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底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地政司
place_name漯底里的town是彌陀區, county是高雄市, place_type是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place_mean是本村為日治時代漯底庄的東北半部,本村為其中之頂漯底庄,故又名為「頂厝」。後來下漯底庄漸趨沒落至於廢庄,戰後彌陀設鄉,原漯底庄分成兩村,本村便以原來的庄名為村名。.
#漯底里的地圖
place_name | 漯底里 |
place_pronounce | (空) |
chinese_phonetic | Leidi Village |
common_phonetic | Leidi Village |
another_name | (空) |
county | 高雄市 |
town | 彌陀區 |
village | 漯底里 |
place_mean | 本村為日治時代漯底庄的東北半部,本村為其中之頂漯底庄,故又名為「頂厝」。後來下漯底庄漸趨沒落至於廢庄,戰後彌陀設鄉,原漯底庄分成兩村,本村便以原來的庄名為村名。 |
place_type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language | 閩南語發音 |
denominate | (空) |
place_describe | 本村位於彌陀鄉東南部,北以漯底山北麓25公尺等高線與彌陀村為界,西隔漯底塭與海尾村相望,南以墓林排水溝、公園路和八德路的連線與南寮村毗連,東至鄉界與梓官鄉梓信、梓義兩村接壤。 |
history_describe | 本村為日治時代漯底庄的東北半部,這個成立於194年的行政村的範圍涵蓋了清朝時期的頂漯底、下漯底和知高寮等三個自然村,當時約有人口365戶,1893人,本村為其中之頂漯底庄。後來下漯底庄漸趨沒落至於廢庄,戰後彌陀設鄉,原漯底庄分成兩村,本村便以原來的庄名為村名。 |
place_content | 突起於海邊的漯底山盤據在本村的東北部,使本村的地勢非但為全鄉,甚至是附近臨海鄉鎮之最高點,漯底山頂的高度雖然僅有52公尺,但孤丘浮於一片平坦的海岸沖積平原之上,便顯得特別顯目,尤其是從海上往陸地觀看,更為明顯,是早期漢人渡海來臺時的一處明顯地標,故早在永曆18年(西元1664年)的《臺灣軍備圖》中,已繪有「納底」這一地名。漯底山一個遭到切割的泥火山,山體直徑約9~1公尺,由噴泥口所噴出之泥漿堆高的地面周圍灼有3公尺,規模為全臺灣各泥火山中之最大者。(陳正祥,1959)全村地勢就隨著泥火山噴泥的堆積之勢,由東向西先陡後緩地漸次下降,至村境西側的漯底塭地面高度只剩4公尺,故村中排水皆西向,在村境西端匯成漯底排水溝,流入南寮村。村中的屋舍多集中於漯底山西南麓,高度約4~5公尺的漯底塭邊緣,為一大型的集村聚落。近年村民在聚落的東緣高度約5公尺的山麓田地上,發現了相當於蔦松文化層的貝塚,是本村位於內海邊緣的重要證據,其間並夾有大量的陶器和石器,為本鄉重要的先史文物,其中部分保存於彌陀國中的鄉土文化教室中,可惜的是現場已遭到嚴重的破壞。縱貫全村的高23號縣道(即樂安路)大致標示著舊日內海的界線,也是本村魚塭和農田的分界線,路西的魚塭即舊志上的「漯底塭」,在本村境內的範圍雖然不大,但與海尾、南寮兩村的魚塭連成一氣,面積約有一百餘甲,故又名「大塭」;路東的農業區面積大於魚塭區,故村民傳統產業是農重於漁,由於農地主要分布於漯底山麓,而泥火山的噴泥土質不佳,所以甚少栽植水稻,多以旱作為主,甘蔗和雜糧是早期的主要作物,設?製糖是先民的傳統技藝,今在庄頭廟濟山宮前,尚留下幾個壓榨甘蔗的「蔗車」供人憑弔。近年本村的農田因地勢較高,不易遭受雨水浸泡,故在鄉農會的輔導下,已發展為聞名全省的蔬菜專業栽培區。村民出入的交通路線,除依賴樂安路北通彌陀港,南連赤崁外,另有高26號縣道(四維路)向東聯絡梓官,交通尚稱方便。由於距離彌陀鄉街已遠,村中自己有小型的市集,公共設施則有南安國小、彌陀鄉圖書館、農會信用部、及蔬菜集貨場等。村民大部分姓孫,目前約有人口35戶,135人,全村分為14鄰。 |
map_ref | 《臺灣地名辭書(卷五)高雄縣(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高雄縣彌陀鄉公所官網 |
longtitude | 120.247 |
latitude | 22.766 |
place_name漯底里 |
place_pronounce(空) |
chinese_phoneticLeidi Village |
common_phoneticLeidi Village |
another_name(空) |
county高雄市 |
town彌陀區 |
village漯底里 |
place_mean本村為日治時代漯底庄的東北半部,本村為其中之頂漯底庄,故又名為「頂厝」。後來下漯底庄漸趨沒落至於廢庄,戰後彌陀設鄉,原漯底庄分成兩村,本村便以原來的庄名為村名。 |
place_type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language閩南語發音 |
denominate(空) |
place_describe本村位於彌陀鄉東南部,北以漯底山北麓25公尺等高線與彌陀村為界,西隔漯底塭與海尾村相望,南以墓林排水溝、公園路和八德路的連線與南寮村毗連,東至鄉界與梓官鄉梓信、梓義兩村接壤。 |
history_describe本村為日治時代漯底庄的東北半部,這個成立於194年的行政村的範圍涵蓋了清朝時期的頂漯底、下漯底和知高寮等三個自然村,當時約有人口365戶,1893人,本村為其中之頂漯底庄。後來下漯底庄漸趨沒落至於廢庄,戰後彌陀設鄉,原漯底庄分成兩村,本村便以原來的庄名為村名。 |
