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產生物種原組織細胞之庫存及基因多樣性分析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畜產生物種原組織細胞之庫存及基因多樣性分析的計畫主持人是曹全偉, 執行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研究領域是畜牧獸醫類, 研究性質是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是109農科-2.5.1-畜-L1(Z),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17809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17809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畜產生物種原組織細胞之庫存及基因多樣性分析」之中文摘要:一、「台灣畜禽基因資料庫之建置」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站(www.angrin.tlri.gov.tw)之資訊更新及種原庫資訊網路維護管理,資料庫運用資訊科技加以數位化,且整合運用服務產業,供作選種之簡易依據,典藏數位資料建置於畜產種原資訊網以作....
計畫年度 | 109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畜產生物種原組織細胞之庫存及基因多樣性分析 |
計畫編號 | 109農科-2.5.1-畜-L1(Z)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 | 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 | 畜牧獸醫類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 |
執行機關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 | 曹全偉 |
中央款 | 17809000 |
配合款 | 0 |
計畫總經費 | 17809000 |
執行成果摘要 | 「畜產生物種原組織細胞之庫存及基因多樣性分析」之中文摘要:一、「台灣畜禽基因資料庫之建置」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站(www.angrin.tlri.gov.tw)之資訊更新及種原庫資訊網路維護管理,資料庫運用資訊科技加以數位化,且整合運用服務產業,供作選種之簡易依據,典藏數位資料建置於畜產種原資訊網以作為相關研究查詢之用,並逐步擴增動態英文網頁資訊以增進國際對我畜產種原性能之瞭解。盤點凍存有牧草種籽800顆,種原資料庫中有出生登記之種畜冷凍精液、體細胞、卵子與胚等合計有1,511劑。本年度製備與基礎分析家畜、禽DNA6,269個樣本。台灣畜產種原中心擔負台灣物種冷凍樣本之移地備份典藏,收有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移地備份保存野生動物細胞組織7,373份樣品、臺北市立動園移地備份保存野生動物遺傳物質7,310份樣品。台灣物種冷凍樣本移地備份資訊化,配合生物多樣性領域國家型計畫,讓我國冷凍方舟計畫更完備。 二、「臺灣水牛種原維護與基因多樣性分析」 本試驗目的為調查臺灣水牛在涼季(二月)與熱季(八月)時,其生理參數之變化。並探討環境溫濕度指數(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與水牛生理參數間之相關性。