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珍貴文物捐贈臺文館 擬真複製仍可持續傳遞文字力量
- 臺文館新聞公告 @ 文化部
標題賴和珍貴文物捐贈臺文館 擬真複製仍可持續傳遞文字力量的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84631, 內容是賴和被尊為臺灣新文學之父,所留下的手稿為臺灣文學史與藝術史珍寶。今(26)日適逢賴和129歲冥誕(5月28日)前夕,由賴和長孫、也是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代表,將〈豐作〉等文物捐贈予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化部長史哲頒贈感謝狀,賴和家屬、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國家文化藝術基....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84631 |
標題 | 賴和珍貴文物捐贈臺文館 擬真複製仍可持續傳遞文字力量 |
內容 | 賴和被尊為臺灣新文學之父,所留下的手稿為臺灣文學史與藝術史珍寶。今(26)日適逢賴和129歲冥誕(5月28日)前夕,由賴和長孫、也是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代表,將〈豐作〉等文物捐贈予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化部長史哲頒贈感謝狀,賴和家屬、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淇瀁等各界貴賓出席儀式共同見證。臺文館也特別邀請鬥鬧熱走唱隊吳易叡、黃懷蒂帶來改編自賴和文學的音樂演出,溫馨動人。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在賴和先生129歲冥誕前夕及1923年「治警事件」被關押百年之際,國家能接受賴和基金會捐贈手稿原件,更顯其意義。感謝賴和基金會不僅長期為臺灣社會持續保存珍貴文物,更為整個大時代做了最具體的見證。史哲指出,從賴和經歷20天牢獄的日記及詩作,到1924年二林事件賴和深感「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的痛苦,因此有了後來的作品〈豐作〉;再至霧社事件的〈南國哀歌〉,賴和一生帶領台語現代化,可說是將「台語主流化」的重要人物,而這樣的前進更代表今天的心情,「臺灣在互相提攜下前進,終將度過彼岸」。史哲承諾,政府承接賴和手稿後,除了將以國家級博物館專業妥善保存外,也一定會努力讓賴和的文學一代一代傳下去,更將賴和在大時代底下,為臺灣底層反抗所留下的重要足跡延續下去。臺文館長林巾力表示,非常感謝賴和家屬將珍貴的文物捐贈予臺文館,臺文館與文學館家族長期合作,與賴和紀念館的合作更是密切。2020年賴和醫館的文物陸續捐贈進館;2021年出版《新編賴和全集》;2022年與臺南藝術大學展開產學合作,以擬真複製技術協助賴和紀念館的日常展示。臺文館不僅會以高規格的環境、專業的技術將文物妥善保存,更會活化運用,向大眾持續訴說賴和時代的臺灣人故事。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表示,某次大雨部分手稿因而有受潮情形,保存維護手稿對地方館舍而言是相當大的負擔,家屬在參觀過臺文館典藏環境後,共同決定將原典藏於賴和紀念館的賴和手稿原件捐贈至臺文館。他也笑說,擬真複製技術真的很厲害,將原件與複製品並置時,4、5件中他只能辨認出1件。最後,他也鼓勵作家們安心將文物交付給臺文館。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表示,賴和不只是一位醫者,更扮演臺灣新文學的先鋒,努力以文學創作改變臺灣民眾的精神文明。感謝眾多前輩當年設立基金會,讓更多致力於推廣文學、文化運動的年輕人有精神的向心力。賴和(1894-1943)是醫生與作家,曾參與臺灣文化協會,並任《臺灣民報》文藝欄編輯,積極推動臺灣新文學運動。創作文類以詩、小說為主,題材歌頌自由、平等價值,反對強權壓迫,被尊為「臺灣新文學之父」。1994年為紀念賴和百歲冥誕,由民間發起、賴和後人捐款成立賴和文教基金會。1995年進一步成立賴和紀念館,典藏完整的賴和藏書、字畫、手稿及相關文獻資料,是相當具指標性的地方文學館舍。臺文館表示,「擬真複製技術」是臺文館攜手文學館家族,共同完善臺灣文學史及藝術史脈絡的模式,在原件得以妥善保存的同時,擬真複製品也能持續傳遞作家精神與文字力量。而臺文館也長期致力於透過多元媒介向大眾推廣賴和的文學創作,曾轉譯賴和的作品,推出「驟雨」自動摺疊傘、「一桿秤仔」球棒等文創商品,期待大眾透過反覆閱讀賴和,深刻體會作家精神,時代進步的同時,更須追尋人們的幸福。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賴和家屬將原典藏於賴和紀念館的手稿〈豐作〉捐贈至國立臺灣文學館(圖為複製品)(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ed3ac219-d447-43a2-81b3-68742e405a23.jpg);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表示,在國立臺灣文學館完備的典藏環境中,相信捐贈手稿能受到妥善的保存及運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1ed0aba0-309d-4766-bc9d-adf63f87de22.jpg);賴和家屬捐贈賴和手稿予國立臺灣文學館。