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的計畫主持人是張仁育, 執行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研究領域是農業環境保護, 研究性質是基礎研究, 計畫編號是112農科-4.4.1-農-C4(Z),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15651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15651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之中文摘要:一、「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系統分析」 農業生態系注重在特定農業活動下的生物與環境變化,一般而言,農業不僅為人類帶來食物與收入,更包含氣候調節、碳匯存與生物多樣性等多項的生態系功能。因此,即使2020年農業僅貢獻台灣國內生產總值1.59%,但其帶來....
計畫年度 | 112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 |
計畫編號 | 112農科-4.4.1-農-C4(Z)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基礎研究 |
研究方法 | 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 |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
執行機關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 | 張仁育 |
中央款 | 15651000 |
配合款 | 0 |
計畫總經費 | 1565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 「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之中文摘要:一、「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系統分析」 農業生態系注重在特定農業活動下的生物與環境變化,一般而言,農業不僅為人類帶來食物與收入,更包含氣候調節、碳匯存與生物多樣性等多項的生態系功能。因此,即使2020年農業僅貢獻台灣國內生產總值1.59%,但其帶來更多非經濟上的價值。生態系服務給付概念孕育而生,該概念闡釋作為生態系統下游的消耗者,應該提供某些補償或支付予上游為生態系帶來效價的供應者,藉此平抑兩者之間在經濟價值的落差。近年亦有諸多在農業生態系或林業生態系的研究,透過不同的評估方法計算生態系服務給付價額。然而,由於生態系中存在的經濟價值落差與利益關係人及生態系功能緊密相繫,本質上高度變化的價值落差使得生態系服務給付難以維繫其效價。作為長期生態研究計畫,本研究將關注對生態系多功能性的了解以及促進永續農業經營。試驗在包含自2006年起開設的5個長期生態研究核心監測站、及11個2020年後開設的衛星監測站中進行,並持續調查包含作物生產力、農業害蟲族群變動、蚯蚓與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系指標。所有研究資料將以EML格式上傳至台灣農業長期生態研究網。此外,研究中也將使用國際採用的方法學就特定農業生態系評估生態系統功能性以及朝向永續農業發展。 二、「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於動物與植物生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不僅參與養分循環,更與動植物的健康與否有重要的關聯。不同耕作制度因為對土壤管理有所差異,將會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變進而影響土壤生態系與養分的循環利用。近年來,隨著定序技術的進步,相較於傳統定序,導入具有快速、高通量等特性能夠更快、更全面地分析土壤微生物菌相之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加上原有的土壤物理、化學性質分析,可利用已知資訊搭配多樣性指標數值剖析耕作制度對於土壤微生物菌相之影響,藉此提供可達環境友善與良好耕作方式之參考。本計畫預計導入高通量次世代定序技術分析八個長期生態監測站在不同耕作制度下之土壤微生物菌相、分析每樣點之物理、化學性質資料與建構每樣點多樣性指標數值,藉此作為環境友善與耕作制度最適方法之依據。雖然皆為有機耕作,但是土壤微生物尚受施用資材、水/旱田、種植作物與實耕者之管理手法而有所差 異,因此需以同一田區進行長期監測,觀察耕作農法與土壤微生物之影響。本年度受測監測田區中,細菌以花蓮富里監測站之水稻友善耕作田有最高之物種豐富性,真菌以台東卑南監測站慣行有最高之物種豐富性(Chao1指標)。111年度共分析18塊樣田之物種多樣性Shannon、Simpson指標與Chao1發現,有機與友善耕作模式有較高之物種多樣性。結果顯示細菌豐富程度在8個地區內有機與友善豐富程度大於慣行的有6區約佔75%,而真菌豐富程度在8個地區內有機與友善豐富程度大於慣行的有6區約佔75%,與110年相似,推測對於土地較為友善之耕作模式,擁有較高之物種豐富程度,增加微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 三、「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昆蟲」 本細部計畫主要是為總計畫研擬統一的昆蟲監測與分析方法,研究範圍包括鑑定10個陸域長期生態樣站各類農法的昆蟲組成,並以掃網法與黃色黏蟲紙作為昆蟲調查取樣方法,監測昆蟲時段則依據不同作物的生育特性來決定。此細部計畫目標是分析不同農業環境之昆蟲族群動態變化,建立可反映農業環境健全與否的生物多樣性指標,作為政府推動農業環境友善政策的參考依據。 四、「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病害」 芒果種植面積達16000多公頃,是台灣重要之果樹,為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病害發生之情形,本年度於枋山地區芒果試驗田區共計8區,葉片炭疽病及蒂腐病調查結果:炭疽病之罹病率最高為74%,最低為12.12%;蒂腐病之罹病率最高為11.11%,最低為0%。果實炭疽病及蒂腐病調查結果:炭疽病之罹病率最高為100%,最低為13.3%;蒂腐病之罹病率最高為66.7%,最低為6.67%。農民防治之成效差異極大,與個人之防治措施有極大之相關,值得再探討。五、「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新竹峨眉桶柑」2020年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加入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站擴站計畫,選定新竹縣峨眉鄉桶柑慣行及有機栽培果園進行長期生態監測,每年花期、小果期、中果期及大果期懸掛黃色黏板(yellow sticky paper, YSP)進行指標昆蟲監測,並進行果園土壤及葉片植體分析,記錄不同農法操作之施肥、用藥及產量。2020 -2023第3季調查結果。亞洲柑橘木蝨監測結果顯示,慣行區2020年開花期密度0.6及2021年小果期0.13隻/黏板/兩週較高;有機區2020年開花期0.13及0.16及2021年小果期0.06隻/黏板/兩週較高;2022及2023年則皆未監測到亞洲柑橘木蝨;由4年薊馬監測結果顯示,中果期薊馬密度普遍有相較小果期再升高之趨勢,是否與近年中果期持續高溫乾燥之氣候條件導致薊馬危害加劇,值得後續探討。果實蠅監測顯示8月中旬密度開始上升,若未能持續防治,密度將持續偏高造成果實危害。指標昆蟲瓢蟲4年調查結果顯示有機區瓢蟲種類及數量普遍較慣行區豐富,尤其花期及小果期趨勢最為明顯,瓢蟲有作為有機栽培評估指標之潛力,然部分瓢蟲種類即便於慣行區仍有生存優勢,其後續亦值得進行探討。透過土壤肥力與植體分析,可以了解有機區跟慣行監測區之土壤與果樹之養分吸收狀況,4年的監測結果,慣行區土壤酸鹼持續偏低,有機區之酸鹼度漸增,第4年進入參考值範圍。土壤有機質兩者皆偏低,但差異不顯著;土壤Bray-1磷及可萃取性鉀都尚在參考值範圍內。兩者土壤鈣普遍偏低。植體分析結果顯示氮含量在慣行區足夠但在有機區為不足狀態,磷含量在有機區及慣行區均在參考值範圍內,4年之變化不大。除了植體鎂含量有機區及慣行區部分點位在參考值範圍內,其餘之養分含量如植體鉀、植體鈣與植體鋅均低於參考值。慣行區及有機區皆建議增加石灰石粉或蚵貝粉之鈣肥施用以提升土壤酸鹼度並補充偏低之鈣,並施用有機質肥料以改善土壤偏低之有機質,並藉此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以提昇植體銅及鋅含量。不同栽培方式之肥力之變化有賴仍長期監測資料之建立。慣行區及有機區果園農法操作(施肥、用藥)與蟲相、土壤及葉片肥力變化與產量之關聯性,將持續進行整理與分析。六、「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苗栗區西湖文旦產區生態調查」 本計畫為生態農業長期調查監測,藉此瞭解本區生態農業環境,因此設立長期生態農業觀測,地點位於苗栗區西湖鄉有機農業及慣行農業文旦產區。調查項目依序為土壤葉片採樣與性質分析、特定昆蟲相監測、產量品質調查及調查數據綜合分析比較,藉由蒐集苗栗區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時間與空間資料,藉此調查瞭解本區生態系之結構、組成、交互作用等研究,並研究觀察不同農法與氣候變遷對生態之影響,以進行肥培與病蟲害之精準管理。 七、「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中部地區葡萄及百香果」本試驗目的分別探討彰化縣大村鄉、溪湖鎮溫室及網室葡萄園,南投縣魚池鄉、埔里鎮慣行及有機百香果園區長期生態監測,透過溫室、網室葡萄及有機、慣行百香果果園蟲相田間律動變化及果實產量、土壤肥力及葉片植株養分、施肥及用藥差異分析。葡萄土壤總體密度顯示,愈下層土壤數值愈大,溫室栽培系統總體密度高於網室栽培區,且變化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有負相關。植物體養分濃度在網室和溫室栽培試驗區無差異。網室栽培試驗區薊馬數量在花期數量最高,瓢蟲在花期無誘集紀錄。百香果熱潛蠅被害率於6月果實採收期均明顯提升,4月有較高瓢蟲數;又大坪頂地區百香果產量大於埔里分場,慣行區產量大於有機區;土壤含磷量有累積增加趨勢,埔里分場界於100-300 ppm,大坪頂地區界於100-700 ppm;埔里鎮大坪頂地區植體中鈣、錳與硼含量,明顯高於魚池鄉埔里分場植體含量數值。透過累積農業生態系調查成果,作為病蟲害防治對策及土壤管理依據,以建立葡萄及百香果有機暨友善栽培之基礎。八、「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麻豆文旦」特定蟲向調查結果顯示瓢蟲族群以開花期有機園區族群最高,後隨文旦生長期下降。小黃薊馬族群高峰發生於開花、小果期;東方果實蠅族群高峰於採收期,與往年結果大致相同。採收期土壤分析結果顯示,有效性磷、交換性鉀隨著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推測原因為追肥時期施肥位置多為表面灑施所導致。 0-15公分土壤之有效性磷差異較大,但仍未達到顯著差異之原因為園區間有效性磷差異較大,主要為園區間差異造成。 今年度非結果枝之葉片分析結果顯示不論慣行或有機園區葉片鉀含量高於建議值甚多,可能原因為採收中後期施用較多鉀肥有關。 九、「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枋山及枋寮芒果」 於2月、6月及9月,共3個不同生長時期,於屏東縣枋山鄉及枋寮鄉,8處慣行農法監測園 區進行芒果炭疽病監測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枋山鄉及枋寮鄉監測園區,葉片及果實之炭疽病 罹病度及產量皆無顯著差異。另,土壤檢測結果顯示,各監測園區之酸鹼值、有機質與各微量 元素含量均無太大差異;葉片檢測結果亦顯示,各芒果園區葉片之微量元素均無太大差異。十、「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花蓮富里水稻產區生態監測」在富里鄉水稻田長期生態監測蟲相調查的部分,112年二期作昆蟲相調查結果顯示慣行田區蜘蛛目之捕獲數量較一期作顯著下降,有機田區蜘蛛一期和二期作捕獲量變動較小,蜘蛛目於兩種農法之田間仍為優勢天敵類群。四年的蟲相累積資料顯示,害蟲族群方面,二期作電光葉蟬捕獲量顯著上升,自111年電光葉蟬納入調查項目開始,均為二期作田間優勢害蟲,且慣行田區之族群數遠高於有機田區。四年來調查到的飛蝨類害蟲主要為白背飛蝨,二期作數量通常較一期作高,尤其是109年此現象更加明顯。土壤分析的結果,樣品之土壤pH分布約在6.0-7.5之間,慣行區之二期作之pH值皆較一期作高,有機及友善田區則無規律的變化與趨勢。另慣行區之土壤電導度似有略高於有機及友善田區的趨勢。