生理參數包含直腸溫度、呼吸速率、血漿中熱休克蛋白 70 與 90 以及皮質醇表現量。結果顯示,涼、熱季的平均 THI 分別為 69.32 與 85.08,公水牛的平均直腸溫度涼季為 38.3°C,熱季為 38.7°C;呼吸速率涼季為 23.3 次/分鐘,熱季為 31.7 次/分鐘,熱季皆顯著高於涼季(P < 0.05)。母水牛的平均直腸溫度涼熱季皆為 38.5°C;呼吸速率涼季為 25.2 次/分鐘,熱季為 29.6 次/分鐘,熱季顯著高於涼季(P < 0.05)。THI 與臺灣水牛直腸溫度與呼吸速率的相關係數分別為 0.668 與 0.810,直腸溫度與呼吸速率的相關係數為 0.727。熱季時血漿中熱休克蛋白 70 之表現量顯著高於涼季,而熱季的皮質醇表現量則顯著較低(P < 0.005)。本試驗為針對臺灣水牛於臺灣地區涼熱季之生理參數變化調查,可提供沼澤型水牛數據參考之依據。 三、「臺灣黃牛遺傳資源之保存與應用」 本(109)年度計收集凍存黃牛卵21個、胚胎20個、精液216劑。冷凍精液於配種季節對6頭母牛進行人工授精,在配種季節第二個動情週期未回復發情之受胎率(nonreturn rate)為66.7% (4/6),在配種季結束後60天以上進行懷孕診斷,懷孕率(pregnancy rate)為50% (3/6)。為協助肉牛業者蒐集臺灣黃牛與荷蘭牛屠體資料,建立屠體評鑑流程,供未來作為屠體評鑑之標準。本(109)年度依肉牛業者例行屠宰作業流程蒐集37頭屠宰牛隻之屠體資料,分別為臺灣黃牛4頭、荷蘭牛23頭、黃牛與安格斯雜交3頭、安格斯7頭,屠宰率與精肉率初步觀察,以臺灣黃牛與黃牛-安格斯雜交為高。在臺灣黃牛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方面,對不同系譜血緣的臺灣黃牛2頭進行30倍深度之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獲得之全基因組序列平均conting長度為148~149bp,分別為359,740,860與332,461,222個conting。兩者間全基因組序列有差異的SNP為17,950,571個,有差異的INDEL為3,747,048個。利用Variant Effect Predictor(VEP)軟體進行黃牛間有差異的插入或缺失序列對基因功能影響係數評估,最後篩選到臺灣黃牛與金門黃牛間有差異的插入或缺失序列具有高度與中度基因功能影響係數的SNP為79,070個,INDEL為21,461 個。肉質候選基因SNP分析乃使用GeneTitan Multi-Channel(MC)自動基因晶片分析儀利用Axiom™ Genome-Wide BOS 1 Bovine Array 高通量SNP (單核苷酸多態性)晶片進行,其晶片條件為高密度(640,000個SNP) 晶片,以提供變異檢測。目前已完成檢驗分析報告,結果報告與分析尚在進行中。 四、「鴨隻遺傳資源保存與遺傳監測」 本計畫共完成保種褐色菜鴨第24代、白色菜鴨第22代及五結黑色番鴨第21代世代活體更新,留存褐色菜鴨與白色菜鴨母鴨各120隻、公鴨各60隻;五結黑色番鴨留存母鴨135隻、公鴨45隻。第24代褐色菜鴨公鴨20週齡平均體重為1.11 kg,母鴨則為1.23 kg,第23代繁殖時其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別為84.5%和82.3%;第22代白色菜鴨公鴨20週齡平均體重為1.20 kg,母鴨則為1.23 kg,第21代繁殖時其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別為68.5% 和88.6%;第20代五結黑色番鴨公鴨36週齡平均體重為3.45 kg,母鴨則為2.11 kg,第 20代五結黑色番鴨繁殖時其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別為93.9%和80.4%,皆與先前世代無明顯差異。