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科學研究計畫-國家實驗研究院(2/4)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計畫名稱基礎科學研究計畫-國家實驗研究院(2/4)的主辦機關是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計畫類別(次類別)是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年度是110, 計畫期程(起)是20200101, 計畫期程(訖)是20231231, 年累計實際進度是99.00%, 年累計預定進度是100.00%,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是99.14%, 年度預算達成率(%)是99.14%, 重要執行成果是計畫亮點:「1.建立具特色化的資源服務,完成國內學研界第一座8吋GaN化合物半導體製程平台及80GHz RF元件開發;半導體中心結合國網中心能量,與台大合作,於學新館建置40坪20組座位以上的高資安前瞻晶片設計/實作環境,提升中心對外整體運算效能。2.聚焦下世代半導體技術開發與驗證需求,完成40nm....
主管機關 | 科技部 |
主辦機關 |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
院核管制編號 | 1100593 |
計畫類別(次類別) | 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
計畫名稱 | 基礎科學研究計畫-國家實驗研究院(2/4) |
總計畫經費 | 13630059 |
整年預算 | 3283863 |
管制級別 | 自行管制 |
管考週期 | 每季 |
計畫期程(起) | 20200101 |
計畫期程(訖) | 20231231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空) |
年度 | 110 |
月份 | 12 |
年累計預定進度 | 100.00% |
年累計實際進度 | 99.00% |
年累計分配預算數 | 3283863 |
年累計實現數 | 3213487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 99.14% |
年度預算達成率(%) | 99.14% |
重要執行成果 | 計畫亮點:「1.建立具特色化的資源服務,完成國內學研界第一座8吋GaN化合物半導體製程平台及80GHz RF元件開發;半導體中心結合國網中心能量,與台大合作,於學新館建置40坪20組座位以上的高資安前瞻晶片設計/實作環境,提升中心對外整體運算效能。2.聚焦下世代半導體技術開發與驗證需求,完成40nm垂直異向性SOT MRAM記憶體成果,更被2021 Symposia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選為Highlight paper;引進全球三大EDA廠之一西門子(Siemens EDA)公司市值超過500萬美元的「微機電開發平台」,此平台廣泛應用在全球最先進的5G濾波器及各種高階微機電傳感器的開發。3.推動高階育才課程,透過與T公司、聯電等指標性公司合作,新增下世代記憶體、快速電晶體、功率元件等整合性技術課程,並於疫情管制期間轉為線上課程與見習,年度訓練人數未受影響,並增加200餘名學員。4.全球領先之學研服務平台:儀科中心建置之「次埃解析度 (sub-Å) 原子結構研究與應用」研發服務平台,提供臺灣大學團隊研究先進半導體元件及材料結構分析,獲得優異成果,榮獲本院「110年度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特優獎,該平台建立全球最完整的航太級鋁合金之原子級析出物相變態顯微結構演化機制,並首創「原子解析度三維顯微結構」分析技術,提供國際學術界與產業界全新的視野以了解先進材料之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連結。5.全球技術首創:儀科中心與中央大學光電系陳昇暉教授合作協助中央大學進駐廠商進化光學公司,共同研發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材料的矽基氮化鎵晶圓磊晶技術,成功應用於大面積8吋矽晶圓,技術領先全球,將帶領臺灣半導體供應鏈邁進一個新里程碑。6.