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鰭大眼鯛
- 水產生物圖說 @ 農業部

中名長鰭大眼鯛的學名是Cookeolus boops, 英名是Long-finned bullseye, 俗名是紅目鰱、嚴公舅, 科名是大眼鯛科 (Priacanthidae), 命名者是(Schneider), 特徵是體橢圓形、眼大,背鰭與臀鰭等在軟條部長而展高,前面各棘由短而漸長,背鰭較為尖出,臀鰭較為鈍圓,胸鰭小形,腹鰭長大,其長度等於體高而長於頭長,後端達於臀鰭起點,尾鰭後緣凸出,第一鰓弓之下枝鰓耙數為17至19枚,全體密被粗雜小鱗,側線完全。全體鮮紅色,眼睛特別顯著,胸鰭淡紅色,腹鰭膜呈黑色,背鰭棘部鰭膜..., 分布是台灣產於基隆,日本中部以南經我國、南太平洋、錫蘭至阿拉伯等。, 編修日期是29-八月-2011.

圖號SCSF036
編修日期29-八月-2011
圖檔圖1 :
圖1
分類台灣常見的大陸水產品圖說
中名長鰭大眼鯛
學名Cookeolus boops
英名Long-finned bullseye
科名大眼鯛科 (Priacanthidae)
俗名紅目鰱、嚴公舅
命名者(Schneider)
特徵體橢圓形、眼大,背鰭與臀鰭等在軟條部長而展高,前面各棘由短而漸長,背鰭較為尖出,臀鰭較為鈍圓,胸鰭小形,腹鰭長大,其長度等於體高而長於頭長,後端達於臀鰭起點,尾鰭後緣凸出,第一鰓弓之下枝鰓耙數為17至19枚,全體密被粗雜小鱗,側線完全。全體鮮紅色,眼睛特別顯著,胸鰭淡紅色,腹鰭膜呈黑色,背鰭棘部鰭膜暗灰色,背鰭與臀鰭之前半部後緣有細黑邊,尾鰭後緣有明顯黑邊。
生態棲息於近海或沿岸之底層及岩礁間,棲息水深自100至500公尺,為肉食性之魚類,夜間覓食行動。
分布台灣產於基隆,日本中部以南經我國、南太平洋、錫蘭至阿拉伯等。
利用肉白、刺骨少、味鮮美,煮、煎均可,魚肉亦可製魚鬆,惟因體鱗不易脫落,調理時除去內臟後,將整體煮或煎,供食時魚鱗即易剝離。但因體型較大眼鯛大,肉量較多,經濟價值較高。

圖號

SCSF036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圖檔

圖1 :
圖1

分類

台灣常見的大陸水產品圖說

中名

長鰭大眼鯛

學名

Cookeolus boops

英名

Long-finned bullseye

科名

大眼鯛科 (Priacanthidae)

俗名

紅目鰱、嚴公舅

命名者

(Schneider)

特徵

體橢圓形、眼大,背鰭與臀鰭等在軟條部長而展高,前面各棘由短而漸長,背鰭較為尖出,臀鰭較為鈍圓,胸鰭小形,腹鰭長大,其長度等於體高而長於頭長,後端達於臀鰭起點,尾鰭後緣凸出,第一鰓弓之下枝鰓耙數為17至19枚,全體密被粗雜小鱗,側線完全。全體鮮紅色,眼睛特別顯著,胸鰭淡紅色,腹鰭膜呈黑色,背鰭棘部鰭膜暗灰色,背鰭與臀鰭之前半部後緣有細黑邊,尾鰭後緣有明顯黑邊。

生態

棲息於近海或沿岸之底層及岩礁間,棲息水深自100至500公尺,為肉食性之魚類,夜間覓食行動。

分布

台灣產於基隆,日本中部以南經我國、南太平洋、錫蘭至阿拉伯等。

利用

肉白、刺骨少、味鮮美,煮、煎均可,魚肉亦可製魚鬆,惟因體鱗不易脫落,調理時除去內臟後,將整體煮或煎,供食時魚鱗即易剝離。但因體型較大眼鯛大,肉量較多,經濟價值較高。

根據識別碼 SCSF036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SCSF036 資料。

[ 搜尋所有 SCSF036 ... ]

根據名稱 長鰭大眼鯛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長鰭大眼鯛 資料。

[ 搜尋所有 長鰭大眼鯛 ... ]

在『水產生物圖說』資料集內搜尋:


與長鰭大眼鯛同分類的水產生物圖說

達氏短槳蟹

學名: Thalamita danae | 英名: | 俗名: 石蟳仔 | 科名: 梭子蟹科 (Portunidae) | 命名者: Stimpson 1858 | 特徵: 頭胸甲胃區較為隆起。前側緣具5齒,前額為6個平鈍齒。步腳為暗藍綠色,螯腳腕節為深藍綠色,掌節、長節及步腳同為暗藍綠色,可動指與不可動指除前端為白色外,自基部起為深藍色。 |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向西到非洲東岸,另從日本到澳洲均有分布。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逍遙饅頭蟹

學名: Calappa philargius | 英名: Spectacled box crab | 俗名: 包蟳 | 科名: 饅頭蟹科 (Calappidae) |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 特徵: 頭胸甲的背部隆起,表面具五條縱列的疣狀突起,側面具軟毛。眼窩小,邊緣具顆粒,背緣後面各具1半環狀的紫色斑紋,如戴眼鏡斑。螯足腕及掌節的外側面具同樣顏色的色斑。螯足不對稱,左大右小,兩螯的指節形狀不對稱... | 分布: 分布於台灣、廣東、福建、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丹老群島、波斯灣及紅海。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中型平殼蟹

學名: Conchoecetes intermedius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綿蟹科 (Dromiidae) | 命名者: Lewinsohn 1984 | 特徵: 形態與幹練平殼蟹外觀相似,唯分區較不明顯,前側緣也較圓滑,體色較深紅。 | 分布: 分布於廣東、浙江、日本、昆士蘭、泰國、安達曼、印度、斯里蘭卡、波斯灣、南非好望角。 | 編修日期: 03-十二月-2006

橘子四點濺水魚

學名: Pyrrhulina spilota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鮰脂鯉科 | 命名者: Weitzman 1960 | 特徵: NULL | 分布: South America: upper Amazon River Basin in Peru. | 編修日期: 22-十一月-2011

何氏棘鲃

學名: Spinibarbus hollandi | 英名: Holland's carp | 俗名: 更仔、留仔 | 科名: 鯉科 (Cyprinidae) | 命名者: Oshima 1919 | 特徵: 體長,稍呈圓筒形,尾柄側扁。頭稍尖,吻鈍而突出,口稍下位。鬚2對,吻鬚較短,頜鬚末端超過眼後緣。背鰭起點前有一向前平臥的倒刺,隱埋於皮膚內,有人稱之為〝倒刺鲃〞;背鰭無硬刺。體被大圓鱗,側鱗基底具黑斑... | 分布: 為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台灣南部與東部中大型河川中,如曾文溪、高屏溪、卑南溪、秀姑巒溪、花蓮溪等。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滿天星黑白魟

學名: Potamotrygon henlei | 英名: Bigtooth river stingray | 俗名: NULL | 科名: 河魟科 | 命名者: (Castelnau 1855) | 特徵: NULL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25-十一月-2011

披巾瞻星魚

學名: Ichthyscopus lebeck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瞻星魚 (Uranoscopidae) | 命名者: (Bloch and Schneider) | 特徵: 背鰭:II,17-18;胸鰭:16-18;臀鰭:16-17。 | 分布: 分布於日本、中國、東南亞、澳洲等地區。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學名: channa maculatus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鱧 (Channidae) | 命名者: (Lacé;pè;de) | 特徵: 背鰭、臀緒之基底甚長,腹鰭位於胸鰭後下方,由背鰭起點至側線有鱗4-6列,體灰黑色,體側有三縱列大形暗斑。背鰭:40-46;臀鰭:26-29;側線鱗片數: 56-58。 | 分布: 分布於日本、中國、台灣、菲律賓及越南等。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紫紅兩點鲫

學名: Puntius filamentosus | 英名: NULL | 俗名: Blackspot barb | 科名: NULL |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44) | 特徵: NULL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22-四月-2013

鴨額玉蟹

學名: Leucosia anatum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玉蟹科 (Leucosiidae) | 命名者: (Herbst 1783) | 特徵: 頭胸甲的長度大於寬度,背部隆起呈半球型,分區不明顯。額部甚突,呈頸狀。螯足壯大,基部及前、後及腹緣具顆粒。兩指較掌節稍短。步足粗壯而光滑,其長度依次漸短。 | 分布: 分布於廣東、朝鮮、日本、澳洲、泰國、印度、斯里蘭卡、伊朗及波斯灣等。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鈍齒短槳蟹

