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符合「台灣農特精品」之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建構符合「台灣農特精品」之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的計畫主持人是王仁晃, 執行機關是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研究領域是園藝類, 研究性質是技術發展, 計畫編號是109農科-19.1.3-高-K1(Z),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16496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16496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建構符合「台灣農特精品」之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之中文摘要:一、「建置及優化外銷農產品優良農業操作用藥模組及生產規範」各國農藥殘留標準不同,往往成為非關稅貿易障礙,因此本計畫規劃建置跨國農藥殘留容許量查詢網站平台彙整主要外銷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標準,使農民、外銷業者及輔導人員可即時與便利的查詢進出口國的....
計畫年度 | 109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建構符合「台灣農特精品」之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 |
計畫編號 | 109農科-19.1.3-高-K1(Z)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技術發展 |
研究方法 | 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 | 園藝類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執行機關 | 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計畫主持人 | 王仁晃 |
中央款 | 16496000 |
配合款 | 0 |
計畫總經費 | 16496000 |
執行成果摘要 | 「建構符合「台灣農特精品」之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之中文摘要:一、「建置及優化外銷農產品優良農業操作用藥模組及生產規範」各國農藥殘留標準不同,往往成為非關稅貿易障礙,因此本計畫規劃建置跨國農藥殘留容許量查詢網站平台彙整主要外銷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標準,使農民、外銷業者及輔導人員可即時與便利的查詢進出口國的農藥殘留標準差異,及早進行用藥策略規劃及調整,降低外銷農產品農藥殘留不合格的風險。現行產銷履歷與全球優良農業操作(GLOBALG.A.P)之規範有不小的落差,因此本計畫擬優先建置外銷水果農產品之優良農業操作用藥模組,除調和進出口之用藥規範並嘗試建立相關用藥模組,使外銷農產品之用藥可同時符合國內外標準並符合相關規範。本年於相關資訊系統新增登記用藥與容許量之匯入及整合功能,可加快用藥模組更新速率並提高資料之準確性。另因不同農業操作之規範落差造成查核嚴謹度及認知不一的情形,故優先針對具有內外銷潛力之作物優化及實地導入農產品優良農業操作生產規範,使相關規範可在地化、落實化及簡便化,但又可以符合國際規範與本國規定,實有其挑戰度與複雜度。二、「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芒果供果園之管理模式」芒果為臺灣外銷的重要果樹之一,而果品的貯運性、品質及病害發生是影響外銷供 貨的最重要因素,本計畫目的是藉由採前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進行試劑或非農藥資材處理,降低貯運期間貯藏病害及延長銷售櫥架壽命,以維持果實到貨品質。並建立外銷關鍵技術及建構客製化管理模式,以穩定供貨並進而拓展其他市場,進而建構符合台灣綠色農產品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在本年度試驗結果中,芒果果園土壤水份合理化供應,對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oBrix)有顯著提升效果。