢慢的萌芽,開始有人去思考石頭要怎麼樣來利用,這一次的成果不一定成功,但帶入技術之後,就有一顆希望、啟蒙的種子用濁水溪來灌溉。」

 

【「跨過濁水溪」去學藝】

 

石雕工藝家陳培澤的工作室「攻玉山房」位於竹山鎮的山郊半山腰上,社區學員每週末,要跨過濁水溪來學藝。這一段跨溪的路程不遠,但如果帶著一點傳統與浪漫的想像,頗有工藝傳習拜師求藝的那份堅持與毅力在,深具象徵意義。

 

濁水溪有各式各樣的石材,最常被用於製作硯台茶盤,亦或是藝術家的創作材料之一,但是當天然石材碰上文化創意,對於一般人想要呈利用石材呈現自己想要的文字、圖像,卻礙於器具、技術而無法實現。所以今年陳培澤透過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支持,將善於處理石頭的工藝技術,規劃一連串完整的專業石作技術課程,以及與學員一起研討設計說明等課程,嘗試讓社區居民可以學習石雕創作的初階門檻。除此之外,社區學員藉由在新民社區長期耕耘、成果顯著的數位教育所習得的繪圖技術,結合運用電腦輔助設計、掃瞄自己的手創繪圖、切割貼圖噴沙輔助製作,磨練陰陽刻的技術,來創造多樣石版類型的工藝作品。

 

未來希望讓在地居民能發現、利用就地撿拾適用之石材,學習將文字圖樣刻畫在石材上,並在石材週邊結合設計的邊框,製成如特色門牌、標示牌、感謝牌、時鐘、裝飾鑲嵌圖案等產品,並將切割過程留下的石皮做邊際利用,做成貼附用之建材營造出濁水溪流域的特色工藝品。

 

【設計「從零開始」的素人設計主義!】

 

參與計畫的學員多是單純的農人與家庭婦女,但對社區事物都具有熱烈參與的意願。社區素人可以由工藝學到什麼?或是需不需更進階的設計觀念作為指導?陳培澤認為,技術的培養是一項特殊專長亦是工藝項目傳承的重要基礎,未來在農村中還可成為農閒時的第二專長,有了基本可以掌握機器雕刻、噴沙的技術「一步一步的牽引與調整,發現每位學員都能做出計畫成品,那實在是很大的成就感。」他鼓勵創意、開放的傳習思維,因為他認為「每個人一定擁有一個感覺,可以自己挑選一件碗盤、一件符合自己的衣服。每個人依照自己的想法繪圖噴沙輔助雕刻,也比老師一步驟一步驟教學設計製作樣版來得有趣味。」設計的意念,就是從這樣零的基礎裡開始產生的。

 

後來變成大家都想要開發多種裝飾性的石版創作來佈置家園環境,更可愛的是,對照學員與作品之間,就好像看得出那個人所展示的個性、充滿個人想法、更常帶有農村中素樸古意的味道。往後我們可以看見學員的成果展示在自己的家中門牌、店招或是創意時鐘,更可作為社區工藝美化的成果與素材,靠自己去營造社區工藝生活化的氣氛與環境,致力發展出特殊型態的創意工藝社區。

 

在名間鄉各社區的成果展中,新民社區展現出此次扶植系列的工藝創作成品,在十餘個社區成果當中,新民社區又拿出了不同的創意觀念與成績,讓社區居民對社區產生更強烈的認同與信心,因為這些都成為在社區活動中的一個可以訴說的故事。對於未來新民社區,如何運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去發展石雕工藝的下一步?大家認為可以分為階段性的作法來嘗試,首先藉工藝傳授引進關於文化、工藝的觀念與技術,接著在工藝家的協助下,讓社區支持一個創作工坊成立、建立設備,對於一個社區的常態性發展來說,擁有一個完整的工作空間更可以鼓勵居民投入的熱情,也不會讓技術習來生鏽而白費。未來可以發展的工藝課題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用石頭作花器、作椅子,作順手好用的農具,工藝還可以更進一步貼近社區生活。

在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設計概念等蔚為風尚的時代趨勢中,小農村也在尋找生活中不同的文化體驗經驗,新民社區藉由工藝扶植計畫讓觀念慢慢滲透、同時培養社區更多樣的發展機會。我們也深刻認知,將自身的生活資源作為重心、核心的發想,將是提供源源創意、讓台灣工藝產業再次由地方深耕(生根)的一種方式。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5.html
執行單位: 台灣意匠工房
地址: 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外埔巷2-1號
類別名稱: 石雕工藝類
地區名稱: 南投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河流,是台灣生息律動的重要命脈。每當看到靜躺彎曲的大河彎流時,那股恆定、靜謐的帶動能量,總會讓人帶著敬畏地這麼想著。南投縣名間鄉新民社區位於名間鄉東南隅,這個緊鄰濁水溪,過去曾是濁水溪河床、百分之八十人口都是務農的樸實農村聚落,日本時代「新的移民」至此開墾溪埔成田,與濁水溪依畔而生,依附濃厚的情感。新民村居民靠著濁水溪的高含砂量,築石畦將溪砂沈澱淤積,就地取材,直到砂土愈積愈厚,成為可開墾種植的新生地。這個在濁水溪旁以農作為主的小農村社區,一直以來訴說什麼故事?或是,反過來想,農村裡還有什麼故事可訴說?新民社區能以什麼主題來成為吸引人的故事焦點?

 

這樣的問題意識,成為自921地震推動社造運動以來,居民以及主要推動社造的成員心中的重要提問,或是該說,大家心裡想的是,十年了,由社區自發的社造運動方向,已到了轉型發展、尋找新的活力的階段。

 

每當進入這個恬靜小農村裡,就可以感受到意趣閒散的農村風貌。從與社區居民接觸的感受與經驗中,也可以感覺農村裡那份富含人情味與善心熱切的關懷,濃濃的,是樸實又真切的情味。在九二一震災之後,南投縣名間鄉新民社區藉相關團隊輔導,成立社區發展協會運作社區工作,讓社區顯得生氣蓬勃,他們不但沒有被災難震垮,更以營造「濁水溪的世內桃花源」為目標,或許地方小、凝聚力夠,不管是守望相助巡守、社區美化活動、廟宇中心節慶熱鬧,堅凝的聚集力、相挺到底的農人情誼,新民社區真的很「和」(Hô—團結、和氣之意)。

 

新民社區經由社造活動的凝聚,不必然是另一個「無米樂」的故事,或許他們還能透露更多一些關於幸福農村的訊息,這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所在與生活選擇。現實條件中新民社區擁有很多豐富的農業資源(稻米、蔬菜)、觀光果園(棗子、平地水密桃、黃金蕃茄、山藥田、神秘果),幾乎不用廣告,生意就做不完。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觀光農業為社區帶來不同的農業方向、同時還要接觸、累積多樣的文化事務。

 

【無法複摹的社區文化氣味】

 

對於從事農業的社區,其所擁有的文化資源相對缺乏或需要再發掘整理,因此這幾年除了觀光農業的社造方向之外,新民社區還積極發展許多邀集居民參與的社團活動—例如國樂團、河川守望相助隊、媽媽教室、戰鼓陣及各種研習班—美語班、日語班、農業轉型班、電腦研習班、濁水溪石藝研習班、成人教育班、記錄攝影工作坊等;同時也獲教育部與資策會的補助輔導,獲選為縮短城鄉數位落差試辦計畫的試辦點,成立「數位機會中心」,在數位運作及電腦技能的輔導協助中,建立了偏鄉數位資訊教育,很多白日務農的老先生、太太、社區的小朋友來學習電腦、接觸網路世界,用起電腦可是一點都不含糊。漸漸的,社區活動的累積,找出了一些新民社區特有的、在地的文化氣味:圍繞在廟宇中心、社區e化軟硬體及營運活動、農業故事、戰鼓推廣教育或是「人」以及田園的氣氛。

 

【尋找社造新課題】

 

工藝家陳培澤與社區的接觸、合作,乃至於推動社區工藝的發想,其實還是跟「故鄉」的淵源有關。陳培澤是國內以玉石雕刻著名的工藝家,作雕刻四十餘年,具備深厚紮實的工藝雕刻技巧,將早年專擅的台灣傳統玉雕精細的技法,循而內化跨向創造性與現代性、主體性與精神性的石雕創作探索,成為帶領傳統工藝轉作先驗性面貌的一種重要風格。而出身名間鄉的陳培澤與新民村的前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楊朱龍,其實是從小到大交情深厚的好友,兩個人有不同的互補特質,卻都擁有實現理想的力氣,是勇於實現的「老青年」。雖然當初僅是一個閒聊中的想法「為什麼濁水溪的石頭沒能拿來好好運用?」後來卻成為了新民社區發展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起點。

 

從一個社區營造的角度切入,陳培澤認為:「在此社區未有既有的工藝產業發展前,社區想更多元嘗試也是一個可以思考的課題。」「以後這樣的工藝類型慢慢的萌芽,開始有人去思考石頭要怎麼樣來利用,這一次的成果不一定成功,但帶入技術之後,就有一顆希望、啟蒙的種子用濁水溪來灌溉。」

 

【「跨過濁水溪」去學藝】

 

石雕工藝家陳培澤的工作室「攻玉山房」位於竹山鎮的山郊半山腰上,社區學員每週末,要跨過濁水溪來學藝。這一段跨溪的路程不遠,但如果帶著一點傳統與浪漫的想像,頗有工藝傳習拜師求藝的那份堅持與毅力在,深具象徵意義。

 

濁水溪有各式各樣的石材,最常被用於製作硯台茶盤,亦或是藝術家的創作材料之一,但是當天然石材碰上文化創意,對於一般人想要呈利用石材呈現自己想要的文字、圖像,卻礙於器具、技術而無法實現。所以今年陳培澤透過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支持,將善於處理石頭的工藝技術,規劃一連串完整的專業石作技術課程,以及與學員一起研討設計說明等課程,嘗試讓社區居民可以學習石雕創作的初階門檻。除此之外,社區學員藉由在新民社區長期耕耘、成果顯著的數位教育所習得的繪圖技術,結合運用電腦輔助設計、掃瞄自己的手創繪圖、切割貼圖噴沙輔助製作,磨練陰陽刻的技術,來創造多樣石版類型的工藝作品。

 

未來希望讓在地居民能發現、利用就地撿拾適用之石材,學習將文字圖樣刻畫在石材上,並在石材週邊結合設計的邊框,製成如特色門牌、標示牌、感謝牌、時鐘、裝飾鑲嵌圖案等產品,並將切割過程留下的石皮做邊際利用,做成貼附用之建材營造出濁水溪流域的特色工藝品。

 

【設計「從零開始」的素人設計主義!】

 

參與計畫的學員多是單純的農人與家庭婦女,但對社區事物都具有熱烈參與的意願。社區素人可以由工藝學到什麼?或是需不需更進階的設計觀念作為指導?陳培澤認為,技術的培養是一項特殊專長亦是工藝項目傳承的重要基礎,未來在農村中還可成為農閒時的第二專長,有了基本可以掌握機器雕刻、噴沙的技術「一步一步的牽引與調整,發現每位學員都能做出計畫成品,那實在是很大的成就感。」他鼓勵創意、開放的傳習思維,因為他認為「每個人一定擁有一個感覺,可以自己挑選一件碗盤、一件符合自己的衣服。每個人依照自己的想法繪圖噴沙輔助雕刻,也比老師一步驟一步驟教學設計製作樣版來得有趣味。」設計的意念,就是從這樣零的基礎裡開始產生的。

 

後來變成大家都想要開發多種裝飾性的石版創作來佈置家園環境,更可愛的是,對照學員與作品之間,就好像看得出那個人所展示的個性、充滿個人想法、更常帶有農村中素樸古意的味道。往後我們可以看見學員的成果展示在自己的家中門牌、店招或是創意時鐘,更可作為社區工藝美化的成果與素材,靠自己去營造社區工藝生活化的氣氛與環境,致力發展出特殊型態的創意工藝社區。

 

在名間鄉各社區的成果展中,新民社區展現出此次扶植系列的工藝創作成品,在十餘個社區成果當中,新民社區又拿出了不同的創意觀念與成績,讓社區居民對社區產生更強烈的認同與信心,因為這些都成為在社區活動中的一個可以訴說的故事。對於未來新民社區,如何運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去發展石雕工藝的下一步?大家認為可以分為階段性的作法來嘗試,首先藉工藝傳授引進關於文化、工藝的觀念與技術,接著在工藝家的協助下,讓社區支持一個創作工坊成立、建立設備,對於一個社區的常態性發展來說,擁有一個完整的工作空間更可以鼓勵居民投入的熱情,也不會讓技術習來生鏽而白費。未來可以發展的工藝課題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用石頭作花器、作椅子,作順手好用的農具,工藝還可以更進一步貼近社區生活。

在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設計概念等蔚為風尚的時代趨勢中,小農村也在尋找生活中不同的文化體驗經驗,新民社區藉由工藝扶植計畫讓觀念慢慢滲透、同時培養社區更多樣的發展機會。我們也深刻認知,將自身的生活資源作為重心、核心的發想,將是提供源源創意、讓台灣工藝產業再次由地方深耕(生根)的一種方式。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5.html

# 生意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2

執行單位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合興窯業工廠)
地址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南投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位於南投水里的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源自1927年,而水里製陶業的開端也是在此時萌芽。當時水里為木材集散地,已有鐵道興建,交通便利;此外該地區蘊藏著品質良好的黏土礦,頗適合製陶;在具有豐富的原料和燃料吸引下,眾多南投製陶師傅及業者紛至沓來到此設廠生產。第一代蛇窯窯主林江松先生也舉家遷徙至水里頂崁,開創了當時水里的第一座柴燒蛇窯,砌築窯爐生產陶器至今。2008年,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先生配合臺灣工藝研發中心展覽活動,結合頂崁社區發展協會,舉辦了「手藝庄頭工藝推廣計畫」,邀請當地對於陶藝創作有興趣的民眾免費來參觀體驗,更希望透過此次活動培育工藝種子,同時培養社區工藝團隊,藉以推動在地工藝產業之發展,並激發當地子弟對自己家鄉泥土質樸純美之認同。計畫推出後大受好評,當地媒體也多加報導,參與民眾超乎預期,也很期待之後能繼續參加類似的工藝體驗活動。

或許是這樣的盛況鼓舞了林先生,他在今年也參與了「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提出了「社區之藝想世界-讓夢風鈴帶您開拓未來」的構想,這個計畫是為了推動「產業文化化」、創造「城鄉新風貌」,透過工藝帶動社區,讓文化美學自然成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態度。並以蛇窯所在之頂崁社區為出發點,希望將當地特色工藝擴散至全國,讓國人對地方工藝和社區公民意識之相互結合產生認同,最終目標希望達到社區永續的自主發展。

