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地區特色作物多元利用發展計畫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臺東地區特色作物多元利用發展計畫的計畫主持人是林駿奇, 執行機關是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研究領域是農-其他, 研究性質是技術發展, 計畫編號是99農科-1.1.8-東-E1,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2600000, 配合款是0, 計畫總經費是2600000, 執行成果摘要是麥飯石及菌根菌於園藝作物栽培之應用:利用麥飯石及接種菌根菌在東方甜瓜栽培上,施用麥飯石後土壤交換性鉀、鈣、鎂含量提升,植體分析無差異,果實品質產量及品質分析,使用菌根菌後果實重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稍多,但不顯著。碳化稻殼利用於提升土壤地力及作物品質之研究:收集碳化稻殼後進行液肥配製,結果顯示有添加碳化稻....
計畫年度 | 99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臺東地區特色作物多元利用發展計畫 |
計畫編號 | 99農科-1.1.8-東-E1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技術發展 |
研究方法 | 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 | 農-其他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
執行機關 |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
計畫主持人 | 林駿奇 |
中央款 | 2600000 |
配合款 | 0 |
計畫總經費 | 2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 | 麥飯石及菌根菌於園藝作物栽培之應用:利用麥飯石及接種菌根菌在東方甜瓜栽培上,施用麥飯石後土壤交換性鉀、鈣、鎂含量提升,植體分析無差異,果實品質產量及品質分析,使用菌根菌後果實重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稍多,但不顯著。碳化稻殼利用於提升土壤地力及作物品質之研究:收集碳化稻殼後進行液肥配製,結果顯示有添加碳化稻殼液肥之鉀、鈣、鎂含量較未添加碳化稻殼液肥分別增加9.9%、31.8%、7.3%。景觀作物台灣藜株形控制之研究:台灣藜以巴克素澆灌處理,具有株高降低、果穗短縮、葉色濃綠、葉片肥厚、下部葉不易黃化等特性,相較於對照組有較高之觀賞性。但濃度100ppm處理組,其果穗過度短縮,而造成過密及乾枯現象,反而不利其觀賞。另外,施用巴克素之各組,其抽苔時間較對照組提早5日。較幼株時施用矮化劑,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株高,但果穗的長度並沒有差異,顯示較早處理矮化劑可以提昇其觀賞部位的比例。原民蔬菜-台灣藜芽菜食用及烹調方法對水溶性草酸含量之影響:不同栽培天數的台灣藜芽菜水溶性草酸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評估。在水溶性草酸含量方面,依其栽培天數為4天、7天及9天時,其草酸含量分別為23.70 mg/100g、12.40 mg/100g,及 18.81 mg/100g。在抗氧化能力方面,依其栽培天數為4天、7天及9天時,利用trolox當量數評估分別為0.80 mM、0.81 mM及0.85 mM。台灣藜芽菜富含總多酚類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創新烘培產品認知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臺東地區特色作物為例:臺灣藜、樹豆、小米及洛神葵是臺東縣特色作物,為強化臺東地區農業發展,透過與縣內糕餅業者合作,利用以上4種特色作物開發具地方風味之烘焙產品,如餅乾、蛋糕、麵包等,以「低糖、低油、低鹽」的原則來製作,並進行研發產品消費行為研究,研究顯示,有7成民眾「知道臺東地區的特色作物為何」及「知道臺東地區特色作物的用途」,有8成受訪者對於以臺東特色作物所製作的產品持接受的態度,高達9成的受訪者願意購買作為伴手禮,而產品建議以不超過300元的定價較容易吸引消費者購買,在包裝上也應考量消費者的喜好作設計,另建議業者製作各式不同的口味以滿足消費者喜愛嘗試新奇產品的心態,提升其購買力,作為地方特色伴手禮具市場潛力。有機咖啡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機咖啡防治炭疽病及銹病,以三種非農藥資材組合(1)葵花油+肉桂油+無患子、(2)混合資材A、(3)枯草桿菌+木黴菌施用後與對照組不處理調查比較,對炭疽病其罹病度分別為33.3%、31.7%、36.5%、53.3%,對銹病其後罹病度分別為31.7%、31.7%、23.3%、53.3%,皆有顯著效果。以(1)葵花油+肉桂油+無患子、(2)混合資材A處理對炭疽病效果佳;以(3)枯草桿菌+木黴菌處理對銹病效果最佳。咖啡木蠹蛾防治試驗,以吸入式太陽能捕蟲燈誘殺,對生態環境平衡應不會造成影響。 |
