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地政司
place_name文昌里的town是鹽水區, county是臺南市, place_type是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place_mean是文昌里由後宅里、孫厝里整編而成。原後宅里涵蓋後寮及番子寮二部落,有岸內大排相隔,居民世代務農,於明鄭時期鄭成功屯營拓墾於此,清時已成聚落,日治時期以稻蔗為主要作物。里內居民宗教信仰為永慶宮,主祀五府千歲,由於位處鹽水街內與南鯤鯓之間,昔時鹽水街民,每年均前往南鯤鯓迎請五府千歲回境祀奉,而後寮庄及為香....
#文昌里的地圖
place_name | 文昌里 |
place_pronounce | (空) |
chinese_phonetic | (空) |
common_phonetic | (空) |
another_name | (空) |
county | 臺南市 |
town | 鹽水區 |
village | (空) |
place_mean | 文昌里由後宅里、孫厝里整編而成。原後宅里涵蓋後寮及番子寮二部落,有岸內大排相隔,居民世代務農,於明鄭時期鄭成功屯營拓墾於此,清時已成聚落,日治時期以稻蔗為主要作物。里內居民宗教信仰為永慶宮,主祀五府千歲,由於位處鹽水街內與南鯤鯓之間,昔時鹽水街民,每年均前往南鯤鯓迎請五府千歲回境祀奉,而後寮庄及為香路必經之地,庄內居民必以虔誠之心在路旁排案迎神奉香。後來庄內人丁漸增,境祥安民,庄民為敢謝神恩,乃於光緒16年(西元1890年)由王子記首倡醵金建廟迎奉五府千歲,名為永慶宮。另一為保安宮,主祀李府千歲,創於光緒年間。里內設有文昌國民小學,原為民國55年創設歡雅國校後宅分班,後改為文昌國民小學,並附設幼稚園,提供幼兒教養服務。該里每年農曆02月至04月也會舉辦放鴿笭大賽,是農閒時期盛行於新營、鹽水及學甲的傳統民俗活動。原孫厝里內含孫厝寮及羊稠厝兩部落。據傳孫厝寮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高崎盡尾孫厝孫姓人家來此落戶開墾,後又有邱姓、蔡姓及其他姓氏遷入,逐漸形成一個部落;羊稠厝為鹽分地,農作物耕種不易,雜草叢生,是隔著八掌溪對岸的嘉義縣過路仔居民前來牧羊之地,以致有「羊欄厝」之俗稱。後見有人來此定居,部落始成。主要是陳、廖、楊、邱四大姓。至該里信仰廟宇共有兩座,分別為保聖宮,主祀孫天醫真人,據廟碑記載,清康熙年間,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的孫姓族人,自原鄉攜奉孫真人與祖師爺等神明金身來臺,初時置塾堂公厝祀之,後於民國80年建廟完成;另一為保壇宮,主祀中壇元帥。里內無設學校,早期乃請私塾老師至里內教習漢文,光復後,孫厝寮至歡雅國校(今歡雅國民小學)就讀,羊稠厝里民則至頂洲國校(今學甲區頂洲國民小學)就讀。 |
place_type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language | (空) |
denominate | (空) |
place_describe | 文昌里北邊與義中里接壤,東邊與橋南里接壤,南邊與三明里、歡雅里及三和里接壤,西邊與學甲區三慶里、嘉義縣義竹鄉東過村接壤。 |
history_describe | 依據106年3月人口統計資料,後宅里共308戶,門牌數共259個;孫厝里共213戶,門牌共201個。後宅里、孫厝里皆屬交通便利人口分散地區,戶數過少,皆未符合「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辦法」規範,進行調整。二里同位於八掌溪南側、岸內大排沿線,因地緣屬性及生活圈緊密相連,故整編為文昌里。鄰調整部分,調整前後宅里12鄰、孫厝里17鄰共29鄰,調整後文昌里共11鄰,於107年04月30日實施。 |
place_content | (空) |
map_ref | 《臺南里鄰編組及調整專書》,2018,臺南市政府民政局。 |
longtitude | 120.236 |
latitude | 23.301 |
place_name文昌里 |
place_pronounce(空) |
chinese_phonetic(空) |
common_phonetic(空) |
another_name(空) |
county臺南市 |
town鹽水區 |
village(空) |
place_mean文昌里由後宅里、孫厝里整編而成。原後宅里涵蓋後寮及番子寮二部落,有岸內大排相隔,居民世代務農,於明鄭時期鄭成功屯營拓墾於此,清時已成聚落,日治時期以稻蔗為主要作物。里內居民宗教信仰為永慶宮,主祀五府千歲,由於位處鹽水街內與南鯤鯓之間,昔時鹽水街民,每年均前往南鯤鯓迎請五府千歲回境祀奉,而後寮庄及為香路必經之地,庄內居民必以虔誠之心在路旁排案迎神奉香。後來庄內人丁漸增,境祥安民,庄民為敢謝神恩,乃於光緒16年(西元1890年)由王子記首倡醵金建廟迎奉五府千歲,名為永慶宮。另一為保安宮,主祀李府千歲,創於光緒年間。里內設有文昌國民小學,原為民國55年創設歡雅國校後宅分班,後改為文昌國民小學,並附設幼稚園,提供幼兒教養服務。該里每年農曆02月至04月也會舉辦放鴿笭大賽,是農閒時期盛行於新營、鹽水及學甲的傳統民俗活動。原孫厝里內含孫厝寮及羊稠厝兩部落。據傳孫厝寮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高崎盡尾孫厝孫姓人家來此落戶開墾,後又有邱姓、蔡姓及其他姓氏遷入,逐漸形成一個部落;羊稠厝為鹽分地,農作物耕種不易,雜草叢生,是隔著八掌溪對岸的嘉義縣過路仔居民前來牧羊之地,以致有「羊欄厝」之俗稱。後見有人來此定居,部落始成。主要是陳、廖、楊、邱四大姓。至該里信仰廟宇共有兩座,分別為保聖宮,主祀孫天醫真人,據廟碑記載,清康熙年間,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的孫姓族人,自原鄉攜奉孫真人與祖師爺等神明金身來臺,初時置塾堂公厝祀之,後於民國80年建廟完成;另一為保壇宮,主祀中壇元帥。里內無設學校,早期乃請私塾老師至里內教習漢文,光復後,孫厝寮至歡雅國校(今歡雅國民小學)就讀,羊稠厝里民則至頂洲國校(今學甲區頂洲國民小學)就讀。 |
place_type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language(空) |
denominate(空) |
place_describe文昌里北邊與義中里接壤,東邊與橋南里接壤,南邊與三明里、歡雅里及三和里接壤,西邊與學甲區三慶里、嘉義縣義竹鄉東過村接壤。 |
