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徵明寒林鍾馗軸
- 文資局古物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明文徵明寒林鍾馗軸的級別名稱是重要古物,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指定/登錄理由是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和沈周(1427-1509)並列吳派領袖。
文徵明的人物畫少見,幅中鍾馗的俊朗文士丰神,屬明代文人畫家如文徵明、錢穀(約1505-1578)等多以笏板取代寶劍,後演變成「文相鍾馗」的形式。此作筆墨精采,畫中人物與景物均氣勢不凡,展現其文人特色,為其..., 保存現狀是包首:傷補、傷損、霉傷、水漬、磨損。本幅:蟲蛀、霉傷、折裂。.
案件編號 | 20140915000011 |
個案名稱 | 明文徵明寒林鍾馗軸 |
級別代碼 | 6.1.2 |
級別名稱 | 重要古物 |
總類 | 1:code : G1 name : 藝術作品 subCode : G1.2 subName : 繪畫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故畫000522 |
評定基準 | 1: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2: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 |
指定/登錄理由 | 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和沈周(1427-1509)並列吳派領袖。
文徵明的人物畫少見,幅中鍾馗的俊朗文士丰神,屬明代文人畫家如文徵明、錢穀(約1505-1578)等多以笏板取代寶劍,後演變成「文相鍾馗」的形式。此作筆墨精采,畫中人物與景物均氣勢不凡,展現其文人特色,為其人物畫之精品。 |
法令依據 | 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1項第3、5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士林區 address : 至善路二段221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10-28/bd7f77ca-e184-47be-85b3-610593e0ac29/K2A000522N000000000PAA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10-28/bd7f77ca-e184-47be-85b3-610593e0ac29/K2A000522N000000000PAA.jpgnameK2A000522N000000000PAA |
代表圖像來源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備註 | (空) |
保管單位 | 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 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歷史建築 address :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 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 既存(繼承) |
保存現狀 | 包首:傷補、傷損、霉傷、水漬、磨損。本幅:蟲蛀、霉傷、折裂。 |
綜合描述 | 幅中鍾馗的俊朗文士丰神,屬明代文人畫家如文徵明、錢穀等多以笏板取代寶劍,後演變成「文相鍾馗」的形式。寒林筆法與其〈空林覓句圖〉相類,雖有些學者指出畫中人物或非文氏所為。不過,文氏擅長各家筆法,此作的用筆十分精采,仍有可能出自文徵明之手。畫中人與景均氣勢不凡,雖自題除夕戲作,實為其傳世極少人物畫中的精品。 |
年代 | 明 |
尺寸 | 69.6 x 42.5(公分) |
材質 | 紙本 |
保存環境 | 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第10320112241號 registerDate : 2014-09-15 00:00:00.0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40915000011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1-11/5babb002-dd73-49c6-9e74-b68c133286a5/公告.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 |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22177777 |
repImgId | 188184 |
案件編號20140915000011 |
個案名稱明文徵明寒林鍾馗軸 |
級別代碼6.1.2 |
級別名稱重要古物 |
總類1:code : G1 name : 藝術作品 subCode : G1.2 subName : 繪畫
|
典藏或財產編號故畫000522 |