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布約在23-37 g/kg之間,三種操作田區及期作間無規律的變化與趨勢。而土壤有效鉀分布變異較大,應檢視採樣的代表性及原始數據的正確性。土壤有效銅及鋅則變化不大,三種田區及期作間無規律的變化與趨勢,顯示在有機或友善田區定期施用有機質肥料的操作下,土壤並無重金屬累積的現象。十一、「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卑南鳳梨釋迦、池上水稻、長濱芭蕉」 為使農業長期生態監測站具有穩定、統一與獨特的調查方法,為我國累積有用的農業長期生態調查成果,並提供農政單位研擬相關農業政策的參考資料,於臺東縣池上鄉水稻田及卑南鄉鳳梨釋迦果園分別設置8處長期生態監測站,其中4處為慣行農法,另外4處為有機及友善農法。另於長濱鄉芭蕉果園設置6處長期生態監測站,其中3處為慣行農法,另外3處為有機及友善農法。 十二、「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野生動物」本計畫透過64旅次的調查工作,記錄到107種物種,總共1,980筆紀錄,涵蓋了鳥類、兩棲類及爬行類。結果顯示,在有機田區內,鳥類與爬行類的紀錄筆數顯著高於慣行田區,顯示有機農法對於增進這些動物群體有正面效益。然而,兩棲類在這兩種農法間的差異並不明顯。此外,不同作物對於物種密度和物種豐富度的影響各異,特別是水稻、印度棗、桶柑及鳳梨釋迦等作物對鳥類的吸引力較其他作物為高。與此同時,柚子園的鳥類物種數顯著低於其他作物。進一步的趨勢分析發現,在短期內,多數物種的族群量顯著減少,但仍需長期監測以確認這些趨勢是否持續。整體而言,研究顯示農業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初步評估與長期監測的重要性,並為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提供了基礎。這些結果強調了有機農業對於促進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平衡的潛力。十三、「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蚯蚓調查」112年度配合不同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站(共15監測站)進行蚯蚓多樣性之蚯蚓品種鑑定及數量調查,建立生物多樣性相關數據,進而瞭解不同農業作業模式其土壤生態環境之情形,及提供生態環境生物資訊之參考。本年度已於2月至9月完成15個監測站的蚯蚓樣本採集與調查之工作:南投名間區-茶園、花蓮瑞穗區-文旦、花蓮玉里區-水稻、新竹峨眉區-桶柑、台南麻豆區-文旦、南投埔里區-百香果、苗栗西湖區-文旦、嘉義溪口區-水稻、雲林古坑區-荔枝、台東池上區-水稻、花蓮富里區-水稻、台東長濱區-芭蕉、嘉義分所區-荔枝、高雄燕巢區-印度棗及台東卑南要-番荔枝,依各監測站之農業作業模式分成慣行農法(56田區)、友善農法(11田區)及有機農法(47田區),所有農法合計114個田區數,陸續採得1242隻蚯蚓,挑出不同外觀或幼體形態262個蚯蚓樣本,再以分子生物技術方法鑑定蚯蚓品種,可以對237個蚯蚓樣本,得到5科9屬20種的鑑定結果,大多數的種類屬於巨蚓科(Megascolecidae),多為廣布種與外來種,其中以巨蚓科 (Megascolecidae) 遠環蚓屬(Amynthas sp.)種類數較多,數量上則以黃頸蜷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35.3%和土後腔環蚓(Metaphire posthuma)34.9%的佔比較高。在各監測站蚯蚓品種多樣性的調查結果中,以新竹峨眉區-桶柑的蚯蚓品種多樣性較多,可調查到10種蚯蚓,蚯蚓種類較為單一的地區分別為:台南麻豆區-文旦慣行田區的土後腔環蚓,與110-111年調查結果一致,表示以近三年此物種群落生境(biotope)是較無變化,土後腔環蚓群落長期穩定生存在此區域。南投埔里區-百香果和苗栗西湖-文旦的有機田區只有黃頸蜷蚓,雲林古坑農場-荔枝友善田區為黃頸蜷蚓,台東卑南區-番荔枝的巴氏杜拉蚓(Drawida barwelli)。今年度臺灣特有種-福爾摩沙腔環蚓(Metaphire formosae)僅在新竹峨眉-桶柑有機田區和雲林古坑農場友善田區有調查到。慣行農法和有機農法的蚯蚓平均密度分別為32.7和25.2隻/平方公尺,二者的蚯蚓密度差異不大,而友善農法的蚯蚓密度最高為81.5隻/平方公尺。依不同農法調查蚯蚓品種的結果,有機農法和友善農法皆以黃頸蜷蚓的調查頻率最高,慣行農法則是參狀遠環蚓(Amynthas aspergillum)。另外,研究也進行31個蚯蚓生物體標本製作保存,並完成112年蚯蚓調查結果共151筆資料上傳於Metacat UI資料庫。十四、「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水產養殖」本研究運用自動化物聯網傳感器自動收集高雄市永安區及屏東縣枋寮鄉養殖漁村4處監測站,台南市北門區養殖漁村2處監測站(112年度9月新增),收集水溫、溶氧、酸鹼值(pH)、氧化還原電位(ORP)、鹽度等水質資料,將監測期間所得數據轉換成EML格式,上傳資料庫進行長期存儲,另定期彙整鄰近地區氣象資料,並以雲端攝影機持續收集現場影像,以供極端天氣發生時進行追溯分析。在溶氧監測過程發現溶氧具有日周期性,且深受日照、降雨等天氣影響,當溫度越高時,可能導致水中生物呼吸頻率增加,進而導致水中的溶氧量降低。在水溫監測方面,可以發現水溫與氣溫的關連性相當高,112年1-2月份寒流期間高雄永安地區及屏東枋寮地區最低氣溫約為13-16℃之間,水溫也隨之降低,但由於比熱的關係水溫的變動不如氣溫那麼大,且因寒流持續時間不長且無大量降雨,對測站養殖池的水溫影響不大,幸無災害發生。高屏地區氣溫相近,測站平均水溫於夏季差異不大,但永安地區因寒流來襲氣溫較低,因此,永安測站水溫相對較低;112年7月26-29日杜蘇瑞以及10月2-6號小犬颱風侵台,路徑接近高雄及屏東地區,可以發現觀測站點水溫隨著強風、降雨及日照減少而降低。酸鹼值監測方面,各監測站雖有日變化週期,但平均來看皆維持在7.5-8之間,對養殖生物來說較為穩定安全;氧化還原電位監測方面,除人為操作擾動水體導致急降以外,各監測站平均值皆落在350-450 mv等安全範圍內;鹽度監測方面,養殖池鹽度的變化主要以水源鹽度為主要因素,連續降雨或長時間日照蒸發作用會導致鹽度發生變化,高雄永安地區112年1-5月間因降水量少且補水頻率低,進而導致監測站鹽度逐漸提高,鹽度甚至高達5度,隨著6月份降雨量增加,永安長期生態監測站點的鹽度隨著降雨量增加而降低;屏東枋寮區雖降雨量低但換水頻繁,養殖池鹽度變化不大。由於監測站長期處於風吹日曬的惡劣環境下,112年儀器檢修更換的部分相當多,水質監測系統故障更換的部分如下,鹽度感測器(1隻);壓克力外盒及支撐架設備老化不堪使用(4隻);溶氧感測器故障(3隻);氧化還原電位感測器故障(3隻),水質資訊看板新設與更換(6組),攝影監測系統等,皆已完成現場更換作業。測站數據受生物附著影響甚鉅,本年度增加探針校正及清潔頻率至4次/月,引進能夠利用氣泵自行清潔電極之儀器,減少人力成本及數據誤差,藉由設定閾值降錯誤資料排除,提升數據的準確性;本年度新設即時警示系統,藉由設定閾值警示使用者關注水質的變化。在雲端攝影機監控方面,可透過遠端視訊功能查閱天氣狀況(如陰雨)、機械運轉(水車啟動)及現場環境變化,做為養殖管理與追溯分析參考;設置水質資訊看板可供人員瞭解水質狀況,結合社區生態導覽,推廣養殖智慧化、科學化等教材予從業人員或社會大眾。台南北門新設置水質監測站,智水星水質監測系統(銘祥)其探針清潔能夠利用氣泵自行清潔電極,配合現場人員的儀器校正及清潔,水質數值目前較無出現警示,但由於設置地點網路訊號不良,以及軟體及韌體問題,仍需不斷更新與修正來維持數據的準確性。執行過程發現許多待改善問題,例如硬體設備功能限制、人員清潔操作熟練度等,未來將持續與廠商、社區人員共同討論研商,優化數據品質,作為未來分析養殖漁村水質長期生態變化趨勢及預警減災之參考資料。十五、「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燕巢印度棗」黃色黏紙調查結果,慣行栽培棗園薊馬數量高於有機栽培棗園,有機栽培棗園葉蟬及果實蠅數量則高於慣行栽培棗園。慣行栽培棗樹葉片的乾重及鮮重,都較有機栽培棗樹葉片為重,但乾/鮮則是慣行栽培較有機栽培為低。以開花前慣行栽培棗樹葉片最重。在大量元素碳氮磷而言,有機試區其植體含碳皆高於慣行,有機植體含氮低於慣行,碳氮比值是以有機試區高於慣行,磷含量是以有機試區低於慣行。在金屬元素鉀、鈣、鎂方面,有機栽培的其K/Ca較慣行高,慣行的Ca/K、Ca/Mg、Ca/(Mg+K)較有機栽培為高。植體微量元素則是有機試區之銅、錳及鉻元素較慣行為高。土壤分析:pH是以慣行較有機土壤為高,其中磷、鉀、鈣、鎂、鋅、鐵含量皆是以有機土壤含量較慣行土壤為高。 |
計畫年度112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 |
計畫編號112農科-4.4.1-農-C4(Z)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基礎研究 |
研究方法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
執行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張仁育 |
中央款15651000 |
配合款0 |
計畫總經費15651000 |
執行成果摘要「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之中文摘要:一、「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系統分析」 農業生態系注重在特定農業活動下的生物與環境變化,一般而言,農業不僅為人類帶來食物與收入,更包含氣候調節、碳匯存與生物多樣性等多項的生態系功能。因此,即使2020年農業僅貢獻台灣國內生產總值1.59%,但其帶來更多非經濟上的價值。生態系服務給付概念孕育而生,該概念闡釋作為生態系統下游的消耗者,應該提供某些補償或支付予上游為生態系帶來效價的供應者,藉此平抑兩者之間在經濟價值的落差。近年亦有諸多在農業生態系或林業生態系的研究,透過不同的評估方法計算生態系服務給付價額。然而,由於生態系中存在的經濟價值落差與利益關係人及生態系功能緊密相繫,本質上高度變化的價值落差使得生態系服務給付難以維繫其效價。作為長期生態研究計畫,本研究將關注對生態系多功能性的了解以及促進永續農業經營。試驗在包含自2006年起開設的5個長期生態研究核心監測站、及11個2020年後開設的衛星監測站中進行,並持續調查包含作物生產力、農業害蟲族群變動、蚯蚓與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系指標。所有研究資料將以EML格式上傳至台灣農業長期生態研究網。此外,研究中也將使用國際採用的方法學就特定農業生態系評估生態系統功能性以及朝向永續農業發展。 二、「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於動物與植物生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不僅參與養分循環,更與動植物的健康與否有重要的關聯。不同耕作制度因為對土壤管理有所差異,將會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變進而影響土壤生態系與養分的循環利用。近年來,隨著定序技術的進步,相較於傳統定序,導入具有快速、高通量等特性能夠更快、更全面地分析土壤微生物菌相之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加上原有的土壤物理、化學性質分析,可利用已知資訊搭配多樣性指標數值剖析耕作制度對於土壤微生物菌相之影響,藉此提供可達環境友善與良好耕作方式之參考。本計畫預計導入高通量次世代定序技術分析八個長期生態監測站在不同耕作制度下之土壤微生物菌相、分析每樣點之物理、化學性質資料與建構每樣點多樣性指標數值,藉此作為環境友善與耕作制度最適方法之依據。雖然皆為有機耕作,但是土壤微生物尚受施用資材、水/旱田、種植作物與實耕者之管理手法而有所差 異,因此需以同一田區進行長期監測,觀察耕作農法與土壤微生物之影響。本年度受測監測田區中,細菌以花蓮富里監測站之水稻友善耕作田有最高之物種豐富性,真菌以台東卑南監測站慣行有最高之物種豐富性(Chao1指標)。111年度共分析18塊樣田之物種多樣性Shannon、Simpson指標與Chao1發現,有機與友善耕作模式有較高之物種多樣性。結果顯示細菌豐富程度在8個地區內有機與友善豐富程度大於慣行的有6區約佔75%,而真菌豐富程度在8個地區內有機與友善豐富程度大於慣行的有6區約佔75%,與110年相似,推測對於土地較為友善之耕作模式,擁有較高之物種豐富程度,增加微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 三、「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昆蟲」 本細部計畫主要是為總計畫研擬統一的昆蟲監測與分析方法,研究範圍包括鑑定10個陸域長期生態樣站各類農法的昆蟲組成,並以掃網法與黃色黏蟲紙作為昆蟲調查取樣方法,監測昆蟲時段則依據不同作物的生育特性來決定。此細部計畫目標是分析不同農業環境之昆蟲族群動態變化,建立可反映農業環境健全與否的生物多樣性指標,作為政府推動農業環境友善政策的參考依據。 