「夢風鈴計畫」以水里蛇窯為平台核心,技術實做由蛇窯資深師傅來指導,設計概念課程則邀請設計學院講師來講授,以四週的課程規劃培訓頂崁社區居民製作夢風鈴,等到產品具有相當的品質後,將嘗試結合當地傳統產業、農產業,開發出多元化商品或是觀光伴手禮;也開放與設計學院學生合作,讓產品加入更多創意元素。蛇窯希望結合地方政府、社區團體、協力組織,以多角化策略來經營社區工藝,打造社區品牌,進而開拓觀光產業新商機。

【水里蛇窯】

談到「蛇窯」的緣由,可追溯至大陸福州,窯體通常順著山坡地勢以土磚砌成,窯身甚長,遠觀看似如蛇形,因此得名。而蛇窯另一特色為窯內空間寬廣,可燒製較大體積的陶器,像是大水缸、菜甕…等,亦可一次大量生產各式中小型陶器;此外也能用於生產如:排水、電力設備…等基礎建設需要之特殊陶管和陶製品。1943年,水里蛇窯曾奉日軍命令生產軍用防空缸、化學缸,當時在窯場工作的人可因此免除被徵召海外當軍伕,可見蛇窯當時的重要地位。

依據水里鄉志的記載:「在日治昭和二年(1931年)始起,當時林江松在水里鄉所登記經營的窯廠名稱是『協興製磁工場』,它就是今日『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的前身。」水里蛇窯作為台灣最古老的窯場之一,具有豐富且深厚的文化意涵,同時也見證了台灣陶藝產業的興盛與蕭條。

1945年左右,台灣光復後,自來水尚未十分普遍,陶製水缸遂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因市場大量需求而生意熱絡。不過自1978年起,由於塑膠業的興起,因為塑膠用具材質輕、生產快速、價格便宜,陶製水缸及其他的陶製品逐漸被取代。水里窯業因此而沒落,許多窯廠面臨停產命運。

水里蛇窯現任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先生從父親手中接下繼承蛇窯的經營時,正面臨窯業沒落淘汰之際,不過父親還是希望他能將這蛇窯保留下來,林水金先生語重心長的交代「窯業這行即使沒前途,但祖先傳下來的技術,我們有責任保護」。於是年少時的林國隆就這樣轉學至當時台灣唯一的聯合工專陶瓷科學習,他跟老師說明:「我家的陶瓷工廠快要倒了,希望老師能幫忙我,看有沒有機會把它救起來」。畢業之後,老師安排林國隆先生至一間也瀕臨倒閉的公司去實習。林國隆先生回憶這段過程,他說:「其實逆境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能激勵人勇於去逆向思考」。他更認為「沒有永遠的夕陽」,此時的他已經準備好肩負起保存水里第一家窯廠的文化使命。

1983年,林國隆先生回鄉開始從事陶藝文化教學推廣,並以新的陶業技術開發新產品,他努力思索轉型生存之道,他認為「和大眾生活脫節就沒有市場,也等於沒有生機」,於是決定將傳統的古老窯廠轉變為具有休閒娛樂和教育意義的觀光窯場,在1993年時,重新定位為「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朝著文化保存、觀光、社區發展的方向持續努力,扮演著富含鄉土樸拙之情懷和知性工藝文化的感性角色。

不料正式開園的六年後,便遭遇到了921集集大地震帶來的嚴重打擊,園區內三棟建築物全毀,許多陶藝作品也毀壞,最珍貴的蛇窯主體也完全損壞。林國隆先生化悲憤為力量,以極高的重建效率復原整個園區,只花了50天就全面修復重新開幕。為了紀念台灣世紀大震與迎接千禧年的到來,林老師決定聯合園區內兩位國寶級老師傅,以傳統手擠坏技法,想挑戰製作出全世界最高的陶製品。

 

歷經一年的籌劃,又費時半年種種繁複工序,終於順利完成高約668公分的特大號陶瓶,將其命名「千禧雙口瓶」,有著「雙雙對對、萬年富貴、平平安安」之涵意。之後隨即向金氏世界紀錄申請認證,遂順利通過。「千禧雙口瓶」被確認為目前全世界最高的陶製品,乃成蛇窯聞名海內外的象徵地標,更是台灣之光。現今「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規劃設計有:「蛇窯文物館」、「921紀念館」、「陶藝教室」、「陶藝示範區」、「蛇窯藝廊」、「禮品展示中心」、「多媒體視聽室」、「藝術家駐村工坊」…等多元豐富的設施,透過實體物件展示、珍貴圖片照片和專業解說員的導覽解說,讓遊客都能自然地融入蛇窯的悠久傳承的陶藝文化中。園區內有專長各式陶藝技法的師傅現場製作示範,民眾若想嘗試手工捏陶的樂趣,現場也有專人說明與指導,可親自動手製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陶器。

 

水里蛇窯自開園以來,創造每年平均十五萬人次的入園參觀人潮,十餘年來廣受遊客肯定;同時也結合地方觀光資源,經營社區營造工作,帶動水里的周邊商圈發展,活絡當地就業市場。水里蛇窯透過多元體驗的參觀方式與強化歷史陶藝之文化認同,讓原本沒落的製陶業,成功轉型為深具教育意涵的休閒觀光產業,如此的產業振興模式更成為代表台灣參與亞太經合會議(APEC)之產業經營範例。

 

水里蛇窯受到國際矚目的實證不只一樁,在2008年,水里蛇窯正式申請獲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AC),並於同年6月14日和韓國江原道陶園二里陶藝村,締結姊妹交流關係。這是台灣第一次由民間陶藝文化園區,與國外官方陶藝文化園區進行正式相互技術與學術等合作。其實水里蛇窯能有此成功的文化外交成績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得,水里蛇窯從事陶藝推廣教育活動已有26年歷史,也曾舉辦過8次國際及國內陶藝研討會,已是台灣陶藝文化保存之珍貴活教材。

 

林國隆老師曾談到他對於人生階段的看法,他表示第一個階段就是保護水里蛇窯,不要讓它消失掉;第二階段是讓園區日益進步,永續經營,能夠讓來參觀的遊客都能乘興而歸。而第三階段,就是要發揮蛇窯的影響力,造福水里週邊的社區和產業,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讓地方的風華再現。如今林老師身體力行,把蛇窯的資源當作「公共文化財」分享給願意參與的大眾。

 

最近幾年,林國隆先生也不斷發揮巧思,開發新工藝產品,創造異業結合新產值,像是早期因替涵碧樓設計精緻衛浴陶品,而獲得新加坡阿曼集團(AMAN-GHM)青睞,持續接獲國際級頂級飯店訂單;或是與台東知本老爺大飯店長期合作,製作客製化的大型藝術陶製浴缸;近期也和溫泉業者合作,設計出「溫泉神」創意商品,創造故事性和行銷話題。

 

2008年時參與工藝所和台創中心所策劃之「工藝時尚-yii」的專案計畫,與多位新銳設計師創意激盪,提出令人驚喜的當代陶瓷新樣貌,誕生許多引人入勝的生活器物。此外也和陶藝家張舒嵎合作開發出詼諧趣味又有著濃濃鄉土味的陶製公仔:象徵「出人頭地」的「甕仔伯」與「日進斗金」的「?仔嬸」。林老師靈活的市場行銷思維和用之不竭的創意巧思,著實讓人欽佩。

 

現今水里蛇窯文化園區在林國隆先生多年的努力經營之下,其深厚豐碩的成果已讓許多國人熟知,似乎現在來到水里的觀光遊客,多半是為了參訪蛇窯而來。而目前園區的運作也不用再讓林先生太多費心,總是笑容可掬的林老師能夠把更多的心力和時間投入社會公益服務和不斷地充實新知上。他也準備交棒給第四代,準備在退休之後能夠專心投入他最愛的陶藝創作,燒製出更有生命力和地方情感的水里陶器。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1.html
執行單位: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合興窯業工廠)
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南投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位於南投水里的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源自1927年,而水里製陶業的開端也是在此時萌芽。當時水里為木材集散地,已有鐵道興建,交通便利;此外該地區蘊藏著品質良好的黏土礦,頗適合製陶;在具有豐富的原料和燃料吸引下,眾多南投製陶師傅及業者紛至沓來到此設廠生產。第一代蛇窯窯主林江松先生也舉家遷徙至水里頂崁,開創了當時水里的第一座柴燒蛇窯,砌築窯爐生產陶器至今。2008年,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先生配合臺灣工藝研發中心展覽活動,結合頂崁社區發展協會,舉辦了「手藝庄頭工藝推廣計畫」,邀請當地對於陶藝創作有興趣的民眾免費來參觀體驗,更希望透過此次活動培育工藝種子,同時培養社區工藝團隊,藉以推動在地工藝產業之發展,並激發當地子弟對自己家鄉泥土質樸純美之認同。計畫推出後大受好評,當地媒體也多加報導,參與民眾超乎預期,也很期待之後能繼續參加類似的工藝體驗活動。

或許是這樣的盛況鼓舞了林先生,他在今年也參與了「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提出了「社區之藝想世界-讓夢風鈴帶您開拓未來」的構想,這個計畫是為了推動「產業文化化」、創造「城鄉新風貌」,透過工藝帶動社區,讓文化美學自然成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態度。並以蛇窯所在之頂崁社區為出發點,希望將當地特色工藝擴散至全國,讓國人對地方工藝和社區公民意識之相互結合產生認同,最終目標希望達到社區永續的自主發展。

「夢風鈴計畫」以水里蛇窯為平台核心,技術實做由蛇窯資深師傅來指導,設計概念課程則邀請設計學院講師來講授,以四週的課程規劃培訓頂崁社區居民製作夢風鈴,等到產品具有相當的品質後,將嘗試結合當地傳統產業、農產業,開發出多元化商品或是觀光伴手禮;也開放與設計學院學生合作,讓產品加入更多創意元素。蛇窯希望結合地方政府、社區團體、協力組織,以多角化策略來經營社區工藝,打造社區品牌,進而開拓觀光產業新商機。

【水里蛇窯】

談到「蛇窯」的緣由,可追溯至大陸福州,窯體通常順著山坡地勢以土磚砌成,窯身甚長,遠觀看似如蛇形,因此得名。而蛇窯另一特色為窯內空間寬廣,可燒製較大體積的陶器,像是大水缸、菜甕…等,亦可一次大量生產各式中小型陶器;此外也能用於生產如:排水、電力設備…等基礎建設需要之特殊陶管和陶製品。1943年,水里蛇窯曾奉日軍命令生產軍用防空缸、化學缸,當時在窯場工作的人可因此免除被徵召海外當軍伕,可見蛇窯當時的重要地位。

依據水里鄉志的記載:「在日治昭和二年(1931年)始起,當時林江松在水里鄉所登記經營的窯廠名稱是『協興製磁工場』,它就是今日『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的前身。」水里蛇窯作為台灣最古老的窯場之一,具有豐富且深厚的文化意涵,同時也見證了台灣陶藝產業的興盛與蕭條。

1945年左右,台灣光復後,自來水尚未十分普遍,陶製水缸遂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因市場大量需求而生意熱絡。不過自1978年起,由於塑膠業的興起,因為塑膠用具材質輕、生產快速、價格便宜,陶製水缸及其他的陶製品逐漸被取代。水里窯業因此而沒落,許多窯廠面臨停產命運。

水里蛇窯現任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先生從父親手中接下繼承蛇窯的經營時,正面臨窯業沒落淘汰之際,不過父親還是希望他能將這蛇窯保留下來,林水金先生語重心長的交代「窯業這行即使沒前途,但祖先傳下來的技術,我們有責任保護」。於是年少時的林國隆就這樣轉學至當時台灣唯一的聯合工專陶瓷科學習,他跟老師說明:「我家的陶瓷工廠快要倒了,希望老師能幫忙我,看有沒有機會把它救起來」。畢業之後,老師安排林國隆先生至一間也瀕臨倒閉的公司去實習。林國隆先生回憶這段過程,他說:「其實逆境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能激勵人勇於去逆向思考」。他更認為「沒有永遠的夕陽」,此時的他已經準備好肩負起保存水里第一家窯廠的文化使命。

1983年,林國隆先生回鄉開始從事陶藝文化教學推廣,並以新的陶業技術開發新產品,他努力思索轉型生存之道,他認為「和大眾生活脫節就沒有市場,也等於沒有生機」,於是決定將傳統的古老窯廠轉變為具有休閒娛樂和教育意義的觀光窯場,在1993年時,重新定位為「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朝著文化保存、觀光、社區發展的方向持續努力,扮演著富含鄉土樸拙之情懷和知性工藝文化的感性角色。

不料正式開園的六年後,便遭遇到了921集集大地震帶來的嚴重打擊,園區內三棟建築物全毀,許多陶藝作品也毀壞,最珍貴的蛇窯主體也完全損壞。林國隆先生化悲憤為力量,以極高的重建效率復原整個園區,只花了50天就全面修復重新開幕。為了紀念台灣世紀大震與迎接千禧年的到來,林老師決定聯合園區內兩位國寶級老師傅,以傳統手擠坏技法,想挑戰製作出全世界最高的陶製品。

 

歷經一年的籌劃,又費時半年種種繁複工序,終於順利完成高約668公分的特大號陶瓶,將其命名「千禧雙口瓶」,有著「雙雙對對、萬年富貴、平平安安」之涵意。之後隨即向金氏世界紀錄申請認證,遂順利通過。「千禧雙口瓶」被確認為目前全世界最高的陶製品,乃成蛇窯聞名海內外的象徵地標,更是台灣之光。現今「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規劃設計有:「蛇窯文物館」、「921紀念館」、「陶藝教室」、「陶藝示範區」、「蛇窯藝廊」、「禮品展示中心」、「多媒體視聽室」、「藝術家駐村工坊」…等多元豐富的設施,透過實體物件展示、珍貴圖片照片和專業解說員的導覽解說,讓遊客都能自然地融入蛇窯的悠久傳承的陶藝文化中。園區內有專長各式陶藝技法的師傅現場製作示範,民眾若想嘗試手工捏陶的樂趣,現場也有專人說明與指導,可親自動手製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陶器。

 

水里蛇窯自開園以來,創造每年平均十五萬人次的入園參觀人潮,十餘年來廣受遊客肯定;同時也結合地方觀光資源,經營社區營造工作,帶動水里的周邊商圈發展,活絡當地就業市場。水里蛇窯透過多元體驗的參觀方式與強化歷史陶藝之文化認同,讓原本沒落的製陶業,成功轉型為深具教育意涵的休閒觀光產業,如此的產業振興模式更成為代表台灣參與亞太經合會議(APEC)之產業經營範例。

 

