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名稱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 玉斜口筒形器的級別名稱是重要古物,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指定/登錄理由是此件紅山文化玉斜口筒形器,淡綠色閃玉質。器作橢圓形、上大下小、上端一邊高一邊低而形成斜口、底端平齊之筒狀。斜口口緣由兩面磨薄似刃。在器較矮一邊的內側壁面,留有清晰的、垂直下降的鑽孔旋痕,呈現紅山文化晚期之玉器工藝技術。
本器類型在紅山文化墓葬中常枕於墓主頭下或胸前。而本器之質地與造形均為典型紅山文..., 保存現狀是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斜口上緣及器下緣均有傷缺,器壁有長條裂璺。.
案件編號 | 20140421000009 |
個案名稱 |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 玉斜口筒形器 |
級別代碼 | 6.1.2 |
級別名稱 | 重要古物 |
總類 | 1:code : G2 name :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購玉000192 |
評定基準 | 1: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 |
指定/登錄理由 | 此件紅山文化玉斜口筒形器,淡綠色閃玉質。器作橢圓形、上大下小、上端一邊高一邊低而形成斜口、底端平齊之筒狀。斜口口緣由兩面磨薄似刃。在器較矮一邊的內側壁面,留有清晰的、垂直下降的鑽孔旋痕,呈現紅山文化晚期之玉器工藝技術。
本器類型在紅山文化墓葬中常枕於墓主頭下或胸前。而本器之質地與造形均為典型紅山文化遺物,且留有原始製作痕跡。因此,本器是對於瞭解新石器時代區域文化、玉器禮制化、工藝技術等議題,不可或缺的環節。 |
法令依據 | 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第3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士林區 address : 至善路二段221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061/photo/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斜口筒形器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061/photo/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斜口筒形器.JPGname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斜口筒形器 |
代表圖像來源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備註 | (空) |
保管單位 | 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 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歷史建築 address :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 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 購藏(徵集) |
保存現狀 |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斜口上緣及器下緣均有傷缺,器壁有長條裂璺。 |
綜合描述 | 質材:勻淨溫潤之淡綠色閃玉。
形制:器作橢圓形、上大下小、上端一邊高一邊低而形成斜口、底端平齊之筒狀。斜口口緣由兩面磨薄似刃。
製作:在器較矮一邊的內側壁面,留有清晰的、垂直下降的鑽孔旋痕。 |
年代 | 新石器時代 |
尺寸 | 高:13.4;最寬:7.28;壁厚:0.6(公分) |
材質 | 閃玉 |
保存環境 | 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資物字第10320043691號 registerDate : 2014-04-21 00:00:00.0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40421000009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1-12/0fec4de3-46c5-4e0a-b876-43d7c43796af/公告.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 |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22177777 |
repImgId | 6528 |
案件編號20140421000009 |
個案名稱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 玉斜口筒形器 |
級別代碼6.1.2 |
級別名稱重要古物 |
總類1:code : G2 name :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典藏或財產編號購玉000192 |
評定基準1: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 |
指定/登錄理由此件紅山文化玉斜口筒形器,淡綠色閃玉質。器作橢圓形、上大下小、上端一邊高一邊低而形成斜口、底端平齊之筒狀。斜口口緣由兩面磨薄似刃。在器較矮一邊的內側壁面,留有清晰的、垂直下降的鑽孔旋痕,呈現紅山文化晚期之玉器工藝技術。
本器類型在紅山文化墓葬中常枕於墓主頭下或胸前。而本器之質地與造形均為典型紅山文化遺物,且留有原始製作痕跡。因此,本器是對於瞭解新石器時代區域文化、玉器禮制化、工藝技術等議題,不可或缺的環節。 |
法令依據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第3款。 |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士林區 address : 至善路二段221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061/photo/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斜口筒形器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061/photo/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斜口筒形器.JPGname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斜口筒形器 |