研發成果落實社會:儀科中心聯手國內頂尖大學與醫院合作開發創新醫材成果卓越,本年度共3案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包括:(1) 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開發「智慧藥箱」,解決偏遠地區病患取藥不易,且藥品配給後常發生病患忘記用藥與用藥時間等問題,榮獲臨床新創–創新醫護服務獎項;(2) 與臺灣大學醫學院共同合作開發「免萃取式農藥殘留快速偵測系統」,只要三十秒以內就能偵測農藥超標之農產品,大幅提升農作物的農藥殘留篩檢效率,榮獲學研新創獎;(3) 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工系合作開發「人工下顎與植體骨仿生結構」,提高植牙相容性及骨癒合率,榮獲學研新創獎。7.以基礎設施-超級電腦台灣杉系列、TWAREN學研網路與資料集、區塊鏈、防災、生醫、人工智慧、算圖等各項平台服務,經由跨域合作及協助產學研官界,提升研發能量,並完成指標用戶及客戶成功案例設定目標,如臺灣杉系列主機服務超過8,000人,並配合學界服務團隊、首創之效能調校服務等經營,滿意度達97.3分;教育雲(Edu-Cloud)平台獲紅帽亞太區創新獎殊榮,支援8個系所上課、逾500人次使用;(TWAREN)100G網路,提供可彈性調配頻寬的骨幹網路,滿足大頻寬需求。國內、國際可用率皆99.999%,提供對外4,000個連線單位、400萬人使用;建置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釋出平台、數位病理影像、COVID-19疫情地圖等,解決生醫領域巨量資料管理與運用問題。此外,三維空間資訊、資料立方、智慧防汛技術與平台導入,協助政府單位進行環境災防相關管理與決策。建置國網AI2CS智慧物聯網平台,提供各種資料與資料庫管理、服務、分析、AI訓練、AI模型部署、資料圖形化呈現等之開放式平台環境與服務。惡意程式知識庫樣本數累計達4,195萬隻,掌握資安威脅;發展跨虛實科技整合應用,技術獲國內外獎項,並以算圖農場推動文創產學落地應用發展。8.國震中心為協助解決工程實務上執行非線性歷時分析所遇到的輸入地震紀錄挑選瓶頸,以台灣耐震設計規範為基礎,收錄實測地震紀錄資料庫並研擬輸入地震選定程序,開發「臺灣工址輸入地震查選平台(INMOST)」網頁服務,提供工程界友善便利之網頁查詢服務,可協助工程師進行符合耐震規範之分析及設計程序,提升我國整體建築之耐震能力。9.因應全球疫情,提供COVID-19動物模式與相關病理、免疫分析服務,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串接成為新興傳染病研究核心設施平台之後端分析服務,協助國內產學研單位之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加速前端新藥開發並支援我國疫苗研究與放行檢測流程。10.配合科技部回應立法委員質詢或進行組織改造等施政需求,協助其規劃或創設科技部內相關制度規範,並研提相關規範文件之草案版本,做為科技部內不同層級會議之參與者討論研商的基礎。至少包括:配合科技部將變更其組織型態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之需求,研擬「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會議規則」(草案);配合科技部回應立法委員有關派駐人員管理之質詢的需求,研擬「科技部派駐人員管理注意事項」(草案)。11.協助科技部落實「科技計畫總歸戶」掌握計畫上中下游全貌。透過「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GSTP)」強化科技計畫之執行管理,運用跨資料庫關聯串接之模式,進行綱要-細部-子項計畫等各層級計畫垂直整合串連,逐步落實科技計畫總歸戶之概念,以系統化方式協助科技部及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完善科技計畫之管理效能,俾利掌握科技預算之流向及計畫上中下游全貌。12.為完善科技計畫管理環境,發展科技計畫七大計畫屬性之目標與關鍵成果通用指標、撰寫範例與指引,並獲得科技部前瞻司採用,於12月14日科技部前瞻司舉辦之科技計畫撰寫工作坊向部會推廣,獲部會好評。該範例與指引並已上傳至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GSTP)供部會參考,期望提供部會於事前撰寫科技計畫時有更明確的協助與引導,有效設立與目標緊密扣合之關鍵成果,同時也能協助科技計畫主管機關建立溝通基礎,加速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共識形成,強化關鍵成果設定品質,提升科技計畫管理與效能。13.110年5月勵進研究船搭載ROV赴臺灣東北海域沖繩海槽執行經濟部計畫,ROV精準返回108年發現的「魔王煙囪」之同一位置(水深約1,400公尺),成功完成珍貴之海底熱液、礦石與沉積物樣本採集。