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農產品多元新穎加工(質地、成型、營養調配)研發技術及其品質、商品化評估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國產農產品多元新穎加工(質地、成型、營養調配)研發技術及其品質、商品化評估的計畫主持人是江伯源, 執行機關是國立中興大學, 研究領域是農藝類, 研究性質是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是112農科-1.7.1-糧-Z1(3),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300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300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1. 本研究團隊近年投入許多關於"簡餐即食化、方便化、美味化"之加工利用,大都以日常飲食中看得見、吃得到之營養素材為主,此次以100%國產農作物 (米、雞肉、高麗菜、紅蘿蔔、玉米、雞蛋)作為食材,多元複合簡(代)餐利用 (1)原料、配方設計 (2) 成型技術及品質分析 (3) 質地修飾及品質分析 (....

計畫年度112
計畫類別科技
計畫名稱國產農產品多元新穎加工(質地、成型、營養調配)研發技術及其品質、商品化評估
計畫編號112農科-1.7.1-糧-Z1(3)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研究性質應用研究
研究方法學術補助
研究領域農藝類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主管機關農業部農糧署
執行機關國立中興大學
計畫主持人江伯源
中央款300000
配合款0
計畫總經費300000
執行成果摘要1. 本研究團隊近年投入許多關於"簡餐即食化、方便化、美味化"之加工利用,大都以日常飲食中看得見、吃得到之營養素材為主,此次以100%國產農作物 (米、雞肉、高麗菜、紅蘿蔔、玉米、雞蛋)作為食材,多元複合簡(代)餐利用 (1)原料、配方設計 (2) 成型技術及品質分析 (3) 質地修飾及品質分析 (4) 冷凍及復熱品質分析 (5) 乾燥及復水品質分析 (6) 感官品評及市場化評估。複合 (a) 後疫情時代所需 (b) 營養均衡化 (c) 六級農業 (d) 加工、加值 (e) 永續農業之目標。 2. 本計畫之核心技術及多元產品開發:本研究團隊採用國產原料(精白米、紫米、甘藷、高麗菜、胡蘿蔔、香菇、CAS優良豬肉、番茄...等),投入開發 [1] 第一代即食簡餐、[2] 第二代即食餐包、[3] 新型質地蛋花湯品。評估常溫/高溫復水及加工過程前後褐變度皆無明顯差異,具良好維持原物性、便利性、營養性、即食性。透過九分法感官品評評估,結果顯示與新鮮現煮佳餚口感、風味、咀嚼感、色澤無明顯差異,真實還原其色、香、味。貯存性試驗透過:溫度(4、37、55℃)、光照(遮光、照光)、氧氣參數(真空、有氧),評估水分、水活性、色澤、總生菌數。以貯存環境最嚴苛的有氧包裝為例,貯存四周的總生菌數達8.6×104。經研究團隊進一步評估貯存穩定性及復熱/復水之質地特性及九分法感官品評分析,決定將產品於遮光真空條件下包裝,賞味期限達六個月以上。 ※112年研究內容:多元產品型態規則-原料、配方設計多元複合簡(代)餐成型技術及品質分析多元複合簡(代)餐質地修飾及品質分析多元複合簡(代)餐(濕式)-冷凍及復熱品質分析多元複合簡(代)餐(乾式)-乾燥及復水品質分析多元複合簡(代)餐感官品評及市場化評估 【浸漬對白米飯品質影響】 「浸漬」是米飯製備之重要步驟,隨浸漬時間增加以致米粒吸收率呈正相關增長,由10 min吸水率19.71%,浸漬20 min達24.72%,浸漬30 min即達吸水平衡25.00%,說明一般米飯浸漬20-30 min即可進行煮飯。國人白米飯消費習慣以精白米為主,較注重白米飯之色澤,隨浸漬延長其白米飯色澤之L*(亮度)及W.I.(白色度)均呈提高,而a*(紅色度)及b*(黃色度)皆是降低,說明了褐色度減少之趨勢。主要原因為浸漬可使白米表面之糊粉層以游離固形物型態溶出,且隨浸漬時間延長增加溶出量,亦可增加白米飯之高度(height)及白色度(whiteness)。感官品評分析結果顯示,浸漬30 min之白米飯蒸熟後有最高評分指數(色澤6.41、香氣5.82、質地(口感)5.96分、及接受性6.26)。未浸漬米由於水分未能快速滲入內部構造中,且表面沾附之固形物未被溶出,因此蒸熟後之色澤及香氣之品評分數最低。而浸漬60 min之白米由於水和達過飽和狀態(水分較高),品評結果略差於浸漬30 min之白米飯。 【預糊化處理製備即食泡飯】 利用熱風乾燥處理之米飯樣品,其外觀呈現收縮、變形及龜裂;冷凍乾燥樣品之白色較為明顯,外型變化也較少;利用膨發處理,由於受到膨發瞬間洩壓作用,外觀層膨脹變大。分析水分及水活性含量結果,原料米水分為12.82%、水活性0.638,經不同處理預糊化處理之樣品熱風乾燥水分為4.03%、水活性0.309;冷凍乾燥0.84%、水活性0.028,膨發處理樣品水分及水活性隨膨發壓力提升而降低,6 kg/m2膨發處理之水分為7.06%、水活性:0.374;10 kg/m2則分別降至4.83%及0.235,說明因膨發壓力越大、白米受熱程度越強可蒸發較多水分所致。不同固液比水(1:1、1:1.2、1:1.4、1:1.6)製備之白米飯,分別以熱風乾燥及冷風乾燥其水分含量,熱風乾燥4.19~5.33%,冷風乾燥7.18-7.98%;水活性均在0.312-0.412之間,具有市場(常溫)流通性。對照組之色澤L*為73.36、a*為-0.06,b*為12.98,經不同預糊化處理:熱風乾燥處理樣品因非酵素型褐變(non-enzymatic browning),L*下降至63.33、a*降至-1.07、b*為12.24,說明亮度減少原因來自焦糖化反應(caramelization)與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冷凍乾燥組別之亮度最高(達89.98),影響褐變度最主要的a*與b*與對照組相比,有降低趨勢。經膨發處理樣品,L*隨壓力提高而下降,a*與b*均呈上升,其主要受膨發加熱過程受熱破壞所致。 【即食飯復水性及外觀變化】 本實驗以不同溫度飲用水(30及100℃)進行復水試驗,原料米浸漬於30℃、5 min時之吸水率為31%,30 min後為46%;100℃處理則快速吸水同時進行煮飯,米粒快速吸水,加熱30 min分鐘復水率達224%。而熱風乾燥組別於30 min熱風處理後後,以不同溫度飲用水(30及100℃)之復水率分別為240及440%;冷凍乾燥為380及530%;6 kg/m2膨發處理為234及498%;8 kg/m2膨發處理為509及650%;10 kg/m2膨發處理為525及664%。觀察外觀比較,原料米經37℃浸漬外觀吸水膨潤、經100℃ 20-30 min處理具備白米飯之外觀;經熱風乾燥處理之樣品,外觀由乾燥呈現快速吸水,於10-15 min後即呈現米飯特徵,而在100℃ 5 min處理即有相似變化,繼續熱反應會使處理25、30 min之外觀糊化。冷凍乾燥於37℃及100℃復水5分鐘後均達米飯之外型。利用膨發處理之樣品,於37℃浸漬 6 kg/m2組別之10-15 min 復水條件與8 kg/m2及10 kg/m2浸漬5 min復水條件皆達米飯外型。在100℃復水膨發條件為8及10 kg/m2之組別中,結果均呈糊爛狀已不具有商品價值。 【即食飯復水之感官品評】 對照組白米飯外觀6.2分、色澤6.1分、風味6.3分、質地5.8分、接受性6.1分;利用熱風乾燥處理復水10 min則分別為5.1分、4.4分、5.1分、4.8分及5.1分;冷凍乾燥5.7分、5.6分、5.8分、5.4分及5.6分,膨發乾燥處理(6 kg/m2)分別為5.5分、5.1分、5.4分、5.1分及5.4分,均屬可被消費接受範圍,具有商品開發價值。