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3/4)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計畫名稱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3/4)的主辦機關是教育部, 計畫類別(次類別)是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年度是109, 計畫期程(起)是20180101, 計畫期程(訖)是20211231, 年累計實際進度是100.00%, 年累計預定進度是100.00%,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是100.00%, 年度預算達成率(%)是100.00%, 重要執行成果是計畫亮點:「一、「複雜系統」典範本計畫乃依循「複雜系統」及「市場設計」理論所建構之平臺系統,認為計畫目標無法假設一些線性因果關係、由上而下的設立指標來達成,而必須由系統內各個具自主性、適應性和異質性的參與者,由下往上,在與彼此、政策、環境的互動後,突現(emerge)後來達成。故本計畫著重在發揮平台....
主管機關 | 教育部 |
主辦機關 | 教育部 |
院核管制編號 | 1090717 |
計畫類別(次類別) | 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
計畫名稱 |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3/4) |
總計畫經費 | 215114 |
整年預算 | 49814 |
管制級別 | 自行管制 |
管考週期 | 每季 |
計畫期程(起) | 20180101 |
計畫期程(訖) | 20211231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空) |
年度 | 109 |
月份 | 12 |
年累計預定進度 | 100.00% |
年累計實際進度 | 100.00% |
年累計分配預算數 | 49814 |
年累計實現數 | 49814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 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 | 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 | 計畫亮點:「一、「複雜系統」典範本計畫乃依循「複雜系統」及「市場設計」理論所建構之平臺系統,認為計畫目標無法假設一些線性因果關係、由上而下的設立指標來達成,而必須由系統內各個具自主性、適應性和異質性的參與者,由下往上,在與彼此、政策、環境的互動後,突現(emerge)後來達成。故本計畫著重在發揮平台的角色,提供參與者可以持續演化的機會,在現在甚至是計畫結束後,仍能由下而上的改變人文社科課程生態。而為了讓下一個四年期綱要計畫,能在本計畫所努力的基礎上,發揮更大的平台功效,故本計畫最特殊之處,便是將本計畫網站經營成「數位人文創新應用教學」的大數據庫,除完整典藏每一門獲補助課程外,對於其他輔助活動,如所有的工作坊、國際研討會等,也全都典藏在計畫網站http://www.dhcreate.nccu.edu.tw/ 上,讓本計畫成為四年期綱要計畫遵循「複雜系統」建構的一個典範。 二、課程典藏典範本計畫是目前四年期綱要計畫中唯一要求所有獲補助之課(學)程皆需進行完整實錄典藏的計畫,讓投入的資源和補助效益不侷限於獲補助之師生。由於依「市場設計」要求獲補助課程必須具備七項特質(模組化、目標導向化、大數據化、社群網絡化、跨領域化、應用驅動化、自主化),故已典藏之獲補助課程有77%有跨域共授、88%有產學合作的成分在內,且透過補助及線上典藏,已有超過6千位學生人次受惠。而自108-1起,總辦公室於期末發出學生問卷,藉以瞭解學生對各課程的看法。從108-1獲補助課程學生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平均同意這些課程增進了他們「數位工具處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不同專業背景者合作的能力」、「跨領域學習、應用的能力」、「對數位人文應用於實務的能力」,並提高了「對數位人文領域主動探索的興趣」(5-Point Likert Scale 平均皆在4(同意)以上),顯示本計畫的執行,的確是有效地朝著解決人文科學生缺乏數位能力、產學落差的方向邁進是有效地,目前108-2獲補助課程調查亦同。若未來能於本計畫所建構之平臺上薪火相傳,繼續發揮它扮演平臺和催化劑的角色,則能延續了本計畫之影響力,也就看出了本計畫之impact。三、提供人文科教師數位工具的進修加油站 本計畫開辦的教學工作坊乃為解決教師教學之困難並藉以培育各校發展特色數位人文創新課程所設立,因此針對過去的問卷調查,有人文科教師需「數位工具/技術應用教學」之協助,本計畫則扮演提供人文科教師數位工具的進修加油站一角,將資源透過工作坊及實錄典藏共享,讓有需要的教師們都能夠學習。109年起,針對教學工作坊作活動滿意度問卷調查以「同意」(5-point Likert Scale 中為4分)做為工作坊成功與否的標準,「Microsoft Power BI 視覺化報表零基礎動手做工作坊」(總平均為4.60分)、「數位人文大數據創意分享與互動工作坊」(總平均為4.15分)、「聊天機器人的建構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工作坊」(總平均為4.48分)、「擴增實境輕鬆做工作坊」(總平均為4.55分)、「跨人文科技領域的科學偵探工作坊」(總平均為4.36分)、「擴增實境手機APP一日進階工作坊」(總平均為4.53分),可見本計畫所舉辦之數位工具教學工作坊很成功,也確實具有其價值。」 / 關鍵成果:「本計畫於綱要計畫書內所列11項關鍵成果指標(KPI)之執行情形如下:1. 建立數位人文社科教學資料庫(1)持續擴充「課程實錄資料庫」(http://www.dhcreate.nccu.edu.tw/archive.html),108學年度之45門課程皆已典藏於中華教育開放平臺(OpenEdu.tw),而目前109學年度上學期之16門學期課程已陸續按學校授課進度建置實錄章節,另外16門學期課已建置後台,待下學期典藏實錄上傳兩章節後,將陸續上架,並開放註冊權限;歷年來,共典藏了155門課程。(2)持續擴充「課堂資料集資料庫」(http://www.dhcreate.nccu.edu.tw/cldb.html),現已收錄30筆大數據資料集及93筆大數據資料庫網址列表。(3)持續擴充「專家媒合資料庫」(http://www.dhcreate.nccu.edu.tw/exdb.html),採連鎖式轉介方式、嚴格篩選對數位人文創新應用有貢獻教師之資訊,現已收錄46筆專家資料。2. 典藏並推廣以人文社會科學學生的數位素養及專業知識技能為導向的數位人文社科課程實錄課程數:140門(計畫執行第1年達成20門,以後每年40門)。109年獲補助之32門學期課已建置OpenEdu之後台,以供教師開始上傳課程實錄及資料,而108年已完整典藏了45門課,累積106、107年典藏之78門課(原為79門課程,然因鄭春發老師全學年課程上下學期授課內容相同,總辦公室決議將之合併為1門課程),目前一共典藏了155門課程(以學期計)。請見: https://airtable.com/shrDMBbyks78qYWWD/tblpgz5XA3bnMcRAd?blocks=hide。3. 引進業界師資總數4年共 70人,第1年10人,以後每年20人。108-2之課程引進業師數77人,109-1之課程則引進業師數31人,歷年獲補助課程則一共引進259位業師。業師或以講座、共授、提供數據、實習、或共同完成項目等型式參與課堂活動,讓本年度產學合作典範課程都能與實際問題做結合,達到學用合一的目標。4. 補助開設具「跨領域」、「產學對話」、「以解決問題、設計思維為導向」性質之「共授課程」70門,第1年10門,以後每年20門。在109-1學期之補助課程中,初視有如下之10門課程符合以上特質,將待課程評量後確認:(1)鍾建屏(2)劉正山(3)廖達琪(4)曾繁絹(5)洪榮澤(6)陳樹熙(7)汪祖慧(8)陳婷玉(9)王俊傑(10)陳恒佑5. 發展「產學合作典範」件數28件,第1年3件,以後每年8件,每件中都可看到師生與產業發展出「攻堅團隊」,一起解決問題。108-2學期之補助課程中,共有5門課程足稱典範,各以其課程特色與產業合作,讓人文現實問題得以藉雲端科技找到解決的出路。