本試驗另利用 11 組菜鴨微衞星標記進行褐色菜鴨高飼效品系及其對照品系第8代之遺傳分析,並與先前第2、4、5、6及7代進行跨世代遺傳結構比較,以遺傳變異及遺傳結構穩定結果來看,未來應可略微增加分析的世代間距,但仍應定期進行跨世代遺傳監測,以維護珍貴種原。另比較依EBV及GEBV挑選種鴨,遺傳變異雖互有高低,但因樣本個體差異不大,整體趨勢相近。初判依EBV與GEBV挑選種鴨對遺傳多樣性並無明顯影響。 五、「牧草種原搜集與保存-DNA分子標誌應用於狼尾草育種之研究」 臺灣年雨量分布不均,尤其遇颱風季時其降雨量往往造成土壤淹水,進而造成農業作物的損失,狼尾草是國內主要芻料作物之一,期望育成耐淹水逆境的狼尾草品種,確保在氣候變遷下能有穩定的牧草產量供應。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期望開發與耐淹水逆境連鎖的分子標誌,藉由分子標誌輔助育種選拔,直接於狼尾草的早期世代進行DNA層次的篩選,加速育成耐淹水逆境的狼尾草品種。本年度針對已命名的狼尾草台畜草一至八號品種進行淹水試驗之評估,在淹水處理(模式二)的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試狼尾草品種在淹水處理後之葉領株高、葉尖株高、莖徑、平均節間長、葉乾物率及產量則有增加的趨勢,其中狼尾草台畜草四號之產量達到顯著性的增加;然在植體營養成分方面,大部分參試狼尾草品種在淹水處理後之磷、鉀、鈣、鎂含量及酸洗纖維均有下降的趨勢,其中狼尾草台畜草三號之酸洗纖維含量有達到顯著性的下降,另粗蛋白質、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則有增加的趨勢,其中狼尾草台畜草四及六號之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達到顯著性的增加。綜合上述,狼尾草台畜草三號(TS3)、四號(TS4)及六號(TS6)可能屬具有耐淹水逆境潛力之品種。 六、「畜試土雞種原繁殖應用及產業開發」 生長性狀試驗結果顯示,TR9組各週齡之飼料轉換率 均最差,0─4週齡及9─12週齡以F9組的飼料轉換率最佳,而5─8週齡以F組之飼料轉換率最佳。另分析16週齡公雞之屠體性狀結果顯示,F組有顯著較大之去皮胸肉 比例及顯著最小之翅膀與雞爪,F組之去皮胸肉、翅膀及雞爪比例次之,而TR9組有顯著最小之去皮胸肉比例及顯著最大之翅膀及雞爪(P <0.05)。在肉質分析部分,TR9及F9組之胸肉截切值顯著高於F組,而各組腿肉之截切值則無顯著差異。另F組的胸肉硬度及咀嚼性分別達229.7±6.7g及128.6±3.2g均顯著高於TR9及F9組,其中以F9組的胸肉硬度168.6±13.2及咀嚼性93.8±2.5顯著最低(P<0.05)。在雞腿肉部分,TR9及F9組腿肉之彈性顯著高於F組,另於硬度、凝聚性及咀嚼性之分析結果,顯示各組間無顯著差異。品評分析部分,F9組胸肉之風味及接受性顯著最高,另於外觀、質地及多汁性等項目各組間均無顯著差異。在腿肉部分,F9組之質地顯著最低,而以F組之腿肉質地顯著最高,多汁性與接受度項目均以F9組顯著最高,而以F組顯著最低,其他於外觀、風味項目則各組間無顯著差異。 七、「馴化黑天鵝種原保存、基因多樣性分析與利用」 本年度調查人工飼養黑天鵝 (以下簡稱馴化黑天鵝) 生長性能,使用馴化黑天鵝雛鵝20隻 (8公、12母) 調查其於舍內飼養期間之出生、8週齡及16週齡體重及體型資料。調查結果顯示,體重在性別間無顯著差異。在體型方面,公鵝體高較母鵝高 (P < 0.05),惟體長及頸長於公母間無顯著差異。另使用馴化黑天鵝種鵝20隻 (10、10 母) 調查其於舍內飼養期間之繁殖性能。