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盆節獻茶置物
- 文資局古物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御盆節獻茶置物的級別名稱是一般古物, 所屬主管機關是臺北市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1. 具日本風俗、工藝技術及生活習俗文化特色,表現日本御盆節的整體狀況。
2. 雕刻細微、工巧,連底部均有加紋飾,可見其工藝精細,一絲不苟,作工精緻藝術性高,藝術造詣佳。, 保存現狀是狀況穩定。.
案件編號 | 20201217000015 |
個案名稱 | 御盆節獻茶置物 |
級別代碼 | 6.1.1 |
級別名稱 | 一般古物 |
總類 | 1:code : G1 name : 藝術作品 subCode : G1.5 subName : 雕塑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05 |
評定基準 | 1: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2: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
指定/登錄理由 | 1. 具日本風俗、工藝技術及生活習俗文化特色,表現日本御盆節的整體狀況。
2. 雕刻細微、工巧,連底部均有加紋飾,可見其工藝精細,一絲不苟,作工精緻藝術性高,藝術造詣佳。 |
法令依據 | 第2條第1、4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北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2-17/b022ba43-239d-466b-908d-0ccb3affe3c1/05_1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2-17/b022ba43-239d-466b-908d-0ccb3affe3c1/05_1.jpgname05_1 |
保管單位 | 1:name : 郭OO
|
古物所在地 | 1:name : 郭OO saveSpace : 其他-庫房 saveSpaceIdentity : 無文資身分 address :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
數量 | 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 受贈 |
保存現狀 | 狀況穩定。 |
綜合描述 | 在日本,每年夏天都有一個被視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就是「盂蘭盆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這個節日來源於佛教儀式,又稱「佛歡喜日」,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俗稱「御盆節」。
明治時期,茶道已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本件作品為在「御盆節」為鬼舉行「獻茶」活動的茶道儀式。以一個巨大茶壺為主體,提樑寬扁,壺身圓扁,一旁有面容奇特的小鬼,手持茶碗,隨意而坐,並以詼諧的表情與手勢示意為之添加茶湯。茶壺另一側有一僧人穿著傳統日本服飾,衣袖寬大,衣襬飄盪生動,雙膝微屈,人一手持鬥杓,另一手扶著茶壺提把,等候前茶水烹沸後,為小鬼添加茶湯。人物前方還放置一茶葉罐,細節描繪一絲不苟。
藝術家以巧思與創意,用誇張的比例展現人、鬼與茶具,整體佈局精彩,雕琢細膩,姿態各異,人物的肢體動作及茶壺表面的紋飾分別以不同技巧呈現,表現出不同的質感,姿態活潑而不呆版,表現出巧妙、純熟的雕刻技藝,亦表達了明治時期清靜脫俗的茶湯會,是件節和藝術、文化、習俗等各種特色,令人讚嘆的藝術佳品。作者生平不詳。 |
年代 | 日本明治時期 |
尺寸 | 高 6.3 公分 |
材質 | 象牙 |
保存環境 | 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北市獻編字第1093004298號 registerDate : 2020-11-26 14:52:40.373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201217000015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17/2ed59569-addf-4725-9ddd-51f01a6cd08d/臺北市公告指定一般古物1091126.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臺北市立文獻館 |
主管機關單位 | 編纂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1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2-2311-5355#24 |
repImgId | 90058 |
案件編號20201217000015 |
個案名稱御盆節獻茶置物 |
級別代碼6.1.1 |
級別名稱一般古物 |
總類1:code : G1 name : 藝術作品 subCode : G1.5 subName : 雕塑
|
典藏或財產編號05 |
