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 文資局古物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的級別名稱是國寶,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指定/登錄理由是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內府重寫本。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此書按韻分列,內容概括經史子集及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技藝各方面,採輯圖書多達七八千種,宋元以來之佚文祕典,蒐集頗多,唯因..., 保存現狀是無虫蛀,未經修裱。書況良好。.

案件編號20130813000059
個案名稱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級別代碼6.1.3
級別名稱國寶
總類

1:

code : G3
name :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subCode : G3.1
subName : 圖書、報刊
典藏或財產編號書號08015
評定基準

1:

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

2:

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內府重寫本。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此書按韻分列,內容概括經史子集及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技藝各方面,採輯圖書多達七八千種,宋元以來之佚文祕典,蒐集頗多,唯因篇帙龐大,未能刊刻。嘉靖末葉,另摹副本一份。 明亡,文淵閣正本毀。乾隆間修《四庫全書》時,移藏於翰林院之副本已佚缺二千餘卷,館臣乃大肆輯佚,從中輯出而編入《四庫》者計385種。其後《永樂大典》逐漸散佚,光緒初年重修翰林院,檢查不足五千冊;十九年(1893)僅存六百餘冊;逮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之役,翰林院皆成劫灰。今海內外各圖書館及私人所藏僅共七百餘卷,約近四百冊皆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重寫本。 此本存卷二萬五百七十二積字,即收錄《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第四之二」。本卷次行題「積」字,其下著錄小字「大寶積經十」。《大寶積經》為大乘佛教五部經典之一,唐菩提流志等譯,有一百二十卷,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部。 明嘉靖隆慶年間重寫本,絕世孤本,品質精良,具特殊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
法令依據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一項第五、六款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代表圖像

ext

pn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317/photo/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_c.pn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317/photo/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png

name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代表圖像來源國家圖書館
備註(空)
保管單位

1:

name : 國家圖書館
古物所在地

1:

name : 國家圖書館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無文資身分
address : 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數量1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既存(繼承)
保存現狀無虫蛀,未經修裱。書況良好。
綜合描述存一卷(卷二萬五百七十二積字);寫本。 《永樂大典》編排方式與今字典拼音檢字法相類,應是依據當時明朝的《洪武正韻》,其體例是「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即每個韻目下有很多單字,每個單字下分列與之相關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詩文詞曲等各方面内容。
作者明解縉等撰
年代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
尺寸半葉8行,版匡35.3x24公分
材質紙質
保存環境庫房或展覽空間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資局物字第 10220091271號
registerDate : 2013-08-13 00:00:00.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30813000059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44197/file/eb2bffb6-d2ac-4408-a910-61d31d9fb1df.pdf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repImgId6310

案件編號

20130813000059

個案名稱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級別代碼

6.1.3

級別名稱

國寶

總類

1:

code : G3
name :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subCode : G3.1
subName : 圖書、報刊

典藏或財產編號

書號08015

評定基準

1:

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

2:

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內府重寫本。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此書按韻分列,內容概括經史子集及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技藝各方面,採輯圖書多達七八千種,宋元以來之佚文祕典,蒐集頗多,唯因篇帙龐大,未能刊刻。嘉靖末葉,另摹副本一份。 明亡,文淵閣正本毀。乾隆間修《四庫全書》時,移藏於翰林院之副本已佚缺二千餘卷,館臣乃大肆輯佚,從中輯出而編入《四庫》者計385種。其後《永樂大典》逐漸散佚,光緒初年重修翰林院,檢查不足五千冊;十九年(1893)僅存六百餘冊;逮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之役,翰林院皆成劫灰。今海內外各圖書館及私人所藏僅共七百餘卷,約近四百冊皆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重寫本。 此本存卷二萬五百七十二積字,即收錄《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第四之二」。本卷次行題「積」字,其下著錄小字「大寶積經十」。《大寶積經》為大乘佛教五部經典之一,唐菩提流志等譯,有一百二十卷,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部。 明嘉靖隆慶年間重寫本,絕世孤本,品質精良,具特殊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一項第五、六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代表圖像

ext

pn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317/photo/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_c.pn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317/photo/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png

name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代表圖像來源

國家圖書館

備註

(空)

