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齒奇淨蟹
- 水產生物圖說 @ 農業部

中名鋸齒奇淨蟹的學名是Aethra scruposa, 科名是奇淨蟹科 (Aethridae), 命名者是(Linnaeus 1764), 特徵是頭胸甲呈橫橢圓形,表面凹凸不平,隆起部分具粗糙顆粒。從額部至胃區被1縱溝分成2隆脊,胃區則形成2個三角形隆起,向後部兩側延伸至中鰓區形成2片具顆粒突起,後胃區的兩側低陷,心區較光滑。額部突出,前緣鈍切,具腐蝕性空間及麻點,背面低凹。眼窩小且眼柄短。前後側緣連成一拱形,向上翹。螯及步足扁平,完全隱藏於..., 分布是分布於西沙群島、日本、新喀里多尼亞、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斯里蘭卡、印度及非洲東岸等。, 編修日期是01-一月-1900.

圖號FRIPC066
編修日期01-一月-1900
圖檔圖1 :
圖1
分類澎湖的蟹類
中名鋸齒奇淨蟹
學名Aethra scruposa
英名(空)
科名奇淨蟹科 (Aethridae)
俗名(空)
命名者(Linnaeus 1764)
特徵頭胸甲呈橫橢圓形,表面凹凸不平,隆起部分具粗糙顆粒。從額部至胃區被1縱溝分成2隆脊,胃區則形成2個三角形隆起,向後部兩側延伸至中鰓區形成2片具顆粒突起,後胃區的兩側低陷,心區較光滑。額部突出,前緣鈍切,具腐蝕性空間及麻點,背面低凹。眼窩小且眼柄短。前後側緣連成一拱形,向上翹。螯及步足扁平,完全隱藏於頭胸甲之下,螯腳內側扁平貼近於頭胸甲,邊緣成鋒銳的隆脊形。步足前後緣呈薄片狀,具三角形齒。
生態生活於較深的岩石底部,幼小個體在淺水的珊瑚礁上可發現其蹤跡。
分布分布於西沙群島、日本、新喀里多尼亞、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斯里蘭卡、印度及非洲東岸等。
利用(空)

圖號

FRIPC066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圖檔

圖1 :
圖1

分類

澎湖的蟹類

中名

鋸齒奇淨蟹

學名

Aethra scruposa

英名

(空)

科名

奇淨蟹科 (Aethridae)

俗名

(空)

命名者

(Linnaeus 1764)

特徵

頭胸甲呈橫橢圓形,表面凹凸不平,隆起部分具粗糙顆粒。從額部至胃區被1縱溝分成2隆脊,胃區則形成2個三角形隆起,向後部兩側延伸至中鰓區形成2片具顆粒突起,後胃區的兩側低陷,心區較光滑。額部突出,前緣鈍切,具腐蝕性空間及麻點,背面低凹。眼窩小且眼柄短。前後側緣連成一拱形,向上翹。螯及步足扁平,完全隱藏於頭胸甲之下,螯腳內側扁平貼近於頭胸甲,邊緣成鋒銳的隆脊形。步足前後緣呈薄片狀,具三角形齒。

生態

生活於較深的岩石底部,幼小個體在淺水的珊瑚礁上可發現其蹤跡。

分布

分布於西沙群島、日本、新喀里多尼亞、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斯里蘭卡、印度及非洲東岸等。

利用

(空)

根據識別碼 FRIPC066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FRIPC066 資料。

[ 搜尋所有 FRIPC066 ... ]

根據名稱 鋸齒奇淨蟹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鋸齒奇淨蟹 資料。

[ 搜尋所有 鋸齒奇淨蟹 ... ]

在『水產生物圖說』資料集內搜尋:


與鋸齒奇淨蟹同分類的水產生物圖說

土托鰆

學名: Scomberomorus commersoni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鯖 (Scombridae) | 命名者: (Lacé;pè;de) | 特徵: 背鰭:XVI-XVIi,15-18(9-10);胸鰭:22;臀鰭:14-18(9-10);鰓耙數:1+2=3。 | 分布: 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紐西蘭、澳洲等地區的海域。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金線魚