place_content突起於海邊的漯底山盤據在本村的東北部,使本村的地勢非但為全鄉,甚至是附近臨海鄉鎮之最高點,漯底山頂的高度雖然僅有52公尺,但孤丘浮於一片平坦的海岸沖積平原之上,便顯得特別顯目,尤其是從海上往陸地觀看,更為明顯,是早期漢人渡海來臺時的一處明顯地標,故早在永曆18年(西元1664年)的《臺灣軍備圖》中,已繪有「納底」這一地名。漯底山一個遭到切割的泥火山,山體直徑約9~1公尺,由噴泥口所噴出之泥漿堆高的地面周圍灼有3公尺,規模為全臺灣各泥火山中之最大者。(陳正祥,1959)全村地勢就隨著泥火山噴泥的堆積之勢,由東向西先陡後緩地漸次下降,至村境西側的漯底塭地面高度只剩4公尺,故村中排水皆西向,在村境西端匯成漯底排水溝,流入南寮村。村中的屋舍多集中於漯底山西南麓,高度約4~5公尺的漯底塭邊緣,為一大型的集村聚落。近年村民在聚落的東緣高度約5公尺的山麓田地上,發現了相當於蔦松文化層的貝塚,是本村位於內海邊緣的重要證據,其間並夾有大量的陶器和石器,為本鄉重要的先史文物,其中部分保存於彌陀國中的鄉土文化教室中,可惜的是現場已遭到嚴重的破壞。縱貫全村的高23號縣道(即樂安路)大致標示著舊日內海的界線,也是本村魚塭和農田的分界線,路西的魚塭即舊志上的「漯底塭」,在本村境內的範圍雖然不大,但與海尾、南寮兩村的魚塭連成一氣,面積約有一百餘甲,故又名「大塭」;路東的農業區面積大於魚塭區,故村民傳統產業是農重於漁,由於農地主要分布於漯底山麓,而泥火山的噴泥土質不佳,所以甚少栽植水稻,多以旱作為主,甘蔗和雜糧是早期的主要作物,設?製糖是先民的傳統技藝,今在庄頭廟濟山宮前,尚留下幾個壓榨甘蔗的「蔗車」供人憑弔。近年本村的農田因地勢較高,不易遭受雨水浸泡,故在鄉農會的輔導下,已發展為聞名全省的蔬菜專業栽培區。村民出入的交通路線,除依賴樂安路北通彌陀港,南連赤崁外,另有高26號縣道(四維路)向東聯絡梓官,交通尚稱方便。由於距離彌陀鄉街已遠,村中自己有小型的市集,公共設施則有南安國小、彌陀鄉圖書館、農會信用部、及蔬菜集貨場等。村民大部分姓孫,目前約有人口35戶,135人,全村分為14鄰。 |
map_ref《臺灣地名辭書(卷五)高雄縣(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高雄縣彌陀鄉公所官網 |
longtitude120.247 |
latitude22.766 |
漯底里地圖 [ 導航 ]
根據名稱 漯底里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漯底里 ...) | town: 彌陀區 | county: 高雄市 | 自然地理實體 | 清朝所編臺灣最早的方志蔣毓英《臺灣府志》中,山名被記錄為「凹底山」,該書卷之二〈敘山〉:「凹底山(在半崩山西北,其山麓泥土低陷,霖雨之時,淖爛甚於他處,陷之者若無底然)。」這段文字清楚地說明:「凹底」...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自然地理實體類 |
| town: 彌陀區 | county: 高雄市 | 自然地理實體 | 清朝所編臺灣最早的方志蔣毓英《臺灣府志》中,山名被記錄為「凹底山」,該書卷之二〈敘山〉:「凹底山(在半崩山西北,其山麓泥土低陷,霖雨之時,淖爛甚於他處,陷之者若無底然)。」這段文字清楚地說明:「凹底」...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自然地理實體類 |
| 主要產品: 303汽車零件、312機車及其零件 | 統一編號: 86647611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S6400516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漯底路124巷15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 主要產品: 115紡織品、321非金屬家具 | 統一編號: 2241675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99662448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公園路105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 主要產品: 259其他金屬製品 | 統一編號: 2739595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S6400801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四維路53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 主要產品: 082水產加工 | 統一編號: 1274799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S6400480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樂安路100-66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 主要產品: 312機車及其零件 | 統一編號: 2758441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S6400675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四維路63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 統一編號: 86647611 | 工廠負責人姓名: 凌妙真 | 工廠地址: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漯底路124巷15號 | 主要產品: 303汽車零件、312機車及其零件 @ 臨時工廠名錄 |
town: 彌陀區 | county: 高雄市 | 自然地理實體 | 清朝所編臺灣最早的方志蔣毓英《臺灣府志》中,山名被記錄為「凹底山」,該書卷之二〈敘山〉:「凹底山(在半崩山西北,其山麓泥土低陷,霖雨之時,淖爛甚於他處,陷之者若無底然)。」這段文字清楚地說明:「凹底」...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自然地理實體類 |
town: 彌陀區 | county: 高雄市 | 自然地理實體 | 清朝所編臺灣最早的方志蔣毓英《臺灣府志》中,山名被記錄為「凹底山」,該書卷之二〈敘山〉:「凹底山(在半崩山西北,其山麓泥土低陷,霖雨之時,淖爛甚於他處,陷之者若無底然)。」這段文字清楚地說明:「凹底」...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自然地理實體類 |