代表圖像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
備註(空) |
保管單位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歷史建築 address :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購藏(徵集) |
保存現狀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斜口上緣及器下緣均有傷缺,器壁有長條裂璺。 |
綜合描述質材:勻淨溫潤之淡綠色閃玉。
形制:器作橢圓形、上大下小、上端一邊高一邊低而形成斜口、底端平齊之筒狀。斜口口緣由兩面磨薄似刃。
製作:在器較矮一邊的內側壁面,留有清晰的、垂直下降的鑽孔旋痕。 |
年代新石器時代 |
尺寸高:13.4;最寬:7.28;壁厚:0.6(公分) |
材質閃玉 |
保存環境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資物字第10320043691號 registerDate : 2014-04-21 00:00:00.0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40421000009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1-12/0fec4de3-46c5-4e0a-b876-43d7c43796af/公告.pdf |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
repImgId6528 |
根據識別碼 20140421000009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名稱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 玉斜口筒形器 找到的相關資料
在『文資局古物』資料集內搜尋:
與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 玉斜口筒形器同分類的文資局古物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鼎為商周青銅器中最重要的青銅禮器,用於宗廟祭祀與饗宴。此器為河南新鄭出土,屬春秋中期中原鄭公大墓遺物,原著錄為三短足兩附耳,斂口鼓腹,上承圈頂蓋,蓋鼎捉手立柱浮雕成立體蟠蛇紋,鏤空交叉纏繞,為典型之新...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件《臺灣通史初版定稿殘本》為臺灣人第一本以臺灣為主體的通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文化特色。
2.本件殘存稿有連橫親筆手稿,亦有他人抄寫稿,但經連橫補條寫、增刪之親筆墨跡。
3.本手抄本為印刷...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作者甘國寶(1709-1776年)生於清康熙年間,字繼趙,號和庵,本籍福建,曾官至福建陸路提督,1759年(乾隆24年)奉旨接任黃士俊擔任台灣鎮總兵,後並輾轉擔任兩任該官職。甘國寶雅好文墨,擅長繪...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原屬陜西省政府,來台後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代管,因其卷末有「臣夏圭進」之款識,又於卷首處有張大千所題「天下夏圭第一」,而繫名於夏圭之作。畫卷由區隔遠山帆影與近景行旅的江面展開,技法描繪山石的斧劈皴法已趨形...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畫幅巨大,存世者少有。畫中人物膚色黝深,面部有高鼻大耳、凸眼厚唇等特徵,似西域人物樣貌,其頭戴小冠,身著圓形護心鏡甲衣,兩肩綴以披膊,頭上火光環繞,狀極威武。由圖像看來,有一說認為其為佛教四大天王中的...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主尊為無量壽佛,雙手結禪定印,結珈趺坐於蓮花座上,頭戴立葉寶冠,身上飾以瓔絡,除綠色頭光外,背後還有多彩波狀紋背光,背光外圍則有祥雲圍繞,畫作四周還環繞有反覆出現的主尊。此畫作品質極佳,畫工細緻,...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主尊為無量壽佛,雙手結禪定印,結珈趺坐於蓮花座上,頭戴立葉寶冠,身上飾以瓔絡,除綠色頭光外,背後還有多彩波狀紋背光,背光外圍則有祥雲圍繞,畫作四周還環繞有反覆出現的主尊。此畫作品質極佳,畫工細緻,...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器係造形相當特殊之春秋時代玉器,其正視動物面紋形象雖可溯自新石器時代,但其鼻部有一長條形凸出,與舖首之造形相當類似,疑似舖首形玉器之早期階段作品,具研究價值。
2.本器出土於輝縣琉璃閣甲墓,考...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宋代孤本,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學術價值。 | 保存現狀: 無虫蛀,未經修裱,因紙質較薄,每頁中間另有襯紙,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宋代孤本,且為宋人寫本。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學術價值。 | 保存現狀: 無虫蛀,經修裱,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件為蔣中正於北伐期間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時所佩帶,代表其統率北伐大軍之權力信物,具有特殊之歷史意義。2.指揮刀為軍史重要史料文物,具獨特性,無可取代。3.具重要歷史意義及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保存良好,典藏於國軍歷史文物館第一陳展室。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嘉定四年(1211)同安郡齋刊本。