學名: Nemipterus virgatus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紅姑魚 (Nemipteridae) | 命名者: (Houtluyn) | 特徵: 體略延長,略側扁,兩眼間隔較狹而略隆起,尾鰭上葉第2軟條延長為細絲,體色在新鮮時呈淡紅色,腹面銀白色,體側有6 至7 條黃色帶沿鱗縱列,背鰭與臀鰭各具2條黃色縱走線。背鰭:X,9:臀鰭:III,8;側... | 分布: 分布於日本中部以南、東中國海、南中國海及印度洋等海域。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薛氏(魚志)

學名: Erythrocles schlegeli | 英名: Pacific bonnetmouth | 俗名: 正檨 | 科名:  (Emmelichthyidae) | 命名者: (Richardson) | 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略側扁,被中型櫛鱗,下顎突出,口裂斜位,主上顎骨寬,其上面被小鱗,向前能伸縮,向後伸入眶前骨下,吻向前顎骨前端突出,其先端有一淺缺刻、兩顎近先端具有微小齒,背鰭兩枚,臀鰭基底較背鰭軟條部... | 分布: 台灣產於基隆與梧棲,日本神奈川縣三崎以南經沖繩至台灣之太平洋側面沿海、朝鮮半島南部、夏威夷、印度‧太平洋、紅海及南非洲等。 | 編修日期: 09-八月-2011

長鼻黑企鵝

學名: Brienomyrus brachyistius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象鼻魚科 | 命名者: (Gill 1862) | 特徵: 背棘 (總數): 0; 背的軟條 (總數): 14-19; 臀棘 0; 臀鰭軟條: 25 - 31.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13-十二月-2011

白鱲

學名: Gymnocranius griseus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錐齒鯛 (Pentapodidae) | 命名者: (Temminek & Schlegel) | 特徵: 背鰭:X,10;胸鰭:14;臀鰭:III,1O;側線鱗片數:46-48。 | 分布: 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的印度一太平洋區。 | 編修日期: 09-八月-2011

古銅枯木牙魚

學名: Hoplias macrophthalmus | 英名: Giant trahira | 俗名: NULL | 科名: 虎脂鯉科 | 命名者: (Pellegrin 1907) | 特徵: NULL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13-十二月-2011

擬瓜子鯧

學名: Psenopsis shojimai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長鯧 (Centrolophidae) | 命名者: Ochiai and Mori | 特徵: 背鰭:V-VI,27-31;胸鰭:20-23;臀鰭:III,25-28;側線鱗片數:62-70;鰓耙數:2-3+9-12 | 分布: 分布於日本海。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黃臘鰺

學名: Trachynotus blochi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鰺 (Carangidae) | 命名者: (Lacé;pè;de) | 特徵: 體呈卵圓形,體高而側扁,被小圓鱗,吻短而圓,口小,口裂正在眼之下緣下方,第一背鰭之棘條甚短,第二背鰭與臀鰭相對,其前部軟條成顯著之鐮刀形,體呈青而金色,腹面銀白色。背鰭:VI-I,18-20;臀鰭:I... | 分布: 分布於南日本-西太平洋區至印度。 | 編修日期: 05-八月-2011

扁花鰹

學名: Auxis thazard | 英名: Frigate mackerel | 俗名: 四齒煙 | 科名: 鯖科 (Scombridae) | 命名者: Laceped | 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其橫斷面為長橢圓形,體高大於兩背鰭間隔,頭部圓錐形,齒僅見於上下顎,兩背鰭遠離,第一背鰭三角形,基底甚短,第二背鰭後方具有8枚小離鰭,臀鰭後方則為7枚、胸鰭小型,尾柄瘦小而縱扁,各側有一... | 分布: 全世界之熱帶與溫帶海域,台灣產於各地沿海。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西伯利亞鱘