本航次探測成果獲經濟部地調所讚揚,分別於其官網及臉書公開致謝國研院海洋中心的協助。14.110年3月輕型工作級ROV首次對外展出,於「2021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中吸引經濟部能源局長與相關長官關切,亦受到參展商對此設備的熱烈詢問。15.海洋中心開發「焦點疊合自動顯微拍照系統」(TORI FOCUS),可依使用者之設定,自動拍照並堆疊不同焦距的影像,組合成清晰的圖像。TORI FOCUS於107~110年期間已協助各領域科學家,拍攝近2,600件標本的清晰顯微照片,部分照片亦提供為科普教育素材。目前,這套系統在國研院海洋中心(高雄)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中)均提供科研服務的申請使用;該系統可辨識最小寬度0.5微米的物體,可調焦距最小量為0.07微米,可拍攝之標本最大約2公分,並提供最高三千萬像素數位影像。」 / 關鍵成果:「1.建構跨領域整合的儀器科技研發服務平台,提供學研產各界實驗儀器委製、檢測技術、人才培訓等服務,已提供多項尖端科學研究所需之客製特規儀器設備的研發服務與平台,並與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等27所大專院校及研究單位進行學研合作計畫計67案,以及與學界共同執行「A世代半導體」專案計畫 (跨7校7團隊)、「發展智慧製造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資安實測場域」專案計畫 (跨11校36團隊)、「智慧機械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 (跨6校、9團隊) 等專案計畫,協助學界促成最新穎的基礎科學發現,並縮短學研與產業應用落差。2.協助國內醫材廠商進行實驗豬長期電刺激安全性研究,透過OECD-GLP規範之試驗品質,經由90天連續實驗豬電刺激操作與脊椎透視影像觀察,輔以病理安全性分析,完成脊髓刺激裝置於實驗豬長期安全性研究報告,為國內首例以本土臨床前試驗報告送美國FDA審查,報告未被FDA提出任何疑問,顯示本試驗平台已步向動物試驗報告國際化。3.透過完整之資料架構及串接資料能量,有效針對科研創新生態圈中特定參與者之需求,例如科技部各學術司、法人機構(國研院各單位及生醫商品化中心)、學研團隊等,提供科研活動相關基礎資訊服務,並設計一完整之查詢與成果展示平台介面,進一步針對相關資料及其展示構面進行統整,方便前述單位、機構或其研究者可自行操作使用。4.110年4月25日至5月14日期間,海洋中心與國海院、台灣大學、中央大學、成功大學等單位共同於南沙群島周邊以勵進研究船進行一系列調查研究,成果相當豐富。其中,為克服極遠之離島無法以大船進行淺水域水深測量作業的挑戰,海洋中心首次嘗試以勵進研究船作為母船,施放搭載水深調查系統小艇,同時大船於較深水域進行聯合水深測量作業測試。小艇作業不僅成功蒐集超過30公里的水深測試資料,彌補了大型研究船的作業限制,也增加了大船作業的安全性與整體探測作業效率。未來隨著子母船聯合作業方式的建立與經驗累積,期望能夠提供國內外海洋調查更全方位的作業能量。」 |
計畫核定情形 | (空) |
落後原因分析 | 1.由於本年度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疫情影響,國內相關大型學術活動多為取消或延期,另因應疫情期間應變措施以及考量國外疫情嚴峻,出國行程亦皆已暫停,進而影響論文數差異較大。本院除了積極檢視整體與外部研發成果外,並持續透過其他方式提升整體之研發能量。2.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全球性發展,加上福衛五號影像單張銷售仍不如預期,影響太空中心的自籌收入。為因應目前衛星影像使用者需求趨勢,調整以提供影像技術服務與加值應用的改善措施,來提升自籌收入。 |
機關因應對策 | 1.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包括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穩懋等企業,以及周邊半導體供應鏈的台灣企業都面臨人才荒,儘管台灣高科技教育優異,但主流仍以傳統電機、電子科系為主,時代所趨下,跨領域人才更顯重要。為培訓優質半導體人才,轉譯學界重要研發成果到下世代非矽材料元件、異質整合元件、以及相關電路整合等技術的整合與開發,將擴大整合微電子、物理、化學、光電、微機電、機械等跨領域人才培育績效,為國內半導體產業挹注人才新血,推波台灣科技成長動能,藉此維繫台灣半導體國際競爭力。2.