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樣子” :族群形塑與生活圖譜的文化藝術探尋」多元文化系列活動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文化部
活動名稱「我們的“樣子” :族群形塑與生活圖譜的文化藝術探尋」多元文化系列活動的活動起始日期是2024/03/16, 活動結束日期是2024/12/07.
發行版本 | 1.4 |
唯一辨識碼 | 65e235ac73f77c986017e0f9 |
活動名稱 | 「我們的“樣子” :族群形塑與生活圖譜的文化藝術探尋」多元文化系列活動 |
活動類別 | 15 |
活動場次資訊 | 1: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3/16 14:00:00地址 : 403 臺中市西區535五權西路一段2號 場地名稱 : 3F 工作坊(3F Workshop)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4.1396657 經度 : 120.665874 結束時間 : 2024/12/07 14:00:00 |
演出單位 | (空) |
折扣資訊 | (空) |
簡介說明 | 文化透過人們生活的點滴累積而形成,由群體所共同形塑的文化樣態也持續不停歇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而遇見其他不同群體時所產生的交流、融合、與自我認同等現象,也逐漸形成如今多元文化的社會面貌。這些細膩影響與自我探索的細節,經常以圖像紀錄的方式出現在具敏銳與感受力的藝術家身上,他們運用符號、圖像、色彩、文字或語言等形式,忠實地描繪生活所見、情緒所感、以及闡述自身的理念與喻意。 本年度的多元文化系列活動規劃,回映113年度大展「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論述提及的:透過藝術資產和文獻的詮釋,將藝術的文化意義與臺灣文化主體性與歷史榮耀感傳承到下一個世代,打造面向未來的前瞻視野的理念,以本館《國美典藏》官網中〈臺灣意象〉主題策展單元:靜觀萬物、生活圖譜、人生人文及歷史演繹等分類為基礎,從中挑選相關作品以多元文化的視角為親子規劃【我們的“樣子”:族群形塑與生活圖譜的文化藝術探尋】多元文化系列活動乙式,期以藉由館藏運用,帶領親子透過藝術家的圖像喻意,解析什麼因素構築了現在自己的樣子,以及我與我群體的文化樣貌。 壹、對象:國小學童及其陪伴者。 貳、時間:113年3月16日至12月7日期間共20場(隔週六下午14:00-17:00) 場次日期:3/16、3/30、4/13、4/27、5/11、5/25、6/8、6/22、7/6、7/20、8/3、8/17、9/7、9/21、10/5、10/19、11/9、11/23、12/1、12/7 參、人數:以組為單位,每場10 組(每組:家長 1 人+學童各 1 人/20人) 肆、地點:本館3樓工作坊 伍、方式:免費,活動當日於本館大門服務台前現場報名,額滿為止。 陸、時間分配及內容: 14:00-14:50 我是誰?我在那裡?認識我的環境與地理位置(區域地圖) 15:00-15:50 文化與環境如何形塑「我們」?以「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展覽及《國美典藏》單元分類裡之展品引導,並與自身經驗對話 (簡報、圖片、教具、學習單與文化區域地圖引導) 16:00-17:00 從經驗延伸藝術發想、實作體驗與創作練習 捌、課程主題與單元日期 單元 日期 單元內容 單元簡介 體驗項目 指導老師 靜觀萬物 3/16 大自然的饋贈:社會禮儀的代表性植物 「靜觀萬物」主題中,探討大自然的萬物,如何提供人類飽腹慾望之餘,轉化成為藝術創作的養分與靈感,充實我們的心靈與美感享受。 搭配作品: 〈孔雀〉,江漢東 〈百合〉,廖未林 〈南島風光-金蕉園〉,李俊賢 陳夏雨/水牛浮雕 藍蔭鼎/臺灣鄉村 楊三郎/山與海(九份風光) 緬甸香木粉 陳怡璇 3/30 4/13 我見即我畫,紋樣的由來 蠟染文化 4/27 生活圖譜 5/11 演神話,說故事: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 本單元以「生活圖譜」為主軸,探討宗教信仰、民俗日常與傳統神話如何影響我們敬仰神靈,進而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禮儀祭祀,同時也融入道德教化的功能於其中。 