調查結果顯示,舍內飼養之黑天鵝繁殖季主要在9月至翌年2月,每一繁殖季有1 - 4個產蛋週期,每次可產蛋1 - 6枚、產蛋週期平均產蛋數4.6 枚,孵化期約35 - 38天,種蛋受精率與受精蛋孵化率分別為53.7%和37.2%。此外,以微衛星標幟進行馴化黑天鵝族群遺傳結構分析及建立其族群遺傳監控方法,選自文獻的六個微衛星標幟 (am2、Cam3、Cam4、Cam5、Cam6、Cam9 及 Cam10) 進行各標幟之基因型鑑定,並依所得之基因型進行57隻黑天鵝微衛星標幟遺傳變異分析。結果顯示,各標幟的多態訊息含量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的分布介於 0.531 - 0.747 之間。 八、「小型豬實驗動物化培育及種原保存」 本計畫為完成本土小型豬保種畜群維護及保種畜群生醫推廣利用,依據微衛星定位分析結果,保存二種既有之粒線體單型,設置公、母畜配種舍之分組族群繁殖管理 ,維護蘭嶼豬保種畜群遺傳多樣性。結果顯示,四種品種小型豬母豬共計繁殖124胎(蘭嶼豬76胎,花斑豬4胎,迷彩豬3胎及賓朗豬41胎),收集567頭後裔生長性能基礎資料,及生醫用小型豬推廣,共計296頭(蘭嶼豬255頭,花斑豬11頭及賓朗豬30頭),並完成公豬採精訓練與冷凍精液的製備及保存(小型豬5頭,共62劑),及小型豬胚冷凍保存61顆。及完成12頭蘭嶼豬(閹公豬與女豬各半)屠體分析試驗結果顯示於屠體背最長肌中蘭嶼閹公豬之的肌肉脂肪含量顯著較女豬為高(P < 0.05),屠體肌肉之水分、蛋白質與灰分含量及屠後1至24小時之pH值,兩者間並無顯著差異。另於屠體背最長肌中肌肉顏色評分女豬較閹公豬為高(P < 0.05),肌肉緊實度評分閹公豬顯著為高(P < 0.05),大理石紋評分兩者間無顯著差異。綜合本試驗調查之結果顯示,蘭嶼閹公豬屠體肌肉含有較高脂肪比率及肌肉緊實度。 九、「生醫用微小型豬品種選育」 本計畫以賓朗豬為基礎種畜,選育體型更小的微小型豬,以滿足生醫研究與生技產業之需求。本年度G5世代1胎次為2428胎1公4母,生長至5月齡體重為13.94±2.68公斤;G5產下G6世代13胎次(分別為2343胎1公1母、2346胎1公2母、2399胎1公1母、2418胎2公3母、2438胎5公、2431胎1公2母、2444胎1公2母、2458胎2公1母、2490胎4母、2491胎2公1母、2501胎1公2母、2521胎2公2母及2535胎1公2母),出生仔豬體重為0.48±0.07公斤,六週齡離乳體重為5.98±0.85公斤,五月齡體重為22.57±6.55公斤,及一歲齡體重為61.35±3.46公斤;G6產下G7世代1胎次(分別為2535、2536胎2母1公4母),仔豬出生體重平均為0.48±0.08公斤,六週齡離乳體重為5.83±0.57公斤。另於12月1日召開工作會議檢視與討論選育進度。 |
計畫年度109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畜產生物種原組織細胞之庫存及基因多樣性分析 |
計畫編號109農科-2.5.1-畜-L1(Z)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畜牧獸醫類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委會畜產試驗所 |
執行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
計畫主持人曹全偉 |
中央款17809000 |
配合款0 |
計畫總經費17809000 |