四、「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病害」 芒果種植面積達16000多公頃,是台灣重要之果樹,為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病害發生之情形,本年度於枋山地區芒果試驗田區共計8區,葉片炭疽病及蒂腐病調查結果:炭疽病之罹病率最高為74%,最低為12.12%;蒂腐病之罹病率最高為11.11%,最低為0%。果實炭疽病及蒂腐病調查結果:炭疽病之罹病率最高為100%,最低為13.3%;蒂腐病之罹病率最高為66.7%,最低為6.67%。農民防治之成效差異極大,與個人之防治措施有極大之相關,值得再探討。五、「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新竹峨眉桶柑」2020年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加入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站擴站計畫,選定新竹縣峨眉鄉桶柑慣行及有機栽培果園進行長期生態監測,每年花期、小果期、中果期及大果期懸掛黃色黏板(yellow sticky paper, YSP)進行指標昆蟲監測,並進行果園土壤及葉片植體分析,記錄不同農法操作之施肥、用藥及產量。2020 -2023第3季調查結果。亞洲柑橘木蝨監測結果顯示,慣行區2020年開花期密度0.6及2021年小果期0.13隻/黏板/兩週較高;有機區2020年開花期0.13及0.16及2021年小果期0.06隻/黏板/兩週較高;2022及2023年則皆未監測到亞洲柑橘木蝨;由4年薊馬監測結果顯示,中果期薊馬密度普遍有相較小果期再升高之趨勢,是否與近年中果期持續高溫乾燥之氣候條件導致薊馬危害加劇,值得後續探討。果實蠅監測顯示8月中旬密度開始上升,若未能持續防治,密度將持續偏高造成果實危害。指標昆蟲瓢蟲4年調查結果顯示有機區瓢蟲種類及數量普遍較慣行區豐富,尤其花期及小果期趨勢最為明顯,瓢蟲有作為有機栽培評估指標之潛力,然部分瓢蟲種類即便於慣行區仍有生存優勢,其後續亦值得進行探討。透過土壤肥力與植體分析,可以了解有機區跟慣行監測區之土壤與果樹之養分吸收狀況,4年的監測結果,慣行區土壤酸鹼持續偏低,有機區之酸鹼度漸增,第4年進入參考值範圍。土壤有機質兩者皆偏低,但差異不顯著;土壤Bray-1磷及可萃取性鉀都尚在參考值範圍內。兩者土壤鈣普遍偏低。植體分析結果顯示氮含量在慣行區足夠但在有機區為不足狀態,磷含量在有機區及慣行區均在參考值範圍內,4年之變化不大。除了植體鎂含量有機區及慣行區部分點位在參考值範圍內,其餘之養分含量如植體鉀、植體鈣與植體鋅均低於參考值。慣行區及有機區皆建議增加石灰石粉或蚵貝粉之鈣肥施用以提升土壤酸鹼度並補充偏低之鈣,並施用有機質肥料以改善土壤偏低之有機質,並藉此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以提昇植體銅及鋅含量。不同栽培方式之肥力之變化有賴仍長期監測資料之建立。慣行區及有機區果園農法操作(施肥、用藥)與蟲相、土壤及葉片肥力變化與產量之關聯性,將持續進行整理與分析。六、「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苗栗區西湖文旦產區生態調查」 本計畫為生態農業長期調查監測,藉此瞭解本區生態農業環境,因此設立長期生態農業觀測,地點位於苗栗區西湖鄉有機農業及慣行農業文旦產區。調查項目依序為土壤葉片採樣與性質分析、特定昆蟲相監測、產量品質調查及調查數據綜合分析比較,藉由蒐集苗栗區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時間與空間資料,藉此調查瞭解本區生態系之結構、組成、交互作用等研究,並研究觀察不同農法與氣候變遷對生態之影響,以進行肥培與病蟲害之精準管理。 七、「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中部地區葡萄及百香果」本試驗目的分別探討彰化縣大村鄉、溪湖鎮溫室及網室葡萄園,南投縣魚池鄉、埔里鎮慣行及有機百香果園區長期生態監測,透過溫室、網室葡萄及有機、慣行百香果果園蟲相田間律動變化及果實產量、土壤肥力及葉片植株養分、施肥及用藥差異分析。葡萄土壤總體密度顯示,愈下層土壤數值愈大,溫室栽培系統總體密度高於網室栽培區,且變化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有負相關。植物體養分濃度在網室和溫室栽培試驗區無差異。網室栽培試驗區薊馬數量在花期數量最高,瓢蟲在花期無誘集紀錄。百香果熱潛蠅被害率於6月果實採收期均明顯提升,4月有較高瓢蟲數;又大坪頂地區百香果產量大於埔里分場,慣行區產量大於有機區;土壤含磷量有累積增加趨勢,埔里分場界於100-300 ppm,大坪頂地區界於100-700 ppm;埔里鎮大坪頂地區植體中鈣、錳與硼含量,明顯高於魚池鄉埔里分場植體含量數值。透過累積農業生態系調查成果,作為病蟲害防治對策及土壤管理依據,以建立葡萄及百香果有機暨友善栽培之基礎。八、「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麻豆文旦」特定蟲向調查結果顯示瓢蟲族群以開花期有機園區族群最高,後隨文旦生長期下降。小黃薊馬族群高峰發生於開花、小果期;東方果實蠅族群高峰於採收期,與往年結果大致相同。採收期土壤分析結果顯示,有效性磷、交換性鉀隨著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推測原因為追肥時期施肥位置多為表面灑施所導致。 0-15公分土壤之有效性磷差異較大,但仍未達到顯著差異之原因為園區間有效性磷差異較大,主要為園區間差異造成。 今年度非結果枝之葉片分析結果顯示不論慣行或有機園區葉片鉀含量高於建議值甚多,可能原因為採收中後期施用較多鉀肥有關。 九、「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枋山及枋寮芒果」 於2月、6月及9月,共3個不同生長時期,於屏東縣枋山鄉及枋寮鄉,8處慣行農法監測園 區進行芒果炭疽病監測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枋山鄉及枋寮鄉監測園區,葉片及果實之炭疽病 罹病度及產量皆無顯著差異。另,土壤檢測結果顯示,各監測園區之酸鹼值、有機質與各微量 元素含量均無太大差異;葉片檢測結果亦顯示,各芒果園區葉片之微量元素均無太大差異。十、「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花蓮富里水稻產區生態監測」在富里鄉水稻田長期生態監測蟲相調查的部分,112年二期作昆蟲相調查結果顯示慣行田區蜘蛛目之捕獲數量較一期作顯著下降,有機田區蜘蛛一期和二期作捕獲量變動較小,蜘蛛目於兩種農法之田間仍為優勢天敵類群。四年的蟲相累積資料顯示,害蟲族群方面,二期作電光葉蟬捕獲量顯著上升,自111年電光葉蟬納入調查項目開始,均為二期作田間優勢害蟲,且慣行田區之族群數遠高於有機田區。四年來調查到的飛蝨類害蟲主要為白背飛蝨,二期作數量通常較一期作高,尤其是109年此現象更加明顯。土壤分析的結果,樣品之土壤pH分布約在6.0-7.5之間,慣行區之二期作之pH值皆較一期作高,有機及友善田區則無規律的變化與趨勢。另慣行區之土壤電導度似有略高於有機及友善田區的趨勢。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布約在23-37 g/kg之間,三種操作田區及期作間無規律的變化與趨勢。而土壤有效鉀分布變異較大,應檢視採樣的代表性及原始數據的正確性。土壤有效銅及鋅則變化不大,三種田區及期作間無規律的變化與趨勢,顯示在有機或友善田區定期施用有機質肥料的操作下,土壤並無重金屬累積的現象。十一、「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卑南鳳梨釋迦、池上水稻、長濱芭蕉」 為使農業長期生態監測站具有穩定、統一與獨特的調查方法,為我國累積有用的農業長期生態調查成果,並提供農政單位研擬相關農業政策的參考資料,於臺東縣池上鄉水稻田及卑南鄉鳳梨釋迦果園分別設置8處長期生態監測站,其中4處為慣行農法,另外4處為有機及友善農法。另於長濱鄉芭蕉果園設置6處長期生態監測站,其中3處為慣行農法,另外3處為有機及友善農法。 十二、「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野生動物」本計畫透過64旅次的調查工作,記錄到107種物種,總共1,980筆紀錄,涵蓋了鳥類、兩棲類及爬行類。結果顯示,在有機田區內,鳥類與爬行類的紀錄筆數顯著高於慣行田區,顯示有機農法對於增進這些動物群體有正面效益。然而,兩棲類在這兩種農法間的差異並不明顯。此外,不同作物對於物種密度和物種豐富度的影響各異,特別是水稻、印度棗、桶柑及鳳梨釋迦等作物對鳥類的吸引力較其他作物為高。與此同時,柚子園的鳥類物種數顯著低於其他作物。進一步的趨勢分析發現,在短期內,多數物種的族群量顯著減少,但仍需長期監測以確認這些趨勢是否持續。整體而言,研究顯示農業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初步評估與長期監測的重要性,並為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提供了基礎。這些結果強調了有機農業對於促進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平衡的潛力。十三、「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蚯蚓調查」112年度配合不同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站(共15監測站)進行蚯蚓多樣性之蚯蚓品種鑑定及數量調查,建立生物多樣性相關數據,進而瞭解不同農業作業模式其土壤生態環境之情形,及提供生態環境生物資訊之參考。本年度已於2月至9月完成15個監測站的蚯蚓樣本採集與調查之工作:南投名間區-茶園、花蓮瑞穗區-文旦、花蓮玉里區-水稻、新竹峨眉區-桶柑、台南麻豆區-文旦、南投埔里區-百香果、苗栗西湖區-文旦、嘉義溪口區-水稻、雲林古坑區-荔枝、台東池上區-水稻、花蓮富里區-水稻、台東長濱區-芭蕉、嘉義分所區-荔枝、高雄燕巢區-印度棗及台東卑南要-番荔枝,依各監測站之農業作業模式分成慣行農法(56田區)、友善農法(11田區)及有機農法(47田區),所有農法合計114個田區數,陸續採得1242隻蚯蚓,挑出不同外觀或幼體形態262個蚯蚓樣本,再以分子生物技術方法鑑定蚯蚓品種,可以對237個蚯蚓樣本,得到5科9屬20種的鑑定結果,大多數的種類屬於巨蚓科(Megascolecidae),多為廣布種與外來種,其中以巨蚓科 (Megascolecidae) 遠環蚓屬(Amynthas sp.)種類數較多,數量上則以黃頸蜷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35.3%和土後腔環蚓(Metaphire posthuma)34.9%的佔比較高。在各監測站蚯蚓品種多樣性的調查結果中,以新竹峨眉區-桶柑的蚯蚓品種多樣性較多,可調查到10種蚯蚓,蚯蚓種類較為單一的地區分別為:台南麻豆區-文旦慣行田區的土後腔環蚓,與110-111年調查結果一致,表示以近三年此物種群落生境(biotope)是較無變化,土後腔環蚓群落長期穩定生存在此區域。南投埔里區-百香果和苗栗西湖-文旦的有機田區只有黃頸蜷蚓,雲林古坑農場-荔枝友善田區為黃頸蜷蚓,台東卑南區-番荔枝的巴氏杜拉蚓(Drawida barwelli)。今年度臺灣特有種-福爾摩沙腔環蚓(Metaphire formosae)僅在新竹峨眉-桶柑有機田區和雲林古坑農場友善田區有調查到。慣行農法和有機農法的蚯蚓平均密度分別為32.7和25.2隻/平方公尺,二者的蚯蚓密度差異不大,而友善農法的蚯蚓密度最高為81.5隻/平方公尺。依不同農法調查蚯蚓品種的結果,有機農法和友善農法皆以黃頸蜷蚓的調查頻率最高,慣行農法則是參狀遠環蚓(Amynthas aspergillum)。另外,研究也進行31個蚯蚓生物體標本製作保存,並完成112年蚯蚓調查結果共151筆資料上傳於Metacat UI資料庫。十四、「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水產養殖」本研究運用自動化物聯網傳感器自動收集高雄市永安區及屏東縣枋寮鄉養殖漁村4處監測站,台南市北門區養殖漁村2處監測站(112年度9月新增),收集水溫、溶氧、酸鹼值(pH)、氧化還原電位(ORP)、鹽度等水質資料,將監測期間所得數據轉換成EML格式,上傳資料庫進行長期存儲,另定期彙整鄰近地區氣象資料,並以雲端攝影機持續收集現場影像,以供極端天氣發生時進行追溯分析。在溶氧監測過程發現溶氧具有日周期性,且深受日照、降雨等天氣影響,當溫度越高時,可能導致水中生物呼吸頻率增加,進而導致水中的溶氧量降低。在水溫監測方面,可以發現水溫與氣溫的關連性相當高,112年1-2月份寒流期間高雄永安地區及屏東枋寮地區最低氣溫約為13-16℃之間,水溫也隨之降低,但由於比熱的關係水溫的變動不如氣溫那麼大,且因寒流持續時間不長且無大量降雨,對測站養殖池的水溫影響不大,幸無災害發生。高屏地區氣溫相近,測站平均水溫於夏季差異不大,但永安地區因寒流來襲氣溫較低,因此,永安測站水溫相對較低;112年7月26-29日杜蘇瑞以及10月2-6號小犬颱風侵台,路徑接近高雄及屏東地區,可以發現觀測站點水溫隨著強風、降雨及日照減少而降低。