臚列如下:(1)108-2蒙志成:本課程聘請之共授業師有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訓練發展中心的張凱君副所長,根據金融從業人員的培訓資料,提出「金融業在大數據應用案例」所需克服之問題,讓學生於課堂中討論,發展成專題探討標的,而趨勢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關智宇總監,則從社群論壇擷取輿情資料,連結民調做統合分析,藉以預判民調趨向、研究民調結果可能產生的輿情效應,以及諾客網科的張聖彥總經理針對專題成果給予點評,從業界角度視學生實作作品是否能符合業界需求。且由國立政治大學圖檔所的陳勇汀老師負責WEKA的教學實作、逢甲大學資工系的王銘宏教授示範如何從使用者行為測量政治偏好、國立成功大學經濟系的林常青教授示範透過文字探勘進行判決模式解析,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國發所的鄧志松教授是范文本分析於政治學中的應用,在課程中介紹資料關聯、監督式與非監督式機器學習的分析邏輯,以及文字探勘在政治學研究中的應用,了解數據科技在不同領域的應用,結合了商業、公行、法律、政治等領域,如:商業行銷(線上購物資料集)、收入統計(收入普查資料集)、司法判決(法院判決書之實例分析)、當代政治關注議題(政治學的文本分析)等。從社會科學角度切入,關注於影響人類社會之發展模式。最後,期末學生作品,透過LOWI輿情分析工具、Python、或WEKA軟體的呈現可看出在知識本體上的變化,橫跨了政治的輿情和民調分析,以及提供商業上顧客服務之改善,是將抽象化的概念更具體的展現於不同領域,透過文本探勘分析輿情、政治事件、政治態度、媒體立場,以及社會行為預測模型之建立。見:【108-2】政治學資料探勘與機器學習CH18(2)108-2陳樹熙:課程之計畫主持人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的陳樹熙副教授,共授教師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高階藝術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的林欣名助理教授,聘請之業師包含「藝起樂學館」創辦人兼負責人楊乃潔,負責介紹音訊加註軟體之操作,以及Synopsys台灣分公司編譯器開發部研發工程師劉家宏,負責指導Python中階程式設計,並示範audio transfer learning的實作。學生則運用上課所學,實際操作 Python 程式語言之 music21 函式庫與 librosa 函式庫,以自動化的工具,針對自己選定的樣本進行量化分析,深度體驗音樂資料科學與音樂資訊檢索之應用。並以自己選定的人工智慧引擎(如Aiva、Magenta Studio等數位工具)與作品風格,進行輔助創作或即興演奏的實驗。見:【108-2】音樂資料科學II CH9、CH18(3)108-2 廖達琪:邀請PecuLab創辦人蔡芸錚業師及高雄市議會資訊室主任莊澤生業師,帶領學生結合政治學與資料科學,並實務操作Python,從學習文字探勘技巧,到機器學習及議會資料分析,讓學生從傳統的理論建構進一步發展到業界應用。且因莊澤生業師於CH11帶領學生至高雄市議會參訪,並於CH11-17透過 python教學,融合議事資料的主題建模及深度學習等相關技術,讓學生實作能實際運用Python語法、文本分析方法對其所選擇的議員作質詢內容分析或服務政見分析,呈現其研究成果,見:【108-2】政治與資訊-新編 CH18。未來甚至可預期持續與高雄市議會或其他有需要的政府單位,共同建置以「議題」為導向的資料庫、請學群成員與學生就政府部門的大數據資料,協助政府部門解決疑難與問題。(4)108-2 吳可久:由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業師黃彥龍及陳慶暉帶領學生場域踏查,主導修課學生參與淨灘活動、進行問題解決發想,並於行前給予與海廢相關之主題演講。學生於實作以海廢為主題結合ARDUINO,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環境永續精神,且本課程亦規劃到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兩校三系的交流,使學生發表自己的創意發想。見:【108-2】設計運算思維 CH18(5)108-2 劉効樺:本課程為結合心理學與密室逃脫遊戲的跨領域課程,在「數位人文」後,一方面透過陳旻秀共同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進行Scratch教學,可培養學生基本程式撰寫概念,另一方面亦融合劉効樺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臨床心理學系)之心理學專業,及王漢君(BGLARP實境推理館執行教師)、尤靜誼(BGLARP實境推理館負責人)、張恪銘(HIDE&SEEK密室逃脫工作室設計師)三位密室逃脫及實境推理專業之業師共授,學習如何將人文知識利用數位工具與文創結合,對於擴大與結合知識領域具有啟發性。而學生透過Scratch製作的互動遊戲可見:【108-2】密室逃脫X心理學X遊戲設計 CH15、166. 培育大學校院學生總人次每年1,800人次。在培育大學校院學生方面,108-1所開的獲補助課程,共培育學生2184人次(實體課程1436人,線上748人)。目前今年度統計108-2 所開設的獲補助課程,實體課程共790人,線上學生人數1728人。而109-1所開設的獲補助課程,實體課程共512人,線上學生人數514人。7. 合併學生論壇與教學討論區成為一個數位人文論壇社群網站,使用及觀看論壇之人數第一年100人,以後每年增加100人。為增加論壇和討論區的使用率,同時不僅讓學生間、教師間可以交流,更讓學生-教師間可以交流,學生論壇與教學討論區已整併成數位人文論壇,學生和教師都可在該論壇中共同討論。除此之外,又在該論壇中特設教學討論區,專供教師間有關數位人文研究及教學議之討論。目前註冊總人數共有219人,共發布130篇文章,資訊觸及數已超過196,708人次。8. 建立資源中心1所,以四年的時間,協助至少10所大學發展出各有其特色的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課程。目前已整理出「長期合作學校及潛力特色課程清單」,以利後續研擬協助方案,並與之進行接洽:(1) 國立中山大學廖達琪及其團隊 - 數位政治學特色課程(4年均獲補助)國立中山大學在106學年度獲得1件A類課程補助,107學年度獲得1件B類課程補助 (共3門課程),108、109學年度各獲得1件B類課程補助(均為4門課程),歷年合計共獲得12門課程補助,為本計畫開辦至今獲補助課程數最多的學校。玆列如下:106-2政治與資訊-廖達琪107 B類計畫「數位技術與政治文本分析教學創新計畫」107-2政治與資訊-廖達琪107-1政治學研究方法-劉正山107-2社群媒體分析-黃三益108 B類計畫「數位技術與政治文本分析教學創新計畫」108-1大數據與選舉-廖達琪108-2政治與資訊-新編-廖達琪108-1政治學研究方法_R資料分析的起手勢-劉正山108-2社群媒體分析-新編-黃三益109 B類計畫「數位技術與政治文本分析教學創新計畫」109-1大數據與選舉-新編-廖達琪、109-2政治與資訊-新編二-廖達琪109-1資料分析方法入門-劉正山109-2社群媒體分析-新編二-黃三益政治學研究所廖達琪老師於106年度首獲本計畫補助後,即於107年與劉正山老師、黃三益老師共組團隊,連續於107、108、109學年度獲得本計畫B類課群之補助,「數位政治學」已然成為中山大學的特色。廖達琪老師於108年8月23日協助本計畫在該校辦理獲補助計畫期初工作坊以及成果發表會;亦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籌辦一個專題討論(Panel Session)--數位政治學--「斜槓」的產生及運作。期望能再與中山大學團隊進一步加深合作關係,協助中山大學成為本國「數位政治學」之重鎮。(2) 國立中正大學何德華 – 跨國語言及文化特色課程(107、109獲補助)國立中正大學107年獲補助4門、108年獲補助2門課程、109年獲補助1門課程,而此些課程幾乎皆為結合數位與地方知識和語言的課程。其中已具特色的有:107-2印尼語創意學習-何德華109-2南島語典藏復振與數位學習-何德華何德華老師已有一個跨校系所團隊,致力結合數位及語言學習,並於本計畫108年10月26日之工作坊中分享教研成果(融合外語及數位工具工作坊:以印尼語創意學習課程為例),且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籌辦一個專題討論(Panel Session):「數位人文共授團隊: 從跨國婚姻到第三類文化」。