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前夕環署淨零轉型論壇 產官學研攜手減碳對談
- 環境新聞 @ 環境部
新聞標題地球日前夕環署淨零轉型論壇 產官學研攜手減碳對談的新聞發布單位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辦公室, 新聞發布日期是2023-04-13 18:27:00, 新聞編號是20230413183258, 刪除註記是0.
新聞編號 | 20230413183258 |
新聞標題 | 地球日前夕環署淨零轉型論壇 產官學研攜手減碳對談 |
新聞內容 | 即將到來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強調「守護地球、刻不容緩」。環保署特於4月13日舉辦「淨零轉型 攜手前行」氣候論壇,由前署長、國立成功大學張祖恩名譽教授主持,邀請6位產、官、學、研實際投入淨零轉型領航者,分享實踐經驗並深度對談。環保署也就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在盤查查驗、碳費徵收與額度交易等三大面向,提出規劃方向及推動進度,期待全民共同攜手前行,務實推動淨零排放工作。 今(112)年2月15日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公告施行,「2050淨零排放目標」從政策宣示提升到法律規範,展現政府落實的決心。張祖恩名譽教授提醒,淨零政策目標期程長達近30年,影響範疇暨深且廣,需要國內產、官、學、研乃至每個國人共同參與才可能達標。 環保署在論壇報告中指出,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PCC)在今(2023)年3月提出第6次評估(AR6)綜合報告時,特別強調當前大氣增溫已較工業化前高出1.1°C,未來極端天氣事件將變得更頻繁和更強烈,然而目前全球碳排仍處上升趨勢,即便2020年一度為疫情下降,但2021年卻回復如2019年水準,全球淨零勢在必行。 環保署也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推動方向,在盤查查驗方面已規劃採分批輔導、分級管理,並需求管制擴大納管,強化查驗量能;在碳費徵收方面,將於今年底前完成所有徵收法制,並於明年送交碳費審議會決定費率,初期規劃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達2.5萬噸者,另外也會搭配優惠費率及自主減量計畫。產業界所關切碳權交易課題,環保署也在論壇中強調,為協助業者符合供應鏈所要求之抵換規定,環保署、金管會與證交所已就取得國外減量額度進行供需層面及交易體系規劃。 「2050年要達到淨零,資源循環很重要。」環保署張子敬強調,為了踐行「資源循環零廢棄」淨零關鍵戰略,環保署已啟動「資源循環促進法」修法作業,將現行《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融入新法,為提升資源再利用並健全管理,「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透過修法翻轉廢棄物定義,參考資再法概念,由減少產生廢棄物、再使用(不改變型態)、再利用(改變型態)、能源回收(如固體再生燃料)、妥善處理等5個階段,促使資源極大化、廢棄物極小化。本次修法重點包括綠色源頭管理、廢棄物管理、強化循環、妥善處理及遏止不法,並將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權責回歸環保署統籌,鬆綁再利用許可制度,讓資源循環更順暢。環保署表示,目前已將修法方向與各界溝通,廣納意見,最快下半年正式提出草案。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兼台電公司董事長提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於今年10月開始進行進口申報,並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此機制宣示氣候治理突破國家藩籬創造新貿易秩序,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扮演帶頭領導,鼓勵企業創新,以行動推展循環經濟,引導發展零碳技術與創造市場需求,積極打造綠能產業生態系。, 曾文生指出,「關鍵是能源」,經濟部有七字訣「風、光、熱、海、氫、儲、匯」,從七個領域帶領企業一起落實減碳轉型。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陳于高主任就科技研發治理基礎,指出目前全台灣碳排主要來自能源部門,因此在淨零的策略中「零碳電力」為重中之重,2050能源需求將大量電氣化,因此擴大新技術才能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產業及生活轉型上,工研院綠能所王漢英所長強調,低碳能源及環境永續帶來新興產業、新服務模式及新生活型態,在淨零排放趨勢下,可預見「科學工具、數據」將扮演重要角色帶領創新科技與跨域合作,尤其需要各領域人才一起加入陣營,「沒有人會是局外人」。 永豐餘消費品實業何奕達董事長分享資源循環零廢棄關鍵戰略,「我們的字典已經沒有『廢棄物』,都改稱『餘料』。」強調循環經濟就是走回跟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他更提到循環經濟無所不在,從原料、包裝減塑、回收、綠色商品研發等,透過與社會大眾共同努力及日常生活中行為的改變,以實際行動支持淨零。 「綠色金融業到位,企業的淨零轉型。才會成功!」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李宜樺董事長聚焦於綠色金融之推動,強調國內企業六成以上都正在進行低碳轉型,藉由完整規劃之碳盤查、減量路徑規劃、溝通揭露及多項轉型策略以邁向淨零,關鍵更在於要讓資金實質能到願意積極面對轉型的企業手上,如此便能有效策動企業淨零轉型。 環保署呼籲,氣候行動刻不容緩,在今年地球日前夕,透過這場氣候論壇與淨零關鍵領域實務專家深度對談的經驗分享交流,淨零轉型需要大家攜手前行展開行動,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產業發展機會,共同投資與創造臺灣未來的新動能。 註:CBAM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西元2023年起試行,2026年正式上路。 |
新聞發布單位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辦公室 |
新聞發布日期 | 2023-04-13 18:27:00 |
