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不同農耕系統土壤碳匯MRV標準作業程序及碳儲潛力估算分析技術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建立不同農耕系統土壤碳匯MRV標準作業程序及碳儲潛力估算分析技術的計畫主持人是林政賢, 執行機關是國立中興大學, 研究領域是農-其他, 研究性質是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是112前瞻-18.1.1-糧-Z1(Z),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2633633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26336330, 執行成果摘要是「建立不同農耕系統土壤碳匯MRV標準作業程序及碳儲潛力估算分析技術」之中文摘要:一、「使用數值土壤繪圖技術推估臺灣農地土壤有機碳儲量」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是全球碳循環的主要成分。 SOC影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和全球氣候變化。 SOC....

計畫年度112
計畫類別科技
計畫名稱建立不同農耕系統土壤碳匯MRV標準作業程序及碳儲潛力估算分析技術
計畫編號112前瞻-18.1.1-糧-Z1(Z)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研究性質應用研究
研究方法學術補助
研究領域農-其他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主管機關農業部農糧署
執行機關國立中興大學
計畫主持人林政賢
中央款26336330
配合款0
計畫總經費26336330
執行成果摘要「建立不同農耕系統土壤碳匯MRV標準作業程序及碳儲潛力估算分析技術」之中文摘要:一、「使用數值土壤繪圖技術推估臺灣農地土壤有機碳儲量」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是全球碳循環的主要成分。 SOC影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和全球氣候變化。 SOC具有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的能力,可以增強土壤的安全性。 SOC的準確量化對於評估土壤的碳匯能力和SOC的變化率具有重要意義。數位土壤繪圖(digital soil mapping, DSM)是空間性土壤資訊系統(spatial soil information system)的創建,為利用野外調查和實驗室分析,也就是結合空間和非空間的土壤推理系統(soil inference system)。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數位土壤繪圖技術,在全國範圍內估計三個土壤深度(0-30、0-50和 0-100公分)的土壤碳儲量。本年度共收集包括1992-2008年(n=121741)(農試所250公尺網格調查資料)、2000-2008年(n=180個剖面)(臺大農化系計畫調查資料)、2008-2020年(n=74482)(農試所小剖面調查資料)與2013-2021年(n=104個剖面)(環保署土基會全國土壤品質調查計畫)等四筆資料庫,利用2000-2008年、2008-2020年(經篩除極端值)與2013-2021年的資料,以單變數線性回歸建立土壤總體密度(Mg/m3)與土壤有機碳(%)的相關方程式(土壤轉換函數)(適用各土壤深度),再去推估新北市(含台北市與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市的農地(農試所250公尺網格資料)土壤碳含量,進一步利用ArcGIS Pro 3.1.3軟體中的空間統計(內插推估)功能,套繪內政部公布的國土利用分區調查結果-農牧用地,並進一步區分出海拔小於100公尺的農牧用地,推估三個縣市農地土壤的碳儲量與繪製空分布圖。研究結果指出:2000-2008年與2013-2021年兩筆資料所建立的土壤總體密度轉換函數較佳,可解釋33%的變異。空間統計的結果(40公尺解析度),2013-2021年的資料所建立的轉換函數所推估的結果最佳。以2013-2021的資料所估算的結果,新北市(含台北市與基隆市)海拔小於100公尺的農牧用地(2854公頃)的總土壤碳儲量為18萬公噸(0-30公分)、29萬公噸(0-50公分)與57萬公噸(0-100公分),桃園市(15382公頃)為88萬公噸(0-30公分)、127萬公噸(0-50公分)與198萬公噸(0-100公分),新竹縣市(8556公頃)為46萬公噸(0-30公分)、66萬公噸(0-50公分)與98萬公噸(0-100公分)。套繪土系土壤圖的結果(新北市(含台北市與基隆市)主要為都會區,因此不做套繪),桃園市共套繪出92個單一土系繪圖單元(包括池、建地、砂丘、砂地、無調查與雜地)與92個複合土系(二及三個)繪圖單元,以後湖土系(Hh)所占面積最大(1159公頃),以平鎮系-大竹圍系(Pc-Tw)與銅鑼圈系-湖口系-大竹圍系(Tc-Hk-Tw)的碳含量最高71.6 公噸/公頃(0-30公分),後厝系(土層較深)(HtI)碳含量最低(24.9公噸/公頃),單一繪圖單元(土系)以中庄系(Cn)最高71.3 公噸/公頃(0-30公分);新竹縣市以上枋寮系(Sl)面積最大(698公頃),以紅土雜地(Mr)的碳含量最高71.2 公噸/公頃(0-30公分),樟樹林系-過港系(Cc-Kk)最低(23.1公噸/公頃)。在桃園市,平鎮系-大竹圍系(Pc-Tw)與銅鑼圈系-湖口系-大竹圍系(Tc-Hk-Tw)皆為紅壤母質,後厝系(土層較深)(HtI)為排水不良的風砂母質,中庄系(Cn)為砂頁岩黏板岩混合沖積土母質;在新竹縣市,樟樹林系-過港系(Cc-Kk)為黃壤或紅壤台地之極淺層土(Cc)及砂頁岩沖積母質黃壤(Kk),可以得知土壤母質與農地土壤碳儲量之間存在著相依性。建議後續可以針對主要土系(碳儲量最大)進行採樣分析,研析土壤性質與土壤有機碳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如何有效地蓄存土壤碳。本研究推估的不確定性原因,可能是由於調查方法不同(土鑽採樣與土壤剖面採樣)、土壤總體密度分析方法(樹紙包覆土塊法與土環法)及土壤有機碳分析方法[重量損失法、濕式氧化法與乾燒法(總有機碳分析儀)]不同,以及採樣深度不一(定深度與依化育層採樣),為了一致性,因此在推估時必須經由深度加權去換算為固定深度(0-30、0-50與0-100公分);另外,由於主要樣本資料的變異與差異性極大,經篩選去掉極端值之後使得樣本分布不均,在進行空間內插推估時產生較大的變異性。建議未來土壤碳匯分析上應建立一致性方法,應能將上述不確定性因子的影響減少,提高推估的準確度與可信度。二、「有機及慣行農法下水稻水田土壤有機碳之碳吸存模型建立」 全球氣候變遷下異常氣候頻度增強,使得農作物之品質與產量降低,造成糧食穩定生產產生危機,此外,亦導致溫室效應產生,而加劇土壤中碳匯的流失,各國為減少全球碳排放,陸續祭出碳管理政策,並希望實現2050淨零碳目標。碳匯意指自然界的碳被固定在海洋、土壤、岩石與生物體中,以陸地而言,土壤為最大的碳匯來源,其中土壤有機碳是陸地碳庫的主要組成部分,然而現今對於土壤有機碳相關碳匯運算模式尚未成熟,因此本計畫將欲蒐集臺灣中部地區有機及慣行農法栽培下之水稻兩期作之水田土壤有機碳含量,以及水稻於各生育時期之氣象因子和栽培管理資料,目前已蒐集300筆以上的農業數據,建立水稻於不同農法下之土壤有機碳資料集,並建構碳匯預測模型兩式,今年度已初步完成土壤有機碳和氣象因子資料集,並已建構臺灣中部地區碳吸存模型雛型,未來將納入臺灣不同地區之土壤有機碳資料,提升碳吸存模型精準預測能力,期望有助於藉由適當的農業栽培管理,可有效累積農地土壤碳匯,達到土壤增匯效益。 三、「本土土壤碳匯監測、報告、查證(MRV)機制之建立」本土土壤碳匯監測、報告、查證(MRV)機制之建立將有助於提升台灣土壤碳匯與碳信用轉換之間的準確性與透明性,由於準確地量測與評估土壤碳匯所耗費的成本不斐,開發具成本效益的土壤碳匯MRV方法將有助於未來台灣農業碳信用的推動。本計畫主要分為三大目標,第一、MRV方法之篩選與標準程序表格化(工作項目一);第二、中紅外光譜快速分析方法之建立(工作項目二);第三、土壤碳模型評估與篩選(工作項目三)。本土土壤碳匯MRV的建立主要參考聯合國農糧組織所發行的標準方法學(FAO GSOC protocol)並納入其他碳信用認證機構所使用的方法,譬如Verra VCS以及Gold Standard。MRV示範場域主要選定大面積的明道大學連續有機栽培田以及小面積的高雄改良場旗南分場連續有機栽培,工作項目一顯示,由於台灣農地土壤屬於較年輕之土壤,且以台灣的單年生作物與多期作的農耕方式,土壤碳儲量主要集中在表土30公分,40公分以下的土壤有機碳量偏低且無太大的變化,未來採樣深度建議以表土0-50公分為主。