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國際認可農藥毒理評估之3R新潁技術平台及管理策略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建立國際認可農藥毒理評估之3R新潁技術平台及管理策略的計畫主持人是廖俊麟, 執行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研究領域是植物保護類, 研究性質是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是110農科-16.1.1-藥-P1(Z),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9803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9803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建立國際認可農藥毒理評估之3R新潁技術平台及管理策略」之中文摘要:一、「建立非基因毒性途徑致腫瘤農藥之動物替代檢測體系」台灣管理機構非常重視農藥是否具有誘發腫瘤的潛力。為評估農藥透過非基因毒性途徑所導致肝致腫瘤性之潛能,本研究建立了快速部分肝切除動物模式結合全轉錄體定序分析之非基因毒性途徑致腫瘤農....
計畫年度 | 110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建立國際認可農藥毒理評估之3R新潁技術平台及管理策略 |
計畫編號 | 110農科-16.1.1-藥-P1(Z)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 | 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 | 植物保護類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執行機關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 | 廖俊麟 |
中央款 | 9803000 |
配合款 | 0 |
計畫總經費 | 9803000 |
執行成果摘要 | 「建立國際認可農藥毒理評估之3R新潁技術平台及管理策略」之中文摘要:一、「建立非基因毒性途徑致腫瘤農藥之動物替代檢測體系」台灣管理機構非常重視農藥是否具有誘發腫瘤的潛力。為評估農藥透過非基因毒性途徑所導致肝致腫瘤性之潛能,本研究建立了快速部分肝切除動物模式結合全轉錄體定序分析之非基因毒性途徑致腫瘤農藥之動物替代檢測體系。相較於小鼠長期致腫瘤性試驗,該動物模式需要的動物更少,而且試驗時間從18個月減少到8週。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快速部分肝切除結合全轉錄體定序分析動物模式之新穎性替代動物試驗並達到動物3R福址原則的目標且能推論其致毒機轉。給藥前,所有大鼠均接受約70%的部分肝切除手術。結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相較,diethylnitrosamine對照組及DEN結合滅大松試驗組在肝臟誘發出肝肥大與很小之表面凸起病灶,但尚未出現肝腫瘤病灶與明顯的gamma GT上升現像。於全轉錄體定序分析中顯示滅大松會誘發藥物代謝和細胞色素P450還氧化酶代謝之向上調控表現,尤其是CYP2B,而已知CYP2B可透過核受體構築雄烷受體(CAR)產生誘導作用。結果顯示,滅大松與苯巴比妥藥物一樣,可透過這種非基因致癌機制誘導肝細胞增殖和囓齒類動物肝細胞增殖性病變。這項新穎研究根據動物福址3R原則所執行的研究將可提供相關農藥是否透過非基因途徑致腫瘤風險的重要信息。 二、「建立大鼠出生前發育毒性半體外替代試驗模式」 本研究完成免賴得(benomyl)(正對照)、貝芬替(carbendazim)(正對照) 、平克座(penconazole) 、普克利(propiconazole) 、得克利(tebuconazole) 、三泰芬(triadimefon) 、氟他胺(flutamide)(負對照) 、菲克利(hexaconazole) 、待克利(difenoconazole) 、賽滅寧(cypermethrin) 、百滅寧(permethrin) 、第滅寧(deltamethrin) 、嘉磷塞(glyphosate) 、腐絶(thiabendazole)(負對照) 、滅達樂(metalaxyl)及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等16種農藥或負對照藥劑在大鼠10.5天胚胎影響測試。