主要產品: 303汽車零件、312機車及其零件 | 統一編號: 86647611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S6400516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漯底路124巷15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主要產品: 115紡織品、321非金屬家具 | 統一編號: 2241675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99662448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公園路105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主要產品: 259其他金屬製品 | 統一編號: 2739595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S6400801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四維路53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主要產品: 082水產加工 | 統一編號: 1274799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S6400480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樂安路100-66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主要產品: 312機車及其零件 | 統一編號: 2758441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工廠登記編號: S6400675 |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四維路63號 @ 登記工廠名錄 |
統一編號: 86647611 | 工廠負責人姓名: 凌妙真 | 工廠地址: 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漯底路124巷15號 | 主要產品: 303汽車零件、312機車及其零件 @ 臨時工廠名錄 |
[ 搜尋所有 漯底里 ... ]
在『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資料集內搜尋: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成德」地名來由不詳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萬金」古籍上也寫成「萬巾」或「力力社」,甚至合稱為「力力社萬金庄」,為漢字音譯原住民的地名,其意義不詳。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村只有一個聚落名為赤山,故村名訂為「赤山」。「赤山」地名的由來據戴炎輝先生所言:「因此地盛產米穀,宛若粟山,所以改稱為『粟山』。至日據後,改稱為『赤山』。閩南音,粟與赤相近。(戴炎輝:732)」。不...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地名由來參見佳佐村村名條下。因村廟為「佳和宮」,故村名訂為「佳和」村。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以村內較大的聚落-「新厝」為村名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村沿用「內埔」的名字而為內埔村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村大部分為原內埔聚落的一部份,故用內埔的「內」字,取名為內田村。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義亭村的名稱由來不詳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和興村」,取其吉祥、發達之意。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由於老東勢是本村最大的聚落,故以「老東勢」的「東」字取名為東寧村,與新東勢所在的東勢村有所區隔。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成德」地名來由不詳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萬金」古籍上也寫成「萬巾」或「力力社」,甚至合稱為「力力社萬金庄」,為漢字音譯原住民的地名,其意義不詳。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村只有一個聚落名為赤山,故村名訂為「赤山」。「赤山」地名的由來據戴炎輝先生所言:「因此地盛產米穀,宛若粟山,所以改稱為『粟山』。至日據後,改稱為『赤山』。閩南音,粟與赤相近。(戴炎輝:732)」。不...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地名由來參見佳佐村村名條下。因村廟為「佳和宮」,故村名訂為「佳和」村。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以村內較大的聚落-「新厝」為村名 |
town: 萬巒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村沿用「內埔」的名字而為內埔村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村大部分為原內埔聚落的一部份,故用內埔的「內」字,取名為內田村。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義亭村的名稱由來不詳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和興村」,取其吉祥、發達之意。 |
town: 內埔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由於老東勢是本村最大的聚落,故以「老東勢」的「東」字取名為東寧村,與新東勢所在的東勢村有所區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