另外,利用有機耕作促進土壤碳匯的累積在連續性水田更具效益,譬如連續性有機水田0-10公分的土壤每年約可累積土壤有機碳0.92 ton-C ha-1 yr-1,10-30公分的土壤約為1.56 ton-C ha-1 yr-1;連續性有機旱田耕作系統0-10公分的土壤每年約可累積土壤有機碳0.34 ton-C ha-1 yr-1,10-30公分的土壤約為0.79 ton-C ha-1 yr-1。在採樣規劃方面,建議在基準年(baseline)可進行強度較高的採樣,譬如(分層)網格式採樣,而往後每3~4年採集一次樣本即可(FAO GSOC建議只少每4年進行一次土壤碳匯評估),若提升採樣頻率(譬如每年或每兩年一次),建議每一區的採樣數量亦須大於10個樣本。上述的採樣規劃、分析標準作業流程、以及田間管理數據等皆已納入MRV表格中,可供未來欲進行土壤碳匯碳信用專案申請之使用。工作項目二主要是利用中紅外光譜法進行土壤有機碳以及其他與碳匯潛力之關鍵因子(譬如土壤質地)的預測,該部分可降低土壤有機碳以及相關性質之檢測成本,主要結果顯示土壤有機碳濃度的變異性大有助於光譜預測模型的建立,有機碳的預測與實測之相關性約為R2=0.7~0.9之間,然而目前光譜預估值有低估的現象,推測因為部分土壤顆粒狀有機碳(particular organic carbon, POC)被土壤團粒構造包覆,造成光譜訊號的遺失,進而低估有機碳的含量,未來將針對光譜敏感度與POC的部分進行探討,並進一步的優化快速量測之方法。工作項目三主要是利用土壤碳預估模型(譬如RothC 與DNDC models)進行有機碳儲量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預測,並與實測值做比較,主要結果顯示RothC與DNDC對於不同有機處理所累積碳儲量與實測值趨勢相同,譬如碳累積量為:34年連續有機耕作>21年連續有機耕作>連續有料與化學肥料混做(50%有機+50%化肥)>化學肥料耕作。然而,Roth-C有明顯高估的趨勢,與實測值比較顯示出Roth-C高估土壤碳匯量約60-120%,而DNDC可合理地預估土壤有機碳(約10%低估),由於DNDC是由多種模式(含作物、溫室氣體、營養鹽淋洗、以及土壤碳匯)組合而成,可進行不同面向之預測,未來預計進一步加強DNDC的預測能力。四、「土壤有機碳儲潛力之機制研究:應用於優化土壤碳蓄存之預測模型」台灣要達淨零碳排的目標,提升以自然為本的負碳技術是必要的工作,其中土壤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完成淨零減排的手段之一,因此將碳重新輸入至土壤裡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土壤有機碳(SOC)儲量的變異很大,除了碳的輸入之外,提升土壤碳的穩定性,也是增加SOC的關鍵之一。本研究採集台灣代表性土壤,包含惠蓀森林土壤(極育土)、陳厝寮系(極育/氧化土)、平鎮系(極育/氧化土)、將軍系(弱育土)、二林系(弱育/新成土)、下水埔系(弱育/新成土),分析土壤基本物理化學性質及環境因子,建立其與土壤有機碳含量的相關性,其中土壤有機碳更進一步區分為顆粒性有機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及礦物結合態有機碳(mineral 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MAOC),並對於這些劃分的顆粒進行草酸以及DCB (dithionite-citrate-bicarbonate)萃取,得到無定型與結晶性之鐵鋁含量。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所有的樣點一起進行線性回歸的話, SOC與MAOC含量有極佳的相關性,這個相關性可提供將資料庫的SOC轉換成MAOC的參數,應用到土壤碳儲潛力的估算模型中。然而,不同土系中的MAOC/SOC相關性還是有些微的差異,例如惠蓀森林土壤的極育土中SOC傾向存在MAOC,但是在二林系的弱育/新成土中,SOC傾向存在POC當中,而下水埔系十個0 – 10 公分土壤中SOC與MAOC含量間並無顯著相關,這可能是因為樣點分布過於集中,相似的土壤性質與管理方式導致無顯著差異的統計分析。由此可知SOC傾向存在POC或是MAOC中與不同土系/土綱與土壤管理方式有密切的關係,若要提升SOC與MAOC相關性的準確度,建議可依土壤風化程度或是土壤管理方式將樣區分群,分別計算兩者間的相關性。本研究也評估0 – 10 公分土壤中MAOM或POM之Fed/Feo、Ald/Alo比值與MAOC及POC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可發現,幾乎所有測試土壤POM中的Fed/Feo、Ald/Alo比值均與POC呈現負相關,顯示結晶性鐵鋁較多,或是無定型鐵鋁較少時,SOC不傾向存在POC中。但MAOM中則呈現相反趨勢。在0-10 公分的土壤中, Fed/FeoMAOM與MAOC的相關性似乎與土壤風化程度有一定的關聯,風化程度越高的土壤,其MAOC含量與Fed/FeoMAOM比值的相關性越高。同樣的,0-10 公分土壤中,森林土壤、陳厝寮系、平鎮系之Ald/AloMAOM比值與MAOC含量均呈正相關(0.50 – 0.88),且正相關的回歸分析方程式中的斜率介於1.1 – 10.5 ,這個現象暗示,MAOC含量很可能隨Ald/AloMAOM比值大幅上升,使得Ald/AloMAOM比值適合做為估算MAOC含量的指標因子。五、「氣候變遷下臺灣南部坡地土壤碳匯收支估算與時空分布變遷模擬」 臺灣農業部門目前以「減量溫室氣體」及「增加土壤碳匯」為主要目標,為能更快速且經濟的評估增加土壤碳匯之土地利用型態,完整的繪製臺灣碳匯分布圖是目前急迫的工作;此外,針對佔臺灣73%面積之山坡地,評估並釐清影響坡地碳匯的收支途徑更是必要。本計畫將:(1)使用以往現有之土壤調查報告書(1986年)及農業試驗所於2008-2015年所實際調查之土壤樣點,以FAO建議之國際標準方法計算土壤碳匯值,並以地理資訊系統繪製坡地土壤碳匯分布圖。(2)本計畫同時擷取不同環境地文因子,利用隨機森林(radom froest, RF)學習演算法,建立最佳坡地土壤碳匯預測方程式。(3)計畫中亦套疊不同年份之土地利用圖資,以鑑定不同土地利用類別對坡地土壤之影響,以評估有效增匯潛力之土地利用型態。(4)本計畫最後藉由以建立之碳匯預測方程式,搭配TCCIP提供之不同氣候情境下之土壤碳匯變遷,可獲中世紀(2050)及世紀末(2100)臺灣南部坡地土壤碳匯之時空變化趨勢,以便日後研擬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及增匯碳儲潛力之最佳方案。 本研究計畫以Cubist model繪製研究區域(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市)之土壤碳儲量。嘉義縣市土壤總碳儲量(0-30公分)為2,062萬噸;台南市土壤總碳儲量(0-30公分)為1,547萬噸;高雄市土壤總碳儲量(0-30公分)為3,695萬噸;屏東縣市土壤總碳儲量(0-30公分)為2,754萬噸。各縣市預測模式準確性皆屬可信賴程度(p<0.01),而後以109年度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資料分析不同土地利用之土壤碳量,依照水田、旱田、果樹、森林、草地、崩塌地以及其他,分類為7項土地利用。結果發現,四縣市皆以森林土壤碳儲量最高,介於100-180噸/公頃;其次為草生地,介於90-170噸/公頃;接續為果樹旱作區(80-160噸/公頃)、崩坍地(70-100噸/公頃)及水田(50-70噸/公頃)。 六、「有機茶園、雜糧作物及牧草增進土壤碳匯MRV之研究」本計畫本年度(1)完成建立茶園碳監測(包含土壤碳匯)及參數資料分析,(2)完成茶園場域每單位面積單位時間碳匯量、碳存量及溫室氣體排放量之量測資訊、(3)建立基線及示範專案場域及(4)完成「有機農法應用草生栽培增加土壤碳匯方法學」草稿。量測結果顯示,茶樹碳吸收量為0.74-1.52 Mg C ha-1 season-1,地被碳吸收量為0.9-1.25 Mg C ha-1 season-1,甲烷吸收量11.30-31.69 kg CO2e ha-1 yr-1,氧化亞氮排放量0.58-3.33 Mg CO2e ha-1 yr-1,土壤有機碳含量為19.37 Mg ha-1。本年度重要成果為修改VCS方法學VMD0021與GS黃金標準方法學 V.1.0 28.02.2020、CDM的[AMS-III.AU.]與VCS的[VM0022],建立「有機農法應用草生栽培增加土壤碳匯方法學」。預計未來可達增匯2 Mg CO2 eq ha-1 yr-1的溫室氣體減量成效,以種植面積推廣至2萬公頃計算,預計可增匯 4萬 Mg CO2 eq yr-1的溫室氣體減量成效。