評定基準1: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2: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
指定/登錄理由1. 具日本風俗、工藝技術及生活習俗文化特色,表現日本御盆節的整體狀況。
2. 雕刻細微、工巧,連底部均有加紋飾,可見其工藝精細,一絲不苟,作工精緻藝術性高,藝術造詣佳。 |
法令依據第2條第1、4款 |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2-17/b022ba43-239d-466b-908d-0ccb3affe3c1/05_1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2-17/b022ba43-239d-466b-908d-0ccb3affe3c1/05_1.jpgname05_1 |
保管單位1:name : 郭OO
|
古物所在地1:name : 郭OO saveSpace : 其他-庫房 saveSpaceIdentity : 無文資身分 address :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
數量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受贈 |
保存現狀狀況穩定。 |
綜合描述在日本,每年夏天都有一個被視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就是「盂蘭盆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這個節日來源於佛教儀式,又稱「佛歡喜日」,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俗稱「御盆節」。
明治時期,茶道已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本件作品為在「御盆節」為鬼舉行「獻茶」活動的茶道儀式。以一個巨大茶壺為主體,提樑寬扁,壺身圓扁,一旁有面容奇特的小鬼,手持茶碗,隨意而坐,並以詼諧的表情與手勢示意為之添加茶湯。茶壺另一側有一僧人穿著傳統日本服飾,衣袖寬大,衣襬飄盪生動,雙膝微屈,人一手持鬥杓,另一手扶著茶壺提把,等候前茶水烹沸後,為小鬼添加茶湯。人物前方還放置一茶葉罐,細節描繪一絲不苟。
藝術家以巧思與創意,用誇張的比例展現人、鬼與茶具,整體佈局精彩,雕琢細膩,姿態各異,人物的肢體動作及茶壺表面的紋飾分別以不同技巧呈現,表現出不同的質感,姿態活潑而不呆版,表現出巧妙、純熟的雕刻技藝,亦表達了明治時期清靜脫俗的茶湯會,是件節和藝術、文化、習俗等各種特色,令人讚嘆的藝術佳品。作者生平不詳。 |
年代日本明治時期 |
尺寸高 6.3 公分 |
材質象牙 |
保存環境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北市獻編字第1093004298號 registerDate : 2020-11-26 14:52:40.373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201217000015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17/2ed59569-addf-4725-9ddd-51f01a6cd08d/臺北市公告指定一般古物1091126.pdf |
主管機關名稱臺北市立文獻館 |
主管機關單位編纂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1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2-2311-5355#24 |
repImgId90058 |
根據識別碼 20201217000015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御盆節獻茶置物 資料。
[ 搜尋所有 御盆節獻茶置物 ... ]
在『文資局古物』資料集內搜尋:
與御盆節獻茶置物同分類的文資局古物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明嘉靖癸丑(三十二年,1553)刊本。
明洪武初年,明室於江蘇南京龍江關(今南京北郊)建造龍江船廠,隸屬工部。船廠最初專為打造戰艦而設,其後兼造巡邏船和其他類型的船舶。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大部分出於...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第1冊部分書口處裂開、第2冊有部分漫漶情形。書況尚稱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原刊本。
此書是記載明代翰林院文獻留存不多的志書之一。明太祖定鼎南京,一時朝廷典冊,百司章奏必錄副藏之詞林。萬曆間(1573-1620),掌南京翰林院事周應賓,備衙門故實,... | 保存現狀: 第1冊部分蟲蛀。經修裱,書況尚稱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清乾隆間(1736-1795)四庫館批改底稿本。
《四庫全書總目》共二百卷,是清代紀昀等編纂的一部大型解題書目。本書存卷四十五至卷四十九,即正史、編年、別史類殘篇成一冊,文中朱墨筆改削是總纂官紀昀手...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書口處部分裂開,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大德己亥(三年,1299)茶陵陳翼子刊明代修補本。