開花期有效及正確使用藥劑並配合非農業資材運用,座果率可明顯提高。在非農藥資材的處理對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的提升試驗,雖可提升12o Brix以上果實比率約10%,但效果呈現不穩定狀態,本年度初步完成編寫作業程序書共及相關紀錄表,並將整合性管理模式導入芒果GGAP (全球良好農規範)。 三、「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病蟲害監測與管理技術」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四、「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紅龍果農場生產關鍵管理技術」限閱報告,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五、「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鳳梨關鍵管理模式」鳳梨產業自果園栽培管理、採前處理、採後分級包裝至貯運出貨運銷等各個供應環 節裡,對化學物質使用往往影響鳳梨果實品質、栽培環境以及勞動者與消費者安全 。本研究以屏東縣高樹鄉鳳梨外銷供果園為輔導對象,依據果園及包裝集貨場訪視 ,以符合國際公認之 GlobalG.A.P. 採用風險之關鍵查核點,建立風險評估管理表 及標準作業指導書,並在本年度 11 月協助完成 GlobalG.A.P. 稽核工作,能供鳳 梨外銷供果園良好農業規範 (GAP) 制度嚴謹度及適用性調整。 現有果園雜草管理操作下,施以除草劑減量及殘株減廢技術,降低鳳梨生產風險。 除草劑用量透過減少施用次數及配合肥料施用,達到減量效果,在具備雜草防治效 果並控制藥劑與肥料成本考量之下,由減少除草劑用量並添加氮肥與鉀肥,能對雜 草達到 80% 致死效果,且可避開高溫施用,便於栽培管理。鳳梨殘株試驗則以堆積 後掩埋之土壤有機質含量及營養元素成份為最高,由土壤微生物項分析,進一步探 討前期作資源物之利用。 本計畫將繼續透過協助我國鳳梨良好農業規範的推展,達到對環境、勞動者以及消 費者友善,落實永續農業精神。以強化台灣鳳梨供應鏈之驗證制度,提昇台灣鳳梨 產銷供應鏈競爭力,穩定現有外銷市場,進而促進鳳梨多元外銷通路。 六、「建構臺灣茶綠色供應體系與全球布局分級模式」 本計畫擬建立茶葉的綠色供應體系,並建構一個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 結合國內目前的比賽茶品質分級方法及產地證明標章,以符合國際驗證標準Global GAP的茶葉作為此系統中最頂級的茶,以此系統可打入國際市場,作為台灣茶未來行 銷國際的基礎。本年度依照合作場域所需,導入茶園管理及茶葉製作技術加以輔導,並建立相關作業程序書10種以上。並輔導茶悅杉林公司取得茶葉Global G.A.P.驗證。 七、「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萵苣農場關鍵管理技術」 本計畫目的為協助外銷萵苣生產團體強化外銷競爭力暨申請全球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建構農場管理關鍵技術作為改善依據,以確保符合驗證稽核要求。本研究調查水資源實際利用情形,調查田區灌溉水量平均為3669.6度,介於每公頃1795.8-6723.7,並藉土壤水分監測數據建立合理灌溉模式強化水資源利用。嘗試利用結球萵苣廢棄菜葉進行黑水虻飼養,結果顯示,利用結球萵苣廢棄菜葉混拌10%黃豆粕進行黑水虻飼養具有可行性。夜蛾類害蟲監測調查結果呈現區域夜蛾類主要發生之種類為斜紋夜蛾與甜菜夜蛾、時間及數量主要於10-11月及5-6月出現兩波密度高峰,可作為蟲害防治之參考依據。八、「台灣農特精品之紅龍果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關鍵技術實作場域導入與重要管制點技術規範之建立」1.輔導兩家廠家並預計至少1家今年底前申請並盡速完成GGAP驗證,目前高雄棗太子果園正辦理申請中。紅龍果採後清洗機測試結果可清除約85-90%以上之髒污。 2.建構採收後處理鏈結GFSI(美國FSMA規範)之紅龍果與番石榴採收後處理危害控管點區域規範示意圖象,相關資料已製作成資料可提供參考。 3. 農業試驗所針對目前所需之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G.A.P.)相關條文,搭配執行政策額度綠色農糧供應鏈計劃,將紙本規範就一般初學需應用瞭解之農民、農民團體及農企業,針對表格內容製作成心智圖表模式,作一次綜合性的介紹。