水里蛇窯受到國際矚目的實證不只一樁,在2008年,水里蛇窯正式申請獲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AC),並於同年6月14日和韓國江原道陶園二里陶藝村,締結姊妹交流關係。這是台灣第一次由民間陶藝文化園區,與國外官方陶藝文化園區進行正式相互技術與學術等合作。其實水里蛇窯能有此成功的文化外交成績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得,水里蛇窯從事陶藝推廣教育活動已有26年歷史,也曾舉辦過8次國際及國內陶藝研討會,已是台灣陶藝文化保存之珍貴活教材。

 

林國隆老師曾談到他對於人生階段的看法,他表示第一個階段就是保護水里蛇窯,不要讓它消失掉;第二階段是讓園區日益進步,永續經營,能夠讓來參觀的遊客都能乘興而歸。而第三階段,就是要發揮蛇窯的影響力,造福水里週邊的社區和產業,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讓地方的風華再現。如今林老師身體力行,把蛇窯的資源當作「公共文化財」分享給願意參與的大眾。

 

最近幾年,林國隆先生也不斷發揮巧思,開發新工藝產品,創造異業結合新產值,像是早期因替涵碧樓設計精緻衛浴陶品,而獲得新加坡阿曼集團(AMAN-GHM)青睞,持續接獲國際級頂級飯店訂單;或是與台東知本老爺大飯店長期合作,製作客製化的大型藝術陶製浴缸;近期也和溫泉業者合作,設計出「溫泉神」創意商品,創造故事性和行銷話題。

 

2008年時參與工藝所和台創中心所策劃之「工藝時尚-yii」的專案計畫,與多位新銳設計師創意激盪,提出令人驚喜的當代陶瓷新樣貌,誕生許多引人入勝的生活器物。此外也和陶藝家張舒嵎合作開發出詼諧趣味又有著濃濃鄉土味的陶製公仔:象徵「出人頭地」的「甕仔伯」與「日進斗金」的「?仔嬸」。林老師靈活的市場行銷思維和用之不竭的創意巧思,著實讓人欽佩。

 

現今水里蛇窯文化園區在林國隆先生多年的努力經營之下,其深厚豐碩的成果已讓許多國人熟知,似乎現在來到水里的觀光遊客,多半是為了參訪蛇窯而來。而目前園區的運作也不用再讓林先生太多費心,總是笑容可掬的林老師能夠把更多的心力和時間投入社會公益服務和不斷地充實新知上。他也準備交棒給第四代,準備在退休之後能夠專心投入他最愛的陶藝創作,燒製出更有生命力和地方情感的水里陶器。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1.html

# 生意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3

執行單位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屏東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魯凱族二大重要的手工技藝,一是石雕,一是織繡。石雕在霧台鄉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青葉部落由於日據時期遷村的緣故,成為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在該地區呈現獨特且鮮明的原住民魯凱族文化風貌。魯凱婦女的編織技藝,更是魯凱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建立了青葉部落發展織染繡工藝產業的勞動力基礎。彭春林認為有必要讓青葉部落發展出本身的文化特色,於是在學會織布和魯凱的貼繡技術後,就回到部落裡教導部落的婦女,並在學校裡進行教學。目前部落裡約有50位以上的婦女都有上過他織繡染的相關課程,使得織繡產品儼然已成為青葉部落重要的經濟來源。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著重在學員的技藝提昇上。技藝學習方面分為刺繡與植物染兩種實用性技術,由彭春林老師以及江立彥老師擔綱。刺繡部分主要延續蝶紋線條的創作,指導學員從基礎的技巧開始從事蝶紋的定格與繪製,再依據產品製作的流程完成製作。在植物染部分則是由江立彥老師根據部落中常用的植物染材,指導學員從取樣、裁切、浸泡、煎煮、過濾、重複煎煮、染液浸泡、靜置陰乾、完成等九道過程學習典型的魯凱植物染技巧。

彭春林希望能夠藉由染織工藝的技藝傳習與創意設計,作為保存魯凱族文化與穩定部落經濟的核心。因此,從工坊成立至今,除了持續培育部落人力資源及進行部落文化的深度調查之外,這幾年也積極透過專業團隊之協助,導入設計、製造、行銷觀念,希望未來能整合部落相關資源進行織染繡品的量產、並策劃年度成果展及開闢行銷據點,逐步營造一個以「織染繡」作為魯凱部落藝術保存與價值創造的部落經濟模式。

【彭春林 現代魯凱族藝術─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最北端的青葉部落,由一位魯凱族的男設計師─彭春林,帶領青葉部落媽媽們,將傳統魯凱文化元素轉化,以貼布繡技法設計系列商品,如手機袋、零錢包,書包、手提包,T恤、服飾,以及居家裝飾的門簾、燈飾等。獨特的圖紋造形與色系搭配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是手工繡的嗎?好漂亮喔…」彭春林的設計,往往第一眼給人驚喜,第二眼讓人舒服,多看幾眼就是想把他們帶回家。主要是以「貼布繡」的技法做為產品特色,貼布繡是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技法之一, 將布料依據形狀剪裁後,縫在另一塊布上,並以手工縫繡布邊的方式,呈現出兩塊布紋、色塊、縫線技法的美感。光是縫繡布邊的針法及色線的搭配,就有好幾種變化。貼布繡的圖紋造型是整個產品的核心表現,彭春林將魯凱族的故事、圖騰、文化,轉變為系列商品,至今已發展出「豐收」、「百步蛇」、「蝴蝶紋」以及「紋手」系列。將部落故事的圖案,經由設計、排列組合,呈現在作品上。「豐收」系列是取豐年祭時眾人歡慶的意象,以人頭的圖案為代表;「百步蛇」在魯凱族則是地位崇高的神祉,將蛇紋做變形與排列;「紋手」則凸顯「手」的造型,分為左手、右手繡在個別的包包上,並表現魯凱族在手上刺有圖騰的文化。將這些有故事的圖案藉由造型的轉變設計,開發為商品系列。彭春林透過創作,重新詮釋傳統的魯凱族文化。

另外,在產品色彩的搭配上,沒有鮮豔的對比表現,而是以溫和的大地色調互相搭配,舒服的色系也是彭春林產品的表現特色。但也因此曾被質疑:這怎麼不像原住民的設計?原來,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著彭春林。為何自己的色彩偏愛跟大家認知的原住民色彩不一樣,但經過溯源探討,發現原來部落最原始的創作色調,就是這樣的大地顏色,乃是由眼睛所見到的萬物中取材,當然是如此溫和自然的色系,自此,彭春林才放心地繼續設計,而我們才可看到一款一款令人驚艷又舒適的商品。

彭春林認為,作品中表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性,將傳統圖案與色彩保留,在造形部分則強調個人設計風格,加入自己的轉化與技法,就如同和祖先對話一般。彭春林滿懷著對設計的熱情,以及魯凱族文化傳承的使命,透過個人的設計,傳承、轉化祖先的文化,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的魯凱族藝術。非一味的將部落的圖騰、符號複製、消費,而是讓文化精神能與個人創作結合,轉化為這個世代喜愛的產品,藉由購買、使用,讓魯凱族的文化讓更多人看到。

【「蝴蝶變成雲」系列文創商品】

彭春林開發的「蝴蝶變成雲」系列,是將收藏於博物館的魯凱族傳統一片裙,繡在裙襬邊緣的圖案─「蝴蝶紋」做為設計來源。蝴蝶紋在部落的意義代表著女孩的純潔與成熟,以及男孩的勤勞、速度與敏捷。彭春林轉化傳統服飾與圖紋,蝴蝶兩根彎彎的觸角,經由定格、放大、轉化等設計,拉長成為雲朵般恣意浮盪,隨著產品的大小、造型、色彩做搭配組合,找到最適當的天空停留。

系列商品中,小至零錢包、手機袋,大至書包、手提包、門簾,以及將蝶紋繡在肩上的T恤等,除此之外,更朝向家飾用品發展。彭春林認為,「家」是給人放鬆休息的地方,藉由居家擺設,可軟化冰冷的水泥牆。「燈飾」系列便因此而誕生,蝶紋雲彩透過燈光打亮,搭配植物染色的布料,呈現大地綠、灰的色彩,更顯舒適。未來計畫開發沙發與抱枕,希望打造整體空間的氛圍,讓一走進家中,便可得到放鬆與愉悅的心情。

【魯凱族第一位男織布師】

見過彭春林的人,一定都會有著鮮明的印象,很高、很斯文,有著很深邃的五官,常常笑著對我們說:「你們每次一群人下來,我會很緊張耶…」,但在幾次對談下來,可以聽出他對於創作的執著、部落的情感,以及對於所追求的目標,有著清楚且明確的概念。

彭春林在成為設計師、織布師之前,有一段很長的故事。魯凱族以織繡技術聞名,編織與刺繡是女性的專長,早期的打獵社會中,相傳只要男生碰了編織刺繡這類女紅,就會獵不到動物,因此,男生是不能碰織繡的。彭春林的奶奶和姑姑都是部落中的刺繡高手,彭春林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對織繡產生濃厚興趣,卻因男生不可碰織布機的禁忌,而將織繡的印象停留在心裡,慢慢發酵。

後來彭春林成為一名獸醫,先後在製藥廠、牧場工作,但仍念念不忘心中對「布」、對創作的熱愛,開始設計具有個人特色的髮飾、小飾品,後來甚至在屏東市中華路附近擺起路邊攤販售,生意相當好。因緣際會之下,接手隔壁賣衣服的攤位,做起批發成衣、服飾的生意。而獨具風格美感的彭春林,看不順眼一般成衣的剪裁,索性拿起剪刀、針線,將衣服的袖口、領子等做改變,慢慢呈現出個人的風格,除了受到市場歡迎之外,彭春林也在這段時間磨練出對服飾、布料、剪裁的心得,於是決定辭去獸醫的工作,專心發展自己的興趣。

 

其間曾成立了「話繡工作室」,魯凱族的繡「Pajase」就是「寫」的意思,是因為魯凱族沒有用以表達的文字,而是藉由織繡的圖案,將老一輩要傳達的話語訴說出來。工作室雖因供需失衡而結束,但這個時候的彭春林,對於所做的藝術創作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找回自己的源頭。而後經過不斷地進修學習,回部落詢問祖母和部落老婦人快要失傳的編織法,到圖書館、博物館追溯部落傳統的圖案來源,到輔大、屏科大、工藝所學習相關課程,並透過自己不斷的創新嘗試,先後得到許多競賽的獎項。在拿到乙級女裝證照後,也開始進行服飾的設計和製作。經由一點一滴的累積,藉由對布料、織品的了解與運用,抒發心中的創作熱情。

 

【「布落空間」=部落文化+創意設計+產業】

 

彭春林說,青葉部落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般,與鄰家哥哥在樹上摘水果,和大自然為伍的生活…。幼時在青葉部落成長的記憶,以及對於傳統織繡的記憶,成為彭春林創作的來源。於是彭春林回到部落,2003年與友人江立彥成立了「彭春林生活創意工坊」,2006年在三地門鄉較為熱鬧的水門村開設「布落空間」門市,自此有了自己的店鋪。位於水門村中心,店面一樓大門的白色屋頂像布落下般的垂掛著,店內則溫馨的擺設著彭春林大大小小的包包、服飾、家飾用品等。地下一樓與二樓則是彭春林的工作室。「布落」二字,除了「布料垂落」的意象之外,也代表著青葉「部落」,說明了彭春林的創作與事業的根源。

 

【打造織染繡的青葉部落】

 

青葉村是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彭春林認為有必要讓青葉部落發展出本身的文化特色,於是回到部落裡教導部落的婦女,部落裡約佔一半以上的婦女都跟他學過織繡。並藉由「布落空間」門市的經營,以及口耳相傳來自四面八方的訂單,由彭春林做產品設計、打樣,在部落成立了約五、六人的工班,以及其他家庭式代工的工班,進行縫製加工的部分。串連成上中下游的產業線,希望帶動部落經濟生產,也讓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文化特色,可以持續發展成為青葉部落的特色。

彭春林與祖先對話的過程,透過「圖案」、「色彩」、「技法」的轉變,設計出現代魯凱族的文化商品。並藉由門市與個人品牌的經營,帶動部落的織繡生產。近年來更用青葉村當地的植物做染料,在作品中加入植物染布。彭春林說,終極目標是希望從染、織和製作的素材全部都採用青葉村當地的材料,讓青葉村成為織、染、繡文化特色的部落。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4.html
執行單位: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屏東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魯凱族二大重要的手工技藝,一是石雕,一是織繡。石雕在霧台鄉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青葉部落由於日據時期遷村的緣故,成為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在該地區呈現獨特且鮮明的原住民魯凱族文化風貌。魯凱婦女的編織技藝,更是魯凱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建立了青葉部落發展織染繡工藝產業的勞動力基礎。彭春林認為有必要讓青葉部落發展出本身的文化特色,於是在學會織布和魯凱的貼繡技術後,就回到部落裡教導部落的婦女,並在學校裡進行教學。目前部落裡約有50位以上的婦女都有上過他織繡染的相關課程,使得織繡產品儼然已成為青葉部落重要的經濟來源。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著重在學員的技藝提昇上。技藝學習方面分為刺繡與植物染兩種實用性技術,由彭春林老師以及江立彥老師擔綱。刺繡部分主要延續蝶紋線條的創作,指導學員從基礎的技巧開始從事蝶紋的定格與繪製,再依據產品製作的流程完成製作。在植物染部分則是由江立彥老師根據部落中常用的植物染材,指導學員從取樣、裁切、浸泡、煎煮、過濾、重複煎煮、染液浸泡、靜置陰乾、完成等九道過程學習典型的魯凱植物染技巧。

彭春林希望能夠藉由染織工藝的技藝傳習與創意設計,作為保存魯凱族文化與穩定部落經濟的核心。因此,從工坊成立至今,除了持續培育部落人力資源及進行部落文化的深度調查之外,這幾年也積極透過專業團隊之協助,導入設計、製造、行銷觀念,希望未來能整合部落相關資源進行織染繡品的量產、並策劃年度成果展及開闢行銷據點,逐步營造一個以「織染繡」作為魯凱部落藝術保存與價值創造的部落經濟模式。