計畫年度

112

計畫類別

科技

計畫名稱

建立不同農耕系統土壤碳匯MRV標準作業程序及碳儲潛力估算分析技術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Z)

計畫屬性

科學技術類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研究方法

學術補助

研究領域

農-其他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主管機關

農業部農糧署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計畫主持人

林政賢

中央款

26336330

配合款

0

計畫總經費

26336330

執行成果摘要

「建立不同農耕系統土壤碳匯MRV標準作業程序及碳儲潛力估算分析技術」之中文摘要:一、「使用數值土壤繪圖技術推估臺灣農地土壤有機碳儲量」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是全球碳循環的主要成分。 SOC影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和全球氣候變化。 SOC具有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的能力,可以增強土壤的安全性。 SOC的準確量化對於評估土壤的碳匯能力和SOC的變化率具有重要意義。數位土壤繪圖(digital soil mapping, DSM)是空間性土壤資訊系統(spatial soil information system)的創建,為利用野外調查和實驗室分析,也就是結合空間和非空間的土壤推理系統(soil inference system)。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數位土壤繪圖技術,在全國範圍內估計三個土壤深度(0-30、0-50和 0-100公分)的土壤碳儲量。本年度共收集包括1992-2008年(n=121741)(農試所250公尺網格調查資料)、2000-2008年(n=180個剖面)(臺大農化系計畫調查資料)、2008-2020年(n=74482)(農試所小剖面調查資料)與2013-2021年(n=104個剖面)(環保署土基會全國土壤品質調查計畫)等四筆資料庫,利用2000-2008年、2008-2020年(經篩除極端值)與2013-2021年的資料,以單變數線性回歸建立土壤總體密度(Mg/m3)與土壤有機碳(%)的相關方程式(土壤轉換函數)(適用各土壤深度),再去推估新北市(含台北市與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市的農地(農試所250公尺網格資料)土壤碳含量,進一步利用ArcGIS Pro 3.1.3軟體中的空間統計(內插推估)功能,套繪內政部公布的國土利用分區調查結果-農牧用地,並進一步區分出海拔小於100公尺的農牧用地,推估三個縣市農地土壤的碳儲量與繪製空分布圖。研究結果指出:2000-2008年與2013-2021年兩筆資料所建立的土壤總體密度轉換函數較佳,可解釋33%的變異。空間統計的結果(40公尺解析度),2013-2021年的資料所建立的轉換函數所推估的結果最佳。以2013-2021的資料所估算的結果,新北市(含台北市與基隆市)海拔小於100公尺的農牧用地(2854公頃)的總土壤碳儲量為18萬公噸(0-30公分)、29萬公噸(0-50公分)與57萬公噸(0-100公分),桃園市(15382公頃)為88萬公噸(0-30公分)、127萬公噸(0-50公分)與198萬公噸(0-100公分),新竹縣市(8556公頃)為46萬公噸(0-30公分)、66萬公噸(0-50公分)與98萬公噸(0-100公分)。套繪土系土壤圖的結果(新北市(含台北市與基隆市)主要為都會區,因此不做套繪),桃園市共套繪出92個單一土系繪圖單元(包括池、建地、砂丘、砂地、無調查與雜地)與92個複合土系(二及三個)繪圖單元,以後湖土系(Hh)所占面積最大(1159公頃),以平鎮系-大竹圍系(Pc-Tw)與銅鑼圈系-湖口系-大竹圍系(Tc-Hk-Tw)的碳含量最高71.6 公噸/公頃(0-30公分),後厝系(土層較深)(HtI)碳含量最低(24.9公噸/公頃),單一繪圖單元(土系)以中庄系(Cn)最高71.3 公噸/公頃(0-30公分);新竹縣市以上枋寮系(Sl)面積最大(698公頃),以紅土雜地(Mr)的碳含量最高71.2 公噸/公頃(0-30公分),樟樹林系-過港系(Cc-Kk)最低(23.1公噸/公頃)。在桃園市,平鎮系-大竹圍系(Pc-Tw)與銅鑼圈系-湖口系-大竹圍系(Tc-Hk-Tw)皆為紅壤母質,後厝系(土層較深)(HtI)為排水不良的風砂母質,中庄系(Cn)為砂頁岩黏板岩混合沖積土母質;在新竹縣市,樟樹林系-過港系(Cc-Kk)為黃壤或紅壤台地之極淺層土(Cc)及砂頁岩沖積母質黃壤(Kk),可以得知土壤母質與農地土壤碳儲量之間存在著相依性。建議後續可以針對主要土系(碳儲量最大)進行採樣分析,研析土壤性質與土壤有機碳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如何有效地蓄存土壤碳。本研究推估的不確定性原因,可能是由於調查方法不同(土鑽採樣與土壤剖面採樣)、土壤總體密度分析方法(樹紙包覆土塊法與土環法)及土壤有機碳分析方法[重量損失法、濕式氧化法與乾燒法(總有機碳分析儀)]不同,以及採樣深度不一(定深度與依化育層採樣),為了一致性,因此在推估時必須經由深度加權去換算為固定深度(0-30、0-50與0-100公分);另外,由於主要樣本資料的變異與差異性極大,經篩選去掉極端值之後使得樣本分布不均,在進行空間內插推估時產生較大的變異性。建議未來土壤碳匯分析上應建立一致性方法,應能將上述不確定性因子的影響減少,提高推估的準確度與可信度。二、「有機及慣行農法下水稻水田土壤有機碳之碳吸存模型建立」 全球氣候變遷下異常氣候頻度增強,使得農作物之品質與產量降低,造成糧食穩定生產產生危機,此外,亦導致溫室效應產生,而加劇土壤中碳匯的流失,各國為減少全球碳排放,陸續祭出碳管理政策,並希望實現2050淨零碳目標。碳匯意指自然界的碳被固定在海洋、土壤、岩石與生物體中,以陸地而言,土壤為最大的碳匯來源,其中土壤有機碳是陸地碳庫的主要組成部分,然而現今對於土壤有機碳相關碳匯運算模式尚未成熟,因此本計畫將欲蒐集臺灣中部地區有機及慣行農法栽培下之水稻兩期作之水田土壤有機碳含量,以及水稻於各生育時期之氣象因子和栽培管理資料,目前已蒐集300筆以上的農業數據,建立水稻於不同農法下之土壤有機碳資料集,並建構碳匯預測模型兩式,今年度已初步完成土壤有機碳和氣象因子資料集,並已建構臺灣中部地區碳吸存模型雛型,未來將納入臺灣不同地區之土壤有機碳資料,提升碳吸存模型精準預測能力,期望有助於藉由適當的農業栽培管理,可有效累積農地土壤碳匯,達到土壤增匯效益。 三、「本土土壤碳匯監測、報告、查證(MRV)機制之建立」本土土壤碳匯監測、報告、查證(MRV)機制之建立將有助於提升台灣土壤碳匯與碳信用轉換之間的準確性與透明性,由於準確地量測與評估土壤碳匯所耗費的成本不斐,開發具成本效益的土壤碳匯MRV方法將有助於未來台灣農業碳信用的推動。本計畫主要分為三大目標,第一、MRV方法之篩選與標準程序表格化(工作項目一);第二、中紅外光譜快速分析方法之建立(工作項目二);第三、土壤碳模型評估與篩選(工作項目三)。本土土壤碳匯MRV的建立主要參考聯合國農糧組織所發行的標準方法學(FAO GSOC protocol)並納入其他碳信用認證機構所使用的方法,譬如Verra VCS以及Gold Standard。MRV示範場域主要選定大面積的明道大學連續有機栽培田以及小面積的高雄改良場旗南分場連續有機栽培,工作項目一顯示,由於台灣農地土壤屬於較年輕之土壤,且以台灣的單年生作物與多期作的農耕方式,土壤碳儲量主要集中在表土30公分,40公分以下的土壤有機碳量偏低且無太大的變化,未來採樣深度建議以表土0-50公分為主。另外,利用有機耕作促進土壤碳匯的累積在連續性水田更具效益,譬如連續性有機水田0-10公分的土壤每年約可累積土壤有機碳0.92 ton-C ha-1 yr-1,10-30公分的土壤約為1.56 ton-C ha-1 yr-1;連續性有機旱田耕作系統0-10公分的土壤每年約可累積土壤有機碳0.34 ton-C ha-1 yr-1,10-30公分的土壤約為0.79 ton-C ha-1 yr-1。