計畫年度99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臺東地區特色作物多元利用發展計畫 |
計畫編號99農科-1.1.8-東-E1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技術發展 |
研究方法自行研究 |
研究領域農-其他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
執行機關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
計畫主持人林駿奇 |
中央款2600000 |
配合款0 |
計畫總經費2600000 |
執行成果摘要麥飯石及菌根菌於園藝作物栽培之應用:利用麥飯石及接種菌根菌在東方甜瓜栽培上,施用麥飯石後土壤交換性鉀、鈣、鎂含量提升,植體分析無差異,果實品質產量及品質分析,使用菌根菌後果實重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稍多,但不顯著。碳化稻殼利用於提升土壤地力及作物品質之研究:收集碳化稻殼後進行液肥配製,結果顯示有添加碳化稻殼液肥之鉀、鈣、鎂含量較未添加碳化稻殼液肥分別增加9.9%、31.8%、7.3%。景觀作物台灣藜株形控制之研究:台灣藜以巴克素澆灌處理,具有株高降低、果穗短縮、葉色濃綠、葉片肥厚、下部葉不易黃化等特性,相較於對照組有較高之觀賞性。但濃度100ppm處理組,其果穗過度短縮,而造成過密及乾枯現象,反而不利其觀賞。另外,施用巴克素之各組,其抽苔時間較對照組提早5日。較幼株時施用矮化劑,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株高,但果穗的長度並沒有差異,顯示較早處理矮化劑可以提昇其觀賞部位的比例。原民蔬菜-台灣藜芽菜食用及烹調方法對水溶性草酸含量之影響:不同栽培天數的台灣藜芽菜水溶性草酸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評估。在水溶性草酸含量方面,依其栽培天數為4天、7天及9天時,其草酸含量分別為23.70 mg/100g、12.40 mg/100g,及 18.81 mg/100g。在抗氧化能力方面,依其栽培天數為4天、7天及9天時,利用trolox當量數評估分別為0.80 mM、0.81 mM及0.85 mM。台灣藜芽菜富含總多酚類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創新烘培產品認知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臺東地區特色作物為例:臺灣藜、樹豆、小米及洛神葵是臺東縣特色作物,為強化臺東地區農業發展,透過與縣內糕餅業者合作,利用以上4種特色作物開發具地方風味之烘焙產品,如餅乾、蛋糕、麵包等,以「低糖、低油、低鹽」的原則來製作,並進行研發產品消費行為研究,研究顯示,有7成民眾「知道臺東地區的特色作物為何」及「知道臺東地區特色作物的用途」,有8成受訪者對於以臺東特色作物所製作的產品持接受的態度,高達9成的受訪者願意購買作為伴手禮,而產品建議以不超過300元的定價較容易吸引消費者購買,在包裝上也應考量消費者的喜好作設計,另建議業者製作各式不同的口味以滿足消費者喜愛嘗試新奇產品的心態,提升其購買力,作為地方特色伴手禮具市場潛力。有機咖啡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機咖啡防治炭疽病及銹病,以三種非農藥資材組合(1)葵花油+肉桂油+無患子、(2)混合資材A、(3)枯草桿菌+木黴菌施用後與對照組不處理調查比較,對炭疽病其罹病度分別為33.3%、31.7%、36.5%、53.3%,對銹病其後罹病度分別為31.7%、31.7%、23.3%、53.3%,皆有顯著效果。以(1)葵花油+肉桂油+無患子、(2)混合資材A處理對炭疽病效果佳;以(3)枯草桿菌+木黴菌處理對銹病效果最佳。咖啡木蠹蛾防治試驗,以吸入式太陽能捕蟲燈誘殺,對生態環境平衡應不會造成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