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畜禽產業效率及永續友善環境綱要計畫(2/4)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計畫名稱提升畜禽產業效率及永續友善環境綱要計畫(2/4)的主辦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計畫類別(次類別)是部會施政計畫, 年度是111, 計畫期程(起)是20210101, 計畫期程(訖)是20241231, 年累計實際進度是99.00%, 年累計預定進度是100.00%,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是100.00%, 年度預算達成率(%)是100.00%, 重要執行成果是計畫亮點:「【家畜】1.生乳PAG在阿爾拜因山羊早期懷孕檢測及預估胚胎數量皆可應用,具有作為阿爾拜因山羊懷孕檢測分子生物標誌之潛力。2.使用機器人擠乳可以提升擠乳次數,擠乳機器人系統牛隻偵測高體細胞後,有一定程度自動恢復比例,可能與急性物理傷害或牛隻啟動免疫機制有關。3.本年度待運與運送屠體損傷改善....
主管機關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主辦機關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院核管制編號 | 1110030 |
計畫類別(次類別) | 部會施政計畫 |
計畫名稱 | 提升畜禽產業效率及永續友善環境綱要計畫(2/4) |
總計畫經費 | 1119443 |
整年預算 | 291621 |
管制級別 | 部會管制 |
管考週期 | 每季 |
計畫期程(起) | 20210101 |
計畫期程(訖) | 20241231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空) |
年度 | 111 |
月份 | 12 |
年累計預定進度 | 100.00% |
年累計實際進度 | 99.00% |
年累計分配預算數 | 291621 |
年累計實現數 | 291375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 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 | 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 | 計畫亮點:「【家畜】1.生乳PAG在阿爾拜因山羊早期懷孕檢測及預估胚胎數量皆可應用,具有作為阿爾拜因山羊懷孕檢測分子生物標誌之潛力。2.使用機器人擠乳可以提升擠乳次數,擠乳機器人系統牛隻偵測高體細胞後,有一定程度自動恢復比例,可能與急性物理傷害或牛隻啟動免疫機制有關。3.本年度待運與運送屠體損傷改善最高可達85%、死亡改善100%;繫留區死亡率改善 47%;屠宰區屠體損傷改善可達92%,效果精準而顯著。配合本研究之生產鏈,改善屠體損傷經濟效益分析-屠宰場1場完整生產鏈為例,預估可減少損失756,321元/年。4.本研究發現懷孕母豬友善飼養較狹欄飼養每胎增加1~1.4頭離乳仔豬,母豬人道分娩欄較傳統分娩欄減少仔豬壓死/死亡%13.8%~28.2,效果顯著。5.本年度試驗發現,採取不剪尾策略之豬隻,對於豬隻死亡率有極顯著改善(0.93%~2.96%),對於各項生長性能例如:離乳均重、出保育均重、平均增重、上市體重、換肉率及咬尾率皆無負面影響且差異不顯著,尤其是豬隻咬尾情況可以完全避免(改善70%)。