在採樣規劃方面,建議在基準年(baseline)可進行強度較高的採樣,譬如(分層)網格式採樣,而往後每3~4年採集一次樣本即可(FAO GSOC建議只少每4年進行一次土壤碳匯評估),若提升採樣頻率(譬如每年或每兩年一次),建議每一區的採樣數量亦須大於10個樣本。上述的採樣規劃、分析標準作業流程、以及田間管理數據等皆已納入MRV表格中,可供未來欲進行土壤碳匯碳信用專案申請之使用。工作項目二主要是利用中紅外光譜法進行土壤有機碳以及其他與碳匯潛力之關鍵因子(譬如土壤質地)的預測,該部分可降低土壤有機碳以及相關性質之檢測成本,主要結果顯示土壤有機碳濃度的變異性大有助於光譜預測模型的建立,有機碳的預測與實測之相關性約為R2=0.7~0.9之間,然而目前光譜預估值有低估的現象,推測因為部分土壤顆粒狀有機碳(particular organic carbon, POC)被土壤團粒構造包覆,造成光譜訊號的遺失,進而低估有機碳的含量,未來將針對光譜敏感度與POC的部分進行探討,並進一步的優化快速量測之方法。工作項目三主要是利用土壤碳預估模型(譬如RothC 與DNDC models)進行有機碳儲量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預測,並與實測值做比較,主要結果顯示RothC與DNDC對於不同有機處理所累積碳儲量與實測值趨勢相同,譬如碳累積量為:34年連續有機耕作>21年連續有機耕作>連續有料與化學肥料混做(50%有機+50%化肥)>化學肥料耕作。然而,Roth-C有明顯高估的趨勢,與實測值比較顯示出Roth-C高估土壤碳匯量約60-120%,而DNDC可合理地預估土壤有機碳(約10%低估),由於DNDC是由多種模式(含作物、溫室氣體、營養鹽淋洗、以及土壤碳匯)組合而成,可進行不同面向之預測,未來預計進一步加強DNDC的預測能力。四、「土壤有機碳儲潛力之機制研究:應用於優化土壤碳蓄存之預測模型」台灣要達淨零碳排的目標,提升以自然為本的負碳技術是必要的工作,其中土壤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完成淨零減排的手段之一,因此將碳重新輸入至土壤裡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土壤有機碳(SOC)儲量的變異很大,除了碳的輸入之外,提升土壤碳的穩定性,也是增加SOC的關鍵之一。本研究採集台灣代表性土壤,包含惠蓀森林土壤(極育土)、陳厝寮系(極育/氧化土)、平鎮系(極育/氧化土)、將軍系(弱育土)、二林系(弱育/新成土)、下水埔系(弱育/新成土),分析土壤基本物理化學性質及環境因子,建立其與土壤有機碳含量的相關性,其中土壤有機碳更進一步區分為顆粒性有機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及礦物結合態有機碳(mineral 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MAOC),並對於這些劃分的顆粒進行草酸以及DCB (dithionite-citrate-bicarbonate)萃取,得到無定型與結晶性之鐵鋁含量。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所有的樣點一起進行線性回歸的話, SOC與MAOC含量有極佳的相關性,這個相關性可提供將資料庫的SOC轉換成MAOC的參數,應用到土壤碳儲潛力的估算模型中。然而,不同土系中的MAOC/SOC相關性還是有些微的差異,例如惠蓀森林土壤的極育土中SOC傾向存在MAOC,但是在二林系的弱育/新成土中,SOC傾向存在POC當中,而下水埔系十個0 – 10 公分土壤中SOC與MAOC含量間並無顯著相關,這可能是因為樣點分布過於集中,相似的土壤性質與管理方式導致無顯著差異的統計分析。由此可知SOC傾向存在POC或是MAOC中與不同土系/土綱與土壤管理方式有密切的關係,若要提升SOC與MAOC相關性的準確度,建議可依土壤風化程度或是土壤管理方式將樣區分群,分別計算兩者間的相關性。本研究也評估0 – 10 公分土壤中MAOM或POM之Fed/Feo、Ald/Alo比值與MAOC及POC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可發現,幾乎所有測試土壤POM中的Fed/Feo、Ald/Alo比值均與POC呈現負相關,顯示結晶性鐵鋁較多,或是無定型鐵鋁較少時,SOC不傾向存在POC中。但MAOM中則呈現相反趨勢。在0-10 公分的土壤中, Fed/FeoMAOM與MAOC的相關性似乎與土壤風化程度有一定的關聯,風化程度越高的土壤,其MAOC含量與Fed/FeoMAOM比值的相關性越高。同樣的,0-10 公分土壤中,森林土壤、陳厝寮系、平鎮系之Ald/AloMAOM比值與MAOC含量均呈正相關(0.50 – 0.88),且正相關的回歸分析方程式中的斜率介於1.1 – 10.5 ,這個現象暗示,MAOC含量很可能隨Ald/AloMAOM比值大幅上升,使得Ald/AloMAOM比值適合做為估算MAOC含量的指標因子。五、「氣候變遷下臺灣南部坡地土壤碳匯收支估算與時空分布變遷模擬」 臺灣農業部門目前以「減量溫室氣體」及「增加土壤碳匯」為主要目標,為能更快速且經濟的評估增加土壤碳匯之土地利用型態,完整的繪製臺灣碳匯分布圖是目前急迫的工作;此外,針對佔臺灣73%面積之山坡地,評估並釐清影響坡地碳匯的收支途徑更是必要。本計畫將:(1)使用以往現有之土壤調查報告書(1986年)及農業試驗所於2008-2015年所實際調查之土壤樣點,以FAO建議之國際標準方法計算土壤碳匯值,並以地理資訊系統繪製坡地土壤碳匯分布圖。(2)本計畫同時擷取不同環境地文因子,利用隨機森林(radom froest, RF)學習演算法,建立最佳坡地土壤碳匯預測方程式。(3)計畫中亦套疊不同年份之土地利用圖資,以鑑定不同土地利用類別對坡地土壤之影響,以評估有效增匯潛力之土地利用型態。(4)本計畫最後藉由以建立之碳匯預測方程式,搭配TCCIP提供之不同氣候情境下之土壤碳匯變遷,可獲中世紀(2050)及世紀末(2100)臺灣南部坡地土壤碳匯之時空變化趨勢,以便日後研擬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及增匯碳儲潛力之最佳方案。 本研究計畫以Cubist model繪製研究區域(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市)之土壤碳儲量。嘉義縣市土壤總碳儲量(0-30公分)為2,062萬噸;台南市土壤總碳儲量(0-30公分)為1,547萬噸;高雄市土壤總碳儲量(0-30公分)為3,695萬噸;屏東縣市土壤總碳儲量(0-30公分)為2,754萬噸。各縣市預測模式準確性皆屬可信賴程度(p<0.01),而後以109年度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資料分析不同土地利用之土壤碳量,依照水田、旱田、果樹、森林、草地、崩塌地以及其他,分類為7項土地利用。結果發現,四縣市皆以森林土壤碳儲量最高,介於100-180噸/公頃;其次為草生地,介於90-170噸/公頃;接續為果樹旱作區(80-160噸/公頃)、崩坍地(70-100噸/公頃)及水田(50-70噸/公頃)。 六、「有機茶園、雜糧作物及牧草增進土壤碳匯MRV之研究」本計畫本年度(1)完成建立茶園碳監測(包含土壤碳匯)及參數資料分析,(2)完成茶園場域每單位面積單位時間碳匯量、碳存量及溫室氣體排放量之量測資訊、(3)建立基線及示範專案場域及(4)完成「有機農法應用草生栽培增加土壤碳匯方法學」草稿。量測結果顯示,茶樹碳吸收量為0.74-1.52 Mg C ha-1 season-1,地被碳吸收量為0.9-1.25 Mg C ha-1 season-1,甲烷吸收量11.30-31.69 kg CO2e ha-1 yr-1,氧化亞氮排放量0.58-3.33 Mg CO2e ha-1 yr-1,土壤有機碳含量為19.37 Mg ha-1。本年度重要成果為修改VCS方法學VMD0021與GS黃金標準方法學 V.1.0 28.02.2020、CDM的[AMS-III.AU.]與VCS的[VM0022],建立「有機農法應用草生栽培增加土壤碳匯方法學」。預計未來可達增匯2 Mg CO2 eq ha-1 yr-1的溫室氣體減量成效,以種植面積推廣至2萬公頃計算,預計可增匯 4萬 Mg CO2 eq yr-1的溫室氣體減量成效。

根據識別碼 112前瞻-18.1.1-糧-Z1 Z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112前瞻-18.1.1-糧-Z1 Z ...)