結果在外觀檢查,正對照免賴得與貝芬替誘發大鼠胚胎腦部與尾神經管異常,其他農藥則大致僅尾部異常,大多屬正常範圍內,此結果顯示,大鼠胚胎評估方法就出生前發育毒性替代性而言,具替代性功能。測試胚胎分別保存在10%中性福馬林與PBS中分別供免疫染色分析荷爾蒙受體活性與WB方法進行蛋白分析,以建立半體外培養評估大鼠出生前發育毒性。將進行雄性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 AR)、雌性素受體 (estrogen receptor, ERα與ERβ)、甲狀腺素受體(TRα、TRβ)及環化酶(aromatase)之免疫染色分析與西方墨點蛋白表現分析。初步結果顯示,在免疫染色分析,免賴得(benomyl)、貝芬替(carbendazim)具雄性素受體促進反應(androgen receptor agonist) ;平克座(penconazole)與三泰芬(triadimefon) 具雌性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α與β)促進反應,普克利(propiconazole)則對雌性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α) 促進反應;平克座(penconazole)與三泰芬(triadimefon)及普克利(propiconazole) 則對甲狀腺素受體(thyroid receptor β) 促進反應。在蛋白表現分析,免賴得、貝芬替、氟他胺及三泰芬等對雄性素受體表現不明顯;得克利與普克利則有輕微表現。得克利增加雌性素受體α(long isofrom與short isoform)表現;普克利賽滅寧及嘉磷塞對雌性素受體α(long isofrom)表現不明顯;賽滅寧也增加雌性素受體α(short isoform);嘉磷塞則降低雌性素受體α(short isoform),普克利則輕微表現雌性素受體α(short isoform)。普克利、得克利及賽滅寧均增加雌性素受體β;而嘉磷塞則降低。貝芬替、得克利促甲狀腺受體α表現而普克利、賽滅寧及嘉磷塞則表現不明顯;得克利與賽滅寧增加甲狀腺受體β表現而普克利與嘉磷塞則輕微表現。普克利與得克利及賽滅寧及嘉磷塞均增加環化酶表現。試驗結果可推估(1)OECD 422結合重複劑量毒性研究與生殖/發育毒性篩選試驗:該研究將提供與重複劑量相關的生殖/發育毒性的評估; (2)OECD 421生殖/發育毒性篩選試驗:這項研究將評估與重複給藥有關的生殖/發育毒性; (3)OECD 414出生前發育毒性研究:提供有關懷孕期間反复口服某種物質的影響的信息。 研究結果應與亞慢性,生殖,毒代動力學和其他研究的發現結合起來解釋。 三、「國際認可農藥對水生生物短期毒性評估之替代試驗模式研析」 針對彰化地區水稻高用量之農藥作為試驗農藥選擇,選擇賽達松殺蟲劑原體(95.6)及50%乳劑成品為試驗物,進行斑馬魚胚胎及幼魚96小時毒性試驗。其結果賽達松原體及50%乳劑成品對斑馬魚幼魚與胚胎96小時急毒性無明顯差異,於危害等級分類皆為中等毒毒性。另延續去年已建立斑馬魚胚胎急毒性測試方法(ZFET, Zebrafish Embryo Acute Toxicity Test Method) OECD TG236試驗指引與試驗平台,完成OECD TG236之標準操作程序書之撰寫,作為後續試驗研究標準化之使用。 四、「建立農藥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體外試驗模式」 為確保農藥使用的安全,在登記申請過程中需依農藥管理法提交毒理安全性評估試驗報告,而這些試驗除細菌與細胞致變異性外,全部皆需使用動物進行,其中又以執行急毒性試驗項目中的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頻度最高。但現今國際趨勢在動物保護與人道觀點下,當不影響安全評估之有效性前提,各主管機關均朝向動物替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等3R方向進行。