本張圖表以全球良好農業規範第五版內容為基準,內容包含所有農場基礎(All Base)、作物基礎(Crop Base)及水果與蔬菜構面(Fruit and Vegetables)進行條列化、階段化的圖像呈現,可讓農民、農民團體與相關人士更易於了解。本圖表也與試驗場所人員、良好農業規範協會及產銷履歷輔導員等人協助討論逐步修正。完成 GGAP心智圖與簡易簡圖以利未來一般場家了解分類使用。 (圖表)https://www.tari.gov.tw/sub/form/index1.asp?Parser=2,25,1255,200,221,,7296 九、「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冷凍蔬菜生產關鍵技術」矮性菜豆為臺灣具有外銷潛力之蔬菜,極適合大面積栽培及機械採收,但目前仍未建立最適機械採收期及水份管理等基本資料,本計畫擬複製毛豆機械化生產栽培模式, 建立矮性菜豆機械化生產模式,減少灌溉水量、肥料及人力成本,增加田間作業效率,達到省水減碳及友善環境目的。本年度試驗結果顯示,高屏地屏種植適期為12月份,採收適期為播種後58天~64天,可獲得最佳產量及品質 十、「建構符合國際驗證標準木瓜綠色生產關鍵技術套裝應用」本研究的目的為建構符合國際驗證標準木瓜綠色生產關鍵技術,首先輔導生產者與大型採購商建立合作關係,以強化木瓜果品獲得驗證的價值,再根據採購者的需求,訂定木瓜客製化的品質分級標準,調查生產者全年木瓜產能與品質的分布,提供木瓜生產者與採購商共同制訂行銷策略。完成輔導之木瓜農場依據GLOBALG.A.P.整合農場保證與水果與蔬菜類標準作業指導書、程序書及紀錄表單,開發一套智慧化木瓜肥灌管理系統,相較於傳統噴灌方式,可準確地自動記錄每次的水及肥料的使用時間及數量,有效提升灌溉及施肥效率,建立農場永續經營之關鍵技術,於嘉義縣水上鄉召開觀摩會,共有200位來賓參與。 十一、「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荔枝供果園之管理模式」 為使農產品生產過程可追溯,促進食品安全,以臺灣良好農業規範 (TGAP)為基礎,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將農產品的生產至販賣過程予以透明化;但我國TGAP目前尚未能與國際接軌,為推動符合國際驗證規範的水果產銷體系,輔導農民取得於國際上已有相當接受度的GlobalG.A.P.驗證,並逐步將國內TGAP規範導入國際認可的標準,應有助於提升臺灣農產品於外銷市場的競爭力。荔枝近年受暖冬等氣候變遷影響,加上生育期間遭遇之病蟲害種類繁多,需以現有栽培技術建構客製化管理模式,降低農藥施用及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損耗,以達農場永續經營的目標。本(109)年度持續輔導位於高雄市的芳境果菜運銷合作社荔枝生產者,以GlobalG.A.P.病蟲害綜合防治(IPM)規範為基礎,導入網室栽培及自動噴藥系統,減少農藥使用量,另協助示範場域優化GlobalG.A.P.相關文件,並辦理田間觀摩會,宣導GlobalG.A.P.驗證申請流程及荔枝安全用藥觀念。 |
計畫年度109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建構符合「台灣農特精品」之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 |
計畫編號109農科-19.1.3-高-K1(Z)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技術發展 |
研究方法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園藝類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執行機關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計畫主持人王仁晃 |
中央款16496000 |
配合款0 |
計畫總經費16496000 |