執行成果摘要「畜產生物種原組織細胞之庫存及基因多樣性分析」之中文摘要:一、「台灣畜禽基因資料庫之建置」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站(www.angrin.tlri.gov.tw)之資訊更新及種原庫資訊網路維護管理,資料庫運用資訊科技加以數位化,且整合運用服務產業,供作選種之簡易依據,典藏數位資料建置於畜產種原資訊網以作為相關研究查詢之用,並逐步擴增動態英文網頁資訊以增進國際對我畜產種原性能之瞭解。盤點凍存有牧草種籽800顆,種原資料庫中有出生登記之種畜冷凍精液、體細胞、卵子與胚等合計有1,511劑。本年度製備與基礎分析家畜、禽DNA6,269個樣本。台灣畜產種原中心擔負台灣物種冷凍樣本之移地備份典藏,收有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移地備份保存野生動物細胞組織7,373份樣品、臺北市立動園移地備份保存野生動物遺傳物質7,310份樣品。台灣物種冷凍樣本移地備份資訊化,配合生物多樣性領域國家型計畫,讓我國冷凍方舟計畫更完備。 二、「臺灣水牛種原維護與基因多樣性分析」 本試驗目的為調查臺灣水牛在涼季(二月)與熱季(八月)時,其生理參數之變化。並探討環境溫濕度指數(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與水牛生理參數間之相關性。生理參數包含直腸溫度、呼吸速率、血漿中熱休克蛋白 70 與 90 以及皮質醇表現量。結果顯示,涼、熱季的平均 THI 分別為 69.32 與 85.08,公水牛的平均直腸溫度涼季為 38.3°C,熱季為 38.7°C;呼吸速率涼季為 23.3 次/分鐘,熱季為 31.7 次/分鐘,熱季皆顯著高於涼季(P < 0.05)。母水牛的平均直腸溫度涼熱季皆為 38.5°C;呼吸速率涼季為 25.2 次/分鐘,熱季為 29.6 次/分鐘,熱季顯著高於涼季(P < 0.05)。THI 與臺灣水牛直腸溫度與呼吸速率的相關係數分別為 0.668 與 0.810,直腸溫度與呼吸速率的相關係數為 0.727。熱季時血漿中熱休克蛋白 70 之表現量顯著高於涼季,而熱季的皮質醇表現量則顯著較低(P < 0.005)。本試驗為針對臺灣水牛於臺灣地區涼熱季之生理參數變化調查,可提供沼澤型水牛數據參考之依據。 三、「臺灣黃牛遺傳資源之保存與應用」 本(109)年度計收集凍存黃牛卵21個、胚胎20個、精液216劑。冷凍精液於配種季節對6頭母牛進行人工授精,在配種季節第二個動情週期未回復發情之受胎率(nonreturn rate)為66.7% (4/6),在配種季結束後60天以上進行懷孕診斷,懷孕率(pregnancy rate)為50% (3/6)。為協助肉牛業者蒐集臺灣黃牛與荷蘭牛屠體資料,建立屠體評鑑流程,供未來作為屠體評鑑之標準。本(109)年度依肉牛業者例行屠宰作業流程蒐集37頭屠宰牛隻之屠體資料,分別為臺灣黃牛4頭、荷蘭牛23頭、黃牛與安格斯雜交3頭、安格斯7頭,屠宰率與精肉率初步觀察,以臺灣黃牛與黃牛-安格斯雜交為高。在臺灣黃牛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方面,對不同系譜血緣的臺灣黃牛2頭進行30倍深度之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獲得之全基因組序列平均conting長度為148~149bp,分別為359,740,860與332,461,222個conting。兩者間全基因組序列有差異的SNP為17,950,571個,有差異的INDEL為3,747,048個。利用Variant Effect Predictor(VEP)軟體進行黃牛間有差異的插入或缺失序列對基因功能影響係數評估,最後篩選到臺灣黃牛與金門黃牛間有差異的插入或缺失序列具有高度與中度基因功能影響係數的SNP為79,070個,INDEL為21,461 個。肉質候選基因SNP分析乃使用GeneTitan Multi-Channel(MC)自動基因晶片分析儀利用Axiom™ Genome-Wide BOS 1 Bovine Array 高通量SNP (單核苷酸多態性)晶片進行,其晶片條件為高密度(640,000個SNP) 晶片,以提供變異檢測。