本計畫先就國際替代中心包括歐盟(ECVAM)、美國(ICCVAM)、日本(JaCVAM)、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及其他先進國家動物替代研究機關所驗證與接受之農藥毒理替代方法與測試規範資料進行瞭解,並盤點國內農藥管理法規與相關毒性分類標示需求,依急迫性與可產生的3R效益篩選出農藥毒理替代試驗。將目標試驗進行實際操作與確效,配合培育專業技術操作人才及輔導團隊,以調適相關農藥主管法規,預定全程可減少用於農藥毒理研究中20%以上的動物量。 本年度(110年)的計畫執行分別就農藥的眼刺激性、皮膚刺激性與皮膚過敏性導入國際指引建構國內服務實驗室,實際提供可用於國內農藥毒性安全評估的替代試驗或評估模式。眼刺激性部分依照OECD TG 491完成9項含農藥(撲滅松50%水基乳劑)等化學品測試,比較相同試驗物質於於MTT試驗中使用原先實驗室常用及該指引推薦之不同呈色劑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另就成品農藥物化特性評估因應動物試驗與體外細胞試驗的差異對試驗物以過濾方式前處理對結果的影響,並記錄農藥成品於試驗間的物化特性以作為後續實際運用於農藥適用性法規參考的科學依據;皮膚刺激性依照OECD TG 439指引的執行實驗室熟練度測定說明,以工研院研發的EPiTRI測試模組,將相關試驗流程文件標準化,對於輔助文件No.220對試驗方法開發者性能要求之參考物質清單 (包含TG 439熟練度物質清單項目),於12項參考物質中完成11項指引要求化學品測試,亦招開1場教育訓練,推廣皮膚刺激性之替代測試模式,另外針對6項農藥成品,分別包括阿巴汀2%乳劑(abamectin 2%EC)、亞托敏23%水懸劑(azoxystrobin 23%SC)、固殺草13.5%溶液(glufosinate 13.5%SL)、苦參鹼6%溶液(matrine 6%SL)、百克敏23.6%乳劑(pyraclostrobin23.6%EC)及賽速安25%水溶性粒劑(thiamethoxam 25%SG)進行測試,並與產品標章顯示其過去動物試驗執行刺激性結果分類進行比較,結果替代試驗驗證準確率在未納入數據無效組別時為100.0%(4/4),而在納入數據無效組別時為83.3%(5/6),目前試驗結果顯示以替代試驗執行農藥成品之皮膚刺激性具有信賴之預測能力,相關結果可期作為日後法規導入替代試驗可行性的參考;皮膚過敏性則以快速、精確、簡易為目標,完成1項新穎性試驗技術建立並進行混合物農藥成品(賽芬蟎)之測試,另以國際發表之替代指引配合毒理進行農藥(三賽唑)過敏性量化研析。 五、「導入先進國家農藥登記3R精進策略及法規應用」 本計畫將整理包括歐盟動物試驗替代方法實驗室(ECVAM)、美國替代方法驗證委員會(ICCVAM)、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及其他國家動物替代研究機關所驗證與接受的農藥毒理替代方法與測試規範。本年度以一般有機化學農藥新藥登記申請包括原體或新劑型成品安全評估應繳交之6項(包括口服急毒性、皮膚急毒性、呼吸急毒性、皮膚刺激性、眼刺激性及皮膚過敏性)急毒性試驗為主,將符合動物福祉3R概念「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減量)、Refinement(精緻化)」之試驗導入我國農藥申請所須符合的「農藥理化性及毒理試驗準則」包含項目精進符合動物3R精神觀念之毒性測試技術,完成相關試驗項目清點及動物減量或精緻化成果統計。了解國際包括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農藥申請主管機關對於替代方法於農藥申請管理的策略與接受的程度,主要進行方式將包括以試驗減免(waiving)、橋接(bridging)、化學品全球調和制度等級疊加(GHS additivity) 、電腦模擬(in silico)、體外試驗(in vitro)及半體內試驗(ex vivo)等不同模式評估農藥安全性,最後進行整合測試系(integrated testing strategies, ITS)及皆階層式策略之研析,以期可減少或替代試驗動物使用。今(110)年度延續去年計畫,將執行重點鎖定於(1)整合動物3R概念之農藥毒理新穎研究試驗、(2)導入先進國家對於農藥毒理研究之符合動物減量管理策略(3)推廣交流符合動物3R之農藥毒性技術等面向。首先在整合農藥毒理新穎研究試驗今年度針對皮膚刺激、皮膚腐蝕毒性及皮膚過敏性試驗,完成農藥毒理新穎研究可適用試驗研析技術報告,以皮膚刺激性而言,內容從介紹動物試驗指引最新的3R概念執行重點,到動物替代的體外試驗,並針對判讀所須統整的評估方法整合指引手冊(IATA)進行說明,另外亦納入國際今年度針對皮膚過敏性最關注的定義方式指引。