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研究機構之合作研發--以提升茄科作物的多重逆境抗受性為例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強化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研究機構之合作研發--以提升茄科作物的多重逆境抗受性為例的計畫主持人是詹淵理, 執行機關是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研究領域是農-其他, 研究性質是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是112農科-1.2.3-科-a4,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12000000, 配合款是353700, 計畫總經費是12353700, 執行成果摘要是一、具耐熱或多重病害耐受性之茄科作物熱逆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限制番茄生長,造成著果率、產量以及果實重量降低且品質下降。於2022秋季將8個耐熱候選品系與4個具有優良園藝性狀的品系作雜交,產生32個雜交一代,並篩選20個雜交一代與10個親本及2個熱敏感對照組於2023年晚春進行耐熱評估試驗,採3重複的....

計畫年度112
計畫類別科技
計畫名稱強化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研究機構之合作研發--以提升茄科作物的多重逆境抗受性為例
計畫編號112農科-1.2.3-科-a4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研究性質應用研究
研究方法學術補助
研究領域農-其他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主管機關農業部
執行機關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計畫主持人詹淵理
中央款12000000
配合款353700
計畫總經費12353700
執行成果摘要一、具耐熱或多重病害耐受性之茄科作物熱逆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限制番茄生長,造成著果率、產量以及果實重量降低且品質下降。於2022秋季將8個耐熱候選品系與4個具有優良園藝性狀的品系作雜交,產生32個雜交一代,並篩選20個雜交一代與10個親本及2個熱敏感對照組於2023年晚春進行耐熱評估試驗,採3重複的完全隨機設計且每重複含4棵植株。試驗期間的晝夜均溫分別為34.9°C和27°C,平均相對濕度為78%。根據著果率、可售果產量、園藝性狀等特性,篩選4個最具耐熱潛力的雜交一代。其中2個雜交一代及其親本及熱敏感對照品系,總共8個參試品系於2023年夏季於溫控生長室進行雜交優勢效應與耐熱反應的評估試驗。結果顯示,兩個雜交一代的共同親本MG806-1-15 F7可能是貢獻抗熱逆境的優良材料。雜交一代評估試驗於2023年秋季進行,將觀察並收集番茄植株在適宜栽種季節的園藝性狀資料。為鑑定Xanthomonas perforans的抗病品系並開發具多重抗性之親本,今年度利用葉片浸漬法檢測20個分別抗晚疫病或/和早疫病的番茄重組自交系,獲得6個品系TL02063、TL02070、TL02087、TL02090、TL02093、TL02122 對細菌性斑點病表現中度抗病,其中TL02093對晚疫病、早疫病和細菌性斑點病具多重抗性。由於田間番茄病原菌不斷演化變異,將繼續純化中抗品系對細菌性斑點病的抗性並評估對晚疫病和早疫病新菌株的抗性反應。本年度於網室以粉蝨傳毒完成40個育種品系(數個Ty基因)及1個種原品系之抗性評估,受測番茄植株之葉片黃化程度從無病徵至非常嚴重,全株罹病比例等級為0至5,顯示植株對ToCV之抗感程度差異甚大。結果顯示,22AU0860(Ty1/Ty3及Ty2基因疊加)、22AU0857 (Ty1/Ty3、Ty2、Ty5及Ty6基因疊加)及22F02(Ty1/Ty3及Ty2基因疊加)對ToCV具較佳耐受性,其中以22AU0857番茄育種品系表現最好。而來自秘魯的種原VI037301(S. peruvianum)在先前篩選展現抗病性/耐受性潛力,今年再次確認的結果顯示VI037301仍為目前抗性篩選試驗中表現最好的品系。早疫病為番茄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本計劃利用已開發之抗病檢定流程,評估100個番茄種原對番茄早疫病的抗病反應;試驗結果顯示6個種原對番茄早疫病菌As-14菌株具抗病性、44個種原表現中度抗病性、50個種原呈現感病反應。抗病的種原分別屬於S. pimpinellifolium (VI05598、VI07090、VI07512、VI030601)、S. galapagense (VI63181)以及S. lycopersicum (VI37850);此研究成果有助於後續番茄抗病育種研究之開展。為鑑定候選拮抗菌對番茄青枯病的作用機制,評估六株拮抗菌產生代謝物和誘導植物抗病的效能,其中包括三株Bacillus sp. (120-86、104-86、Y2S)、一株Streptomyces canus (B4S)、一株Trichoderma asperellum (TM212)及一株Talaromyces wortmannii (Wan1429)。