【彭春林 現代魯凱族藝術─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最北端的青葉部落,由一位魯凱族的男設計師─彭春林,帶領青葉部落媽媽們,將傳統魯凱文化元素轉化,以貼布繡技法設計系列商品,如手機袋、零錢包,書包、手提包,T恤、服飾,以及居家裝飾的門簾、燈飾等。獨特的圖紋造形與色系搭配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是手工繡的嗎?好漂亮喔…」彭春林的設計,往往第一眼給人驚喜,第二眼讓人舒服,多看幾眼就是想把他們帶回家。主要是以「貼布繡」的技法做為產品特色,貼布繡是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技法之一, 將布料依據形狀剪裁後,縫在另一塊布上,並以手工縫繡布邊的方式,呈現出兩塊布紋、色塊、縫線技法的美感。光是縫繡布邊的針法及色線的搭配,就有好幾種變化。貼布繡的圖紋造型是整個產品的核心表現,彭春林將魯凱族的故事、圖騰、文化,轉變為系列商品,至今已發展出「豐收」、「百步蛇」、「蝴蝶紋」以及「紋手」系列。將部落故事的圖案,經由設計、排列組合,呈現在作品上。「豐收」系列是取豐年祭時眾人歡慶的意象,以人頭的圖案為代表;「百步蛇」在魯凱族則是地位崇高的神祉,將蛇紋做變形與排列;「紋手」則凸顯「手」的造型,分為左手、右手繡在個別的包包上,並表現魯凱族在手上刺有圖騰的文化。將這些有故事的圖案藉由造型的轉變設計,開發為商品系列。彭春林透過創作,重新詮釋傳統的魯凱族文化。

另外,在產品色彩的搭配上,沒有鮮豔的對比表現,而是以溫和的大地色調互相搭配,舒服的色系也是彭春林產品的表現特色。但也因此曾被質疑:這怎麼不像原住民的設計?原來,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著彭春林。為何自己的色彩偏愛跟大家認知的原住民色彩不一樣,但經過溯源探討,發現原來部落最原始的創作色調,就是這樣的大地顏色,乃是由眼睛所見到的萬物中取材,當然是如此溫和自然的色系,自此,彭春林才放心地繼續設計,而我們才可看到一款一款令人驚艷又舒適的商品。

彭春林認為,作品中表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性,將傳統圖案與色彩保留,在造形部分則強調個人設計風格,加入自己的轉化與技法,就如同和祖先對話一般。彭春林滿懷著對設計的熱情,以及魯凱族文化傳承的使命,透過個人的設計,傳承、轉化祖先的文化,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的魯凱族藝術。非一味的將部落的圖騰、符號複製、消費,而是讓文化精神能與個人創作結合,轉化為這個世代喜愛的產品,藉由購買、使用,讓魯凱族的文化讓更多人看到。

【「蝴蝶變成雲」系列文創商品】

彭春林開發的「蝴蝶變成雲」系列,是將收藏於博物館的魯凱族傳統一片裙,繡在裙襬邊緣的圖案─「蝴蝶紋」做為設計來源。蝴蝶紋在部落的意義代表著女孩的純潔與成熟,以及男孩的勤勞、速度與敏捷。彭春林轉化傳統服飾與圖紋,蝴蝶兩根彎彎的觸角,經由定格、放大、轉化等設計,拉長成為雲朵般恣意浮盪,隨著產品的大小、造型、色彩做搭配組合,找到最適當的天空停留。

系列商品中,小至零錢包、手機袋,大至書包、手提包、門簾,以及將蝶紋繡在肩上的T恤等,除此之外,更朝向家飾用品發展。彭春林認為,「家」是給人放鬆休息的地方,藉由居家擺設,可軟化冰冷的水泥牆。「燈飾」系列便因此而誕生,蝶紋雲彩透過燈光打亮,搭配植物染色的布料,呈現大地綠、灰的色彩,更顯舒適。未來計畫開發沙發與抱枕,希望打造整體空間的氛圍,讓一走進家中,便可得到放鬆與愉悅的心情。

【魯凱族第一位男織布師】

見過彭春林的人,一定都會有著鮮明的印象,很高、很斯文,有著很深邃的五官,常常笑著對我們說:「你們每次一群人下來,我會很緊張耶…」,但在幾次對談下來,可以聽出他對於創作的執著、部落的情感,以及對於所追求的目標,有著清楚且明確的概念。

彭春林在成為設計師、織布師之前,有一段很長的故事。魯凱族以織繡技術聞名,編織與刺繡是女性的專長,早期的打獵社會中,相傳只要男生碰了編織刺繡這類女紅,就會獵不到動物,因此,男生是不能碰織繡的。彭春林的奶奶和姑姑都是部落中的刺繡高手,彭春林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對織繡產生濃厚興趣,卻因男生不可碰織布機的禁忌,而將織繡的印象停留在心裡,慢慢發酵。

後來彭春林成為一名獸醫,先後在製藥廠、牧場工作,但仍念念不忘心中對「布」、對創作的熱愛,開始設計具有個人特色的髮飾、小飾品,後來甚至在屏東市中華路附近擺起路邊攤販售,生意相當好。因緣際會之下,接手隔壁賣衣服的攤位,做起批發成衣、服飾的生意。而獨具風格美感的彭春林,看不順眼一般成衣的剪裁,索性拿起剪刀、針線,將衣服的袖口、領子等做改變,慢慢呈現出個人的風格,除了受到市場歡迎之外,彭春林也在這段時間磨練出對服飾、布料、剪裁的心得,於是決定辭去獸醫的工作,專心發展自己的興趣。

 

其間曾成立了「話繡工作室」,魯凱族的繡「Pajase」就是「寫」的意思,是因為魯凱族沒有用以表達的文字,而是藉由織繡的圖案,將老一輩要傳達的話語訴說出來。工作室雖因供需失衡而結束,但這個時候的彭春林,對於所做的藝術創作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找回自己的源頭。而後經過不斷地進修學習,回部落詢問祖母和部落老婦人快要失傳的編織法,到圖書館、博物館追溯部落傳統的圖案來源,到輔大、屏科大、工藝所學習相關課程,並透過自己不斷的創新嘗試,先後得到許多競賽的獎項。在拿到乙級女裝證照後,也開始進行服飾的設計和製作。經由一點一滴的累積,藉由對布料、織品的了解與運用,抒發心中的創作熱情。

 

【「布落空間」=部落文化+創意設計+產業】

 

彭春林說,青葉部落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般,與鄰家哥哥在樹上摘水果,和大自然為伍的生活…。幼時在青葉部落成長的記憶,以及對於傳統織繡的記憶,成為彭春林創作的來源。於是彭春林回到部落,2003年與友人江立彥成立了「彭春林生活創意工坊」,2006年在三地門鄉較為熱鬧的水門村開設「布落空間」門市,自此有了自己的店鋪。位於水門村中心,店面一樓大門的白色屋頂像布落下般的垂掛著,店內則溫馨的擺設著彭春林大大小小的包包、服飾、家飾用品等。地下一樓與二樓則是彭春林的工作室。「布落」二字,除了「布料垂落」的意象之外,也代表著青葉「部落」,說明了彭春林的創作與事業的根源。

 

【打造織染繡的青葉部落】

 

青葉村是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彭春林認為有必要讓青葉部落發展出本身的文化特色,於是回到部落裡教導部落的婦女,部落裡約佔一半以上的婦女都跟他學過織繡。並藉由「布落空間」門市的經營,以及口耳相傳來自四面八方的訂單,由彭春林做產品設計、打樣,在部落成立了約五、六人的工班,以及其他家庭式代工的工班,進行縫製加工的部分。串連成上中下游的產業線,希望帶動部落經濟生產,也讓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文化特色,可以持續發展成為青葉部落的特色。

彭春林與祖先對話的過程,透過「圖案」、「色彩」、「技法」的轉變,設計出現代魯凱族的文化商品。並藉由門市與個人品牌的經營,帶動部落的織繡生產。近年來更用青葉村當地的植物做染料,在作品中加入植物染布。彭春林說,終極目標是希望從染、織和製作的素材全部都採用青葉村當地的材料,讓青葉村成為織、染、繡文化特色的部落。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4.html