執行成果摘要「建構符合「台灣農特精品」之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之中文摘要:一、「建置及優化外銷農產品優良農業操作用藥模組及生產規範」各國農藥殘留標準不同,往往成為非關稅貿易障礙,因此本計畫規劃建置跨國農藥殘留容許量查詢網站平台彙整主要外銷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標準,使農民、外銷業者及輔導人員可即時與便利的查詢進出口國的農藥殘留標準差異,及早進行用藥策略規劃及調整,降低外銷農產品農藥殘留不合格的風險。現行產銷履歷與全球優良農業操作(GLOBALG.A.P)之規範有不小的落差,因此本計畫擬優先建置外銷水果農產品之優良農業操作用藥模組,除調和進出口之用藥規範並嘗試建立相關用藥模組,使外銷農產品之用藥可同時符合國內外標準並符合相關規範。本年於相關資訊系統新增登記用藥與容許量之匯入及整合功能,可加快用藥模組更新速率並提高資料之準確性。另因不同農業操作之規範落差造成查核嚴謹度及認知不一的情形,故優先針對具有內外銷潛力之作物優化及實地導入農產品優良農業操作生產規範,使相關規範可在地化、落實化及簡便化,但又可以符合國際規範與本國規定,實有其挑戰度與複雜度。二、「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芒果供果園之管理模式」芒果為臺灣外銷的重要果樹之一,而果品的貯運性、品質及病害發生是影響外銷供 貨的最重要因素,本計畫目的是藉由採前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進行試劑或非農藥資材處理,降低貯運期間貯藏病害及延長銷售櫥架壽命,以維持果實到貨品質。並建立外銷關鍵技術及建構客製化管理模式,以穩定供貨並進而拓展其他市場,進而建構符合台灣綠色農產品生產及外銷關鍵技術。在本年度試驗結果中,芒果果園土壤水份合理化供應,對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oBrix)有顯著提升效果。開花期有效及正確使用藥劑並配合非農業資材運用,座果率可明顯提高。在非農藥資材的處理對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的提升試驗,雖可提升12o Brix以上果實比率約10%,但效果呈現不穩定狀態,本年度初步完成編寫作業程序書共及相關紀錄表,並將整合性管理模式導入芒果GGAP (全球良好農規範)。 三、「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病蟲害監測與管理技術」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四、「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紅龍果農場生產關鍵管理技術」限閱報告,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五、「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鳳梨關鍵管理模式」鳳梨產業自果園栽培管理、採前處理、採後分級包裝至貯運出貨運銷等各個供應環 節裡,對化學物質使用往往影響鳳梨果實品質、栽培環境以及勞動者與消費者安全 。本研究以屏東縣高樹鄉鳳梨外銷供果園為輔導對象,依據果園及包裝集貨場訪視 ,以符合國際公認之 GlobalG.A.P. 採用風險之關鍵查核點,建立風險評估管理表 及標準作業指導書,並在本年度 11 月協助完成 GlobalG.A.P. 稽核工作,能供鳳 梨外銷供果園良好農業規範 (GAP) 制度嚴謹度及適用性調整。 現有果園雜草管理操作下,施以除草劑減量及殘株減廢技術,降低鳳梨生產風險。 除草劑用量透過減少施用次數及配合肥料施用,達到減量效果,在具備雜草防治效 果並控制藥劑與肥料成本考量之下,由減少除草劑用量並添加氮肥與鉀肥,能對雜 草達到 80% 致死效果,且可避開高溫施用,便於栽培管理。鳳梨殘株試驗則以堆積 後掩埋之土壤有機質含量及營養元素成份為最高,由土壤微生物項分析,進一步探 討前期作資源物之利用。 本計畫將繼續透過協助我國鳳梨良好農業規範的推展,達到對環境、勞動者以及消 費者友善,落實永續農業精神。以強化台灣鳳梨供應鏈之驗證制度,提昇台灣鳳梨 產銷供應鏈競爭力,穩定現有外銷市場,進而促進鳳梨多元外銷通路。 六、「建構臺灣茶綠色供應體系與全球布局分級模式」 本計畫擬建立茶葉的綠色供應體系,並建構一個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 結合國內目前的比賽茶品質分級方法及產地證明標章,以符合國際驗證標準Global GAP的茶葉作為此系統中最頂級的茶,以此系統可打入國際市場,作為台灣茶未來行 銷國際的基礎。本年度依照合作場域所需,導入茶園管理及茶葉製作技術加以輔導,並建立相關作業程序書10種以上。並輔導茶悅杉林公司取得茶葉Global G.A.P.驗證。 七、「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萵苣農場關鍵管理技術」 本計畫目的為協助外銷萵苣生產團體強化外銷競爭力暨申請全球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建構農場管理關鍵技術作為改善依據,以確保符合驗證稽核要求。