試驗結果發現這些拮抗菌的代謝物和濃縮代謝物,均無法抑制青枯病菌生長,顯示此非主要的抗病機制,上述代謝物並沒有直接殺滅或抑制青枯病菌的作用。然而,其中三株拮抗菌120-86、Y2S、Wan1429能夠誘導番茄植株至少兩個與防禦相關的基因,包括NBS-LRR類蛋白(Solyc04g015220)和NBS-LRR抗性蛋白(Solyc10g076440)基因。溫室試驗的結果顯示120-86為效果最好的拮抗菌,誘導286個獨特基因的表現,且其生物防治效率超過48%。監測春季五個鄉鎮(烏日、後壁、官田、善化與美濃)番茄潛旋蛾的族群,發現族群高峰發生於4、5月,其中後壁地區與亞蔬試驗田成蟲族群於5月中達最高峰。於善化及新社的番茄溫室,發現2種疑似為寄生於蕃茄潛旋蛾的寄生蜂,經鑑定為蟻形蜂科及釉小蜂科。2022年秋冬季之番茄潛旋蛾蟲害綜合管理田間試驗,顯示IPM處理區與農民慣行區之可市售產量無明顯差異,但與未處理區具明顯差異。春季番茄潛旋蛾蟲害綜合管理田間試驗,則顯示IPM處理區、農民慣行區及未處理區之可市售產量於處理間無明顯差異;3月至5月的調查期間,於農民慣行區所收集的番茄潛旋蛾總數明顯低於IPM處理區和未處理區,因而推測IPM處理區或可縮短施藥間隔,以降低番茄潛旋蛾之危害。評估源自 AVPP1708 x AVPP1714 的 F7 甜椒族群之耐熱性和產量組成等性狀。結果顯示單株果實數、果實重量與果實寬度等性狀與開放田區和網室區的產量呈現高度相關。利用高通量表型偵測系統收集之葉面積、生物量和標準化植被指數(NDVI)等性狀亦被發現與產量高度相關,r2範圍為0.70-0.87;植物老化反射指數(PSRI)則與產量呈中度負相關(-0.61)。F7品系2257-53、2257-106和2257-205在開放田區和網室區均具較高產量,已被選用於開發新的耐熱甜椒。篩選甜椒品系對番椒疫病病型I的抗病性發現79 個品系具100%抗性,其中59個品系的病害評分為0級數,顯示該族群的抗性程度增加。此研究為臺灣甜椒的品種改良和提高適應力的研究奠定良好基礎。為尋找番椒青枯病的抗性來源,本研究利用已開發的青枯病快速篩選流程檢測4個番椒物種(Capsicum annuu、C.baccatum、C.chinense、 C.frutescen)共600個種原,並以傳統篩選流程再次確認其抗性,獲得7個種原VI012206、VI012274、VI012336、VI029573、VI029603、VI046790、VI046792表現抗病性。後續將純化抗病種原後代的抗病性並評估對不同特性之青枯病菌株及番椒疫病的抗性,以獲得具多重抗病性的番椒根砧。完成35株萎凋病菌株的型態、分子及病原特性鑑定,其中10個F. oxysporum菌株造成嚴重根腐及典型的植物萎凋病徵,鑑定為F. oxysporum f.sp. radicis-capsici,此為臺灣甜椒發生萎凋病的首次記錄。評估10株番椒萎凋病菌之產孢能力及毒力後,選定一高毒力菌株FSP123S1,利用浸根法進行人工接種,進而成功建立該病害的抗病檢定流程。由於番椒脈黃化病毒(PeVYV)無法以機械方式傳播,故為建立病毒繁殖系統,利用頂劈嫁接發病組織方式,測試不同病毒株在不同寄主的感染效率,以獲得最佳的病毒繁殖條件。TN21P1及TN21P6病毒株分別嫁接接種於寄主Capsicum annuum VC27a和C. annuum AVPP1821,結果顯示AVPP1821比VC27a更適合作為繁殖寄主,且TN21P6嫁接繁殖於AVPP1821之效率最好。為測試不同罹病組織作為接種接穗的效率,以TN21P6罹病株之病葉或頂芽作為接種源,嫁接接種於健康的AVPP1821,結果顯示單一病葉可有效傳播病毒,其嫁接接種的植株側芽病徵表現皆為100%,並呈現明顯之葉脈間褪綠的病徵,為後續建立抗病篩選流程的基石。本年度已完成PeVYV病毒株之全長基因體序列,並建立病毒嫁接接種方法及抗病篩選之初步流程,未來將進一步優化此流程,並將其應用於番椒種原及育種品系之抗性評估。今年度共完成523個茄科、豆科、葫蘆科品系種原的繁殖與性狀調查,並將所調查之形態資料上傳至Genesys-pgr資料庫,供使用者查詢及申請種原。以主成分分析(PCA)及多重對應分析(MCA)進行茄子種原之外表型遺傳多樣性分析,以供作物管理人選定重要調查項目之理論依據。其中定性資料建議調查果實長寬比、果位、生理成熟期果色、經濟成熟期果色、果實形狀、果實彎曲情形等果實性狀;葉裂情形等葉部性狀;花冠色等花部性狀;種子色等種子性狀。定量資料部分則建議由子葉大小相關性狀、雄蕊與花瓣長度相關性狀、花序、開花日數與分枝情形相關性狀、植株大小相關性狀與葉片型態相關性狀中至少各挑選一個性狀進行調查。本年度共備份999份種原至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二、合作與交流今年度共三位農委會研究人員,包括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羅妙禎助理研究員、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郭明池助理研究員及種苗改良繁殖場龔美玲助理研究員,於亞蔬完成為期三個月的短期研究計畫。『世界蔬菜中心–台灣種苗業界交流平台』於106年設立,以促進本中心與國內種苗業界之溝通與交流。目前平台有176名會員、來自120個不同公司、苗場與機構。今年透過平台舉辦的種原繁殖相關活動包括種原繁殖訓練、種原繁殖經驗分享與蔬菜育種研究交流與田間觀摩會,共128人次參與,5家種苗業者、2家私人農場與生產合作社、以及5家政府農研機構參與今年種原繁殖合作,協助本中心繁殖1,030號種原。此外,該平台也發佈共12筆活動公告,包含種原繁殖合作相關活動、蔬菜育種田間交流觀摩會、亞蔬新聞報與亞蔬圖書館公告、亞蔬圖書館公告、「作物種原保存與利用工作坊」及「高通量植物表型」研討會等。