故中正大學已然形成具「數位語言及跨國文化」特色的數位人文應用課學程。(3)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陳樹熙 - 音樂資料科學特色課程(108、109年獲補助)國立臺南藝術大學108學年度有2門獲補助課程,109學年度則有1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音樂、資料科學與博物館學。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8學年課-音樂資料科學I、音樂資料科學II-陳樹熙109學年課-音樂人工智慧、音樂資訊檢索-陳樹熙陳樹熙老師(共同主持人林欣名老師)開設的「音樂資料科學」課程,從其108年的實錄典藏看來,「數位音樂科學」的教學相當紮實,且109年又獲本計畫補助,「數位音樂科學」特色課程已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裡成形。(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淑慧 – 臺灣旅行文化特色課程(106、107、109獲補助)臺師大為2019年「第十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的主辦單位,該校不乏數位人文研究學者,然範圍偏向「數位典藏」圖書史料的研究。然臺師大106年度有4門、107年度有1門課程、109年度則有1門課程獲得補助。其中具有明顯特色的,則為結合臺灣地理與文學之:106-2臺灣古典文學選-林淑慧107-1旅行文學與文化-林淑慧109-1空間再現與臺灣文化-林淑慧臺文系林淑慧老師個人亦在本計畫主辦之「2019 國際大數據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WEDHIA 2019)中,發表“臺北市「人權主題」文化資產與空間資訊的應用”。 總辦曾與林淑慧老師聯繫,鼓勵其參與WEDHIA 2020,希望深化該校結合文化與空間之「臺灣旅行文化」特色數位課程。(5)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張凱銘 - 數位法律特色課程(107、108獲補助)國立臺中科技大學107、108、109學年度各有1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了法學與環境教育。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7-1全球化與社會發展-張凱銘108-2民主憲政與法治-張凱銘張凱銘老師開設的法律課程,在107以及108學年度均獲本計畫補助,雖然張凱銘老師109學年沒有繼續申請本計畫,但仍在校內開設相同的數位法律課程 (資管系-民主憲政與法治),可見具有「數位法律」特色的課程已經在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成形,日後總辦會再和張凱銘老師聯繫,詢問申請本計畫110學年上學期的意願,希望能協助老師加強課程的特色,並持續發展下去。(6) 逢甲大學吳如娟 – 海洋文化特色課程(107、108獲補助)余美玲 - 臺灣文學特色課程(108、109獲補助)逢甲大學107學年度有1門獲補助課程,108學年度有6門獲補助課程,109學年度則有1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了文學、企管、金融、建築以及公共行政。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7-2 數位人文的創新與實踐:海洋文化數位典藏-吳如娟108-1 人文與科技-吳如娟108-2 海洋文化時空脈絡-吳如娟108-1臺灣人文概論-余美玲109-2臺灣文學-余美玲吳如娟老師在107年度下學期以及108年度全學年曾獲得本計畫補助,吳老師的課程以海洋人文為教學主題,從口述到記錄、從文字到影像(文化傳遞與知識型態)、轉化、儲存、分享與數位加值應用,藉由設計思考的方法與步驟,以故事、記憶、知識傳承為基礎,引導學生從問題發現、需求定義、創意發想到實作數位人文應用服務,建立數位人文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能力,發展出數位人文的創新服務與實踐應用。雖然109年度未獲得補助,但若是能夠在目前的海洋文化課程基礎上再加入虛擬實境或是擴增實境的元素,相信有很大的機會能在110年度再與本計畫合作,這點總辦也會再跟吳如娟老師溝通,並為老師與AR、VR上的專家媒合。余美玲老師開設的「台灣文學」課程在108以及109年均獲得本計畫補助,或許能夠發展出融合台灣在地文化與文學的特色數位課程,總辦日後將持續加強和余美玲老師間的交流,提供老師所需要的協助,以祈逢甲大學能發展出具有「臺灣文學與文化」的特色數位課程。(7)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吳可久韓秉軒團隊 – 設計運算思維特色課程(107、108獲補助)國立臺北科技大學107學年度有1門獲補助課程,108學年度有2門獲補助課程,109學年度則有1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了金融和程式設計。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7-1設計運算思維-吳可久108 B類計畫「左腦教程式x右腦教設計=設計運算思維2.0」108-2設計運算思維-吳可久108-2程式設計入門-C#-韓秉軒吳可久老師在107學年獲得1門A類課程的補助,課程內容主要是教導學生程式設計的思維。吳可久老師接著在108學年和韓秉軒老師組成團隊獲得1件B類課群 (2門課程) 的補助,主題亦是程式設計相關的範疇,雖然兩位老師109學年並沒有申請本計畫,但仍在校內開設了相同主題的課程 (吳可久老師-互動設計系-互動智慧空間設計、韓秉軒老師-互動設計系-互動程式設計),可見具有「設計運算思維」的特色課程已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逐漸成形。日後總辦會再和兩位老師聯繫,詢問申請本計畫110學年上學期的意願,希望能協助老師加強課程的特色,並持續發展下去。(8) 國立金門大學唐蕙韻 – 數位工具與民間信仰特色課程(106、109年獲補助)國立金門大學106年度以及109年度各有1門A類課程獲得補助,主題皆為數位工具應用。茲列如下:106-2 數位人文工具─GIS及QR應用於民間信仰調查研究的方法教學-唐韻蕙109-2 數位人文工具-唐韻蕙唐蕙韻老師為國立金門大學華文系的教授,106年度與同校土木系教師蘇東青合作開設「數位人文工具─GIS及QR應用於民間信仰調查研究的方法教學」。主持人唐韻蕙老師主授人文田野知識,共授教師蘇東青則主授空間地理資訊系統原理及相關器材、軟體、及資料庫的使用方法。唐韻蕙老師於109年度再度獲得本計畫補助,然106-2時,唐老師的課程評量為C,109-2的執行情況仍未知。而唐老師亦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擔任「地方學」場次之主席並發表一篇論文「金門傳統聚落家族文書分析模式與資料庫建置」。(9)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林怡安 – 數位翻譯特色課程(107、109年獲補助)國立臺北商業大學107年度以及109年度各有1門A類課程獲得補助,主題皆為跨文化溝通。茲列如下:107-2 跨文化溝通與翻譯實務-林怡安109-2 跨文化溝通與虛擬實境-林怡安林怡安老師在107年度曾獲本計畫補助,授課內容主要是教導學生如何利用數位工具更精準且有效率的翻譯各個領域的文本,課程評量為B。109年度再度以「跨文化溝通與虛擬實境」課程獲得本計畫補助,可見數位翻譯之特色課程有望在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持續發展,且林老師109年度的課程更加入了虛擬實境的元素,教學成果值得期待。此外,林怡安老師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發表論文--人機共容/融/榮:人工智慧時代的翻譯教學。(10)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黃玉娟、黃信嘉 -金融科技特色課程(108、109年獲補助)吳怡萍 - 數位文學閱讀特色課程(108、109年獲補助)國立高雄科技大學108年度、109年度各有2門A類課程獲補助,主題涵蓋文學、金融與科技。