本研究調查水資源實際利用情形,調查田區灌溉水量平均為3669.6度,介於每公頃1795.8-6723.7,並藉土壤水分監測數據建立合理灌溉模式強化水資源利用。嘗試利用結球萵苣廢棄菜葉進行黑水虻飼養,結果顯示,利用結球萵苣廢棄菜葉混拌10%黃豆粕進行黑水虻飼養具有可行性。夜蛾類害蟲監測調查結果呈現區域夜蛾類主要發生之種類為斜紋夜蛾與甜菜夜蛾、時間及數量主要於10-11月及5-6月出現兩波密度高峰,可作為蟲害防治之參考依據。八、「台灣農特精品之紅龍果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關鍵技術實作場域導入與重要管制點技術規範之建立」1.輔導兩家廠家並預計至少1家今年底前申請並盡速完成GGAP驗證,目前高雄棗太子果園正辦理申請中。紅龍果採後清洗機測試結果可清除約85-90%以上之髒污。 2.建構採收後處理鏈結GFSI(美國FSMA規範)之紅龍果與番石榴採收後處理危害控管點區域規範示意圖象,相關資料已製作成資料可提供參考。 3. 農業試驗所針對目前所需之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G.A.P.)相關條文,搭配執行政策額度綠色農糧供應鏈計劃,將紙本規範就一般初學需應用瞭解之農民、農民團體及農企業,針對表格內容製作成心智圖表模式,作一次綜合性的介紹。本張圖表以全球良好農業規範第五版內容為基準,內容包含所有農場基礎(All Base)、作物基礎(Crop Base)及水果與蔬菜構面(Fruit and Vegetables)進行條列化、階段化的圖像呈現,可讓農民、農民團體與相關人士更易於了解。本圖表也與試驗場所人員、良好農業規範協會及產銷履歷輔導員等人協助討論逐步修正。完成 GGAP心智圖與簡易簡圖以利未來一般場家了解分類使用。 (圖表)https://www.tari.gov.tw/sub/form/index1.asp?Parser=2,25,1255,200,221,,7296 九、「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外銷冷凍蔬菜生產關鍵技術」矮性菜豆為臺灣具有外銷潛力之蔬菜,極適合大面積栽培及機械採收,但目前仍未建立最適機械採收期及水份管理等基本資料,本計畫擬複製毛豆機械化生產栽培模式, 建立矮性菜豆機械化生產模式,減少灌溉水量、肥料及人力成本,增加田間作業效率,達到省水減碳及友善環境目的。本年度試驗結果顯示,高屏地屏種植適期為12月份,採收適期為播種後58天~64天,可獲得最佳產量及品質 十、「建構符合國際驗證標準木瓜綠色生產關鍵技術套裝應用」本研究的目的為建構符合國際驗證標準木瓜綠色生產關鍵技術,首先輔導生產者與大型採購商建立合作關係,以強化木瓜果品獲得驗證的價值,再根據採購者的需求,訂定木瓜客製化的品質分級標準,調查生產者全年木瓜產能與品質的分布,提供木瓜生產者與採購商共同制訂行銷策略。完成輔導之木瓜農場依據GLOBALG.A.P.整合農場保證與水果與蔬菜類標準作業指導書、程序書及紀錄表單,開發一套智慧化木瓜肥灌管理系統,相較於傳統噴灌方式,可準確地自動記錄每次的水及肥料的使用時間及數量,有效提升灌溉及施肥效率,建立農場永續經營之關鍵技術,於嘉義縣水上鄉召開觀摩會,共有200位來賓參與。 十一、「建構符合全球良好農業規範之荔枝供果園之管理模式」 為使農產品生產過程可追溯,促進食品安全,以臺灣良好農業規範 (TGAP)為基礎,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將農產品的生產至販賣過程予以透明化;但我國TGAP目前尚未能與國際接軌,為推動符合國際驗證規範的水果產銷體系,輔導農民取得於國際上已有相當接受度的GlobalG.A.P.驗證,並逐步將國內TGAP規範導入國際認可的標準,應有助於提升臺灣農產品於外銷市場的競爭力。荔枝近年受暖冬等氣候變遷影響,加上生育期間遭遇之病蟲害種類繁多,需以現有栽培技術建構客製化管理模式,降低農藥施用及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損耗,以達農場永續經營的目標。本(109)年度持續輔導位於高雄市的芳境果菜運銷合作社荔枝生產者,以GlobalG.A.P.病蟲害綜合防治(IPM)規範為基礎,導入網室栽培及自動噴藥系統,減少農藥使用量,另協助示範場域優化GlobalG.A.P.相關文件,並辦理田間觀摩會,宣導GlobalG.A.P.驗證申請流程及荔枝安全用藥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