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里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地政司

place_name興隆里的town是信義區, county是臺北市, place_type是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興隆里的地圖

place_name興隆里
place_pronounce(空)
chinese_phoneticXinglong Village
common_phoneticSinglong Village
another_name(空)
county臺北市
town信義區
village興隆里
place_mean(空)
place_type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language(空)
denominate(空)
place_describe東至基隆路一段中心線與興雅、西村里為界;西至光復南路中心線與大安區華聲里為界;南至基隆路一段364巷右轉無名巷(基隆路一段342號與仁愛路四段507號之間)左轉經仁愛路四段中心線分別與西村里、正和里為界;北至忠孝東路四段中心線與新仁里為界。
history_describe本里成立於民國47年7月,原行政區域包括忠孝東路四段、逸仙路、仁愛路四段、信義路四段等地。民國63年第二期行政區域調整曾將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勤工新村等地劃出;民國79年3月12日區里行政調整,復將基隆路一段、逸仙路及忠孝東路四段、光復國小及國父紀念館等劃入本里。民國92年1月16日里鄰調整,將原有18個鄰,調整為15個鄰。本里原為興雅庄的一部分,原為四四兵工廠用地,最早係日軍興建的陸軍倉庫;臺灣光復後,四四兵工廠由山東青島遷臺,即落腳於此,是故廠內員工多數是山東人。當時在工廠四周興建的員工宿舍,即四四東、南、西三個眷村。基隆路原是不到四米的無名小路,初闢於清代,為錫口、興雅、三張犁、六張犁、下內埔等庄的聯絡道路,接連汐止老街通到基隆,日治時代,路旁闢有車道(輕便路),通到三張犂吳興街山上煤礦區,光復後改名為基隆路。日軍並曾以基隆路為戰備道路,取代松山機場。
place_content(空)
map_ref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編著 ,『2003臺北區里界說』,臺北市 : 臺北市民政局,民92。
longtitude121.561
latitude25.039

place_name

興隆里

place_pronounce

(空)

chinese_phonetic

Xinglong Village

common_phonetic

Singlong Village

another_name

(空)

county

臺北市

town

信義區

village

興隆里

place_mean

(空)

place_type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language

(空)

denominate

(空)

place_describe

東至基隆路一段中心線與興雅、西村里為界;西至光復南路中心線與大安區華聲里為界;南至基隆路一段364巷右轉無名巷(基隆路一段342號與仁愛路四段507號之間)左轉經仁愛路四段中心線分別與西村里、正和里為界;北至忠孝東路四段中心線與新仁里為界。

history_describe

本里成立於民國47年7月,原行政區域包括忠孝東路四段、逸仙路、仁愛路四段、信義路四段等地。民國63年第二期行政區域調整曾將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勤工新村等地劃出;民國79年3月12日區里行政調整,復將基隆路一段、逸仙路及忠孝東路四段、光復國小及國父紀念館等劃入本里。民國92年1月16日里鄰調整,將原有18個鄰,調整為15個鄰。本里原為興雅庄的一部分,原為四四兵工廠用地,最早係日軍興建的陸軍倉庫;臺灣光復後,四四兵工廠由山東青島遷臺,即落腳於此,是故廠內員工多數是山東人。當時在工廠四周興建的員工宿舍,即四四東、南、西三個眷村。基隆路原是不到四米的無名小路,初闢於清代,為錫口、興雅、三張犁、六張犁、下內埔等庄的聯絡道路,接連汐止老街通到基隆,日治時代,路旁闢有車道(輕便路),通到三張犂吳興街山上煤礦區,光復後改名為基隆路。日軍並曾以基隆路為戰備道路,取代松山機場。

place_content

(空)

map_ref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編著 ,『2003臺北區里界說』,臺北市 : 臺北市民政局,民92。

longtitude

121.561

latitude

25.039

興隆里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興隆里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興隆里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興隆里 ...)

左營區

town: 左營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左營區古名為興隆里,為鄭成功的萬年縣治及鄭經的萬年州治之所。而興隆里為宣毅「左」鎮所墾,「左」鎮紮「營」而名為「左營」;或云紮「營」於城之「左」等說。本區背山面海,地形略如矩形。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雅里

town: 信義區 | county: 臺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

town: 太平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

town: 東勢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係採吉言佳字,祈求開墾本地一切順利。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

town: 美濃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

town: 頭份市 | county: 苗栗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上埔里

town: 頭份市 | county: 苗栗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活動中心

管理人電話: 04-22756053 | 預計收容村里: 興隆、福隆、光隆 | 適用災害類別: 水災,震災,土石流 | 臺中市太平區 | 興隆里 | 興隆路76號

@ 避難收容處所點位檔

左營區

town: 左營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左營區古名為興隆里,為鄭成功的萬年縣治及鄭經的萬年州治之所。而興隆里為宣毅「左」鎮所墾,「左」鎮紮「營」而名為「左營」;或云紮「營」於城之「左」等說。本區背山面海,地形略如矩形。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雅里

town: 信義區 | county: 臺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

town: 太平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

town: 東勢區 | county: 臺中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係採吉言佳字,祈求開墾本地一切順利。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

town: 美濃區 | county: 高雄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

town: 頭份市 | county: 苗栗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上埔里

town: 頭份市 | county: 苗栗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興隆里活動中心

管理人電話: 04-22756053 | 預計收容村里: 興隆、福隆、光隆 | 適用災害類別: 水災,震災,土石流 | 臺中市太平區 | 興隆里 | 興隆路76號

@ 避難收容處所點位檔

[ 搜尋所有 興隆里 ... ]

在『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資料集內搜尋:


與興隆里同分類的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萬生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寶厝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寶厝村的村名源自於村內最大的聚落「保長厝」

四維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由四個聚落所組成,故稱「四維」。

竹林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廣安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廣安村的村名,是由村內規模最大聚落「廣安」而來。

田厝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田厝村村名的由來,源自於村內最大聚落「田厝」得名。

崙頂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崙頂村村名的由來,源自於村內最大聚落「崙仔頂」得名。

厦北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厦南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上村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上村村的村名源自於村內最大聚落「上蚶」而得名

東角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戰後依此地東角舊稱,而命名為東角里。

晉江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沿里內聚落晉江宅而命名為晉江里。

巷口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沿用主要聚落巷口,而命名為巷口里。

中興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中興里位麻豆街區,日治時屬麻豆第六保,光復後設里。里名沿用主要聚落中巷仔之「中」字,而命之中興里。

興農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光復後依日治時期麻豆第七保而設為一里。里民以種菜為主,故里名頗有振興農業之義。

萬生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寶厝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寶厝村的村名源自於村內最大的聚落「保長厝」

四維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由四個聚落所組成,故稱「四維」。

竹林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廣安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廣安村的村名,是由村內規模最大聚落「廣安」而來。

田厝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田厝村村名的由來,源自於村內最大聚落「田厝」得名。

崙頂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崙頂村村名的由來,源自於村內最大聚落「崙仔頂」得名。

厦北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厦南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上村村

town: 萬丹鄉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上村村的村名源自於村內最大聚落「上蚶」而得名

東角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戰後依此地東角舊稱,而命名為東角里。

晉江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沿里內聚落晉江宅而命名為晉江里。

巷口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沿用主要聚落巷口,而命名為巷口里。

中興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中興里位麻豆街區,日治時屬麻豆第六保,光復後設里。里名沿用主要聚落中巷仔之「中」字,而命之中興里。

興農里

town: 麻豆區 | county: 臺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光復後依日治時期麻豆第七保而設為一里。里民以種菜為主,故里名頗有振興農業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