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 文資局古物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的級別名稱是國寶,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指定/登錄理由是本作品的台座刻有發願造像銘記:「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縣堤陽□□願己身為□□母造釋加聞佛,又為居家眷屬大小現世安隱,亡者生天宣語諸佛,所願如是,故記之耳。」為北魏太和元年(477年)河北地區發願所造的釋迦牟尼佛造像,造像的時間及地點明確,造像的形制不僅包含尊像和台座,而且背光保留完整,十分難得,是存世..., 保存現狀是表面局部有舊傷缺,局部有鏽,經修復,狀況已穩定。.

案件編號20190215000024
個案名稱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級別代碼6.1.3
級別名稱國寶
總類

1:

code : G2
name : 生活及儀禮器物
subCode : G2.99
subName : 其他
典藏或財產編號購銅000117
評定基準

1:

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技藝或生活文化之重要特色

2: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之重要特色

3:

具有重要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4:

數量特別稀少或具完整性保存意義者

5:

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重要影響或意義

6:

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技藝或生活文化特色之典型

7: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之代表性

8:

具有獨特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9:

獨一無二或不可替代性

10:

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特殊影響或意義
指定/登錄理由本作品的台座刻有發願造像銘記:「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縣堤陽□□願己身為□□母造釋加聞佛,又為居家眷屬大小現世安隱,亡者生天宣語諸佛,所願如是,故記之耳。」為北魏太和元年(477年)河北地區發願所造的釋迦牟尼佛造像,造像的時間及地點明確,造像的形制不僅包含尊像和台座,而且背光保留完整,十分難得,是存世北魏太和元年造像中最完整的一件。 鎏金銅佛尊像的身體比例協調,肩頸手等身體結構銜接順暢,五官分布平和,面相年輕;大衣衣褶呈Y字形分叉,與背光上上揚的火焰紋相呼應,身光大而護持全像,莊嚴殊勝。在尊像下方仰覆蓮座與須彌座雙層台座的烘托下,氣勢弘偉。尊像頭上大渦文捲髮的紋理清晰可循,大衣衣褶與背光火焰文的線條俐落,結組生動,台座上的唐草文等裝飾文樣刻畫細膩。造像的用料厚實,鎏金色澤澄黃而附著穩固,品質極佳。本作品是五世紀河北佛教造像的典型風格樣式,同時也是現存鎏金銅佛造像中,卓越工藝技術的典範,具有獨特的藝術造詣。 本作品主尊造像的渦文髮式、Y字形分叉衣褶和火焰紋,和大同雲岡第二十窟的樣式接近。二十窟造像展現北魏文成帝(452-465在位)復佛初期雄強風格;但本尊造像臉形略長,五官秀氣,身形亦脩長,亦帶有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漢化改革後「秀骨清像」式風格。因此這件太和元年(477年)的作品為北魏文成帝至孝文帝時期造像風格之過渡風貌。再者,台座上刻畫身著胡服與漢服的供養人,說明當時胡漢雜居的現象,故作品本身反映河北一帶五世紀中後期風格轉換的樣貌以及多元民族的社會生活,是一件難能可貴的重要例證。 尊像的背光保存完整,佈局均衡平穩,內容明確清楚,構圖條理分明,圖像內容融合法華經、維摩詰經以及佛傳故事,並附有榜題,將北魏佛教信仰的主次與內容特質,一一展現,其內容的豐富與圖像的精確,是現存單尊造像中的稀有珍品,足以作為同時代作品的比對參考,具有無可取代的指標性意義。綜合言之,本作品是五世紀太和時期河北一帶在藝術水平、工藝技術、社會生活以及宗教信仰上無可取代的經典作品。
法令依據第4條第1、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士林區
address : 至善路二段221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2-15/1c7f91ca-a9ab-4668-a396-ac0577bc922e/1-購銅000117-2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2-15/1c7f91ca-a9ab-4668-a396-ac0577bc922e/1-購銅000117-2.jpg

name

1-購銅000117-2
代表圖像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管單位

1:

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物所在地

1:

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歷史建築
數量1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購藏(徵集)
保存現狀表面局部有舊傷缺,局部有鏽,經修復,狀況已穩定。
綜合描述尊像由背光、坐像與台座構成。背光為蓮瓣形,底部收平,上部收尖,屏障主尊的全身,更向上延展,將造像的威嚴向外擴張。主尊結跏趺坐,身著袒右肩僧祇支,外披大衣,右手作無畏印,左手握住衣角,藉由大衣環繞身體,將坐像向內收斂包覆,形成全像堅實而穩定的核心。台座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方形,上層為亞字形須彌座,底部寬廣穩定,上部漸收窄,營造出高聳的氣勢。座前兩立雕獅子,回首轉身,姿態威武。 背光以成束的珠串綵帶區隔出內、外圈。內圈為七尊小坐佛,其中三尊組成主尊的頭光,外圈環列U形火焰紋,每一個火焰紋內又填滿平行排列的弧形線,有如熊熊燃燒的烈火。主尊坐佛的捲髮作大渦紋,五官清秀,大衣衣緣呈S形翻邊,衣褶呈Y字形分叉,與背光的火焰紋相呼應。台座最上緣圍繞曲折的卷草紋,須彌座的斜面為仰覆蓮瓣紋,中央束腰飾菱格狀花瓣,下層方形台座的上緣由穿環上下交錯的棕櫚葉組成一帶狀飾,座足四面開光,兩側為供養人,三面共六位。 背光背面飾說法圖像,上層為法華經,塔內為釋迦和多寶佛並坐,塔外兩側為維摩詰經文殊問疾品的場面;中層中央為釋迦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下層中央為誕生佛,左側摩耶夫人攀樹而立,太子自右脅誕生,右側龍王浴佛,最外側兩長方形榜題,現字跡已不清。台座背面刻有銘文:「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縣堤陽□□願己身為□□母造釋加聞佛,又為居家眷屬大小現世安隱,亡者生天宣語諸佛,所願如是,故記之耳。」 尊像和台座分鑄接合而成,背光另鑄,以插梢固定在坐佛背面。造像為青銅鎏金,青銅胎質緻密,鍍金厚,與胎連接緊密,金色黃帶赤,作工十分細緻精良。
年代北魏太和元年(西元477年)
尺寸高40.3公分
材質銅/鑄造
保存環境庫房或展覽空間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授資局物字第10830016641號
registerDate : 2019-02-14 16:58:44.225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90215000024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02/b45175cd-5292-411d-b3e7-5adae48cff33/公告.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02/39fa0c2f-b02b-4def-8f0b-0922532bd10a/公告表.pdf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repImgId55510

案件編號

20190215000024

個案名稱

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級別代碼

6.1.3

級別名稱

國寶

總類

1:

code : G2
name : 生活及儀禮器物
subCode : G2.99
subName : 其他

典藏或財產編號

購銅000117

評定基準

1:

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技藝或生活文化之重要特色

2: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之重要特色

3:

具有重要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4:

數量特別稀少或具完整性保存意義者

5:

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重要影響或意義

6:

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技藝或生活文化特色之典型

7: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之代表性

8:

具有獨特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9:

獨一無二或不可替代性

10:

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特殊影響或意義

指定/登錄理由

本作品的台座刻有發願造像銘記:「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縣堤陽□□願己身為□□母造釋加聞佛,又為居家眷屬大小現世安隱,亡者生天宣語諸佛,所願如是,故記之耳。」為北魏太和元年(477年)河北地區發願所造的釋迦牟尼佛造像,造像的時間及地點明確,造像的形制不僅包含尊像和台座,而且背光保留完整,十分難得,是存世北魏太和元年造像中最完整的一件。 鎏金銅佛尊像的身體比例協調,肩頸手等身體結構銜接順暢,五官分布平和,面相年輕;大衣衣褶呈Y字形分叉,與背光上上揚的火焰紋相呼應,身光大而護持全像,莊嚴殊勝。在尊像下方仰覆蓮座與須彌座雙層台座的烘托下,氣勢弘偉。尊像頭上大渦文捲髮的紋理清晰可循,大衣衣褶與背光火焰文的線條俐落,結組生動,台座上的唐草文等裝飾文樣刻畫細膩。造像的用料厚實,鎏金色澤澄黃而附著穩固,品質極佳。本作品是五世紀河北佛教造像的典型風格樣式,同時也是現存鎏金銅佛造像中,卓越工藝技術的典範,具有獨特的藝術造詣。 本作品主尊造像的渦文髮式、Y字形分叉衣褶和火焰紋,和大同雲岡第二十窟的樣式接近。二十窟造像展現北魏文成帝(452-465在位)復佛初期雄強風格;但本尊造像臉形略長,五官秀氣,身形亦脩長,亦帶有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漢化改革後「秀骨清像」式風格。因此這件太和元年(477年)的作品為北魏文成帝至孝文帝時期造像風格之過渡風貌。再者,台座上刻畫身著胡服與漢服的供養人,說明當時胡漢雜居的現象,故作品本身反映河北一帶五世紀中後期風格轉換的樣貌以及多元民族的社會生活,是一件難能可貴的重要例證。 尊像的背光保存完整,佈局均衡平穩,內容明確清楚,構圖條理分明,圖像內容融合法華經、維摩詰經以及佛傳故事,並附有榜題,將北魏佛教信仰的主次與內容特質,一一展現,其內容的豐富與圖像的精確,是現存單尊造像中的稀有珍品,足以作為同時代作品的比對參考,具有無可取代的指標性意義。綜合言之,本作品是五世紀太和時期河北一帶在藝術水平、工藝技術、社會生活以及宗教信仰上無可取代的經典作品。

法令依據

第4條第1、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士林區
address : 至善路二段221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2-15/1c7f91ca-a9ab-4668-a396-ac0577bc922e/1-購銅000117-2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2-15/1c7f91ca-a9ab-4668-a396-ac0577bc922e/1-購銅000117-2.jpg

name

1-購銅000117-2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管單位

1:

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物所在地

1:

name : 國立故宮博物院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歷史建築

數量

1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購藏(徵集)

保存現狀

表面局部有舊傷缺,局部有鏽,經修復,狀況已穩定。

綜合描述

尊像由背光、坐像與台座構成。背光為蓮瓣形,底部收平,上部收尖,屏障主尊的全身,更向上延展,將造像的威嚴向外擴張。主尊結跏趺坐,身著袒右肩僧祇支,外披大衣,右手作無畏印,左手握住衣角,藉由大衣環繞身體,將坐像向內收斂包覆,形成全像堅實而穩定的核心。台座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方形,上層為亞字形須彌座,底部寬廣穩定,上部漸收窄,營造出高聳的氣勢。座前兩立雕獅子,回首轉身,姿態威武。 背光以成束的珠串綵帶區隔出內、外圈。內圈為七尊小坐佛,其中三尊組成主尊的頭光,外圈環列U形火焰紋,每一個火焰紋內又填滿平行排列的弧形線,有如熊熊燃燒的烈火。主尊坐佛的捲髮作大渦紋,五官清秀,大衣衣緣呈S形翻邊,衣褶呈Y字形分叉,與背光的火焰紋相呼應。台座最上緣圍繞曲折的卷草紋,須彌座的斜面為仰覆蓮瓣紋,中央束腰飾菱格狀花瓣,下層方形台座的上緣由穿環上下交錯的棕櫚葉組成一帶狀飾,座足四面開光,兩側為供養人,三面共六位。 背光背面飾說法圖像,上層為法華經,塔內為釋迦和多寶佛並坐,塔外兩側為維摩詰經文殊問疾品的場面;中層中央為釋迦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下層中央為誕生佛,左側摩耶夫人攀樹而立,太子自右脅誕生,右側龍王浴佛,最外側兩長方形榜題,現字跡已不清。台座背面刻有銘文:「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縣堤陽□□願己身為□□母造釋加聞佛,又為居家眷屬大小現世安隱,亡者生天宣語諸佛,所願如是,故記之耳。」 尊像和台座分鑄接合而成,背光另鑄,以插梢固定在坐佛背面。造像為青銅鎏金,青銅胎質緻密,鍍金厚,與胎連接緊密,金色黃帶赤,作工十分細緻精良。