玆列如下:108-1自然語言處理入門-吳怡萍108-2量化投資分析-黃玉娟109-1金融科技實務-黃信嘉109-2文學作品讀法-吳怡萍其中黃玉娟老師在108-2開設的「量化投資分析」課程中,黃信嘉老師為該課程之共授教師,但109-1黃信嘉老師開設的「金融科技實務」,黃玉娟老師卻非其共同主持人。因此,不能斷定這兩位老師間有穩定的合作關係,但這兩門課程都屬於「金融科技」的範疇,可見「數位金融」的特色課程應可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發芽。總辦將聯繫兩位老師,研究繼續合作發展出穩定團隊及特色課程之可能性。而吳怡萍老師在108、109學年度獲補助的兩門課程,主題皆具有「數位文學閱讀」的特色,已具備特色課程之初步結構,日後總辦亦會加強與吳怡萍老師的交流,以期讓「數位文學閱讀」之特色課程在該校繼續茁壯。此外,吳怡萍老師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發表論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導入ESP教材設計場域之應用與實作。(11) 東海大學陳明石團隊 - 人文設計特色課程(108年獲補助)東海大學107年獲補助1件B類、2件A類(共5門課程)、108年獲補助1件B類(共4門課程)、109年則獲補助2件A類,合計共獲補助11門課程。這些獲補助教師,分別來自工業設計系、景觀系、國貿系、教育研究所、資工系、通識中心、餐旅管理系以及資訊管理系,涵蓋統計、管理、設計、大數據、人工智慧、地理資訊系統等數位及人文多方面領域,可看出所跨領域十分多元,具有開設多方位特色數位人文應用課群/課(學)程的潛力。其中較適合發展成為特色課程的有:108 B類計畫「人文設計x跨域生活」108-1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李政雄108-2產品環境設計-陳明石108-2使用者介面設計-陳勇廷陳明石老師在108年組成團隊共同執行一組「人文設計」課程,雖然109年沒有再次申請本計畫,但陳明石老師以及陳勇廷老師仍然保持合作關係,並在東海大學校內開設類似的「人文設計」課程 (工業設計系-產品設計),而教育部「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亦將「108-1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一課臚列於其教學資源,推廣給有需要的學校或教師使用。日後總辦將思考如何進一步協助該團隊更張顯其結合程式與人文之「人文設計」特色課程。(12) 國立中興大學吳志文(108年獲補助)、渥頓(109年獲補助)-若合作可能可以發展出企業經營與行銷特色課程國立中興大學108學年度有1門獲補助課程,109學年度則有2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文學、企管與行銷。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8-1企業經營與診斷-吳志文109-1商業談判-渥頓兩位老師的課程都是屬於企管與行銷的範疇,若能組成團隊互相合作,或許能夠在國立中興大學發展出具有「數位企業管理」特色的課程。總辦日後將會聯繫兩位老師,詢問是否有意願朝著特色課程的方向發展,並將提供兩位老師所需的協助。9. 每年主辦大數據學生競賽1次;數位人文論壇以網站社群方式經營,依議題隨時進行討論。目前第三屆全國大學校院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已開始徵件,並透過各管道(Facebook、論壇、E-mail)進行宣傳。報名及作品上傳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22日,相關期程及資訊請見:http://www.dhcreate.nccu.edu.tw/game.html10. 每年辦理國際大數據數位人文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一次。於109年12月10-11日,在國立政治大學獨立舉行,主題為「數位社會下人文教育的新面貌:願景與挑戰」,參與人數155人次,安排五種形式的場次:(一) 兩場主題演講:本計畫邀請兩位國內學者進行主題演講。(1)劉晨鐘講座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資訊工程系),演講主題為“Game-based and joyful learning:pedagogical de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and creativity”。(2)黃美娥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演講主題主題為“New Technology, New Vision, New Method—The Meaning of Using Digital Databas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Taiwan Literature”。(二) 一場專題演講:計畫主持人陳樹衡教授進行一場專題演講,主題為“From Conglomeration to Consilience: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Humanities in a Digital Age”。(三) 五場專題討論:主題涵蓋數位政治學、音樂、人文與科學的教育創新、跨國婚姻及第三類文化、教育部「心‧機」共融計畫。其中一場關於人文與科學的教育創新,主題為"The Courage To Doubt And Change: Independent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Digital Tools I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Bridging Humanities And Science"為在愛沙尼亞的外國學者,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對談。(四) 六場特別場次:其中五場由本計畫邀請主席,再由各主席自行邀稿,共邀得19篇論文,主題涵蓋數位科技之應用、臺灣地景敘事、文本與視覺傳達的眼動分析與應用、外語教學、遊戲式學習、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數位人文應用研究與案例探討。(五) 五場論文發表:本計畫徵件徵得22篇論文,三篇因形式或主題不符未接受,而接受之19篇論文由計畫主持人分成五場次,主題涵蓋數位人文之工具與體現、地方學、執行教育部數位人文相關計畫心得分享、傳播與行銷。108年與「第十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DADH 2019)」共同舉行之國際大數據數位人文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之規模,較107年大增3倍有餘,應已成為全國最大之數位人文應用教學研討會,又本計畫於今年(109年)獨立舉辦,是本國數位人文教師與國際連結的橋樑,從國際交流的過程中探索出未來數位人文實務應用的先導趨勢。詳細議程及論文摘要,請見:http://www.dhcreate.nccu.edu.tw/wedhia2020.html。11. 每年舉辦教學工作坊四次。在工作坊方面,109年累計共完成8場主題教學工作坊。因計畫網頁設計以學年度典藏,因此議程請見以下兩網址:(1)http://www.dhcreate.nccu.edu.tw/workshop108.html(2)http://www.dhcreate.nccu.edu.tw/workshop109.html」 |
計畫核定情形 | 108年08月22日(行政院)院授主預教字第1080102067號 |
落後原因分析 | 無落後 |
