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影迷必看 文化部藝廊推「文學改編影視」展
- 臺文館新聞公告 @ 文化部
標題文青、影迷必看 文化部藝廊推「文學改編影視」展的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4340, 內容是文化部藝廊即日起至114年2月26日推出「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今(18)日開幕記者會,文化部長李遠、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立法委員郭昱晴、立法委員陳培瑜、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淇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華視總經理劉昌德、客家電視台長向盛言、《八尺門的辯護人》製片蔡雅霖....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4340 |
標題 | 文青、影迷必看 文化部藝廊推「文學改編影視」展 |
內容 | 文化部藝廊即日起至114年2月26日推出「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今(18)日開幕記者會,文化部長李遠、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立法委員郭昱晴、立法委員陳培瑜、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淇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華視總經理劉昌德、客家電視台長向盛言、《八尺門的辯護人》製片蔡雅霖、《花甲男孩轉大人》原著作家楊富閔等出席,邀請觀眾一同探索近10年來臺灣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多樣風貌,感受文學與影像交會所激盪出的無限創意。 身兼作家及影視工作者的文化部長李遠說,學生物出身的他,在美國留學時就體悟到,「如果沒有生活的種種壓力,討論劇本是我最快樂的事」,劇本從無到有的討論,是交換生命經驗重要的過程,「如果一生都能從事編劇的工作該有多麼美好」。李遠說,幸運地是後來的他,能從文學再走進電影工作,也在1980年代中影工作的時期,著手從提供他養份的文學出發,開啟臺灣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時代。 也曾擔任臺灣文學獎金典獎評審的李遠說,他從評審過程中看見臺灣文學作品的多元及精彩,「每一本都有改編的可能」。期待今年的臺灣文學獎頒獎,可以搭配將歷年金典獎得獎作品介紹給影視界,讓更多人看見臺灣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學、電影、戲劇作品。 臺文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示,雖然文學是靜態書寫的力量,影視是動態的呈現,但本質都是「說好一個故事」。近年改編技術由忠於原著,到融入編劇、導演的生命經驗,產生化學變化;文學本身的類型也不斷擴展,文學與影視雙向交融,攜手走向國際。陳瑩芳也預告,臺文館將於明年台北國際書展文學書區、臺南本館的特展,持續探討文學改編影視的發展。 立法委員郭昱晴分享《麻辣鮮師》是她演的第一部戲,其中甚至有兩集是由她創作,希望更多創作者投入劇本創作,進而發展出更多元的影視作品。立法委員陳培瑜表示,透過繪本往下扎根,對於提升閱讀比例相當重要,希望更多臺灣作家創作的青少年小說、繪本、漫畫等進入影視界,讓原著作家、作品能被看見。 作家楊富閔笑說,作為文學擔當,期待觀眾對於文學史的想法被打開,那麼探討文學史的作品就能被重新看見、重新詮釋,談論改編作品時也能創造新的可能性。製片蔡雅霖則表示,從作家轉換到編劇,因有空間、時間、預算的限制,需要做許多取捨;她也分享拍攝《八尺門的辯護人》時租借漁船的經驗,「文學改編影視過程很辛苦,但結尾很有趣」。 文化部表示,展覽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匯集超過20組影視劇組、導演、編劇及原著作家,共同呈現這些年來在國際影視市場上嶄露頭角的精彩劇作,展出影視作品片段、劇照及美術道具等,讓觀眾深入了解創作者背後所投入的心血,並見證他們如何大膽顛覆傳統,結合富有生命力的臺灣文學作品,重塑並延展臺灣文學獨特的生活感與勇敢創新精神,使臺灣文化屢次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臺文館指出,展覽呈現近10年來深受國人喜愛的代表作品,如《花甲男孩轉大人》、《俗女養成記》、《天橋上的魔術師》等,這些影視作品成功將臺灣文學的深刻內涵與社會脈動緊密結合,激起廣泛共鳴。《誰是被害者》、《返校》等類型文學改編作品,探討新媒體時代下網路IP的影響,反映當代創作潮流。此外,展覽還特別關注真實事件改編的趨勢,透過《風中緋櫻》、《賽德克巴萊》、《八尺門的辯護人》等作品,深入展示歷史事件在影視中的再現與反思。 歡迎文青、書迷、影迷前來參觀「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體驗臺灣文學在影像世界中再創造的精彩,也共同見證臺灣文學與影視作品躍上國際舞台的新篇章。展覽詳情請參閱臺灣文學基地官網及FB粉絲專頁。 「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 地點:文化部藝廊(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樓) 時間:即日起至114年2月26日,週一至週五09:00-18:00(週六、日及國定例假日不開放) 臺灣文學基地官網:https://tlb.nmtl.gov.tw/ 臺灣文學基地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teratureBase/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文化部長李遠(左4)、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左5)、作家楊富閔(左1)、製片蔡雅霖(左2)、策展人林欣怡(左3)、立法委員郭昱晴(右2)、立法委員陳培瑜(右1),共同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c548e047-fa10-4944-bcf9-4e12f643abbd.jpg);文化部長李遠致詞。