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農藥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體外試驗模式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建立農藥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體外試驗模式的計畫主持人是陳筱青, 執行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研究領域是植物保護類, 研究性質是技術發展, 計畫編號是112農科-9.1.1-藥-P1(2),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1715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1715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為確保農藥使用的安全,在登記申請過程中需依農藥管理法提交毒理安全性評估試驗報告,而這些試驗除細菌與細胞致變異性外,全部皆需使用動物進行,其中又以執行急毒性試驗項目中的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頻度最高。但現今國際趨勢在動物保護與人道觀點下,當不影響安全評估之有效性前提,各主管機關均朝向動物替代(Replace....
計畫年度 | 112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建立農藥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體外試驗模式 |
計畫編號 | 112農科-9.1.1-藥-P1(2)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技術發展 |
研究方法 | 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 | 植物保護類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
執行機關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 | 陳筱青 |
中央款 | 1715000 |
配合款 | 0 |
計畫總經費 | 171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 為確保農藥使用的安全,在登記申請過程中需依農藥管理法提交毒理安全性評估試驗報告,而這些試驗除細菌與細胞致變異性外,全部皆需使用動物進行,其中又以執行急毒性試驗項目中的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頻度最高。但現今國際趨勢在動物保護與人道觀點下,當不影響安全評估之有效性前提,各主管機關均朝向動物替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等3R方向進行。本計畫先就國際替代中心包括歐盟(ECVAM)、美國(ICCVAM)、日本(JCVAM)、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及其他先進國家動物替代研究機關所驗證與接受之農藥毒理替代方法與測試規範資料進行瞭解,並盤點國內農藥管理法規與相關毒性分類標示需求,依急迫性與可產生的3R效益篩選出農藥毒理替代試驗。將目標試驗進行實際操作與確效,配合培育專業技術操作人才及輔導團隊,以調適相關農藥主管法規,預定全程可減少用於農藥毒理研究中20%以上的動物量。在刺激性方面,本研究自109年起分別導入包括OECD TG491、TG494、TG 439與TG431指引,建立相關標準操作程序並實際進行包括:指引指定測試化學物、農藥原體與成品農藥等試驗物,以了解這些體外指引在農藥登記上的適用性,並提供相關資料作為本統籌計劃下的另一計畫建議相關修法的參考,以實際推動替代試驗於農藥申請上的使用。後續可提供由試驗物的物化特性、綜合性測試與評估策略(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ATA)、以及上述體外試驗指引的限制性綜合考量,建議目標農藥的試驗選擇策略,並實際提供國內試驗委託服務,以具整體規劃的配套措施,推動國內產業替代試驗的應用。在過敏性試驗方面,本研究以表皮A-431細胞株進行皮膚過敏性細胞試驗,分析細胞之過敏相關RNA表現量及進行次世代定序分析,結果顯示本細胞株可作為過敏反應基因分析之候選細胞株外,另外發現針對不同濃度之相同試驗物處理後,發現在不同濃度下,其對過敏反應之基因刺激程度不同、基因表現亦有所不同,因此未來須持續針對不同濃度過敏物質對細胞株及動物之影響研究,以利過敏分級。 |
計畫年度112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建立農藥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體外試驗模式 |
計畫編號112農科-9.1.1-藥-P1(2)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技術發展 |
研究方法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植物保護類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
執行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陳筱青 |
中央款1715000 |
配合款0 |
計畫總經費1715000 |
執行成果摘要為確保農藥使用的安全,在登記申請過程中需依農藥管理法提交毒理安全性評估試驗報告,而這些試驗除細菌與細胞致變異性外,全部皆需使用動物進行,其中又以執行急毒性試驗項目中的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頻度最高。但現今國際趨勢在動物保護與人道觀點下,當不影響安全評估之有效性前提,各主管機關均朝向動物替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等3R方向進行。本計畫先就國際替代中心包括歐盟(ECVAM)、美國(ICCVAM)、日本(JCVAM)、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及其他先進國家動物替代研究機關所驗證與接受之農藥毒理替代方法與測試規範資料進行瞭解,並盤點國內農藥管理法規與相關毒性分類標示需求,依急迫性與可產生的3R效益篩選出農藥毒理替代試驗。將目標試驗進行實際操作與確效,配合培育專業技術操作人才及輔導團隊,以調適相關農藥主管法規,預定全程可減少用於農藥毒理研究中20%以上的動物量。在刺激性方面,本研究自109年起分別導入包括OECD TG491、TG494、TG 439與TG431指引,建立相關標準操作程序並實際進行包括:指引指定測試化學物、農藥原體與成品農藥等試驗物,以了解這些體外指引在農藥登記上的適用性,並提供相關資料作為本統籌計劃下的另一計畫建議相關修法的參考,以實際推動替代試驗於農藥申請上的使用。後續可提供由試驗物的物化特性、綜合性測試與評估策略(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ATA)、以及上述體外試驗指引的限制性綜合考量,建議目標農藥的試驗選擇策略,並實際提供國內試驗委託服務,以具整體規劃的配套措施,推動國內產業替代試驗的應用。在過敏性試驗方面,本研究以表皮A-431細胞株進行皮膚過敏性細胞試驗,分析細胞之過敏相關RNA表現量及進行次世代定序分析,結果顯示本細胞株可作為過敏反應基因分析之候選細胞株外,另外發現針對不同濃度之相同試驗物處理後,發現在不同濃度下,其對過敏反應之基因刺激程度不同、基因表現亦有所不同,因此未來須持續針對不同濃度過敏物質對細胞株及動物之影響研究,以利過敏分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