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地政司

place_name三和里的town是員林市, county是彰化縣, place_type是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三和里的地圖

place_name三和里
place_pronounceSam-hôo-lí
chinese_phoneticSanhe Village
common_phoneticSanhe Village
another_name(空)
county彰化縣
town員林市
village三和里
place_mean(空)
place_type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language臺灣閩南語
denominate(空)
place_describe位員林街東部,東以八堡圳與西東、浮圳兩里為交界,西以過溝排水(清水溝)和仁美里、新興里為界,南以三民東街、員東路與三條里為鄰,北以浮圳路和三橋里為界,輪廓呈長方形,面積0.895平方公里。
history_describe本里地形平坦,海拔高度約23~24公尺,屬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分。是由三條圳庄分出的八個行政里之一,位三條圳庄的中部。清朝康熙58年(1719),施長齡開挖八堡圳流經本里東部,又闢三條圳溝灌溉本庄農田,因此農業甚為發達。早期聚落發展侷限在本里三條街北段西側及黃厝兩個地區,然近年因都市擴張,農田主要分布在本里東部至石笱埤圳間,大同路兩側更因人口增加,而成為員林鎮重要的文教、行政中心之一,計有大同國中、員林國小、警分局、戶政事務所、消防隊及地政事務所等,另東南邊也有員東國小。主要交通幹道為南北向的大同路。本里主要的廟宇有震善堂,主祀玄天上帝,建於民國57年(1968)。相傳二百多年前,三條圳榕樹下有一宮廟,奉祀玄天上帝,顯靈事蹟頻頻流傳,信眾日增,本庄居民亦多前往祈福消災。戰後,本庄信徒江義松延請玄帝至宅護庇平安。民國44年(1955),一日玄天上帝顯聖,顯示將扶鸞濟世,因江義松家中廳堂無燈設備,難以示鸞,經商暫借住信徒江遜擯宅內,奉於中廳,救世勸世,並賜堂號為「震善堂」,後因空間不足,民國53年(1964)另覓今址建廟。本堂佔地約500坪,採坐東向西之方位。三條圳莊的範圍大致東到舊石笱埤圳,即今石笱八輪給水路,西到中山路,南到員水路,北到大村邊界,並包括三條圳、三橋、十七份等角頭。其確切成庄時間不詳,首見於文獻記載是道光年間周璽的《彰化縣志》,時隸屬彰化縣燕霧下堡管轄。日治時代,三條圳莊曾先後改隸彰化出張所、鹿港出張所、彰化支廳、員林辨務署、員林支廳。明治42年(1909),改隸臺中廳員林支廳員林區;大正9年(1920)三條圳莊改設三條圳大字,包括三條圳、十七份兩個小字,隸屬臺中廳員林郡員林街管轄。戰後,改員林街為員林鎮,並分設各里,原三條圳大字分成兩里,以浮圳路為界,以南以三條圳庄為核心,並去掉「圳」字,稱為三條里,以北則稱為三橋里。民國67年(1978)因人口增加,三條里以三民東街及員東路為界,以南因為原三條圳庄的核心,故仍稱為三條里;以北則稱為三和里。民國92年全里人口共1985戶,男3872人、女3979人,合計7851人。
place_content(空)
map_ref《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一)彰化縣》(上),臺灣省文獻會
longtitude120.582
latitude23.964

place_name

三和里

place_pronounce

Sam-hôo-lí

chinese_phonetic

Sanhe Village

common_phonetic

Sanhe Village

another_name

(空)

county

彰化縣

town

員林市

village

三和里

place_mean

(空)

place_type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language

臺灣閩南語

denominate

(空)

place_describe

位員林街東部,東以八堡圳與西東、浮圳兩里為交界,西以過溝排水(清水溝)和仁美里、新興里為界,南以三民東街、員東路與三條里為鄰,北以浮圳路和三橋里為界,輪廓呈長方形,面積0.895平方公里。

