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 文資局古物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的級別名稱是一般古物, 所屬主管機關是新竹縣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的文字內容,雖多為人名與金額的紀錄。但從其相關史實來看清代到日治時期,渡口在芎林對外交通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這類大眾運輸設施的特殊性,多非個人私設即可承擔。此碑呈現自光緒十九(1893) 年設置義租田地以維持運作,當時參與人士遍及芎林、竹東,顯見得此對渡芎林、竹東兩地義渡重要性。..., 保存現狀是完整良好.

案件編號20240527000005
個案名稱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級別代碼6.1.1
級別名稱一般古物
總類

1:

code : G3
name :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典藏或財產編號(空)
評定基準

1: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

2:

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

3: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的文字內容,雖多為人名與金額的紀錄。但從其相關史實來看清代到日治時期,渡口在芎林對外交通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這類大眾運輸設施的特殊性,多非個人私設即可承擔。此碑呈現自光緒十九(1893) 年設置義租田地以維持運作,當時參與人士遍及芎林、竹東,顯見得此對渡芎林、竹東兩地義渡重要性。從地方發展、交通建設及公共事務參與等觀點來看,碑文記錄參與設置九芎林街前義渡義租田產的芎林、竹東兩地人士,使得此碑表現出其跨越地區範圍的文化資產價值。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竹縣
distName : 芎林鄉
address : 文昌街廣福巷45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4-19/45c3824f-2eba-4566-b7f0-05247dc80595/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4-19/45c3824f-2eba-4566-b7f0-05247dc80595/九芎林街前義渡碑.jpg

name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代表圖像來源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備註歷史沿革參考來源:鍾心怡建築師事務所,《新竹縣芎林鄉碑碣基礎調查研究-成果報告》(2022),竹北,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保管單位

1:

name : 新OOOOOOO
古物所在地

1:

name : 新OOOOO
saveSpace : 寺廟
saveSpaceIdentity : 無文資身分
address : 廣福宮前空地
數量1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其他
出處或來源說明其他
保存現狀完整良好
綜合描述古物歷史背景 九芎林街前義渡,原稱九芎林義渡,主要為芎林地區對渡二重埔及樹杞林等地,當時頭前溪河面寬逾 50 丈(超過 160公尺),該義渡早在咸豐年間便已設置,到了清光緒十九(1893)年時,再由地方仕紳鄭獻瑞、彭殿華、劉如棟等人,捐置義田,年可收租穀 43 石;每年給渡夫工食穀 40 石,剩餘 3 石存留,作為修船、修路等費用。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為清光緒二十(1894)年勒石,記載內容為經理人彭殿華、鄭獻瑞、黃坤南、劉如棟、徐炳南、邱欽明等人,捐資設置維持九芎林對渡今竹東義渡所需要之田業的捐款事蹟。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現存於芎林廣福宮左側,碑體為砂岩材質,碑高102公分、寬54公分、厚12公分,頂部兩側切角,碑文為陰刻碑體楷書,碑體略有風化,碑文尚能判讀。 古物相關人物及歷史 臺灣的津渡制度,遲至清領初期已出現,根據《臺灣通史》的分類,清代臺灣船渡分成「官渡」、「私渡」以及「義渡」三種類型:早期的「官渡」、「私渡」,有著加徵渡稅與所費不貲等紛爭弊端,時常造成行旅艱困,不利於內陸往來發展;引因而生的「義渡」是由官方與民間仕紳共同籌措設置與維運,意即為往來的旅客提供免費的渡河服務,確保津渡旅人的權利與安全. 石碑捐資清楚紀錄經理人為彭殿華,彭殿華是當時芎林知名文人,熱心公益,明治三十(1898)年,建立明復堂,自廣東省陸豐縣五雲洞引入同為彭氏宗親之恩主公信仰,藉以戒治鴉片;隨後明復堂改組為復善堂,並且附設仁濟藥舖,故可知其人在地方扮演重要領導角色。 古物文化意義 義渡碑是見證清代臺灣社會「義渡」制度形成與運作的重要文物,由官民共同合作與維運的「義渡」,不僅扮演了聯繫內陸交通並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更是當時社會公益事業的一環,具有記錄地方族群歷史與社會經濟制度發展的價值。而「九芎林街前義渡碑」是新竹現存少數義渡碑之一,從碑文內容可以見證清末時期地方仕紳共同捐資的義舉,也是見證九芎林街與樹杞林街往來密切的歷史活動的珍貴古物。
年代清代(1894)年
尺寸長 102/寬 54/厚 12公分
材質石質(砂岩)
保存環境半開放空間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府授文獻字第1129050311號
registerDate : 2023-11-30 00:00:00.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240527000005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右側
author : 采義科技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4/1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10-24/92322457-e527-4b49-a0cc-6b7aa174a24b/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右側.jpg