膨發壓力8及10 kg/m2則因外觀呈糊爛狀且不易入口感被評定為不具商品價值。以對照組白米飯作為比較,熱風乾燥(50℃)在37℃水中復水50-60 min,其感官品評外觀可達5分、色澤4.6分,風味5.4分,質地(口感) 4.8分,接受性4.6分。冷風乾燥因在30℃且有真空下乾燥其白米變型、龜裂較少,且色澤較白,其感官品評外觀5.3分,色澤5.1分,風味5.4分、質地(口感)5.1分、接受性5.1分,市售產品在質地及接受性因復水狀態較差,未具商品價值。以85-90℃浸泡10-15 min,熱風乾燥米飯質地可提升至5.1分,接受性5.2分;冷風乾燥在外觀、色澤、風味、口感均有提升,質地(口感)可達5.7分,接受性5.4分,如延長至20-25 min更可達到5.6-5.9分。能有效改善質地、口感,並可有效縮短復水時間,十分具有市場潛力,較市售產品1.2分,質地(口感)1.1分佳。 【貯存試驗及品質分析】 食白米飯(乾)進行貯存參數評估:溫度(4、37、55℃)、光照(遮光、照光)、氧氣(真空、普通包裝)以作為未來產品上市之品質評估。貯存兩週結果:a.水分項目:隨貯存溫度上升、水分及水活性會呈下降變化,尤以55℃因水分蒸散作用增加而下降。b.色澤:受溫度提高影響及白米飯(乾)之色澤明亮度下降。a*(紅色度)及b*(黃色度)提高,尤以55℃貯存最明顯影響,其可能在高溫下有焦糖化及梅納反應進行所致。c.總生菌數:由於產品水分較低,微生物不易滋生,一直維持在103~104菌數。另在遮光、照光貯存比較下,兩者與37℃貯存下之結果相似,但在普通包裝(有氧),其微生物總生菌數有增加至105。在貯存四周後,水分含量、水活性變化不大,但褐變度在55℃有加速發生情形,另在其他項目中變化不明顯,經研究團隊討論本產品未來之保存期限可能定在6~8月。 【第二代多元複合即食簡餐】 在製備過程中,依照不同原料特性,透過「煎」、「炒」、「蒸」、「煮」烹飪,並評估冷凍、解凍、以及復水對於食材的影響。透過色差儀分析了L*、a*、b*、與褐變度(browning index),結果顯示個別食材經過冷凍、冷凍乾燥、以及100℃復水5 min之褐變度沒有明顯變化。褐變度變化:(1)紅蘿蔔丁於煮熟時為82.90、冷凍後57.20、冷凍乾燥後90.48、復水後83.42。(2)小黃瓜於煮熟時為43.38、冷凍後39.07、冷凍乾燥後39.67、復水後43.42。(3)玉米於煮熟時為67.38、冷凍後65.66、冷凍乾燥後72.22、復水後67.14。(4)黑木耳於煮熟時為55.24、冷凍後28.53、冷凍乾燥後51.61、復水後55.15。(5)豬肉於煮熟時為56.24、冷凍後54.19、冷凍乾燥後62.02、復水後56.01。(6)雞蛋於煮熟時為48.78、冷凍後49.82、冷凍乾燥後58.88、復水後48.82。(5)白飯於煮熟時為16.71、冷凍後14.30、冷凍乾燥後21.46、復水後16.53。 【新型質地即食蛋花湯品】 透過不同配方比研究沖泡後成行特性及外觀,開發最適化「即食蛋花湯」,可增加即食性、貯存便利性、色澤穩定性、營養便利性…等。即食蛋花湯製備透過添加不同澱粉比例觀察其糊化、老化作用對於蛋花湯之成型特性。從冷凍乾燥後的外觀來看,結果顯示隨著澱粉添加量0、5、10、15%,澱粉的擴散性於蛋液中增加、且增加了蛋的表面積(顆粒減小)與復水後的均勻性與稠度。復水後的蛋花湯,在不添加澱粉的組別中最符合傳統鮮食的概念意象,並還原其口感及風味。由此可知澱粉添加對於即食餐包有助于成型、但在蛋花湯品中不具有此優勢。不過添加澱粉有助於增加蛋花之鮮豔色澤、減少褐變反應。不添加澱粉的即食蛋花湯褐變度為49.65(凍乾)及30.16(復水),添加15%澱粉的褐變度分別為36.88(凍乾)及17.82(復水)。完整的復水時間為5分鐘即可完成,其復水過程如,凍乾即食蛋花湯於35℃溫水與100℃熱水沖泡後1分鐘皆有展開現象,到4分鐘後開始擴散,並於第5分鐘完成,具有絕佳復水特性。達到方便、快速、原型、美味的開發價值。在復水過程中,從證實100℃熱水沖泡後1分鐘就大幅提升水份含量,自3.82%增至80.12~80.81,此結果對應的即食蛋花湯展開行為。同時透過解剖顯微鏡觀察蛋花表面微觀構造,可以得知蛋花湯中添加的澱粉含量愈高,冷凍乾燥後的蛋花孔隙愈小愈密、復水後表面則愈平整、光滑。 【利用反應曲面法探討即食多元複合餐包之復熱/復水最適化條件】 後疫情時代影響了民眾之消費行為及飲食型態,目前國內大多以精緻外食居多,缺乏營養均衡性。當前聯合國推動「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健康與福祉」。本研究以此為發想,透過即食多元複合餐包開發減少能源消耗,並擬評估不同型態(冷凍及凍乾),分別以復熱/復水進行成品溫度及質地調控。以反應曲面法(RSM)探討最適化條件,以Box-Behnken design (BBD)設計模型進行。冷凍/復熱組別以解凍時間0、10、20 min,1100 W微波時間1、3、5 min,餐包重量50、150、250 g為變數條件;凍乾/復水組別以重量比0.50、1.00、1.50 % (w:w),溫度30、65、100℃,餐包重量10、30、50 g為變數條件。針對各組餐包分析其成品溫度(℃)、硬度(g)、脆碎度(g)、及咀嚼度(g)。冷凍/復熱組別之最適化組別為236.09 g、解凍0.06 min、微波3.61 min之成品最佳化溫度為44.3946℃、最佳化咀嚼度為0.0792 g·sec,此時硬度與脆碎度最低,為-2848.73 g及-1541.66 g,口感最好。而凍乾/復水組別復熱組別之最適化組別為10 g、以100℃沸水以重量比0.50%比率之成品最佳化咀嚼度為539.969g·sec,此時硬度與脆碎度最低,為668.958 g及522.894 g,口感最好。綜上所述,依RSM與BBD所得出最適化即食多元複合餐包之品溫及口感參數,且在成品外觀上因不同色系增加食慾及營養攝取,本研究提供只需用低能量(復熱/復水)來減少消費者於外食所產生之碳排放,亦增加營養便利性。 本研究團隊全力進行不同國產農產品多元新穎加工技術研發:1. 於2023年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表壁報論文1篇 (112.11.24,南台科大)。利用反應曲面方法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設計多元複合簡(代)餐之 (A) 冷凍/解凍/復熱最適化條件 (B) 冷凍/凍乾/復水最適化條件 (C) 以質地分析儀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TPA)監控成品之硬度 (hardness)、脆碎度 (fracturability)、咀嚼度 (adhesiveness) (D) 以紅外線溫度計量測成品溫度 (temperature)。利用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探討多元複合簡(代)餐 (A) 冷凍/解凍/復熱組別 (B) 冷凍/凍乾/復水組別 之多變量分析結果,進一步結合RSM找出關鍵變因及最適化多元複合簡(代)餐規格。利用九分法感官品評分析 (9-point hedonic sensory evaluation),分別探討外觀 (appearance)、色澤 (colour)、香氣 (aroma)、質地 (texture)、總分 (overall),並比較 (A) 新鮮烹飪組 (B) 冷凍/解凍/復熱組 (C) 冷凍/凍乾/復水組 之評價比較。 2. 於期中報告產出之「第一代即食簡餐研發」成果,於「2023農業部農糧署加工科技計畫成果發表」展出 (112.11.24,南台科大),現場反應熱烈,因其具 (1) 即食化 (2) 冷凍多元利用 (3)凍乾便攜性 (4) 營養休閒、伴手禮化,廣受食品營養等相關領域人才青睞,深具市場潛力及成長力。 3. 本計畫透過學會論文發表,培育國內人才,增強理論與實務成長4. 建立研發技術平台,爭取產學合作計畫及技術移轉機會。