酸鹼值監測方面,各監測站雖有日變化週期,但平均來看皆維持在7.5-8之間,對養殖生物來說較為穩定安全;氧化還原電位監測方面,除人為操作擾動水體導致急降以外,各監測站平均值皆落在350-450 mv等安全範圍內;鹽度監測方面,養殖池鹽度的變化主要以水源鹽度為主要因素,連續降雨或長時間日照蒸發作用會導致鹽度發生變化,高雄永安地區112年1-5月間因降水量少且補水頻率低,進而導致監測站鹽度逐漸提高,鹽度甚至高達5度,隨著6月份降雨量增加,永安長期生態監測站點的鹽度隨著降雨量增加而降低;屏東枋寮區雖降雨量低但換水頻繁,養殖池鹽度變化不大。由於監測站長期處於風吹日曬的惡劣環境下,112年儀器檢修更換的部分相當多,水質監測系統故障更換的部分如下,鹽度感測器(1隻);壓克力外盒及支撐架設備老化不堪使用(4隻);溶氧感測器故障(3隻);氧化還原電位感測器故障(3隻),水質資訊看板新設與更換(6組),攝影監測系統等,皆已完成現場更換作業。測站數據受生物附著影響甚鉅,本年度增加探針校正及清潔頻率至4次/月,引進能夠利用氣泵自行清潔電極之儀器,減少人力成本及數據誤差,藉由設定閾值降錯誤資料排除,提升數據的準確性;本年度新設即時警示系統,藉由設定閾值警示使用者關注水質的變化。在雲端攝影機監控方面,可透過遠端視訊功能查閱天氣狀況(如陰雨)、機械運轉(水車啟動)及現場環境變化,做為養殖管理與追溯分析參考;設置水質資訊看板可供人員瞭解水質狀況,結合社區生態導覽,推廣養殖智慧化、科學化等教材予從業人員或社會大眾。台南北門新設置水質監測站,智水星水質監測系統(銘祥)其探針清潔能夠利用氣泵自行清潔電極,配合現場人員的儀器校正及清潔,水質數值目前較無出現警示,但由於設置地點網路訊號不良,以及軟體及韌體問題,仍需不斷更新與修正來維持數據的準確性。執行過程發現許多待改善問題,例如硬體設備功能限制、人員清潔操作熟練度等,未來將持續與廠商、社區人員共同討論研商,優化數據品質,作為未來分析養殖漁村水質長期生態變化趨勢及預警減災之參考資料。十五、「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燕巢印度棗」黃色黏紙調查結果,慣行栽培棗園薊馬數量高於有機栽培棗園,有機栽培棗園葉蟬及果實蠅數量則高於慣行栽培棗園。慣行栽培棗樹葉片的乾重及鮮重,都較有機栽培棗樹葉片為重,但乾/鮮則是慣行栽培較有機栽培為低。以開花前慣行栽培棗樹葉片最重。在大量元素碳氮磷而言,有機試區其植體含碳皆高於慣行,有機植體含氮低於慣行,碳氮比值是以有機試區高於慣行,磷含量是以有機試區低於慣行。在金屬元素鉀、鈣、鎂方面,有機栽培的其K/Ca較慣行高,慣行的Ca/K、Ca/Mg、Ca/(Mg+K)較有機栽培為高。植體微量元素則是有機試區之銅、錳及鉻元素較慣行為高。土壤分析:pH是以慣行較有機土壤為高,其中磷、鉀、鈣、鎂、鋅、鐵含量皆是以有機土壤含量較慣行土壤為高。 |
| 計畫主持人: 謝玉貞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農-C4(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12年度配合不同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站(共15監測站)進行蚯蚓多樣性之蚯蚓品種鑑定及數量調查,建立生物多樣性相關數據,進而瞭解不同農業作業模式其土壤生態環境之情形,及提供生態環境生物資訊之參考。本...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官青杉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3-農-C4(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152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152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健全鳳梨外銷體系關鍵技術之研究」之中文摘要:一、「應用無人機於鳳梨田間管理與遙測回報技術(1/2)」 農村人口老化與外流,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鳳梨盤點及生育調查作業需要倚賴人力下田...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吳豐成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漁業類(含水產養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農-C4(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24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24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運用自動化物聯網傳感器自動收集高雄市永安區及屏東縣枋寮鄉養殖漁村4處監測站,台南市北門區養殖漁村2處監測站(112年度9月新增),收集水溫、溶氧、酸鹼值(pH)、氧化還原電位(ORP)、鹽度等水...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林盈甄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經濟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3-農-C4(8)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34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34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我國鳳梨出口品項以生鮮(冷藏)產品為主,110年以後生鮮(冷藏)鳳梨出口量平均為22,049公 噸,與前3年年均出口量相較,我國生鮮鳳梨出口量呈現下降趨勢,110-112年我國生鮮鳳梨主 要外銷市場為...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陳述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1-農-C4(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913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913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與各改良場合作,將現有種原逐年繁殖,並循國際保存方式,將種原置於長期庫(-18℃) 中保存,以確保種子永續保存至下一個世代(未來30年),於112年度共繁殖3,048品系,並進行種原特性調查,拍...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林立 | 執行機關: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農-C4(10)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8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8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在富里鄉水稻田長期生態監測蟲相調查的部分,112年二期作昆蟲相調查結果顯示慣行田區蜘蛛目之捕獲數量較一期作顯著下降,有機田區蜘蛛一期和二期作捕獲量變動較小,蜘蛛目於兩種農法之田間仍為優勢天敵類群。四年...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陳琦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4.1.1-農-C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15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15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訂定,目前正逐步走向碳收費,雖然環境部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抵換專案以及產品碳足跡,然而目前收錄的農業相關減量方法學與農業碳係數資訊有限,使研究人員或農場經營者於碳管理時無法快速的了解...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周國隆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1-農-C4(8)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6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6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目標利用本場及旗南分場試驗田繁殖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保存的絲瓜類30個種原、秋葵類40個種原、毛豆80個種原、紅豆50個種原,再送回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保存,並供國際交換及國內各單位的研究應用。112年...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謝玉貞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農-C4(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12年度配合不同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站(共15監測站)進行蚯蚓多樣性之蚯蚓品種鑑定及數量調查,建立生物多樣性相關數據,進而瞭解不同農業作業模式其土壤生態環境之情形,及提供生態環境生物資訊之參考。本...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官青杉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3-農-C4(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152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152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健全鳳梨外銷體系關鍵技術之研究」之中文摘要:一、「應用無人機於鳳梨田間管理與遙測回報技術(1/2)」 農村人口老化與外流,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鳳梨盤點及生育調查作業需要倚賴人力下田...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吳豐成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漁業類(含水產養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農-C4(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24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24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運用自動化物聯網傳感器自動收集高雄市永安區及屏東縣枋寮鄉養殖漁村4處監測站,台南市北門區養殖漁村2處監測站(112年度9月新增),收集水溫、溶氧、酸鹼值(pH)、氧化還原電位(ORP)、鹽度等水...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林盈甄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經濟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3-農-C4(8)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34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34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我國鳳梨出口品項以生鮮(冷藏)產品為主,110年以後生鮮(冷藏)鳳梨出口量平均為22,049公 噸,與前3年年均出口量相較,我國生鮮鳳梨出口量呈現下降趨勢,110-112年我國生鮮鳳梨主 要外銷市場為...