計畫年度

112

計畫類別

科技

計畫名稱

強化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研究機構之合作研發--以提升茄科作物的多重逆境抗受性為例

計畫編號

112農科-1.2.3-科-a4

計畫屬性

科學技術類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研究方法

學術補助

研究領域

農-其他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主管機關

農業部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計畫主持人

詹淵理

中央款

12000000

配合款

353700

計畫總經費

12353700

執行成果摘要

一、具耐熱或多重病害耐受性之茄科作物熱逆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限制番茄生長,造成著果率、產量以及果實重量降低且品質下降。於2022秋季將8個耐熱候選品系與4個具有優良園藝性狀的品系作雜交,產生32個雜交一代,並篩選20個雜交一代與10個親本及2個熱敏感對照組於2023年晚春進行耐熱評估試驗,採3重複的完全隨機設計且每重複含4棵植株。試驗期間的晝夜均溫分別為34.9°C和27°C,平均相對濕度為78%。根據著果率、可售果產量、園藝性狀等特性,篩選4個最具耐熱潛力的雜交一代。其中2個雜交一代及其親本及熱敏感對照品系,總共8個參試品系於2023年夏季於溫控生長室進行雜交優勢效應與耐熱反應的評估試驗。結果顯示,兩個雜交一代的共同親本MG806-1-15 F7可能是貢獻抗熱逆境的優良材料。雜交一代評估試驗於2023年秋季進行,將觀察並收集番茄植株在適宜栽種季節的園藝性狀資料。為鑑定Xanthomonas perforans的抗病品系並開發具多重抗性之親本,今年度利用葉片浸漬法檢測20個分別抗晚疫病或/和早疫病的番茄重組自交系,獲得6個品系TL02063、TL02070、TL02087、TL02090、TL02093、TL02122 對細菌性斑點病表現中度抗病,其中TL02093對晚疫病、早疫病和細菌性斑點病具多重抗性。由於田間番茄病原菌不斷演化變異,將繼續純化中抗品系對細菌性斑點病的抗性並評估對晚疫病和早疫病新菌株的抗性反應。本年度於網室以粉蝨傳毒完成40個育種品系(數個Ty基因)及1個種原品系之抗性評估,受測番茄植株之葉片黃化程度從無病徵至非常嚴重,全株罹病比例等級為0至5,顯示植株對ToCV之抗感程度差異甚大。結果顯示,22AU0860(Ty1/Ty3及Ty2基因疊加)、22AU0857 (Ty1/Ty3、Ty2、Ty5及Ty6基因疊加)及22F02(Ty1/Ty3及Ty2基因疊加)對ToCV具較佳耐受性,其中以22AU0857番茄育種品系表現最好。而來自秘魯的種原VI037301(S. peruvianum)在先前篩選展現抗病性/耐受性潛力,今年再次確認的結果顯示VI037301仍為目前抗性篩選試驗中表現最好的品系。早疫病為番茄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本計劃利用已開發之抗病檢定流程,評估100個番茄種原對番茄早疫病的抗病反應;試驗結果顯示6個種原對番茄早疫病菌As-14菌株具抗病性、44個種原表現中度抗病性、50個種原呈現感病反應。抗病的種原分別屬於S. pimpinellifolium (VI05598、VI07090、VI07512、VI030601)、S. galapagense (VI63181)以及S. lycopersicum (VI37850);此研究成果有助於後續番茄抗病育種研究之開展。為鑑定候選拮抗菌對番茄青枯病的作用機制,評估六株拮抗菌產生代謝物和誘導植物抗病的效能,其中包括三株Bacillus sp. (120-86、104-86、Y2S)、一株Streptomyces canus (B4S)、一株Trichoderma asperellum (TM212)及一株Talaromyces wortmannii (Wan1429)。試驗結果發現這些拮抗菌的代謝物和濃縮代謝物,均無法抑制青枯病菌生長,顯示此非主要的抗病機制,上述代謝物並沒有直接殺滅或抑制青枯病菌的作用。然而,其中三株拮抗菌120-86、Y2S、Wan1429能夠誘導番茄植株至少兩個與防禦相關的基因,包括NBS-LRR類蛋白(Solyc04g015220)和NBS-LRR抗性蛋白(Solyc10g076440)基因。溫室試驗的結果顯示120-86為效果最好的拮抗菌,誘導286個獨特基因的表現,且其生物防治效率超過48%。監測春季五個鄉鎮(烏日、後壁、官田、善化與美濃)番茄潛旋蛾的族群,發現族群高峰發生於4、5月,其中後壁地區與亞蔬試驗田成蟲族群於5月中達最高峰。於善化及新社的番茄溫室,發現2種疑似為寄生於蕃茄潛旋蛾的寄生蜂,經鑑定為蟻形蜂科及釉小蜂科。2022年秋冬季之番茄潛旋蛾蟲害綜合管理田間試驗,顯示IPM處理區與農民慣行區之可市售產量無明顯差異,但與未處理區具明顯差異。春季番茄潛旋蛾蟲害綜合管理田間試驗,則顯示IPM處理區、農民慣行區及未處理區之可市售產量於處理間無明顯差異;3月至5月的調查期間,於農民慣行區所收集的番茄潛旋蛾總數明顯低於IPM處理區和未處理區,因而推測IPM處理區或可縮短施藥間隔,以降低番茄潛旋蛾之危害。評估源自 AVPP1708 x AVPP1714 的 F7 甜椒族群之耐熱性和產量組成等性狀。結果顯示單株果實數、果實重量與果實寬度等性狀與開放田區和網室區的產量呈現高度相關。利用高通量表型偵測系統收集之葉面積、生物量和標準化植被指數(NDVI)等性狀亦被發現與產量高度相關,r2範圍為0.70-0.87;植物老化反射指數(PSRI)則與產量呈中度負相關(-0.61)。F7品系2257-53、2257-106和2257-205在開放田區和網室區均具較高產量,已被選用於開發新的耐熱甜椒。篩選甜椒品系對番椒疫病病型I的抗病性發現79 個品系具100%抗性,其中59個品系的病害評分為0級數,顯示該族群的抗性程度增加。此研究為臺灣甜椒的品種改良和提高適應力的研究奠定良好基礎。為尋找番椒青枯病的抗性來源,本研究利用已開發的青枯病快速篩選流程檢測4個番椒物種(Capsicum annuu、C.baccatum、C.chinense、 C.frutescen)共600個種原,並以傳統篩選流程再次確認其抗性,獲得7個種原VI012206、VI012274、VI012336、VI029573、VI029603、VI046790、VI046792表現抗病性。後續將純化抗病種原後代的抗病性並評估對不同特性之青枯病菌株及番椒疫病的抗性,以獲得具多重抗病性的番椒根砧。完成35株萎凋病菌株的型態、分子及病原特性鑑定,其中10個F. oxysporum菌株造成嚴重根腐及典型的植物萎凋病徵,鑑定為F. oxysporum f.sp. radicis-capsici,此為臺灣甜椒發生萎凋病的首次記錄。評估10株番椒萎凋病菌之產孢能力及毒力後,選定一高毒力菌株FSP123S1,利用浸根法進行人工接種,進而成功建立該病害的抗病檢定流程。由於番椒脈黃化病毒(PeVYV)無法以機械方式傳播,故為建立病毒繁殖系統,利用頂劈嫁接發病組織方式,測試不同病毒株在不同寄主的感染效率,以獲得最佳的病毒繁殖條件。TN21P1及TN21P6病毒株分別嫁接接種於寄主Capsicum annuum VC27a和C. annuum AVPP1821,結果顯示AVPP1821比VC27a更適合作為繁殖寄主,且TN21P6嫁接繁殖於AVPP1821之效率最好。為測試不同罹病組織作為接種接穗的效率,以TN21P6罹病株之病葉或頂芽作為接種源,嫁接接種於健康的AVPP1821,結果顯示單一病葉可有效傳播病毒,其嫁接接種的植株側芽病徵表現皆為100%,並呈現明顯之葉脈間褪綠的病徵,為後續建立抗病篩選流程的基石。本年度已完成PeVYV病毒株之全長基因體序列,並建立病毒嫁接接種方法及抗病篩選之初步流程,未來將進一步優化此流程,並將其應用於番椒種原及育種品系之抗性評估。今年度共完成523個茄科、豆科、葫蘆科品系種原的繁殖與性狀調查,並將所調查之形態資料上傳至Genesys-pgr資料庫,供使用者查詢及申請種原。以主成分分析(PCA)及多重對應分析(MCA)進行茄子種原之外表型遺傳多樣性分析,以供作物管理人選定重要調查項目之理論依據。其中定性資料建議調查果實長寬比、果位、生理成熟期果色、經濟成熟期果色、果實形狀、果實彎曲情形等果實性狀;葉裂情形等葉部性狀;花冠色等花部性狀;種子色等種子性狀。定量資料部分則建議由子葉大小相關性狀、雄蕊與花瓣長度相關性狀、花序、開花日數與分枝情形相關性狀、植株大小相關性狀與葉片型態相關性狀中至少各挑選一個性狀進行調查。本年度共備份999份種原至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二、合作與交流今年度共三位農委會研究人員,包括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羅妙禎助理研究員、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郭明池助理研究員及種苗改良繁殖場龔美玲助理研究員,於亞蔬完成為期三個月的短期研究計畫。『世界蔬菜中心–台灣種苗業界交流平台』於106年設立,以促進本中心與國內種苗業界之溝通與交流。目前平台有176名會員、來自120個不同公司、苗場與機構。今年透過平台舉辦的種原繁殖相關活動包括種原繁殖訓練、種原繁殖經驗分享與蔬菜育種研究交流與田間觀摩會,共128人次參與,5家種苗業者、2家私人農場與生產合作社、以及5家政府農研機構參與今年種原繁殖合作,協助本中心繁殖1,030號種原。此外,該平台也發佈共12筆活動公告,包含種原繁殖合作相關活動、蔬菜育種田間交流觀摩會、亞蔬新聞報與亞蔬圖書館公告、亞蔬圖書館公告、「作物種原保存與利用工作坊」及「高通量植物表型」研討會等。