6.建立機械學習所需之訓練集(training set)及測試集影像各乙組 (test set),作為建立機械學習模型之訓練集 (trainingset),包括成功哺乳(仔豬終止、母豬終止)、哺乳失敗(仔豬終止、母豬終止)及未哺乳,共計超過3,200段影片。完成辨識泌乳母豬哺乳行為之機械學習模型乙式。此類高品質豬隻影像資料,甚少見於國內及國外相關文獻,其可做為本次及後續農畜牧生產自動化及智慧化等相關研究之重要資材。7.已完成微生物水解羊隻臟器之標準化製程並進行動物試驗,已進行相關製程與完成專利申請。8.舒肥加熱條件之確立,為確保每條小里肌之中心溫度皆有達到66°C,故選擇以80°C、85°C加熱90分鐘作為後續試驗的加熱條件。9.分娩舍導入自動餵飼系統,改善泌乳期母豬飼料採食量,並增加仔豬離乳體重5%。10.降低飼糧調整之動物實驗評估成本與加速飼糧優化速度,並建立臺灣豬隻腸道菌相基礎資料庫。11.建置示範場域短距物聯網與預警系統,將可改善牧場管理效率減少每日巡視工時約0.6小時,及時發現問題豬隻進行治療或隔離以減少死亡率,提升育成率約3~5%。12.導入新式發光二極體設備後,可降解牧場內有害氣體、PM2.5與細菌,同時提升動物與作業人員健康,並減少產業經濟損失。13.以延長乾燥時間及滅菌方式,可顯著改善熟食香腸色澤與質地。【家禽】1.褐色菜鴨推薦育成期植物性飼糧含營養濃度CP 11.5%、ME 3,000 kcal/kg,即可滿足褐色菜鴨未來產蛋之所需。2.雜交選育具耐熱特性之畜試土雞比較G4世代與107年G0世代之資料發現,在出售整齊度、產蛋數、飼料換蛋率及豪氏單位方面,G4世代分別優於G0世代達3.7%、14枚、12.2%及7.5%。3.花畜鬥雞於20週齡的生長整齊度已趨穩定並減少約2%變異度、受精率由G0代的54.6%提升到G3代89.2%,總提升率達35%,此可有效提高種蛋出雛數。而產蛋性狀穩定維持61%產蛋率,且花畜鬥雞具有耐熱性基因與產蛋基因純合子型基因,可提升花畜鬥雞品系性能與適應氣候變遷,成為優良的鬥雞種原。【飼料牧草】1.選育國產牧草新品系以符合反芻動物之營養需求及經濟牧草產量。 2.評估不同芻料利用模式及相關成本效益以提供多元化之國產芻料選擇。3.開發新型態芻料調製技術,增加國產芻料經營彈性與建立新供應體系,方便於動物飼養管理。4.建立臺灣水鹿應用國產芻料配製完全混日糧之飼養技術,此結果供鹿農參考,當進口芻料缺貨或價格高漲時,可考慮使用多元化之國產芻料。5.多體學技術與高通量資訊數據建立熱帶地區種豬體內與高飼料效率有關的微生物族群,開發與飼料效率相關的菌種生物標記。6.使用之乳品質分析儀傅立葉紅外線光譜法脂肪酸模組,為國內目前唯一,經由兩年總乳資料收集已經了解國內三種類乳脂肪酸之平均值與季節性變化,此可作為國內應用脂肪酸數據之基礎值。7.開發自篩乳酸菌與枯草桿菌之複合菌飼料添加物應用之飼料配方1式。乳酸菌具有提高免疫能力之潛力,枯草桿菌則可提高白肉雞之增重;複合菌之添加則可降低血中脂質及免疫能力。嘗試 LPS 內毒素毒性試驗來測定免疫能力,包含疼痛指數,血中免疫球蛋白及細胞淚素含量等,為目前國際創新技術之一。8.創新將大豆油用於改善乳羊夏季乳成分用。當日糧中添加1%大豆油可以改善山羊夏季乳成分。【污染防治】特於111年3月16日辦理「標準豬舍成果發表暨示範觀摩會」,邀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黃副主任委員金城、畜牧處、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農業科技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各縣市政府農業局主辦及養豬產業團體等約計60人次參與。