搭配作品: 〈牛犁歌陣〉,林智信 〈遊戲〉,周龍炎 〈祈福〉,陳騰堂 楊三郎/著禮服的原住民 川島理一郎/織布蕃 皮影戲 5/25 6/8 你我的節慶記憶:點亮光明的神話故事 排燈節 6/22 7/6 你我的生活樣貌:繽紛的節慶文化 菲律賓嘉年華 7/20 人生人文 8/3 移動的視野:圖騰與故事 本單元以「人生人文」為主軸,於每場主題課程中,帶入日常景象、多元族群進入我們的每日生活中後,演變出的多樣文化與藝術風貌。 搭配作品: 〈昨日〉,陳原成 〈勞工〉,陳其茂 〈遊戲〉,薛萬棟 洪瑞麟/礦工頌 李梅樹/郊遊 娘惹圖騰 蔡惠羽 8/17 9/7 遊戲日常:認識我們玩出來的文化 播棋 9/21 10/5 吃食的社交禮儀:來交朋友吧! 檳榔社交 10/19 歷史演譯 11/9 家鄉在何方:燦爛的台灣文學與美學 「歷史演譯」所探討的,為人類在發展文明與社會演進中,往往出現決定性的政治時事、歷史事件,影響了後續國家與社會的發展,更成為當代人類或該族群共有的生命記憶。 搭配作品: 〈黃虎旗〉,林玉山 〈感恩節〉,黃海欣 席德進/台北新面貌 木下靜涯/臺灣神社(1) 刻畫華麗島 11/23 12/1 重要印記:我的生活時光紀事 曆法文化 12/7 師資 陳怡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蔡惠羽/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玖、本計畫經核定後實施,若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公佈之。 |
圖片連結 | (空) |
主辦單位 | 1:國立臺灣美術館 |
協辦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贊助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其他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售票網址 |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Detail.init.ctr?actId=40020 |
推廣網址 |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 |
備註 | (空) |
編輯時間 | (空) |
來源網站名稱 |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
活動起始日期 | 2024/03/16 |
活動結束日期 | 2024/12/07 |
點閱數 | 118 |
發行版本1.4 |
唯一辨識碼65e235ac73f77c986017e0f9 |
活動名稱「我們的“樣子” :族群形塑與生活圖譜的文化藝術探尋」多元文化系列活動 |
活動類別15 |
活動場次資訊1: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3/16 14:00:00地址 : 403 臺中市西區535五權西路一段2號 場地名稱 : 3F 工作坊(3F Workshop)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4.1396657 經度 : 120.665874 結束時間 : 2024/12/07 14:00:00 |
演出單位(空) |
折扣資訊(空) |
簡介說明文化透過人們生活的點滴累積而形成,由群體所共同形塑的文化樣態也持續不停歇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而遇見其他不同群體時所產生的交流、融合、與自我認同等現象,也逐漸形成如今多元文化的社會面貌。這些細膩影響與自我探索的細節,經常以圖像紀錄的方式出現在具敏銳與感受力的藝術家身上,他們運用符號、圖像、色彩、文字或語言等形式,忠實地描繪生活所見、情緒所感、以及闡述自身的理念與喻意。 本年度的多元文化系列活動規劃,回映113年度大展「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論述提及的:透過藝術資產和文獻的詮釋,將藝術的文化意義與臺灣文化主體性與歷史榮耀感傳承到下一個世代,打造面向未來的前瞻視野的理念,以本館《國美典藏》官網中〈臺灣意象〉主題策展單元:靜觀萬物、生活圖譜、人生人文及歷史演繹等分類為基礎,從中挑選相關作品以多元文化的視角為親子規劃【我們的“樣子”:族群形塑與生活圖譜的文化藝術探尋】多元文化系列活動乙式,期以藉由館藏運用,帶領親子透過藝術家的圖像喻意,解析什麼因素構築了現在自己的樣子,以及我與我群體的文化樣貌。 