保管單位

1:

name : 國家圖書館

古物所在地

1:

name : 國家圖書館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無文資身分
address : 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數量

1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保存現狀

無虫蛀,未經修裱。書況良好。

綜合描述

存一卷(卷二萬五百七十二積字);寫本。 《永樂大典》編排方式與今字典拼音檢字法相類,應是依據當時明朝的《洪武正韻》,其體例是「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即每個韻目下有很多單字,每個單字下分列與之相關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詩文詞曲等各方面内容。

作者

明解縉等撰

年代

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

尺寸

半葉8行,版匡35.3x24公分

材質

紙質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資局物字第 10220091271號
registerDate : 2013-08-13 00:00:00.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30813000059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44197/file/eb2bffb6-d2ac-4408-a910-61d31d9fb1df.pdf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repImgId

6310

根據識別碼 20130813000059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30813000059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30813000059 ... ]

根據名稱 永樂大典 明嘉靖寫本 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永樂大典 明嘉靖寫本 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資料。

[ 搜尋所有 永樂大典 明嘉靖寫本 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 ]

在『文資局古物』資料集內搜尋:


與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同分類的文資局古物

清 翠玉白菜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翠玉白菜,輝玉質,白菜造形。以巧作的概念,強調翠玉天然色澤分布以設計器形-翠綠為葉,青白為梗,並順應玉質原本之璺綹琢以翻轉之葉緣、葉脈,並製造經霜的效果。有蝗蟲、螽斯各一停佇葉上,更增自然生動。 ...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大蝗蟲鬚斷缺一小段。小螽斯觸角短,尖端有修整。葉上有小點狀舊傷缺。多處玉璺。

清 肉形石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肉形石經拉曼光譜檢測,是以玉髓所製,局部似經染色處理,狀似東坡肉,甚為逼真,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廣受大眾喜愛的作品。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馬和之古木流泉(歷朝名繪冊05)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線條渾厚轉折,是馬和之代表特色。具有特殊的時代特色及風格,且品質精良數量稀少。 | 保存現狀: 線條渾厚轉折,是馬和之代表特色。具有特殊的時代特色及風格,且品質精良數量稀少。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汚漬、折痕、霉傷。