計畫年度

112

計畫類別

科技

計畫名稱

國產農產品多元新穎加工(質地、成型、營養調配)研發技術及其品質、商品化評估

計畫編號

112農科-1.7.1-糧-Z1(3)

計畫屬性

科學技術類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研究方法

學術補助

研究領域

農藝類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主管機關

農業部農糧署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中央款

300000

配合款

0

計畫總經費

300000

執行成果摘要

1. 本研究團隊近年投入許多關於"簡餐即食化、方便化、美味化"之加工利用,大都以日常飲食中看得見、吃得到之營養素材為主,此次以100%國產農作物 (米、雞肉、高麗菜、紅蘿蔔、玉米、雞蛋)作為食材,多元複合簡(代)餐利用 (1)原料、配方設計 (2) 成型技術及品質分析 (3) 質地修飾及品質分析 (4) 冷凍及復熱品質分析 (5) 乾燥及復水品質分析 (6) 感官品評及市場化評估。複合 (a) 後疫情時代所需 (b) 營養均衡化 (c) 六級農業 (d) 加工、加值 (e) 永續農業之目標。 2. 本計畫之核心技術及多元產品開發:本研究團隊採用國產原料(精白米、紫米、甘藷、高麗菜、胡蘿蔔、香菇、CAS優良豬肉、番茄...等),投入開發 [1] 第一代即食簡餐、[2] 第二代即食餐包、[3] 新型質地蛋花湯品。評估常溫/高溫復水及加工過程前後褐變度皆無明顯差異,具良好維持原物性、便利性、營養性、即食性。透過九分法感官品評評估,結果顯示與新鮮現煮佳餚口感、風味、咀嚼感、色澤無明顯差異,真實還原其色、香、味。貯存性試驗透過:溫度(4、37、55℃)、光照(遮光、照光)、氧氣參數(真空、有氧),評估水分、水活性、色澤、總生菌數。以貯存環境最嚴苛的有氧包裝為例,貯存四周的總生菌數達8.6×104。經研究團隊進一步評估貯存穩定性及復熱/復水之質地特性及九分法感官品評分析,決定將產品於遮光真空條件下包裝,賞味期限達六個月以上。 ※112年研究內容:多元產品型態規則-原料、配方設計多元複合簡(代)餐成型技術及品質分析多元複合簡(代)餐質地修飾及品質分析多元複合簡(代)餐(濕式)-冷凍及復熱品質分析多元複合簡(代)餐(乾式)-乾燥及復水品質分析多元複合簡(代)餐感官品評及市場化評估 【浸漬對白米飯品質影響】 「浸漬」是米飯製備之重要步驟,隨浸漬時間增加以致米粒吸收率呈正相關增長,由10 min吸水率19.71%,浸漬20 min達24.72%,浸漬30 min即達吸水平衡25.00%,說明一般米飯浸漬20-30 min即可進行煮飯。國人白米飯消費習慣以精白米為主,較注重白米飯之色澤,隨浸漬延長其白米飯色澤之L*(亮度)及W.I.(白色度)均呈提高,而a*(紅色度)及b*(黃色度)皆是降低,說明了褐色度減少之趨勢。主要原因為浸漬可使白米表面之糊粉層以游離固形物型態溶出,且隨浸漬時間延長增加溶出量,亦可增加白米飯之高度(height)及白色度(whiteness)。感官品評分析結果顯示,浸漬30 min之白米飯蒸熟後有最高評分指數(色澤6.41、香氣5.82、質地(口感)5.96分、及接受性6.26)。未浸漬米由於水分未能快速滲入內部構造中,且表面沾附之固形物未被溶出,因此蒸熟後之色澤及香氣之品評分數最低。而浸漬60 min之白米由於水和達過飽和狀態(水分較高),品評結果略差於浸漬30 min之白米飯。 【預糊化處理製備即食泡飯】 利用熱風乾燥處理之米飯樣品,其外觀呈現收縮、變形及龜裂;冷凍乾燥樣品之白色較為明顯,外型變化也較少;利用膨發處理,由於受到膨發瞬間洩壓作用,外觀層膨脹變大。分析水分及水活性含量結果,原料米水分為12.82%、水活性0.638,經不同處理預糊化處理之樣品熱風乾燥水分為4.03%、水活性0.309;冷凍乾燥0.84%、水活性0.028,膨發處理樣品水分及水活性隨膨發壓力提升而降低,6 kg/m2膨發處理之水分為7.06%、水活性:0.374;10 kg/m2則分別降至4.83%及0.235,說明因膨發壓力越大、白米受熱程度越強可蒸發較多水分所致。不同固液比水(1:1、1:1.2、1:1.4、1:1.6)製備之白米飯,分別以熱風乾燥及冷風乾燥其水分含量,熱風乾燥4.19~5.33%,冷風乾燥7.18-7.98%;水活性均在0.312-0.412之間,具有市場(常溫)流通性。對照組之色澤L*為73.36、a*為-0.06,b*為12.98,經不同預糊化處理:熱風乾燥處理樣品因非酵素型褐變(non-enzymatic browning),L*下降至63.33、a*降至-1.07、b*為12.24,說明亮度減少原因來自焦糖化反應(caramelization)與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冷凍乾燥組別之亮度最高(達89.98),影響褐變度最主要的a*與b*與對照組相比,有降低趨勢。經膨發處理樣品,L*隨壓力提高而下降,a*與b*均呈上升,其主要受膨發加熱過程受熱破壞所致。 【即食飯復水性及外觀變化】 本實驗以不同溫度飲用水(30及100℃)進行復水試驗,原料米浸漬於30℃、5 min時之吸水率為31%,30 min後為46%;100℃處理則快速吸水同時進行煮飯,米粒快速吸水,加熱30 min分鐘復水率達224%。而熱風乾燥組別於30 min熱風處理後後,以不同溫度飲用水(30及100℃)之復水率分別為240及440%;冷凍乾燥為380及530%;6 kg/m2膨發處理為234及498%;8 kg/m2膨發處理為509及650%;10 kg/m2膨發處理為525及664%。觀察外觀比較,原料米經37℃浸漬外觀吸水膨潤、經100℃ 20-30 min處理具備白米飯之外觀;經熱風乾燥處理之樣品,外觀由乾燥呈現快速吸水,於10-15 min後即呈現米飯特徵,而在100℃ 5 min處理即有相似變化,繼續熱反應會使處理25、30 min之外觀糊化。冷凍乾燥於37℃及100℃復水5分鐘後均達米飯之外型。利用膨發處理之樣品,於37℃浸漬 6 kg/m2組別之10-15 min 復水條件與8 kg/m2及10 kg/m2浸漬5 min復水條件皆達米飯外型。在100℃復水膨發條件為8及10 kg/m2之組別中,結果均呈糊爛狀已不具有商品價值。 【即食飯復水之感官品評】 對照組白米飯外觀6.2分、色澤6.1分、風味6.3分、質地5.8分、接受性6.1分;利用熱風乾燥處理復水10 min則分別為5.1分、4.4分、5.1分、4.8分及5.1分;冷凍乾燥5.7分、5.6分、5.8分、5.4分及5.6分,膨發乾燥處理(6 kg/m2)分別為5.5分、5.1分、5.4分、5.1分及5.4分,均屬可被消費接受範圍,具有商品開發價值。膨發壓力8及10 kg/m2則因外觀呈糊爛狀且不易入口感被評定為不具商品價值。以對照組白米飯作為比較,熱風乾燥(50℃)在37℃水中復水50-60 min,其感官品評外觀可達5分、色澤4.6分,風味5.4分,質地(口感) 4.8分,接受性4.6分。冷風乾燥因在30℃且有真空下乾燥其白米變型、龜裂較少,且色澤較白,其感官品評外觀5.3分,色澤5.1分,風味5.4分、質地(口感)5.1分、接受性5.1分,市售產品在質地及接受性因復水狀態較差,未具商品價值。以85-90℃浸泡10-15 min,熱風乾燥米飯質地可提升至5.1分,接受性5.2分;冷風乾燥在外觀、色澤、風味、口感均有提升,質地(口感)可達5.7分,接受性5.4分,如延長至20-25 min更可達到5.6-5.9分。