壹、對象:國小學童及其陪伴者。 貳、時間:113年3月16日至12月7日期間共20場(隔週六下午14:00-17:00) 場次日期:3/16、3/30、4/13、4/27、5/11、5/25、6/8、6/22、7/6、7/20、8/3、8/17、9/7、9/21、10/5、10/19、11/9、11/23、12/1、12/7 參、人數:以組為單位,每場10 組(每組:家長 1 人+學童各 1 人/20人) 肆、地點:本館3樓工作坊 伍、方式:免費,活動當日於本館大門服務台前現場報名,額滿為止。 陸、時間分配及內容: 14:00-14:50 我是誰?我在那裡?認識我的環境與地理位置(區域地圖) 15:00-15:50 文化與環境如何形塑「我們」?以「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展覽及《國美典藏》單元分類裡之展品引導,並與自身經驗對話 (簡報、圖片、教具、學習單與文化區域地圖引導) 16:00-17:00 從經驗延伸藝術發想、實作體驗與創作練習 捌、課程主題與單元日期 單元 日期 單元內容 單元簡介 體驗項目 指導老師 靜觀萬物 3/16 大自然的饋贈:社會禮儀的代表性植物 「靜觀萬物」主題中,探討大自然的萬物,如何提供人類飽腹慾望之餘,轉化成為藝術創作的養分與靈感,充實我們的心靈與美感享受。 搭配作品: 〈孔雀〉,江漢東 〈百合〉,廖未林 〈南島風光-金蕉園〉,李俊賢 陳夏雨/水牛浮雕 藍蔭鼎/臺灣鄉村 楊三郎/山與海(九份風光) 緬甸香木粉 陳怡璇 3/30 4/13 我見即我畫,紋樣的由來 蠟染文化 4/27 生活圖譜 5/11 演神話,說故事: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 本單元以「生活圖譜」為主軸,探討宗教信仰、民俗日常與傳統神話如何影響我們敬仰神靈,進而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禮儀祭祀,同時也融入道德教化的功能於其中。 搭配作品: 〈牛犁歌陣〉,林智信 〈遊戲〉,周龍炎 〈祈福〉,陳騰堂 楊三郎/著禮服的原住民 川島理一郎/織布蕃 皮影戲 5/25 6/8 你我的節慶記憶:點亮光明的神話故事 排燈節 6/22 7/6 你我的生活樣貌:繽紛的節慶文化 菲律賓嘉年華 7/20 人生人文 8/3 移動的視野:圖騰與故事 本單元以「人生人文」為主軸,於每場主題課程中,帶入日常景象、多元族群進入我們的每日生活中後,演變出的多樣文化與藝術風貌。 搭配作品: 〈昨日〉,陳原成 〈勞工〉,陳其茂 〈遊戲〉,薛萬棟 洪瑞麟/礦工頌 李梅樹/郊遊 娘惹圖騰 蔡惠羽 8/17 9/7 遊戲日常:認識我們玩出來的文化 播棋 9/21 10/5 吃食的社交禮儀:來交朋友吧! 檳榔社交 10/19 歷史演譯 11/9 家鄉在何方:燦爛的台灣文學與美學 「歷史演譯」所探討的,為人類在發展文明與社會演進中,往往出現決定性的政治時事、歷史事件,影響了後續國家與社會的發展,更成為當代人類或該族群共有的生命記憶。 搭配作品: 〈黃虎旗〉,林玉山 〈感恩節〉,黃海欣 席德進/台北新面貌 木下靜涯/臺灣神社(1) 刻畫華麗島 11/23 12/1 重要印記:我的生活時光紀事 曆法文化 12/7 師資 陳怡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蔡惠羽/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玖、本計畫經核定後實施,若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公佈之。 |
圖片連結(空) |
主辦單位1:國立臺灣美術館 |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Detail.init.ctr?actId=40020 |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 |
備註(空) |
編輯時間(空) |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
活動起始日期2024/03/16 |
活動結束日期2024/12/07 |
點閱數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