在導入先進國家農藥毒理研究之動物減量管理策略除去年參考的歐美國家外,今年度還研析了包括加拿大、日本及韓國等管理組織最新的3R策略,並且進行皮膚急毒性試驗減免性探討以及口服/皮膚急毒性橋接(data bridging)的研究。最後交流符合動物3R之農藥急毒性技術,則協助辦理國內相關技術研討會及交流討論會,以利推廣成效及與國際接軌,增加我國農藥毒理3R研究之能見度,提升我國農藥毒理科學之研究技術及了解新興化學品使用與動物試驗減量規範之趨勢。期望未來透過本計畫之成效,增加我國農藥毒理評估的替代試驗服務量能及人體風險預測的準確率,提供農藥業者更多相關替代試驗之執行報告選擇性,對提升本國毒理測試技術水準助益良多,並可精進我國對動物福利議題精神之重視。 |
計畫年度110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建立國際認可農藥毒理評估之3R新潁技術平台及管理策略 |
計畫編號110農科-16.1.1-藥-P1(Z)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植物保護類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執行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廖俊麟 |
中央款9803000 |
配合款0 |
計畫總經費9803000 |
執行成果摘要「建立國際認可農藥毒理評估之3R新潁技術平台及管理策略」之中文摘要:一、「建立非基因毒性途徑致腫瘤農藥之動物替代檢測體系」台灣管理機構非常重視農藥是否具有誘發腫瘤的潛力。為評估農藥透過非基因毒性途徑所導致肝致腫瘤性之潛能,本研究建立了快速部分肝切除動物模式結合全轉錄體定序分析之非基因毒性途徑致腫瘤農藥之動物替代檢測體系。相較於小鼠長期致腫瘤性試驗,該動物模式需要的動物更少,而且試驗時間從18個月減少到8週。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快速部分肝切除結合全轉錄體定序分析動物模式之新穎性替代動物試驗並達到動物3R福址原則的目標且能推論其致毒機轉。給藥前,所有大鼠均接受約70%的部分肝切除手術。結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相較,diethylnitrosamine對照組及DEN結合滅大松試驗組在肝臟誘發出肝肥大與很小之表面凸起病灶,但尚未出現肝腫瘤病灶與明顯的gamma GT上升現像。於全轉錄體定序分析中顯示滅大松會誘發藥物代謝和細胞色素P450還氧化酶代謝之向上調控表現,尤其是CYP2B,而已知CYP2B可透過核受體構築雄烷受體(CAR)產生誘導作用。結果顯示,滅大松與苯巴比妥藥物一樣,可透過這種非基因致癌機制誘導肝細胞增殖和囓齒類動物肝細胞增殖性病變。這項新穎研究根據動物福址3R原則所執行的研究將可提供相關農藥是否透過非基因途徑致腫瘤風險的重要信息。 二、「建立大鼠出生前發育毒性半體外替代試驗模式」 本研究完成免賴得(benomyl)(正對照)、貝芬替(carbendazim)(正對照) 、平克座(penconazole) 、普克利(propiconazole) 、得克利(tebuconazole) 、三泰芬(triadimefon) 、氟他胺(flutamide)(負對照) 、菲克利(hexaconazole) 、待克利(difenoconazole) 、賽滅寧(cypermethrin) 、百滅寧(permethrin) 、第滅寧(deltamethrin) 、嘉磷塞(glyphosate) 、腐絶(thiabendazole)(負對照) 、滅達樂(metalaxyl)及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等16種農藥或負對照藥劑在大鼠10.5天胚胎影響測試。結果在外觀檢查,正對照免賴得與貝芬替誘發大鼠胚胎腦部與尾神經管異常,其他農藥則大致僅尾部異常,大多屬正常範圍內,此結果顯示,大鼠胚胎評估方法就出生前發育毒性替代性而言,具替代性功能。測試胚胎分別保存在10%中性福馬林與PBS中分別供免疫染色分析荷爾蒙受體活性與WB方法進行蛋白分析,以建立半體外培養評估大鼠出生前發育毒性。將進行雄性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 AR)、雌性素受體 (estrogen receptor, ERα與ERβ)、甲狀腺素受體(TRα、TRβ)及環化酶(aromatase)之免疫染色分析與西方墨點蛋白表現分析。