能有效改善質地、口感,並可有效縮短復水時間,十分具有市場潛力,較市售產品1.2分,質地(口感)1.1分佳。 【貯存試驗及品質分析】 食白米飯(乾)進行貯存參數評估:溫度(4、37、55℃)、光照(遮光、照光)、氧氣(真空、普通包裝)以作為未來產品上市之品質評估。貯存兩週結果:a.水分項目:隨貯存溫度上升、水分及水活性會呈下降變化,尤以55℃因水分蒸散作用增加而下降。b.色澤:受溫度提高影響及白米飯(乾)之色澤明亮度下降。a*(紅色度)及b*(黃色度)提高,尤以55℃貯存最明顯影響,其可能在高溫下有焦糖化及梅納反應進行所致。c.總生菌數:由於產品水分較低,微生物不易滋生,一直維持在103~104菌數。另在遮光、照光貯存比較下,兩者與37℃貯存下之結果相似,但在普通包裝(有氧),其微生物總生菌數有增加至105。在貯存四周後,水分含量、水活性變化不大,但褐變度在55℃有加速發生情形,另在其他項目中變化不明顯,經研究團隊討論本產品未來之保存期限可能定在6~8月。 【第二代多元複合即食簡餐】 在製備過程中,依照不同原料特性,透過「煎」、「炒」、「蒸」、「煮」烹飪,並評估冷凍、解凍、以及復水對於食材的影響。透過色差儀分析了L*、a*、b*、與褐變度(browning index),結果顯示個別食材經過冷凍、冷凍乾燥、以及100℃復水5 min之褐變度沒有明顯變化。褐變度變化:(1)紅蘿蔔丁於煮熟時為82.90、冷凍後57.20、冷凍乾燥後90.48、復水後83.42。(2)小黃瓜於煮熟時為43.38、冷凍後39.07、冷凍乾燥後39.67、復水後43.42。(3)玉米於煮熟時為67.38、冷凍後65.66、冷凍乾燥後72.22、復水後67.14。(4)黑木耳於煮熟時為55.24、冷凍後28.53、冷凍乾燥後51.61、復水後55.15。(5)豬肉於煮熟時為56.24、冷凍後54.19、冷凍乾燥後62.02、復水後56.01。(6)雞蛋於煮熟時為48.78、冷凍後49.82、冷凍乾燥後58.88、復水後48.82。(5)白飯於煮熟時為16.71、冷凍後14.30、冷凍乾燥後21.46、復水後16.53。 【新型質地即食蛋花湯品】 透過不同配方比研究沖泡後成行特性及外觀,開發最適化「即食蛋花湯」,可增加即食性、貯存便利性、色澤穩定性、營養便利性…等。即食蛋花湯製備透過添加不同澱粉比例觀察其糊化、老化作用對於蛋花湯之成型特性。從冷凍乾燥後的外觀來看,結果顯示隨著澱粉添加量0、5、10、15%,澱粉的擴散性於蛋液中增加、且增加了蛋的表面積(顆粒減小)與復水後的均勻性與稠度。復水後的蛋花湯,在不添加澱粉的組別中最符合傳統鮮食的概念意象,並還原其口感及風味。由此可知澱粉添加對於即食餐包有助于成型、但在蛋花湯品中不具有此優勢。不過添加澱粉有助於增加蛋花之鮮豔色澤、減少褐變反應。不添加澱粉的即食蛋花湯褐變度為49.65(凍乾)及30.16(復水),添加15%澱粉的褐變度分別為36.88(凍乾)及17.82(復水)。完整的復水時間為5分鐘即可完成,其復水過程如,凍乾即食蛋花湯於35℃溫水與100℃熱水沖泡後1分鐘皆有展開現象,到4分鐘後開始擴散,並於第5分鐘完成,具有絕佳復水特性。達到方便、快速、原型、美味的開發價值。在復水過程中,從證實100℃熱水沖泡後1分鐘就大幅提升水份含量,自3.82%增至80.12~80.81,此結果對應的即食蛋花湯展開行為。同時透過解剖顯微鏡觀察蛋花表面微觀構造,可以得知蛋花湯中添加的澱粉含量愈高,冷凍乾燥後的蛋花孔隙愈小愈密、復水後表面則愈平整、光滑。 【利用反應曲面法探討即食多元複合餐包之復熱/復水最適化條件】 後疫情時代影響了民眾之消費行為及飲食型態,目前國內大多以精緻外食居多,缺乏營養均衡性。當前聯合國推動「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健康與福祉」。本研究以此為發想,透過即食多元複合餐包開發減少能源消耗,並擬評估不同型態(冷凍及凍乾),分別以復熱/復水進行成品溫度及質地調控。以反應曲面法(RSM)探討最適化條件,以Box-Behnken design (BBD)設計模型進行。冷凍/復熱組別以解凍時間0、10、20 min,1100 W微波時間1、3、5 min,餐包重量50、150、250 g為變數條件;凍乾/復水組別以重量比0.50、1.00、1.50 % (w:w),溫度30、65、100℃,餐包重量10、30、50 g為變數條件。針對各組餐包分析其成品溫度(℃)、硬度(g)、脆碎度(g)、及咀嚼度(g)。冷凍/復熱組別之最適化組別為236.09 g、解凍0.06 min、微波3.61 min之成品最佳化溫度為44.3946℃、最佳化咀嚼度為0.0792 g·sec,此時硬度與脆碎度最低,為-2848.73 g及-1541.66 g,口感最好。而凍乾/復水組別復熱組別之最適化組別為10 g、以100℃沸水以重量比0.50%比率之成品最佳化咀嚼度為539.969g·sec,此時硬度與脆碎度最低,為668.958 g及522.894 g,口感最好。綜上所述,依RSM與BBD所得出最適化即食多元複合餐包之品溫及口感參數,且在成品外觀上因不同色系增加食慾及營養攝取,本研究提供只需用低能量(復熱/復水)來減少消費者於外食所產生之碳排放,亦增加營養便利性。 本研究團隊全力進行不同國產農產品多元新穎加工技術研發:1. 於2023年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表壁報論文1篇 (112.11.24,南台科大)。利用反應曲面方法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設計多元複合簡(代)餐之 (A) 冷凍/解凍/復熱最適化條件 (B) 冷凍/凍乾/復水最適化條件 (C) 以質地分析儀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TPA)監控成品之硬度 (hardness)、脆碎度 (fracturability)、咀嚼度 (adhesiveness) (D) 以紅外線溫度計量測成品溫度 (temperature)。利用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探討多元複合簡(代)餐 (A) 冷凍/解凍/復熱組別 (B) 冷凍/凍乾/復水組別 之多變量分析結果,進一步結合RSM找出關鍵變因及最適化多元複合簡(代)餐規格。利用九分法感官品評分析 (9-point hedonic sensory evaluation),分別探討外觀 (appearance)、色澤 (colour)、香氣 (aroma)、質地 (texture)、總分 (overall),並比較 (A) 新鮮烹飪組 (B) 冷凍/解凍/復熱組 (C) 冷凍/凍乾/復水組 之評價比較。 2. 於期中報告產出之「第一代即食簡餐研發」成果,於「2023農業部農糧署加工科技計畫成果發表」展出 (112.11.24,南台科大),現場反應熱烈,因其具 (1) 即食化 (2) 冷凍多元利用 (3)凍乾便攜性 (4) 營養休閒、伴手禮化,廣受食品營養等相關領域人才青睞,深具市場潛力及成長力。 3. 本計畫透過學會論文發表,培育國內人才,增強理論與實務成長4. 建立研發技術平台,爭取產學合作計畫及技術移轉機會。

根據識別碼 112農科-1.7.1-糧-Z1 3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112農科-1.7.1-糧-Z1 3 ...)

