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玉熊形尊
- 文資局古物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清乾隆 玉熊形尊的級別名稱是重要古物,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指定/登錄理由是此件玉熊形尊,青白色閃玉質,有白、黃斑。器成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一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一管。管背陰刻三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此玉熊以《西清古鑑》38卷34頁之「唐飛熊表座」(即為院藏故銅002429,依考古資料訂年為漢之銅熊尊)為藍本仿作。係銅熊原典、..., 保存現狀是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玉璺。.
案件編號 | 20140421000042 |
個案名稱 | 清乾隆 玉熊形尊 |
級別代碼 | 6.1.2 |
級別名稱 | 重要古物 |
總類 | 1:code : G2 name :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故玉002842 |
評定基準 | 1: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2: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 |
指定/登錄理由 | 此件玉熊形尊,青白色閃玉質,有白、黃斑。器成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一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一管。管背陰刻三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此玉熊以《西清古鑑》38卷34頁之「唐飛熊表座」(即為院藏故銅002429,依考古資料訂年為漢之銅熊尊)為藍本仿作。係銅熊原典、《西清古鑑》圖錄、時玉仿作及造辦處活計清檔檔案資料均完整齊備之作品,除可清楚解釋清宮玉作流程之作,亦是瞭解乾隆皇帝品鑑與仿古的最佳組合。 |
法令依據 | 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第1、3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士林區 address : 至善路二段221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39172/photo/pic056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39172/photo/pic056.jpgnamepic056 |
代表圖像來源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備註 | (空) |
保管單位 | 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 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歷史建築 address :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 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 既存(繼承) |
保存現狀 |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玉璺。 |
綜合描述 | 質材:青白色閃玉質,有白、黃斑。
形制:器成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一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一管。
其他:管背陰刻三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附木座,座上刻「乾隆御賞」、「唐飛熊表座」。
特徵:係以《西清古鑑》38 卷34 頁之「唐飛熊表座」為藍本仿做,該銅器現亦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故銅2429),依考古資料訂年為漢。 |
年代 | 清 乾隆 |
尺寸 | 長:9.1;寬:6;高:9.1(公分) |
材質 | 閃玉 |
保存環境 | 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資物字第10320043691號 registerDate : 2014-04-21 00:00:00.0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40421000042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1-13/e84ff0b3-17d2-4505-af5d-205be5bed679/公告.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 |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22177777 |
repImgId | 6632 |
案件編號20140421000042 |
個案名稱清乾隆 玉熊形尊 |
級別代碼6.1.2 |
級別名稱重要古物 |
總類1:code : G2 name :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典藏或財產編號故玉002842 |
評定基準1: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2: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 |
指定/登錄理由此件玉熊形尊,青白色閃玉質,有白、黃斑。器成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一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一管。管背陰刻三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此玉熊以《西清古鑑》38卷34頁之「唐飛熊表座」(即為院藏故銅002429,依考古資料訂年為漢之銅熊尊)為藍本仿作。係銅熊原典、《西清古鑑》圖錄、時玉仿作及造辦處活計清檔檔案資料均完整齊備之作品,除可清楚解釋清宮玉作流程之作,亦是瞭解乾隆皇帝品鑑與仿古的最佳組合。 |
法令依據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第1、3款。 |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士林區 address : 至善路二段221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39172/photo/pic056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39172/photo/pic056.jpgnamepic056 |
