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野生稻對刺吸式害蟲新抗源之稉稻育種平台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建立野生稻對刺吸式害蟲新抗源之稉稻育種平台的計畫主持人是李長沛, 執行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研究領域是農藝類, 研究性質是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是111農科-4.1.1-農-C3,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1739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1739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白背飛蝨及褐飛蝨為水稻栽培上的主要害蟲,選育抗蟲品種為有效且經濟的防治策略,野生稻種具為各類病蟲害抗性的重要遺傳資源,為擴大栽培稻對飛蝨抗性的遺傳變異。本計畫已建立栽培稻與野生稻種O. nivara、O. officinalis、O. longestaminata、O. grandi....
計畫年度 | 111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建立野生稻對刺吸式害蟲新抗源之稉稻育種平台 |
計畫編號 | 111農科-4.1.1-農-C3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 | 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 | 農藝類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
執行機關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 | 李長沛 |
中央款 | 1739000 |
配合款 | 0 |
計畫總經費 | 173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 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白背飛蝨及褐飛蝨為水稻栽培上的主要害蟲,選育抗蟲品種為有效且經濟的防治策略,野生稻種具為各類病蟲害抗性的重要遺傳資源,為擴大栽培稻對飛蝨抗性的遺傳變異。本計畫已建立栽培稻與野生稻種O. nivara、O. officinalis、O. longestaminata、O. grandiglumis的種間雜交導入系,並已完成褐飛蝨及白背飛蝨抗性檢定,其中11個品系具有抗兩種飛蝨之潛力。針對褐飛蝨抗性基因與白背飛蝨抗性基因堆疊的進度上,已完成台南11號、台農71號背景下5個抗褐飛蝨基因近同源系與白背飛蝨抗性基因WBPH2的雜交組合。完成傳統育種上111年第一期作之各級產量試驗評估,篩選出台農育110057號進入明年區域試驗,並完成1個多元化應用彩葉稻台農87號品種命名。 |
計畫年度111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建立野生稻對刺吸式害蟲新抗源之稉稻育種平台 |
計畫編號111農科-4.1.1-農-C3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農藝類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
執行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李長沛 |
中央款1739000 |
配合款0 |
計畫總經費1739000 |
執行成果摘要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白背飛蝨及褐飛蝨為水稻栽培上的主要害蟲,選育抗蟲品種為有效且經濟的防治策略,野生稻種具為各類病蟲害抗性的重要遺傳資源,為擴大栽培稻對飛蝨抗性的遺傳變異。本計畫已建立栽培稻與野生稻種O. nivara、O. officinalis、O. longestaminata、O. grandiglumis的種間雜交導入系,並已完成褐飛蝨及白背飛蝨抗性檢定,其中11個品系具有抗兩種飛蝨之潛力。針對褐飛蝨抗性基因與白背飛蝨抗性基因堆疊的進度上,已完成台南11號、台農71號背景下5個抗褐飛蝨基因近同源系與白背飛蝨抗性基因WBPH2的雜交組合。完成傳統育種上111年第一期作之各級產量試驗評估,篩選出台農育110057號進入明年區域試驗,並完成1個多元化應用彩葉稻台農87號品種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