# 生意 於 農村地方美食小吃特色料理 - 4

編號01_135
名稱陽光水棧
地址彰化縣芳苑鄉漁港六路38號
電話04-8933323
主人的話傳統漁村面對台灣農業轉型的衝擊及時代巨輪變動,年輕族群出走,造成人口結構老化而逐漸喪失競爭力,漁村的生活品質確實有待提升。有鑑於此,近年來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在地產業發展,以彰化縣王功養殖漁業盛產文蛤、鱸魚、草蝦、虱目魚、吳郭魚、蘆筍、更以珍珠蚵為主要特色,將農漁村產業結合地方資源應用,再度展現在地人力、土地多元化利用。。為創造就業機會及促進漁村經濟繁榮,彰化區漁會輔導的王功家政班員洪金釵班長,以自家閒置養殖場地利用,投資不少人力資源改建、資金投入、整修內部,各項要求屬於高品味經營班,提供給一群熱愛漁村這塊土地的家政班員參與,在彰化區漁會家政指導員許富貴小姐的輔導下,漁村婦女田媽媽成員組軍於94年度終於成立了,遵守經營班公約建立共識,依各班員學有專長分工,各顯身手發揮第二專長。 。。班員們為使簡餐更具特色,並符合消費者的口味,彼此常會試作菜色,強調漁業推廣漁產料理特色,推廣「三低飲食」,即低油、低鹽、低糖等健康漁產料理,提供國人健康的飲食餐點。要符合菜單經濟又實惠要求,大伙以當地的漁產品,做出道地風味餐蚵仔炸、炒蚵螺、蛤蜊湯、炒蘆筍、蚵仔披薩等菜單,也提供漁村休閒咖啡產品,藉由創意海風餐、觀濤夕海品咖啡、簡餐,提升田媽媽經營班附加價值,同時也增加營業收入。 。近年來政府致力於王功漁港休閒景觀的推展,例如漁港外圍景觀巡禮芳苑燈塔、王者之弓、生態景觀橋、紅樹林等漁業資源,並規劃了王功最具特色的採蚵車參觀蚵田路線及體驗潮間帶生態。本班地點位居王功燈附近,傍晚的王功夕照是彰化8景之一,在此欣賞夕陽餘暉,聽徐徐的海風吹拂,隨著落日漸漸降落,會讓你彷彿置身於仙境般的感覺。。結合觀光休憩等休閒活動,王功濱海地區已成重要的觀光廊道,目前平常日以彰化區漁會及轄區鄉公所、衛生所等機關團體為主要客源;週休二日則以各階層的觀光人潮為主,提升漁村人文素養,讓漁民及遊客在享受海風、觀賞海潮同時能品嘗咖啡,是現在旅遊風潮一大享受。 。。凡事創業維艱,經營過程中觀念分歧,經驗不足,衝突偶有,來電洽詢喜、怒、哀、樂人生寫照,莫不展現在每個人生活中。透過漁會輔導及協調溝通,還有班長外子─任職彰化縣養殖協會理事長林濟民先生,擔任義工關懷經營班的成長,貢獻心力,為經營班潤滑劑。解決問題方法即以平日時間,開設專業技術培養課程,舉行家政班康樂活動、創意競賽及單元座談講習等等。 。。隨著時間流逝,昔日紛擾似乎也少了,從「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這群漁村婦女們成長了。自營業以來,班員體會到日子過得充實又有意義,學習如何做生意,人云:生意子難生。但在有限資源輔導,透過有組織健全團隊,推廣漁村文化特色,利用原有豐富的漁產品及人力資源,推出更多元、創新、健康的海鮮料理,以提升漁村人文素養。結合漁業休閒景觀,提供遊客休憩用餐,並且輔導漁村婦女開創副業,提升漁家經濟能力,增加漁村家庭收入,改善漁村生活品質,也是雙贏之政策。。。位於台灣西部海岸線的彰化縣王功漁港,無論黃昏或夜晚,轄近一系列休閒景觀,拱橋、潮間帶紅樹林、遙看海上寮舍、夕陽西照,看著落日在棉絮般的雲彩間隱匿下去,海、天一片,海鳥飛越,海面漁船冉冉馳走等,當您到此一遊時相信會帶給您一幕幕腦海中難忘的回憶。。。招牌菜:鮮蚵煎披薩。招牌菜介紹:以王功在地現採鮮蚵,用最簡單、最健康的料理手法,做出人人按讚,別處吃不到的的鮮蚵煎。。營業時間:10:00~21:00 週一公休
費用簡介(空)
營業時間(空)
可刷卡否False
國民旅遊卡True_FalseFalse
交通指引(空)
停車場(空)
網站連結(空)
業者email(空)
寵物須知(空)
貼心叮嚀(空)
最佳時令(空)
容納人數(空)
美食特色傳統漁村面對台灣農業轉型的衝擊及時代巨輪變動,年輕族群出走,造成人口結構老化而逐漸喪失競爭力,漁村的生活品質確實有待提升。有鑑於此,近年來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在地產業發展,以彰化縣王功養殖漁業盛產文蛤、鱸魚、草蝦、虱目魚、吳郭魚、蘆筍、更以珍珠蚵為主要特色,將農漁村產業結合地方資源應用,再度展現在地人力、土地多元化利用。。為創造就業機會及促進漁村經濟繁榮,彰化區漁會輔導的王功家政班員洪金釵班長,以自家閒置養殖場地利用,投資不少人力資源改建、資金投入、整修內部,各項要求屬於高品味經營班,提供給一群熱愛漁村這塊土地的家政班員參與,在彰化區漁會家政指導員許富貴小姐的輔導下,漁村婦女田媽媽成員組軍於94年度終於成立了,遵守經營班公約建立共識,依各班員學有專長分工,各顯身手發揮第二專長。 。。班員們為使簡餐更具特色,並符合消費者的口味,彼此常會試作菜色,強調漁業推廣漁產料理特色,推廣「三低飲食」,即低油、低鹽、低糖等健康漁產料理,提供國人健康的飲食餐點。要符合菜單經濟又實惠要求,大伙以當地的漁產品,做出道地風味餐蚵仔炸、炒蚵螺、蛤蜊湯、炒蘆筍、蚵仔披薩等菜單,也提供漁村休閒咖啡產品,藉由創意海風餐、觀濤夕海品咖啡、簡餐,提升田媽媽經營班附加價值,同時也增加營業收入。 。近年來政府致力於王功漁港休閒景觀的推展,例如漁港外圍景觀巡禮芳苑燈塔、王者之弓、生態景觀橋、紅樹林等漁業資源,並規劃了王功最具特色的採蚵車參觀蚵田路線及體驗潮間帶生態。本班地點位居王功燈附近,傍晚的王功夕照是彰化8景之一,在此欣賞夕陽餘暉,聽徐徐的海風吹拂,隨著落日漸漸降落,會讓你彷彿置身於仙境般的感覺。。結合觀光休憩等休閒活動,王功濱海地區已成重要的觀光廊道,目前平常日以彰化區漁會及轄區鄉公所、衛生所等機關團體為主要客源;週休二日則以各階層的觀光人潮為主,提升漁村人文素養,讓漁民及遊客在享受海風、觀賞海潮同時能品嘗咖啡,是現在旅遊風潮一大享受。 。。凡事創業維艱,經營過程中觀念分歧,經驗不足,衝突偶有,來電洽詢喜、怒、哀、樂人生寫照,莫不展現在每個人生活中。透過漁會輔導及協調溝通,還有班長外子─任職彰化縣養殖協會理事長林濟民先生,擔任義工關懷經營班的成長,貢獻心力,為經營班潤滑劑。解決問題方法即以平日時間,開設專業技術培養課程,舉行家政班康樂活動、創意競賽及單元座談講習等等。 。。隨著時間流逝,昔日紛擾似乎也少了,從「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這群漁村婦女們成長了。自營業以來,班員體會到日子過得充實又有意義,學習如何做生意,人云:生意子難生。但在有限資源輔導,透過有組織健全團隊,推廣漁村文化特色,利用原有豐富的漁產品及人力資源,推出更多元、創新、健康的海鮮料理,以提升漁村人文素養。結合漁業休閒景觀,提供遊客休憩用餐,並且輔導漁村婦女開創副業,提升漁家經濟能力,增加漁村家庭收入,改善漁村生活品質,也是雙贏之政策。。。位於台灣西部海岸線的彰化縣王功漁港,無論黃昏或夜晚,轄近一系列休閒景觀,拱橋、潮間帶紅樹林、遙看海上寮舍、夕陽西照,看著落日在棉絮般的雲彩間隱匿下去,海、天一片,海鳥飛越,海面漁船冉冉馳走等,當您到此一遊時相信會帶給您一幕幕腦海中難忘的回憶。。。招牌菜:鮮蚵煎披薩。招牌菜介紹:以王功在地現採鮮蚵,用最簡單、最健康的料理手法,做出人人按讚,別處吃不到的的鮮蚵煎。。營業時間:10:00~21:00 週一公休
景點縣市彰化縣
鄉鎮芳苑鄉
圖片https://ezgo.ardswc.gov.tw/Uploads/opendata/TainmaMain01/APPLY_D/20151102163331.jpg
緯度23.966235
經度120.346433
部落格網址(空)
編號: 01_135
名稱: 陽光水棧
地址: 彰化縣芳苑鄉漁港六路38號
電話: 04-8933323
主人的話: 傳統漁村面對台灣農業轉型的衝擊及時代巨輪變動,年輕族群出走,造成人口結構老化而逐漸喪失競爭力,漁村的生活品質確實有待提升。有鑑於此,近年來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在地產業發展,以彰化縣王功養殖漁業盛產文蛤、鱸魚、草蝦、虱目魚、吳郭魚、蘆筍、更以珍珠蚵為主要特色,將農漁村產業結合地方資源應用,再度展現在地人力、土地多元化利用。。為創造就業機會及促進漁村經濟繁榮,彰化區漁會輔導的王功家政班員洪金釵班長,以自家閒置養殖場地利用,投資不少人力資源改建、資金投入、整修內部,各項要求屬於高品味經營班,提供給一群熱愛漁村這塊土地的家政班員參與,在彰化區漁會家政指導員許富貴小姐的輔導下,漁村婦女田媽媽成員組軍於94年度終於成立了,遵守經營班公約建立共識,依各班員學有專長分工,各顯身手發揮第二專長。 。。班員們為使簡餐更具特色,並符合消費者的口味,彼此常會試作菜色,強調漁業推廣漁產料理特色,推廣「三低飲食」,即低油、低鹽、低糖等健康漁產料理,提供國人健康的飲食餐點。要符合菜單經濟又實惠要求,大伙以當地的漁產品,做出道地風味餐蚵仔炸、炒蚵螺、蛤蜊湯、炒蘆筍、蚵仔披薩等菜單,也提供漁村休閒咖啡產品,藉由創意海風餐、觀濤夕海品咖啡、簡餐,提升田媽媽經營班附加價值,同時也增加營業收入。 。近年來政府致力於王功漁港休閒景觀的推展,例如漁港外圍景觀巡禮芳苑燈塔、王者之弓、生態景觀橋、紅樹林等漁業資源,並規劃了王功最具特色的採蚵車參觀蚵田路線及體驗潮間帶生態。本班地點位居王功燈附近,傍晚的王功夕照是彰化8景之一,在此欣賞夕陽餘暉,聽徐徐的海風吹拂,隨著落日漸漸降落,會讓你彷彿置身於仙境般的感覺。。結合觀光休憩等休閒活動,王功濱海地區已成重要的觀光廊道,目前平常日以彰化區漁會及轄區鄉公所、衛生所等機關團體為主要客源;週休二日則以各階層的觀光人潮為主,提升漁村人文素養,讓漁民及遊客在享受海風、觀賞海潮同時能品嘗咖啡,是現在旅遊風潮一大享受。 。。凡事創業維艱,經營過程中觀念分歧,經驗不足,衝突偶有,來電洽詢喜、怒、哀、樂人生寫照,莫不展現在每個人生活中。透過漁會輔導及協調溝通,還有班長外子─任職彰化縣養殖協會理事長林濟民先生,擔任義工關懷經營班的成長,貢獻心力,為經營班潤滑劑。解決問題方法即以平日時間,開設專業技術培養課程,舉行家政班康樂活動、創意競賽及單元座談講習等等。 。。隨著時間流逝,昔日紛擾似乎也少了,從「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這群漁村婦女們成長了。自營業以來,班員體會到日子過得充實又有意義,學習如何做生意,人云:生意子難生。但在有限資源輔導,透過有組織健全團隊,推廣漁村文化特色,利用原有豐富的漁產品及人力資源,推出更多元、創新、健康的海鮮料理,以提升漁村人文素養。結合漁業休閒景觀,提供遊客休憩用餐,並且輔導漁村婦女開創副業,提升漁家經濟能力,增加漁村家庭收入,改善漁村生活品質,也是雙贏之政策。。。位於台灣西部海岸線的彰化縣王功漁港,無論黃昏或夜晚,轄近一系列休閒景觀,拱橋、潮間帶紅樹林、遙看海上寮舍、夕陽西照,看著落日在棉絮般的雲彩間隱匿下去,海、天一片,海鳥飛越,海面漁船冉冉馳走等,當您到此一遊時相信會帶給您一幕幕腦海中難忘的回憶。。。招牌菜:鮮蚵煎披薩。招牌菜介紹:以王功在地現採鮮蚵,用最簡單、最健康的料理手法,做出人人按讚,別處吃不到的的鮮蚵煎。。營業時間:10:00~21:00 週一公休
費用簡介: (空)
營業時間: (空)
可刷卡否: False
國民旅遊卡True_False: False
交通指引: (空)
停車場: (空)
網站連結: (空)
業者email: (空)
寵物須知: (空)
貼心叮嚀: (空)
最佳時令: (空)
容納人數: (空)
美食特色: 傳統漁村面對台灣農業轉型的衝擊及時代巨輪變動,年輕族群出走,造成人口結構老化而逐漸喪失競爭力,漁村的生活品質確實有待提升。有鑑於此,近年來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在地產業發展,以彰化縣王功養殖漁業盛產文蛤、鱸魚、草蝦、虱目魚、吳郭魚、蘆筍、更以珍珠蚵為主要特色,將農漁村產業結合地方資源應用,再度展現在地人力、土地多元化利用。。為創造就業機會及促進漁村經濟繁榮,彰化區漁會輔導的王功家政班員洪金釵班長,以自家閒置養殖場地利用,投資不少人力資源改建、資金投入、整修內部,各項要求屬於高品味經營班,提供給一群熱愛漁村這塊土地的家政班員參與,在彰化區漁會家政指導員許富貴小姐的輔導下,漁村婦女田媽媽成員組軍於94年度終於成立了,遵守經營班公約建立共識,依各班員學有專長分工,各顯身手發揮第二專長。 。。班員們為使簡餐更具特色,並符合消費者的口味,彼此常會試作菜色,強調漁業推廣漁產料理特色,推廣「三低飲食」,即低油、低鹽、低糖等健康漁產料理,提供國人健康的飲食餐點。要符合菜單經濟又實惠要求,大伙以當地的漁產品,做出道地風味餐蚵仔炸、炒蚵螺、蛤蜊湯、炒蘆筍、蚵仔披薩等菜單,也提供漁村休閒咖啡產品,藉由創意海風餐、觀濤夕海品咖啡、簡餐,提升田媽媽經營班附加價值,同時也增加營業收入。 。近年來政府致力於王功漁港休閒景觀的推展,例如漁港外圍景觀巡禮芳苑燈塔、王者之弓、生態景觀橋、紅樹林等漁業資源,並規劃了王功最具特色的採蚵車參觀蚵田路線及體驗潮間帶生態。本班地點位居王功燈附近,傍晚的王功夕照是彰化8景之一,在此欣賞夕陽餘暉,聽徐徐的海風吹拂,隨著落日漸漸降落,會讓你彷彿置身於仙境般的感覺。。結合觀光休憩等休閒活動,王功濱海地區已成重要的觀光廊道,目前平常日以彰化區漁會及轄區鄉公所、衛生所等機關團體為主要客源;週休二日則以各階層的觀光人潮為主,提升漁村人文素養,讓漁民及遊客在享受海風、觀賞海潮同時能品嘗咖啡,是現在旅遊風潮一大享受。 。。凡事創業維艱,經營過程中觀念分歧,經驗不足,衝突偶有,來電洽詢喜、怒、哀、樂人生寫照,莫不展現在每個人生活中。透過漁會輔導及協調溝通,還有班長外子─任職彰化縣養殖協會理事長林濟民先生,擔任義工關懷經營班的成長,貢獻心力,為經營班潤滑劑。解決問題方法即以平日時間,開設專業技術培養課程,舉行家政班康樂活動、創意競賽及單元座談講習等等。 。。隨著時間流逝,昔日紛擾似乎也少了,從「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這群漁村婦女們成長了。自營業以來,班員體會到日子過得充實又有意義,學習如何做生意,人云:生意子難生。但在有限資源輔導,透過有組織健全團隊,推廣漁村文化特色,利用原有豐富的漁產品及人力資源,推出更多元、創新、健康的海鮮料理,以提升漁村人文素養。結合漁業休閒景觀,提供遊客休憩用餐,並且輔導漁村婦女開創副業,提升漁家經濟能力,增加漁村家庭收入,改善漁村生活品質,也是雙贏之政策。。。位於台灣西部海岸線的彰化縣王功漁港,無論黃昏或夜晚,轄近一系列休閒景觀,拱橋、潮間帶紅樹林、遙看海上寮舍、夕陽西照,看著落日在棉絮般的雲彩間隱匿下去,海、天一片,海鳥飛越,海面漁船冉冉馳走等,當您到此一遊時相信會帶給您一幕幕腦海中難忘的回憶。。。招牌菜:鮮蚵煎披薩。招牌菜介紹:以王功在地現採鮮蚵,用最簡單、最健康的料理手法,做出人人按讚,別處吃不到的的鮮蚵煎。。營業時間:10:00~21:00 週一公休
景點縣市: 彰化縣
鄉鎮: 芳苑鄉
圖片: https://ezgo.ardswc.gov.tw/Uploads/opendata/TainmaMain01/APPLY_D/20151102163331.jpg
緯度: 23.966235
經度: 120.346433
部落格網址: (空)

# 生意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5

執行單位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地址912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屏東縣
內容

造訪過三地門鄉青葉村的人,一定會對這個美麗部落處處可見的蝴蝶圖騰,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個魯凱族部落,以自己的文化為榮,向心力很強,致力社區總體營造,選擇蝴蝶做為改造社區景觀的主要意象。蝴蝶在魯凱族傳統文化中,代表女人的「勤勞」和男子的「敏捷」,這兩者在彭春林推廣織染繡工藝的過程中都看得到。魯凱男子彭春林以敏銳的創意和迅捷的能力,帶動部族勤勞的婦女走上工藝復興之路;下一步更要集結群力,讓魯凱特色工藝產業聚落得以成形。

【創意敏捷如蝴蝶的男子】

走進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門市,初看到貼布繡製品上捲曲的線條,許多人或許會誤以為是漢人傳統雲紋變體,一經解釋,才恍然大悟──那是蝴蝶,一道道捲曲的觸鬚,後面隱藏一隻隻繽紛璀璨的蝴蝶。蝴蝶紋樣取材自傳統魯凱族裙襬邊緣上的圖案,經過轉化設計呈現豐富多樣的姿采,創意來自彭春林,一個突破禁忌碰觸織布機的魯凱男子。

彭春林出身的青葉部落,是一個美麗的蝴蝶部落。青葉部落位居三地門鄉最北端尾寮山西南麓的台地,遠眺屏東平原,山水秀麗,景色怡人,近年又以社區地貌改造聞名,從入口迎賓的蝴蝶裝置,到家戶牆壁的彩繪造形,彷彿是一處戶外藝術館。或許因為是三地門鄉唯一魯凱部落,族人特別重視自己的文化,保存著固有的生活形態、語言、祭儀和工藝。魯凱族有兩大工藝傳統,一項是石雕,一項是織繡。彭春林的奶奶和姑姑都是部落裡的織繡高手,但是耳濡目染心嚮往之的彭春林,即使對織繡深感興趣卻被禁止學習。

「魯凱男子不能碰織繡女紅,因為這樣會獵不到動物。」耆老長輩這樣告誡彭春林,他應該像一個獵人。於是他長大成為一個獸醫,但卻是私底下念念不忘設計創作的獸醫。因緣際會讓彭春林業餘做起服飾批發生意,然後一步一步走向服飾設計,最終辭去獸醫本職,不斷進修學習,獲得原住民工藝師名銜肯定,最後和朋友江立??回到部落創立「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致力培育部落織繡人才】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以「貼布繡」為特色,產製濃厚民族色彩的服飾和生活用品。除了彭春林和江立??之外,現在門市有兩個員工,工房有十個專職人員,在部落中還有約五十人的兼職工班。工房能在社區擁有如此規模的後備產能,與從九十七年起連續三年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大有關係。

第一年開始執行工藝扶植計畫時,彭春林即先調查分析部落的核心文化價值和工藝人力資源,進行織繡人才培養,並且有意識地結合傳統圖騰,發展具有魯凱族特色的產品。第二年以「蝴蝶之雲化」為主題,著重在學員技藝的提升,學習刺繡與植物染兩種實用技術,並延續蝶紋線條定格與繪製的訓練,透過布飾和燈飾創作來展現成果。

九十九年是計畫的第三年度,主題是「花蝶的交織──魯凱織染繡產業社區之形構」。執行的重點分別為:一、魯凱族傳統「織」的技藝的傳授與規畫。二、開發結合蝴蝶紋與百合花紋的魯凱族家飾產品。三、利用群聚力量串連部落及周邊工作坊提升客製化的能量。四、加強國內與國際行銷能力。