2:

mediaName :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左側
author : 采義科技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4/1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10-24/5077de92-40be-464d-820f-969c607fe0d5/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左側.jpg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6-07/72697545-41a9-4ade-86ac-7aa3180e1a21/112年11月30日府授文獻字第1129050311號公告.pdf
主管機關名稱新竹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史料文獻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302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3-5510201*705
repImgId255689

案件編號

20240527000005

個案名稱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級別代碼

6.1.1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總類

1:

code : G3
name :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典藏或財產編號

(空)

評定基準

1: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

2:

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

3: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的文字內容,雖多為人名與金額的紀錄。但從其相關史實來看清代到日治時期,渡口在芎林對外交通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這類大眾運輸設施的特殊性,多非個人私設即可承擔。此碑呈現自光緒十九(1893) 年設置義租田地以維持運作,當時參與人士遍及芎林、竹東,顯見得此對渡芎林、竹東兩地義渡重要性。從地方發展、交通建設及公共事務參與等觀點來看,碑文記錄參與設置九芎林街前義渡義租田產的芎林、竹東兩地人士,使得此碑表現出其跨越地區範圍的文化資產價值。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新竹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竹縣
distName : 芎林鄉
address : 文昌街廣福巷45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4-19/45c3824f-2eba-4566-b7f0-05247dc80595/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4-19/45c3824f-2eba-4566-b7f0-05247dc80595/九芎林街前義渡碑.jpg

name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代表圖像來源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備註

歷史沿革參考來源:鍾心怡建築師事務所,《新竹縣芎林鄉碑碣基礎調查研究-成果報告》(2022),竹北,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保管單位

1:

name : 新OOOOOOO

古物所在地

1:

name : 新OOOOO
saveSpace : 寺廟
saveSpaceIdentity : 無文資身分
address : 廣福宮前空地

數量

1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其他

出處或來源說明

其他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綜合描述

古物歷史背景 九芎林街前義渡,原稱九芎林義渡,主要為芎林地區對渡二重埔及樹杞林等地,當時頭前溪河面寬逾 50 丈(超過 160公尺),該義渡早在咸豐年間便已設置,到了清光緒十九(1893)年時,再由地方仕紳鄭獻瑞、彭殿華、劉如棟等人,捐置義田,年可收租穀 43 石;每年給渡夫工食穀 40 石,剩餘 3 石存留,作為修船、修路等費用。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為清光緒二十(1894)年勒石,記載內容為經理人彭殿華、鄭獻瑞、黃坤南、劉如棟、徐炳南、邱欽明等人,捐資設置維持九芎林對渡今竹東義渡所需要之田業的捐款事蹟。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現存於芎林廣福宮左側,碑體為砂岩材質,碑高102公分、寬54公分、厚12公分,頂部兩側切角,碑文為陰刻碑體楷書,碑體略有風化,碑文尚能判讀。 古物相關人物及歷史 臺灣的津渡制度,遲至清領初期已出現,根據《臺灣通史》的分類,清代臺灣船渡分成「官渡」、「私渡」以及「義渡」三種類型:早期的「官渡」、「私渡」,有著加徵渡稅與所費不貲等紛爭弊端,時常造成行旅艱困,不利於內陸往來發展;引因而生的「義渡」是由官方與民間仕紳共同籌措設置與維運,意即為往來的旅客提供免費的渡河服務,確保津渡旅人的權利與安全. 石碑捐資清楚紀錄經理人為彭殿華,彭殿華是當時芎林知名文人,熱心公益,明治三十(1898)年,建立明復堂,自廣東省陸豐縣五雲洞引入同為彭氏宗親之恩主公信仰,藉以戒治鴉片;隨後明復堂改組為復善堂,並且附設仁濟藥舖,故可知其人在地方扮演重要領導角色。 古物文化意義 義渡碑是見證清代臺灣社會「義渡」制度形成與運作的重要文物,由官民共同合作與維運的「義渡」,不僅扮演了聯繫內陸交通並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更是當時社會公益事業的一環,具有記錄地方族群歷史與社會經濟制度發展的價值。而「九芎林街前義渡碑」是新竹現存少數義渡碑之一,從碑文內容可以見證清末時期地方仕紳共同捐資的義舉,也是見證九芎林街與樹杞林街往來密切的歷史活動的珍貴古物。

年代

清代(1894)年

尺寸

長 102/寬 54/厚 12公分

材質

石質(砂岩)

保存環境

半開放空間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府授文獻字第1129050311號
registerDate : 2023-11-30 00:00:00.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240527000005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右側
author : 采義科技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4/1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10-24/92322457-e527-4b49-a0cc-6b7aa174a24b/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右側.jpg

2:

mediaName :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左側
author : 采義科技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4/1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10-24/5077de92-40be-464d-820f-969c607fe0d5/九芎林街前義渡碑_左側.jpg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6-07/72697545-41a9-4ade-86ac-7aa3180e1a21/112年11月30日府授文獻字第1129050311號公告.pdf

主管機關名稱

新竹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史料文獻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302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5510201*705

repImgId

255689

根據識別碼 20240527000005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240527000005 資料。

[ 搜尋所有 20240527000005 ... ]

根據名稱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資料。

[ 搜尋所有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 ]

在『文資局古物』資料集內搜尋:


與九芎林街前義渡碑同分類的文資局古物

獸面紋斝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器三錐狀足帶鋬,器口有兩立柱。器身飾獸面紋,立柱上飾渦紋。器形、紋飾皆是二里岡上層期典型,是同類型銅斝中的精品。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子犯和鐘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鐘成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共十二件。各有刻銘,記載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後返晉掌權,及晉楚城濮之戰等重要史實。作器者子犯,即晉文公(重耳)之舅父狐偃。器型屬於西周代「甬鐘」的形制,鐘體飾「長舌回首龍紋」...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獸面紋編鐃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編鐃三件成組,是殷商典型定例。腹飾獸面紋,大小共三件,紋飾相同,大小相序。《周禮》:「金鐃止鼓」,也標示此組編鐃在樂器史上特殊的功能。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嵌綠松石獸面紋鉞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帶肩器身,腰線呈內凹形,內扁平。器身上有獸面紋,內上有松綠石及孔雀石鑲嵌的獸面紋。青銅鉞在商後期以特具藝術風格而突顯,此鉞紋飾為典型商後期以安陽為主流行之風格,與管鞏鉞並列為當時鉞之兩大類型。其松綠石...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鉞之一側稜脊上有缺。2、獸面紋下部鏤空處有兩側斷裂。3、部份鑲嵌疑後補。

鎏金山紋獸足樽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樽」是漢代的盛酒器,此器器表鎏金,製作、裝飾頗講究。器蓋作漢代流行的博山式,圓筒形器身,下有三獸形足。環器飾以仙山、靈獸、羽人等圖像,具體呈現了漢代重視長生久視的主流意識。原藏於清宮養性殿的頤和軒。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多處舊刻痕。2、多處有傷補。3、鑄作遺痕(原鼓凸)。