國產甘藷高值化機能複合技術平台及其友善食品市場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7-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甘藷是全世界重要的農作物,目前大都供各式菜餚、點心、烘烤、加工產品使用,由於其富含豐富植化素、膳食纖維等機能成分,如何增加應用並串聯產、官、學、研十分重要。全世界消費者對台灣甘藷的品質、風味及接受...

@ 農業科技計畫

全國地層下陷地區之大豆、甘藷及花生等雜糧作物研究

計畫主持人: 莊愷瑋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1.2-糧-Z2(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3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3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依據目前執行111年度計畫「以DSSAT系統的CROPGRO-soybean模組建構台灣大豆栽培的生長模式:優化品種特性參數與減碳潛勢評估 (111農科-4.2.2-糧-Z1(4))」和「雜糧...

@ 農業科技計畫

以作物生長模式評估台灣大豆生產系統的土壤碳匯效果

計畫主持人: 莊愷瑋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1.2-糧-Z2(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3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3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依據目前執行111年度計畫「以DSSAT系統的CROPGRO-soybean模組建構台灣大豆栽培的生長模式:優化品種特性參數與減碳潛勢評估 (111農科-4.2.2-糧-Z1(4))」和「雜糧...

@ 農業科技計畫

國產雜糧(大豆、蕎麥)貯存品質及其優質化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2-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蕎麥與大豆富含粗蛋白及脂質,進口雜糧於長時間條件惡劣之多段貯存下易引起品質劣化,而國產雜糧於採收後立即乾燥,且貯存環境適宜,較不易產生品質劣化。實驗結果如下:1.國產雜糧(大豆、蕎麥)組成分及機能成分...

@ 農業科技計畫

水資源競用區適栽雜糧作物篩選及示範推廣

計畫主持人: 鄭智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1.2-糧-Z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4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4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水資源競用區適栽雜糧作物篩選及示範推廣」之中文摘要:一、「北部地區水資源競用區適栽雜糧作物篩選及示範推廣」政策上推行水資源競用區大區輪作,調節水資源分配並輔導一期稻作轉作其他節水作物,高粱具有在北部...

@ 農業科技計畫

北部地區水資源競用區適栽雜糧作物篩選及示範推廣

計畫主持人: 鄭智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1.2-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政策上推行水資源競用區大區輪作,調節水資源分配並輔導一期稻作轉作其他節水作物,高粱具有在北部地區栽培之潛力,但因過往無栽培經驗,栽培上仍有待改進之部分,如適栽播種期及栽培密度。本試驗結果顯示,春作栽培...

@ 農業科技計畫

人機互動技術應用於農田坵塊資訊檢核更新

計畫主持人: 曾榮崧 | 執行機關: 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2-糧-Z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69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69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年度目標除辦理坡地農田坵塊現況圖維護外,為利人機互動判釋技術發展,同步維護高解析度影像(歷年航照、UAV)之作物特徵資料庫,並精進改良作物影像之判釋模型供使用者彈性運用,以優化自動程序發展,提高自動...

@ 農業科技計畫

高溫下大蒜蒜瓣發芽及植株生長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黃三光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4-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首先探討10℃預處理對大蒜於高溫逆境下萌芽率、芽長比及生長性狀之影響,結果顯示‘大片黑’蒜瓣經10℃預處理2週即可有效提升‘大片黑’於高溫逆境下之萌芽率及芽長比,使其莖徑、地下部鮮重、地下部乾重...

@ 農業科技計畫

國產甘藷高值化機能複合技術平台及其友善食品市場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7-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甘藷是全世界重要的農作物,目前大都供各式菜餚、點心、烘烤、加工產品使用,由於其富含豐富植化素、膳食纖維等機能成分,如何增加應用並串聯產、官、學、研十分重要。全世界消費者對台灣甘藷的品質、風味及接受...

@ 農業科技計畫

全國地層下陷地區之大豆、甘藷及花生等雜糧作物研究

計畫主持人: 莊愷瑋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1.2-糧-Z2(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3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3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依據目前執行111年度計畫「以DSSAT系統的CROPGRO-soybean模組建構台灣大豆栽培的生長模式:優化品種特性參數與減碳潛勢評估 (111農科-4.2.2-糧-Z1(4))」和「雜糧...

@ 農業科技計畫

以作物生長模式評估台灣大豆生產系統的土壤碳匯效果

計畫主持人: 莊愷瑋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1.2-糧-Z2(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3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3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依據目前執行111年度計畫「以DSSAT系統的CROPGRO-soybean模組建構台灣大豆栽培的生長模式:優化品種特性參數與減碳潛勢評估 (111農科-4.2.2-糧-Z1(4))」和「雜糧...

@ 農業科技計畫

國產雜糧(大豆、蕎麥)貯存品質及其優質化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2-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蕎麥與大豆富含粗蛋白及脂質,進口雜糧於長時間條件惡劣之多段貯存下易引起品質劣化,而國產雜糧於採收後立即乾燥,且貯存環境適宜,較不易產生品質劣化。實驗結果如下:1.國產雜糧(大豆、蕎麥)組成分及機能成分...

@ 農業科技計畫

水資源競用區適栽雜糧作物篩選及示範推廣

計畫主持人: 鄭智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1.2-糧-Z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4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4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水資源競用區適栽雜糧作物篩選及示範推廣」之中文摘要:一、「北部地區水資源競用區適栽雜糧作物篩選及示範推廣」政策上推行水資源競用區大區輪作,調節水資源分配並輔導一期稻作轉作其他節水作物,高粱具有在北部...

@ 農業科技計畫

北部地區水資源競用區適栽雜糧作物篩選及示範推廣

計畫主持人: 鄭智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1.2-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政策上推行水資源競用區大區輪作,調節水資源分配並輔導一期稻作轉作其他節水作物,高粱具有在北部地區栽培之潛力,但因過往無栽培經驗,栽培上仍有待改進之部分,如適栽播種期及栽培密度。本試驗結果顯示,春作栽培...

@ 農業科技計畫

人機互動技術應用於農田坵塊資訊檢核更新

計畫主持人: 曾榮崧 | 執行機關: 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4.2-糧-Z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69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69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年度目標除辦理坡地農田坵塊現況圖維護外,為利人機互動判釋技術發展,同步維護高解析度影像(歷年航照、UAV)之作物特徵資料庫,並精進改良作物影像之判釋模型供使用者彈性運用,以優化自動程序發展,提高自動...

@ 農業科技計畫

高溫下大蒜蒜瓣發芽及植株生長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黃三光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4-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首先探討10℃預處理對大蒜於高溫逆境下萌芽率、芽長比及生長性狀之影響,結果顯示‘大片黑’蒜瓣經10℃預處理2週即可有效提升‘大片黑’於高溫逆境下之萌芽率及芽長比,使其莖徑、地下部鮮重、地下部乾重...

@ 農業科技計畫

[ 搜尋所有 112農科-1.7.1-糧-Z1 3 ... ]

根據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國立中興大學 ...)

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埔里連絡站(原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台灣演習林辦公室)

1 | 開放時間: 上午8:00至下午5:00 | 現狀: 目前為閒置空間,由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實驗林管處進行管理維護。 興修紀錄: 1 建於日治大正7年(1918),日治時期為日本政府造林試驗及林產物研究辦公使用。 2 二戰後為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 | 歷史沿革: 國立中興大學農學院埔里實驗林管理處之歷史必須追溯到日治時期,日治大正5年(1916)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設立附屬臺灣演習林於今仁愛鄉惠蓀林場,作為該校相關系所師生實習場所。日治大正6年(1917)...