代表圖像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
備註(空) |
保管單位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歷史建築 address :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既存(繼承) |
保存現狀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玉璺。 |
綜合描述質材:青白色閃玉質,有白、黃斑。
形制:器成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一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一管。
其他:管背陰刻三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附木座,座上刻「乾隆御賞」、「唐飛熊表座」。
特徵:係以《西清古鑑》38 卷34 頁之「唐飛熊表座」為藍本仿做,該銅器現亦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故銅2429),依考古資料訂年為漢。 |
年代清 乾隆 |
尺寸長:9.1;寬:6;高:9.1(公分) |
材質閃玉 |
保存環境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資物字第10320043691號 registerDate : 2014-04-21 00:00:00.0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40421000042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1-13/e84ff0b3-17d2-4505-af5d-205be5bed679/公告.pdf |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
repImgId6632 |
根據識別碼 20140421000042 找到的相關資料
在『文資局古物』資料集內搜尋:
與清乾隆 玉熊形尊同分類的文資局古物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組蒙兀兒帝國花式盤,青灰玉。二十四瓣蓮花形。盤心雕一平展的蓮花。底部雕作平展的三層八瓣花,圍以寬大的莨苕葉紋一周。
此組玉盤,皆於1768年貢進清宮,這是乾隆皇帝初次接觸自印度而來的玉器。玉盤美感...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故玉002471內壁盤緣有玉璺。底部花瓣邊緣有四處小傷缺。
故玉002472有玉璺。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印度平口雙柄蓋碗,豆綠色玉,蓋面與腹壁上,嵌飾白玉、碧玉、金屬絲、紅寶石等。碗身比例與常見的蒙兀兒玉碗不同,器底淺浮雕平展的八瓣花。蓋鈕琢成花蕾形。雙柄自腹壁中段向斜上方立雕一捲葉,葉內綻放盛開的...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仿漢玉螭紋盃,白玉質,局部有褐黃色斑。透過顯微放大可見,褐黃色部分佈滿似乎經過人為點狀戳刺,其中或呈白點或有沉積褐色半透明狀不明物質。
此器為盛裝於一只精雕著雲龍紋的木盒中,盒上刻有清高宗御製「...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玉螭耳洗,青白玉質,帶灰、黑斑點。橢圓形器身,一側飾一兼具扳把功能的螭虎。器底陰刻單行橫書篆字「雍正年製」款。
目前刻有雍正年款之玉器數量非常稀少,此件可為斷代依據,具重要研究價值。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多條裂紋,並沁入黑色色料。可能刻款後曾浸入黑色色料,致使器壁上原有裂紋也遭染黑。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玉熊形尊,青白色閃玉質,有白、黃斑。器成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一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一管。管背陰刻三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此玉熊以《西清古鑑》38卷3...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玉璺。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璽印為閃玉質,白色面上為圓形,寓意天圓,刻陽文「乾」字;下為方形,寓意地方,刻陰文「隆」字,二字的兩側均飾簡化的龍紋。印鈕的紋樣則分為兩層:底層作尖圭形,以細陰線由上而下刻雲氣、七星、山嶽、水潮紋...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玉璺。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苦瓜,又名錦荔枝。本件白玉錦荔枝為閃玉質,色白純淨、光澤溫潤。雕作葉、蒂相連的大小三顆苦瓜。果實表面連珠般的起伏,拋光完整,一絲不茍,將典型「羊脂」美玉的質感發揮至極。質美工精,是盛清玉器發展高峰的代...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小瓜及葉梗有多處長條裂璺。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善長各種書體,小楷和行書最具個人特色。
此作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文徵明小楷書作中時代最晚者。文氏此書作於丙辰(1556) 八十七歲,乃與其弟子朱朗(...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封面、封底:磨損、霉傷。全冊:霉傷、水漬、蟲蛀、傷補。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書法初學宋元,後法晉唐,論者謂其書行體蒼潤,晚年多作山谷體,古健遒偉。
本件黃庭堅(1045-1105)風格的行書巨軸,自書〈奉天殿早朝〉七律,全長... | 保存現狀: 天綾:傷損、傷補、折裂、霉傷。本幅:傷損嚴重、霉傷、水漬、折裂、折痕、污漬、髒污、傷補、剝落。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為文徵明八十歲力作,松柏與層巒堆疊所營造向上的律動感,格影響吳派後期的發展。另又以行草書法入畫,可謂集其書畫藝術之大成。 | 保存現狀: 本幅傷裂磨損。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繪畫中常見書法意趣,兼擅水墨、設色。和沈周(1427-1509)並列吳派領袖。
此作成於正德十四年(1519),時年五十歲。就筆墨而言,用筆粗朗挺勁... | 保存現狀: 本幅:霉傷、蟲蛀、傷補、折裂痕、磨損、輕污。裱綾:霉傷、褐斑、污漬、折痕、磨傷損、傷補。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書法初學宋元,後法晉唐,善長各種書體,小楷和行書最具個人特色。