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陳述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1-農-C4(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913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913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與各改良場合作,將現有種原逐年繁殖,並循國際保存方式,將種原置於長期庫(-18℃) 中保存,以確保種子永續保存至下一個世代(未來30年),於112年度共繁殖3,048品系,並進行種原特性調查,拍...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林立 | 執行機關: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農-C4(10)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8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8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在富里鄉水稻田長期生態監測蟲相調查的部分,112年二期作昆蟲相調查結果顯示慣行田區蜘蛛目之捕獲數量較一期作顯著下降,有機田區蜘蛛一期和二期作捕獲量變動較小,蜘蛛目於兩種農法之田間仍為優勢天敵類群。四年...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陳琦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4.1.1-農-C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15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15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訂定,目前正逐步走向碳收費,雖然環境部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抵換專案以及產品碳足跡,然而目前收錄的農業相關減量方法學與農業碳係數資訊有限,使研究人員或農場經營者於碳管理時無法快速的了解...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周國隆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1-農-C4(8)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6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6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目標利用本場及旗南分場試驗田繁殖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保存的絲瓜類30個種原、秋葵類40個種原、毛豆80個種原、紅豆50個種原,再送回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保存,並供國際交換及國內各單位的研究應用。112年... @ 農業科技計畫 |
[ 搜尋所有 112農科-4.4.1-農-C4 Z ... ]
根據名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 1 | 開放時間: 採有條件式開放參觀,開放參觀對象僅限於農業研究及文化業務相關人員並以申請核准方式辦理 | 現狀: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辦公室」於2006年完成修復工程,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辦公室」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王田里民權路2號,於日治時期1935年(昭和10年)完工,日治時期作為中央研究所嘉義農事試驗支所辦公廳舍。日治時期各地所設的農業試驗機關是臺灣農業近代化重要...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計畫主持人: 陳烈夫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資訊科學-軟體工程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1農科-1.5.1-農-C2 | 研究目的: 增進知識 | 中央款: 739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39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建置一農業文獻資料及統計分析數位交流網絡,提供研究人員合法授權之國際農業科 技文獻資料庫與資源探索系統,協助研究人員獲得各類國際農業科技知識,提升農業研究之深 度及廣度。同時,提供研究人員最適...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陸明德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0農科-13.2.1-農-C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69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69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早熟性之耐旱耐高溫高粱篩選以因應氣候變遷之適時適地適種高粱是目前世界五大的穀類作物之一,以耐熱、耐旱聞名,環境適應性很廣,高粱的灌溉量約為玉米的1/5,約為水稻的1/10,尤其TCCIP氣候情境模擬在...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曾清山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09農科-1.3.4-農-C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49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49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基因改造作物遺傳性狀調查先期試驗合作案件。(1).利用遺傳及遺傳工程方法改善水稻氮利用效率。為了增強水稻中的氮肥利用效率,使用NRT1.7 / OsYSL16 或NRT1.11的啟動子來驅動一個高... @ 農業科技計畫 |
| 發佈日期: 2019-08-06T00:00:00 | 內容: 農試所採購商用衛星影像不涉及內部判釋基於資通產品之機敏性 已與得標廠商解約 針對報載「農業試驗所採購衛星影像」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有關農業試驗所的採購案是公開招標採購商用衛星的原始圖像,相關... @ 農業部新聞澄清稿 |
| 發佈日期: 2019-08-06T00:00:00 | 連結: https://www.tari.gov.tw/news/index-1.asp?Parser=9,5,1232,,,,3135 | 內容: 農試所採購商用衛星影像不涉及內部判釋 基於資通產品之機敏性 已與得標廠商解約 針對報載「農業試驗所採購衛星影像」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有關農業試驗所的採購案是公開招標採購商用衛星的原始圖像,... @ 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 |
| 發佈日期: 2019-08-06T00:00:00 | 連結: https://www.tari.gov.tw/news/index-1.asp?Parser=9,5,1232,,,,3135 | 內容: 農試所採購商用衛星影像不涉及內部判釋 基於資通產品之機敏性 已與得標廠商解約 針對報載「農業試驗所採購衛星影像」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有關農業試驗所的採購案是公開招標採購商用衛星的原始圖像,... @ 農業部爭議訊息澄清專區含食安 |
| 計畫主持人: 陳涵葳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0農科-1.4.3-農-C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83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83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基改作物隔離田間試驗設施營運管理:配合基因轉殖植物田間試驗機構技術輔導團訪視,完成全密閉、半密閉、隔離溫室、隔離網室、隔離田等5種設施之年度檢核,包括硬體功能、作業管理、安全管制,以及人員專業評核與查... @ 農業科技計畫 |
1 | 開放時間: 採有條件式開放參觀,開放參觀對象僅限於農業研究及文化業務相關人員並以申請核准方式辦理 | 現狀: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辦公室」於2006年完成修復工程,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辦公室」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王田里民權路2號,於日治時期1935年(昭和10年)完工,日治時期作為中央研究所嘉義農事試驗支所辦公廳舍。日治時期各地所設的農業試驗機關是臺灣農業近代化重要...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計畫主持人: 陳烈夫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資訊科學-軟體工程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1農科-1.5.1-農-C2 | 研究目的: 增進知識 | 中央款: 739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39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建置一農業文獻資料及統計分析數位交流網絡,提供研究人員合法授權之國際農業科 技文獻資料庫與資源探索系統,協助研究人員獲得各類國際農業科技知識,提升農業研究之深 度及廣度。同時,提供研究人員最適...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陸明德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0農科-13.2.1-農-C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69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69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早熟性之耐旱耐高溫高粱篩選以因應氣候變遷之適時適地適種高粱是目前世界五大的穀類作物之一,以耐熱、耐旱聞名,環境適應性很廣,高粱的灌溉量約為玉米的1/5,約為水稻的1/10,尤其TCCIP氣候情境模擬在...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曾清山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09農科-1.3.4-農-C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49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49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基因改造作物遺傳性狀調查先期試驗合作案件。(1).利用遺傳及遺傳工程方法改善水稻氮利用效率。為了增強水稻中的氮肥利用效率,使用NRT1.7 / OsYSL16 或NRT1.11的啟動子來驅動一個高... @ 農業科技計畫 |
發佈日期: 2019-08-06T00:00:00 | 內容: 農試所採購商用衛星影像不涉及內部判釋基於資通產品之機敏性 已與得標廠商解約 針對報載「農業試驗所採購衛星影像」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有關農業試驗所的採購案是公開招標採購商用衛星的原始圖像,相關... @ 農業部新聞澄清稿 |