因全球疫情影響,取消辦理國際交流研討活動、出國及邀訪計畫。自5-7月起暫停所有實體人才培育課程即取消國內推廣佈展計畫,直至國內疫情降至二級警戒後才逐漸增加參與國內研討會及商展以進行行銷推廣,導致本年度多項KPI無法達標。3.因新冠疫情擾亂全球性發展,福衛五號影像銷售不如預期。太空中心策略性調整比重,從原本的影像營運調整為與工業服務並重。除承接政府委辦案外,亦積極承接法人與產業界委辦案,以提高自籌收入。4.海洋中心已規劃搬遷至興達港「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而新址之租金、倉儲空間、及後續清淤業務等尚待部會間協調與溝通。目前已透過相關管道與經濟部以及其轄下相關單位進行溝通協調。 |
主管機關科技部 |
主辦機關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
院核管制編號1100593 |
計畫類別(次類別)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
計畫名稱基礎科學研究計畫-國家實驗研究院(2/4) |
總計畫經費13630059 |
整年預算3283863 |
管制級別自行管制 |
管考週期每季 |
計畫期程(起)20200101 |
計畫期程(訖)20231231 |
隸屬專案(子專案)(空) |
年度110 |
月份12 |
年累計預定進度100.00% |
年累計實際進度99.00% |
年累計分配預算數3283863 |
年累計實現數3213487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99.14% |
年度預算達成率(%)99.14% |
重要執行成果計畫亮點:「1.建立具特色化的資源服務,完成國內學研界第一座8吋GaN化合物半導體製程平台及80GHz RF元件開發;半導體中心結合國網中心能量,與台大合作,於學新館建置40坪20組座位以上的高資安前瞻晶片設計/實作環境,提升中心對外整體運算效能。2.聚焦下世代半導體技術開發與驗證需求,完成40nm垂直異向性SOT MRAM記憶體成果,更被2021 Symposia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選為Highlight paper;引進全球三大EDA廠之一西門子(Siemens EDA)公司市值超過500萬美元的「微機電開發平台」,此平台廣泛應用在全球最先進的5G濾波器及各種高階微機電傳感器的開發。3.推動高階育才課程,透過與T公司、聯電等指標性公司合作,新增下世代記憶體、快速電晶體、功率元件等整合性技術課程,並於疫情管制期間轉為線上課程與見習,年度訓練人數未受影響,並增加200餘名學員。4.全球領先之學研服務平台:儀科中心建置之「次埃解析度 (sub-Å) 原子結構研究與應用」研發服務平台,提供臺灣大學團隊研究先進半導體元件及材料結構分析,獲得優異成果,榮獲本院「110年度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特優獎,該平台建立全球最完整的航太級鋁合金之原子級析出物相變態顯微結構演化機制,並首創「原子解析度三維顯微結構」分析技術,提供國際學術界與產業界全新的視野以了解先進材料之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連結。5.全球技術首創:儀科中心與中央大學光電系陳昇暉教授合作協助中央大學進駐廠商進化光學公司,共同研發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材料的矽基氮化鎵晶圓磊晶技術,成功應用於大面積8吋矽晶圓,技術領先全球,將帶領臺灣半導體供應鏈邁進一個新里程碑。6.研發成果落實社會:儀科中心聯手國內頂尖大學與醫院合作開發創新醫材成果卓越,本年度共3案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包括:(1) 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開發「智慧藥箱」,解決偏遠地區病患取藥不易,且藥品配給後常發生病患忘記用藥與用藥時間等問題,榮獲臨床新創–創新醫護服務獎項;(2) 與臺灣大學醫學院共同合作開發「免萃取式農藥殘留快速偵測系統」,只要三十秒以內就能偵測農藥超標之農產品,大幅提升農作物的農藥殘留篩檢效率,榮獲學研新創獎;(3) 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工系合作開發「人工下顎與植體骨仿生結構」,提高植牙相容性及骨癒合率,榮獲學研新創獎。7.