使用少耕犁、敷蓋資材與間植覆蓋作物之耕作方式對甘藷與落花生有機栽培增加土壤有機碳累積與產量之影響

計畫主持人: 侯金日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2-糧-Z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1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1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以三種不同管理方式進行甘藷與落花生有機栽培農藝性狀產量及碳儲存量之研究,試驗結果如下:一.甘藷部份:以不同甘藷品種台南57號及台農74號為材料,各以最少耕犁方法(少耕不除草、少耕人工除草一次、中...

@ 農業科技計畫

農地土壤碳匯與負碳農耕管理策略行動團隊計畫

計畫主持人: 簡靖芳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4.1-糧-Z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04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04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目前已彙整歐盟與美洲國家包含美國、加拿大、歐盟、德國、英國、荷蘭之 2050 碳淨零計畫,根據國發會訂定之 2050 碳淨零目標,考量我國糧食安全需求提出精進農業之負碳政策綱領之建議;也提供全球...

@ 農業科技計畫

本土土壤碳匯監測、報告、查證(MRV)機制之建立

計畫主持人: 林政賢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168330 | 配合款: 278400 | 計畫總經費: 644673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土土壤碳匯監測、報告、查證(MRV)機制之建立將有助於提升台灣土壤碳匯與碳信用轉換之間的準確性與透明性,由於準確地量測與評估土壤碳匯所耗費的成本不斐,開發具成本效益的土壤碳匯MRV方法將有助於未來台...

@ 農業科技計畫

有機及慣行農法下水稻水田土壤有機碳之碳吸存模型建立

計畫主持人: 楊靜瑩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7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7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全球氣候變遷下異常氣候頻度增強,使得農作物之品質與產量降低,造成糧食穩定生產產生危機,此外,亦導致溫室效應產生,而加劇土壤中碳匯的流失,各國為減少全球碳排放,陸續祭出碳管理政策,並希望實現2050淨零...

@ 農業科技計畫

促進土壤碳匯之茶和咖啡栽培田間管理技術的機制探討

計畫主持人: 莊愷瑋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2-糧-Z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5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5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國內各種作物栽培系統的生產制度和關鍵技術操作差異甚大,多數作物生產農地土壤經年多期作的整地擾動,並無法在短期內進行精準盤查和精確計算土壤碳匯量,因為土壤碳匯的計算是盤點作物光合產物收穫後殘體,回田土壤...

@ 農業科技計畫

玉米覆蓋耕種使用有機肥添加生物炭對增進碳匯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邱凱瑩 | 執行機關: 明道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2-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玉米為台灣中南部的重要經濟作物,研究生物炭和有機肥施用對玉米在有機土壤試驗生長的影響,期望玉米生產管理的可持續性。有機資材經由低氧高溫熱裂解,炭化後所產生之物質稱為「生物炭」。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

@ 農業科技計畫

氣候變遷下臺灣南部坡地土壤碳匯收支估算與時空分布變遷模擬

計畫主持人: 簡士濠 | 執行機關: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研究領域: 農業推廣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01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01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臺灣農業部門目前以「減量溫室氣體」及「增加土壤碳匯」為主要目標,為能更快速且經濟的評估增加土壤碳匯之土地利用型態,完整的繪製臺灣碳匯分布圖是目前急迫的工作;此外,針對佔臺灣73%面積之山坡地,評估並釐...

@ 農業科技計畫

使用數值土壤繪圖技術推估臺灣農地土壤有機碳儲量

計畫主持人: 蔡呈奇 | 執行機關: 宜蘭大學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0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是全球碳循環的主要成分。 SOC影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和全球氣候變化。 SOC具有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的...

@ 農業科技計畫

使用少耕犁、敷蓋資材與間植覆蓋作物之耕作方式對甘藷與落花生有機栽培增加土壤有機碳累積與產量之影響

計畫主持人: 侯金日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2-糧-Z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1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1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以三種不同管理方式進行甘藷與落花生有機栽培農藝性狀產量及碳儲存量之研究,試驗結果如下:一.甘藷部份:以不同甘藷品種台南57號及台農74號為材料,各以最少耕犁方法(少耕不除草、少耕人工除草一次、中...

@ 農業科技計畫

農地土壤碳匯與負碳農耕管理策略行動團隊計畫

計畫主持人: 簡靖芳 | 執行機關: 財團法人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 | 研究領域: 農-其他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4.1-糧-Z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804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804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目前已彙整歐盟與美洲國家包含美國、加拿大、歐盟、德國、英國、荷蘭之 2050 碳淨零計畫,根據國發會訂定之 2050 碳淨零目標,考量我國糧食安全需求提出精進農業之負碳政策綱領之建議;也提供全球...

@ 農業科技計畫

本土土壤碳匯監測、報告、查證(MRV)機制之建立

計畫主持人: 林政賢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業環境保護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168330 | 配合款: 278400 | 計畫總經費: 644673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土土壤碳匯監測、報告、查證(MRV)機制之建立將有助於提升台灣土壤碳匯與碳信用轉換之間的準確性與透明性,由於準確地量測與評估土壤碳匯所耗費的成本不斐,開發具成本效益的土壤碳匯MRV方法將有助於未來台...

@ 農業科技計畫

有機及慣行農法下水稻水田土壤有機碳之碳吸存模型建立

計畫主持人: 楊靜瑩 | 執行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7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7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全球氣候變遷下異常氣候頻度增強,使得農作物之品質與產量降低,造成糧食穩定生產產生危機,此外,亦導致溫室效應產生,而加劇土壤中碳匯的流失,各國為減少全球碳排放,陸續祭出碳管理政策,並希望實現2050淨零...

@ 農業科技計畫

促進土壤碳匯之茶和咖啡栽培田間管理技術的機制探討

計畫主持人: 莊愷瑋 | 執行機關: 國立嘉義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2-糧-Z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5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5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國內各種作物栽培系統的生產制度和關鍵技術操作差異甚大,多數作物生產農地土壤經年多期作的整地擾動,並無法在短期內進行精準盤查和精確計算土壤碳匯量,因為土壤碳匯的計算是盤點作物光合產物收穫後殘體,回田土壤...

@ 農業科技計畫

玉米覆蓋耕種使用有機肥添加生物炭對增進碳匯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邱凱瑩 | 執行機關: 明道大學 | 研究領域: 農藝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2-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玉米為台灣中南部的重要經濟作物,研究生物炭和有機肥施用對玉米在有機土壤試驗生長的影響,期望玉米生產管理的可持續性。有機資材經由低氧高溫熱裂解,炭化後所產生之物質稱為「生物炭」。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

@ 農業科技計畫

氣候變遷下臺灣南部坡地土壤碳匯收支估算與時空分布變遷模擬

計畫主持人: 簡士濠 | 執行機關: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研究領域: 農業推廣類 | 研究性質: 基礎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401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401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臺灣農業部門目前以「減量溫室氣體」及「增加土壤碳匯」為主要目標,為能更快速且經濟的評估增加土壤碳匯之土地利用型態,完整的繪製臺灣碳匯分布圖是目前急迫的工作;此外,針對佔臺灣73%面積之山坡地,評估並釐...

@ 農業科技計畫

使用數值土壤繪圖技術推估臺灣農地土壤有機碳儲量

計畫主持人: 蔡呈奇 | 執行機關: 宜蘭大學 | 研究領域: 農業化學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前瞻-18.1.1-糧-Z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0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0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是全球碳循環的主要成分。 SOC影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和全球氣候變化。 SOC具有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的...

@ 農業科技計畫

[ 搜尋所有 112前瞻-18.1.1-糧-Z1 Z ... ]

根據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國立中興大學 ...)