history_describe

本里地形平坦,海拔高度約23~24公尺,屬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分。是由三條圳庄分出的八個行政里之一,位三條圳庄的中部。清朝康熙58年(1719),施長齡開挖八堡圳流經本里東部,又闢三條圳溝灌溉本庄農田,因此農業甚為發達。早期聚落發展侷限在本里三條街北段西側及黃厝兩個地區,然近年因都市擴張,農田主要分布在本里東部至石笱埤圳間,大同路兩側更因人口增加,而成為員林鎮重要的文教、行政中心之一,計有大同國中、員林國小、警分局、戶政事務所、消防隊及地政事務所等,另東南邊也有員東國小。主要交通幹道為南北向的大同路。本里主要的廟宇有震善堂,主祀玄天上帝,建於民國57年(1968)。相傳二百多年前,三條圳榕樹下有一宮廟,奉祀玄天上帝,顯靈事蹟頻頻流傳,信眾日增,本庄居民亦多前往祈福消災。戰後,本庄信徒江義松延請玄帝至宅護庇平安。民國44年(1955),一日玄天上帝顯聖,顯示將扶鸞濟世,因江義松家中廳堂無燈設備,難以示鸞,經商暫借住信徒江遜擯宅內,奉於中廳,救世勸世,並賜堂號為「震善堂」,後因空間不足,民國53年(1964)另覓今址建廟。本堂佔地約500坪,採坐東向西之方位。三條圳莊的範圍大致東到舊石笱埤圳,即今石笱八輪給水路,西到中山路,南到員水路,北到大村邊界,並包括三條圳、三橋、十七份等角頭。其確切成庄時間不詳,首見於文獻記載是道光年間周璽的《彰化縣志》,時隸屬彰化縣燕霧下堡管轄。日治時代,三條圳莊曾先後改隸彰化出張所、鹿港出張所、彰化支廳、員林辨務署、員林支廳。明治42年(1909),改隸臺中廳員林支廳員林區;大正9年(1920)三條圳莊改設三條圳大字,包括三條圳、十七份兩個小字,隸屬臺中廳員林郡員林街管轄。戰後,改員林街為員林鎮,並分設各里,原三條圳大字分成兩里,以浮圳路為界,以南以三條圳庄為核心,並去掉「圳」字,稱為三條里,以北則稱為三橋里。民國67年(1978)因人口增加,三條里以三民東街及員東路為界,以南因為原三條圳庄的核心,故仍稱為三條里;以北則稱為三和里。民國92年全里人口共1985戶,男3872人、女3979人,合計7851人。

place_content

(空)

map_ref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一)彰化縣》(上),臺灣省文獻會

longtitude

120.582

latitude

23.964

三和里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三和里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三和里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三和里 ...)

南屯區

town: 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三條里

town: 員林市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位員東路以東,屬舊三條圳庄的核心,故稱為三條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三和里

town: 鹽水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三和里由飯店里、大豐里、田寮里整編而成。原飯店里由「飯店」、「麻油寮」、「竹圍仔」三個村落組成。「飯店」之名是本地在清朝末年為800多戶大庄社,因位於道路邊,往來人馬皆在此休息,路邊飯店聚集因而得名。...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忠孝里

town: 員林市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因有忠孝街橫貫,而稱為「忠孝」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仁愛里

town: 員林市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三和里

town: 岡山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三和里

town: 南投市 | county: 南投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源自於境內最大聚落「三塊厝」之首字。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東和里

town: 員林市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因鄰近東門,故稱為東和里至今。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南屯區

town: 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三條里

town: 員林市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位員東路以東,屬舊三條圳庄的核心,故稱為三條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三和里

town: 鹽水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三和里由飯店里、大豐里、田寮里整編而成。原飯店里由「飯店」、「麻油寮」、「竹圍仔」三個村落組成。「飯店」之名是本地在清朝末年為800多戶大庄社,因位於道路邊,往來人馬皆在此休息,路邊飯店聚集因而得名。...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忠孝里

town: 員林市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因有忠孝街橫貫,而稱為「忠孝」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仁愛里

town: 員林市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三和里

town: 岡山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三和里

town: 南投市 | county: 南投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源自於境內最大聚落「三塊厝」之首字。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東和里

town: 員林市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因鄰近東門,故稱為東和里至今。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搜尋所有 三和里 ... ]

在『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資料集內搜尋:


與三和里同分類的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平安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平順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平德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松安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松茂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大德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松強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松勇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萬全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萬後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萬生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寶厝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寶厝村的村名源自於村內最大的聚落「保長厝」

四維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由四個聚落所組成,故稱「四維」。

竹林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廣安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廣安村的村名,是由村內規模最大聚落「廣安」而來。

平安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平順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平德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松安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松茂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大德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松強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松勇里

town: 北屯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萬全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萬後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萬生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寶厝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寶厝村的村名源自於村內最大的聚落「保長厝」

四維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由四個聚落所組成,故稱「四維」。

竹林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廣安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廣安村的村名,是由村內規模最大聚落「廣安」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