【以蝴蝶與百合花說故事】

技藝課程的推動,由彭春林、余政龍、汪鼎芳、吳明峰四位老師,分別以不同專業授課或協助。目標之一是利用當地染材塑造傳統魯凱繡品的獨特風格,因此在植物染課程中,率領學員清查部落周邊的染料植物,並嘗試將魯凱傳統染法使用在繡品材料上。同時,為了充實魯凱圖紋研究,學員也向部落耆老請益,瞭解常用圖紋的文化意涵,彙整為基礎資料,作為後續研究和實際開發繡品的依據。

十二周、四十八小時的課程以實務操作為主,著重在魯凱織法和圖紋的學習應用,以及在地素材的取得、運用和構圖方法等。為了觀摩織染技法,特別安排學員到苗栗野桐工坊參觀,獲得熱情接待之餘,也詳細瞭解泰雅織染的方式和特色,經由跨族群的比較觀摩,讓學員在接下來的實作中,更能清楚分辨魯凱織藝的特色並加以發揮。

創意商品的開發方面,以魯凱族蝶紋與百合花紋為主要元素,創作了三款頗受好評的門簾產品。使用的材質主要是織布、繡線和琉璃珠。其中琉璃珠的用法,是發掘出魯凱族傳統樣式,從圖紋發展脈絡去釐清魯凱與排灣之間的差異性。魯凱特有圖紋的運用,為產品增添文化意涵和故事性。例如百合花在魯凱族象徵女子的純潔,婚前有過親密關係的女子是沒有資格配戴的。對男人而言,百合花代表獵人的榮耀,必須獵獲六隻山豬或黑熊、水鹿等大型獵物,才有資格配戴百合花。

【魯凱文創產業聚落願景】

魯凱語中「繡」和「寫」都是「pajase」,因為魯凱族沒有文字可以記述, 而是藉由織繡的圖案「寫」下族群的故事,然後一代流傳一代。現在魯凱族織繡技藝的復興,讓傳統文化重新獲得發聲的力量。計畫執行期間,工房受邀到大陸北京、十三行博物館、台北文創展等展出,以蝶紋與百合花紋的創意商品,向大眾訴說魯凱族的故事。

回顧三年來的過程,彭春林深深感謝工藝扶植計畫的掖助,讓處於弱勢的魯凱工藝可以一步一腳印地發展,趨於沒落的織、染、繡技藝得以重新傳承,逐漸恢復。現在青葉部落已經擁有能力開發典型魯凱風格工藝品,傳統圖紋的創作也有機會進軍國際市場,並獲得美國家具大廠青睞,連續三年下訂單購買纏繞系列產品,這實在是得力於政府的扶助。

下一階段,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將與其他工坊結盟,朝向「魯凱文創產業聚落」的方向邁進,打造一個微型產業化的社區,讓社區工藝的發展不僅有藝術價值的提升,更有產值與就業機會的貢獻。但是台灣工藝產業多數是小型、甚至微型的工坊,本身發展備受限制,聚落的形成仍須政府在產業機制的建立、人才培訓、資金融資擔保、創作補助、行銷技術強化、量產設備提升等方面給予協助。這也是屏東北部一帶魯凱工藝家共同的心願。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html
執行單位: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地址: 912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屏東縣
內容:

造訪過三地門鄉青葉村的人,一定會對這個美麗部落處處可見的蝴蝶圖騰,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個魯凱族部落,以自己的文化為榮,向心力很強,致力社區總體營造,選擇蝴蝶做為改造社區景觀的主要意象。蝴蝶在魯凱族傳統文化中,代表女人的「勤勞」和男子的「敏捷」,這兩者在彭春林推廣織染繡工藝的過程中都看得到。魯凱男子彭春林以敏銳的創意和迅捷的能力,帶動部族勤勞的婦女走上工藝復興之路;下一步更要集結群力,讓魯凱特色工藝產業聚落得以成形。

【創意敏捷如蝴蝶的男子】

走進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門市,初看到貼布繡製品上捲曲的線條,許多人或許會誤以為是漢人傳統雲紋變體,一經解釋,才恍然大悟──那是蝴蝶,一道道捲曲的觸鬚,後面隱藏一隻隻繽紛璀璨的蝴蝶。蝴蝶紋樣取材自傳統魯凱族裙襬邊緣上的圖案,經過轉化設計呈現豐富多樣的姿采,創意來自彭春林,一個突破禁忌碰觸織布機的魯凱男子。

彭春林出身的青葉部落,是一個美麗的蝴蝶部落。青葉部落位居三地門鄉最北端尾寮山西南麓的台地,遠眺屏東平原,山水秀麗,景色怡人,近年又以社區地貌改造聞名,從入口迎賓的蝴蝶裝置,到家戶牆壁的彩繪造形,彷彿是一處戶外藝術館。或許因為是三地門鄉唯一魯凱部落,族人特別重視自己的文化,保存著固有的生活形態、語言、祭儀和工藝。魯凱族有兩大工藝傳統,一項是石雕,一項是織繡。彭春林的奶奶和姑姑都是部落裡的織繡高手,但是耳濡目染心嚮往之的彭春林,即使對織繡深感興趣卻被禁止學習。

「魯凱男子不能碰織繡女紅,因為這樣會獵不到動物。」耆老長輩這樣告誡彭春林,他應該像一個獵人。於是他長大成為一個獸醫,但卻是私底下念念不忘設計創作的獸醫。因緣際會讓彭春林業餘做起服飾批發生意,然後一步一步走向服飾設計,最終辭去獸醫本職,不斷進修學習,獲得原住民工藝師名銜肯定,最後和朋友江立??回到部落創立「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致力培育部落織繡人才】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以「貼布繡」為特色,產製濃厚民族色彩的服飾和生活用品。除了彭春林和江立??之外,現在門市有兩個員工,工房有十個專職人員,在部落中還有約五十人的兼職工班。工房能在社區擁有如此規模的後備產能,與從九十七年起連續三年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大有關係。

第一年開始執行工藝扶植計畫時,彭春林即先調查分析部落的核心文化價值和工藝人力資源,進行織繡人才培養,並且有意識地結合傳統圖騰,發展具有魯凱族特色的產品。第二年以「蝴蝶之雲化」為主題,著重在學員技藝的提升,學習刺繡與植物染兩種實用技術,並延續蝶紋線條定格與繪製的訓練,透過布飾和燈飾創作來展現成果。

九十九年是計畫的第三年度,主題是「花蝶的交織──魯凱織染繡產業社區之形構」。執行的重點分別為:一、魯凱族傳統「織」的技藝的傳授與規畫。二、開發結合蝴蝶紋與百合花紋的魯凱族家飾產品。三、利用群聚力量串連部落及周邊工作坊提升客製化的能量。四、加強國內與國際行銷能力。

【以蝴蝶與百合花說故事】

技藝課程的推動,由彭春林、余政龍、汪鼎芳、吳明峰四位老師,分別以不同專業授課或協助。目標之一是利用當地染材塑造傳統魯凱繡品的獨特風格,因此在植物染課程中,率領學員清查部落周邊的染料植物,並嘗試將魯凱傳統染法使用在繡品材料上。同時,為了充實魯凱圖紋研究,學員也向部落耆老請益,瞭解常用圖紋的文化意涵,彙整為基礎資料,作為後續研究和實際開發繡品的依據。

十二周、四十八小時的課程以實務操作為主,著重在魯凱織法和圖紋的學習應用,以及在地素材的取得、運用和構圖方法等。為了觀摩織染技法,特別安排學員到苗栗野桐工坊參觀,獲得熱情接待之餘,也詳細瞭解泰雅織染的方式和特色,經由跨族群的比較觀摩,讓學員在接下來的實作中,更能清楚分辨魯凱織藝的特色並加以發揮。

創意商品的開發方面,以魯凱族蝶紋與百合花紋為主要元素,創作了三款頗受好評的門簾產品。使用的材質主要是織布、繡線和琉璃珠。其中琉璃珠的用法,是發掘出魯凱族傳統樣式,從圖紋發展脈絡去釐清魯凱與排灣之間的差異性。魯凱特有圖紋的運用,為產品增添文化意涵和故事性。例如百合花在魯凱族象徵女子的純潔,婚前有過親密關係的女子是沒有資格配戴的。對男人而言,百合花代表獵人的榮耀,必須獵獲六隻山豬或黑熊、水鹿等大型獵物,才有資格配戴百合花。

【魯凱文創產業聚落願景】

魯凱語中「繡」和「寫」都是「pajase」,因為魯凱族沒有文字可以記述, 而是藉由織繡的圖案「寫」下族群的故事,然後一代流傳一代。現在魯凱族織繡技藝的復興,讓傳統文化重新獲得發聲的力量。計畫執行期間,工房受邀到大陸北京、十三行博物館、台北文創展等展出,以蝶紋與百合花紋的創意商品,向大眾訴說魯凱族的故事。

回顧三年來的過程,彭春林深深感謝工藝扶植計畫的掖助,讓處於弱勢的魯凱工藝可以一步一腳印地發展,趨於沒落的織、染、繡技藝得以重新傳承,逐漸恢復。現在青葉部落已經擁有能力開發典型魯凱風格工藝品,傳統圖紋的創作也有機會進軍國際市場,並獲得美國家具大廠青睞,連續三年下訂單購買纏繞系列產品,這實在是得力於政府的扶助。

下一階段,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將與其他工坊結盟,朝向「魯凱文創產業聚落」的方向邁進,打造一個微型產業化的社區,讓社區工藝的發展不僅有藝術價值的提升,更有產值與就業機會的貢獻。但是台灣工藝產業多數是小型、甚至微型的工坊,本身發展備受限制,聚落的形成仍須政府在產業機制的建立、人才培訓、資金融資擔保、創作補助、行銷技術強化、量產設備提升等方面給予協助。這也是屏東北部一帶魯凱工藝家共同的心願。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html

# 生意 於 農村地方美食小吃特色料理 - 6

編號01_185
名稱鹽水鎮農會田媽媽農產美食坊
地址台南市鹽水區中山路49號
電話066521177/066525071
主人的話台南鹽水地區福州人多,相傳是台灣意麵的發源地。鹽水意麵與一般麵條不同之處在於製麵過程中以鴨蛋取代水分,因此做出來的麵條軟嫩滑Q。因為?麵時必須出力,原稱「力麵」,後來因為出力時會發出「噫」的聲音,所以沿用成為「意麵」。。。 多年前,鹽水區農會的丁股長與田媽媽們共同製作鮮奶饅頭、包子等點心,成為鹽水區農會的田媽媽招牌,之後將田媽媽美食坊結合鹽水意麵轉型經營麵食館。蔡翠娥媽媽接手麵食館後,週末假日做饅頭、包子,平日提供現煮的鹽水意麵。她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就不會感覺累。」雖然鹽水區意麵小吃店多,但農會強調「田媽媽美食坊」堅持環境衛生,食材新鮮有保證。鹽水區農會與嘉義大學產學合作,遵循古法製作,使用日曬而非機器烘乾的手工意麵;除了傳統意麵之外,也發展新口味的養生意麵(胚芽)、番茄、紅麴、鮮奶等。。。 此外,因鹽水地區土壤鹽分較高,不利作物生長,此地的番茄雖然成長緩慢,但累積了更多養分,形成果肉紮實、滋味濃郁的特色。番茄是一種奇妙的蔬果,身處逆境中反而會結出甜美的果實。「鹽水番茄?」以整顆番茄製成果乾,無添加人工香料、原汁原味,美味又健康。
費用簡介(空)
營業時間(空)
可刷卡否False
國民旅遊卡True_FalseFalse
交通指引(空)
停車場(空)
網站連結(空)
業者email(空)
寵物須知(空)
貼心叮嚀(空)
最佳時令(空)
容納人數(空)
美食特色台南鹽水地區福州人多,相傳是台灣意麵的發源地。鹽水意麵與一般麵條不同之處在於製麵過程中以鴨蛋取代水分,因此做出來的麵條軟嫩滑Q。因為?麵時必須出力,原稱「力麵」,後來因為出力時會發出「噫」的聲音,所以沿用成為「意麵」。。。 多年前,鹽水區農會的丁股長與田媽媽們共同製作鮮奶饅頭、包子等點心,成為鹽水區農會的田媽媽招牌,之後將田媽媽美食坊結合鹽水意麵轉型經營麵食館。蔡翠娥媽媽接手麵食館後,週末假日做饅頭、包子,平日提供現煮的鹽水意麵。她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就不會感覺累。」雖然鹽水區意麵小吃店多,但農會強調「田媽媽美食坊」堅持環境衛生,食材新鮮有保證。鹽水區農會與嘉義大學產學合作,遵循古法製作,使用日曬而非機器烘乾的手工意麵;除了傳統意麵之外,也發展新口味的養生意麵(胚芽)、番茄、紅麴、鮮奶等。。。 此外,因鹽水地區土壤鹽分較高,不利作物生長,此地的番茄雖然成長緩慢,但累積了更多養分,形成果肉紮實、滋味濃郁的特色。番茄是一種奇妙的蔬果,身處逆境中反而會結出甜美的果實。「鹽水番茄?」以整顆番茄製成果乾,無添加人工香料、原汁原味,美味又健康。
景點縣市臺南市
鄉鎮鹽水區
圖片https://ezgo.ardswc.gov.tw/Uploads/opendata/TainmaMain01/APPLY_D/20151102181527.jpg
緯度23.319885
經度120.265829
部落格網址(空)
編號: 01_185
名稱: 鹽水鎮農會田媽媽農產美食坊
地址: 台南市鹽水區中山路49號
電話: 066521177/066525071
主人的話: 台南鹽水地區福州人多,相傳是台灣意麵的發源地。鹽水意麵與一般麵條不同之處在於製麵過程中以鴨蛋取代水分,因此做出來的麵條軟嫩滑Q。因為?麵時必須出力,原稱「力麵」,後來因為出力時會發出「噫」的聲音,所以沿用成為「意麵」。。。 多年前,鹽水區農會的丁股長與田媽媽們共同製作鮮奶饅頭、包子等點心,成為鹽水區農會的田媽媽招牌,之後將田媽媽美食坊結合鹽水意麵轉型經營麵食館。蔡翠娥媽媽接手麵食館後,週末假日做饅頭、包子,平日提供現煮的鹽水意麵。她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就不會感覺累。」雖然鹽水區意麵小吃店多,但農會強調「田媽媽美食坊」堅持環境衛生,食材新鮮有保證。鹽水區農會與嘉義大學產學合作,遵循古法製作,使用日曬而非機器烘乾的手工意麵;除了傳統意麵之外,也發展新口味的養生意麵(胚芽)、番茄、紅麴、鮮奶等。。。 此外,因鹽水地區土壤鹽分較高,不利作物生長,此地的番茄雖然成長緩慢,但累積了更多養分,形成果肉紮實、滋味濃郁的特色。番茄是一種奇妙的蔬果,身處逆境中反而會結出甜美的果實。「鹽水番茄?」以整顆番茄製成果乾,無添加人工香料、原汁原味,美味又健康。
費用簡介: (空)
營業時間: (空)
可刷卡否: False
國民旅遊卡True_False: False
交通指引: (空)
停車場: (空)
網站連結: (空)
業者email: (空)
寵物須知: (空)
貼心叮嚀: (空)
最佳時令: (空)
容納人數: (空)
美食特色: 台南鹽水地區福州人多,相傳是台灣意麵的發源地。鹽水意麵與一般麵條不同之處在於製麵過程中以鴨蛋取代水分,因此做出來的麵條軟嫩滑Q。因為?麵時必須出力,原稱「力麵」,後來因為出力時會發出「噫」的聲音,所以沿用成為「意麵」。。。 多年前,鹽水區農會的丁股長與田媽媽們共同製作鮮奶饅頭、包子等點心,成為鹽水區農會的田媽媽招牌,之後將田媽媽美食坊結合鹽水意麵轉型經營麵食館。蔡翠娥媽媽接手麵食館後,週末假日做饅頭、包子,平日提供現煮的鹽水意麵。她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就不會感覺累。」雖然鹽水區意麵小吃店多,但農會強調「田媽媽美食坊」堅持環境衛生,食材新鮮有保證。鹽水區農會與嘉義大學產學合作,遵循古法製作,使用日曬而非機器烘乾的手工意麵;除了傳統意麵之外,也發展新口味的養生意麵(胚芽)、番茄、紅麴、鮮奶等。。。 此外,因鹽水地區土壤鹽分較高,不利作物生長,此地的番茄雖然成長緩慢,但累積了更多養分,形成果肉紮實、滋味濃郁的特色。番茄是一種奇妙的蔬果,身處逆境中反而會結出甜美的果實。「鹽水番茄?」以整顆番茄製成果乾,無添加人工香料、原汁原味,美味又健康。
景點縣市: 臺南市
鄉鎮: 鹽水區
圖片: https://ezgo.ardswc.gov.tw/Uploads/opendata/TainmaMain01/APPLY_D/20151102181527.jpg
緯度: 23.319885
經度: 120.265829
部落格網址: (空)