此幅作於正德六年(1511),為文氏四十二歲時紀年作品,小楷寬疏秀逸,兼具楷書行書的... | 保存現狀: 霉傷。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各體書均擅,傳世以行草居多。
此作為嘉靖八年(1529),文徵明六十歲紀年作品。書於蓋有朱文小印的「金粟山藏經紙」上。全作運筆沉摯,勁挺銳利。嚴謹而... | 保存現狀: 封面底磨傷損。本幅:傷損、傷補、輕污。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書法初學宋元,後法晉唐,各體書均擅。
卷中文氏的書法結字取筆以本體為多,隱然又有黃庭堅(1045-1105)餘韻,每行不過一至三字不等,字大如拳,佈置...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書法初學宋元,後法晉唐,各體書均擅。
此卷分別以楷、草、隸、篆四體書寫,楷、草筆鋒挺秀,法度嚴謹純熟,至於隸、篆則多顯楷法,用筆銳利勁挺,反映出當時...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包首:霉傷,磨損,傷補。本幅:霉傷,水漬,蟲蛀嚴重,傷補,折痕。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組蒙兀兒帝國花式盤,青灰玉。二十四瓣蓮花形。盤心雕一平展的蓮花。底部雕作平展的三層八瓣花,圍以寬大的莨苕葉紋一周。
此組玉盤,皆於1768年貢進清宮,這是乾隆皇帝初次接觸自印度而來的玉器。玉盤美感...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故玉002471內壁盤緣有玉璺。底部花瓣邊緣有四處小傷缺。
故玉002472有玉璺。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印度平口雙柄蓋碗,豆綠色玉,蓋面與腹壁上,嵌飾白玉、碧玉、金屬絲、紅寶石等。碗身比例與常見的蒙兀兒玉碗不同,器底淺浮雕平展的八瓣花。蓋鈕琢成花蕾形。雙柄自腹壁中段向斜上方立雕一捲葉,葉內綻放盛開的...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仿漢玉螭紋盃,白玉質,局部有褐黃色斑。透過顯微放大可見,褐黃色部分佈滿似乎經過人為點狀戳刺,其中或呈白點或有沉積褐色半透明狀不明物質。
此器為盛裝於一只精雕著雲龍紋的木盒中,盒上刻有清高宗御製「...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玉螭耳洗,青白玉質,帶灰、黑斑點。橢圓形器身,一側飾一兼具扳把功能的螭虎。器底陰刻單行橫書篆字「雍正年製」款。
目前刻有雍正年款之玉器數量非常稀少,此件可為斷代依據,具重要研究價值。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多條裂紋,並沁入黑色色料。可能刻款後曾浸入黑色色料,致使器壁上原有裂紋也遭染黑。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玉熊形尊,青白色閃玉質,有白、黃斑。器成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一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一管。管背陰刻三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此玉熊以《西清古鑑》38卷3...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玉璺。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璽印為閃玉質,白色面上為圓形,寓意天圓,刻陽文「乾」字;下為方形,寓意地方,刻陰文「隆」字,二字的兩側均飾簡化的龍紋。印鈕的紋樣則分為兩層:底層作尖圭形,以細陰線由上而下刻雲氣、七星、山嶽、水潮紋...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有玉璺。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苦瓜,又名錦荔枝。本件白玉錦荔枝為閃玉質,色白純淨、光澤溫潤。雕作葉、蒂相連的大小三顆苦瓜。果實表面連珠般的起伏,拋光完整,一絲不茍,將典型「羊脂」美玉的質感發揮至極。質美工精,是盛清玉器發展高峰的代...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小瓜及葉梗有多處長條裂璺。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善長各種書體,小楷和行書最具個人特色。
此作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文徵明小楷書作中時代最晚者。文氏此書作於丙辰(1556) 八十七歲,乃與其弟子朱朗(...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封面、封底:磨損、霉傷。全冊:霉傷、水漬、蟲蛀、傷補。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書法初學宋元,後法晉唐,論者謂其書行體蒼潤,晚年多作山谷體,古健遒偉。
本件黃庭堅(1045-1105)風格的行書巨軸,自書〈奉天殿早朝〉七律,全長... | 保存現狀: 天綾:傷損、傷補、折裂、霉傷。本幅:傷損嚴重、霉傷、水漬、折裂、折痕、污漬、髒污、傷補、剝落。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為文徵明八十歲力作,松柏與層巒堆疊所營造向上的律動感,格影響吳派後期的發展。另又以行草書法入畫,可謂集其書畫藝術之大成。 | 保存現狀: 本幅傷裂磨損。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繪畫中常見書法意趣,兼擅水墨、設色。和沈周(1427-1509)並列吳派領袖。
此作成於正德十四年(1519),時年五十歲。就筆墨而言,用筆粗朗挺勁... | 保存現狀: 本幅:霉傷、蟲蛀、傷補、折裂痕、磨損、輕污。裱綾:霉傷、褐斑、污漬、折痕、磨傷損、傷補。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書法初學宋元,後法晉唐,善長各種書體,小楷和行書最具個人特色。
此幅作於正德六年(1511),為文氏四十二歲時紀年作品,小楷寬疏秀逸,兼具楷書行書的... | 保存現狀: 霉傷。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各體書均擅,傳世以行草居多。
此作為嘉靖八年(1529),文徵明六十歲紀年作品。書於蓋有朱文小印的「金粟山藏經紙」上。全作運筆沉摯,勁挺銳利。嚴謹而... | 保存現狀: 封面底磨傷損。本幅:傷損、傷補、輕污。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書法初學宋元,後法晉唐,各體書均擅。
卷中文氏的書法結字取筆以本體為多,隱然又有黃庭堅(1045-1105)餘韻,每行不過一至三字不等,字大如拳,佈置...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書法初學宋元,後法晉唐,各體書均擅。
此卷分別以楷、草、隸、篆四體書寫,楷、草筆鋒挺秀,法度嚴謹純熟,至於隸、篆則多顯楷法,用筆銳利勁挺,反映出當時...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包首:霉傷,磨損,傷補。本幅:霉傷,水漬,蟲蛀嚴重,傷補,折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