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埔里連絡站(原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台灣演習林辦公室)

1 | 開放時間: 上午8:00至下午5:00 | 現狀: 目前為閒置空間,由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實驗林管處進行管理維護。 興修紀錄: 1 建於日治大正7年(1918),日治時期為日本政府造林試驗及林產物研究辦公使用。 2 二戰後為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 | 歷史沿革: 國立中興大學農學院埔里實驗林管理處之歷史必須追溯到日治時期,日治大正5年(1916)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設立附屬臺灣演習林於今仁愛鄉惠蓀林場,作為該校相關系所師生實習場所。日治大正6年(1917)...

@ 文資局歷史建築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3/4)

主辦機關: 教育部 | 計畫類別(次類別): 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年度: 109 | 計畫期程(起): 20180101 | 計畫期程(訖): 20211231 | 年累計實際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定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 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一、「複雜系統」典範本計畫乃依循「複雜系統」及「市場設計」理論所建構之平臺系統,認為計畫目標無法假設一些線性因果關係、由上而下的設立指標來達成,而必須由系統內各個具自主性、適應性和異質性的...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移動白盒子計畫〈汩汩之島─原鄉・異景・流變〉

(中華民國)黃海鳴、趙欣怡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0/25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1/03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移動白盒子計畫〈汩汩之島─原鄉・異景・流變〉

(中華民國)黃海鳴、趙欣怡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0/25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1/03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行動博物館開進校園 壓軸場走讀臺中文學地景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7909 | 內容:   旅行邁入第9年,由國立臺灣文學館改裝的40呎文學貨櫃車「臺灣文學行動博物館」,2018年壓軸場即日起至10月31日在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前廣場展出。10月4日(四)上午10時舉辦開幕活動。臺文館...

@ 臺文館新聞公告

「研習論壇精選【第6輯】-打造前瞻型優質文官:應變力、創新力、跨界力、服務力」

出版日期: 2013-06 | 出版單位: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 作者資訊: 總編輯 馬永芳 | ISBN: 9789860370171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綜合行政 | 書籍介紹: 自民99.02.03.行政院組織法與地方制度法等修正法案相繼正式公布施行,政府組織改造不再只是政策方針或學術概念,而是真正影響中央與地方各級機關,乃至於個別公務員的實際課題;同時,21世紀人類生活環境...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數位學習組;姓名:陳嘉祥;電話:0492372027;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入選名單公布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9632 | 內容: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入選名單公布本屆「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經三位審查委員匿名審查投稿摘要之後,錄取自籌主題論文1組,個人學術論文29篇。入選...

@ 臺文館新聞公告

國發會第116次委員會議新聞稿

上版日期: 2023/12/25 下午 04:00:00 | 內容: 國發會今(25)日召開第116次委員會議,會中就國發會提報112年截至11月底之「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情形」、行政院交議,行政院交議,農業部陳報該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114至11...

@ 國家發展委員會新聞稿

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埔里連絡站(原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台灣演習林辦公室)

1 | 開放時間: 上午8:00至下午5:00 | 現狀: 目前為閒置空間,由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實驗林管處進行管理維護。 興修紀錄: 1 建於日治大正7年(1918),日治時期為日本政府造林試驗及林產物研究辦公使用。 2 二戰後為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 | 歷史沿革: 國立中興大學農學院埔里實驗林管理處之歷史必須追溯到日治時期,日治大正5年(1916)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設立附屬臺灣演習林於今仁愛鄉惠蓀林場,作為該校相關系所師生實習場所。日治大正6年(1917)...

@ 文資局歷史建築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3/4)

主辦機關: 教育部 | 計畫類別(次類別): 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年度: 109 | 計畫期程(起): 20180101 | 計畫期程(訖): 20211231 | 年累計實際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定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 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一、「複雜系統」典範本計畫乃依循「複雜系統」及「市場設計」理論所建構之平臺系統,認為計畫目標無法假設一些線性因果關係、由上而下的設立指標來達成,而必須由系統內各個具自主性、適應性和異質性的...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移動白盒子計畫〈汩汩之島─原鄉・異景・流變〉

(中華民國)黃海鳴、趙欣怡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0/25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1/03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移動白盒子計畫〈汩汩之島─原鄉・異景・流變〉

(中華民國)黃海鳴、趙欣怡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0/25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1/03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行動博物館開進校園 壓軸場走讀臺中文學地景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7909 | 內容:   旅行邁入第9年,由國立臺灣文學館改裝的40呎文學貨櫃車「臺灣文學行動博物館」,2018年壓軸場即日起至10月31日在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前廣場展出。10月4日(四)上午10時舉辦開幕活動。臺文館...

@ 臺文館新聞公告

「研習論壇精選【第6輯】-打造前瞻型優質文官:應變力、創新力、跨界力、服務力」

出版日期: 2013-06 | 出版單位: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 作者資訊: 總編輯 馬永芳 | ISBN: 9789860370171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綜合行政 | 書籍介紹: 自民99.02.03.行政院組織法與地方制度法等修正法案相繼正式公布施行,政府組織改造不再只是政策方針或學術概念,而是真正影響中央與地方各級機關,乃至於個別公務員的實際課題;同時,21世紀人類生活環境...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數位學習組;姓名:陳嘉祥;電話:0492372027;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入選名單公布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9632 | 內容: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入選名單公布本屆「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經三位審查委員匿名審查投稿摘要之後,錄取自籌主題論文1組,個人學術論文29篇。入選...

@ 臺文館新聞公告

國發會第116次委員會議新聞稿

上版日期: 2023/12/25 下午 04:00:00 | 內容: 國發會今(25)日召開第116次委員會議,會中就國發會提報112年截至11月底之「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情形」、行政院交議,行政院交議,農業部陳報該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114至11...

@ 國家發展委員會新聞稿

[ 搜尋所有 國立中興大學 ... ]

根據姓名 林政賢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林政賢 ...)

林政賢皮膚科診所

OID: 2.16.886.119.90029.100054 | 電話: 07-3454189 | 地址: 高雄市左營區華夏路718號1樓 | DN: o=林政賢皮膚科診所,l=高雄市,c=TW

@ 組織及團體憑證唯一識別編碼

林政賢建築師事務所

事務所所在地: 新北市中和區秀峰街80號 | 建築師姓名: 林政賢 | 開業證號: 北縣建開證字第H000128號

@ 建築師開業登記資訊

林政賢建築師事務所

OID: 2.16.886.110.90003.105904 | 電話: 02-27326901 | 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20巷11弄14號 | DN: o=林政賢建築師事務所,l=臺北市,c=TW

@ 組織及團體憑證唯一識別編碼

視察「國道2號增設中路交流道」 鄭副院長:期許桃園三項建設同步定案 對齊進度 促進地方發展

上版日期: 113-03-20

@ 行政院即時新聞

綠建築標章申請作業示範資料集

出版日期: 2005-03 | 出版單位: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 作者資訊: 蕭江碧 | 陳瑞鈴 | 林憲德 | 吳麗真 | 林政賢 | ISBN: 9860005443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在「綠建築標章與候選證書」相關審查作業中,有許多申請者不諳綠建築手冊規定與指標計算作業,常有資料不全而耽誤申請時程者,也增加作業單位在咨詢服務與審查作業上之困擾。有鑑於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決定編輯「綠... | 授權資訊:

@ 出版書目資料

引導式語者調適語音合成的系統與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核准國家: 中華民國 | 證書號碼: I471854 | 專利期間起: 104/02/01 | 專利期間訖: 121/10/18 | 專利性質: 發明 | 執行單位: 工研院院本部 | 產出年度: 104 | 計畫名稱: 工研院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 專利發明人: 林政源 | 林政賢 | 郭志忠

@ 技術司專利資料集

益芯科

總機電話: (03)563-4866 | 公司代號: 7707 | 住址: 新竹科學園區園區二路42號2樓 | 成立日期: 20010726 | 益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開發行公司基本資料

益芯科

總機電話: (03)563-4866 | 公司代號: 7707 | 住址: 新竹科學園區園區二路42號2樓 | 成立日期: 20010726 | 益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興櫃公司基本資料

林政賢皮膚科診所

OID: 2.16.886.119.90029.100054 | 電話: 07-3454189 | 地址: 高雄市左營區華夏路718號1樓 | DN: o=林政賢皮膚科診所,l=高雄市,c=TW

@ 組織及團體憑證唯一識別編碼

林政賢建築師事務所

事務所所在地: 新北市中和區秀峰街80號 | 建築師姓名: 林政賢 | 開業證號: 北縣建開證字第H000128號

@ 建築師開業登記資訊

林政賢建築師事務所

OID: 2.16.886.110.90003.105904 | 電話: 02-27326901 | 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20巷11弄14號 | DN: o=林政賢建築師事務所,l=臺北市,c=TW

