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建置人工藻床技術及藻類應用效益評估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海域建置人工藻床技術及藻類應用效益評估的計畫主持人是張芸甄, 執行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研究領域是漁業類(含水產養殖), 研究性質是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是112前瞻-18.3.2-水-A1,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10000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10000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本計畫就藻類陸域養殖建置及培育、海上藻類養殖設施建立及市售藻類產品分析三個工作項目由不同單位合作進行。在臺灣西南部海域採集48種原生種大型海藻,將採集的新鮮藻體移至陸域水槽內馴化。目前篩選出8種較適合生長的原生種大型海藻,其中的長莖葡萄蕨藻(俗稱海葡萄)和粗龍鬚菜生長快速且具有經濟價值,故選取該兩個....
計畫年度 | 112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海域建置人工藻床技術及藻類應用效益評估 |
計畫編號 | 112前瞻-18.3.2-水-A1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 | 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 | 漁業類(含水產養殖)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
執行機關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 | 張芸甄 |
中央款 | 10000000 |
配合款 | 0 |
計畫總經費 | 10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 本計畫就藻類陸域養殖建置及培育、海上藻類養殖設施建立及市售藻類產品分析三個工作項目由不同單位合作進行。在臺灣西南部海域採集48種原生種大型海藻,將採集的新鮮藻體移至陸域水槽內馴化。目前篩選出8種較適合生長的原生種大型海藻,其中的長莖葡萄蕨藻(俗稱海葡萄)和粗龍鬚菜生長快速且具有經濟價值,故選取該兩個物種進行評估1年4季最適合量產的方法。本所於苗栗離岸風機場域設計建置之海洋表層人工藻床,於8月及9月先後經歷卡努(KHANUN)與海葵(HAIKUI)等兩個中度颱風後仍完整無受損,其夏季投放實驗結果顯示長莖葡萄蕨藻和粗龍鬚菜在培育及量化過程中皆渡過夏季高水溫及鹽度的變動等不利培育的水文環境條件。本計畫分析市售6種藻類產品(包含綠藻:石蓴、褐藻:裙帶菜、紅藻:長心卡帕藻、蜈蚣藻)其單價、產地、水活性、水分、及乾藻復水率,並進行復水前、後顏色差異。國內生產之石蓴、腸滸苔、長莖葡萄蕨藻進行一般成分分析,建立藻類固色及乾燥製程技術,開發乾藻產品固色技術,結果顯示加工乾燥之藻產品仍保有綠色,並初步建立長莖葡萄蕨藻乾燥流程。 |
計畫年度112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海域建置人工藻床技術及藻類應用效益評估 |
計畫編號112前瞻-18.3.2-水-A1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漁業類(含水產養殖)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
執行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張芸甄 |
中央款10000000 |
配合款0 |
計畫總經費10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本計畫就藻類陸域養殖建置及培育、海上藻類養殖設施建立及市售藻類產品分析三個工作項目由不同單位合作進行。在臺灣西南部海域採集48種原生種大型海藻,將採集的新鮮藻體移至陸域水槽內馴化。目前篩選出8種較適合生長的原生種大型海藻,其中的長莖葡萄蕨藻(俗稱海葡萄)和粗龍鬚菜生長快速且具有經濟價值,故選取該兩個物種進行評估1年4季最適合量產的方法。本所於苗栗離岸風機場域設計建置之海洋表層人工藻床,於8月及9月先後經歷卡努(KHANUN)與海葵(HAIKUI)等兩個中度颱風後仍完整無受損,其夏季投放實驗結果顯示長莖葡萄蕨藻和粗龍鬚菜在培育及量化過程中皆渡過夏季高水溫及鹽度的變動等不利培育的水文環境條件。本計畫分析市售6種藻類產品(包含綠藻:石蓴、褐藻:裙帶菜、紅藻:長心卡帕藻、蜈蚣藻)其單價、產地、水活性、水分、及乾藻復水率,並進行復水前、後顏色差異。國內生產之石蓴、腸滸苔、長莖葡萄蕨藻進行一般成分分析,建立藻類固色及乾燥製程技術,開發乾藻產品固色技術,結果顯示加工乾燥之藻產品仍保有綠色,並初步建立長莖葡萄蕨藻乾燥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