機關因應對策 | 一、課堂資料集資料庫、數位人文專家媒合資料庫資料數仍偏少。數位人文專家媒合資料庫於108年上線以來,因為採取連鎖式轉介方式(由專家介紹專家),並經嚴格的查證及其本人之同意與校對後,使將專家資料上傳至該資料庫中,因此,目前資料數僅有46筆。將繼續以連鎖式轉介方式增加資料庫中的人數,並採多種行銷策略,增加其瀏覽及使用度。而課堂資料集資料庫的部分,「大數據資料集資料庫」及「大數據資料庫網址列表」目前已加入108-2課程教師提供之資料,然資料數亦偏少,前者由教師貢獻了30組資料集,後者亦由教師提供網址,共羅列了93個資料庫網站。本計畫將再多方向老師募集大數據資料集,並盡量再蒐集公開資料庫網站進行補充,以豐富課堂資料集資料庫,作為未來數位人文創新課程開設的輔助資源。二、數位人文論壇使用率仍偏低。目前數位人文論壇的討論仍不熱絡,點擊率主要來自閱讀本計畫公告的事項及活動。若要確實落實其供教師進行數位人文深度交流之目的,必須提高參與人數及討論度。對此,本計畫將透過Facebook粉絲專頁及E-mail輔助宣傳,使人流能夠導入論壇,藉以提升曝光度,並同步分享文章及相關資訊,以增進相關訊息在國內線上社群的流通。此外,亦會持續邀請教師及學生註冊,並於其中主動帶動數位人文相關新聞及議題的討論,以增加關注度及黏著度。預計將更頻繁更新文案,每週將分享本計畫所典藏之課程、數位人文相關資源及資訊、介紹競賽獲獎作品等任一主題,並帶領議題討論,鼓勵師生共同參與、發表意見,引發師生興趣、增加論壇內互動及交流,令師生能主動分享資訊、討論議題、尋求夥伴,將此平台發展為一個更為開放的媒合空間。 |
主管機關教育部 |
主辦機關教育部 |
院核管制編號1090717 |
計畫類別(次類別)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
計畫名稱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3/4) |
總計畫經費215114 |
整年預算49814 |
管制級別自行管制 |
管考週期每季 |
計畫期程(起)20180101 |
計畫期程(訖)20211231 |
隸屬專案(子專案)(空) |
年度109 |
月份12 |
年累計預定進度100.00% |
年累計實際進度100.00% |
年累計分配預算數49814 |
年累計實現數49814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計畫亮點:「一、「複雜系統」典範本計畫乃依循「複雜系統」及「市場設計」理論所建構之平臺系統,認為計畫目標無法假設一些線性因果關係、由上而下的設立指標來達成,而必須由系統內各個具自主性、適應性和異質性的參與者,由下往上,在與彼此、政策、環境的互動後,突現(emerge)後來達成。故本計畫著重在發揮平台的角色,提供參與者可以持續演化的機會,在現在甚至是計畫結束後,仍能由下而上的改變人文社科課程生態。而為了讓下一個四年期綱要計畫,能在本計畫所努力的基礎上,發揮更大的平台功效,故本計畫最特殊之處,便是將本計畫網站經營成「數位人文創新應用教學」的大數據庫,除完整典藏每一門獲補助課程外,對於其他輔助活動,如所有的工作坊、國際研討會等,也全都典藏在計畫網站http://www.dhcreate.nccu.edu.tw/ 上,讓本計畫成為四年期綱要計畫遵循「複雜系統」建構的一個典範。 二、課程典藏典範本計畫是目前四年期綱要計畫中唯一要求所有獲補助之課(學)程皆需進行完整實錄典藏的計畫,讓投入的資源和補助效益不侷限於獲補助之師生。由於依「市場設計」要求獲補助課程必須具備七項特質(模組化、目標導向化、大數據化、社群網絡化、跨領域化、應用驅動化、自主化),故已典藏之獲補助課程有77%有跨域共授、88%有產學合作的成分在內,且透過補助及線上典藏,已有超過6千位學生人次受惠。而自108-1起,總辦公室於期末發出學生問卷,藉以瞭解學生對各課程的看法。從108-1獲補助課程學生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平均同意這些課程增進了他們「數位工具處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不同專業背景者合作的能力」、「跨領域學習、應用的能力」、「對數位人文應用於實務的能力」,並提高了「對數位人文領域主動探索的興趣」(5-Point Likert Scale 平均皆在4(同意)以上),顯示本計畫的執行,的確是有效地朝著解決人文科學生缺乏數位能力、產學落差的方向邁進是有效地,目前108-2獲補助課程調查亦同。若未來能於本計畫所建構之平臺上薪火相傳,繼續發揮它扮演平臺和催化劑的角色,則能延續了本計畫之影響力,也就看出了本計畫之impact。三、提供人文科教師數位工具的進修加油站 本計畫開辦的教學工作坊乃為解決教師教學之困難並藉以培育各校發展特色數位人文創新課程所設立,因此針對過去的問卷調查,有人文科教師需「數位工具/技術應用教學」之協助,本計畫則扮演提供人文科教師數位工具的進修加油站一角,將資源透過工作坊及實錄典藏共享,讓有需要的教師們都能夠學習。109年起,針對教學工作坊作活動滿意度問卷調查以「同意」(5-point Likert Scale 中為4分)做為工作坊成功與否的標準,「Microsoft Power BI 視覺化報表零基礎動手做工作坊」(總平均為4.60分)、「數位人文大數據創意分享與互動工作坊」(總平均為4.15分)、「聊天機器人的建構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工作坊」(總平均為4.48分)、「擴增實境輕鬆做工作坊」(總平均為4.55分)、「跨人文科技領域的科學偵探工作坊」(總平均為4.36分)、「擴增實境手機APP一日進階工作坊」(總平均為4.53分),可見本計畫所舉辦之數位工具教學工作坊很成功,也確實具有其價值。」 / 關鍵成果:「本計畫於綱要計畫書內所列11項關鍵成果指標(KPI)之執行情形如下:1. 建立數位人文社科教學資料庫(1)持續擴充「課程實錄資料庫」(http://www.dhcreate.nccu.edu.tw/archive.html),108學年度之45門課程皆已典藏於中華教育開放平臺(OpenEdu.tw),而目前109學年度上學期之16門學期課程已陸續按學校授課進度建置實錄章節,另外16門學期課已建置後台,待下學期典藏實錄上傳兩章節後,將陸續上架,並開放註冊權限;歷年來,共典藏了155門課程。(2)持續擴充「課堂資料集資料庫」(http://www.dhcreate.nccu.edu.tw/cldb.html),現已收錄30筆大數據資料集及93筆大數據資料庫網址列表。(3)持續擴充「專家媒合資料庫」(http://www.dhcreate.nccu.edu.tw/exdb.html),採連鎖式轉介方式、嚴格篩選對數位人文創新應用有貢獻教師之資訊,現已收錄46筆專家資料。2. 典藏並推廣以人文社會科學學生的數位素養及專業知識技能為導向的數位人文社科課程實錄課程數:140門(計畫執行第1年達成20門,以後每年40門)。109年獲補助之32門學期課已建置OpenEdu之後台,以供教師開始上傳課程實錄及資料,而108年已完整典藏了45門課,累積106、107年典藏之78門課(原為79門課程,然因鄭春發老師全學年課程上下學期授課內容相同,總辦公室決議將之合併為1門課程),目前一共典藏了155門課程(以學期計)。請見: https://airtable.com/shrDMBbyks78qYWWD/tblpgz5XA3bnMcRAd?blocks=hide。3. 引進業界師資總數4年共 70人,第1年10人,以後每年20人。108-2之課程引進業師數77人,109-1之課程則引進業師數31人,歷年獲補助課程則一共引進259位業師。業師或以講座、共授、提供數據、實習、或共同完成項目等型式參與課堂活動,讓本年度產學合作典範課程都能與實際問題做結合,達到學用合一的目標。4. 補助開設具「跨領域」、「產學對話」、「以解決問題、設計思維為導向」性質之「共授課程」70門,第1年10門,以後每年20門。在109-1學期之補助課程中,初視有如下之10門課程符合以上特質,將待課程評量後確認:(1)鍾建屏(2)劉正山(3)廖達琪(4)曾繁絹(5)洪榮澤(6)陳樹熙(7)汪祖慧(8)陳婷玉(9)王俊傑(10)陳恒佑5. 發展「產學合作典範」件數28件,第1年3件,以後每年8件,每件中都可看到師生與產業發展出「攻堅團隊」,一起解決問題。108-2學期之補助課程中,共有5門課程足稱典範,各以其課程特色與產業合作,讓人文現實問題得以藉雲端科技找到解決的出路。臚列如下:(1)108-2蒙志成:本課程聘請之共授業師有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訓練發展中心的張凱君副所長,根據金融從業人員的培訓資料,提出「金融業在大數據應用案例」所需克服之問題,讓學生於課堂中討論,發展成專題探討標的,而趨勢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關智宇總監,則從社群論壇擷取輿情資料,連結民調做統合分析,藉以預判民調趨向、研究民調結果可能產生的輿情效應,以及諾客網科的張聖彥總經理針對專題成果給予點評,從業界角度視學生實作作品是否能符合業界需求。