初步結果顯示,在免疫染色分析,免賴得(benomyl)、貝芬替(carbendazim)具雄性素受體促進反應(androgen receptor agonist) ;平克座(penconazole)與三泰芬(triadimefon) 具雌性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α與β)促進反應,普克利(propiconazole)則對雌性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α) 促進反應;平克座(penconazole)與三泰芬(triadimefon)及普克利(propiconazole) 則對甲狀腺素受體(thyroid receptor β) 促進反應。在蛋白表現分析,免賴得、貝芬替、氟他胺及三泰芬等對雄性素受體表現不明顯;得克利與普克利則有輕微表現。得克利增加雌性素受體α(long isofrom與short isoform)表現;普克利賽滅寧及嘉磷塞對雌性素受體α(long isofrom)表現不明顯;賽滅寧也增加雌性素受體α(short isoform);嘉磷塞則降低雌性素受體α(short isoform),普克利則輕微表現雌性素受體α(short isoform)。普克利、得克利及賽滅寧均增加雌性素受體β;而嘉磷塞則降低。貝芬替、得克利促甲狀腺受體α表現而普克利、賽滅寧及嘉磷塞則表現不明顯;得克利與賽滅寧增加甲狀腺受體β表現而普克利與嘉磷塞則輕微表現。普克利與得克利及賽滅寧及嘉磷塞均增加環化酶表現。試驗結果可推估(1)OECD 422結合重複劑量毒性研究與生殖/發育毒性篩選試驗:該研究將提供與重複劑量相關的生殖/發育毒性的評估; (2)OECD 421生殖/發育毒性篩選試驗:這項研究將評估與重複給藥有關的生殖/發育毒性; (3)OECD 414出生前發育毒性研究:提供有關懷孕期間反复口服某種物質的影響的信息。 研究結果應與亞慢性,生殖,毒代動力學和其他研究的發現結合起來解釋。 三、「國際認可農藥對水生生物短期毒性評估之替代試驗模式研析」 針對彰化地區水稻高用量之農藥作為試驗農藥選擇,選擇賽達松殺蟲劑原體(95.6)及50%乳劑成品為試驗物,進行斑馬魚胚胎及幼魚96小時毒性試驗。其結果賽達松原體及50%乳劑成品對斑馬魚幼魚與胚胎96小時急毒性無明顯差異,於危害等級分類皆為中等毒毒性。另延續去年已建立斑馬魚胚胎急毒性測試方法(ZFET, Zebrafish Embryo Acute Toxicity Test Method) OECD TG236試驗指引與試驗平台,完成OECD TG236之標準操作程序書之撰寫,作為後續試驗研究標準化之使用。 四、「建立農藥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體外試驗模式」 為確保農藥使用的安全,在登記申請過程中需依農藥管理法提交毒理安全性評估試驗報告,而這些試驗除細菌與細胞致變異性外,全部皆需使用動物進行,其中又以執行急毒性試驗項目中的刺激性與過敏性的頻度最高。但現今國際趨勢在動物保護與人道觀點下,當不影響安全評估之有效性前提,各主管機關均朝向動物替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等3R方向進行。本計畫先就國際替代中心包括歐盟(ECVAM)、美國(ICCVAM)、日本(JaCVAM)、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及其他先進國家動物替代研究機關所驗證與接受之農藥毒理替代方法與測試規範資料進行瞭解,並盤點國內農藥管理法規與相關毒性分類標示需求,依急迫性與可產生的3R效益篩選出農藥毒理替代試驗。將目標試驗進行實際操作與確效,配合培育專業技術操作人才及輔導團隊,以調適相關農藥主管法規,預定全程可減少用於農藥毒理研究中20%以上的動物量。 本年度(110年)的計畫執行分別就農藥的眼刺激性、皮膚刺激性與皮膚過敏性導入國際指引建構國內服務實驗室,實際提供可用於國內農藥毒性安全評估的替代試驗或評估模式。