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
- 展覽資訊 @ 文化部
活動名稱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的演出單位是(中華民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中華民國)陳淑燕、杜瓦克·都耀;(中華民國)黃文淵, 活動起始日期是2024/01/01, 活動結束日期是2024/12/31.
發行版本 | 1.4 |
唯一辨識碼 | 664d267626b32431709017e9 |
活動名稱 | 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 |
活動類別 | 6 |
活動場次資訊 | 1: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01 09:00:00地址 : 臺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場地名稱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是否售票 : Y 價格 : 全票+80;團體票+60;優待票+50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12/31 17:00:00 |
演出單位 | (中華民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中華民國)陳淑燕、杜瓦克·都耀;(中華民國)黃文淵 |
折扣資訊 | (空) |
簡介說明 | 召喚海洋 本艘竹筏設計與製作概念係出自「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ョプラン島之記」內容。 該書紀錄日本人文助於享和三年(約西元1803年)因船難,漂流至臺灣東部的チョプラン(約今東部秀姑巒溪出海口出處),定居於阿美族聚落,見聞阿美族的竹船,後回至日本,再口述給畫師所繪出的竹船樣態。 該內容敘述竹船長約四尋餘,寬約七尺,左、右、後方、側邊皆以剖竹編造,風帆則是以竹編成,船尾處架設床板作為調理飯食之處;可搭乘兩、三人從事漁業。 為營造教育與藝術並存的展示效果,經由設置藝術作品「月光洄游」及「漂.浪」,以自然材質營造跨時空氛圍,襯托竹筏量體,通過光線與作品的相互關係與投影,創造竹筏與空間的流動感,召喚出流淌、翻騰在南科先民體內的海洋。 月光洄游 東海岸的生活常常在美麗與殘酷之間,在山脈與海洋、洋流與風向之間彼此流動且激盪著,面對著廣闊太平洋屬於鹽分顆粒的滋養之下,強韌而流動的生命力齊聚勃發中。 是飛翔、是游動,她們各自獨特而自由的長著自己的姿態,卻是共同循著一種來自大地身體的內在韻律與大自然的古老節奏,向著東方月光湧現的方向,洄游前進~ 創作原型來自東海岸的噶瑪蘭族群,在溪谷中捕捉魚蝦的Sanku魚筌為基礎,發展出的竹藤編造型容器,並融合進既古老又現代的構樹樹皮布、草木顏色等的複合材料,創造自內在發光的飛行舟船或洄游魚類; 以及竹片的自由交織線條與樹皮薄膜的輕盈對話,竹梢和手工紙形構的飛行想像。 漂.浪 台灣的山每遇颱風大雨,總有枯木會隨著河川的水流波浪被沖刷出海,或擱淺至岸邊,遂成為漂流木。 阿美族的竹筏曾消失於歷史,今依據流傳的日人口供被複製於南科考古館,猶如從大海被回沖上岸的流木一般,重現於世。 然舟無水浪便礙於行,為此,我們利用了同樣是被浪波洗禮過的漂流木來為其創造可以出帆的浪濤,期待臺灣考古史可以無浪不破。 |
圖片連結 | (空) |
主辦單位 | 1: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協辦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贊助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其他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售票網址 | (空) |
推廣網址 | https://www.nmp.gov.tw/ |
備註 | (空) |
編輯時間 | (空) |
來源網站名稱 |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活動起始日期 | 2024/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 2024/12/31 |
點閱數 | 31 |
發行版本1.4 |
唯一辨識碼664d267626b32431709017e9 |
活動名稱南科考古文物館:裝置藝術~召喚海洋 |
活動類別6 |
活動場次資訊1: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01 09:00:00地址 : 臺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場地名稱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是否售票 : Y 價格 : 全票+80;團體票+60;優待票+50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12/31 17:00:00 |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中華民國)陳淑燕、杜瓦克·都耀;(中華民國)黃文淵 |
折扣資訊(空) |
簡介說明召喚海洋 本艘竹筏設計與製作概念係出自「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ョプラン島之記」內容。 該書紀錄日本人文助於享和三年(約西元1803年)因船難,漂流至臺灣東部的チョプラン(約今東部秀姑巒溪出海口出處),定居於阿美族聚落,見聞阿美族的竹船,後回至日本,再口述給畫師所繪出的竹船樣態。 該內容敘述竹船長約四尋餘,寬約七尺,左、右、後方、側邊皆以剖竹編造,風帆則是以竹編成,船尾處架設床板作為調理飯食之處;可搭乘兩、三人從事漁業。 為營造教育與藝術並存的展示效果,經由設置藝術作品「月光洄游」及「漂.浪」,以自然材質營造跨時空氛圍,襯托竹筏量體,通過光線與作品的相互關係與投影,創造竹筏與空間的流動感,召喚出流淌、翻騰在南科先民體內的海洋。 月光洄游 東海岸的生活常常在美麗與殘酷之間,在山脈與海洋、洋流與風向之間彼此流動且激盪著,面對著廣闊太平洋屬於鹽分顆粒的滋養之下,強韌而流動的生命力齊聚勃發中。 是飛翔、是游動,她們各自獨特而自由的長著自己的姿態,卻是共同循著一種來自大地身體的內在韻律與大自然的古老節奏,向著東方月光湧現的方向,洄游前進~ 創作原型來自東海岸的噶瑪蘭族群,在溪谷中捕捉魚蝦的Sanku魚筌為基礎,發展出的竹藤編造型容器,並融合進既古老又現代的構樹樹皮布、草木顏色等的複合材料,創造自內在發光的飛行舟船或洄游魚類; 以及竹片的自由交織線條與樹皮薄膜的輕盈對話,竹梢和手工紙形構的飛行想像。 漂.浪 台灣的山每遇颱風大雨,總有枯木會隨著河川的水流波浪被沖刷出海,或擱淺至岸邊,遂成為漂流木。 阿美族的竹筏曾消失於歷史,今依據流傳的日人口供被複製於南科考古館,猶如從大海被回沖上岸的流木一般,重現於世。 然舟無水浪便礙於行,為此,我們利用了同樣是被浪波洗禮過的漂流木來為其創造可以出帆的浪濤,期待臺灣考古史可以無浪不破。 |
圖片連結(空) |
主辦單位1: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售票網址(空) |
推廣網址https://www.nmp.gov.tw/ |
備註(空) |
編輯時間(空) |
來源網站名稱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活動起始日期2024/01/01 |
活動結束日期2024/12/31 |
點閱數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