此書作者呂大臨序稱非敢以器為玩,觀其器以追三代遺風,或探其制作之原,以補經傳之闕亡,正諸儒之謬誤。其後,元陳翼子偶閱呂氏舊輯考古圖,請友羅更翁臨...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第1冊部分斷版,第2、3冊有漫漶情形,經修裱。保存狀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坊刊本。
本書記事始於伏羲神農與黃帝,終宋亡,并附有歷代傳授寶曆歌、歷代啟運年譜之圖等,文中雙行小字夾註,音註之字以白文墨蓋子別出。全書簡明通曉,適宜課蒙學習,再合觀版式風格,知乃建坊所刊。此書四...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明萬曆間(1573-1620)盛稔萊州刊本。
此書因前史而加以輯訂評論,上溯羲黃、中考三代、次及漢唐,下迄宋元,旨在覽古知今。內文版面清晰、字體秀麗,刻印甚精。
明版古籍,罕見稀有,具重要歷史、文... | 保存現狀: 無虫蛀。未修裱,第1冊書口處部分裂開。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刊本。
《孔子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本書為註解之作,卷首附祀孔有關圖解。每頁上欄刻音釋,字以反白別出,並略記正文每條內容重點以為條目,即所謂標題,為坊刊特色。
元版古籍,... | 保存現狀: 第1冊有虫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紹熙間(1190-1194)建刊本。
《荀子》註解之書,文中被音釋諸字以白文墨蓋子別出,此建坊刻書所常見者。此書印刷清朗,版面清晰,應屬早印。未聞他處藏有同版。
宋版古籍,書中部分有朱筆圈點,全...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刊六子本。
《荀子》註解之書,此書卷首附「荀子欹器之圖」、「天子大路圖」、「龍旗九斿圖」等,文中釋音、重意、互註之文或以墨圍標示,或以白文別出。書中有朱筆校語,所據為宋版。
元版古籍,書中有朱筆...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明正德、嘉靖間(1506-1566)原刊本。
《中說》一書為王通諸弟子所作。王通出身於官宦兼儒學世家,以著書講學為業。死後,門人私諡為「文中子」。《中說》即其弟子為了紀念他,弘揚他在儒學上的貢獻,仿... | 保存現狀: 有蟲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南宋末期刊本。
東漢馬融撰《忠經》一書,是系統總結忠德的專著經典,其因有《孝經》而無《忠經》,故作此書來補缺,全書共十八章。唐海鵬作此書篆註,分別用十八種字體刊刻各章,可提供各種篆書體研究之參考。為... | 保存現狀: 無虫蛀。經修裱,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南宋末年建安曾氏刊本。
《近思錄》由南宋學者朱熹和呂祖謙合編,選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人語錄而成書,全書分十四卷。此本將原書十四卷析為二十卷,並依內容分列條目,每條起首以大字標目,條...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開慶元年(1259)湯漢等福州刊本。
真德秀,號西山,後世稱西山先生。宋福州刊本讀書記,今所見多為甲集、乙集下、丁集。
此乙集上即《大學衍義》,全四十三卷較罕見。西山先生始讀《大學》,見其自格物... | 保存現狀: 無虫蛀。經修裱,書中有漫漶及斷版情形,保存狀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端平元年(1234)顏若愚泉州府學刊本。
此書自古經籍輯錄聖賢論心格言,而以諸家議論為之註,末附四言「心經贊」一首。惟其中有引《真西山讀書記》者,或後人有所附益,非舊本也。此本字大端正,版面清雅,...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南宋末年積德堂刊本配補影鈔本。
此書係讀經書、雜史、諸子、文集之劄記,並收黃氏所撰文,其為學宗周敦頤、程顥、程頤及朱熹。全書九十七卷,此本存首三十卷,為讀經部分,其中卷二十三至三十係補鈔。內文版面清...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全書為蝴蝶裝,但版心處未黏牢已分開,需再修補)書況尚稱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明嘉靖癸丑(三十二年,1553)刊本。
明洪武初年,明室於江蘇南京龍江關(今南京北郊)建造龍江船廠,隸屬工部。船廠最初專為打造戰艦而設,其後兼造巡邏船和其他類型的船舶。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大部分出於...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第1冊部分書口處裂開、第2冊有部分漫漶情形。書況尚稱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原刊本。