發佈日期: 2019-08-06T00:00:00 | 連結: https://www.tari.gov.tw/news/index-1.asp?Parser=9,5,1232,,,,3135 | 內容: 農試所採購商用衛星影像不涉及內部判釋 基於資通產品之機敏性 已與得標廠商解約 針對報載「農業試驗所採購衛星影像」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有關農業試驗所的採購案是公開招標採購商用衛星的原始圖像,... @ 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 |
發佈日期: 2019-08-06T00:00:00 | 連結: https://www.tari.gov.tw/news/index-1.asp?Parser=9,5,1232,,,,3135 | 內容: 農試所採購商用衛星影像不涉及內部判釋 基於資通產品之機敏性 已與得標廠商解約 針對報載「農業試驗所採購衛星影像」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有關農業試驗所的採購案是公開招標採購商用衛星的原始圖像,... @ 農業部爭議訊息澄清專區含食安 |
計畫主持人: 陳涵葳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0農科-1.4.3-農-C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83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83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基改作物隔離田間試驗設施營運管理:配合基因轉殖植物田間試驗機構技術輔導團訪視,完成全密閉、半密閉、隔離溫室、隔離網室、隔離田等5種設施之年度檢核,包括硬體功能、作業管理、安全管制,以及人員專業評核與查... @ 農業科技計畫 |
[ 搜尋所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
根據姓名 張仁育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張仁育 ...) | 所在工業區名稱: | (實際廠場)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永翠段一○二地號 | 營利事業統一編號: 00000000 | 管制編號: F01D3288 @ 環境保護許可管理系統(暨解除列管)對象基本資料 |
| 出版日期: 2016-12 | 出版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作者資訊: 王怡玎 | 王泰權 | 向為民 | 江秀娥 | 姚銘輝 | 倪蕙芳 | 張仁育 | 張哲瑋 | 陳淑佩 | 黃巧雯 | 黃毓斌 | 黃維廷 | 楊宏仁 | 蔡志濃 | ISBN: 9789860513769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農業環保 | 書籍介紹: 提供關於荔枝栽栽培管理資訊,並給予病蟲害防治建議及藥劑施用推薦。藉以輔導中部地區荔枝農進行更有效的栽培管理作為。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技術服務組;姓名:陳烈夫;電話:04-23317453;地址:台中市霧峰區萬豐里中正路189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 出版日期: 2017-12 | 出版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作者資訊: 王怡玎 | 王泰權 | 向為民 | 江秀娥 | 呂昀陞 | 姚名輝 | 倪蕙芳 | 張仁育 | 張哲瑋 | 陳淑佩 | 黃巧雯 | 黃毓斌 | 黃維廷 | 楊宏仁 | 蔡志濃 | ISBN: 9789860545012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農業 | 書籍介紹: 提供關於荔枝栽培管理資訊,並給予病蟲害阼治建議及藥劑施推薦。藉以輔導中部地區荔枝農進行更有效的栽培管理作為,第二版增加荔枝椿象之防治曆。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技術服務組;姓名:陳烈夫;電話:04-23317453;地址:台中市霧峰區萬豐里中正路189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自然生態保育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1農科-19.2.3-生-W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49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49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蜘蛛是動物界中物種最豐富的類群之一,並且在生態系中扮演著掠食者的角色,也因此視為是生態系的指標生物,並在作物生產中提供正向的效益。蜘蛛族群與組成受到土粒利用、植被及耕作制度影響。本計畫以評估地景營造對...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5.1-農-C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95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95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東亞生態資訊聯網之建置與國際合作」之中文摘要: 一、「東亞生態資訊聯網之建置與國際合作-主計畫」 完整生態系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有助於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發展之了解。本研究之目的係運用臺灣地區設立之...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1農科-1.5.1-農-C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25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25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東亞生態資訊聯網之建置與國際合作-主計畫」之中文摘要:一、「東亞生態資訊聯網之建置與國際合作-主計畫」 完整生態系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有助於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發展之了解。本研究之目的係運用臺灣地區...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農-C4(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8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8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農業生態系注重在特定農業活動下的生物與環境變化,一般而言,農業不僅為人類帶來食物與收入,更包含氣候調節、碳匯存與生物多樣性等多項的生態系功能。因此,即使2020年農業僅貢獻台灣國內生產總值1.59%,... @ 農業科技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自然生態保育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2.2.3-生-W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44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44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蜘蛛是動物界中物種最豐富的類群之一,並且在生態系中扮演著掠食者的角色,也因此視為是生態系的指標生物,並在作物生產中提供正向的效益。蜘蛛族群與組成受到土粒利用、植被及耕作制度影響。本計畫以評估地景營造對... @ 農業科技計畫 |
所在工業區名稱: | (實際廠場)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永翠段一○二地號 | 營利事業統一編號: 00000000 | 管制編號: F01D3288 @ 環境保護許可管理系統(暨解除列管)對象基本資料 |
出版日期: 2016-12 | 出版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作者資訊: 王怡玎 | 王泰權 | 向為民 | 江秀娥 | 姚銘輝 | 倪蕙芳 | 張仁育 | 張哲瑋 | 陳淑佩 | 黃巧雯 | 黃毓斌 | 黃維廷 | 楊宏仁 | 蔡志濃 | ISBN: 9789860513769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農業環保 | 書籍介紹: 提供關於荔枝栽栽培管理資訊,並給予病蟲害防治建議及藥劑施用推薦。藉以輔導中部地區荔枝農進行更有效的栽培管理作為。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技術服務組;姓名:陳烈夫;電話:04-23317453;地址:台中市霧峰區萬豐里中正路189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出版日期: 2017-12 | 出版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作者資訊: 王怡玎 | 王泰權 | 向為民 | 江秀娥 | 呂昀陞 | 姚名輝 | 倪蕙芳 | 張仁育 | 張哲瑋 | 陳淑佩 | 黃巧雯 | 黃毓斌 | 黃維廷 | 楊宏仁 | 蔡志濃 | ISBN: 9789860545012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農業 | 書籍介紹: 提供關於荔枝栽培管理資訊,並給予病蟲害阼治建議及藥劑施推薦。藉以輔導中部地區荔枝農進行更有效的栽培管理作為,第二版增加荔枝椿象之防治曆。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技術服務組;姓名:陳烈夫;電話:04-23317453;地址:台中市霧峰區萬豐里中正路189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自然生態保育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1農科-19.2.3-生-W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49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49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蜘蛛是動物界中物種最豐富的類群之一,並且在生態系中扮演著掠食者的角色,也因此視為是生態系的指標生物,並在作物生產中提供正向的效益。蜘蛛族群與組成受到土粒利用、植被及耕作制度影響。本計畫以評估地景營造對...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5.1-農-C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95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95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東亞生態資訊聯網之建置與國際合作」之中文摘要: 一、「東亞生態資訊聯網之建置與國際合作-主計畫」 完整生態系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有助於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發展之了解。本研究之目的係運用臺灣地區設立之...