評定基準1:具有重要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2:品質精良且數量稀少 |
指定/登錄理由文徵明(1470-1559)明四大家之一,能書善畫,和沈周(1427-1509)並列吳派領袖。
文徵明的人物畫少見,幅中鍾馗的俊朗文士丰神,屬明代文人畫家如文徵明、錢穀(約1505-1578)等多以笏板取代寶劍,後演變成「文相鍾馗」的形式。此作筆墨精采,畫中人物與景物均氣勢不凡,展現其文人特色,為其人物畫之精品。 |
法令依據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1項第3、5款。 |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士林區 address : 至善路二段221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10-28/bd7f77ca-e184-47be-85b3-610593e0ac29/K2A000522N000000000PAA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10-28/bd7f77ca-e184-47be-85b3-610593e0ac29/K2A000522N000000000PAA.jpgnameK2A000522N000000000PAA |
代表圖像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
備註(空) |
保管單位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1: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歷史建築 address :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既存(繼承) |
保存現狀包首:傷補、傷損、霉傷、水漬、磨損。本幅:蟲蛀、霉傷、折裂。 |
綜合描述幅中鍾馗的俊朗文士丰神,屬明代文人畫家如文徵明、錢穀等多以笏板取代寶劍,後演變成「文相鍾馗」的形式。寒林筆法與其〈空林覓句圖〉相類,雖有些學者指出畫中人物或非文氏所為。不過,文氏擅長各家筆法,此作的用筆十分精采,仍有可能出自文徵明之手。畫中人與景均氣勢不凡,雖自題除夕戲作,實為其傳世極少人物畫中的精品。 |
年代明 |
尺寸69.6 x 42.5(公分) |
材質紙本 |
保存環境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第10320112241號 registerDate : 2014-09-15 00:00:00.0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40915000011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1-11/5babb002-dd73-49c6-9e74-b68c133286a5/公告.pdf |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
repImgId188184 |
根據識別碼 20140915000011 找到的相關資料
在『文資局古物』資料集內搜尋:
與明文徵明寒林鍾馗軸同分類的文資局古物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為趙孟頫重要代表作品。畫風對於掌握元代文人畫傳統具關鍵作用,畫上又有諸多題跋,亦能重整畫史發展脈絡。具畫史意義,也具重要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本幅:前端有一舊折痕,有蟲蛀、淡墨跡,字有磨損。包首:磨損傷補。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畫卷人像的表現十分具代表性,可用以掌握文人肖像畫傳統之發展,為倪瓚畫像之最佳者,並對倪瓚潔癖之習性,幽默表達而附張雨跋,具有無可替代之價值,具畫史意義與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本幅:舊補,前半上下略有磨損。包首:內部邊綾有點裂,略有磨損,斑漬。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作筆法暢逸不羈,體現唐寅對梁楷風格之理解與詮釋,為其晚期佳作。明代收藏家吳洪裕亦欲火殉此卷,倖存卷末一段,與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共有一段傳奇的收傳歷程。 | 保存現狀: 本幅:由跋知為火後餘生重裝,故為舊殘不全、不平。包首:外部磨損,內部裂,十分脆弱。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作雖非黃公望真蹟,然構圖與物像細節,均與原作十分接近,可由此作重建〈富春山居圖〉火焚前的起首段落。該作因清高宗認定為黃公望真蹟,引起近代藝術史家對此作與〈無用師卷〉真偽的論戰。清高宗於其上留下的五十...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全冊包括鮮于樞、倪瓚、楊維楨、張雨、饒介、周伯琦等人書蹟,以及馮子振、趙巖為大長公主藏畫題跋,以及柯九思等人為奎章閣藏畫題跋,既有藝術價值,也有歷史重要意義。 | 保存現狀: 蟲蛀。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卷各段書法作品,舉如張翥具鍾繇書風特色、龔璛行書流暢瀟灑,王逢之作則為晚期書風特色,楊樞、周伯溫、楊基、宋克風格具代表性,皆具有重要藝術史意義。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幅融合李郭派與董巨派兩種畫風,是探查元代中後期,南北山水畫風融會整合的重要例證。畫上楊維楨題詩的墨色和筆法與山石及樹枝相合,此畫即為楊維楨親筆,並為其書齋周遭山川風物的寫照。楊維楨傳世作品屈指可數,...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這是一軸充滿動感的畫作,滿佈著各式人物與鬼怪神祇。畫面空間安排巧妙,藉著雲氣的穿插安排,將畫面的上、中、下三段連接為一個完整山水空間。畫中主要人物為三位頭戴冠冕、身穿官服者,為道教所稱「三官」(天官、... | 保存現狀: 1、本幅:折痕嚴重,如圖示。
2、上裱綾:黃斑嚴重、兩側有舊傷補、折痕。
3、上隔水:折痕、黃斑嚴重。
4、天綾:黃斑嚴重、有污漬、折痕。
5、地綾:舊傷補、黃斑嚴重、污漬、折痕。
6、下隔水:黃斑嚴...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道家玄想的世界裡,傳說遙遠的東方外海有幾座仙山,其中之一名為方壺山。將方壺山寫入畫圖,從文字傳說的領域拓展到繪畫,成就「丹青方壺」,可能出於唐人的慧心,杜甫的詩文:「壯哉崑崙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 保存現狀: 1、引首前裱綾:折痕、不平、數點污漬、黃斑。
2、引首:不平、折痕。
3、本幅:不平、折痕、污漬、水漬。
4、隔水一:黃斑、數點污漬。
5、隔水二:折痕、輕微黃斑。
6、隔水三:黃斑、污漬。
7、隔水...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張雨(1283-1350),元代著名的道教人物。文才清麗,書畫清逸,倪瓚稱其詩文字畫為「道品第一」。
此軸運筆放縱,流轉自如,勁健灑脫,用墨濃,時而枯,淋漓痛快。結體圓實,行筆瀟灑之處,仍見早年學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王寵(1494-1533),書法初學蔡羽,楷書後師虞世南、智永;行書學王獻之。與祝允明、文徵明同被譽為「吳中三家」。
本幅草書七言律詩二首。用筆起伏頓按急遽有力,筆勢凝重洗練,乾淨利落,一絲不苟。通...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智永(6世紀),王羲之七世孫,出家為僧,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據載他曾臨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施浙東諸寺。此碑為大觀三年(1109)薛嗣昌據長安崔氏所藏真蹟所刻,明代遷入西安碑林,又稱關中本。
...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蘇軾(1036-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博通經史,工詩詞,善書畫。與父洵、弟轍世稱三蘇;又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譽為宋代四大書家。
東坡書法兼得二王、顏真卿、李...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邊武(活動於14世紀中葉),祖籍隴西(今甘肅定西市),本籍浙江定海。字伯京,號玉簑漁者、甬東生。與郭畀同為中書掾吏,在閩地任帥府參謀。行草學鮮于樞,又善畫墨戲花鳥。
此冊作於至正元年(1341),結...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黃道周(1585-1646),漳浦(今福建東山縣)人。字幼元,號石齋。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官禮部尚書。明亡遇難殉國,以忠孝節烈的情操,聞名於世。詩文敏捷,書畫奇古,真、行、草、隸自成一家。
...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畫為趙孟頫重要代表作品。畫風對於掌握元代文人畫傳統具關鍵作用,畫上又有諸多題跋,亦能重整畫史發展脈絡。具畫史意義,也具重要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本幅:前端有一舊折痕,有蟲蛀、淡墨跡,字有磨損。包首:磨損傷補。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畫卷人像的表現十分具代表性,可用以掌握文人肖像畫傳統之發展,為倪瓚畫像之最佳者,並對倪瓚潔癖之習性,幽默表達而附張雨跋,具有無可替代之價值,具畫史意義與歷史價值。 | 保存現狀: 本幅:舊補,前半上下略有磨損。包首:內部邊綾有點裂,略有磨損,斑漬。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作筆法暢逸不羈,體現唐寅對梁楷風格之理解與詮釋,為其晚期佳作。