相關報導連結 | (空) |
新聞附件網址 | https://enews.epa.gov.tw/File/3F43B4407B78289A |
刪除註記 | 0 |
新聞編號20230413183258 |
新聞標題地球日前夕環署淨零轉型論壇 產官學研攜手減碳對談 |
新聞內容即將到來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強調「守護地球、刻不容緩」。環保署特於4月13日舉辦「淨零轉型 攜手前行」氣候論壇,由前署長、國立成功大學張祖恩名譽教授主持,邀請6位產、官、學、研實際投入淨零轉型領航者,分享實踐經驗並深度對談。環保署也就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在盤查查驗、碳費徵收與額度交易等三大面向,提出規劃方向及推動進度,期待全民共同攜手前行,務實推動淨零排放工作。 今(112)年2月15日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公告施行,「2050淨零排放目標」從政策宣示提升到法律規範,展現政府落實的決心。張祖恩名譽教授提醒,淨零政策目標期程長達近30年,影響範疇暨深且廣,需要國內產、官、學、研乃至每個國人共同參與才可能達標。 環保署在論壇報告中指出,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PCC)在今(2023)年3月提出第6次評估(AR6)綜合報告時,特別強調當前大氣增溫已較工業化前高出1.1°C,未來極端天氣事件將變得更頻繁和更強烈,然而目前全球碳排仍處上升趨勢,即便2020年一度為疫情下降,但2021年卻回復如2019年水準,全球淨零勢在必行。 環保署也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推動方向,在盤查查驗方面已規劃採分批輔導、分級管理,並需求管制擴大納管,強化查驗量能;在碳費徵收方面,將於今年底前完成所有徵收法制,並於明年送交碳費審議會決定費率,初期規劃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達2.5萬噸者,另外也會搭配優惠費率及自主減量計畫。產業界所關切碳權交易課題,環保署也在論壇中強調,為協助業者符合供應鏈所要求之抵換規定,環保署、金管會與證交所已就取得國外減量額度進行供需層面及交易體系規劃。 「2050年要達到淨零,資源循環很重要。」環保署張子敬強調,為了踐行「資源循環零廢棄」淨零關鍵戰略,環保署已啟動「資源循環促進法」修法作業,將現行《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融入新法,為提升資源再利用並健全管理,「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透過修法翻轉廢棄物定義,參考資再法概念,由減少產生廢棄物、再使用(不改變型態)、再利用(改變型態)、能源回收(如固體再生燃料)、妥善處理等5個階段,促使資源極大化、廢棄物極小化。本次修法重點包括綠色源頭管理、廢棄物管理、強化循環、妥善處理及遏止不法,並將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權責回歸環保署統籌,鬆綁再利用許可制度,讓資源循環更順暢。環保署表示,目前已將修法方向與各界溝通,廣納意見,最快下半年正式提出草案。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兼台電公司董事長提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於今年10月開始進行進口申報,並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此機制宣示氣候治理突破國家藩籬創造新貿易秩序,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扮演帶頭領導,鼓勵企業創新,以行動推展循環經濟,引導發展零碳技術與創造市場需求,積極打造綠能產業生態系。, 曾文生指出,「關鍵是能源」,經濟部有七字訣「風、光、熱、海、氫、儲、匯」,從七個領域帶領企業一起落實減碳轉型。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陳于高主任就科技研發治理基礎,指出目前全台灣碳排主要來自能源部門,因此在淨零的策略中「零碳電力」為重中之重,2050能源需求將大量電氣化,因此擴大新技術才能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產業及生活轉型上,工研院綠能所王漢英所長強調,低碳能源及環境永續帶來新興產業、新服務模式及新生活型態,在淨零排放趨勢下,可預見「科學工具、數據」將扮演重要角色帶領創新科技與跨域合作,尤其需要各領域人才一起加入陣營,「沒有人會是局外人」。 永豐餘消費品實業何奕達董事長分享資源循環零廢棄關鍵戰略,「我們的字典已經沒有『廢棄物』,都改稱『餘料』。」強調循環經濟就是走回跟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他更提到循環經濟無所不在,從原料、包裝減塑、回收、綠色商品研發等,透過與社會大眾共同努力及日常生活中行為的改變,以實際行動支持淨零。 「綠色金融業到位,企業的淨零轉型。才會成功!」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李宜樺董事長聚焦於綠色金融之推動,強調國內企業六成以上都正在進行低碳轉型,藉由完整規劃之碳盤查、減量路徑規劃、溝通揭露及多項轉型策略以邁向淨零,關鍵更在於要讓資金實質能到願意積極面對轉型的企業手上,如此便能有效策動企業淨零轉型。 環保署呼籲,氣候行動刻不容緩,在今年地球日前夕,透過這場氣候論壇與淨零關鍵領域實務專家深度對談的經驗分享交流,淨零轉型需要大家攜手前行展開行動,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產業發展機會,共同投資與創造臺灣未來的新動能。 註:CBAM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西元2023年起試行,2026年正式上路。 |
新聞發布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辦公室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4-13 18:27:00 |
相關報導連結(空) |
新聞附件網址https://enews.epa.gov.tw/File/3F43B4407B78289A |
刪除註記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