以基礎設施-超級電腦台灣杉系列、TWAREN學研網路與資料集、區塊鏈、防災、生醫、人工智慧、算圖等各項平台服務,經由跨域合作及協助產學研官界,提升研發能量,並完成指標用戶及客戶成功案例設定目標,如臺灣杉系列主機服務超過8,000人,並配合學界服務團隊、首創之效能調校服務等經營,滿意度達97.3分;教育雲(Edu-Cloud)平台獲紅帽亞太區創新獎殊榮,支援8個系所上課、逾500人次使用;(TWAREN)100G網路,提供可彈性調配頻寬的骨幹網路,滿足大頻寬需求。國內、國際可用率皆99.999%,提供對外4,000個連線單位、400萬人使用;建置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釋出平台、數位病理影像、COVID-19疫情地圖等,解決生醫領域巨量資料管理與運用問題。此外,三維空間資訊、資料立方、智慧防汛技術與平台導入,協助政府單位進行環境災防相關管理與決策。建置國網AI2CS智慧物聯網平台,提供各種資料與資料庫管理、服務、分析、AI訓練、AI模型部署、資料圖形化呈現等之開放式平台環境與服務。惡意程式知識庫樣本數累計達4,195萬隻,掌握資安威脅;發展跨虛實科技整合應用,技術獲國內外獎項,並以算圖農場推動文創產學落地應用發展。8.國震中心為協助解決工程實務上執行非線性歷時分析所遇到的輸入地震紀錄挑選瓶頸,以台灣耐震設計規範為基礎,收錄實測地震紀錄資料庫並研擬輸入地震選定程序,開發「臺灣工址輸入地震查選平台(INMOST)」網頁服務,提供工程界友善便利之網頁查詢服務,可協助工程師進行符合耐震規範之分析及設計程序,提升我國整體建築之耐震能力。9.因應全球疫情,提供COVID-19動物模式與相關病理、免疫分析服務,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串接成為新興傳染病研究核心設施平台之後端分析服務,協助國內產學研單位之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加速前端新藥開發並支援我國疫苗研究與放行檢測流程。10.配合科技部回應立法委員質詢或進行組織改造等施政需求,協助其規劃或創設科技部內相關制度規範,並研提相關規範文件之草案版本,做為科技部內不同層級會議之參與者討論研商的基礎。至少包括:配合科技部將變更其組織型態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之需求,研擬「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會議規則」(草案);配合科技部回應立法委員有關派駐人員管理之質詢的需求,研擬「科技部派駐人員管理注意事項」(草案)。11.協助科技部落實「科技計畫總歸戶」掌握計畫上中下游全貌。透過「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GSTP)」強化科技計畫之執行管理,運用跨資料庫關聯串接之模式,進行綱要-細部-子項計畫等各層級計畫垂直整合串連,逐步落實科技計畫總歸戶之概念,以系統化方式協助科技部及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完善科技計畫之管理效能,俾利掌握科技預算之流向及計畫上中下游全貌。12.為完善科技計畫管理環境,發展科技計畫七大計畫屬性之目標與關鍵成果通用指標、撰寫範例與指引,並獲得科技部前瞻司採用,於12月14日科技部前瞻司舉辦之科技計畫撰寫工作坊向部會推廣,獲部會好評。該範例與指引並已上傳至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GSTP)供部會參考,期望提供部會於事前撰寫科技計畫時有更明確的協助與引導,有效設立與目標緊密扣合之關鍵成果,同時也能協助科技計畫主管機關建立溝通基礎,加速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共識形成,強化關鍵成果設定品質,提升科技計畫管理與效能。13.110年5月勵進研究船搭載ROV赴臺灣東北海域沖繩海槽執行經濟部計畫,ROV精準返回108年發現的「魔王煙囪」之同一位置(水深約1,400公尺),成功完成珍貴之海底熱液、礦石與沉積物樣本採集。本航次探測成果獲經濟部地調所讚揚,分別於其官網及臉書公開致謝國研院海洋中心的協助。14.110年3月輕型工作級ROV首次對外展出,於「2021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中吸引經濟部能源局長與相關長官關切,亦受到參展商對此設備的熱烈詢問。15.海洋中心開發「焦點疊合自動顯微拍照系統」(TORI FOCUS),可依使用者之設定,自動拍照並堆疊不同焦距的影像,組合成清晰的圖像。TORI FOCUS於107~110年期間已協助各領域科學家,拍攝近2,600件標本的清晰顯微照片,部分照片亦提供為科普教育素材。