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詩之志,文學心】李敏勇的文學之路與作品形貌,兼及社會介入 座談會
- 臺文館新聞公告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標題9月17日【詩之志,文學心】李敏勇的文學之路與作品形貌,兼及社會介入 座談會的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9687, 內容是「時代的聲音─李敏勇詩帖展」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協辦,以「鎮魂之歌」、「戒嚴風景」、「願景追尋」三個主題共49件詩帖為主體,另展出詩作、論述手稿與相關著作。藉著展覽,9月17日將邀請陳萬益教授對談,一起探討李敏勇的文學之路與作品形貌,兼及社會介入。李敏勇1947年生於高雄旗山,1960年代末開始創....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9687 |
標題 | 9月17日【詩之志,文學心】李敏勇的文學之路與作品形貌,兼及社會介入 座談會 |
內容 | 「時代的聲音─李敏勇詩帖展」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協辦,以「鎮魂之歌」、「戒嚴風景」、「願景追尋」三個主題共49件詩帖為主體,另展出詩作、論述手稿與相關著作。藉著展覽,9月17日將邀請陳萬益教授對談,一起探討李敏勇的文學之路與作品形貌,兼及社會介入。李敏勇1947年生於高雄旗山,1960年代末開始創作,在1970年加入笠詩社,詩人李敏勇是戰後臺灣文壇的中堅作家,也是活躍的文化型社會運動者,曾獲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他的文學創作關注社會,以詩為主力,也跨足小說、散文、評論、翻譯,獲評為臺灣戰後世代構築「文學山脈」的重要人物。透過文字介入社會,自身也參與公共事務,他曾於1991年,召1947年出生的藝文界、學界、政治及社運界等同齡人士組成「四七社」,投入籌備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著作《覺醒與再生》、《重建與改造》兩書,即為1990年代推動之紀錄。學者陳萬益會從那些面向來解讀李敏勇的文學之路?和他的社會介入?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前二十名入場者可獲得動物文學展精美便條紙一份。時間:9月17日(六)14:00~16:00 地點:1樓文學沙龍 主持人:蘇碩斌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與談人:陳萬益 (清華大學台文所退休教授)、李敏勇(詩人) 【與談人簡介】蘇碩斌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學術專長為文學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文化理論、臺灣文化史、臺灣都市史。 陳萬益 清華大學臺文所退休教授,研究主題與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小說、臺灣現代散文、臺灣現當代文學等。曾開設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專題研究、賴和文學專題研究、臺灣散文專題研究等課程。著有專書《于無聲處聽驚雷》、《臺灣文學論說與記憶》。編有《張文環全集》、《龍瑛宗全集》、《國民文選‧散文卷》、《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02:洪炎秋》等書。 李敏勇台灣屏東人,一九四七年生,曾為「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並在許多報紙、雜誌專欄從事文化與社會評論。出版過《雲的語言》、《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青春的腐蝕畫》、《自白書》、《一個人孤獨行走》、《美麗島詩歌》等。除了詩創作外,也出版詩解說、研究,譯讀當代世界詩,並著有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和社會評論集等九十餘冊。曾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二〇〇七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二〇二二年第四十一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空)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9687 |
標題9月17日【詩之志,文學心】李敏勇的文學之路與作品形貌,兼及社會介入 座談會 |
內容「時代的聲音─李敏勇詩帖展」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協辦,以「鎮魂之歌」、「戒嚴風景」、「願景追尋」三個主題共49件詩帖為主體,另展出詩作、論述手稿與相關著作。藉著展覽,9月17日將邀請陳萬益教授對談,一起探討李敏勇的文學之路與作品形貌,兼及社會介入。李敏勇1947年生於高雄旗山,1960年代末開始創作,在1970年加入笠詩社,詩人李敏勇是戰後臺灣文壇的中堅作家,也是活躍的文化型社會運動者,曾獲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他的文學創作關注社會,以詩為主力,也跨足小說、散文、評論、翻譯,獲評為臺灣戰後世代構築「文學山脈」的重要人物。透過文字介入社會,自身也參與公共事務,他曾於1991年,召1947年出生的藝文界、學界、政治及社運界等同齡人士組成「四七社」,投入籌備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著作《覺醒與再生》、《重建與改造》兩書,即為1990年代推動之紀錄。學者陳萬益會從那些面向來解讀李敏勇的文學之路?和他的社會介入?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前二十名入場者可獲得動物文學展精美便條紙一份。時間:9月17日(六)14:00~16:00 地點:1樓文學沙龍 主持人:蘇碩斌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與談人:陳萬益 (清華大學台文所退休教授)、李敏勇(詩人) 【與談人簡介】蘇碩斌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學術專長為文學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文化理論、臺灣文化史、臺灣都市史。 陳萬益 清華大學臺文所退休教授,研究主題與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小說、臺灣現代散文、臺灣現當代文學等。曾開設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專題研究、賴和文學專題研究、臺灣散文專題研究等課程。著有專書《于無聲處聽驚雷》、《臺灣文學論說與記憶》。編有《張文環全集》、《龍瑛宗全集》、《國民文選‧散文卷》、《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02:洪炎秋》等書。 李敏勇台灣屏東人,一九四七年生,曾為「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並在許多報紙、雜誌專欄從事文化與社會評論。出版過《雲的語言》、《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青春的腐蝕畫》、《自白書》、《一個人孤獨行走》、《美麗島詩歌》等。除了詩創作外,也出版詩解說、研究,譯讀當代世界詩,並著有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和社會評論集等九十餘冊。曾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二〇〇七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二〇二二年第四十一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