@ 文資局歷史建築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3/4)

主辦機關: 教育部 | 計畫類別(次類別): 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年度: 109 | 計畫期程(起): 20180101 | 計畫期程(訖): 20211231 | 年累計實際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定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 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一、「複雜系統」典範本計畫乃依循「複雜系統」及「市場設計」理論所建構之平臺系統,認為計畫目標無法假設一些線性因果關係、由上而下的設立指標來達成,而必須由系統內各個具自主性、適應性和異質性的...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移動白盒子計畫〈汩汩之島─原鄉・異景・流變〉

(中華民國)黃海鳴、趙欣怡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0/25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1/03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移動白盒子計畫〈汩汩之島─原鄉・異景・流變〉

(中華民國)黃海鳴、趙欣怡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0/25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1/03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行動博物館開進校園 壓軸場走讀臺中文學地景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7909 | 內容:   旅行邁入第9年,由國立臺灣文學館改裝的40呎文學貨櫃車「臺灣文學行動博物館」,2018年壓軸場即日起至10月31日在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前廣場展出。10月4日(四)上午10時舉辦開幕活動。臺文館...

@ 臺文館新聞公告

「研習論壇精選【第6輯】-打造前瞻型優質文官:應變力、創新力、跨界力、服務力」

出版日期: 2013-06 | 出版單位: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 作者資訊: 總編輯 馬永芳 | ISBN: 9789860370171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綜合行政 | 書籍介紹: 自民99.02.03.行政院組織法與地方制度法等修正法案相繼正式公布施行,政府組織改造不再只是政策方針或學術概念,而是真正影響中央與地方各級機關,乃至於個別公務員的實際課題;同時,21世紀人類生活環境...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數位學習組;姓名:陳嘉祥;電話:0492372027;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入選名單公布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9632 | 內容: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入選名單公布本屆「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經三位審查委員匿名審查投稿摘要之後,錄取自籌主題論文1組,個人學術論文29篇。入選...

@ 臺文館新聞公告

國發會第116次委員會議新聞稿

上版日期: 2023/12/25 下午 04:00:00 | 內容: 國發會今(25)日召開第116次委員會議,會中就國發會提報112年截至11月底之「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情形」、行政院交議,行政院交議,農業部陳報該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114至11...

@ 國家發展委員會新聞稿

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埔里連絡站(原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台灣演習林辦公室)

1 | 開放時間: 上午8:00至下午5:00 | 現狀: 目前為閒置空間,由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實驗林管處進行管理維護。 興修紀錄: 1 建於日治大正7年(1918),日治時期為日本政府造林試驗及林產物研究辦公使用。 2 二戰後為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 | 歷史沿革: 國立中興大學農學院埔里實驗林管理處之歷史必須追溯到日治時期,日治大正5年(1916)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設立附屬臺灣演習林於今仁愛鄉惠蓀林場,作為該校相關系所師生實習場所。日治大正6年(1917)...

@ 文資局歷史建築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3/4)

主辦機關: 教育部 | 計畫類別(次類別): 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年度: 109 | 計畫期程(起): 20180101 | 計畫期程(訖): 20211231 | 年累計實際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定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 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一、「複雜系統」典範本計畫乃依循「複雜系統」及「市場設計」理論所建構之平臺系統,認為計畫目標無法假設一些線性因果關係、由上而下的設立指標來達成,而必須由系統內各個具自主性、適應性和異質性的...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移動白盒子計畫〈汩汩之島─原鄉・異景・流變〉

(中華民國)黃海鳴、趙欣怡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0/25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1/03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移動白盒子計畫〈汩汩之島─原鄉・異景・流變〉

(中華民國)黃海鳴、趙欣怡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0/25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1/03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行動博物館開進校園 壓軸場走讀臺中文學地景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7909 | 內容:   旅行邁入第9年,由國立臺灣文學館改裝的40呎文學貨櫃車「臺灣文學行動博物館」,2018年壓軸場即日起至10月31日在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前廣場展出。10月4日(四)上午10時舉辦開幕活動。臺文館...

@ 臺文館新聞公告

「研習論壇精選【第6輯】-打造前瞻型優質文官:應變力、創新力、跨界力、服務力」

出版日期: 2013-06 | 出版單位: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 作者資訊: 總編輯 馬永芳 | ISBN: 9789860370171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綜合行政 | 書籍介紹: 自民99.02.03.行政院組織法與地方制度法等修正法案相繼正式公布施行,政府組織改造不再只是政策方針或學術概念,而是真正影響中央與地方各級機關,乃至於個別公務員的實際課題;同時,21世紀人類生活環境...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數位學習組;姓名:陳嘉祥;電話:0492372027;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入選名單公布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9632 | 內容: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入選名單公布本屆「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經三位審查委員匿名審查投稿摘要之後,錄取自籌主題論文1組,個人學術論文29篇。入選...

@ 臺文館新聞公告

國發會第116次委員會議新聞稿

上版日期: 2023/12/25 下午 04:00:00 | 內容: 國發會今(25)日召開第116次委員會議,會中就國發會提報112年截至11月底之「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情形」、行政院交議,行政院交議,農業部陳報該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114至11...

@ 國家發展委員會新聞稿

[ 搜尋所有 國立中興大學 ... ]

根據姓名 江伯源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江伯源 ...)

國產甘藷葉理化特性及複方機能錠研發與感官品評分析

作者: 江佳恩 | 指導教授: 江伯源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weet potato leaves (Tainung 71)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 | 系所名稱: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國產蕎麥茶飲與酥餅研發及其消費者嗜好性評估

作者: 江欣穎 | 指導教授: 江伯源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1 | 論文名稱(外文): Development of Taiwan buckwheat tea drink and shortbread with consumer preference evaluation | 系所名稱: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國產機能複合米研發、品質及量化技術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7-糧-Z2(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稻米是我國種植面積及產量最大的農作物,富含各種營養成分,是國人的主食作物,國產稻米是全世界各國的模範生。國人目前用餐習慣,大都「以菜配飯」;「高抗性澱粉」、「高慢速消化澱粉」、「低升糖指數」是近年全球...

@ 農業科技計畫

國產黑地瓜加值產品研發及其品質、商品化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食品科技類 | 研究性質: 商品化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6.1-科-aF | 研究目的: 推動工業發展 | 中央款: 900000 | 配合款: 100000 | 計畫總經費: 1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地瓜為全世界重要農作物之一,且是國人接受度最高的農作物,其含有豐富植化素、膳食纖維等機能成分,近年國內掀起一股”天然、潔淨、高纖、養生”之飲食風潮,地瓜成為熱門作物,其種植面積、產量快速生長。“烤& ...

@ 農業科技計畫

國產有機番茄高機能化產品研發及其保存期限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0農科-4.3.1-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1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1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有機番茄」是國人常見之蔬菜、水果之一種,小番茄(如:玉女,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常供新鮮水果食用,大番茄(如:牛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c...

@ 農業科技計畫

最新食品化學

作者: 劉展冏 | 韓建國 | 劉冠汝 | 李嘉展 | 虞積凱 | 孫芳明 | 蘇敏昇 | 馮惠萍 | 謝秋蘭 | 饒家麟 | 梁弘人 | 林聖敦 | 江伯源 | 李政達 | 盧更... | 出版機構: 華格那企業 | 版次: 二版 | 預訂出版日: 111/12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64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62-930-6 (平裝, NT$600, 640面, 26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食品化學

作者: 劉展冏 | 韓建國 | 劉冠汝 | 李嘉展 | 陳建元 | 孫芳明 | 蘇敏昇 | 馮惠萍 | 謝秋蘭 | 饒家麟 | 梁弘人 | 林聖敦 | 江伯源 | 李政達 | 盧更... | 出版機構: 華格那企業 | 版次: 四版 | 預訂出版日: 111/12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76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62-938-2 (平裝, NT$750, 768面, 26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江伯源

聘書 職級: 副教授 | 專兼任: 專任 | 單位名稱: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 教師專長: 食品加工、產品研發、微奈米暨中草藥技術應用研究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國產甘藷葉理化特性及複方機能錠研發與感官品評分析

作者: 江佳恩 | 指導教授: 江伯源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weet potato leaves (Tainung 71)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 | 系所名稱: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國產蕎麥茶飲與酥餅研發及其消費者嗜好性評估

作者: 江欣穎 | 指導教授: 江伯源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1 | 論文名稱(外文): Development of Taiwan buckwheat tea drink and shortbread with consumer preference evaluation | 系所名稱: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國產機能複合米研發、品質及量化技術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2.7-糧-Z2(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稻米是我國種植面積及產量最大的農作物,富含各種營養成分,是國人的主食作物,國產稻米是全世界各國的模範生。國人目前用餐習慣,大都「以菜配飯」;「高抗性澱粉」、「高慢速消化澱粉」、「低升糖指數」是近年全球...