學名: Acipenser baerii | 英名: Siberian sturgeon | 俗名: 鱘魚 | 科名: 鱘科 (Acipenseridae) | 命名者: NULL | 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向尾部延伸變細,體背五行骨板,骨板間分布著許多小骨板與微小顆粒。背骨板10-20枚;側骨板32-62枚;腹骨板7-16枚。體長可達300 cm、重達100 kg。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石斑之一種

學名: Epinephelus sp. | 英名: -, Grouper; Sea perch | 俗名: 鱠魚 | 科名: 鱸科 (Serranidae) | 命名者: b | 特徵: 本種之各鰭型及體型酷似小紋石斑,但眼徑大於眼下骨寬度,或等於吻長,上顎後端僅達眼中之下方,體呈灰褐色,無小黑點。背鰭軟條部與尾鰭呈暗褐色,臀鰭較淡,全體亦無任何斜走之橫帶。 | 分布: 標本採自南中國海海域。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寒鯛

學名: Choerodon azurio | 英名: Scarbreast tuskfish | 俗名: 鏈仔 | 科名: 隆頭魚科 (Labridae) | 命名者: (Jordan and Snyder) | 特徵: 長橢圓形,側扁,眼前部與頰部甚高,成長後在眼以前幾乎為垂直下降,背鰭一枚,側線一條,連續而不間斷,口閉合時上唇將下唇掩蔽,上唇厚度普通,上顎向後不達眼之前緣,兩顎側齒多少癒合而形成一條有鋸齒緣之隆起鄉... | 分布: 台灣產於基隆、台南及澎湖等地,日本中部以南經朝鮮半島、台灣至中國海均有記錄。 | 編修日期: 26-八月-2011

白紋方蟹

學名: Grapsus albolineatus | 英名: Mottled Sally-light-foot | 俗名: 岩蟹、臭腥仔 | 科名: 方蟹科 (Grapsidae) | 命名者: Lamarck 1818 | 特徵: 頭胸甲圓方形,兩側緣圓拱,肝、鰓區有斜行及橫行皺紋中部較平滑,額向下彎,額後具四隆脊,眼窩外齒尖銳;頭胸甲藍綠或草綠色密佈暗紫色條紋或白點。螯足短,指端呈匙狀,步足長扁,長節特扁寬,指節短;掌足掌部及... |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區。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四角招潮

學名: Uca tetragonon | 英名: Fiddler crab | 俗名: | 科名: 沙蟹科 (Ocypodidae) | 命名者: (Herbst 1790) | 特徵: 頭胸甲額窄,眼窩傾斜,眼窩外齒尖銳,前側緣與後側緣都綴以珠狀顆粒,此顆粒珠以雌個體較大;頭胸甲為深藍色,上面佈滿藍黑色網狀紋或不規則的淡藍色或白色斑。大螯腳長節內側腹緣末端有一銳齒,兩指外側無溝樔,兩... | 分布: 石垣島以南、南太平洋、印度及台灣均有分布。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長趾股窗蟹

學名: Scopimera longidactyla | 英名: | 俗名: 噴沙蟹、搗米蟹 | 科名: 沙蟹科 (Ocypodidae) | 命名者: Shen 1932 | 特徵: 頭胸甲球形,甲面隆起,密佈細顆粒。螯足長節內側面具一雙並列卵型鼓膜,第2步足較第1對步足長,各步足長節內、外側面均具寬大的卵型鼓膜。全身背面暗灰色,與棲所的沙粒顏色近似,步足內側面及腹部週緣呈紅色。 | 分布: 本種分布台灣、海南島、福建、江蘇、山東半島、渤海灣及朝鮮半島西岸。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土托鰆

學名: Scomberomorus commersoni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鯖 (Scombridae) | 命名者: (Lacé;pè;de) | 特徵: 背鰭:XVI-XVIi,15-18(9-10);胸鰭:22;臀鰭:14-18(9-10);鰓耙數:1+2=3。 | 分布: 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紐西蘭、澳洲等地區的海域。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金線魚