眼刺激性部分依照OECD TG 491完成9項含農藥(撲滅松50%水基乳劑)等化學品測試,比較相同試驗物質於於MTT試驗中使用原先實驗室常用及該指引推薦之不同呈色劑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另就成品農藥物化特性評估因應動物試驗與體外細胞試驗的差異對試驗物以過濾方式前處理對結果的影響,並記錄農藥成品於試驗間的物化特性以作為後續實際運用於農藥適用性法規參考的科學依據;皮膚刺激性依照OECD TG 439指引的執行實驗室熟練度測定說明,以工研院研發的EPiTRI測試模組,將相關試驗流程文件標準化,對於輔助文件No.220對試驗方法開發者性能要求之參考物質清單 (包含TG 439熟練度物質清單項目),於12項參考物質中完成11項指引要求化學品測試,亦招開1場教育訓練,推廣皮膚刺激性之替代測試模式,另外針對6項農藥成品,分別包括阿巴汀2%乳劑(abamectin 2%EC)、亞托敏23%水懸劑(azoxystrobin 23%SC)、固殺草13.5%溶液(glufosinate 13.5%SL)、苦參鹼6%溶液(matrine 6%SL)、百克敏23.6%乳劑(pyraclostrobin23.6%EC)及賽速安25%水溶性粒劑(thiamethoxam 25%SG)進行測試,並與產品標章顯示其過去動物試驗執行刺激性結果分類進行比較,結果替代試驗驗證準確率在未納入數據無效組別時為100.0%(4/4),而在納入數據無效組別時為83.3%(5/6),目前試驗結果顯示以替代試驗執行農藥成品之皮膚刺激性具有信賴之預測能力,相關結果可期作為日後法規導入替代試驗可行性的參考;皮膚過敏性則以快速、精確、簡易為目標,完成1項新穎性試驗技術建立並進行混合物農藥成品(賽芬蟎)之測試,另以國際發表之替代指引配合毒理進行農藥(三賽唑)過敏性量化研析。 五、「導入先進國家農藥登記3R精進策略及法規應用」 本計畫將整理包括歐盟動物試驗替代方法實驗室(ECVAM)、美國替代方法驗證委員會(ICCVAM)、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及其他國家動物替代研究機關所驗證與接受的農藥毒理替代方法與測試規範。本年度以一般有機化學農藥新藥登記申請包括原體或新劑型成品安全評估應繳交之6項(包括口服急毒性、皮膚急毒性、呼吸急毒性、皮膚刺激性、眼刺激性及皮膚過敏性)急毒性試驗為主,將符合動物福祉3R概念「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減量)、Refinement(精緻化)」之試驗導入我國農藥申請所須符合的「農藥理化性及毒理試驗準則」包含項目精進符合動物3R精神觀念之毒性測試技術,完成相關試驗項目清點及動物減量或精緻化成果統計。了解國際包括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農藥申請主管機關對於替代方法於農藥申請管理的策略與接受的程度,主要進行方式將包括以試驗減免(waiving)、橋接(bridging)、化學品全球調和制度等級疊加(GHS additivity) 、電腦模擬(in silico)、體外試驗(in vitro)及半體內試驗(ex vivo)等不同模式評估農藥安全性,最後進行整合測試系(integrated testing strategies, ITS)及皆階層式策略之研析,以期可減少或替代試驗動物使用。今(110)年度延續去年計畫,將執行重點鎖定於(1)整合動物3R概念之農藥毒理新穎研究試驗、(2)導入先進國家對於農藥毒理研究之符合動物減量管理策略(3)推廣交流符合動物3R之農藥毒性技術等面向。首先在整合農藥毒理新穎研究試驗今年度針對皮膚刺激、皮膚腐蝕毒性及皮膚過敏性試驗,完成農藥毒理新穎研究可適用試驗研析技術報告,以皮膚刺激性而言,內容從介紹動物試驗指引最新的3R概念執行重點,到動物替代的體外試驗,並針對判讀所須統整的評估方法整合指引手冊(IATA)進行說明,另外亦納入國際今年度針對皮膚過敏性最關注的定義方式指引。在導入先進國家農藥毒理研究之動物減量管理策略除去年參考的歐美國家外,今年度還研析了包括加拿大、日本及韓國等管理組織最新的3R策略,並且進行皮膚急毒性試驗減免性探討以及口服/皮膚急毒性橋接(data bridging)的研究。最後交流符合動物3R之農藥急毒性技術,則協助辦理國內相關技術研討會及交流討論會,以利推廣成效及與國際接軌,增加我國農藥毒理3R研究之能見度,提升我國農藥毒理科學之研究技術及了解新興化學品使用與動物試驗減量規範之趨勢。期望未來透過本計畫之成效,增加我國農藥毒理評估的替代試驗服務量能及人體風險預測的準確率,提供農藥業者更多相關替代試驗之執行報告選擇性,對提升本國毒理測試技術水準助益良多,並可精進我國對動物福利議題精神之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