且由國立政治大學圖檔所的陳勇汀老師負責WEKA的教學實作、逢甲大學資工系的王銘宏教授示範如何從使用者行為測量政治偏好、國立成功大學經濟系的林常青教授示範透過文字探勘進行判決模式解析,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國發所的鄧志松教授是范文本分析於政治學中的應用,在課程中介紹資料關聯、監督式與非監督式機器學習的分析邏輯,以及文字探勘在政治學研究中的應用,了解數據科技在不同領域的應用,結合了商業、公行、法律、政治等領域,如:商業行銷(線上購物資料集)、收入統計(收入普查資料集)、司法判決(法院判決書之實例分析)、當代政治關注議題(政治學的文本分析)等。從社會科學角度切入,關注於影響人類社會之發展模式。最後,期末學生作品,透過LOWI輿情分析工具、Python、或WEKA軟體的呈現可看出在知識本體上的變化,橫跨了政治的輿情和民調分析,以及提供商業上顧客服務之改善,是將抽象化的概念更具體的展現於不同領域,透過文本探勘分析輿情、政治事件、政治態度、媒體立場,以及社會行為預測模型之建立。見:【108-2】政治學資料探勘與機器學習CH18(2)108-2陳樹熙:課程之計畫主持人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的陳樹熙副教授,共授教師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高階藝術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的林欣名助理教授,聘請之業師包含「藝起樂學館」創辦人兼負責人楊乃潔,負責介紹音訊加註軟體之操作,以及Synopsys台灣分公司編譯器開發部研發工程師劉家宏,負責指導Python中階程式設計,並示範audio transfer learning的實作。學生則運用上課所學,實際操作 Python 程式語言之 music21 函式庫與 librosa 函式庫,以自動化的工具,針對自己選定的樣本進行量化分析,深度體驗音樂資料科學與音樂資訊檢索之應用。並以自己選定的人工智慧引擎(如Aiva、Magenta Studio等數位工具)與作品風格,進行輔助創作或即興演奏的實驗。見:【108-2】音樂資料科學II CH9、CH18(3)108-2 廖達琪:邀請PecuLab創辦人蔡芸錚業師及高雄市議會資訊室主任莊澤生業師,帶領學生結合政治學與資料科學,並實務操作Python,從學習文字探勘技巧,到機器學習及議會資料分析,讓學生從傳統的理論建構進一步發展到業界應用。且因莊澤生業師於CH11帶領學生至高雄市議會參訪,並於CH11-17透過 python教學,融合議事資料的主題建模及深度學習等相關技術,讓學生實作能實際運用Python語法、文本分析方法對其所選擇的議員作質詢內容分析或服務政見分析,呈現其研究成果,見:【108-2】政治與資訊-新編 CH18。未來甚至可預期持續與高雄市議會或其他有需要的政府單位,共同建置以「議題」為導向的資料庫、請學群成員與學生就政府部門的大數據資料,協助政府部門解決疑難與問題。(4)108-2 吳可久:由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業師黃彥龍及陳慶暉帶領學生場域踏查,主導修課學生參與淨灘活動、進行問題解決發想,並於行前給予與海廢相關之主題演講。學生於實作以海廢為主題結合ARDUINO,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環境永續精神,且本課程亦規劃到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兩校三系的交流,使學生發表自己的創意發想。見:【108-2】設計運算思維 CH18(5)108-2 劉効樺:本課程為結合心理學與密室逃脫遊戲的跨領域課程,在「數位人文」後,一方面透過陳旻秀共同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進行Scratch教學,可培養學生基本程式撰寫概念,另一方面亦融合劉効樺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臨床心理學系)之心理學專業,及王漢君(BGLARP實境推理館執行教師)、尤靜誼(BGLARP實境推理館負責人)、張恪銘(HIDE&SEEK密室逃脫工作室設計師)三位密室逃脫及實境推理專業之業師共授,學習如何將人文知識利用數位工具與文創結合,對於擴大與結合知識領域具有啟發性。而學生透過Scratch製作的互動遊戲可見:【108-2】密室逃脫X心理學X遊戲設計 CH15、166. 培育大學校院學生總人次每年1,800人次。在培育大學校院學生方面,108-1所開的獲補助課程,共培育學生2184人次(實體課程1436人,線上748人)。目前今年度統計108-2 所開設的獲補助課程,實體課程共790人,線上學生人數1728人。而109-1所開設的獲補助課程,實體課程共512人,線上學生人數514人。7. 合併學生論壇與教學討論區成為一個數位人文論壇社群網站,使用及觀看論壇之人數第一年100人,以後每年增加100人。為增加論壇和討論區的使用率,同時不僅讓學生間、教師間可以交流,更讓學生-教師間可以交流,學生論壇與教學討論區已整併成數位人文論壇,學生和教師都可在該論壇中共同討論。除此之外,又在該論壇中特設教學討論區,專供教師間有關數位人文研究及教學議之討論。目前註冊總人數共有219人,共發布130篇文章,資訊觸及數已超過196,708人次。8. 建立資源中心1所,以四年的時間,協助至少10所大學發展出各有其特色的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課程。目前已整理出「長期合作學校及潛力特色課程清單」,以利後續研擬協助方案,並與之進行接洽:(1) 國立中山大學廖達琪及其團隊 - 數位政治學特色課程(4年均獲補助)國立中山大學在106學年度獲得1件A類課程補助,107學年度獲得1件B類課程補助 (共3門課程),108、109學年度各獲得1件B類課程補助(均為4門課程),歷年合計共獲得12門課程補助,為本計畫開辦至今獲補助課程數最多的學校。玆列如下:106-2政治與資訊-廖達琪107 B類計畫「數位技術與政治文本分析教學創新計畫」107-2政治與資訊-廖達琪107-1政治學研究方法-劉正山107-2社群媒體分析-黃三益108 B類計畫「數位技術與政治文本分析教學創新計畫」108-1大數據與選舉-廖達琪108-2政治與資訊-新編-廖達琪108-1政治學研究方法_R資料分析的起手勢-劉正山108-2社群媒體分析-新編-黃三益109 B類計畫「數位技術與政治文本分析教學創新計畫」109-1大數據與選舉-新編-廖達琪、109-2政治與資訊-新編二-廖達琪109-1資料分析方法入門-劉正山109-2社群媒體分析-新編二-黃三益政治學研究所廖達琪老師於106年度首獲本計畫補助後,即於107年與劉正山老師、黃三益老師共組團隊,連續於107、108、109學年度獲得本計畫B類課群之補助,「數位政治學」已然成為中山大學的特色。廖達琪老師於108年8月23日協助本計畫在該校辦理獲補助計畫期初工作坊以及成果發表會;亦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籌辦一個專題討論(Panel Session)--數位政治學--「斜槓」的產生及運作。期望能再與中山大學團隊進一步加深合作關係,協助中山大學成為本國「數位政治學」之重鎮。(2) 國立中正大學何德華 – 跨國語言及文化特色課程(107、109獲補助)國立中正大學107年獲補助4門、108年獲補助2門課程、109年獲補助1門課程,而此些課程幾乎皆為結合數位與地方知識和語言的課程。其中已具特色的有:107-2印尼語創意學習-何德華109-2南島語典藏復振與數位學習-何德華何德華老師已有一個跨校系所團隊,致力結合數位及語言學習,並於本計畫108年10月26日之工作坊中分享教研成果(融合外語及數位工具工作坊:以印尼語創意學習課程為例),且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籌辦一個專題討論(Panel Session):「數位人文共授團隊: 從跨國婚姻到第三類文化」。故中正大學已然形成具「數位語言及跨國文化」特色的數位人文應用課學程。(3)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陳樹熙 - 音樂資料科學特色課程(108、109年獲補助)國立臺南藝術大學108學年度有2門獲補助課程,109學年度則有1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音樂、資料科學與博物館學。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8學年課-音樂資料科學I、音樂資料科學II-陳樹熙109學年課-音樂人工智慧、音樂資訊檢索-陳樹熙陳樹熙老師(共同主持人林欣名老師)開設的「音樂資料科學」課程,從其108年的實錄典藏看來,「數位音樂科學」的教學相當紮實,且109年又獲本計畫補助,「數位音樂科學」特色課程已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裡成形。