目前已完成檢驗分析報告,結果報告與分析尚在進行中。 四、「鴨隻遺傳資源保存與遺傳監測」 本計畫共完成保種褐色菜鴨第24代、白色菜鴨第22代及五結黑色番鴨第21代世代活體更新,留存褐色菜鴨與白色菜鴨母鴨各120隻、公鴨各60隻;五結黑色番鴨留存母鴨135隻、公鴨45隻。第24代褐色菜鴨公鴨20週齡平均體重為1.11 kg,母鴨則為1.23 kg,第23代繁殖時其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別為84.5%和82.3%;第22代白色菜鴨公鴨20週齡平均體重為1.20 kg,母鴨則為1.23 kg,第21代繁殖時其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別為68.5% 和88.6%;第20代五結黑色番鴨公鴨36週齡平均體重為3.45 kg,母鴨則為2.11 kg,第 20代五結黑色番鴨繁殖時其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別為93.9%和80.4%,皆與先前世代無明顯差異。本試驗另利用 11 組菜鴨微衞星標記進行褐色菜鴨高飼效品系及其對照品系第8代之遺傳分析,並與先前第2、4、5、6及7代進行跨世代遺傳結構比較,以遺傳變異及遺傳結構穩定結果來看,未來應可略微增加分析的世代間距,但仍應定期進行跨世代遺傳監測,以維護珍貴種原。另比較依EBV及GEBV挑選種鴨,遺傳變異雖互有高低,但因樣本個體差異不大,整體趨勢相近。初判依EBV與GEBV挑選種鴨對遺傳多樣性並無明顯影響。 五、「牧草種原搜集與保存-DNA分子標誌應用於狼尾草育種之研究」 臺灣年雨量分布不均,尤其遇颱風季時其降雨量往往造成土壤淹水,進而造成農業作物的損失,狼尾草是國內主要芻料作物之一,期望育成耐淹水逆境的狼尾草品種,確保在氣候變遷下能有穩定的牧草產量供應。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期望開發與耐淹水逆境連鎖的分子標誌,藉由分子標誌輔助育種選拔,直接於狼尾草的早期世代進行DNA層次的篩選,加速育成耐淹水逆境的狼尾草品種。本年度針對已命名的狼尾草台畜草一至八號品種進行淹水試驗之評估,在淹水處理(模式二)的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試狼尾草品種在淹水處理後之葉領株高、葉尖株高、莖徑、平均節間長、葉乾物率及產量則有增加的趨勢,其中狼尾草台畜草四號之產量達到顯著性的增加;然在植體營養成分方面,大部分參試狼尾草品種在淹水處理後之磷、鉀、鈣、鎂含量及酸洗纖維均有下降的趨勢,其中狼尾草台畜草三號之酸洗纖維含量有達到顯著性的下降,另粗蛋白質、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則有增加的趨勢,其中狼尾草台畜草四及六號之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達到顯著性的增加。綜合上述,狼尾草台畜草三號(TS3)、四號(TS4)及六號(TS6)可能屬具有耐淹水逆境潛力之品種。 六、「畜試土雞種原繁殖應用及產業開發」 生長性狀試驗結果顯示,TR9組各週齡之飼料轉換率 均最差,0─4週齡及9─12週齡以F9組的飼料轉換率最佳,而5─8週齡以F組之飼料轉換率最佳。另分析16週齡公雞之屠體性狀結果顯示,F組有顯著較大之去皮胸肉 比例及顯著最小之翅膀與雞爪,F組之去皮胸肉、翅膀及雞爪比例次之,而TR9組有顯著最小之去皮胸肉比例及顯著最大之翅膀及雞爪(P <0.05)。在肉質分析部分,TR9及F9組之胸肉截切值顯著高於F組,而各組腿肉之截切值則無顯著差異。另F組的胸肉硬度及咀嚼性分別達229.7±6.7g及128.6±3.2g均顯著高於TR9及F9組,其中以F9組的胸肉硬度168.6±13.2及咀嚼性93.8±2.5顯著最低(P<0.05)。