【種畜禽】1.強化依畜牧法登記種畜禽場之重要疾病監測及提升牧場生物安全度、建置種畜禽耐病性狀檢定資訊庫。2.建立臺灣梅花鹿發情同期化調控與人工授精技術,並輔導民間鹿場進行臺灣水鹿、臺灣梅花鹿與紅麋鹿精液冷凍保存與應用。3.完成供應胚蛋鴨場之生物安全評鑑標準。4.建立山羊TLR基因SNP位點,進一步探討山羊生理表現值與血液各參數數據之關聯性。5.藉由種鵝智能化精準給飼系統之開發,有利於掌握種公、母鵝飼料採食量之精準取得,利於評估個體飼料效率之表現及進行族群選拔工作。【生物技術】完成臺灣涼季與熱季畜禽生理值參考手冊出刊,提供產業對緩解畜禽熱緊迫參考。【動保生醫】1.生產SPF無特定病原雞胚蛋及雛雞,供應國家動物用藥品、疫苗檢定、禽病診斷及相關生醫領域之實驗動物用途。2.完成SPF雞隻腸道糞便菌相基礎資料分析。3.完成MD畜禽ISO 9001:2015國際認證3件及AAALAC國際認證續評1件。4.持續改善MD番鴨飼養環境及強化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每年可穩定生產供應MD畜禽,提供國內學術研究單位及生醫廠商研究生醫資材,提升國內疫苗產值並降低產業採購疫苗成本。5.建立進行小鼠腎臟異體移植模式的步驟,可作為未來大動物臨床前或臨床試驗之參考。6.開發功能性低聚糖之生產方法應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炎,日後可進一步開發成保健產品切入保健產業藍海市場。7.建立脛骨與齒槽骨植入醫材之動物功效及安全測試平台,本年植入性醫材試驗案也通過OECD GLP認證查核,可提供國內醫材廠商國際級的委託服務,協助其產品進行臨床前動物功效及安全性試驗,可產出符合國際認證試驗報告,協助廠商加速取得國內外市場上市許可證,競爭龐大商機。」 / 關鍵成果:「【家畜】1.108年透過產後積極檢查子宮復舊並處置,至110年縮短泌乳牛空胎期28天,每天飼料與人力成本350元計,每頭牛節省9,800元。套用全國牧場規模平均250頭牛、泌乳牛45%計算,9,800元*250頭*45%,一個牧場因空胎期縮短一年節省110萬元。2.待運與運送屠體損傷改善最高可達85%、死亡改善100%;繫留區死亡率改善47%;屠宰區屠體損傷改善可達92%,本年度配合本研究之生產鏈預估可減少損失756,321元/年。3.母豬友善飼養每胎增加1~1.4頭離乳仔豬,人道分娩欄較傳統減少仔豬壓死/死亡%13.8%~28.2。4.採取不剪尾策略之豬隻,對於豬隻死亡率有極顯著改善(0.93%~2.96%)咬尾情況可以完全避免(改善70%)。5.建立機械學習所需之訓練集(training set)及測試集影像各乙組 (test set),此類高品質豬隻影像資料,甚少見於國內及國外相關文獻。6.完成微生物水解羊隻臟器之標準化製程並進行動物試驗與專利申請。7.舒肥加熱條件選擇以80°C、85°C加熱90分鐘,確保每條小里肌之中心溫度皆有達到66°C。8.運用母豬攝食調配及飼養管理技術,提升仔豬離乳窩重,節省牧場人員作業時間。9.除了品種間菌相差異外,豬隻性能檢定指數與腸道菌具有相關性,飼糧與品種均對腸道菌相有顯著影響。10.本年度待運與運送屠體損傷改善最高可達85%、死亡改善100%;繫留區死亡率改善47%;屠宰區屠體損傷改善可達92%,效果精準而顯著。