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左)及文化部長史哲(右)出席捐贈感謝儀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738ddadd-376a-4baf-929b-67b726d993e6.jpg);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教授羅鴻文說明擬真複製技術(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c52dd018-55bc-4d4d-91d4-b0eb94ac3a48.jpg);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表示,臺文館與賴和紀念館合作密切,近年有文物捐贈、《新編賴和全集》出版,以及與南藝大產學合作,以擬真複製技術協助賴和紀念館的日常展示。此次再度受贈手稿,將持續活化運用,向大眾持續訴說賴和時代的臺灣人故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c78d8e95-7c55-46d6-9e28-caf6ec3ac491.jpg);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表示,民間機構常受限於缺乏專業的保存系統,現在由國家級博物館的資源來典藏文物,相信能有更廣泛更深化的推廣與發展。(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4d7fcdb3-01cc-4849-94d7-7d912e2ab149.jpg);鬥鬧熱走唱隊演唱以賴和作品改編的歌曲。(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fed436be-666f-4e74-800b-4c2ce8e0d68f.jpg);國立臺灣文學館透過多元媒介推廣賴和的文學創作,2021年曾出版《新編賴和全集》,另轉譯賴和的作品,推出「驟雨」自動摺疊傘、「一桿秤仔」球棒等文創商品。(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97e4acdf-925e-433e-b3b9-4cb5fa9e0e60.jpg);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恰巧適逢賴和129歲冥誕(5月28日)前夕,讓文物捐贈更顯意義。國立臺灣文學館承接民間的心血,不只要推廣賴和在文學上造詣,更要把臺灣現代化啟蒙的見證延續下去。(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5e188333-7056-4fb2-9ee5-b1d0d767d20e.jpg);文化部長史哲(右2)、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右1)致贈感謝狀予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左2)及董事長吳潮聰(左1),感謝慨捐賴和手稿予國立臺灣文學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292e8c65-808a-4b23-80c2-3a9878593de7.jpg);(前排左起)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及創辦人賴悅顏、文化部長史哲、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與賴和家屬、文學界代表共同見證文物捐贈美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62eb1426-324a-4030-81e4-f33b90a3c72a.jpg);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84631 |
標題賴和珍貴文物捐贈臺文館 擬真複製仍可持續傳遞文字力量 |
內容賴和被尊為臺灣新文學之父,所留下的手稿為臺灣文學史與藝術史珍寶。今(26)日適逢賴和129歲冥誕(5月28日)前夕,由賴和長孫、也是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代表,將〈豐作〉等文物捐贈予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化部長史哲頒贈感謝狀,賴和家屬、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淇瀁等各界貴賓出席儀式共同見證。臺文館也特別邀請鬥鬧熱走唱隊吳易叡、黃懷蒂帶來改編自賴和文學的音樂演出,溫馨動人。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在賴和先生129歲冥誕前夕及1923年「治警事件」被關押百年之際,國家能接受賴和基金會捐贈手稿原件,更顯其意義。感謝賴和基金會不僅長期為臺灣社會持續保存珍貴文物,更為整個大時代做了最具體的見證。史哲指出,從賴和經歷20天牢獄的日記及詩作,到1924年二林事件賴和深感「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的痛苦,因此有了後來的作品〈豐作〉;再至霧社事件的〈南國哀歌〉,賴和一生帶領台語現代化,可說是將「台語主流化」的重要人物,而這樣的前進更代表今天的心情,「臺灣在互相提攜下前進,終將度過彼岸」。史哲承諾,政府承接賴和手稿後,除了將以國家級博物館專業妥善保存外,也一定會努力讓賴和的文學一代一代傳下去,更將賴和在大時代底下,為臺灣底層反抗所留下的重要足跡延續下去。臺文館長林巾力表示,非常感謝賴和家屬將珍貴的文物捐贈予臺文館,臺文館與文學館家族長期合作,與賴和紀念館的合作更是密切。2020年賴和醫館的文物陸續捐贈進館;2021年出版《新編賴和全集》;2022年與臺南藝術大學展開產學合作,以擬真複製技術協助賴和紀念館的日常展示。臺文館不僅會以高規格的環境、專業的技術將文物妥善保存,更會活化運用,向大眾持續訴說賴和時代的臺灣人故事。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表示,某次大雨部分手稿因而有受潮情形,保存維護手稿對地方館舍而言是相當大的負擔,家屬在參觀過臺文館典藏環境後,共同決定將原典藏於賴和紀念館的賴和手稿原件捐贈至臺文館。他也笑說,擬真複製技術真的很厲害,將原件與複製品並置時,4、5件中他只能辨認出1件。