根據識別碼 112農科-1.2.3-科-a4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112農科-1.2.3-科-a4 ...)

新興減碳飼料添加物及應用呼吸室量測家畜胃腸甲烷排放量之技術研習

計畫主持人: 洪兮雯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 研究領域: 畜牧獸醫類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3.1-科-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75942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75942 | 執行成果摘要: 近年來,我國著力於淨零減碳的相關研究議題,如何降低反芻動物腸胃道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其中一個研究重點,而如何量測動物排出的溫室氣體,則是一門重要技術。為學習如何使用溫室氣體量測設備,並交流降低反芻動物腸胃...

@ 農業科技計畫

農產電商消費者行為調研與農業關鍵字蒐整分析

計畫主持人: 洪子淵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8.2.2-科-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3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3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配合我國推動農產多元行銷發展所需,本計畫透過調查國內販售農產品電商平台及消費者於電商購買農產品之情形,據以凝聚國內消費族群喜好需求與關注重點,同時探討網路熱門農業議題關鍵字,提供作為未來農業推廣行銷...

@ 農業科技計畫

2023日本東京農業資材展-臺灣館

計畫主持人: 陳靜芝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 研究領域: 農業推廣類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1.2-科-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000000 | 配合款: 840000 | 計畫總經費: 384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年為第八度整合6家臺灣農業資材及設施業者,以臺灣館形式,前往日本千葉參加2023年10月11至13日「日本東京農業資材展(Agritech Tokyo 2023)」,三天展期中至攤位詢問的來客數計達...

@ 農業科技計畫

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之減碳永續循環利用模式

計畫主持人: 王文德 | 執行機關: 嘉義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6.2.1-科-a4 | 研究目的: 防治污染 | 中央款: 5629825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629825 | 執行成果摘要: 向來國際相當關注環境永續與減碳排,我國政府亦積極配合環境保護與永續國際 政策,戮力於推動環境保護相關工作。據2020年統計,台灣畜禽業年產出49萬噸以 上的羽毛,每年有5萬公噸以上的羽毛以燒化或掩埋方...

@ 農業科技計畫

強化水產剩餘物利用技術-邊角肉開發水產加工品之品質研究

計畫主持人: 王庭玫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研究領域: 食品科技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6.3.2-水-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3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3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目前國內養殖石斑魚多以活魚形式外銷,或以急速冷凍鮮魚、冷凍切片等未經調理狀態出售,加工製品種類不多,且石斑魚加工所產生的剩餘物,約占全魚之 40-60%,為有效提升其利用率及附加價值,本研究利用石斑魚...

@ 農業科技計畫

影像辨識輔助水稻種子活力測定之應用及推廣

計畫主持人: 陳易徵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業機械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5.1-種-X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9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9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本年度完成以人力及影像辨識比對幼苗影像7760張,影像擷取正確率為93.5% 。進一步以混淆矩陣分析判讀Accuracy、Precision及Recall,結果顯示平均Accuracy為92.0...

@ 農業科技計畫

藻類利用的低碳排製程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高翊峰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研究領域: 食品科技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6.3.1-水-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82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82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減少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利用藻類養殖來達到碳匯已成為全球追求淨零碳排政策的重要策略,然本土藻類資源產業鏈的整合與利用卻仍有待開發。本年度計畫首先利用密閉生態缸系統建立藻類碳匯/排的量測方法以及建立...

@ 農業科技計畫

提升蜂王漿生產之副產物-蜂子粉商品化應用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吳明城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3.2-科-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5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5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蜂王漿為高經濟價值的蜂產品,具有諸多良好的生物活性,為臺灣蜂農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生產王漿過程中必有的副產物 -- 蜂王子,每批次之蜂王子其含菌量尚未穩定,因此本研究針對蜂王子粉規劃評估兩種殺菌製程--...

@ 農業科技計畫

新興減碳飼料添加物及應用呼吸室量測家畜胃腸甲烷排放量之技術研習

計畫主持人: 洪兮雯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 研究領域: 畜牧獸醫類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3.1-科-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75942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75942 | 執行成果摘要: 近年來,我國著力於淨零減碳的相關研究議題,如何降低反芻動物腸胃道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其中一個研究重點,而如何量測動物排出的溫室氣體,則是一門重要技術。為學習如何使用溫室氣體量測設備,並交流降低反芻動物腸胃...