宋李唐炙艾圖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 李唐的活動時期貫穿了南北宋,畫法影響後世甚大,用筆較勁挺剛硬,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不同的物象,筆藝精湛。 2. 〈炙艾圖〉雖承襲宋代寫實風格,然用筆較為呆滯,人物衣紋描法亦屬晚期之作,應非李唐之作... | 保存現狀: 舊蟲蛀(幅右上角),霉傷,水漬(幅左下角),傷損傷補,絹剝落,折痕,邊綾霉傷,污漬(幅左),天地綾霉傷斑點。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樓鑰呈提舉郎中契丈劄子(宋元寶翰冊09)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南宋重要文學家樓鑰之書札,內容極具史料價值,可與存世文集相印證。 | 保存現狀: 霉傷、汚漬、傷補。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高克明松岫漁村(集古名繪冊04)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作品在構圖,筆法與技巧上,為馬夏風格的南宋畫院小品,亦可為南宋邊角式構圖的典型。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無用師卷)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一長卷為黃公望重要代表作品,卷長超過六公尺,畫卷筆墨堆疊層出,山石鉤勒皴染變化多樣。全卷山體從渾圓迫近、層疊後偃,平緩坡岸乃至聳峙山峰,具豐富的山水型態。對後世影響甚大,不僅是畫史上關鍵作品,更同時... | 保存現狀: 本幅:舊火燒破缺,傷補,款字附近有墨點。包首:緙絲殘破傷補,折痕嚴重。引首:下方紙變淺色。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元黃公望九珠峰翠圖軸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畫面以重山層疊屏障於後側,環繞著前方緩坡水谷,數間屋舍隱現其中,增添許多生機。畫中層疊巒石與山頂平台,組合出富有變化的山體動勢。而山峰稜線之間,有墨點短線構成遠樹林木,是能充分凸顯草木滋長繁盛的所... | 保存現狀: 舊水漬霉傷,綾刮傷折裂,傷損傷補,磨損,折痕露白,詩塘水漬霉傷,傷損傷補,折痕。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元曹知白群峰雪霽軸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畫作以層疊的渾圓山體為主,皴染簡練,僅於山石交界部分略加筆墨,更點出此一雪霽山景的溫潤明朗。屬於曹知白成熟畫風,代表元代李郭傳統的新成就。此外,又有黃公望題識,除有畫史重要性之外,也具有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包首地軸有加強補絹,本幅裏裂痕很多,尤其是上方三分之一直裂痕很多,本幅後面有補強打襯。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五代南唐董源龍宿郊民圖軸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作採俯瞰角度,山體造型渾圓,山際樹叢繁茂,呈現山水蓬勃生機。作品保存董源山水傳統的面貌,詩塘上有董其昌及清高宗題跋,具有重要畫史意義。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五代南唐巨然蕭翼賺蘭亭圖軸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畫作描繪群峰高低環繞山間谷地,明人推測此為唐人巧取〈蘭亭序〉真蹟的故事。畫中叢樹枝幹多簡樸線條,兩側再加墨點。不論是高低相倚的山峰,或河岸水際,皆有大小圓弧石塊一再出現。此類江南風格的重要母題,因黃公...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卷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為趙孟頫重要代表作品。畫風對於掌握元代文人畫傳統具關鍵作用,畫上又有諸多題跋,亦能重整畫史發展脈絡。具畫史意義,也具重要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本幅:前端有一舊折痕,有蟲蛀、淡墨跡,字有磨損。包首:磨損傷補。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元張雨題倪瓚像卷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畫卷人像的表現十分具代表性,可用以掌握文人肖像畫傳統之發展,為倪瓚畫像之最佳者,並對倪瓚潔癖之習性,幽默表達而附張雨跋,具有無可替代之價值,具畫史意義與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本幅:舊補,前半上下略有磨損。包首:內部邊綾有點裂,略有磨損,斑漬。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明唐寅高士圖卷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作筆法暢逸不羈,體現唐寅對梁楷風格之理解與詮釋,為其晚期佳作。明代收藏家吳洪裕亦欲火殉此卷,倖存卷末一段,與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共有一段傳奇的收傳歷程。 | 保存現狀: 本幅:由跋知為火後餘生重裝,故為舊殘不全、不平。包首:外部磨損,內部裂,十分脆弱。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子明卷)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作雖非黃公望真蹟,然構圖與物像細節,均與原作十分接近,可由此作重建〈富春山居圖〉火焚前的起首段落。該作因清高宗認定為黃公望真蹟,引起近代藝術史家對此作與〈無用師卷〉真偽的論戰。清高宗於其上留下的五十...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清 翠玉白菜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翠玉白菜,輝玉質,白菜造形。以巧作的概念,強調翠玉天然色澤分布以設計器形-翠綠為葉,青白為梗,並順應玉質原本之璺綹琢以翻轉之葉緣、葉脈,並製造經霜的效果。有蝗蟲、螽斯各一停佇葉上,更增自然生動。 ...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大蝗蟲鬚斷缺一小段。小螽斯觸角短,尖端有修整。葉上有小點狀舊傷缺。多處玉璺。

清 肉形石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肉形石經拉曼光譜檢測,是以玉髓所製,局部似經染色處理,狀似東坡肉,甚為逼真,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廣受大眾喜愛的作品。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馬和之古木流泉(歷朝名繪冊05)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線條渾厚轉折,是馬和之代表特色。具有特殊的時代特色及風格,且品質精良數量稀少。 | 保存現狀: 線條渾厚轉折,是馬和之代表特色。具有特殊的時代特色及風格,且品質精良數量稀少。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汚漬、折痕、霉傷。