(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淑慧 – 臺灣旅行文化特色課程(106、107、109獲補助)臺師大為2019年「第十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的主辦單位,該校不乏數位人文研究學者,然範圍偏向「數位典藏」圖書史料的研究。然臺師大106年度有4門、107年度有1門課程、109年度則有1門課程獲得補助。其中具有明顯特色的,則為結合臺灣地理與文學之:106-2臺灣古典文學選-林淑慧107-1旅行文學與文化-林淑慧109-1空間再現與臺灣文化-林淑慧臺文系林淑慧老師個人亦在本計畫主辦之「2019 國際大數據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WEDHIA 2019)中,發表“臺北市「人權主題」文化資產與空間資訊的應用”。 總辦曾與林淑慧老師聯繫,鼓勵其參與WEDHIA 2020,希望深化該校結合文化與空間之「臺灣旅行文化」特色數位課程。(5)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張凱銘 - 數位法律特色課程(107、108獲補助)國立臺中科技大學107、108、109學年度各有1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了法學與環境教育。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7-1全球化與社會發展-張凱銘108-2民主憲政與法治-張凱銘張凱銘老師開設的法律課程,在107以及108學年度均獲本計畫補助,雖然張凱銘老師109學年沒有繼續申請本計畫,但仍在校內開設相同的數位法律課程 (資管系-民主憲政與法治),可見具有「數位法律」特色的課程已經在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成形,日後總辦會再和張凱銘老師聯繫,詢問申請本計畫110學年上學期的意願,希望能協助老師加強課程的特色,並持續發展下去。(6) 逢甲大學吳如娟 – 海洋文化特色課程(107、108獲補助)余美玲 - 臺灣文學特色課程(108、109獲補助)逢甲大學107學年度有1門獲補助課程,108學年度有6門獲補助課程,109學年度則有1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了文學、企管、金融、建築以及公共行政。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7-2 數位人文的創新與實踐:海洋文化數位典藏-吳如娟108-1 人文與科技-吳如娟108-2 海洋文化時空脈絡-吳如娟108-1臺灣人文概論-余美玲109-2臺灣文學-余美玲吳如娟老師在107年度下學期以及108年度全學年曾獲得本計畫補助,吳老師的課程以海洋人文為教學主題,從口述到記錄、從文字到影像(文化傳遞與知識型態)、轉化、儲存、分享與數位加值應用,藉由設計思考的方法與步驟,以故事、記憶、知識傳承為基礎,引導學生從問題發現、需求定義、創意發想到實作數位人文應用服務,建立數位人文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能力,發展出數位人文的創新服務與實踐應用。雖然109年度未獲得補助,但若是能夠在目前的海洋文化課程基礎上再加入虛擬實境或是擴增實境的元素,相信有很大的機會能在110年度再與本計畫合作,這點總辦也會再跟吳如娟老師溝通,並為老師與AR、VR上的專家媒合。余美玲老師開設的「台灣文學」課程在108以及109年均獲得本計畫補助,或許能夠發展出融合台灣在地文化與文學的特色數位課程,總辦日後將持續加強和余美玲老師間的交流,提供老師所需要的協助,以祈逢甲大學能發展出具有「臺灣文學與文化」的特色數位課程。(7)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吳可久韓秉軒團隊 – 設計運算思維特色課程(107、108獲補助)國立臺北科技大學107學年度有1門獲補助課程,108學年度有2門獲補助課程,109學年度則有1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了金融和程式設計。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7-1設計運算思維-吳可久108 B類計畫「左腦教程式x右腦教設計=設計運算思維2.0」108-2設計運算思維-吳可久108-2程式設計入門-C#-韓秉軒吳可久老師在107學年獲得1門A類課程的補助,課程內容主要是教導學生程式設計的思維。吳可久老師接著在108學年和韓秉軒老師組成團隊獲得1件B類課群 (2門課程) 的補助,主題亦是程式設計相關的範疇,雖然兩位老師109學年並沒有申請本計畫,但仍在校內開設了相同主題的課程 (吳可久老師-互動設計系-互動智慧空間設計、韓秉軒老師-互動設計系-互動程式設計),可見具有「設計運算思維」的特色課程已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逐漸成形。日後總辦會再和兩位老師聯繫,詢問申請本計畫110學年上學期的意願,希望能協助老師加強課程的特色,並持續發展下去。(8) 國立金門大學唐蕙韻 – 數位工具與民間信仰特色課程(106、109年獲補助)國立金門大學106年度以及109年度各有1門A類課程獲得補助,主題皆為數位工具應用。茲列如下:106-2 數位人文工具─GIS及QR應用於民間信仰調查研究的方法教學-唐韻蕙109-2 數位人文工具-唐韻蕙唐蕙韻老師為國立金門大學華文系的教授,106年度與同校土木系教師蘇東青合作開設「數位人文工具─GIS及QR應用於民間信仰調查研究的方法教學」。主持人唐韻蕙老師主授人文田野知識,共授教師蘇東青則主授空間地理資訊系統原理及相關器材、軟體、及資料庫的使用方法。唐韻蕙老師於109年度再度獲得本計畫補助,然106-2時,唐老師的課程評量為C,109-2的執行情況仍未知。而唐老師亦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擔任「地方學」場次之主席並發表一篇論文「金門傳統聚落家族文書分析模式與資料庫建置」。(9)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林怡安 – 數位翻譯特色課程(107、109年獲補助)國立臺北商業大學107年度以及109年度各有1門A類課程獲得補助,主題皆為跨文化溝通。茲列如下:107-2 跨文化溝通與翻譯實務-林怡安109-2 跨文化溝通與虛擬實境-林怡安林怡安老師在107年度曾獲本計畫補助,授課內容主要是教導學生如何利用數位工具更精準且有效率的翻譯各個領域的文本,課程評量為B。109年度再度以「跨文化溝通與虛擬實境」課程獲得本計畫補助,可見數位翻譯之特色課程有望在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持續發展,且林老師109年度的課程更加入了虛擬實境的元素,教學成果值得期待。此外,林怡安老師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發表論文--人機共容/融/榮:人工智慧時代的翻譯教學。(10)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黃玉娟、黃信嘉 -金融科技特色課程(108、109年獲補助)吳怡萍 - 數位文學閱讀特色課程(108、109年獲補助)國立高雄科技大學108年度、109年度各有2門A類課程獲補助,主題涵蓋文學、金融與科技。玆列如下:108-1自然語言處理入門-吳怡萍108-2量化投資分析-黃玉娟109-1金融科技實務-黃信嘉109-2文學作品讀法-吳怡萍其中黃玉娟老師在108-2開設的「量化投資分析」課程中,黃信嘉老師為該課程之共授教師,但109-1黃信嘉老師開設的「金融科技實務」,黃玉娟老師卻非其共同主持人。因此,不能斷定這兩位老師間有穩定的合作關係,但這兩門課程都屬於「金融科技」的範疇,可見「數位金融」的特色課程應可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發芽。總辦將聯繫兩位老師,研究繼續合作發展出穩定團隊及特色課程之可能性。而吳怡萍老師在108、109學年度獲補助的兩門課程,主題皆具有「數位文學閱讀」的特色,已具備特色課程之初步結構,日後總辦亦會加強與吳怡萍老師的交流,以期讓「數位文學閱讀」之特色課程在該校繼續茁壯。