(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ce075896-312d-4dcf-92fd-9734c575d2db.jpg);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致詞。(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fe763751-b9d8-410a-b334-fcd598e77383.jpg);國立臺灣文學館邀請臺灣文學研究出身的影視製片林欣怡擔任策展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74cf6254-7943-4ec0-b1c4-7d7549d01dd6.jpg);文化部藝廊即日起推出「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匯集超過20組影視創作團隊,展出近10年來影劇代表作品的片段、劇照及美術道具等。(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5282a82d-1a4c-4384-98e7-f81ee9711e08.jpg);文化部長李遠參觀「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並關心真實事件改編成影視作品在市場的潛力、發展進度、成效,以及對社會的影響。(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8abe1745-1b5e-414f-8040-7dc430fad3d3.jpg);策展人林欣怡(中)向文化部長李遠(右3)、立法委員郭昱晴(右1)等貴賓介紹暢銷小說IP改編的《月老》,以及將「社群互動」等網路世代特色融入改編作品的《我吃了那男孩一整(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1255fbc8-08ca-43a4-8ca8-34e897a43b6a.jpg);改編自江鵝同名散文集的《俗女養成記》在2020年成為現象級臺劇。「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展出《俗女養成記》導演筆記、導演劇本。(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64f2494c-678d-41a7-bea8-6d79d60b690f.jpg);特展展出電視劇《臺北歌手》美術設計圖稿(國立臺灣文學館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3d25301c-065a-4409-8b26-acc6c96e47fc.jpg);獲金鐘獎肯定的《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首度授權展出多樣美術道具。(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a25ddef4-30ce-418b-aaf6-2191f5522713.jpg);國立臺灣文學館「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與會貴賓大合照。(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6aec68be-038e-4275-9616-ac249dc75a7d.jpg);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4340 |
標題文青、影迷必看 文化部藝廊推「文學改編影視」展 |
內容文化部藝廊即日起至114年2月26日推出「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今(18)日開幕記者會,文化部長李遠、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立法委員郭昱晴、立法委員陳培瑜、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淇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華視總經理劉昌德、客家電視台長向盛言、《八尺門的辯護人》製片蔡雅霖、《花甲男孩轉大人》原著作家楊富閔等出席,邀請觀眾一同探索近10年來臺灣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多樣風貌,感受文學與影像交會所激盪出的無限創意。 身兼作家及影視工作者的文化部長李遠說,學生物出身的他,在美國留學時就體悟到,「如果沒有生活的種種壓力,討論劇本是我最快樂的事」,劇本從無到有的討論,是交換生命經驗重要的過程,「如果一生都能從事編劇的工作該有多麼美好」。李遠說,幸運地是後來的他,能從文學再走進電影工作,也在1980年代中影工作的時期,著手從提供他養份的文學出發,開啟臺灣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時代。 也曾擔任臺灣文學獎金典獎評審的李遠說,他從評審過程中看見臺灣文學作品的多元及精彩,「每一本都有改編的可能」。期待今年的臺灣文學獎頒獎,可以搭配將歷年金典獎得獎作品介紹給影視界,讓更多人看見臺灣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學、電影、戲劇作品。 臺文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示,雖然文學是靜態書寫的力量,影視是動態的呈現,但本質都是「說好一個故事」。近年改編技術由忠於原著,到融入編劇、導演的生命經驗,產生化學變化;文學本身的類型也不斷擴展,文學與影視雙向交融,攜手走向國際。陳瑩芳也預告,臺文館將於明年台北國際書展文學書區、臺南本館的特展,持續探討文學改編影視的發展。 立法委員郭昱晴分享《麻辣鮮師》是她演的第一部戲,其中甚至有兩集是由她創作,希望更多創作者投入劇本創作,進而發展出更多元的影視作品。立法委員陳培瑜表示,透過繪本往下扎根,對於提升閱讀比例相當重要,希望更多臺灣作家創作的青少年小說、繪本、漫畫等進入影視界,讓原著作家、作品能被看見。 