【污染防治】持續精進畜牧污染防治科技研發量能,透過期刊發表及產業輔導推廣,迄12月底已發表國內期刊、研討會論文及研究報告等計20篇,並進行197場次畜牧污染防治相關諮詢輔導。【種畜禽】1.透過RFID及秤重系統設計與通道測試,並利用攝影設備協助鵝隻採食行為觀察,提供給飼系統初步設計,完成智能化精準給飼系統設計。2.建立供應胚蛋鴨場之生物安全評鑑標準,並依鴨舍設施、鴨隻性能表現、文件紀錄、疾病防治、衛生管理及公害防治等 6 大分類設計不同項目評分。【動保生醫】1.公立收容所現況調查分析,制定「給機關及中央之意見」。2.完成SPF雞隻腸道糞便菌相基礎資料分析。3.本年度累計生產供應MD番鴨胚蛋及雛鴨合計5,648枚(隻),較110年度增加2,674枚(隻);每顆MD番鴨胚蛋約可製成2千劑疫苗,111年度生產供應4,508枚胚蛋,可製成901.6萬劑疫苗,疫苗產值達1,800萬元(每劑疫苗已2元計算),可供應450.8萬之水禽施打2次疫苗,以雛水禽每隻價格20元及降低10%死亡率計算,可減少產業因雛水禽死亡的損失約901.6萬元。4.本年度MD兔隻推廣售價已突破單隻1,145元,達歷史新高。5.利用獨有SPF生醫豬,加上通過GLP認證動物執行團隊進行動物試驗,打造上下一條龍服務模式,協助國內醫材廠商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研發出創新、優質及安全之高階醫療產品,並順利取得產品許可證,將其產品於國內外市場上市亦造福國內民眾。6.本計畫利用跨機構專長結合,進行建置腎臟移植技術測試平台,提供國內外生技醫藥廠商之藥物開發與細胞治療之產品臨床前動物安全性測試報告,競爭龐大商機之醫療市場。」 |
計畫核定情形 | (空) |
落後原因分析 | 計畫皆按進度執行,因育成進駐案已完成審查,待簽約,未完成育成進駐1件。 |
機關因應對策 | 【家畜】1.使用自動餵飼系統配合試驗設計調整餵飼餐數及時間時,需配合母豬作息時間,且需針對每個牧場進行調整,方可達到系統最大效益。因應對策為調整自動餵飼系統參數,使配合試驗牧場母豬作息習慣2.目前滅菌後的熟食香腸色澤及口感尚與一般常見之香腸產品有落差,需藉由製程及配方改良以精進產品品質。為此112年將進行配方及製程參數調整,並行鋁箔袋或不同包裝材料之重複試驗,以確定產品製程及保存期間的品質變化。【動保生醫】1. 公立收容所獸醫師公務繁忙,故較難聯繫約定訪談時間。因此研究訪談改為線上及書面訪談形式,節省雙方時間。2.SPF雞畜舍建築逐年老舊,動物舍原始設計恐未能全面符合現在SPF環境需求,畜舍一旦發生疾病污染,舍內雞隻勢必全數清除而無法維持胚蛋及雛雞供應。因應對策為持續爭取經費以汰換老舊SPF雞舍設備。 |
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主辦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院核管制編號1110030 |
計畫類別(次類別)部會施政計畫 |
計畫名稱提升畜禽產業效率及永續友善環境綱要計畫(2/4) |
總計畫經費1119443 |
整年預算291621 |
管制級別部會管制 |
管考週期每季 |
計畫期程(起)20210101 |
計畫期程(訖)20241231 |
隸屬專案(子專案)(空) |
年度111 |
月份12 |
年累計預定進度100.00% |
年累計實際進度99.00% |
年累計分配預算數291621 |