學名: Thalamita crenata | 英名: Crenate swimming crab | 俗名: 石蟳仔 | 科名: 梭子蟹科 (Portunidae) | 命名者: (Latreille 1829) | 特徵: 頭胸甲寬度約為長度的1.5倍,表面稍隆且光滑。螯足粗壯,不對稱,掌節粗壯且表面光滑。步足光滑、粗壯。頭胸甲及步腳大致為暗綠色,螯腳的長節、腕節、掌節背面及腹面基部為橄欖黃色,二指前端為深紅色。 | 分布: 非洲的南岸、馬達加斯加、印度、波斯灣、馬來群島、新加坡東岸、紅海、中國、韓國、日本、琉球群島、夏威夷、菲律賓、土亞摩土群島、社會群島及澳洲北部。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蛙型蟹

學名: Ranina ranina | 英名: Spanner crab | 俗名: 旭蟹、鱟貝切 | 科名: 蛙蟹科 (Raninidae) |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 特徵: 頭胸甲呈蛙型,長度大於寬度,雌蟹頭背緣所具3銳齒較雄蟹小,前半部寬於後半部。螯足壯大,對稱,掌節扁平外側面有短絨毛。步足的指節均扁平,呈鏟狀,第3、4對步足的邊緣均具毛。 | 分布: 分布於台灣、廣西、廣東(包括西沙群島)、日本、澳洲東部、斯里蘭卡、東非及南非。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白星笛鯛

學名: Lutjanus stellatus | 英名: Spotted snapper | 俗名: 厚唇 | 科名: 笛鯛科 (Lutjanidae) | 命名者: Akazaki 1983 | 特徵: 體色一致為紅褐色或黃褐色,幼魚頭部有不規則縱紋,成魚則消失,體背側線上方有一個明顯的小白點,而吻端有一藍色斜帶。 |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台灣分布於南部及西南部海域。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Schizophrys-dama

學名: Schizophrys dama | 英名: Pronghorn decorator crab、Spider crabs | 俗名: | 科名: 蜘蛛蟹科 (Majidae) | 命名者: (Herbst 1804) | 特徵: 其型態特徵及體色與Schizophrys aspera非常相似,唯螯足較短,掌節呈管狀未膨大,兩螯指節相對短小。 | 分布: 東南亞至澳洲均有分布。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帝王寶石

學名: Mikrogeophagus altispinosus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慈鯛科 | 命名者: NULL | 特徵: NULL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22-四月-2013

達氏短槳蟹

學名: Thalamita danae | 英名: | 俗名: 石蟳仔 | 科名: 梭子蟹科 (Portunidae) | 命名者: Stimpson 1858 | 特徵: 頭胸甲胃區較為隆起。前側緣具5齒,前額為6個平鈍齒。步腳為暗藍綠色,螯腳腕節為深藍綠色,掌節、長節及步腳同為暗藍綠色,可動指與不可動指除前端為白色外,自基部起為深藍色。 |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向西到非洲東岸,另從日本到澳洲均有分布。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逍遙饅頭蟹

學名: Calappa philargius | 英名: Spectacled box crab | 俗名: 包蟳 | 科名: 饅頭蟹科 (Calappidae) |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 特徵: 頭胸甲的背部隆起,表面具五條縱列的疣狀突起,側面具軟毛。眼窩小,邊緣具顆粒,背緣後面各具1半環狀的紫色斑紋,如戴眼鏡斑。螯足腕及掌節的外側面具同樣顏色的色斑。螯足不對稱,左大右小,兩螯的指節形狀不對稱... | 分布: 分布於台灣、廣東、福建、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丹老群島、波斯灣及紅海。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中型平殼蟹

學名: Conchoecetes intermedius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綿蟹科 (Dromiidae) | 命名者: Lewinsohn 1984 | 特徵: 形態與幹練平殼蟹外觀相似,唯分區較不明顯,前側緣也較圓滑,體色較深紅。 | 分布: 分布於廣東、浙江、日本、昆士蘭、泰國、安達曼、印度、斯里蘭卡、波斯灣、南非好望角。 | 編修日期: 03-十二月-2006

橘子四點濺水魚

學名: Pyrrhulina spilota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鮰脂鯉科 | 命名者: Weitzman 1960 | 特徵: NULL | 分布: South America: upper Amazon River Basin in Peru. | 編修日期: 22-十一月-2011

何氏棘鲃

學名: Spinibarbus hollandi | 英名: Holland's carp | 俗名: 更仔、留仔 | 科名: 鯉科 (Cyprinidae) | 命名者: Oshima 1919 | 特徵: 體長,稍呈圓筒形,尾柄側扁。頭稍尖,吻鈍而突出,口稍下位。鬚2對,吻鬚較短,頜鬚末端超過眼後緣。背鰭起點前有一向前平臥的倒刺,隱埋於皮膚內,有人稱之為〝倒刺鲃〞;背鰭無硬刺。體被大圓鱗,側鱗基底具黑斑... | 分布: 為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台灣南部與東部中大型河川中,如曾文溪、高屏溪、卑南溪、秀姑巒溪、花蓮溪等。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滿天星黑白魟