@ 組織及團體憑證唯一識別編碼

視察「國道2號增設中路交流道」 鄭副院長:期許桃園三項建設同步定案 對齊進度 促進地方發展

上版日期: 113-03-20

@ 行政院即時新聞

綠建築標章申請作業示範資料集

出版日期: 2005-03 | 出版單位: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 作者資訊: 蕭江碧 | 陳瑞鈴 | 林憲德 | 吳麗真 | 林政賢 | ISBN: 9860005443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在「綠建築標章與候選證書」相關審查作業中,有許多申請者不諳綠建築手冊規定與指標計算作業,常有資料不全而耽誤申請時程者,也增加作業單位在咨詢服務與審查作業上之困擾。有鑑於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決定編輯「綠... | 授權資訊:

@ 出版書目資料

引導式語者調適語音合成的系統與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核准國家: 中華民國 | 證書號碼: I471854 | 專利期間起: 104/02/01 | 專利期間訖: 121/10/18 | 專利性質: 發明 | 執行單位: 工研院院本部 | 產出年度: 104 | 計畫名稱: 工研院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 專利發明人: 林政源 | 林政賢 | 郭志忠

@ 技術司專利資料集

益芯科

總機電話: (03)563-4866 | 公司代號: 7707 | 住址: 新竹科學園區園區二路42號2樓 | 成立日期: 20010726 | 益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開發行公司基本資料

益芯科

總機電話: (03)563-4866 | 公司代號: 7707 | 住址: 新竹科學園區園區二路42號2樓 | 成立日期: 20010726 | 益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興櫃公司基本資料

[ 搜尋所有 林政賢 ... ]

國立中興大學的黃頁資料

(以下顯示 10 筆)

國立中興大學合唱團 | 地址: 台中市國光路250號中興大學活動中心4樓(合唱團團部) | 電話: 04-2286-0417

國立中興大學家教服務中心 | 地址: 台中市中興大學學生活動中心309室 | 電話: 04-2285-3483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系友會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大樓420室 | 電話: 04-2285-2502

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號4樓 | 電話: 04-2286-0458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 電話: 04-2284-0894

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社管院2館) | 電話: 02-2284-0828

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環境工程學系 | 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八卦路1172號 | 電話: 049-229-2600

國立中興大學(研發處)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4樓(行政大樓) | 電話: 04-2286-0139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許宏彬) | 地址: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綜合大樓 | 電話: 04-2285-9550

國立中興大學男生宿舍 | 地址: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295號 | 電話: 04-2287-3210

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國立中興大學)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82398773

臺中市大里區國光里東榮路369號
13801308

臺中市東區東興里台中路283號
10939096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47426787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17188915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52001304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87171374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87192119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82398773

登記地址: 臺中市大里區國光里東榮路369號 | 統編: 13801308

登記地址: 臺中市東區東興里台中路283號 | 統編: 10939096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47426787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17188915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52001304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87171374

登記地址: 臺中市南區積善里國光路250號 | 統編: 87192119

[ 查詢所有 國立中興大學 ... ]

姓名 林政賢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林政賢)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桃園縣大溪鎮田心里信義路一八0號一樓
林政賢26616678核准設立 - 獨資

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3段40號(1樓)
林政賢50665656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68112899)

宜蘭縣羅東鎮開元里清潭路30號(公有綜合巿場第3號攤位)
林政賢40570625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70903458)

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3段92之1號7樓
林政賢82962378核准設立

高雄市苓雅區林泉街155號2樓
林政賢94615521核准設立 - 獨資

雲林縣斗六市三平里慶生路37號4樓
林政賢42575750核准設立

雲林縣臺西鄉富琦村崙豐路228號1樓
林政賢88468281停業 - 合夥

雲林縣虎尾鎮延平里下南路一之二六號一樓
林政賢21405581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桃園縣大溪鎮田心里信義路一八0號一樓 | 負責人: 林政賢 | 統編: 26616678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3段40號(1樓) | 負責人: 林政賢 | 統編: 50665656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68112899)

登記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開元里清潭路30號(公有綜合巿場第3號攤位) | 負責人: 林政賢 | 統編: 40570625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70903458)

登記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3段92之1號7樓 | 負責人: 林政賢 | 統編: 82962378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林泉街155號2樓 | 負責人: 林政賢 | 統編: 94615521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三平里慶生路37號4樓 | 負責人: 林政賢 | 統編: 42575750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雲林縣臺西鄉富琦村崙豐路228號1樓 | 負責人: 林政賢 | 統編: 88468281 | 停業 - 合夥

登記地址: 雲林縣虎尾鎮延平里下南路一之二六號一樓 | 負責人: 林政賢 | 統編: 21405581 | 歇業 - 獨資

[ 查詢所有 林政賢 ... ]

在『農業科技計畫』資料集內搜尋:


與建立不同農耕系統土壤碳匯MRV標準作業程序及碳儲潛力估算分析技術同分類的農業科技計畫

秋行軍蟲成蟲誘捕技術優化研究

計畫主持人: 江明耀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77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77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近年秋行軍蟲由美洲快速擴散至非洲及亞洲地區,在多數國家造成嚴重災情。2019年6月首次在我國發現秋行軍蟲入侵,數月間即已成功建立族群。因應疫情監控及防疫需求,亟需開發適用於本地之秋行軍蟲性費洛蒙誘引劑...

外銷番石榴病蟲害整合管理模式

計畫主持人: 蔡蕣隍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7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7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造成番石榴於田間的果實腐爛以真菌性病害為主,其中黑星病(Phyllosticta psidi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及瘡痂病(Pestalo...

不同品種棗上主要害蟲田間生態及整合性防治研究

計畫主持人: 郝秀花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2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2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調查4種棗品種上主要害蟲田間族群變動,盲椿象在高雄12號及台農13號上的族群密度較其他品種高,花薊馬在台農13號上的族群密度較其他品種高,小黃薊馬則在蜜棗上的族群密度較其他品種高。有機栽培的棗園,這3...

苦瓜重要真菌性病害及蟲害綜合防治

計畫主持人: 湯佳蓉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12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12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測試小面積田間安全生產模式:於鳳山分所植物保護苦瓜病田區,劃分苦瓜萎凋病對照組與處理組。於進行試驗處理前、後檢測田區之土壤酸鹼度、土壤電導度及土壤中 Fusarium sp. 族群數量。結果發現處理棕...

經濟潛力果樹之環境友善病蟲害管理技術研究- 酪梨、咖啡

計畫主持人: 倪蕙芳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27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27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之目的為建立咖啡及酪梨二種重要經濟潛力果樹重要病蟲害之友善管理防治策略。在咖啡研究部份,咖啡果小蠹 (Hypothenemus hampei) 為咖啡關鍵害蟲,對臺灣咖啡產業影響甚鉅。本計畫進行...

重要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

計畫主持人: 林鳳琪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570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570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重要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之中文摘要:一、「經濟潛力果樹之環境友善病蟲害管理技術研究- 酪梨、咖啡」本計畫之目的為建立咖啡及酪梨二種重要經濟潛力果樹重要病蟲害之友善管理防治策略。在咖啡...

高屏地區重要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

計畫主持人: 周浩平 | 執行機關: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高-K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86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86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將建立高屏地區重要經濟果樹對於好發性及突發性疫病蟲害疫情監測、損害評估與預警系統,亦探討現行各類果樹重要疫病蟲害推薦藥劑之成效,改善田間防治效率,以及開發可行之非農藥防治與生物防治技術,應用於田...

強化咖啡果小蠹誘捕液配方之功效及白殭菌種防治篩選

計畫主持人: 劉千如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茶-T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9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9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臺灣咖啡重要病害咖啡炭疽病(Anthracnose)及咖啡葉銹病(Rust);重要蟲害則為咖啡果小蠹。咖啡炭疽病具有潛伏期,咖啡葉銹病受氣候影響,兩者皆嚴重影響咖啡產量。咖啡果小蠹( Coffee b...

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整合應用防治茶樹病蟲害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林秀橤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茶-T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8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8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找尋化學藥劑替代之茶樹病蟲害防治資材,擬以公告之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進行田間病蟲害防治效果評估,本年度針對苦楝油、中性化亞磷酸及脂肪酸鉀等三種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進行茶樹病蟲害防治效益評估。本試驗利用不...