元人雜書卷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收羅眾多元代書家小幅作品,楷行草書俱全,古茂淳雅,其中包括康里巎、楊載、周馳、袁桷、虞集、饒介書蹟,結體和筆法除受晉唐各家影響外,足見在趙孟頫倡導復古風氣影響下,元人書法的取向。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宋四家真蹟冊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冊頁收錄「宋四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書法傑作八件。〈蘇軾致知縣朝奉尺牘(江上帖)〉為蘇軾傳世最晚的墨蹟,用筆雄健,章法自然。〈蘇軾書次辯才韻詩〉用筆堅實沉著,筆致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明吳彬畫楞嚴廿五圓通佛像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冊雖無作者款印,但畫中人物造型、山石畫風皆可見吳彬特色。共二十七開,描繪《楞嚴經》二十五位得道的佛教人物。畫面安排加入更多世間場景,也可見晚明之器用特色,顯示出晚明宗教與視覺文化的互動交融。晚明佛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淳化祖帖(十)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淳化閣帖」為叢帖之祖,保存北宋以前重要書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今存宋拓「淳化閣帖」多欠完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全帖總計十卷,為明代潘允亮據賈似道舊藏本翻刻本的後期拓本,或列入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系統,...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折裂。

淳化祖帖(九)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淳化閣帖」為叢帖之祖,保存北宋以前重要書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今存宋拓「淳化閣帖」多欠完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全帖總計十卷,為明代潘允亮據賈似道舊藏本翻刻本的後期拓本,或列入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系統,...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宋榻武岡帖(十)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武岡帖」自「絳帖公庫本」翻刻而成,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為武岡新帖,更正舊本第一卷衛夫人、宋儋書摹刻不佳,第九卷誤王獻之為諸子之帖等錯誤,是研究書法的重要材料。同時,此帖又反映宋代刻帖風氣盛行,具有學術...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董其昌臨張旭郎官壁記軸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董氏主張學書當從臨古入手,求其神似於不似間。本幅臨張旭郎官壁記,結體用筆,頗見徐浩、顏真卿的影響,為董氏臨古的佳作。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包首傷補,霉傷。本幅傷損,傷補,霉傷,折裂。

元趙孟頫鮮于樞墨蹟合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冊集元代南北書壇領袖趙孟頫與鮮于樞尺牘信札,書風率意天真,面目各具,為二人傳世的代表作,是研究元代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婁堅書五言古詩卷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婁堅(1567-1631),字子柔,嘉定人。與明末程嘉燧、唐時升、李流芳以詩文、書畫蜚聲海內,人稱「嘉定四先生」。清人推許婁堅詩文的成就為「四先生」之冠,本幅長卷行書古詩,可以得見詩文和書法兩方面才華...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王鐸琅華館師古帖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為清代著名書家王鐸臨寫晉人古帖之作,但通篇運筆變化豐富,墨色濃黑飽滿,肆意酣暢,深具個人書風特色,為王鐸傳世的代表之作。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包首:磨損,霉傷。本幅:霉傷,折裂。

獸面紋斝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器三錐狀足帶鋬,器口有兩立柱。器身飾獸面紋,立柱上飾渦紋。器形、紋飾皆是二里岡上層期典型,是同類型銅斝中的精品。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子犯和鐘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鐘成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共十二件。各有刻銘,記載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後返晉掌權,及晉楚城濮之戰等重要史實。作器者子犯,即晉文公(重耳)之舅父狐偃。器型屬於西周代「甬鐘」的形制,鐘體飾「長舌回首龍紋」...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獸面紋編鐃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編鐃三件成組,是殷商典型定例。腹飾獸面紋,大小共三件,紋飾相同,大小相序。《周禮》:「金鐃止鼓」,也標示此組編鐃在樂器史上特殊的功能。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嵌綠松石獸面紋鉞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帶肩器身,腰線呈內凹形,內扁平。器身上有獸面紋,內上有松綠石及孔雀石鑲嵌的獸面紋。青銅鉞在商後期以特具藝術風格而突顯,此鉞紋飾為典型商後期以安陽為主流行之風格,與管鞏鉞並列為當時鉞之兩大類型。其松綠石...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鉞之一側稜脊上有缺。2、獸面紋下部鏤空處有兩側斷裂。3、部份鑲嵌疑後補。