@ 農業科技計畫

國產黑地瓜加值產品研發及其品質、商品化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食品科技類 | 研究性質: 商品化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6.1-科-aF | 研究目的: 推動工業發展 | 中央款: 900000 | 配合款: 100000 | 計畫總經費: 1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地瓜為全世界重要農作物之一,且是國人接受度最高的農作物,其含有豐富植化素、膳食纖維等機能成分,近年國內掀起一股”天然、潔淨、高纖、養生”之飲食風潮,地瓜成為熱門作物,其種植面積、產量快速生長。“烤& ...

@ 農業科技計畫

國產有機番茄高機能化產品研發及其保存期限評估

計畫主持人: 江伯源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0農科-4.3.1-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1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1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有機番茄」是國人常見之蔬菜、水果之一種,小番茄(如:玉女,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常供新鮮水果食用,大番茄(如:牛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c...

@ 農業科技計畫

最新食品化學

作者: 劉展冏 | 韓建國 | 劉冠汝 | 李嘉展 | 虞積凱 | 孫芳明 | 蘇敏昇 | 馮惠萍 | 謝秋蘭 | 饒家麟 | 梁弘人 | 林聖敦 | 江伯源 | 李政達 | 盧更... | 出版機構: 華格那企業 | 版次: 二版 | 預訂出版日: 111/12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64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62-930-6 (平裝, NT$600, 640面, 26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食品化學

作者: 劉展冏 | 韓建國 | 劉冠汝 | 李嘉展 | 陳建元 | 孫芳明 | 蘇敏昇 | 馮惠萍 | 謝秋蘭 | 饒家麟 | 梁弘人 | 林聖敦 | 江伯源 | 李政達 | 盧更... | 出版機構: 華格那企業 | 版次: 四版 | 預訂出版日: 111/12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76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62-938-2 (平裝, NT$750, 768面, 26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江伯源

聘書 職級: 副教授 | 專兼任: 專任 | 單位名稱: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 教師專長: 食品加工、產品研發、微奈米暨中草藥技術應用研究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 搜尋所有 江伯源 ... ]

國立中興大學的黃頁資料

(以下顯示 10 筆)

國立中興大學合唱團 | 地址: 台中市國光路250號中興大學活動中心4樓(合唱團團部) | 電話: 04-2286-0417

國立中興大學家教服務中心 | 地址: 台中市中興大學學生活動中心309室 | 電話: 04-2285-3483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系友會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大樓420室 | 電話: 04-2285-2502

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號4樓 | 電話: 04-2286-0458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 電話: 04-2284-0894

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社管院2館) | 電話: 02-2284-0828

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環境工程學系 | 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八卦路1172號 | 電話: 049-229-2600

國立中興大學(研發處)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4樓(行政大樓) | 電話: 04-2286-0139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許宏彬)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綜合大樓 | 電話: 04-2285-9550

國立中興大學男生宿舍 | 地址: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295號 | 電話: 04-2287-3210

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國立中興大學)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82398773

臺中市大里區國光里東榮路369號
13801308

臺中市東區東興里台中路283號
10939096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47426787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17188915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52001304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87171374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87192119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82398773

登記地址: 臺中市大里區國光里東榮路369號 | 統編: 13801308

登記地址: 臺中市東區東興里台中路283號 | 統編: 10939096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47426787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17188915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52001304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87171374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87192119

[ 查詢所有 國立中興大學 ... ]

在『農業科技計畫』資料集內搜尋:


與國產農產品多元新穎加工(質地、成型、營養調配)研發技術及其品質、商品化評估同分類的農業科技計畫

種子處理技術發展新趨勢研究

計畫主持人: 蘇士閔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3-種-X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00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00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一)符合國際趨勢之種子處理法規研究 完成發表「種苗產業相關標準簡介-以我國、日本、印度、泰國良種繁殖制度為例」一篇。參考日本、印度等國家的種苗繁殖制度,多與我國相同主要係採三級生產制度,且均有...

糧食作物種子庫存條件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鐈云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3-種-X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61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61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探討我國優良水稻推廣品種的休眠狀況,為有效地調整良種繁殖制度之水稻種子庫存量,提升繁殖田設置效率,以供應農民生產需求。統計2018-2022年水稻良種繁殖制度下進行發芽試驗案件,一期作的稻種比二...

大豆抗炭疽病種原篩選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黃裕榆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3-農-C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9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9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炭疽病為大豆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大豆全株皆會造成感染(莖部、葉片或果莢),若管理不當容易產生嚴重的病害,導致產量或品質的降低。化學防治方法不僅不經濟且對環境不友善,栽培抗病品種被認為是較有效的方法。尋找...

商業仙履蘭微體繁殖及新品系潛力評估

計畫主持人: 徐善德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5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5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以臺灣仙履蘭商業市場流通品項為無性栽培品種選拔庫,依商業類別分群選拔具幼年期短且性狀優良之單株材料,並採本研究室建立之仙履蘭開花株微體繁殖體系,參試選拔開花單株側芽培植體之無菌建立及增殖,以探...

新穎蝴蝶蘭及石斛蘭種苗量產技術之探討

計畫主持人: 黃建誌 | 執行機關: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2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年度藉由前期秋水仙素處理誘導橘唇蝴蝶蘭Phal. Mini Mark ‘CM-533’擬原球體變異或倍體化,分化植株以流式細胞儀檢測其倍數性。所有處理組合均有一些單株有波峰位移現象,可能為倍體化植株...

建立番茄生產鏈之品質檢測技術

計畫主持人: 周明燕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C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33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33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根據生產環境五環管理面向設計查檢表,由業者自行盤點場域管理落實情況。分析顯示育苗場在五環管理面向的落實度皆低於50%,特別是水源管理落實程度最低,僅達30%。管理紀錄普及情形偏低。本研究依據育苗場盤點...

馬鈴薯耐旱種質資源評估與應用研究

計畫主持人: 張珈錡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8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37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37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目的為因應未來全球氣候環境變,可能面臨水資源缺乏困境和潛在之糧食安全危機,擬透過建置一套可精準進行土壤水分管理之溫室栽培環境,進行抗旱馬鈴薯種原性狀選拔,並探討在水分逆境下對馬鈴薯生育特性之影響...

乾旱環境番茄抗病關鍵生物指標應用技術建立

計畫主持人: 薛道原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7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8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8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氣候變遷與乾旱對於作物生長影響,隨著降雨量減少和降雨型態變化,急降雨或是連續乾旱,導致植物的生長受到損害,水分的供應是作物生長最重要的環境因素。番茄為全球重要蔬菜作物,全球種植面積近 600 萬公頃,...

絲瓜抗萎凋病及食用玉米之耐旱與其他重要性狀關聯分子標誌的開發與利用

計畫主持人: 龔美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6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3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3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內容分為兩部份,(一)在「絲瓜抗萎凋病分子標誌之開發」部分,本年度以本場經接種確認抗感病性的圓筒絲瓜品系為材料,以ddRAD-seq技術探勘SNP,以多型性SNP進行主座標分析,抗感病材料的遺傳...

十字花科花粉小孢子培養

計畫主持人: 蔡秉芸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4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4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我國十字花科蔬菜種苗廣銷國內外,然而大多採取一代雜交品種(F1)的模式育成 ,一般須經過6-8年時間育成,培養雙單倍體以生產純系親本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之一 。然而小孢子是否持續發育受基因、環境、培養方式...