在雞腿肉部分,TR9及F9組腿肉之彈性顯著高於F組,另於硬度、凝聚性及咀嚼性之分析結果,顯示各組間無顯著差異。品評分析部分,F9組胸肉之風味及接受性顯著最高,另於外觀、質地及多汁性等項目各組間均無顯著差異。在腿肉部分,F9組之質地顯著最低,而以F組之腿肉質地顯著最高,多汁性與接受度項目均以F9組顯著最高,而以F組顯著最低,其他於外觀、風味項目則各組間無顯著差異。 七、「馴化黑天鵝種原保存、基因多樣性分析與利用」 本年度調查人工飼養黑天鵝 (以下簡稱馴化黑天鵝) 生長性能,使用馴化黑天鵝雛鵝20隻 (8公、12母) 調查其於舍內飼養期間之出生、8週齡及16週齡體重及體型資料。調查結果顯示,體重在性別間無顯著差異。在體型方面,公鵝體高較母鵝高 (P < 0.05),惟體長及頸長於公母間無顯著差異。另使用馴化黑天鵝種鵝20隻 (10、10 母) 調查其於舍內飼養期間之繁殖性能。調查結果顯示,舍內飼養之黑天鵝繁殖季主要在9月至翌年2月,每一繁殖季有1 - 4個產蛋週期,每次可產蛋1 - 6枚、產蛋週期平均產蛋數4.6 枚,孵化期約35 - 38天,種蛋受精率與受精蛋孵化率分別為53.7%和37.2%。此外,以微衛星標幟進行馴化黑天鵝族群遺傳結構分析及建立其族群遺傳監控方法,選自文獻的六個微衛星標幟 (am2、Cam3、Cam4、Cam5、Cam6、Cam9 及 Cam10) 進行各標幟之基因型鑑定,並依所得之基因型進行57隻黑天鵝微衛星標幟遺傳變異分析。結果顯示,各標幟的多態訊息含量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的分布介於 0.531 - 0.747 之間。 八、「小型豬實驗動物化培育及種原保存」 本計畫為完成本土小型豬保種畜群維護及保種畜群生醫推廣利用,依據微衛星定位分析結果,保存二種既有之粒線體單型,設置公、母畜配種舍之分組族群繁殖管理 ,維護蘭嶼豬保種畜群遺傳多樣性。結果顯示,四種品種小型豬母豬共計繁殖124胎(蘭嶼豬76胎,花斑豬4胎,迷彩豬3胎及賓朗豬41胎),收集567頭後裔生長性能基礎資料,及生醫用小型豬推廣,共計296頭(蘭嶼豬255頭,花斑豬11頭及賓朗豬30頭),並完成公豬採精訓練與冷凍精液的製備及保存(小型豬5頭,共62劑),及小型豬胚冷凍保存61顆。及完成12頭蘭嶼豬(閹公豬與女豬各半)屠體分析試驗結果顯示於屠體背最長肌中蘭嶼閹公豬之的肌肉脂肪含量顯著較女豬為高(P < 0.05),屠體肌肉之水分、蛋白質與灰分含量及屠後1至24小時之pH值,兩者間並無顯著差異。另於屠體背最長肌中肌肉顏色評分女豬較閹公豬為高(P < 0.05),肌肉緊實度評分閹公豬顯著為高(P < 0.05),大理石紋評分兩者間無顯著差異。綜合本試驗調查之結果顯示,蘭嶼閹公豬屠體肌肉含有較高脂肪比率及肌肉緊實度。 九、「生醫用微小型豬品種選育」 本計畫以賓朗豬為基礎種畜,選育體型更小的微小型豬,以滿足生醫研究與生技產業之需求。本年度G5世代1胎次為2428胎1公4母,生長至5月齡體重為13.94±2.68公斤;G5產下G6世代13胎次(分別為2343胎1公1母、2346胎1公2母、2399胎1公1母、2418胎2公3母、2438胎5公、2431胎1公2母、2444胎1公2母、2458胎2公1母、2490胎4母、2491胎2公1母、2501胎1公2母、2521胎2公2母及2535胎1公2母),出生仔豬體重為0.48±0.07公斤,六週齡離乳體重為5.98±0.85公斤,五月齡體重為22.57±6.55公斤,及一歲齡體重為61.35±3.46公斤;G6產下G7世代1胎次(分別為2535、2536胎2母1公4母),仔豬出生體重平均為0.48±0.08公斤,六週齡離乳體重為5.83±0.57公斤。另於12月1日召開工作會議檢視與討論選育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