# 生意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7

名稱施秀菊(日夢日縵)
電話08-7992856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9號
工坊名稱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
開放時間週ㄧ至週五:8:30~18:00 週六:8:30~20:00 週日:8:30~19:00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2f6ce902-22e2-4cb0-97e6-7f86daf9d9dc.jpg
內容風靡全臺的《海角七號》,電影的賣座帶動了周邊商品的熱賣,劇中女主角友子送給樂團團員每人一款琉璃珠,這些琉璃珠因具有特殊意義,正好映照著劇中人物的生命歷程和希望。臺灣工藝之家施秀菊經營的「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因而一夕間爆紅,該店的琉璃珠造成搶購潮。  臺灣各族原住民皆擁有其獨特藝術風格的琉璃珠,其中又以排灣族的琉璃珠最為出名。在排灣族文化中,琉璃珠、陶壺與青銅刀並稱「排灣三寶」,而琉璃珠又特別受到重視,因它具有家族傳承之意義,且是祭典及婚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施秀菊是民歌手施孝榮的姊姊,原是小學老師,但因自幼耳濡目染排灣族人對琉璃的尊崇,其富含的文化意義深植施秀菊靈魂深處。她意識到,原住民文化隨時間更迭逐漸消失,古琉璃的意義與用途已鮮為人知,於是頗具生意天分的她認為,要讓舊文化延續新生命,就必須結合部落的情感及與周遭大自然,以販賣「服務」起死回生。  1983年,她一邊教學,一邊與丈夫創立琉璃工作室,希望從原住民文化形成工藝產業。大業未成,先生卻因車禍意外喪生。施秀菊於是一肩挑起創業重擔。「我沒有預設自己要做到什麼規模,我覺得一切上帝已經為我預備好了」,篤信基督的施秀菊說。  二十餘年來,她形容自己如烏龜爬行,速度緩慢,但卻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不僅在東臺灣打開了知名度,甚至還獲得了日本客戶的訂單。蜻蜓雅築工作室目前有三十餘位員工,悉數為部落婦女,「有這個工作室,部落婦女可以就近帶孩子、照顧家庭,增加收入,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海角七號》電影上映後,我們忙翻了,很多員工都做到凌晨才回家,休息一下子又回到工作崗位,沒有這個團隊真不知道怎麼應付突然湧進的訂單。」事實上,蜻蜓雅築提供給部落婦女的不只是一份工作、一份技能,更是生存的尊嚴和生命的溫暖。  每一串琉璃珠都各有其含意。電影中,友子送給男主角阿嘉的是「勇士之珠」,施秀菊表示:勇士之珠是部落頭目對英勇戰士的讚賞,也是男人力量的符號象徵;警察勞馬因對妻子之愛戀戀不捨,他自行帶了「淚痕之珠」,友子則為他買了「孔雀之珠」,意表他堅定不移的愛情;而大大帶的「祖靈的眼睛」是保護身體健康與成長;馬拉桑的「蝶蛹之珠」表彰的是勤勞帶來財富;茂伯的「目光之珠」則顯出其獨有的光芒與尊榮。  「蜻蜓雅築」以當地文化與觀光做結合,除了有手工製作空間外,另有琉璃DIY教學與咖啡屋,施秀菊還在這裡設計出了與客人互動的琉璃款式。〈舞動生命十二篇〉即是依一年十二個月為主題設計,讓客人在DIY燒製琉璃時,可依四季、星座及生活的紀念做發揮,想像出創作的元素。〈舞動生命十二篇套裝組〉是〈舞動生命十二篇〉的組合完成品,運用的是主題行銷概念。在1200度至1400度高溫淬煉下的琉璃珠,豔麗奪目的色彩,似乎鼓動了生命的熱度,暗喻色彩繽紛才是精彩的人生。  〈圓滿琉璃桌〉則是以原住民昔日用的大鐵鍋延伸出的作品。施秀菊先畫上圖案,再將琉璃珠一一串上去,最後覆以玻璃,桌子大小足足可容納八個人,是蜻蜓雅築的鎮店之寶。作品中間豔紅如花的是太陽,它綻放光芒護祐族人,並照耀出排灣族群之美;周圍的菱形圖騰與大地色彩做互動,交織出粗獷的線條與動感,傳達出原住民樂天知命的純樸性格。  施秀菊的排灣族名字叫日夢日縵,〈日夢日縵的彩衣〉即依其名創作。作品中藍色晶透的琉璃珠流竄著孔雀斑麗的彩紋,透過二度燒壓製成扁平狀,珠子後方皆以磁鐵固定,再附著於鐵絲衣上。如此,藍色琉璃珠的衣身,搭配白色小串珠作成的帽子與衣袖,形成了美麗的華衣。該件作品曾獲得原住民手工藝比賽第二名。  在電算機尚未發明前,中國人以算盤做為計算工具,因為求學時代學過算盤,因此施秀菊以懷古的心情,用「土地之珠」琉璃串出〈數算智慧〉。土地之珠代表的是財富,但是,這個財富並非現實生活中的金錢。她認為,智慧與能力不是金錢所可以架構,而是透過心靈的提昇才能獲得的。  施秀菊不僅因《海角七號》電影成為媒體焦點,她的生命歷程也如同琉璃珠般,透過一次次的淬煉,融出瑰麗而堅硬的色彩。(32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75.html
名稱: 施秀菊(日夢日縵)
電話: 08-7992856
地址: 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9號
工坊名稱: 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
開放時間: 週ㄧ至週五:8:30~18:00 週六:8:30~20:00 週日:8:30~19:00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2f6ce902-22e2-4cb0-97e6-7f86daf9d9dc.jpg
內容: 風靡全臺的《海角七號》,電影的賣座帶動了周邊商品的熱賣,劇中女主角友子送給樂團團員每人一款琉璃珠,這些琉璃珠因具有特殊意義,正好映照著劇中人物的生命歷程和希望。臺灣工藝之家施秀菊經營的「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因而一夕間爆紅,該店的琉璃珠造成搶購潮。  臺灣各族原住民皆擁有其獨特藝術風格的琉璃珠,其中又以排灣族的琉璃珠最為出名。在排灣族文化中,琉璃珠、陶壺與青銅刀並稱「排灣三寶」,而琉璃珠又特別受到重視,因它具有家族傳承之意義,且是祭典及婚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施秀菊是民歌手施孝榮的姊姊,原是小學老師,但因自幼耳濡目染排灣族人對琉璃的尊崇,其富含的文化意義深植施秀菊靈魂深處。她意識到,原住民文化隨時間更迭逐漸消失,古琉璃的意義與用途已鮮為人知,於是頗具生意天分的她認為,要讓舊文化延續新生命,就必須結合部落的情感及與周遭大自然,以販賣「服務」起死回生。  1983年,她一邊教學,一邊與丈夫創立琉璃工作室,希望從原住民文化形成工藝產業。大業未成,先生卻因車禍意外喪生。施秀菊於是一肩挑起創業重擔。「我沒有預設自己要做到什麼規模,我覺得一切上帝已經為我預備好了」,篤信基督的施秀菊說。  二十餘年來,她形容自己如烏龜爬行,速度緩慢,但卻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不僅在東臺灣打開了知名度,甚至還獲得了日本客戶的訂單。蜻蜓雅築工作室目前有三十餘位員工,悉數為部落婦女,「有這個工作室,部落婦女可以就近帶孩子、照顧家庭,增加收入,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海角七號》電影上映後,我們忙翻了,很多員工都做到凌晨才回家,休息一下子又回到工作崗位,沒有這個團隊真不知道怎麼應付突然湧進的訂單。」事實上,蜻蜓雅築提供給部落婦女的不只是一份工作、一份技能,更是生存的尊嚴和生命的溫暖。  每一串琉璃珠都各有其含意。電影中,友子送給男主角阿嘉的是「勇士之珠」,施秀菊表示:勇士之珠是部落頭目對英勇戰士的讚賞,也是男人力量的符號象徵;警察勞馬因對妻子之愛戀戀不捨,他自行帶了「淚痕之珠」,友子則為他買了「孔雀之珠」,意表他堅定不移的愛情;而大大帶的「祖靈的眼睛」是保護身體健康與成長;馬拉桑的「蝶蛹之珠」表彰的是勤勞帶來財富;茂伯的「目光之珠」則顯出其獨有的光芒與尊榮。  「蜻蜓雅築」以當地文化與觀光做結合,除了有手工製作空間外,另有琉璃DIY教學與咖啡屋,施秀菊還在這裡設計出了與客人互動的琉璃款式。〈舞動生命十二篇〉即是依一年十二個月為主題設計,讓客人在DIY燒製琉璃時,可依四季、星座及生活的紀念做發揮,想像出創作的元素。〈舞動生命十二篇套裝組〉是〈舞動生命十二篇〉的組合完成品,運用的是主題行銷概念。在1200度至1400度高溫淬煉下的琉璃珠,豔麗奪目的色彩,似乎鼓動了生命的熱度,暗喻色彩繽紛才是精彩的人生。  〈圓滿琉璃桌〉則是以原住民昔日用的大鐵鍋延伸出的作品。施秀菊先畫上圖案,再將琉璃珠一一串上去,最後覆以玻璃,桌子大小足足可容納八個人,是蜻蜓雅築的鎮店之寶。作品中間豔紅如花的是太陽,它綻放光芒護祐族人,並照耀出排灣族群之美;周圍的菱形圖騰與大地色彩做互動,交織出粗獷的線條與動感,傳達出原住民樂天知命的純樸性格。  施秀菊的排灣族名字叫日夢日縵,〈日夢日縵的彩衣〉即依其名創作。作品中藍色晶透的琉璃珠流竄著孔雀斑麗的彩紋,透過二度燒壓製成扁平狀,珠子後方皆以磁鐵固定,再附著於鐵絲衣上。如此,藍色琉璃珠的衣身,搭配白色小串珠作成的帽子與衣袖,形成了美麗的華衣。該件作品曾獲得原住民手工藝比賽第二名。  在電算機尚未發明前,中國人以算盤做為計算工具,因為求學時代學過算盤,因此施秀菊以懷古的心情,用「土地之珠」琉璃串出〈數算智慧〉。土地之珠代表的是財富,但是,這個財富並非現實生活中的金錢。她認為,智慧與能力不是金錢所可以架構,而是透過心靈的提昇才能獲得的。  施秀菊不僅因《海角七號》電影成為媒體焦點,她的生命歷程也如同琉璃珠般,透過一次次的淬煉,融出瑰麗而堅硬的色彩。(32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75.html