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1農科-1.5.1-農-C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25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25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東亞生態資訊聯網之建置與國際合作-主計畫」之中文摘要:一、「東亞生態資訊聯網之建置與國際合作-主計畫」 完整生態系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有助於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發展之了解。本研究之目的係運用臺灣地區...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農-C4(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8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8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農業生態系注重在特定農業活動下的生物與環境變化,一般而言,農業不僅為人類帶來食物與收入,更包含氣候調節、碳匯存與生物多樣性等多項的生態系功能。因此,即使2020年農業僅貢獻台灣國內生產總值1.59%,... @ 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張仁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自然生態保育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2.2.3-生-W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44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44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蜘蛛是動物界中物種最豐富的類群之一,並且在生態系中扮演著掠食者的角色,也因此視為是生態系的指標生物,並在作物生產中提供正向的效益。蜘蛛族群與組成受到土粒利用、植被及耕作制度影響。本計畫以評估地景營造對... @ 農業科技計畫 |
[ 搜尋所有 張仁育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的黃頁資料
(以下顯示 10 筆)
姓名 張仁育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張仁育)公司地址 | 負責人 | 統一編號 | 狀態 |
---|
勁天企業社 臺中市大雅區上雅里神林南路43巷70號 | 張仁育 | 08780394 | 核准設立 - 獨資 |
勁天企業社 登記地址: 臺中市大雅區上雅里神林南路43巷70號 | 負責人: 張仁育 | 統編: 08780394 | 核准設立 - 獨資 |
在『農業科技計畫』資料集內搜尋:
與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與應用同分類的農業科技計畫
| 計畫主持人: 江汶錦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南-N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82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82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場自行開發設計之養液自動調配系統配合滴灌管,供水量精確(CV = 0.37%)、N濃度CV% = 2.9%、K濃度CV% = 3.6%,養液方程式線性佳R20.992,可以精準正確地提供試驗用所需的... |
| 計畫主持人: 簡梓丞 | 執行機關: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花-V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56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56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以滿江紅取代田菁為宜蘭地區二期休耕綠肥之肥力評估綠肥泛指可提供下期作養分之作物,本試驗目的為比較宜蘭地區不同休耕綠肥種植模式對於水稻產量之影響。試驗結果顯示於宜蘭地區7月種植田菁,9月時翻耕湛水,可提... |
| 計畫主持人: 張繼中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東-E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31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31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番荔枝養分管理試驗結果顯示施用有機質肥料、土壤改良資材、微量元素及緩效性肥料之果實單株產量較對照組重,依據試驗結果,有機質肥料、土壤改良資材可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土壤酸鹼值,分別可提升0.4-0.7及... |
| 計畫主持人: 邱豐真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 | 研究領域: 農田水利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利-b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4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4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依據農業部(原農委會)111年農業水資源精準管理科技決策支援體系之建構研究成果,已完成物聯網感測資訊整合及智能灌溉配水節水操作模式等智慧配水控制系統模組,如田間水位監測、渠道流量監測、水位感測器等即時... |
| 計畫主持人: 譚智宏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 研究領域: 農田水利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利-b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86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86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針對推動發展農業灌溉節水省水技術、多元灌溉輔助水源評估開發、灌溉用水水質及灌溉地下水資源利用評估管理技術四個面向,以科技創新模式方法,推動農業節水智慧灌溉技術,並配合農水署政策推動,本年度進行以下工項... |
| 計畫主持人: 譚智宏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 研究領域: 農田水利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利-b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45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45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規劃推展有效之節水灌溉方式及耕作制度調整策略,以提升強化農業灌溉 用水利用效率,可緩和調適農業用水因氣候極端化日顯不足窘境,並達擴 大農業灌溉服務之政策目標,確保農業之長期永續發展。進行以下五項研究:... |
| 計畫主持人: 郭雅紋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中-D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09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09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釋氧劑對葡萄扦插苗生長發育影響試驗指出,在0.5%施用狀態下,不會顯著增加土壤酸鹼值,且有助扦插苗生長;在現地試驗顯示,施用釋氧劑與對照組相較,對葡萄產量與品質無統計顯著差異。 |
| 計畫主持人: 曾泓儒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3-種-X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6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6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在有機種子苗驗證體系未建立下,因無法取得有機繁殖材料,現有有機田區多利用良種繁殖制度中之採種種子進行繁殖,使得有機產業鏈中始終缺乏有機種子苗供應之最後一塊拼圖。透過收集水稻及玉米種子之室內檢查及田間資... |
| 計畫主持人: 李璟妤 | 執行機關: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3-種-X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78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78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基於拓展臺灣有機雜糧產業考量,提升國內有機雜糧種子(苗)自主生產能力,為奠定其永續發展及國際接軌之重要基礎。因此,本計畫擬針對雜糧種子有機生產進行相關技術開發及環境建構,以期逐步實現前述目標。在執行層... |
| 計畫主持人: 李璟妤 | 執行機關: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3-種-X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7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7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目的係在不影響主作物生長情形下,利用不同間作作物覆蓋能力控制雜草生長,開發建立雜糧作物有機栽培/採種模式,藉以因應友善環境及有機耕作體系下之潛在有機種子需求。高粱在友善綠肥大豆間作模式下,在株高... |
| 計畫主持人: 許北辰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農-C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9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9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人工飼料加入防腐劑後可延長保存期限,抑制菌類汙染而使飼料發霉,提高幼蟲存活率及羽化率等,因此防腐劑為飼料配方中重要的技術環節。肉食性昆蟲如小黑花椿象、草蛉科等,多以活餌養殖,少有飼料包埋技術,其中基徵... |
| 計畫主持人: 江峻蔚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茶-T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2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傳統慣行茶園一般係使用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惟化學農藥在經年使用下可能產生抗藥性並對環境生態造成衝擊,而農藥的使用亦容易產生農藥殘留的疑慮,因此茶園之病蟲害的管理策略除了化學農藥防治外,亦應結合生物... |
| 計畫主持人: 陳柏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茶-T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8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28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目前扦插仍是茶樹最主要繁殖方法,因茶樹育苗期需時一年或二年以上 ,育苗期間若使用有機友善栽培模式,常遇到育成期較長或不易育成健康種苗,造成目前尚無有機茶樹苗生產,欲開發有機友善管理可用之育苗資材,增加... |