history_describe依據106年3月人口統計資料,後宅里共308戶,門牌數共259個;孫厝里共213戶,門牌共201個。後宅里、孫厝里皆屬交通便利人口分散地區,戶數過少,皆未符合「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辦法」規範,進行調整。二里同位於八掌溪南側、岸內大排沿線,因地緣屬性及生活圈緊密相連,故整編為文昌里。鄰調整部分,調整前後宅里12鄰、孫厝里17鄰共29鄰,調整後文昌里共11鄰,於107年04月30日實施。 |
place_content(空) |
map_ref《臺南里鄰編組及調整專書》,2018,臺南市政府民政局。 |
longtitude120.236 |
latitude23.301 |
文昌里地圖 [ 導航 ]
根據名稱 文昌里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文昌里 ...) | town: 仁愛區 | county: 基隆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文昌里名由來和位於新店里的城隍廟有關,因城隍廟內曾附祀文昌帝君,故本里取名文昌里,以示提倡文風昌盛之意。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 town: 北斗鎮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緣於當地有一文昌祠而得名。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 town: 桃園區 | county: 桃園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以本里中的文昌廟為名,本市六十九個里之一,屬市中區。本里在清代、日據初期(1904,明治37年台灣堡圖)屬桃澗堡桃園街長美街,民國35年行政區域調整,屬於桃園鎮文昌里迄今;民國60年桃園升格為縣轄市,...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 town: 苓雅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原屬正仁里,由於人口激增地區遼闊,於七十九年二月一日自該里劃分成立新里(文昌里)範圍,東起正義路建軍里,西至高速公路正道里,南以文昌路41巷為界正仁里,北迄縱貫鐵路三民區。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 town: 清水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於道光25年(1845)由地方士紳首倡興建文昌祠,又稱鰲峰書院,因此而命名為「文昌」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 town: 大同區 | county: 臺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 town: 苓雅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於民國七十年四月一日由原正義里調整行政區域,以建國路南面為界劃分為正仁里,再於民國七十八年二月分出文昌里,建軍里現今里界,北起文昌路與文昌路四十一巷,南至建國一路,東起建軍路,西至高速公路,共分為...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 地址: 延平北路4段274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社區 | 簡介: 本里有歷史悠久文昌祀故稱文昌里後里鄰重編合併入老師里為紀念文昌祀之存在稱之文昌社區發展協會 | 經度座標: 121.511861 | 緯度座標: 25.0766853 @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
town: 仁愛區 | county: 基隆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文昌里名由來和位於新店里的城隍廟有關,因城隍廟內曾附祀文昌帝君,故本里取名文昌里,以示提倡文風昌盛之意。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town: 北斗鎮 | county: 彰化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緣於當地有一文昌祠而得名。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town: 桃園區 | county: 桃園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以本里中的文昌廟為名,本市六十九個里之一,屬市中區。本里在清代、日據初期(1904,明治37年台灣堡圖)屬桃澗堡桃園街長美街,民國35年行政區域調整,屬於桃園鎮文昌里迄今;民國60年桃園升格為縣轄市,...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town: 苓雅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原屬正仁里,由於人口激增地區遼闊,於七十九年二月一日自該里劃分成立新里(文昌里)範圍,東起正義路建軍里,西至高速公路正道里,南以文昌路41巷為界正仁里,北迄縱貫鐵路三民區。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town: 清水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於道光25年(1845)由地方士紳首倡興建文昌祠,又稱鰲峰書院,因此而命名為「文昌」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town: 大同區 | county: 臺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town: 苓雅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於民國七十年四月一日由原正義里調整行政區域,以建國路南面為界劃分為正仁里,再於民國七十八年二月分出文昌里,建軍里現今里界,北起文昌路與文昌路四十一巷,南至建國一路,東起建軍路,西至高速公路,共分為...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地址: 延平北路4段274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社區 | 簡介: 本里有歷史悠久文昌祀故稱文昌里後里鄰重編合併入老師里為紀念文昌祀之存在稱之文昌社區發展協會 | 經度座標: 121.511861 | 緯度座標: 25.0766853 @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