@ 農業科技計畫

農產電商消費者行為調研與農業關鍵字蒐整分析

計畫主持人: 洪子淵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8.2.2-科-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3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3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配合我國推動農產多元行銷發展所需,本計畫透過調查國內販售農產品電商平台及消費者於電商購買農產品之情形,據以凝聚國內消費族群喜好需求與關注重點,同時探討網路熱門農業議題關鍵字,提供作為未來農業推廣行銷...

@ 農業科技計畫

2023日本東京農業資材展-臺灣館

計畫主持人: 陳靜芝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 研究領域: 農業推廣類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1.2-科-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000000 | 配合款: 840000 | 計畫總經費: 384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年為第八度整合6家臺灣農業資材及設施業者,以臺灣館形式,前往日本千葉參加2023年10月11至13日「日本東京農業資材展(Agritech Tokyo 2023)」,三天展期中至攤位詢問的來客數計達...

@ 農業科技計畫

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之減碳永續循環利用模式

計畫主持人: 王文德 | 執行機關: 嘉義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 研究領域: 農-生物技術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6.2.1-科-a4 | 研究目的: 防治污染 | 中央款: 5629825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629825 | 執行成果摘要: 向來國際相當關注環境永續與減碳排,我國政府亦積極配合環境保護與永續國際 政策,戮力於推動環境保護相關工作。據2020年統計,台灣畜禽業年產出49萬噸以 上的羽毛,每年有5萬公噸以上的羽毛以燒化或掩埋方...

@ 農業科技計畫

強化水產剩餘物利用技術-邊角肉開發水產加工品之品質研究

計畫主持人: 王庭玫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研究領域: 食品科技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6.3.2-水-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3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3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目前國內養殖石斑魚多以活魚形式外銷,或以急速冷凍鮮魚、冷凍切片等未經調理狀態出售,加工製品種類不多,且石斑魚加工所產生的剩餘物,約占全魚之 40-60%,為有效提升其利用率及附加價值,本研究利用石斑魚...

@ 農業科技計畫

影像辨識輔助水稻種子活力測定之應用及推廣

計畫主持人: 陳易徵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研究領域: 農業機械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5.1-種-X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9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9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本年度完成以人力及影像辨識比對幼苗影像7760張,影像擷取正確率為93.5% 。進一步以混淆矩陣分析判讀Accuracy、Precision及Recall,結果顯示平均Accuracy為92.0...

@ 農業科技計畫

藻類利用的低碳排製程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高翊峰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研究領域: 食品科技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6.3.1-水-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82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82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減少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利用藻類養殖來達到碳匯已成為全球追求淨零碳排政策的重要策略,然本土藻類資源產業鏈的整合與利用卻仍有待開發。本年度計畫首先利用密閉生態缸系統建立藻類碳匯/排的量測方法以及建立...

@ 農業科技計畫

提升蜂王漿生產之副產物-蜂子粉商品化應用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吳明城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3.2-科-a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5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5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蜂王漿為高經濟價值的蜂產品,具有諸多良好的生物活性,為臺灣蜂農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生產王漿過程中必有的副產物 -- 蜂王子,每批次之蜂王子其含菌量尚未穩定,因此本研究針對蜂王子粉規劃評估兩種殺菌製程--...

@ 農業科技計畫

[ 搜尋所有 112農科-1.2.3-科-a4 ... ]

根據名稱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臺灣農業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創全球榮耀50年

發佈日期: 2023-11-03T00:00:00 | 連結: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249 | 內容: 112年是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世界蔬菜中心)在臺南善化設立總部第50週年,世界蔬菜中心有全球蔬菜種子的諾亞方舟之稱,為全世界最大的蔬菜種原庫,世界蔬菜中心在本年11月3日舉辦總部50週年慶暨新實驗...

@ 農業部農業新聞

農業部守護全球蔬菜諾亞方舟 協力升級「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在臺總部種原庫 為臺灣農業擴大育種基因光譜

發佈日期: 2025-03-31T00:00:00 | 連結: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715 | 內容: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31)日出席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世蔬中心)在臺南善化總部辦理「全球作物多樣性新里程碑-世蔬種原庫翻新落成儀式」,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今天不只是一個活動,更是一個承諾,世蔬中心...

@ 農業部農業新聞

農業部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 加速我國蔬菜研發量能接軌國際

發佈日期: 2024-07-31T00:00:00 | 連結: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476 | 內容: 農業部本(31)日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世界蔬菜中心)簽署蔬菜研究與發展合作備忘錄,農業部陳駿季部長、世界蔬菜中心沃培睿(Marco Wopereis)主任及10個試驗改良場所皆出席簽署,在雙方締結...

@ 農業部農業新聞

提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全球能見度

計畫主持人: 張瀛福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業推廣類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09農科-1.2.2-科-mN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是全球唯一以蔬菜研發為宗旨而設立之國際非營利研發機構,致力提高營養健康蔬菜的生產及消費,以解決開發中國家的貧窮與全球營養失衡問題。明年(西元2021年)有一些重要的國際事件將提供本中...

@ 農業科技計畫

促進高逆境調適性之營養蔬菜於臺灣濕熱季節的生產

計畫主持人: 張瀛福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09農科-1.1.2-科-a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0 | 配合款: 174000 | 計畫總經費: 1217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一) 具多重逆境耐受性之高營養蔬菜作物為提升蔬菜作物對生物性與非生物性逆境的耐受力,本計畫針對番茄、甜椒、青花菜、南瓜及黃秋葵進行相關研究。以番茄而言,本中心番茄組於106年開始研發番茄MAGIC族...

@ 農業科技計畫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50週年慶系列活動

計畫主持人: 詹淵理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2.3-科-a6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6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亞蔬中心50周年慶成功透過主視覺標誌、文宣、文創品的設計製作及一系列活動舉辦,提升其在臺灣、區域及全球的知名度。主視覺標誌在各媒體平台廣泛應用,文宣如《Priorities for research ...

@ 農業科技計畫

強化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研究機構之合作研發--以提升茄科作物的多重逆境抗受性為例

計畫主持人: 林彥蓉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1農科-1.2.4-科-a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0 | 配合款: 469500 | 計畫總經費: 12469500 | 執行成果摘要: (一) 具耐熱或多重病害耐受性之茄科作物熱逆境常造成番茄的著果率、產量以及果實重量和品質的低落,因而成為限制熱帶和亞熱帶番茄生產的主要因素,研發新的耐熱品系勢在必行。於2022春季觀察試驗,評估28個...