# 生意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8

名稱黃瑞元
電話037-879326
地址367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水美177巷3號1樓
工坊名稱江夏工作坊
開放時間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daadd7be-26b6-4202-bae7-a973f770da3f.jpg
內容人生的低潮往往能發揮藝術創作的極大值。承襲客家人「硬頸」特質,黃瑞元堅韌走過生命的幽暗,以清明的心梳理人生脈絡,如實刻畫生命的本質。  出生在苗栗銅鑼小鎮的黃瑞元,國中畢業即被父母送去學漆技。不過,一成不變的塗漆動作,讓性不喜做重複工作的黃瑞元深感無趣,因此,父母再度將他送至三義學木雕。「木頭的個性很強,你必須要順著紋理雕,否則它就裂給你看……。」面對具挑戰性的木頭,黃瑞元感到樂趣無窮!  早期三義的木雕多銷往日本,刻的多半是動物、屏風、果盤等家用品,二、三年後,黃瑞元不但馴服了木頭,更已掌握雕刻技法,但日復一日刻大同小異的的作品,挑戰感頓失,他又覺得索然無味。「難道我要一輩子刻外銷品嗎?」黃瑞元的內心不時出現這個問號!為了調和失落感,他利用晚間開始創作。  某日,朋友帶黃瑞元去參觀國立藝專(台灣藝術大學前身)的畢業展,希望能從中獲得藝術的啟發。然而,黃瑞元見到的是失望的震撼!因為,對於從未接觸過西洋美術的他,看到來自《聖經》、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等演繹出的畫作,當場傻了眼,心裡掠過「完了!沒路走了!藝術離我太遠了!」的慌亂。「我不知道誰是夏娃、亞當、大衛,我完全看不懂畫中的意涵。」黃瑞元回憶說。  是李梅樹教授為三峽祖師廟的藝術堅持,讓黃瑞元對藝術重新燃起了希望。「我見識到,原來人可以為了一件事,用一輩子的心力去完成,那個堅持與專注的態度影響我很大。」不久,黃瑞元去參觀朱銘的太極系列展出,也因對大師的尊崇,曾短暫擔任朱銘「太極系列」的助手,爾後更變法獨創鍊鋸「雲拖」刀法。不過,他發現當鋸子、刀斧一下到木頭身上,動作即停止。對於將木雕視為生命一部份的黃瑞元來說,與木雕的關係是間斷的,心裡不禁升起「生命好像不該如此」的問號。  他從朱銘的作品中反思:「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經驗是什麼?」開始回溯生命的源頭,找尋創作的元素,而更拓寬了創作之路。  就在此時,早年工作的積勞,讓黃瑞元的肝臟出現了病狀。「我還有多少日子呢?假如只剩三、五年的時間,我該如何活得更精彩呢?」經過思考後,他決定將剩餘的體力給木雕。「旋風系列」與「舞台系列」就是黃瑞元從生命谷底回溯、探究生命意義的作品。在這兩個系列中,外在的型塑是內在情感的釋出,而雞造型的經常出現,是黃瑞元為自己的生命經歷覆以藝術表現的結果。  小時候,餵雞是黃瑞元的工作。上學前餵完雞,就將牠們放出去,放學後,常因為貪玩忘了雞有無回雞舍,在父親追詢下,黃瑞元總是摸黑到雞舍,一一抱著雞數數兒。「冬夜裡,雞的體溫好暖和!」與「雞」的情感遂成了不可割捨的記憶,成為創作的元素。除此之外,「雞」也具有生命與社會角色的象徵意義。頭上有冠的公雞,代表的是男性,牠的喙如鷹,意指一家之主需剛強如鷹,肩負保衛家人的重責大任!  此外,小時在山谷裡放牛時,耳裡聽的峽谷呼嘯的風聲、眼裡見的行雲、流水、漩渦等自然現象,也都形成了黃瑞元的「旋風系列」題材。創作〈風〉時正處於生命的低潮期,黃瑞元渴望生命的綿長與如旋風般強有力,同時也表達生命具有可移動的力量。他為作品特別漆上黑色與紅色,陳述生命有痛苦與灰暗,卻也有其活潑與熱情。另者,在雞的頭部,黃瑞元保留了原木色的光亮,意喻不管處在任何逆境,生命仍有希望與光明。  黃瑞元認為,人必須學會暫時放掉世俗,偷閒品嚐生命的美好時光,如此才能獲得生命的平衡。因此在〈旭日〉裡,他以站在高崗上望著日出的意象出發,表現創作者以冷靜觀看生命的同時也期待新生的開始,而〈醉月〉則表現出黃瑞元在面對生死時的樂觀與浪漫。與之相對地,〈暗夜的歌聲〉以站在高高的鐵架上形單影隻的形象,表達生命的苦悶與孤寂。〈秋水〉則以一隻鶴的引頸張望,刻畫出面對逆境的求生意志。〈謀士〉則是黃瑞元「舞台系列」之作品。多數的靈感來自武俠小說或鄉野奇譚。出將入相是求功名者的人生目標,但看在黃瑞元眼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高處不勝寒外,也有著伴君如伴虎的危機。緊閉且往上翹的喙,若有所思的眼神,表現出〈謀士〉的深沈與戒慎!   文哲學家培根曾言:「藝術是人與自然相乘」。黃瑞元以自身出發,探索自然與生命的本質,以自己的作品應合了這句名言。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27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33.html
名稱: 黃瑞元
電話: 037-879326
地址: 367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水美177巷3號1樓
工坊名稱: 江夏工作坊
開放時間: 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daadd7be-26b6-4202-bae7-a973f770da3f.jpg
內容: 人生的低潮往往能發揮藝術創作的極大值。承襲客家人「硬頸」特質,黃瑞元堅韌走過生命的幽暗,以清明的心梳理人生脈絡,如實刻畫生命的本質。  出生在苗栗銅鑼小鎮的黃瑞元,國中畢業即被父母送去學漆技。不過,一成不變的塗漆動作,讓性不喜做重複工作的黃瑞元深感無趣,因此,父母再度將他送至三義學木雕。「木頭的個性很強,你必須要順著紋理雕,否則它就裂給你看……。」面對具挑戰性的木頭,黃瑞元感到樂趣無窮!  早期三義的木雕多銷往日本,刻的多半是動物、屏風、果盤等家用品,二、三年後,黃瑞元不但馴服了木頭,更已掌握雕刻技法,但日復一日刻大同小異的的作品,挑戰感頓失,他又覺得索然無味。「難道我要一輩子刻外銷品嗎?」黃瑞元的內心不時出現這個問號!為了調和失落感,他利用晚間開始創作。  某日,朋友帶黃瑞元去參觀國立藝專(台灣藝術大學前身)的畢業展,希望能從中獲得藝術的啟發。然而,黃瑞元見到的是失望的震撼!因為,對於從未接觸過西洋美術的他,看到來自《聖經》、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等演繹出的畫作,當場傻了眼,心裡掠過「完了!沒路走了!藝術離我太遠了!」的慌亂。「我不知道誰是夏娃、亞當、大衛,我完全看不懂畫中的意涵。」黃瑞元回憶說。  是李梅樹教授為三峽祖師廟的藝術堅持,讓黃瑞元對藝術重新燃起了希望。「我見識到,原來人可以為了一件事,用一輩子的心力去完成,那個堅持與專注的態度影響我很大。」不久,黃瑞元去參觀朱銘的太極系列展出,也因對大師的尊崇,曾短暫擔任朱銘「太極系列」的助手,爾後更變法獨創鍊鋸「雲拖」刀法。不過,他發現當鋸子、刀斧一下到木頭身上,動作即停止。對於將木雕視為生命一部份的黃瑞元來說,與木雕的關係是間斷的,心裡不禁升起「生命好像不該如此」的問號。  他從朱銘的作品中反思:「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經驗是什麼?」開始回溯生命的源頭,找尋創作的元素,而更拓寬了創作之路。  就在此時,早年工作的積勞,讓黃瑞元的肝臟出現了病狀。「我還有多少日子呢?假如只剩三、五年的時間,我該如何活得更精彩呢?」經過思考後,他決定將剩餘的體力給木雕。「旋風系列」與「舞台系列」就是黃瑞元從生命谷底回溯、探究生命意義的作品。在這兩個系列中,外在的型塑是內在情感的釋出,而雞造型的經常出現,是黃瑞元為自己的生命經歷覆以藝術表現的結果。  小時候,餵雞是黃瑞元的工作。上學前餵完雞,就將牠們放出去,放學後,常因為貪玩忘了雞有無回雞舍,在父親追詢下,黃瑞元總是摸黑到雞舍,一一抱著雞數數兒。「冬夜裡,雞的體溫好暖和!」與「雞」的情感遂成了不可割捨的記憶,成為創作的元素。除此之外,「雞」也具有生命與社會角色的象徵意義。頭上有冠的公雞,代表的是男性,牠的喙如鷹,意指一家之主需剛強如鷹,肩負保衛家人的重責大任!  此外,小時在山谷裡放牛時,耳裡聽的峽谷呼嘯的風聲、眼裡見的行雲、流水、漩渦等自然現象,也都形成了黃瑞元的「旋風系列」題材。創作〈風〉時正處於生命的低潮期,黃瑞元渴望生命的綿長與如旋風般強有力,同時也表達生命具有可移動的力量。他為作品特別漆上黑色與紅色,陳述生命有痛苦與灰暗,卻也有其活潑與熱情。另者,在雞的頭部,黃瑞元保留了原木色的光亮,意喻不管處在任何逆境,生命仍有希望與光明。  黃瑞元認為,人必須學會暫時放掉世俗,偷閒品嚐生命的美好時光,如此才能獲得生命的平衡。因此在〈旭日〉裡,他以站在高崗上望著日出的意象出發,表現創作者以冷靜觀看生命的同時也期待新生的開始,而〈醉月〉則表現出黃瑞元在面對生死時的樂觀與浪漫。與之相對地,〈暗夜的歌聲〉以站在高高的鐵架上形單影隻的形象,表達生命的苦悶與孤寂。〈秋水〉則以一隻鶴的引頸張望,刻畫出面對逆境的求生意志。〈謀士〉則是黃瑞元「舞台系列」之作品。多數的靈感來自武俠小說或鄉野奇譚。出將入相是求功名者的人生目標,但看在黃瑞元眼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高處不勝寒外,也有著伴君如伴虎的危機。緊閉且往上翹的喙,若有所思的眼神,表現出〈謀士〉的深沈與戒慎!   文哲學家培根曾言:「藝術是人與自然相乘」。黃瑞元以自身出發,探索自然與生命的本質,以自己的作品應合了這句名言。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27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33.html
[ 搜尋所有 生意 ... ]

根據姓名 林紫圜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林紫圜 資料。

[ 搜尋所有 林紫圜 ... ]

根據電話 07-5212228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07-5212228 資料。

[ 搜尋所有 07-5212228 ... ]

根據地址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資料。

[ 搜尋所有 高雄市鹽埕區江南里必信街82號1樓 ... ]

姓名 林紫圜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林紫圜)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高雄市鹽埕區必信街82號1樓
林紫圜90165896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高雄市鹽埕區必信街82號1樓 | 負責人: 林紫圜 | 統編: 90165896 | 核准設立

與生意有限公司附設高雄市私立生意居家長照機構同分類的長照ABC據點

長欣復健科診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6-258962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宋姿穎 | 機構代碼: B21400012 | 機構種類: B2 | 地址全址: 臺南市北區和順里臨安路二段209號1.2.4樓

高雄市原住民關懷協會大樹文化健康站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7-70223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 機構代碼: BF1500116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大樹區九曲里九大路639號

台南市將軍區將軍社區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6)794-5176 | 機構負責人姓名: | 機構代碼: BF1400141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臺南市將榮20-1號(將軍社區活動中心)

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萃文書院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旗山分區)

特約服務項目: 個案管理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7-6671006轉24 | 機構負責人姓名: | 機構代碼: BD1500026 | 機構種類: BD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內門區內埔83號

惠好居家職能治療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18/01/01 | 機構電話: 0936-999246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鄧金春 | 機構代碼: B50400002 | 機構種類: B5 | 地址全址: 桃園市楊梅區校前路254巷55號10樓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八德榮譽國民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3-365128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古道中 | 機構代碼: A10400019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八德區榮興路1100號

財團法人桃園市私立國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附設桃園市私立國宏綜合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3-459883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吳黃玉英 | 機構代碼: A10400026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平鎮區環南路二段265號2樓之5

財團法人桃園市私立國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附設桃園市私立國宏綜合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3-459883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吳黃玉英 | 機構代碼: A10400026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平鎮區環南路二段265號2樓之5

財團法人私立廣恩老人養護中心(社照C)

特約服務項目: 個案管理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406388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偉峰 | 機構代碼: BD0200002 | 機構種類: BD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新店區員潭里員潭里北宜路2段579巷45號

財團法人私立廣恩老人養護中心(社照C)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406388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偉峰 | 機構代碼: BD0200002 | 機構種類: BD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新店區員潭里員潭里北宜路2段579巷45號

臺中市私立立吉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西區)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7/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4-23162399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黃財旺 | 機構代碼: 1X0800065 | 機構種類: 1 | 地址全址: 臺中市西區土庫里華美街51巷9-1號

基隆市私立順逸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 特約迄日: | 機構電話: 02-24340239 | 機構負責人姓名: | 機構代碼: A10300036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基隆市安樂區基金一路210巷58號

基隆市私立中正老人養護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 特約迄日: | 機構電話: 24625399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明吉 | 機構代碼: A10300040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基隆市中正區平一路274號2至4樓

康照居家護理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5/28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3-5961533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姜杏芝 | 機構代碼: B20600009 | 機構種類: B2 | 地址全址: 新竹縣竹東鎮民族路68巷27弄6號1樓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新樓醫療財團法人台南新樓醫院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5/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6-2748316#104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蔡江欽 | 機構代碼: B21400008 | 機構種類: B2 | 地址全址: 臺南市安南區溪心里海佃路2段658號

長欣復健科診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6-258962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宋姿穎 | 機構代碼: B21400012 | 機構種類: B2 | 地址全址: 臺南市北區和順里臨安路二段209號1.2.4樓

高雄市原住民關懷協會大樹文化健康站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7-70223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 機構代碼: BF1500116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大樹區九曲里九大路639號

台南市將軍區將軍社區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6)794-5176 | 機構負責人姓名: | 機構代碼: BF1400141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臺南市將榮20-1號(將軍社區活動中心)

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萃文書院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旗山分區)

特約服務項目: 個案管理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7-6671006轉24 | 機構負責人姓名: | 機構代碼: BD1500026 | 機構種類: BD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內門區內埔83號

惠好居家職能治療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18/01/01 | 機構電話: 0936-999246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鄧金春 | 機構代碼: B50400002 | 機構種類: B5 | 地址全址: 桃園市楊梅區校前路254巷55號10樓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八德榮譽國民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3-365128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古道中 | 機構代碼: A10400019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八德區榮興路1100號

財團法人桃園市私立國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附設桃園市私立國宏綜合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3-459883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吳黃玉英 | 機構代碼: A10400026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平鎮區環南路二段265號2樓之5

財團法人桃園市私立國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附設桃園市私立國宏綜合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3-459883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吳黃玉英 | 機構代碼: A10400026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平鎮區環南路二段265號2樓之5

財團法人私立廣恩老人養護中心(社照C)

特約服務項目: 個案管理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406388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偉峰 | 機構代碼: BD0200002 | 機構種類: BD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新店區員潭里員潭里北宜路2段579巷45號

財團法人私立廣恩老人養護中心(社照C)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406388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偉峰 | 機構代碼: BD0200002 | 機構種類: BD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新店區員潭里員潭里北宜路2段579巷45號

臺中市私立立吉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西區)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7/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4-23162399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黃財旺 | 機構代碼: 1X0800065 | 機構種類: 1 | 地址全址: 臺中市西區土庫里華美街51巷9-1號

基隆市私立順逸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 特約迄日: | 機構電話: 02-24340239 | 機構負責人姓名: | 機構代碼: A10300036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基隆市安樂區基金一路210巷58號

基隆市私立中正老人養護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 特約迄日: | 機構電話: 24625399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林明吉 | 機構代碼: A10300040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基隆市中正區平一路274號2至4樓

康照居家護理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5/28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3-5961533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姜杏芝 | 機構代碼: B20600009 | 機構種類: B2 | 地址全址: 新竹縣竹東鎮民族路68巷27弄6號1樓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新樓醫療財團法人台南新樓醫院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5/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6-2748316#104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蔡江欽 | 機構代碼: B21400008 | 機構種類: B2 | 地址全址: 臺南市安南區溪心里海佃路2段65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