年累計實現數291375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計畫亮點:「【家畜】1.生乳PAG在阿爾拜因山羊早期懷孕檢測及預估胚胎數量皆可應用,具有作為阿爾拜因山羊懷孕檢測分子生物標誌之潛力。2.使用機器人擠乳可以提升擠乳次數,擠乳機器人系統牛隻偵測高體細胞後,有一定程度自動恢復比例,可能與急性物理傷害或牛隻啟動免疫機制有關。3.本年度待運與運送屠體損傷改善最高可達85%、死亡改善100%;繫留區死亡率改善 47%;屠宰區屠體損傷改善可達92%,效果精準而顯著。配合本研究之生產鏈,改善屠體損傷經濟效益分析-屠宰場1場完整生產鏈為例,預估可減少損失756,321元/年。4.本研究發現懷孕母豬友善飼養較狹欄飼養每胎增加1~1.4頭離乳仔豬,母豬人道分娩欄較傳統分娩欄減少仔豬壓死/死亡%13.8%~28.2,效果顯著。5.本年度試驗發現,採取不剪尾策略之豬隻,對於豬隻死亡率有極顯著改善(0.93%~2.96%),對於各項生長性能例如:離乳均重、出保育均重、平均增重、上市體重、換肉率及咬尾率皆無負面影響且差異不顯著,尤其是豬隻咬尾情況可以完全避免(改善70%)。6.建立機械學習所需之訓練集(training set)及測試集影像各乙組 (test set),作為建立機械學習模型之訓練集 (trainingset),包括成功哺乳(仔豬終止、母豬終止)、哺乳失敗(仔豬終止、母豬終止)及未哺乳,共計超過3,200段影片。完成辨識泌乳母豬哺乳行為之機械學習模型乙式。此類高品質豬隻影像資料,甚少見於國內及國外相關文獻,其可做為本次及後續農畜牧生產自動化及智慧化等相關研究之重要資材。7.已完成微生物水解羊隻臟器之標準化製程並進行動物試驗,已進行相關製程與完成專利申請。8.舒肥加熱條件之確立,為確保每條小里肌之中心溫度皆有達到66°C,故選擇以80°C、85°C加熱90分鐘作為後續試驗的加熱條件。9.分娩舍導入自動餵飼系統,改善泌乳期母豬飼料採食量,並增加仔豬離乳體重5%。10.降低飼糧調整之動物實驗評估成本與加速飼糧優化速度,並建立臺灣豬隻腸道菌相基礎資料庫。11.建置示範場域短距物聯網與預警系統,將可改善牧場管理效率減少每日巡視工時約0.6小時,及時發現問題豬隻進行治療或隔離以減少死亡率,提升育成率約3~5%。12.導入新式發光二極體設備後,可降解牧場內有害氣體、PM2.5與細菌,同時提升動物與作業人員健康,並減少產業經濟損失。13.以延長乾燥時間及滅菌方式,可顯著改善熟食香腸色澤與質地。【家禽】1.褐色菜鴨推薦育成期植物性飼糧含營養濃度CP 11.5%、ME 3,000 kcal/kg,即可滿足褐色菜鴨未來產蛋之所需。2.雜交選育具耐熱特性之畜試土雞比較G4世代與107年G0世代之資料發現,在出售整齊度、產蛋數、飼料換蛋率及豪氏單位方面,G4世代分別優於G0世代達3.7%、14枚、12.2%及7.5%。3.花畜鬥雞於20週齡的生長整齊度已趨穩定並減少約2%變異度、受精率由G0代的54.6%提升到G3代89.2%,總提升率達35%,此可有效提高種蛋出雛數。而產蛋性狀穩定維持61%產蛋率,且花畜鬥雞具有耐熱性基因與產蛋基因純合子型基因,可提升花畜鬥雞品系性能與適應氣候變遷,成為優良的鬥雞種原。【飼料牧草】1.選育國產牧草新品系以符合反芻動物之營養需求及經濟牧草產量。 2.評估不同芻料利用模式及相關成本效益以提供多元化之國產芻料選擇。3.開發新型態芻料調製技術,增加國產芻料經營彈性與建立新供應體系,方便於動物飼養管理。4.建立臺灣水鹿應用國產芻料配製完全混日糧之飼養技術,此結果供鹿農參考,當進口芻料缺貨或價格高漲時,可考慮使用多元化之國產芻料。5.多體學技術與高通量資訊數據建立熱帶地區種豬體內與高飼料效率有關的微生物族群,開發與飼料效率相關的菌種生物標記。6.