書後有朱子門人楊楫跋,稱各本多不存。《四庫全書目錄提要》云「宋嘉定四年(1211),楊輯刊于同安郡齋,字體秀整,是閩版最佳者。」此本刻印精好,未見著錄,亦未聞他...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嘉定六年(1213)章貢郡齋刊本。
漢代辭賦家揚雄喜作賦,讀屈原《離騷》,悲其文,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則龍蛇,遇不遇,命也」,於是作《反離騷》,自岷山投諸江流以弔屈原。此本大字精刻,質精可貴...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刊本。
此書為坊刻,訛字、俗體字頗多,但仍為李白集本研究之重要刊本。嘗經清季振宜、黃丕烈、張乃熊等人遞藏。
元版古籍,數量稀少,具重要歷史、文化與版本學研究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前至元壬午(十九年,1282)建刊本。
此本紙墨俱潔,印面清晰。從字體觀察,似是精善之覆宋本。目錄末有刊記,稱「書肆所刊詩集甚多,而工部詩史尚缺,本堂因得公庫善本,詳加校正」云云,乃坊刻宣傳語。
...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鼎為商周青銅器中最重要的青銅禮器,用於宗廟祭祀與饗宴。此器為河南新鄭出土,屬春秋中期中原鄭公大墓遺物,原著錄為三短足兩附耳,斂口鼓腹,上承圈頂蓋,蓋鼎捉手立柱浮雕成立體蟠蛇紋,鏤空交叉纏繞,為典型之新...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件《臺灣通史初版定稿殘本》為臺灣人第一本以臺灣為主體的通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文化特色。
2.本件殘存稿有連橫親筆手稿,亦有他人抄寫稿,但經連橫補條寫、增刪之親筆墨跡。
3.本手抄本為印刷...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作者甘國寶(1709-1776年)生於清康熙年間,字繼趙,號和庵,本籍福建,曾官至福建陸路提督,1759年(乾隆24年)奉旨接任黃士俊擔任台灣鎮總兵,後並輾轉擔任兩任該官職。甘國寶雅好文墨,擅長繪...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原屬陜西省政府,來台後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代管,因其卷末有「臣夏圭進」之款識,又於卷首處有張大千所題「天下夏圭第一」,而繫名於夏圭之作。畫卷由區隔遠山帆影與近景行旅的江面展開,技法描繪山石的斧劈皴法已趨形...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畫幅巨大,存世者少有。畫中人物膚色黝深,面部有高鼻大耳、凸眼厚唇等特徵,似西域人物樣貌,其頭戴小冠,身著圓形護心鏡甲衣,兩肩綴以披膊,頭上火光環繞,狀極威武。由圖像看來,有一說認為其為佛教四大天王中的...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主尊為無量壽佛,雙手結禪定印,結珈趺坐於蓮花座上,頭戴立葉寶冠,身上飾以瓔絡,除綠色頭光外,背後還有多彩波狀紋背光,背光外圍則有祥雲圍繞,畫作四周還環繞有反覆出現的主尊。此畫作品質極佳,畫工細緻,...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主尊為無量壽佛,雙手結禪定印,結珈趺坐於蓮花座上,頭戴立葉寶冠,身上飾以瓔絡,除綠色頭光外,背後還有多彩波狀紋背光,背光外圍則有祥雲圍繞,畫作四周還環繞有反覆出現的主尊。此畫作品質極佳,畫工細緻,...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器係造形相當特殊之春秋時代玉器,其正視動物面紋形象雖可溯自新石器時代,但其鼻部有一長條形凸出,與舖首之造形相當類似,疑似舖首形玉器之早期階段作品,具研究價值。
2.本器出土於輝縣琉璃閣甲墓,考...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宋代孤本,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學術價值。 | 保存現狀: 無虫蛀,未經修裱,因紙質較薄,每頁中間另有襯紙,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宋代孤本,且為宋人寫本。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學術價值。 | 保存現狀: 無虫蛀,經修裱,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件為蔣中正於北伐期間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時所佩帶,代表其統率北伐大軍之權力信物,具有特殊之歷史意義。2.指揮刀為軍史重要史料文物,具獨特性,無可取代。3.具重要歷史意義及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保存良好,典藏於國軍歷史文物館第一陳展室。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嘉定四年(1211)同安郡齋刊本。
書後有朱子門人楊楫跋,稱各本多不存。《四庫全書目錄提要》云「宋嘉定四年(1211),楊輯刊于同安郡齋,字體秀整,是閩版最佳者。」此本刻印精好,未見著錄,亦未聞他...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嘉定六年(1213)章貢郡齋刊本。
漢代辭賦家揚雄喜作賦,讀屈原《離騷》,悲其文,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則龍蛇,遇不遇,命也」,於是作《反離騷》,自岷山投諸江流以弔屈原。此本大字精刻,質精可貴...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刊本。
此書為坊刻,訛字、俗體字頗多,但仍為李白集本研究之重要刊本。嘗經清季振宜、黃丕烈、張乃熊等人遞藏。
元版古籍,數量稀少,具重要歷史、文化與版本學研究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前至元壬午(十九年,1282)建刊本。
此本紙墨俱潔,印面清晰。從字體觀察,似是精善之覆宋本。目錄末有刊記,稱「書肆所刊詩集甚多,而工部詩史尚缺,本堂因得公庫善本,詳加校正」云云,乃坊刻宣傳語。
...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