鎏金山紋獸足樽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樽」是漢代的盛酒器,此器器表鎏金,製作、裝飾頗講究。器蓋作漢代流行的博山式,圓筒形器身,下有三獸形足。環器飾以仙山、靈獸、羽人等圖像,具體呈現了漢代重視長生久視的主流意識。原藏於清宮養性殿的頤和軒。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多處舊刻痕。2、多處有傷補。3、鑄作遺痕(原鼓凸)。

元人雜書卷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收羅眾多元代書家小幅作品,楷行草書俱全,古茂淳雅,其中包括康里巎、楊載、周馳、袁桷、虞集、饒介書蹟,結體和筆法除受晉唐各家影響外,足見在趙孟頫倡導復古風氣影響下,元人書法的取向。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宋四家真蹟冊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冊頁收錄「宋四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書法傑作八件。〈蘇軾致知縣朝奉尺牘(江上帖)〉為蘇軾傳世最晚的墨蹟,用筆雄健,章法自然。〈蘇軾書次辯才韻詩〉用筆堅實沉著,筆致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明吳彬畫楞嚴廿五圓通佛像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冊雖無作者款印,但畫中人物造型、山石畫風皆可見吳彬特色。共二十七開,描繪《楞嚴經》二十五位得道的佛教人物。畫面安排加入更多世間場景,也可見晚明之器用特色,顯示出晚明宗教與視覺文化的互動交融。晚明佛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淳化祖帖(十)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淳化閣帖」為叢帖之祖,保存北宋以前重要書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今存宋拓「淳化閣帖」多欠完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全帖總計十卷,為明代潘允亮據賈似道舊藏本翻刻本的後期拓本,或列入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系統,...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折裂。

淳化祖帖(九)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淳化閣帖」為叢帖之祖,保存北宋以前重要書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今存宋拓「淳化閣帖」多欠完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全帖總計十卷,為明代潘允亮據賈似道舊藏本翻刻本的後期拓本,或列入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系統,...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宋榻武岡帖(十)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武岡帖」自「絳帖公庫本」翻刻而成,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為武岡新帖,更正舊本第一卷衛夫人、宋儋書摹刻不佳,第九卷誤王獻之為諸子之帖等錯誤,是研究書法的重要材料。同時,此帖又反映宋代刻帖風氣盛行,具有學術...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董其昌臨張旭郎官壁記軸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董氏主張學書當從臨古入手,求其神似於不似間。本幅臨張旭郎官壁記,結體用筆,頗見徐浩、顏真卿的影響,為董氏臨古的佳作。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包首傷補,霉傷。本幅傷損,傷補,霉傷,折裂。

元趙孟頫鮮于樞墨蹟合冊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冊集元代南北書壇領袖趙孟頫與鮮于樞尺牘信札,書風率意天真,面目各具,為二人傳世的代表作,是研究元代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婁堅書五言古詩卷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婁堅(1567-1631),字子柔,嘉定人。與明末程嘉燧、唐時升、李流芳以詩文、書畫蜚聲海內,人稱「嘉定四先生」。清人推許婁堅詩文的成就為「四先生」之冠,本幅長卷行書古詩,可以得見詩文和書法兩方面才華...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王鐸琅華館師古帖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件為清代著名書家王鐸臨寫晉人古帖之作,但通篇運筆變化豐富,墨色濃黑飽滿,肆意酣暢,深具個人書風特色,為王鐸傳世的代表之作。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包首:磨損,霉傷。本幅:霉傷,折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