學名: Nemipterus virgatus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紅姑魚 (Nemipteridae) | 命名者: (Houtluyn) | 特徵: 體略延長,略側扁,兩眼間隔較狹而略隆起,尾鰭上葉第2軟條延長為細絲,體色在新鮮時呈淡紅色,腹面銀白色,體側有6 至7 條黃色帶沿鱗縱列,背鰭與臀鰭各具2條黃色縱走線。背鰭:X,9:臀鰭:III,8;側... | 分布: 分布於日本中部以南、東中國海、南中國海及印度洋等海域。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薛氏(魚志)

學名: Erythrocles schlegeli | 英名: Pacific bonnetmouth | 俗名: 正檨 | 科名:  (Emmelichthyidae) | 命名者: (Richardson) | 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略側扁,被中型櫛鱗,下顎突出,口裂斜位,主上顎骨寬,其上面被小鱗,向前能伸縮,向後伸入眶前骨下,吻向前顎骨前端突出,其先端有一淺缺刻、兩顎近先端具有微小齒,背鰭兩枚,臀鰭基底較背鰭軟條部... | 分布: 台灣產於基隆與梧棲,日本神奈川縣三崎以南經沖繩至台灣之太平洋側面沿海、朝鮮半島南部、夏威夷、印度‧太平洋、紅海及南非洲等。 | 編修日期: 09-八月-2011

長鼻黑企鵝

學名: Brienomyrus brachyistius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象鼻魚科 | 命名者: (Gill 1862) | 特徵: 背棘 (總數): 0; 背的軟條 (總數): 14-19; 臀棘 0; 臀鰭軟條: 25 - 31.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13-十二月-2011

白鱲

學名: Gymnocranius griseus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錐齒鯛 (Pentapodidae) | 命名者: (Temminek & Schlegel) | 特徵: 背鰭:X,10;胸鰭:14;臀鰭:III,1O;側線鱗片數:46-48。 | 分布: 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的印度一太平洋區。 | 編修日期: 09-八月-2011

古銅枯木牙魚

學名: Hoplias macrophthalmus | 英名: Giant trahira | 俗名: NULL | 科名: 虎脂鯉科 | 命名者: (Pellegrin 1907) | 特徵: NULL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13-十二月-2011

擬瓜子鯧

學名: Psenopsis shojimai | 英名: | 俗名: | 科名: 長鯧 (Centrolophidae) | 命名者: Ochiai and Mori | 特徵: 背鰭:V-VI,27-31;胸鰭:20-23;臀鰭:III,25-28;側線鱗片數:62-70;鰓耙數:2-3+9-12 | 分布: 分布於日本海。 | 編修日期: 31-三月-2005

黃臘鰺

學名: Trachynotus blochi | 英名: NULL | 俗名: NULL | 科名: 鰺 (Carangidae) | 命名者: (Lacé;pè;de) | 特徵: 體呈卵圓形,體高而側扁,被小圓鱗,吻短而圓,口小,口裂正在眼之下緣下方,第一背鰭之棘條甚短,第二背鰭與臀鰭相對,其前部軟條成顯著之鐮刀形,體呈青而金色,腹面銀白色。背鰭:VI-I,18-20;臀鰭:I... | 分布: 分布於南日本-西太平洋區至印度。 | 編修日期: 05-八月-2011

扁花鰹

學名: Auxis thazard | 英名: Frigate mackerel | 俗名: 四齒煙 | 科名: 鯖科 (Scombridae) | 命名者: Laceped | 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其橫斷面為長橢圓形,體高大於兩背鰭間隔,頭部圓錐形,齒僅見於上下顎,兩背鰭遠離,第一背鰭三角形,基底甚短,第二背鰭後方具有8枚小離鰭,臀鰭後方則為7枚、胸鰭小型,尾柄瘦小而縱扁,各側有一... | 分布: 全世界之熱帶與溫帶海域,台灣產於各地沿海。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西伯利亞鱘