宋李唐炙艾圖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 李唐的活動時期貫穿了南北宋,畫法影響後世甚大,用筆較勁挺剛硬,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不同的物象,筆藝精湛。 2. 〈炙艾圖〉雖承襲宋代寫實風格,然用筆較為呆滯,人物衣紋描法亦屬晚期之作,應非李唐之作... | 保存現狀: 舊蟲蛀(幅右上角),霉傷,水漬(幅左下角),傷損傷補,絹剝落,折痕,邊綾霉傷,污漬(幅左),天地綾霉傷斑點。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樓鑰呈提舉郎中契丈劄子(宋元寶翰冊09)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南宋重要文學家樓鑰之書札,內容極具史料價值,可與存世文集相印證。 | 保存現狀: 霉傷、汚漬、傷補。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高克明松岫漁村(集古名繪冊04)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作品在構圖,筆法與技巧上,為馬夏風格的南宋畫院小品,亦可為南宋邊角式構圖的典型。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無用師卷)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一長卷為黃公望重要代表作品,卷長超過六公尺,畫卷筆墨堆疊層出,山石鉤勒皴染變化多樣。全卷山體從渾圓迫近、層疊後偃,平緩坡岸乃至聳峙山峰,具豐富的山水型態。對後世影響甚大,不僅是畫史上關鍵作品,更同時... | 保存現狀: 本幅:舊火燒破缺,傷補,款字附近有墨點。包首:緙絲殘破傷補,折痕嚴重。引首:下方紙變淺色。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元黃公望九珠峰翠圖軸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畫面以重山層疊屏障於後側,環繞著前方緩坡水谷,數間屋舍隱現其中,增添許多生機。畫中層疊巒石與山頂平台,組合出富有變化的山體動勢。而山峰稜線之間,有墨點短線構成遠樹林木,是能充分凸顯草木滋長繁盛的所... | 保存現狀: 舊水漬霉傷,綾刮傷折裂,傷損傷補,磨損,折痕露白,詩塘水漬霉傷,傷損傷補,折痕。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元曹知白群峰雪霽軸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畫作以層疊的渾圓山體為主,皴染簡練,僅於山石交界部分略加筆墨,更點出此一雪霽山景的溫潤明朗。屬於曹知白成熟畫風,代表元代李郭傳統的新成就。此外,又有黃公望題識,除有畫史重要性之外,也具有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包首地軸有加強補絹,本幅裏裂痕很多,尤其是上方三分之一直裂痕很多,本幅後面有補強打襯。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五代南唐董源龍宿郊民圖軸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作採俯瞰角度,山體造型渾圓,山際樹叢繁茂,呈現山水蓬勃生機。作品保存董源山水傳統的面貌,詩塘上有董其昌及清高宗題跋,具有重要畫史意義。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五代南唐巨然蕭翼賺蘭亭圖軸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畫作描繪群峰高低環繞山間谷地,明人推測此為唐人巧取〈蘭亭序〉真蹟的故事。畫中叢樹枝幹多簡樸線條,兩側再加墨點。不論是高低相倚的山峰,或河岸水際,皆有大小圓弧石塊一再出現。此類江南風格的重要母題,因黃公...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卷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為趙孟頫重要代表作品。畫風對於掌握元代文人畫傳統具關鍵作用,畫上又有諸多題跋,亦能重整畫史發展脈絡。具畫史意義,也具重要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本幅:前端有一舊折痕,有蟲蛀、淡墨跡,字有磨損。包首:磨損傷補。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元張雨題倪瓚像卷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畫卷人像的表現十分具代表性,可用以掌握文人肖像畫傳統之發展,為倪瓚畫像之最佳者,並對倪瓚潔癖之習性,幽默表達而附張雨跋,具有無可替代之價值,具畫史意義與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本幅:舊補,前半上下略有磨損。包首:內部邊綾有點裂,略有磨損,斑漬。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明唐寅高士圖卷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作筆法暢逸不羈,體現唐寅對梁楷風格之理解與詮釋,為其晚期佳作。明代收藏家吳洪裕亦欲火殉此卷,倖存卷末一段,與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共有一段傳奇的收傳歷程。 | 保存現狀: 本幅:由跋知為火後餘生重裝,故為舊殘不全、不平。包首:外部磨損,內部裂,十分脆弱。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子明卷)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作雖非黃公望真蹟,然構圖與物像細節,均與原作十分接近,可由此作重建〈富春山居圖〉火焚前的起首段落。該作因清高宗認定為黃公望真蹟,引起近代藝術史家對此作與〈無用師卷〉真偽的論戰。清高宗於其上留下的五十...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