使用之乳品質分析儀傅立葉紅外線光譜法脂肪酸模組,為國內目前唯一,經由兩年總乳資料收集已經了解國內三種類乳脂肪酸之平均值與季節性變化,此可作為國內應用脂肪酸數據之基礎值。7.開發自篩乳酸菌與枯草桿菌之複合菌飼料添加物應用之飼料配方1式。乳酸菌具有提高免疫能力之潛力,枯草桿菌則可提高白肉雞之增重;複合菌之添加則可降低血中脂質及免疫能力。嘗試 LPS 內毒素毒性試驗來測定免疫能力,包含疼痛指數,血中免疫球蛋白及細胞淚素含量等,為目前國際創新技術之一。8.創新將大豆油用於改善乳羊夏季乳成分用。當日糧中添加1%大豆油可以改善山羊夏季乳成分。【污染防治】特於111年3月16日辦理「標準豬舍成果發表暨示範觀摩會」,邀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黃副主任委員金城、畜牧處、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農業科技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各縣市政府農業局主辦及養豬產業團體等約計60人次參與。【種畜禽】1.強化依畜牧法登記種畜禽場之重要疾病監測及提升牧場生物安全度、建置種畜禽耐病性狀檢定資訊庫。2.建立臺灣梅花鹿發情同期化調控與人工授精技術,並輔導民間鹿場進行臺灣水鹿、臺灣梅花鹿與紅麋鹿精液冷凍保存與應用。3.完成供應胚蛋鴨場之生物安全評鑑標準。4.建立山羊TLR基因SNP位點,進一步探討山羊生理表現值與血液各參數數據之關聯性。5.藉由種鵝智能化精準給飼系統之開發,有利於掌握種公、母鵝飼料採食量之精準取得,利於評估個體飼料效率之表現及進行族群選拔工作。【生物技術】完成臺灣涼季與熱季畜禽生理值參考手冊出刊,提供產業對緩解畜禽熱緊迫參考。【動保生醫】1.生產SPF無特定病原雞胚蛋及雛雞,供應國家動物用藥品、疫苗檢定、禽病診斷及相關生醫領域之實驗動物用途。2.完成SPF雞隻腸道糞便菌相基礎資料分析。3.完成MD畜禽ISO 9001:2015國際認證3件及AAALAC國際認證續評1件。4.持續改善MD番鴨飼養環境及強化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每年可穩定生產供應MD畜禽,提供國內學術研究單位及生醫廠商研究生醫資材,提升國內疫苗產值並降低產業採購疫苗成本。5.建立進行小鼠腎臟異體移植模式的步驟,可作為未來大動物臨床前或臨床試驗之參考。6.開發功能性低聚糖之生產方法應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炎,日後可進一步開發成保健產品切入保健產業藍海市場。7.建立脛骨與齒槽骨植入醫材之動物功效及安全測試平台,本年植入性醫材試驗案也通過OECD GLP認證查核,可提供國內醫材廠商國際級的委託服務,協助其產品進行臨床前動物功效及安全性試驗,可產出符合國際認證試驗報告,協助廠商加速取得國內外市場上市許可證,競爭龐大商機。」 / 關鍵成果:「【家畜】1.108年透過產後積極檢查子宮復舊並處置,至110年縮短泌乳牛空胎期28天,每天飼料與人力成本350元計,每頭牛節省9,800元。套用全國牧場規模平均250頭牛、泌乳牛45%計算,9,800元*250頭*45%,一個牧場因空胎期縮短一年節省110萬元。2.待運與運送屠體損傷改善最高可達85%、死亡改善100%;繫留區死亡率改善47%;屠宰區屠體損傷改善可達92%,本年度配合本研究之生產鏈預估可減少損失756,321元/年。3.母豬友善飼養每胎增加1~1.4頭離乳仔豬,人道分娩欄較傳統減少仔豬壓死/死亡%13.8%~28.2。4.