營養繁殖作物之種原維護與產業應用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張珈錡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14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14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目標協助國內具地方特色和經濟發展潛力之營養繁殖作物(菊花、蓮、葡萄和紅蔥頭),進行種原純化、病原檢測及建立健康種苗量化生產供應體系,提供國內栽培者健康種苗來源,並輔導產業發展健康種苗栽培模式,期...

開發分子標誌輔助花椰菜育種

計畫主持人: 林子凱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農-C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35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35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開發分子標誌輔助花椰菜育種,本計畫利用DH品系、雄不稔系及國內種原為參試材料,進行基因體分析以開發分子標誌,並以細胞質雄不稔性為目標性狀作為分子育種之驗證,本計畫累計已設計約110個KASP SNP...

具潛力彩葉鳳梨屬及竹芋類植物組織培養種苗生產技術開發

計畫主持人: 陳富永 | 執行機關: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高-K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9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9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彩葉鳳梨屬及竹芋類植物為現階段臺灣市場成長速度快的新興熱帶盆花類植物,具有許多適合發展的契機,但其種苗生產尚仍停留在分株繁殖階段,此外,受分株繁殖頻率及病原菌或病毒傳播危害,導致栽培過程中經常發生植株...

番石榴及火龍果品種分子鑑定技術開發和應用

計畫主持人: 宋品慧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高-K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58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58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作物育種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加上品種保護是世界的潮流,因此發展一套穩定且鑑別力高的作物品種DNA鑑定技術刻不容緩。在番石榴方面,搜尋番石榴SSR分子標誌文獻及NCBI資料庫,進行32個番石榴品種(系)分...

茄子抗青枯病數量性狀基因座定位

計畫主持人: 王聖善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南-N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4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4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青枯病為臺灣常見的茄科病害,易造成作物嚴重的經濟損失。112年度透過抗青枯病茄子自交系EG203與不抗病的茄子品系EG048雜交衍伸的F2族群,作為茄子抗青枯病抗病基因座定位的分離材料,獲得了2個抗P...

種子處理技術發展新趨勢研究

計畫主持人: 蘇士閔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3-種-X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00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00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一)符合國際趨勢之種子處理法規研究 完成發表「種苗產業相關標準簡介-以我國、日本、印度、泰國良種繁殖制度為例」一篇。參考日本、印度等國家的種苗繁殖制度,多與我國相同主要係採三級生產制度,且均有...

糧食作物種子庫存條件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鐈云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3-種-X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61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61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探討我國優良水稻推廣品種的休眠狀況,為有效地調整良種繁殖制度之水稻種子庫存量,提升繁殖田設置效率,以供應農民生產需求。統計2018-2022年水稻良種繁殖制度下進行發芽試驗案件,一期作的稻種比二...

大豆抗炭疽病種原篩選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黃裕榆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3-農-C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9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9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炭疽病為大豆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大豆全株皆會造成感染(莖部、葉片或果莢),若管理不當容易產生嚴重的病害,導致產量或品質的降低。化學防治方法不僅不經濟且對環境不友善,栽培抗病品種被認為是較有效的方法。尋找...

商業仙履蘭微體繁殖及新品系潛力評估

計畫主持人: 徐善德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5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5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以臺灣仙履蘭商業市場流通品項為無性栽培品種選拔庫,依商業類別分群選拔具幼年期短且性狀優良之單株材料,並採本研究室建立之仙履蘭開花株微體繁殖體系,參試選拔開花單株側芽培植體之無菌建立及增殖,以探...

新穎蝴蝶蘭及石斛蘭種苗量產技術之探討

計畫主持人: 黃建誌 | 執行機關: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2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年度藉由前期秋水仙素處理誘導橘唇蝴蝶蘭Phal. Mini Mark ‘CM-533’擬原球體變異或倍體化,分化植株以流式細胞儀檢測其倍數性。所有處理組合均有一些單株有波峰位移現象,可能為倍體化植株...

建立番茄生產鏈之品質檢測技術

計畫主持人: 周明燕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C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33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33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根據生產環境五環管理面向設計查檢表,由業者自行盤點場域管理落實情況。分析顯示育苗場在五環管理面向的落實度皆低於50%,特別是水源管理落實程度最低,僅達30%。管理紀錄普及情形偏低。本研究依據育苗場盤點...

馬鈴薯耐旱種質資源評估與應用研究

計畫主持人: 張珈錡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8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37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37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目的為因應未來全球氣候環境變,可能面臨水資源缺乏困境和潛在之糧食安全危機,擬透過建置一套可精準進行土壤水分管理之溫室栽培環境,進行抗旱馬鈴薯種原性狀選拔,並探討在水分逆境下對馬鈴薯生育特性之影響...

乾旱環境番茄抗病關鍵生物指標應用技術建立

計畫主持人: 薛道原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7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8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8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氣候變遷與乾旱對於作物生長影響,隨著降雨量減少和降雨型態變化,急降雨或是連續乾旱,導致植物的生長受到損害,水分的供應是作物生長最重要的環境因素。番茄為全球重要蔬菜作物,全球種植面積近 600 萬公頃,...

絲瓜抗萎凋病及食用玉米之耐旱與其他重要性狀關聯分子標誌的開發與利用

計畫主持人: 龔美玲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6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3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3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內容分為兩部份,(一)在「絲瓜抗萎凋病分子標誌之開發」部分,本年度以本場經接種確認抗感病性的圓筒絲瓜品系為材料,以ddRAD-seq技術探勘SNP,以多型性SNP進行主座標分析,抗感病材料的遺傳...

十字花科花粉小孢子培養

計畫主持人: 蔡秉芸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4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4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我國十字花科蔬菜種苗廣銷國內外,然而大多採取一代雜交品種(F1)的模式育成 ,一般須經過6-8年時間育成,培養雙單倍體以生產純系親本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之一 。然而小孢子是否持續發育受基因、環境、培養方式...

營養繁殖作物之種原維護與產業應用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張珈錡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種-X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14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14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目標協助國內具地方特色和經濟發展潛力之營養繁殖作物(菊花、蓮、葡萄和紅蔥頭),進行種原純化、病原檢測及建立健康種苗量化生產供應體系,提供國內栽培者健康種苗來源,並輔導產業發展健康種苗栽培模式,期...

開發分子標誌輔助花椰菜育種

計畫主持人: 林子凱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園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農-C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35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35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開發分子標誌輔助花椰菜育種,本計畫利用DH品系、雄不稔系及國內種原為參試材料,進行基因體分析以開發分子標誌,並以細胞質雄不稔性為目標性狀作為分子育種之驗證,本計畫累計已設計約110個KASP SNP...

具潛力彩葉鳳梨屬及竹芋類植物組織培養種苗生產技術開發

計畫主持人: 陳富永 | 執行機關: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高-K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9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9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彩葉鳳梨屬及竹芋類植物為現階段臺灣市場成長速度快的新興熱帶盆花類植物,具有許多適合發展的契機,但其種苗生產尚仍停留在分株繁殖階段,此外,受分株繁殖頻率及病原菌或病毒傳播危害,導致栽培過程中經常發生植株...

番石榴及火龍果品種分子鑑定技術開發和應用

計畫主持人: 宋品慧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高-K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58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58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作物育種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加上品種保護是世界的潮流,因此發展一套穩定且鑑別力高的作物品種DNA鑑定技術刻不容緩。在番石榴方面,搜尋番石榴SSR分子標誌文獻及NCBI資料庫,進行32個番石榴品種(系)分...

茄子抗青枯病數量性狀基因座定位

計畫主持人: 王聖善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4.6.2-南-N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4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4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青枯病為臺灣常見的茄科病害,易造成作物嚴重的經濟損失。112年度透過抗青枯病茄子自交系EG203與不抗病的茄子品系EG048雜交衍伸的F2族群,作為茄子抗青枯病抗病基因座定位的分離材料,獲得了2個抗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