目前,這套系統在國研院海洋中心(高雄)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中)均提供科研服務的申請使用;該系統可辨識最小寬度0.5微米的物體,可調焦距最小量為0.07微米,可拍攝之標本最大約2公分,並提供最高三千萬像素數位影像。」 / 關鍵成果:「1.建構跨領域整合的儀器科技研發服務平台,提供學研產各界實驗儀器委製、檢測技術、人才培訓等服務,已提供多項尖端科學研究所需之客製特規儀器設備的研發服務與平台,並與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等27所大專院校及研究單位進行學研合作計畫計67案,以及與學界共同執行「A世代半導體」專案計畫 (跨7校7團隊)、「發展智慧製造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資安實測場域」專案計畫 (跨11校36團隊)、「智慧機械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 (跨6校、9團隊) 等專案計畫,協助學界促成最新穎的基礎科學發現,並縮短學研與產業應用落差。2.協助國內醫材廠商進行實驗豬長期電刺激安全性研究,透過OECD-GLP規範之試驗品質,經由90天連續實驗豬電刺激操作與脊椎透視影像觀察,輔以病理安全性分析,完成脊髓刺激裝置於實驗豬長期安全性研究報告,為國內首例以本土臨床前試驗報告送美國FDA審查,報告未被FDA提出任何疑問,顯示本試驗平台已步向動物試驗報告國際化。3.透過完整之資料架構及串接資料能量,有效針對科研創新生態圈中特定參與者之需求,例如科技部各學術司、法人機構(國研院各單位及生醫商品化中心)、學研團隊等,提供科研活動相關基礎資訊服務,並設計一完整之查詢與成果展示平台介面,進一步針對相關資料及其展示構面進行統整,方便前述單位、機構或其研究者可自行操作使用。4.110年4月25日至5月14日期間,海洋中心與國海院、台灣大學、中央大學、成功大學等單位共同於南沙群島周邊以勵進研究船進行一系列調查研究,成果相當豐富。其中,為克服極遠之離島無法以大船進行淺水域水深測量作業的挑戰,海洋中心首次嘗試以勵進研究船作為母船,施放搭載水深調查系統小艇,同時大船於較深水域進行聯合水深測量作業測試。小艇作業不僅成功蒐集超過30公里的水深測試資料,彌補了大型研究船的作業限制,也增加了大船作業的安全性與整體探測作業效率。未來隨著子母船聯合作業方式的建立與經驗累積,期望能夠提供國內外海洋調查更全方位的作業能量。」 |
計畫核定情形(空) |
落後原因分析1.由於本年度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疫情影響,國內相關大型學術活動多為取消或延期,另因應疫情期間應變措施以及考量國外疫情嚴峻,出國行程亦皆已暫停,進而影響論文數差異較大。本院除了積極檢視整體與外部研發成果外,並持續透過其他方式提升整體之研發能量。2.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全球性發展,加上福衛五號影像單張銷售仍不如預期,影響太空中心的自籌收入。為因應目前衛星影像使用者需求趨勢,調整以提供影像技術服務與加值應用的改善措施,來提升自籌收入。 |
機關因應對策1.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包括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穩懋等企業,以及周邊半導體供應鏈的台灣企業都面臨人才荒,儘管台灣高科技教育優異,但主流仍以傳統電機、電子科系為主,時代所趨下,跨領域人才更顯重要。為培訓優質半導體人才,轉譯學界重要研發成果到下世代非矽材料元件、異質整合元件、以及相關電路整合等技術的整合與開發,將擴大整合微電子、物理、化學、光電、微機電、機械等跨領域人才培育績效,為國內半導體產業挹注人才新血,推波台灣科技成長動能,藉此維繫台灣半導體國際競爭力。2.因全球疫情影響,取消辦理國際交流研討活動、出國及邀訪計畫。自5-7月起暫停所有實體人才培育課程即取消國內推廣佈展計畫,直至國內疫情降至二級警戒後才逐漸增加參與國內研討會及商展以進行行銷推廣,導致本年度多項KPI無法達標。3.因新冠疫情擾亂全球性發展,福衛五號影像銷售不如預期。太空中心策略性調整比重,從原本的影像營運調整為與工業服務並重。除承接政府委辦案外,亦積極承接法人與產業界委辦案,以提高自籌收入。4.海洋中心已規劃搬遷至興達港「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而新址之租金、倉儲空間、及後續清淤業務等尚待部會間協調與溝通。目前已透過相關管道與經濟部以及其轄下相關單位進行溝通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