學名: Potamotrygon henlei | 英名: Bigtooth river stingray | 俗名: NULL | 科名: 河魟科 | 命名者: (Castelnau 1855) | 特徵: NULL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25-十一月-2011

披巾瞻星魚

學名: Ichthyscopus lebeck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瞻星魚 (Uranoscopidae) | 命名者: (Bloch and Schneider) | 特徵: 背鰭:II,17-18;胸鰭:16-18;臀鰭:16-17。 | 分布: 分布於日本、中國、東南亞、澳洲等地區。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學名: channa maculatus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鱧 (Channidae) | 命名者: (Lacé;pè;de) | 特徵: 背鰭、臀緒之基底甚長,腹鰭位於胸鰭後下方,由背鰭起點至側線有鱗4-6列,體灰黑色,體側有三縱列大形暗斑。背鰭:40-46;臀鰭:26-29;側線鱗片數: 56-58。 | 分布: 分布於日本、中國、台灣、菲律賓及越南等。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紫紅兩點鲫

學名: Puntius filamentosus | 英名: NULL | 俗名: Blackspot barb | 科名: NULL |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44) | 特徵: NULL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22-四月-2013

鴨額玉蟹

學名: Leucosia anatum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玉蟹科 (Leucosiidae) | 命名者: (Herbst 1783) | 特徵: 頭胸甲的長度大於寬度,背部隆起呈半球型,分區不明顯。額部甚突,呈頸狀。螯足壯大,基部及前、後及腹緣具顆粒。兩指較掌節稍短。步足粗壯而光滑,其長度依次漸短。 | 分布: 分布於廣東、朝鮮、日本、澳洲、泰國、印度、斯里蘭卡、伊朗及波斯灣等。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鈍齒短槳蟹

學名: Thalamita crenata | 英名: Crenate swimming crab | 俗名: 石蟳仔 | 科名: 梭子蟹科 (Portunidae) | 命名者: (Latreille 1829) | 特徵: 頭胸甲寬度約為長度的1.5倍,表面稍隆且光滑。螯足粗壯,不對稱,掌節粗壯且表面光滑。步足光滑、粗壯。頭胸甲及步腳大致為暗綠色,螯腳的長節、腕節、掌節背面及腹面基部為橄欖黃色,二指前端為深紅色。 | 分布: 非洲的南岸、馬達加斯加、印度、波斯灣、馬來群島、新加坡東岸、紅海、中國、韓國、日本、琉球群島、夏威夷、菲律賓、土亞摩土群島、社會群島及澳洲北部。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蛙型蟹

學名: Ranina ranina | 英名: Spanner crab | 俗名: 旭蟹、鱟貝切 | 科名: 蛙蟹科 (Raninidae) |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 特徵: 頭胸甲呈蛙型,長度大於寬度,雌蟹頭背緣所具3銳齒較雄蟹小,前半部寬於後半部。螯足壯大,對稱,掌節扁平外側面有短絨毛。步足的指節均扁平,呈鏟狀,第3、4對步足的邊緣均具毛。 | 分布: 分布於台灣、廣西、廣東(包括西沙群島)、日本、澳洲東部、斯里蘭卡、東非及南非。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白星笛鯛

學名: Lutjanus stellatus | 英名: Spotted snapper | 俗名: 厚唇 | 科名: 笛鯛科 (Lutjanidae) | 命名者: Akazaki 1983 | 特徵: 體色一致為紅褐色或黃褐色,幼魚頭部有不規則縱紋,成魚則消失,體背側線上方有一個明顯的小白點,而吻端有一藍色斜帶。 |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台灣分布於南部及西南部海域。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Schizophrys-dama

學名: Schizophrys dama | 英名: Pronghorn decorator crab、Spider crabs | 俗名: | 科名: 蜘蛛蟹科 (Majidae) | 命名者: (Herbst 1804) | 特徵: 其型態特徵及體色與Schizophrys aspera非常相似,唯螯足較短,掌節呈管狀未膨大,兩螯指節相對短小。 | 分布: 東南亞至澳洲均有分布。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帝王寶石

學名: Mikrogeophagus altispinosus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慈鯛科 | 命名者: NULL | 特徵: NULL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22-四月-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