@ 農業科技計畫

促進高逆境調適性之營養蔬菜於臺灣濕熱季節的生產

計畫主持人: 林彥蓉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0農科-1.2.5-科-a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0 | 配合款: 231000 | 計畫總經費: 1223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一) 具多重逆境耐受性之蔬菜作物高溫對番茄的開花和繁殖過程均產生不良影響,往往導致結果率和產量的低落;亞蔬先前所研發的耐熱品系於平均溫度高於30°C時即呈現結果率大幅降低的現象,因此,提升耐熱性為當...

@ 農業科技計畫

臺灣農業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創全球榮耀50年

發佈日期: 2023-11-03T00:00:00 | 連結: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249 | 內容: 112年是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世界蔬菜中心)在臺南善化設立總部第50週年,世界蔬菜中心有全球蔬菜種子的諾亞方舟之稱,為全世界最大的蔬菜種原庫,世界蔬菜中心在本年11月3日舉辦總部50週年慶暨新實驗...

@ 農業部農業新聞

農業部守護全球蔬菜諾亞方舟 協力升級「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在臺總部種原庫 為臺灣農業擴大育種基因光譜

發佈日期: 2025-03-31T00:00:00 | 連結: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715 | 內容: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31)日出席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世蔬中心)在臺南善化總部辦理「全球作物多樣性新里程碑-世蔬種原庫翻新落成儀式」,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今天不只是一個活動,更是一個承諾,世蔬中心...

@ 農業部農業新聞

農業部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 加速我國蔬菜研發量能接軌國際

發佈日期: 2024-07-31T00:00:00 | 連結: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476 | 內容: 農業部本(31)日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世界蔬菜中心)簽署蔬菜研究與發展合作備忘錄,農業部陳駿季部長、世界蔬菜中心沃培睿(Marco Wopereis)主任及10個試驗改良場所皆出席簽署,在雙方締結...

@ 農業部農業新聞

提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全球能見度

計畫主持人: 張瀛福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業推廣類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09農科-1.2.2-科-mN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是全球唯一以蔬菜研發為宗旨而設立之國際非營利研發機構,致力提高營養健康蔬菜的生產及消費,以解決開發中國家的貧窮與全球營養失衡問題。明年(西元2021年)有一些重要的國際事件將提供本中...

@ 農業科技計畫

促進高逆境調適性之營養蔬菜於臺灣濕熱季節的生產

計畫主持人: 張瀛福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09農科-1.1.2-科-a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0 | 配合款: 174000 | 計畫總經費: 1217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一) 具多重逆境耐受性之高營養蔬菜作物為提升蔬菜作物對生物性與非生物性逆境的耐受力,本計畫針對番茄、甜椒、青花菜、南瓜及黃秋葵進行相關研究。以番茄而言,本中心番茄組於106年開始研發番茄MAGIC族...

@ 農業科技計畫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50週年慶系列活動

計畫主持人: 詹淵理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2.3-科-a6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6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亞蔬中心50周年慶成功透過主視覺標誌、文宣、文創品的設計製作及一系列活動舉辦,提升其在臺灣、區域及全球的知名度。主視覺標誌在各媒體平台廣泛應用,文宣如《Priorities for research ...

@ 農業科技計畫

強化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研究機構之合作研發--以提升茄科作物的多重逆境抗受性為例

計畫主持人: 林彥蓉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1農科-1.2.4-科-a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0 | 配合款: 469500 | 計畫總經費: 12469500 | 執行成果摘要: (一) 具耐熱或多重病害耐受性之茄科作物熱逆境常造成番茄的著果率、產量以及果實重量和品質的低落,因而成為限制熱帶和亞熱帶番茄生產的主要因素,研發新的耐熱品系勢在必行。於2022春季觀察試驗,評估28個...

@ 農業科技計畫

促進高逆境調適性之營養蔬菜於臺灣濕熱季節的生產

計畫主持人: 林彥蓉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0農科-1.2.5-科-a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2000000 | 配合款: 231000 | 計畫總經費: 1223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一) 具多重逆境耐受性之蔬菜作物高溫對番茄的開花和繁殖過程均產生不良影響,往往導致結果率和產量的低落;亞蔬先前所研發的耐熱品系於平均溫度高於30°C時即呈現結果率大幅降低的現象,因此,提升耐熱性為當...

@ 農業科技計畫

[ 搜尋所有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

根據姓名 詹淵理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詹淵理 ...)

黃怡萱 | 張瓊穗 | 詹淵理

博士後姓名(英): Huang, Yi-Shiuan、張瓊穗、Chan, Yuan-Li | 所屬單位(中):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 申請類別: 一般博士後研究學者 | 組別: 生命科學組 | 年度: 100 年度第 1 梯次

@ 中央研究院延聘博士後研究學者核定通過名單

臺灣泰國之研究策略聯盟以促進番茄永續生產

計畫主持人: 詹淵理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4.1-科-aA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4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4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全球番茄產量常因病毒病害受限,使得植株生長不良,產量減少,果實品質下降,並導致經濟損失。病毒病害多樣且在田間感染頻繁,尤其是由昆蟲傳播的病毒威脅更為嚴重,因此開發蟲媒病毒檢測技術用於監測田間蟲媒帶毒情...

@ 農業科技計畫

邁向開放的科學中心:蔬菜種原的再生、恢復與再利用

計畫主持人: 詹淵理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2.3-科-a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0080000 | 配合款: 274000 | 計畫總經費: 3035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共完成996個品系種原之繁殖、資料歸檔及種子入庫等工作,並備份8,545個種原品系至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此項工作成功將亞蔬種原庫未進行過繁殖的種原品系數量降至7,189個品系,並將備份至挪威...