年代

北魏太和元年(西元477年)

尺寸

高40.3公分

材質

銅/鑄造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授資局物字第10830016641號
registerDate : 2019-02-14 16:58:44.225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90215000024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02/b45175cd-5292-411d-b3e7-5adae48cff33/公告.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2-02/39fa0c2f-b02b-4def-8f0b-0922532bd10a/公告表.pdf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repImgId

55510

根據識別碼 20190215000024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90215000024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90215000024 ... ]

根據名稱 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資料。

[ 搜尋所有 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 ]

在『文資局古物』資料集內搜尋:


與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同分類的文資局古物

青銅人面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這是目前殷墟出土遺物中,唯一一件的青銅人面。形象十分寫實,額短狹、顴寛扁、肥腮、圓頜,頂部有一環以供懸掛,背面之眼、耳、鼻處的背部鑄接六管,可知非一般的面具。此件人臉部的形象,與現今所知的蒙古人種極為...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溫鼎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溫鼎是殷墟出土遺物中,少數的大型圓鼎之一。腹底有一銘文「溫」字,製作精美,保存良好,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包金銅泡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是現有殷墟考古發現中極為少見的包金銅泡,僅在王陵區發現,突顯其技術上的稀有性。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輈頭飾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是西周時期的馬車輈頭,位於衡及輈交接的前緣。全器成圓筒狀,兩面作不同獸面形,在同時期的器物中並不多見,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牛方鼎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與鹿方鼎同出於西北岡1004號大墓的南墓道,是僅次於司母戊鼎的商代晚期大型方鼎,象徵著商王室的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工藝成就。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鎏金獸面組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目前學界所知青銅鎏金技術出現在戰國早期,這二件為西周時期很少見的鎏金獸面。背面有一橫梁,可固定於皮帶。整體呈現立體牛頭,鏤刻精緻,細線畢露,展現當時技術的高水平,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銅耙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形制特殊,製作精良,保存尚好,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柄端略殘。)