作家楊富閔笑說,作為文學擔當,期待觀眾對於文學史的想法被打開,那麼探討文學史的作品就能被重新看見、重新詮釋,談論改編作品時也能創造新的可能性。製片蔡雅霖則表示,從作家轉換到編劇,因有空間、時間、預算的限制,需要做許多取捨;她也分享拍攝《八尺門的辯護人》時租借漁船的經驗,「文學改編影視過程很辛苦,但結尾很有趣」。 文化部表示,展覽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匯集超過20組影視劇組、導演、編劇及原著作家,共同呈現這些年來在國際影視市場上嶄露頭角的精彩劇作,展出影視作品片段、劇照及美術道具等,讓觀眾深入了解創作者背後所投入的心血,並見證他們如何大膽顛覆傳統,結合富有生命力的臺灣文學作品,重塑並延展臺灣文學獨特的生活感與勇敢創新精神,使臺灣文化屢次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臺文館指出,展覽呈現近10年來深受國人喜愛的代表作品,如《花甲男孩轉大人》、《俗女養成記》、《天橋上的魔術師》等,這些影視作品成功將臺灣文學的深刻內涵與社會脈動緊密結合,激起廣泛共鳴。《誰是被害者》、《返校》等類型文學改編作品,探討新媒體時代下網路IP的影響,反映當代創作潮流。此外,展覽還特別關注真實事件改編的趨勢,透過《風中緋櫻》、《賽德克巴萊》、《八尺門的辯護人》等作品,深入展示歷史事件在影視中的再現與反思。 歡迎文青、書迷、影迷前來參觀「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體驗臺灣文學在影像世界中再創造的精彩,也共同見證臺灣文學與影視作品躍上國際舞台的新篇章。展覽詳情請參閱臺灣文學基地官網及FB粉絲專頁。 「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 地點:文化部藝廊(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樓) 時間:即日起至114年2月26日,週一至週五09:00-18:00(週六、日及國定例假日不開放) 臺灣文學基地官網:https://tlb.nmtl.gov.tw/ 臺灣文學基地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teratureBase/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文化部長李遠(左4)、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左5)、作家楊富閔(左1)、製片蔡雅霖(左2)、策展人林欣怡(左3)、立法委員郭昱晴(右2)、立法委員陳培瑜(右1),共同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c548e047-fa10-4944-bcf9-4e12f643abbd.jpg);文化部長李遠致詞。(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ce075896-312d-4dcf-92fd-9734c575d2db.jpg);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致詞。(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fe763751-b9d8-410a-b334-fcd598e77383.jpg);國立臺灣文學館邀請臺灣文學研究出身的影視製片林欣怡擔任策展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74cf6254-7943-4ec0-b1c4-7d7549d01dd6.jpg);文化部藝廊即日起推出「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匯集超過20組影視創作團隊,展出近10年來影劇代表作品的片段、劇照及美術道具等。(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5282a82d-1a4c-4384-98e7-f81ee9711e08.jpg);文化部長李遠參觀「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並關心真實事件改編成影視作品在市場的潛力、發展進度、成效,以及對社會的影響。(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8abe1745-1b5e-414f-8040-7dc430fad3d3.jpg);策展人林欣怡(中)向文化部長李遠(右3)、立法委員郭昱晴(右1)等貴賓介紹暢銷小說IP改編的《月老》,以及將「社群互動」等網路世代特色融入改編作品的《我吃了那男孩一整(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1255fbc8-08ca-43a4-8ca8-34e897a43b6a.jpg);改編自江鵝同名散文集的《俗女養成記》在2020年成為現象級臺劇。「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展出《俗女養成記》導演筆記、導演劇本。(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64f2494c-678d-41a7-bea8-6d79d60b690f.jpg);特展展出電視劇《臺北歌手》美術設計圖稿(國立臺灣文學館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3d25301c-065a-4409-8b26-acc6c96e47fc.jpg);獲金鐘獎肯定的《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首度授權展出多樣美術道具。(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a25ddef4-30ce-418b-aaf6-2191f5522713.jpg);國立臺灣文學館「光浪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與會貴賓大合照。(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4340/6aec68be-038e-4275-9616-ac249dc75a7d.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