此外,吳怡萍老師於109年12月10-11日本計畫所主辦之WEDHIA 2020國際研討會中發表論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導入ESP教材設計場域之應用與實作。(11) 東海大學陳明石團隊 - 人文設計特色課程(108年獲補助)東海大學107年獲補助1件B類、2件A類(共5門課程)、108年獲補助1件B類(共4門課程)、109年則獲補助2件A類,合計共獲補助11門課程。這些獲補助教師,分別來自工業設計系、景觀系、國貿系、教育研究所、資工系、通識中心、餐旅管理系以及資訊管理系,涵蓋統計、管理、設計、大數據、人工智慧、地理資訊系統等數位及人文多方面領域,可看出所跨領域十分多元,具有開設多方位特色數位人文應用課群/課(學)程的潛力。其中較適合發展成為特色課程的有:108 B類計畫「人文設計x跨域生活」108-1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李政雄108-2產品環境設計-陳明石108-2使用者介面設計-陳勇廷陳明石老師在108年組成團隊共同執行一組「人文設計」課程,雖然109年沒有再次申請本計畫,但陳明石老師以及陳勇廷老師仍然保持合作關係,並在東海大學校內開設類似的「人文設計」課程 (工業設計系-產品設計),而教育部「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亦將「108-1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一課臚列於其教學資源,推廣給有需要的學校或教師使用。日後總辦將思考如何進一步協助該團隊更張顯其結合程式與人文之「人文設計」特色課程。(12) 國立中興大學吳志文(108年獲補助)、渥頓(109年獲補助)-若合作可能可以發展出企業經營與行銷特色課程國立中興大學108學年度有1門獲補助課程,109學年度則有2門獲補助課程,主題涵蓋文學、企管與行銷。其中較有潛力發展成特色課程的有:108-1企業經營與診斷-吳志文109-1商業談判-渥頓兩位老師的課程都是屬於企管與行銷的範疇,若能組成團隊互相合作,或許能夠在國立中興大學發展出具有「數位企業管理」特色的課程。總辦日後將會聯繫兩位老師,詢問是否有意願朝著特色課程的方向發展,並將提供兩位老師所需的協助。9. 每年主辦大數據學生競賽1次;數位人文論壇以網站社群方式經營,依議題隨時進行討論。目前第三屆全國大學校院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已開始徵件,並透過各管道(Facebook、論壇、E-mail)進行宣傳。報名及作品上傳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22日,相關期程及資訊請見:http://www.dhcreate.nccu.edu.tw/game.html10. 每年辦理國際大數據數位人文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一次。於109年12月10-11日,在國立政治大學獨立舉行,主題為「數位社會下人文教育的新面貌:願景與挑戰」,參與人數155人次,安排五種形式的場次:(一) 兩場主題演講:本計畫邀請兩位國內學者進行主題演講。(1)劉晨鐘講座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資訊工程系),演講主題為“Game-based and joyful learning:pedagogical de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and creativity”。(2)黃美娥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演講主題主題為“New Technology, New Vision, New Method—The Meaning of Using Digital Databas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Taiwan Literature”。(二) 一場專題演講:計畫主持人陳樹衡教授進行一場專題演講,主題為“From Conglomeration to Consilience: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Humanities in a Digital Age”。(三) 五場專題討論:主題涵蓋數位政治學、音樂、人文與科學的教育創新、跨國婚姻及第三類文化、教育部「心‧機」共融計畫。其中一場關於人文與科學的教育創新,主題為"The Courage To Doubt And Change: Independent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Digital Tools I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Bridging Humanities And Science"為在愛沙尼亞的外國學者,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對談。(四) 六場特別場次:其中五場由本計畫邀請主席,再由各主席自行邀稿,共邀得19篇論文,主題涵蓋數位科技之應用、臺灣地景敘事、文本與視覺傳達的眼動分析與應用、外語教學、遊戲式學習、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數位人文應用研究與案例探討。(五) 五場論文發表:本計畫徵件徵得22篇論文,三篇因形式或主題不符未接受,而接受之19篇論文由計畫主持人分成五場次,主題涵蓋數位人文之工具與體現、地方學、執行教育部數位人文相關計畫心得分享、傳播與行銷。108年與「第十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DADH 2019)」共同舉行之國際大數據數位人文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之規模,較107年大增3倍有餘,應已成為全國最大之數位人文應用教學研討會,又本計畫於今年(109年)獨立舉辦,是本國數位人文教師與國際連結的橋樑,從國際交流的過程中探索出未來數位人文實務應用的先導趨勢。詳細議程及論文摘要,請見:http://www.dhcreate.nccu.edu.tw/wedhia2020.html。11. 每年舉辦教學工作坊四次。在工作坊方面,109年累計共完成8場主題教學工作坊。因計畫網頁設計以學年度典藏,因此議程請見以下兩網址:(1)http://www.dhcreate.nccu.edu.tw/workshop108.html(2)http://www.dhcreate.nccu.edu.tw/workshop109.html」 |
計畫核定情形108年08月22日(行政院)院授主預教字第1080102067號 |
落後原因分析無落後 |
機關因應對策一、課堂資料集資料庫、數位人文專家媒合資料庫資料數仍偏少。數位人文專家媒合資料庫於108年上線以來,因為採取連鎖式轉介方式(由專家介紹專家),並經嚴格的查證及其本人之同意與校對後,使將專家資料上傳至該資料庫中,因此,目前資料數僅有46筆。將繼續以連鎖式轉介方式增加資料庫中的人數,並採多種行銷策略,增加其瀏覽及使用度。而課堂資料集資料庫的部分,「大數據資料集資料庫」及「大數據資料庫網址列表」目前已加入108-2課程教師提供之資料,然資料數亦偏少,前者由教師貢獻了30組資料集,後者亦由教師提供網址,共羅列了93個資料庫網站。本計畫將再多方向老師募集大數據資料集,並盡量再蒐集公開資料庫網站進行補充,以豐富課堂資料集資料庫,作為未來數位人文創新課程開設的輔助資源。二、數位人文論壇使用率仍偏低。目前數位人文論壇的討論仍不熱絡,點擊率主要來自閱讀本計畫公告的事項及活動。若要確實落實其供教師進行數位人文深度交流之目的,必須提高參與人數及討論度。對此,本計畫將透過Facebook粉絲專頁及E-mail輔助宣傳,使人流能夠導入論壇,藉以提升曝光度,並同步分享文章及相關資訊,以增進相關訊息在國內線上社群的流通。此外,亦會持續邀請教師及學生註冊,並於其中主動帶動數位人文相關新聞及議題的討論,以增加關注度及黏著度。預計將更頻繁更新文案,每週將分享本計畫所典藏之課程、數位人文相關資源及資訊、介紹競賽獲獎作品等任一主題,並帶領議題討論,鼓勵師生共同參與、發表意見,引發師生興趣、增加論壇內互動及交流,令師生能主動分享資訊、討論議題、尋求夥伴,將此平台發展為一個更為開放的媒合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