@ 農業科技計畫

黃怡萱 | 張瓊穗 | 詹淵理

博士後姓名(英): Huang, Yi-Shiuan、張瓊穗、Chan, Yuan-Li | 所屬單位(中):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 申請類別: 一般博士後研究學者 | 組別: 生命科學組 | 年度: 100 年度第 1 梯次

@ 中央研究院延聘博士後研究學者核定通過名單

臺灣泰國之研究策略聯盟以促進番茄永續生產

計畫主持人: 詹淵理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4.1-科-aA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4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4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全球番茄產量常因病毒病害受限,使得植株生長不良,產量減少,果實品質下降,並導致經濟損失。病毒病害多樣且在田間感染頻繁,尤其是由昆蟲傳播的病毒威脅更為嚴重,因此開發蟲媒病毒檢測技術用於監測田間蟲媒帶毒情...

@ 農業科技計畫

邁向開放的科學中心:蔬菜種原的再生、恢復與再利用

計畫主持人: 詹淵理 | 執行機關: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1.2.3-科-a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0080000 | 配合款: 274000 | 計畫總經費: 3035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共完成996個品系種原之繁殖、資料歸檔及種子入庫等工作,並備份8,545個種原品系至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此項工作成功將亞蔬種原庫未進行過繁殖的種原品系數量降至7,189個品系,並將備份至挪威...

@ 農業科技計畫

[ 搜尋所有 詹淵理 ... ]

在『農業科技計畫』資料集內搜尋:


與強化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研究機構之合作研發--以提升茄科作物的多重逆境抗受性為例同分類的農業科技計畫

農田除草劑抗性牛筋草監測與管理策略

計畫主持人: 王智屏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8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8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固殺草是萌後接觸型非選擇性之除草劑,在臺灣用量最大且銷售金額最高。然而在臺灣中南部地區之牛筋草族群已出現對固殺草之抗性。在本計畫中發現固殺草目標酵素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瓜螟(Diaphania indica)田間為害、生態特性及藥劑感受性研究

計畫主持人: 李春燕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9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9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了解瓜螟對西瓜和苦瓜的為害情形,配合瓜螟發生生態調查,提供植物醫療師與農民實際對田間瓜螟發生情形的監測方法,並可作為協助農民擬訂瓜螟綜合管理策略之參考。持續針對葫蘆科常用殺蟲劑進行瓜螟對藥劑感受性評估...

中部青蔥葉部病原真菌對殺菌劑感受性與管理策略研究

計畫主持人: 李敏郎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2511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2511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就登記使用與文獻上可防治青蔥(Allium fistulosum L.)黑腐病菌與紫斑病菌的FRAC C類等殺菌劑種類,進行藥效分析,以為將來田間應用時之重要參考依據。本年度完成中部蔥科作物黑...

粉蝨地區品系生物小種田間分佈與感受性監測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林映秀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4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4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劃有兩項執行重點,其一為「對粉蝨族群生物小種之田間分佈探討」,以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配合四種生物小種之專一性引子對進行分子鑑定。累計完成...

重要害物對常用農藥感抗性分析與抗藥性管理策略研究

計畫主持人: 林映秀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11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11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重要害物對常用農藥感抗性分析與抗藥性管理策略研究」之中文摘要:一、「粉蝨地區品系生物小種田間分佈與感受性監測之研究」本計劃有兩項執行重點,其一為「對粉蝨族群生物小種之田間分佈探討」,以聚合酶連鎖反應...

棕櫚科(檳榔)植物蛾類害蟲之鑑識

計畫主持人: 顏聖紘 | 執行機關: 國立中山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7(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自從南島民族播遷來臺,檳榔(Areca catechu)就已經成為臺灣的重要棕櫚科作物之一。檳榔產業在戰後因勞動階層的需求而快速發展與擴張至全島。雖然檳榔產業在臺灣農業經濟的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甜瓜壞疽斑點病毒之真菌與種子傳播媒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陳啟予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6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台灣首次在甜瓜田發現“甜瓜壞疽斑點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 MNSV)”,而此病毒為台灣重要之檢疫有害生物,可以感染許多種類之瓜科作物,有造成嚴重危害之可能。而此病原...

氣候變遷引發作物重大新興炭疽病之病因探討與因應對策

計畫主持人: 黃晉興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5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5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青蔥捲葉型炭疽病在2023年9月病害最嚴重時,在彰化縣與雲林縣所調查50塊田的 “四季蔥” 品種平均發病率45.5%, 20塊田的“北蔥”品種平均發病率為19.5%,此外,在宜蘭縣調查10塊田的“四季...

整合氣候預警模式與水稻重要疫病蟲害管理

計畫主持人: 吳雅芳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38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38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12年一、二期作,各改良場、嘉義大學、中興大學、各地植醫分別設置了90及48塊監測田,共累積1592筆資料。相關監測調查資料即時上傳,於稻熱病預警地圖網站(https://mycolab.pp.nc...

臺灣重要作物新興真菌病原對推薦藥劑之抗感性研究

計畫主持人: 鍾文鑫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3(6)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12年計畫自南投縣國姓鄉,苗栗縣大湖鄉、獅潭鄉及卓蘭鎮等草莓產地,蒐集到60株以上的菌株,所蒐集罹病草莓品種有香水、黑金剛及美姬,分離部位包含葉片、葉柄、果實、莖基部。所有蒐集之菌株依形態學與分子序...

植物細菌性病害抗藥性監測與管理計畫

計畫主持人: 林宜賢 | 執行機關: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3(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2019年起農業部與衛福部推動橫跨人類、動物、植物領域之「國家因應細菌抗藥性行動方案(2020-2024)」,指示公共衛生,醫療保健,植物保護和獸醫等領域的人員共同合作採取行動,聚焦我國重要之細菌抗藥...

小菜蛾抗藥性調查與管理策略研究

計畫主持人: 戴淑美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3(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劃首先利用高雄路竹、嘉義六腳、雲林斗六、彰化芳苑與竹塘與后里等地區小菜蛾對剋安勃的抗性倍率與魚尼丁受器I4790K及G4946E點突變頻度進行相關性檢測,發現小菜蛾對剋安勃的抗性倍率只與魚尼丁受器...

優化東方蚜小蜂之釋放與應用技術

計畫主持人: 林鳳琪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2(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5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5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東方蚜小蜂( Eretmocerus orientalis )為台灣本地產的粉蝨專一性天敵,本研究為改進東方 蚜小蜂量產體系與釋放技術,以提升產能降低生產成本本研究測試量產體系中的養蟲裝置產 能,結果...