[ 搜尋所有 文昌里 ... ]
在『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資料集內搜尋:
| town: 板橋區 | county: 新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 town: 板橋區 | county: 新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 town: 板橋區 | county: 新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 town: 大埔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 town: 大埔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 town: 大埔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村名。 |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村名。 |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來吉(Lai-jyi),昔稱「流流柴」或「朥朥枈」(約清代至日治時稱之)。係鄒族社名Lalats社的北京語譯音,原義不詳(陳國章委員)。 |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村名。本村最早被稱為「奇冷岸社」,該地形因四周高山林立,形成一盆地,狀似碗盤低而平坦,然而在這塊平坦的地面上雜草叢生、巨石遍地,放眼望去盡是個個大石頭,因地形似盤,地面上都是大石聳立其中,故開墾先民俗... |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係鄒族社名Tapangu的閩系台語譯音。達邦為人名,係來自「全仔社」,並最早砍下布農族人首級的英雄,乃被採作社名(陳國章委員)。 |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村名。樂野段的土地面積有876.7公頃,其中宜農地有54.2公頃大於宜林地(372.5公頃)。宜農地又大部分位於海拔1公尺以上,因此具有高冷地農業發展潛力,農業發展條件相當優厚。根據阿里山鄉公所的人員... |
|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光復後取其生活安定之意,故名「大同」。 |
|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取其國泰民安之意 |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意「鄒族社名Ni-yea-U-Ti-Na(Ni-ya-U-Tsi-Na)的北京語譯音」。U-Ti-Na為創社人氏(今姓溫),ni-ya為死亡之意,是故為紀念創社又死亡於此的人而命名。尼雅烏支那(Ni-... |
town: 板橋區 | county: 新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town: 板橋區 | county: 新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town: 板橋區 | county: 新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town: 大埔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town: 大埔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town: 大埔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村名。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村名。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來吉(Lai-jyi),昔稱「流流柴」或「朥朥枈」(約清代至日治時稱之)。係鄒族社名Lalats社的北京語譯音,原義不詳(陳國章委員)。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村名。本村最早被稱為「奇冷岸社」,該地形因四周高山林立,形成一盆地,狀似碗盤低而平坦,然而在這塊平坦的地面上雜草叢生、巨石遍地,放眼望去盡是個個大石頭,因地形似盤,地面上都是大石聳立其中,故開墾先民俗...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係鄒族社名Tapangu的閩系台語譯音。達邦為人名,係來自「全仔社」,並最早砍下布農族人首級的英雄,乃被採作社名(陳國章委員)。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村名。樂野段的土地面積有876.7公頃,其中宜農地有54.2公頃大於宜林地(372.5公頃)。宜農地又大部分位於海拔1公尺以上,因此具有高冷地農業發展潛力,農業發展條件相當優厚。根據阿里山鄉公所的人員... |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光復後取其生活安定之意,故名「大同」。 |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取其國泰民安之意 |
town: 阿里山鄉 | county: 嘉義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意「鄒族社名Ni-yea-U-Ti-Na(Ni-ya-U-Tsi-Na)的北京語譯音」。U-Ti-Na為創社人氏(今姓溫),ni-ya為死亡之意,是故為紀念創社又死亡於此的人而命名。尼雅烏支那(N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