明代收藏家吳洪裕亦欲火殉此卷,倖存卷末一段,與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共有一段傳奇的收傳歷程。 | 保存現狀: 本幅:由跋知為火後餘生重裝,故為舊殘不全、不平。包首:外部磨損,內部裂,十分脆弱。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作雖非黃公望真蹟,然構圖與物像細節,均與原作十分接近,可由此作重建〈富春山居圖〉火焚前的起首段落。該作因清高宗認定為黃公望真蹟,引起近代藝術史家對此作與〈無用師卷〉真偽的論戰。清高宗於其上留下的五十...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全冊包括鮮于樞、倪瓚、楊維楨、張雨、饒介、周伯琦等人書蹟,以及馮子振、趙巖為大長公主藏畫題跋,以及柯九思等人為奎章閣藏畫題跋,既有藝術價值,也有歷史重要意義。 | 保存現狀: 蟲蛀。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卷各段書法作品,舉如張翥具鍾繇書風特色、龔璛行書流暢瀟灑,王逢之作則為晚期書風特色,楊樞、周伯溫、楊基、宋克風格具代表性,皆具有重要藝術史意義。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幅融合李郭派與董巨派兩種畫風,是探查元代中後期,南北山水畫風融會整合的重要例證。畫上楊維楨題詩的墨色和筆法與山石及樹枝相合,此畫即為楊維楨親筆,並為其書齋周遭山川風物的寫照。楊維楨傳世作品屈指可數,...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這是一軸充滿動感的畫作,滿佈著各式人物與鬼怪神祇。畫面空間安排巧妙,藉著雲氣的穿插安排,將畫面的上、中、下三段連接為一個完整山水空間。畫中主要人物為三位頭戴冠冕、身穿官服者,為道教所稱「三官」(天官、... | 保存現狀: 1、本幅:折痕嚴重,如圖示。
2、上裱綾:黃斑嚴重、兩側有舊傷補、折痕。
3、上隔水:折痕、黃斑嚴重。
4、天綾:黃斑嚴重、有污漬、折痕。
5、地綾:舊傷補、黃斑嚴重、污漬、折痕。
6、下隔水:黃斑嚴...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道家玄想的世界裡,傳說遙遠的東方外海有幾座仙山,其中之一名為方壺山。將方壺山寫入畫圖,從文字傳說的領域拓展到繪畫,成就「丹青方壺」,可能出於唐人的慧心,杜甫的詩文:「壯哉崑崙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 保存現狀: 1、引首前裱綾:折痕、不平、數點污漬、黃斑。
2、引首:不平、折痕。
3、本幅:不平、折痕、污漬、水漬。
4、隔水一:黃斑、數點污漬。
5、隔水二:折痕、輕微黃斑。
6、隔水三:黃斑、污漬。
7、隔水...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張雨(1283-1350),元代著名的道教人物。文才清麗,書畫清逸,倪瓚稱其詩文字畫為「道品第一」。
此軸運筆放縱,流轉自如,勁健灑脫,用墨濃,時而枯,淋漓痛快。結體圓實,行筆瀟灑之處,仍見早年學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王寵(1494-1533),書法初學蔡羽,楷書後師虞世南、智永;行書學王獻之。與祝允明、文徵明同被譽為「吳中三家」。
本幅草書七言律詩二首。用筆起伏頓按急遽有力,筆勢凝重洗練,乾淨利落,一絲不苟。通...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智永(6世紀),王羲之七世孫,出家為僧,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據載他曾臨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施浙東諸寺。此碑為大觀三年(1109)薛嗣昌據長安崔氏所藏真蹟所刻,明代遷入西安碑林,又稱關中本。
...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蘇軾(1036-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博通經史,工詩詞,善書畫。與父洵、弟轍世稱三蘇;又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譽為宋代四大書家。
東坡書法兼得二王、顏真卿、李...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邊武(活動於14世紀中葉),祖籍隴西(今甘肅定西市),本籍浙江定海。字伯京,號玉簑漁者、甬東生。與郭畀同為中書掾吏,在閩地任帥府參謀。行草學鮮于樞,又善畫墨戲花鳥。
此冊作於至正元年(1341),結...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黃道周(1585-1646),漳浦(今福建東山縣)人。字幼元,號石齋。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官禮部尚書。明亡遇難殉國,以忠孝節烈的情操,聞名於世。詩文敏捷,書畫奇古,真、行、草、隸自成一家。
...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