最後,他也鼓勵作家們安心將文物交付給臺文館。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表示,賴和不只是一位醫者,更扮演臺灣新文學的先鋒,努力以文學創作改變臺灣民眾的精神文明。感謝眾多前輩當年設立基金會,讓更多致力於推廣文學、文化運動的年輕人有精神的向心力。賴和(1894-1943)是醫生與作家,曾參與臺灣文化協會,並任《臺灣民報》文藝欄編輯,積極推動臺灣新文學運動。創作文類以詩、小說為主,題材歌頌自由、平等價值,反對強權壓迫,被尊為「臺灣新文學之父」。1994年為紀念賴和百歲冥誕,由民間發起、賴和後人捐款成立賴和文教基金會。1995年進一步成立賴和紀念館,典藏完整的賴和藏書、字畫、手稿及相關文獻資料,是相當具指標性的地方文學館舍。臺文館表示,「擬真複製技術」是臺文館攜手文學館家族,共同完善臺灣文學史及藝術史脈絡的模式,在原件得以妥善保存的同時,擬真複製品也能持續傳遞作家精神與文字力量。而臺文館也長期致力於透過多元媒介向大眾推廣賴和的文學創作,曾轉譯賴和的作品,推出「驟雨」自動摺疊傘、「一桿秤仔」球棒等文創商品,期待大眾透過反覆閱讀賴和,深刻體會作家精神,時代進步的同時,更須追尋人們的幸福。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賴和家屬將原典藏於賴和紀念館的手稿〈豐作〉捐贈至國立臺灣文學館(圖為複製品)(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ed3ac219-d447-43a2-81b3-68742e405a23.jpg);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表示,在國立臺灣文學館完備的典藏環境中,相信捐贈手稿能受到妥善的保存及運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1ed0aba0-309d-4766-bc9d-adf63f87de22.jpg);賴和家屬捐贈賴和手稿予國立臺灣文學館。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左)及文化部長史哲(右)出席捐贈感謝儀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738ddadd-376a-4baf-929b-67b726d993e6.jpg);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教授羅鴻文說明擬真複製技術(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c52dd018-55bc-4d4d-91d4-b0eb94ac3a48.jpg);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表示,臺文館與賴和紀念館合作密切,近年有文物捐贈、《新編賴和全集》出版,以及與南藝大產學合作,以擬真複製技術協助賴和紀念館的日常展示。此次再度受贈手稿,將持續活化運用,向大眾持續訴說賴和時代的臺灣人故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c78d8e95-7c55-46d6-9e28-caf6ec3ac491.jpg);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表示,民間機構常受限於缺乏專業的保存系統,現在由國家級博物館的資源來典藏文物,相信能有更廣泛更深化的推廣與發展。(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4d7fcdb3-01cc-4849-94d7-7d912e2ab149.jpg);鬥鬧熱走唱隊演唱以賴和作品改編的歌曲。(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fed436be-666f-4e74-800b-4c2ce8e0d68f.jpg);國立臺灣文學館透過多元媒介推廣賴和的文學創作,2021年曾出版《新編賴和全集》,另轉譯賴和的作品,推出「驟雨」自動摺疊傘、「一桿秤仔」球棒等文創商品。(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97e4acdf-925e-433e-b3b9-4cb5fa9e0e60.jpg);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恰巧適逢賴和129歲冥誕(5月28日)前夕,讓文物捐贈更顯意義。國立臺灣文學館承接民間的心血,不只要推廣賴和在文學上造詣,更要把臺灣現代化啟蒙的見證延續下去。(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5e188333-7056-4fb2-9ee5-b1d0d767d20e.jpg);文化部長史哲(右2)、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右1)致贈感謝狀予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左2)及董事長吳潮聰(左1),感謝慨捐賴和手稿予國立臺灣文學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292e8c65-808a-4b23-80c2-3a9878593de7.jpg);(前排左起)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及創辦人賴悅顏、文化部長史哲、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與賴和家屬、文學界代表共同見證文物捐贈美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62eb1426-324a-4030-81e4-f33b90a3c72a.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