臺灣地區重要蜜蜂疾病檢測技術研究

計畫主持人: 吳明城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1(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2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2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西方蜂(Apis mellifera)是維持農糧產業重要的授粉益蟲。然而,從2007年美國將蜜蜂突然消失的現象,歸納出數種原因,並將此現象稱為蜂群崩潰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

紅龍果貯藏期病害調查與防治技術開發

計畫主持人: 林筑蘋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農-C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86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86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紅龍果果實一年可5-8收,尤其於產期尖峰時期全台產量劇增,產業界因此多藉由冷藏或外銷方式分散市場流通貨量穩定價格。然而紅龍果經過冷藏貯藏後,常因病原感染之故出現斑點或腐爛,短期而言,造成縮短儲架壽命與...

農田除草劑抗性牛筋草監測與管理策略

計畫主持人: 王智屏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8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8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固殺草是萌後接觸型非選擇性之除草劑,在臺灣用量最大且銷售金額最高。然而在臺灣中南部地區之牛筋草族群已出現對固殺草之抗性。在本計畫中發現固殺草目標酵素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瓜螟(Diaphania indica)田間為害、生態特性及藥劑感受性研究

計畫主持人: 李春燕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9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9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了解瓜螟對西瓜和苦瓜的為害情形,配合瓜螟發生生態調查,提供植物醫療師與農民實際對田間瓜螟發生情形的監測方法,並可作為協助農民擬訂瓜螟綜合管理策略之參考。持續針對葫蘆科常用殺蟲劑進行瓜螟對藥劑感受性評估...

中部青蔥葉部病原真菌對殺菌劑感受性與管理策略研究

計畫主持人: 李敏郎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2511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2511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擬就登記使用與文獻上可防治青蔥(Allium fistulosum L.)黑腐病菌與紫斑病菌的FRAC C類等殺菌劑種類,進行藥效分析,以為將來田間應用時之重要參考依據。本年度完成中部蔥科作物黑...

粉蝨地區品系生物小種田間分佈與感受性監測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林映秀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4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4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劃有兩項執行重點,其一為「對粉蝨族群生物小種之田間分佈探討」,以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配合四種生物小種之專一性引子對進行分子鑑定。累計完成...

重要害物對常用農藥感抗性分析與抗藥性管理策略研究

計畫主持人: 林映秀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藥-P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112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112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重要害物對常用農藥感抗性分析與抗藥性管理策略研究」之中文摘要:一、「粉蝨地區品系生物小種田間分佈與感受性監測之研究」本計劃有兩項執行重點,其一為「對粉蝨族群生物小種之田間分佈探討」,以聚合酶連鎖反應...

棕櫚科(檳榔)植物蛾類害蟲之鑑識

計畫主持人: 顏聖紘 | 執行機關: 國立中山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7(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自從南島民族播遷來臺,檳榔(Areca catechu)就已經成為臺灣的重要棕櫚科作物之一。檳榔產業在戰後因勞動階層的需求而快速發展與擴張至全島。雖然檳榔產業在臺灣農業經濟的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甜瓜壞疽斑點病毒之真菌與種子傳播媒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陳啟予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6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台灣首次在甜瓜田發現“甜瓜壞疽斑點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 MNSV)”,而此病毒為台灣重要之檢疫有害生物,可以感染許多種類之瓜科作物,有造成嚴重危害之可能。而此病原...

氣候變遷引發作物重大新興炭疽病之病因探討與因應對策

計畫主持人: 黃晉興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95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95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青蔥捲葉型炭疽病在2023年9月病害最嚴重時,在彰化縣與雲林縣所調查50塊田的 “四季蔥” 品種平均發病率45.5%, 20塊田的“北蔥”品種平均發病率為19.5%,此外,在宜蘭縣調查10塊田的“四季...

整合氣候預警模式與水稻重要疫病蟲害管理

計畫主持人: 吳雅芳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其它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386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38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12年一、二期作,各改良場、嘉義大學、中興大學、各地植醫分別設置了90及48塊監測田,共累積1592筆資料。相關監測調查資料即時上傳,於稻熱病預警地圖網站(https://mycolab.pp.nc...

臺灣重要作物新興真菌病原對推薦藥劑之抗感性研究

計畫主持人: 鍾文鑫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3(6)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5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5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112年計畫自南投縣國姓鄉,苗栗縣大湖鄉、獅潭鄉及卓蘭鎮等草莓產地,蒐集到60株以上的菌株,所蒐集罹病草莓品種有香水、黑金剛及美姬,分離部位包含葉片、葉柄、果實、莖基部。所有蒐集之菌株依形態學與分子序...

植物細菌性病害抗藥性監測與管理計畫

計畫主持人: 林宜賢 | 執行機關: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3(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2019年起農業部與衛福部推動橫跨人類、動物、植物領域之「國家因應細菌抗藥性行動方案(2020-2024)」,指示公共衛生,醫療保健,植物保護和獸醫等領域的人員共同合作採取行動,聚焦我國重要之細菌抗藥...

小菜蛾抗藥性調查與管理策略研究

計畫主持人: 戴淑美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3(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劃首先利用高雄路竹、嘉義六腳、雲林斗六、彰化芳苑與竹塘與后里等地區小菜蛾對剋安勃的抗性倍率與魚尼丁受器I4790K及G4946E點突變頻度進行相關性檢測,發現小菜蛾對剋安勃的抗性倍率只與魚尼丁受器...

優化東方蚜小蜂之釋放與應用技術

計畫主持人: 林鳳琪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2(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5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5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東方蚜小蜂( Eretmocerus orientalis )為台灣本地產的粉蝨專一性天敵,本研究為改進東方 蚜小蜂量產體系與釋放技術,以提升產能降低生產成本本研究測試量產體系中的養蟲裝置產 能,結果...

臺灣地區重要蜜蜂疾病檢測技術研究

計畫主持人: 吳明城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檢-B1(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2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2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西方蜂(Apis mellifera)是維持農糧產業重要的授粉益蟲。然而,從2007年美國將蜜蜂突然消失的現象,歸納出數種原因,並將此現象稱為蜂群崩潰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

紅龍果貯藏期病害調查與防治技術開發

計畫主持人: 林筑蘋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1-農-C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86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86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紅龍果果實一年可5-8收,尤其於產期尖峰時期全台產量劇增,產業界因此多藉由冷藏或外銷方式分散市場流通貨量穩定價格。然而紅龍果經過冷藏貯藏後,常因病原感染之故出現斑點或腐爛,短期而言,造成縮短儲架壽命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