此書是記載明代翰林院文獻留存不多的志書之一。明太祖定鼎南京,一時朝廷典冊,百司章奏必錄副藏之詞林。萬曆間(1573-1620),掌南京翰林院事周應賓,備衙門故實,... | 保存現狀: 第1冊部分蟲蛀。經修裱,書況尚稱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清乾隆間(1736-1795)四庫館批改底稿本。
《四庫全書總目》共二百卷,是清代紀昀等編纂的一部大型解題書目。本書存卷四十五至卷四十九,即正史、編年、別史類殘篇成一冊,文中朱墨筆改削是總纂官紀昀手...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書口處部分裂開,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大德己亥(三年,1299)茶陵陳翼子刊明代修補本。
此書作者呂大臨序稱非敢以器為玩,觀其器以追三代遺風,或探其制作之原,以補經傳之闕亡,正諸儒之謬誤。其後,元陳翼子偶閱呂氏舊輯考古圖,請友羅更翁臨...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第1冊部分斷版,第2、3冊有漫漶情形,經修裱。保存狀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坊刊本。
本書記事始於伏羲神農與黃帝,終宋亡,并附有歷代傳授寶曆歌、歷代啟運年譜之圖等,文中雙行小字夾註,音註之字以白文墨蓋子別出。全書簡明通曉,適宜課蒙學習,再合觀版式風格,知乃建坊所刊。此書四...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明萬曆間(1573-1620)盛稔萊州刊本。
此書因前史而加以輯訂評論,上溯羲黃、中考三代、次及漢唐,下迄宋元,旨在覽古知今。內文版面清晰、字體秀麗,刻印甚精。
明版古籍,罕見稀有,具重要歷史、文... | 保存現狀: 無虫蛀。未修裱,第1冊書口處部分裂開。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刊本。
《孔子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本書為註解之作,卷首附祀孔有關圖解。每頁上欄刻音釋,字以反白別出,並略記正文每條內容重點以為條目,即所謂標題,為坊刊特色。
元版古籍,... | 保存現狀: 第1冊有虫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紹熙間(1190-1194)建刊本。
《荀子》註解之書,文中被音釋諸字以白文墨蓋子別出,此建坊刻書所常見者。此書印刷清朗,版面清晰,應屬早印。未聞他處藏有同版。
宋版古籍,書中部分有朱筆圈點,全...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元刊六子本。
《荀子》註解之書,此書卷首附「荀子欹器之圖」、「天子大路圖」、「龍旗九斿圖」等,文中釋音、重意、互註之文或以墨圍標示,或以白文別出。書中有朱筆校語,所據為宋版。
元版古籍,書中有朱筆...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明正德、嘉靖間(1506-1566)原刊本。
《中說》一書為王通諸弟子所作。王通出身於官宦兼儒學世家,以著書講學為業。死後,門人私諡為「文中子」。《中說》即其弟子為了紀念他,弘揚他在儒學上的貢獻,仿... | 保存現狀: 有蟲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南宋末期刊本。
東漢馬融撰《忠經》一書,是系統總結忠德的專著經典,其因有《孝經》而無《忠經》,故作此書來補缺,全書共十八章。唐海鵬作此書篆註,分別用十八種字體刊刻各章,可提供各種篆書體研究之參考。為... | 保存現狀: 無虫蛀。經修裱,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南宋末年建安曾氏刊本。
《近思錄》由南宋學者朱熹和呂祖謙合編,選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人語錄而成書,全書分十四卷。此本將原書十四卷析為二十卷,並依內容分列條目,每條起首以大字標目,條...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開慶元年(1259)湯漢等福州刊本。
真德秀,號西山,後世稱西山先生。宋福州刊本讀書記,今所見多為甲集、乙集下、丁集。
此乙集上即《大學衍義》,全四十三卷較罕見。西山先生始讀《大學》,見其自格物... | 保存現狀: 無虫蛀。經修裱,書中有漫漶及斷版情形,保存狀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宋端平元年(1234)顏若愚泉州府學刊本。
此書自古經籍輯錄聖賢論心格言,而以諸家議論為之註,末附四言「心經贊」一首。惟其中有引《真西山讀書記》者,或後人有所附益,非舊本也。此本字大端正,版面清雅,...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部分書口處裂開,書況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南宋末年積德堂刊本配補影鈔本。
此書係讀經書、雜史、諸子、文集之劄記,並收黃氏所撰文,其為學宗周敦頤、程顥、程頤及朱熹。全書九十七卷,此本存首三十卷,為讀經部分,其中卷二十三至三十係補鈔。內文版面清... | 保存現狀: 無蟲蛀。經修裱,(全書為蝴蝶裝,但版心處未黏牢已分開,需再修補)書況尚稱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