採取不剪尾策略之豬隻,對於豬隻死亡率有極顯著改善(0.93%~2.96%)咬尾情況可以完全避免(改善70%)。5.建立機械學習所需之訓練集(training set)及測試集影像各乙組 (test set),此類高品質豬隻影像資料,甚少見於國內及國外相關文獻。6.完成微生物水解羊隻臟器之標準化製程並進行動物試驗與專利申請。7.舒肥加熱條件選擇以80°C、85°C加熱90分鐘,確保每條小里肌之中心溫度皆有達到66°C。8.運用母豬攝食調配及飼養管理技術,提升仔豬離乳窩重,節省牧場人員作業時間。9.除了品種間菌相差異外,豬隻性能檢定指數與腸道菌具有相關性,飼糧與品種均對腸道菌相有顯著影響。10.本年度待運與運送屠體損傷改善最高可達85%、死亡改善100%;繫留區死亡率改善47%;屠宰區屠體損傷改善可達92%,效果精準而顯著。【污染防治】持續精進畜牧污染防治科技研發量能,透過期刊發表及產業輔導推廣,迄12月底已發表國內期刊、研討會論文及研究報告等計20篇,並進行197場次畜牧污染防治相關諮詢輔導。【種畜禽】1.透過RFID及秤重系統設計與通道測試,並利用攝影設備協助鵝隻採食行為觀察,提供給飼系統初步設計,完成智能化精準給飼系統設計。2.建立供應胚蛋鴨場之生物安全評鑑標準,並依鴨舍設施、鴨隻性能表現、文件紀錄、疾病防治、衛生管理及公害防治等 6 大分類設計不同項目評分。【動保生醫】1.公立收容所現況調查分析,制定「給機關及中央之意見」。2.完成SPF雞隻腸道糞便菌相基礎資料分析。3.本年度累計生產供應MD番鴨胚蛋及雛鴨合計5,648枚(隻),較110年度增加2,674枚(隻);每顆MD番鴨胚蛋約可製成2千劑疫苗,111年度生產供應4,508枚胚蛋,可製成901.6萬劑疫苗,疫苗產值達1,800萬元(每劑疫苗已2元計算),可供應450.8萬之水禽施打2次疫苗,以雛水禽每隻價格20元及降低10%死亡率計算,可減少產業因雛水禽死亡的損失約901.6萬元。4.本年度MD兔隻推廣售價已突破單隻1,145元,達歷史新高。5.利用獨有SPF生醫豬,加上通過GLP認證動物執行團隊進行動物試驗,打造上下一條龍服務模式,協助國內醫材廠商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研發出創新、優質及安全之高階醫療產品,並順利取得產品許可證,將其產品於國內外市場上市亦造福國內民眾。6.本計畫利用跨機構專長結合,進行建置腎臟移植技術測試平台,提供國內外生技醫藥廠商之藥物開發與細胞治療之產品臨床前動物安全性測試報告,競爭龐大商機之醫療市場。」 |
計畫核定情形(空) |
落後原因分析計畫皆按進度執行,因育成進駐案已完成審查,待簽約,未完成育成進駐1件。 |
機關因應對策【家畜】1.使用自動餵飼系統配合試驗設計調整餵飼餐數及時間時,需配合母豬作息時間,且需針對每個牧場進行調整,方可達到系統最大效益。因應對策為調整自動餵飼系統參數,使配合試驗牧場母豬作息習慣2.目前滅菌後的熟食香腸色澤及口感尚與一般常見之香腸產品有落差,需藉由製程及配方改良以精進產品品質。為此112年將進行配方及製程參數調整,並行鋁箔袋或不同包裝材料之重複試驗,以確定產品製程及保存期間的品質變化。【動保生醫】1. 公立收容所獸醫師公務繁忙,故較難聯繫約定訪談時間。因此研究訪談改為線上及書面訪談形式,節省雙方時間。2.SPF雞畜舍建築逐年老舊,動物舍原始設計恐未能全面符合現在SPF環境需求,畜舍一旦發生疾病污染,舍內雞隻勢必全數清除而無法維持胚蛋及雛雞供應。因應對策為持續爭取經費以汰換老舊SPF雞舍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