落花生土壤害蟲調查及防治技術研究

計畫主持人: 張淳淳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南-N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0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0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2023年落花生土壤害蟲研究執行春秋兩作地下害蟲普查,草螟蛾發生率66.7%、金針蟲發生率12.8%,田間發生以草螟蛾為主。栽培全期調查春作於6月份開始發生,田間密度最高達8.75隻/餌站。秋作於10...

芒果及草莓重要病蟲害整合性防治

計畫主持人: 蔡小涵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南-N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11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11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於室內測試單一及混合藥劑及資材對芒果褐葉蟬之致死率,結果顯示在室內單獨使用淡紫菌及白僵菌的效果都不理想,致死率未達50%;而白僵菌加皂素則可提升致死率;化學農藥方面則是速殺氟效果遠優於布芬淨,在室內可...

花蓮地區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開發

計畫主持人: 吳佳宜 | 執行機關: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花-V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56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56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計畫以不同面向發展病蟲害之防治方法,希提供轄內農友更有效之管理方式。甜菜夜蛾為危害三星地區的主要害蟲,於夏季高溫及少降雨時嚴重發生,本試驗以物理防治法降低甜菜夜蛾危害率,進行夜間水帶灑水及黑網遮...

有機水稻黑椿象防治技術

計畫主持人: 蔡恕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東-E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場轄區關山鎮梓園碾米工廠於109年開始轉行有機耕作栽培水稻約110公頃,110年第2期作後期,田間開始發現大量稻黑椿象(Scotinophara lurida)成蟲,總產量銳減超過30%。本年度計畫...

鳳梨釋迦農藥殘留零檢出技術研發

計畫主持人: 王誌偉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東-E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3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3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開發鳳梨釋迦果品多元利用及外銷管道,因應不同國家農藥殘留標準不一之現況,本計畫以生產農藥殘留零檢出果實(ND果)為目標,提升果品食用安全性與外銷競爭力。目前已建立包含3種殺蟎劑、7種殺蟲劑與5種殺菌...

臺東地區水稻重要病蟲害防治技術之研究與推廣

計畫主持人: 王誌偉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東-E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64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64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水稻為臺東地區重要產業,因此在栽培管理及防治病蟲害農藥使用上必須有良好的操作模式,以確保產量與品質。為協助有機栽培農民,提供有效水稻重要病蟲害之綜合管理技術,本年度計畫於有機水稻栽培以減量施肥以減少稻...

秋行軍蟲成蟲誘捕技術優化研究

計畫主持人: 江明耀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5)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77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77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近年秋行軍蟲由美洲快速擴散至非洲及亞洲地區,在多數國家造成嚴重災情。2019年6月首次在我國發現秋行軍蟲入侵,數月間即已成功建立族群。因應疫情監控及防疫需求,亟需開發適用於本地之秋行軍蟲性費洛蒙誘引劑...

外銷番石榴病蟲害整合管理模式

計畫主持人: 蔡蕣隍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077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077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造成番石榴於田間的果實腐爛以真菌性病害為主,其中黑星病(Phyllosticta psidi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及瘡痂病(Pestalo...

不同品種棗上主要害蟲田間生態及整合性防治研究

計畫主持人: 郝秀花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72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72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調查4種棗品種上主要害蟲田間族群變動,盲椿象在高雄12號及台農13號上的族群密度較其他品種高,花薊馬在台農13號上的族群密度較其他品種高,小黃薊馬則在蜜棗上的族群密度較其他品種高。有機栽培的棗園,這3...

苦瓜重要真菌性病害及蟲害綜合防治

計畫主持人: 湯佳蓉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12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12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測試小面積田間安全生產模式:於鳳山分所植物保護苦瓜病田區,劃分苦瓜萎凋病對照組與處理組。於進行試驗處理前、後檢測田區之土壤酸鹼度、土壤電導度及土壤中 Fusarium sp. 族群數量。結果發現處理棕...

經濟潛力果樹之環境友善病蟲害管理技術研究- 酪梨、咖啡

計畫主持人: 倪蕙芳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27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27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之目的為建立咖啡及酪梨二種重要經濟潛力果樹重要病蟲害之友善管理防治策略。在咖啡研究部份,咖啡果小蠹 (Hypothenemus hampei) 為咖啡關鍵害蟲,對臺灣咖啡產業影響甚鉅。本計畫進行...

重要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

計畫主持人: 林鳳琪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農-C1(Z)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570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570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重要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之中文摘要:一、「經濟潛力果樹之環境友善病蟲害管理技術研究- 酪梨、咖啡」本計畫之目的為建立咖啡及酪梨二種重要經濟潛力果樹重要病蟲害之友善管理防治策略。在咖啡...

高屏地區重要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

計畫主持人: 周浩平 | 執行機關: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高-K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86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86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計畫將建立高屏地區重要經濟果樹對於好發性及突發性疫病蟲害疫情監測、損害評估與預警系統,亦探討現行各類果樹重要疫病蟲害推薦藥劑之成效,改善田間防治效率,以及開發可行之非農藥防治與生物防治技術,應用於田...

強化咖啡果小蠹誘捕液配方之功效及白殭菌種防治篩選

計畫主持人: 劉千如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茶-T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9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9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臺灣咖啡重要病害咖啡炭疽病(Anthracnose)及咖啡葉銹病(Rust);重要蟲害則為咖啡果小蠹。咖啡炭疽病具有潛伏期,咖啡葉銹病受氣候影響,兩者皆嚴重影響咖啡產量。咖啡果小蠹( Coffee b...

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整合應用防治茶樹病蟲害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林秀橤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茶-T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988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988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找尋化學藥劑替代之茶樹病蟲害防治資材,擬以公告之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進行田間病蟲害防治效果評估,本年度針對苦楝油、中性化亞磷酸及脂肪酸鉀等三種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進行茶樹病蟲害防治效益評估。本試驗利用不...

落花生土壤害蟲調查及防治技術研究

計畫主持人: 張淳淳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南-N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603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60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2023年落花生土壤害蟲研究執行春秋兩作地下害蟲普查,草螟蛾發生率66.7%、金針蟲發生率12.8%,田間發生以草螟蛾為主。栽培全期調查春作於6月份開始發生,田間密度最高達8.75隻/餌站。秋作於10...

芒果及草莓重要病蟲害整合性防治

計畫主持人: 蔡小涵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南-N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114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114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於室內測試單一及混合藥劑及資材對芒果褐葉蟬之致死率,結果顯示在室內單獨使用淡紫菌及白僵菌的效果都不理想,致死率未達50%;而白僵菌加皂素則可提升致死率;化學農藥方面則是速殺氟效果遠優於布芬淨,在室內可...

花蓮地區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開發

計畫主持人: 吳佳宜 | 執行機關: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花-V1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3569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356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計畫以不同面向發展病蟲害之防治方法,希提供轄內農友更有效之管理方式。甜菜夜蛾為危害三星地區的主要害蟲,於夏季高溫及少降雨時嚴重發生,本試驗以物理防治法降低甜菜夜蛾危害率,進行夜間水帶灑水及黑網遮...

有機水稻黑椿象防治技術

計畫主持人: 蔡恕仁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東-E4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00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本場轄區關山鎮梓園碾米工廠於109年開始轉行有機耕作栽培水稻約110公頃,110年第2期作後期,田間開始發現大量稻黑椿象(Scotinophara lurida)成蟲,總產量銳減超過30%。本年度計畫...

鳳梨釋迦農藥殘留零檢出技術研發

計畫主持人: 王誌偉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技術發展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東-E3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2531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2531000 | 執行成果摘要: 為開發鳳梨釋迦果品多元利用及外銷管道,因應不同國家農藥殘留標準不一之現況,本計畫以生產農藥殘留零檢出果實(ND果)為目標,提升果品食用安全性與外銷競爭力。目前已建立包含3種殺蟎劑、7種殺蟲劑與5種殺菌...

臺東地區水稻重要病蟲害防治技術之研究與推廣

計畫主持人: 王誌偉 | 執行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領域: 植物保護類 | 研究性質: 應用研究 | 計畫編號: 112農科-5.3.2-東-E2 | 研究目的: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中央款: 1645000 | 配合款: 0 | 計畫總經費: 1645000 | 執行成果摘要: 水稻為臺東地區重要產業,因此在栽培管理及防治病蟲害農藥使用上必須有良好的操作模式,以確保產量與品質。為協助有機栽培農民,提供有效水稻重要病蟲害之綜合管理技術,本年度計畫於有機水稻栽培以減量施肥以減少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