學名: Acipenser baerii | 英名: Siberian sturgeon | 俗名: 鱘魚 | 科名: 鱘科 (Acipenseridae) | 命名者: NULL | 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向尾部延伸變細,體背五行骨板,骨板間分布著許多小骨板與微小顆粒。背骨板10-20枚;側骨板32-62枚;腹骨板7-16枚。體長可達300 cm、重達100 kg。 | 分布: NULL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石斑之一種

學名: Epinephelus sp. | 英名: -, Grouper; Sea perch | 俗名: 鱠魚 | 科名: 鱸科 (Serranidae) | 命名者: b | 特徵: 本種之各鰭型及體型酷似小紋石斑,但眼徑大於眼下骨寬度,或等於吻長,上顎後端僅達眼中之下方,體呈灰褐色,無小黑點。背鰭軟條部與尾鰭呈暗褐色,臀鰭較淡,全體亦無任何斜走之橫帶。 | 分布: 標本採自南中國海海域。 | 編修日期: 29-八月-2011

寒鯛

學名: Choerodon azurio | 英名: Scarbreast tuskfish | 俗名: 鏈仔 | 科名: 隆頭魚科 (Labridae) | 命名者: (Jordan and Snyder) | 特徵: 長橢圓形,側扁,眼前部與頰部甚高,成長後在眼以前幾乎為垂直下降,背鰭一枚,側線一條,連續而不間斷,口閉合時上唇將下唇掩蔽,上唇厚度普通,上顎向後不達眼之前緣,兩顎側齒多少癒合而形成一條有鋸齒緣之隆起鄉... | 分布: 台灣產於基隆、台南及澎湖等地,日本中部以南經朝鮮半島、台灣至中國海均有記錄。 | 編修日期: 26-八月-2011

白紋方蟹

學名: Grapsus albolineatus | 英名: Mottled Sally-light-foot | 俗名: 岩蟹、臭腥仔 | 科名: 方蟹科 (Grapsidae) | 命名者: Lamarck 1818 | 特徵: 頭胸甲圓方形,兩側緣圓拱,肝、鰓區有斜行及橫行皺紋中部較平滑,額向下彎,額後具四隆脊,眼窩外齒尖銳;頭胸甲藍綠或草綠色密佈暗紫色條紋或白點。螯足短,指端呈匙狀,步足長扁,長節特扁寬,指節短;掌足掌部及... |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區。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四角招潮

學名: Uca tetragonon | 英名: Fiddler crab | 俗名: | 科名: 沙蟹科 (Ocypodidae) | 命名者: (Herbst 1790) | 特徵: 頭胸甲額窄,眼窩傾斜,眼窩外齒尖銳,前側緣與後側緣都綴以珠狀顆粒,此顆粒珠以雌個體較大;頭胸甲為深藍色,上面佈滿藍黑色網狀紋或不規則的淡藍色或白色斑。大螯腳長節內側腹緣末端有一銳齒,兩指外側無溝樔,兩... | 分布: 石垣島以南、南太平洋、印度及台灣均有分布。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長趾股窗蟹

學名: Scopimera longidactyla | 英名: | 俗名: 噴沙蟹、搗米蟹 | 科名: 沙蟹科 (Ocypodidae) | 命名者: Shen 1932 | 特徵: 頭胸甲球形,甲面隆起,密佈細顆粒。螯足長節內側面具一雙並列卵型鼓膜,第2步足較第1對步足長,各步足長節內、外側面均具寬大的卵型鼓膜。全身背面暗灰色,與棲所的沙粒顏色近似,步足內側面及腹部週緣呈紅色。 | 分布: 本種分布台灣、海南島、福建、江蘇、山東半島、渤海灣及朝鮮半島西岸。 | 編修日期: 01-一月-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