| 計畫主持人: 陳柏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茶-T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8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28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有機及友善耕作方式相較於慣行農法,茶葉產量及茶葉品質較差,為推廣有機友善耕作理念,極需應用創新的栽培管理模式,加上台灣茶樹栽培區許多地處水源保護區內,高污染及有殘毒性的化學農藥不宜使用,隨著友善農業觀... |
| 計畫主持人: 蘇彥碩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茶-T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77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77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茶樹有機及友善環境產製技術之研究」之中文摘要:一、「具肥效及抗病功能液態芽孢桿菌製劑之開發與應用(提高茶葉品質與抗赤葉枯病)」有機及友善耕作方式相較於慣行農法,茶葉產量及茶葉品質較差,為推廣有機友善... |
計畫主持人: 江汶錦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南-N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82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82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場自行開發設計之養液自動調配系統配合滴灌管,供水量精確(CV = 0.37%)、N濃度CV% = 2.9%、K濃度CV% = 3.6%,養液方程式線性佳R20.992,可以精準正確地提供試驗用所需的... |
計畫主持人: 簡梓丞 | 執行機關: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花-V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56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56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以滿江紅取代田菁為宜蘭地區二期休耕綠肥之肥力評估綠肥泛指可提供下期作養分之作物,本試驗目的為比較宜蘭地區不同休耕綠肥種植模式對於水稻產量之影響。試驗結果顯示於宜蘭地區7月種植田菁,9月時翻耕湛水,可提... |
計畫主持人: 張繼中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東-E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31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31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番荔枝養分管理試驗結果顯示施用有機質肥料、土壤改良資材、微量元素及緩效性肥料之果實單株產量較對照組重,依據試驗結果,有機質肥料、土壤改良資材可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土壤酸鹼值,分別可提升0.4-0.7及... |
計畫主持人: 邱豐真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 | 研究領域: 農田水利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利-b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4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4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依據農業部(原農委會)111年農業水資源精準管理科技決策支援體系之建構研究成果,已完成物聯網感測資訊整合及智能灌溉配水節水操作模式等智慧配水控制系統模組,如田間水位監測、渠道流量監測、水位感測器等即時... |
計畫主持人: 譚智宏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 研究領域: 農田水利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利-b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86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86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針對推動發展農業灌溉節水省水技術、多元灌溉輔助水源評估開發、灌溉用水水質及灌溉地下水資源利用評估管理技術四個面向,以科技創新模式方法,推動農業節水智慧灌溉技術,並配合農水署政策推動,本年度進行以下工項... |
計畫主持人: 譚智宏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 研究領域: 農田水利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利-b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45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45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規劃推展有效之節水灌溉方式及耕作制度調整策略,以提升強化農業灌溉 用水利用效率,可緩和調適農業用水因氣候極端化日顯不足窘境,並達擴 大農業灌溉服務之政策目標,確保農業之長期永續發展。進行以下五項研究:... |
計畫主持人: 郭雅紋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1-中-D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09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09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釋氧劑對葡萄扦插苗生長發育影響試驗指出,在0.5%施用狀態下,不會顯著增加土壤酸鹼值,且有助扦插苗生長;在現地試驗顯示,施用釋氧劑與對照組相較,對葡萄產量與品質無統計顯著差異。 |
計畫主持人: 曾泓儒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3-種-X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6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6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在有機種子苗驗證體系未建立下,因無法取得有機繁殖材料,現有有機田區多利用良種繁殖制度中之採種種子進行繁殖,使得有機產業鏈中始終缺乏有機種子苗供應之最後一塊拼圖。透過收集水稻及玉米種子之室內檢查及田間資... |
計畫主持人: 李璟妤 | 執行機關: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3-種-X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78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78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基於拓展臺灣有機雜糧產業考量,提升國內有機雜糧種子(苗)自主生產能力,為奠定其永續發展及國際接軌之重要基礎。因此,本計畫擬針對雜糧種子有機生產進行相關技術開發及環境建構,以期逐步實現前述目標。在執行層... |
計畫主持人: 李璟妤 | 執行機關: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3-種-X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7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7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目的係在不影響主作物生長情形下,利用不同間作作物覆蓋能力控制雜草生長,開發建立雜糧作物有機栽培/採種模式,藉以因應友善環境及有機耕作體系下之潛在有機種子需求。高粱在友善綠肥大豆間作模式下,在株高... |
計畫主持人: 許北辰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農-C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9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9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人工飼料加入防腐劑後可延長保存期限,抑制菌類汙染而使飼料發霉,提高幼蟲存活率及羽化率等,因此防腐劑為飼料配方中重要的技術環節。肉食性昆蟲如小黑花椿象、草蛉科等,多以活餌養殖,少有飼料包埋技術,其中基徵... |
計畫主持人: 江峻蔚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茶-T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2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傳統慣行茶園一般係使用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惟化學農藥在經年使用下可能產生抗藥性並對環境生態造成衝擊,而農藥的使用亦容易產生農藥殘留的疑慮,因此茶園之病蟲害的管理策略除了化學農藥防治外,亦應結合生物... |
計畫主持人: 陳柏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茶-T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8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28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目前扦插仍是茶樹最主要繁殖方法,因茶樹育苗期需時一年或二年以上 ,育苗期間若使用有機友善栽培模式,常遇到育成期較長或不易育成健康種苗,造成目前尚無有機茶樹苗生產,欲開發有機友善管理可用之育苗資材,增加... |
計畫主持人: 陳柏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茶-T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8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28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有機及友善耕作方式相較於慣行農法,茶葉產量及茶葉品質較差,為推廣有機友善耕作理念,極需應用創新的栽培管理模式,加上台灣茶樹栽培區許多地處水源保護區內,高污染及有殘毒性的化學農藥不宜使用,隨著友善農業觀... |
計畫主持人: 蘇彥碩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3.2-茶-T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77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77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茶樹有機及友善環境產製技術之研究」之中文摘要:一、「具肥效及抗病功能液態芽孢桿菌製劑之開發與應用(提高茶葉品質與抗赤葉枯病)」有機及友善耕作方式相較於慣行農法,茶葉產量及茶葉品質較差,為推廣有機友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