龍紋鋤形器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器身鏤空成獸面紋,品相佳,保存良好,是這類器形中的精品,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散虺紋編鎛組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935年出土於河南汲縣山彪鎮一號墓。本組「散虺紋編鎛」計9件,保存良好,是研究東周時期墓葬禮樂制度及古代音樂的重要器物,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衡端飾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商代馬車前端的橫槓稱為「衡」。衡常彎曲為弓形,兩端以雞心形的青銅片裝飾。此件衡端飾表面紋飾以綠松石裝飾成獸面紋,是少見的衡端飾的工藝表現方法。綠松石保存完整,是極為難得的一件精品。具有重要歷史、文化、...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出土於西北岡1400號大墓南墓道,共出四觚四爵,其中三觚圈足內,及一爵鋬內同銘文「 」字,可能代表與商王室有關係的族徽。此件品相佳,保存良好,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銅鐓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出土於1001號商王大墓六件中的一件,至今在考古出土的商代的遺物中尚未發現第二個例子。全器大而厚實,製作精良,銎內仍保留腐朽木柄,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陸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933年出土於河南濬縣辛村。「陸尊」器內有銘文二十四個字,說明了「陸」為器主,以及這件器的用途。是西周時期的代表性銅尊,製作精良,保存良好,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中柱旋龍盂組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出土一對,造形特殊,十分罕見。器內中心有一圓柱,柱頂有六瓣的花形裝飾,柱的中部有四條翹首的立體蟠龍環繞,可以旋轉,顯示出商代的青銅技術成就,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八瓣華蓋立鳥圓壺組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八瓣華蓋立鳥圓壺」出土一對,是戰國時期出土遺物中極為精美、別緻的銅壺,立鳥、蓮瓣均以鏤空鑄成,立鳥的雙翅可自身體卸下,整隻立鳥也可以自蓋頂取下,設計極富巧思,器壁滿布墊片,說明當時的青銅工藝技術,具...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青銅人面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這是目前殷墟出土遺物中,唯一一件的青銅人面。形象十分寫實,額短狹、顴寛扁、肥腮、圓頜,頂部有一環以供懸掛,背面之眼、耳、鼻處的背部鑄接六管,可知非一般的面具。此件人臉部的形象,與現今所知的蒙古人種極為...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溫鼎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溫鼎是殷墟出土遺物中,少數的大型圓鼎之一。腹底有一銘文「溫」字,製作精美,保存良好,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包金銅泡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是現有殷墟考古發現中極為少見的包金銅泡,僅在王陵區發現,突顯其技術上的稀有性。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輈頭飾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是西周時期的馬車輈頭,位於衡及輈交接的前緣。全器成圓筒狀,兩面作不同獸面形,在同時期的器物中並不多見,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牛方鼎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與鹿方鼎同出於西北岡1004號大墓的南墓道,是僅次於司母戊鼎的商代晚期大型方鼎,象徵著商王室的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工藝成就。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鎏金獸面組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目前學界所知青銅鎏金技術出現在戰國早期,這二件為西周時期很少見的鎏金獸面。背面有一橫梁,可固定於皮帶。整體呈現立體牛頭,鏤刻精緻,細線畢露,展現當時技術的高水平,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銅耙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形制特殊,製作精良,保存尚好,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柄端略殘。)

龍紋鋤形器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器身鏤空成獸面紋,品相佳,保存良好,是這類器形中的精品,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散虺紋編鎛組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935年出土於河南汲縣山彪鎮一號墓。本組「散虺紋編鎛」計9件,保存良好,是研究東周時期墓葬禮樂制度及古代音樂的重要器物,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衡端飾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商代馬車前端的橫槓稱為「衡」。衡常彎曲為弓形,兩端以雞心形的青銅片裝飾。此件衡端飾表面紋飾以綠松石裝飾成獸面紋,是少見的衡端飾的工藝表現方法。綠松石保存完整,是極為難得的一件精品。具有重要歷史、文化、...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出土於西北岡1400號大墓南墓道,共出四觚四爵,其中三觚圈足內,及一爵鋬內同銘文「 」字,可能代表與商王室有關係的族徽。此件品相佳,保存良好,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銅鐓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出土於1001號商王大墓六件中的一件,至今在考古出土的商代的遺物中尚未發現第二個例子。全器大而厚實,製作精良,銎內仍保留腐朽木柄,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陸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933年出土於河南濬縣辛村。「陸尊」器內有銘文二十四個字,說明了「陸」為器主,以及這件器的用途。是西周時期的代表性銅尊,製作精良,保存良好,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中柱旋龍盂組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出土一對,造形特殊,十分罕見。器內中心有一圓柱,柱頂有六瓣的花形裝飾,柱的中部有四條翹首的立體蟠龍環繞,可以旋轉,顯示出商代的青銅技術成就,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八瓣華蓋立鳥圓壺組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八瓣華蓋立鳥圓壺」出土一對,是戰國時期出土遺物中極為精美、別緻的銅壺,立鳥、蓮瓣均以鏤空鑄成,立鳥的雙翅可自身體卸下,整隻立鳥也可以自蓋頂取下,設計極富巧思,器壁滿布墊片,說明當時的青銅工藝技術,具...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