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最前衛的抗爭 我的衣裳我決定
- 臺文館新聞公告 @ 文化部
標題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最前衛的抗爭 我的衣裳我決定的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8001, 內容是2021年4月1日國立臺灣文學館在展覽室C展出「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開幕當日,臺文館長蘇碩斌說明:文學的展覽並非僅是將物件展出,策展團隊煞費苦心思考,如何呈現情感探針般的文字,雖然少了圖像式的衝擊感,但我們的目的是讓觀展者靜下心,正視文字中所包含的關懷。作家李昂應邀致詞時說....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8001 |
標題 | 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最前衛的抗爭 我的衣裳我決定 |
內容 | 2021年4月1日國立臺灣文學館在展覽室C展出「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開幕當日,臺文館長蘇碩斌說明:文學的展覽並非僅是將物件展出,策展團隊煞費苦心思考,如何呈現情感探針般的文字,雖然少了圖像式的衝擊感,但我們的目的是讓觀展者靜下心,正視文字中所包含的關懷。作家李昂應邀致詞時說:臺灣的自由跟民主讓作家能寫同志、性跟禁忌題材,疫情前赴國外演講時曾因為書寫這些題材而被客氣地請下台,感謝臺文館讓我們發聲,勇敢的作家要繼續努力,讓百花齊放的臺灣文學走上國際。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紀大偉副教授表示:很多國家的人都想知道臺灣為何可以進行女權、性別研究,希望在臺文館做到的這個展覽,可以推動更多人繼續努力向前。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王鈺婷教授說:展覽記錄女性文學發展的歷程,之後將會推出專書,期許能成為持久、永恆的能量。
本次展覽目的,意圖由性別書寫中綻放成繁花的文字裡,正視那些父權,性霸凌、性騷擾、性侵害,仍迫害著角落的玫瑰少年、房思琪們。邀請大家一同思考,走過男尊女卑、性別認同等荊棘後,如何用自由的糖衣,包裹不同的靈魂。
面對古今浩瀚的性別光譜,展場蒐羅陳列具有社會意識、反映時代的性別文本。並在各區主題規劃「女子力圖鑑」,以小專欄方式介紹每區代表性事件或女性,讓性別議題延伸,畫龍點睛。
展場內容分為五區,第一區從茂密帶刺的林投叢中看到「傳說中,女鬼享權自由」,那是一個當女鬼比當女人還有權力的年代,展示《臺灣風俗誌》、《三六九小報》及《海音詩》文稿,內容記載林投姐、陳守娘、椅仔姑等含冤而死的女性,幽冥綻放的惡之華挑戰父權中心。第二區「櫻花吹,女權種籽落土」訴說日本殖民下的壓迫與啟蒙,1926年的「自由戀愛事件」婦女共勵會的一名會員,為了追尋自由,偕同彰化街長的兒子打算私奔到上海,結果被指責為一起「淫奔事件」,引爆正反兩論文章駁火。但此時期也出現臺灣第一個女性書寫先驅團體「芸香詩社」。第三區「權威內,性別含苞萌芽」威權凜冬中,軍隊橫渡,情慾寫作、新女性主義、同志書寫卻孕育而生,例如郭良蕙敲開保守社會的《心鎖》、白先勇連載發表於《現代文學》的〈孽子〉。
來到性別意識終於有了春意的後兩區,第四區「解嚴了,性別開枝散葉」傾倒出一大櫃的同志繽紛,呈現世紀末的華麗,如李昂就以一把殺豬刀狠狠殺掉父權結構,《彩妝血祭》同時觸碰228與同志禁忌。第五區「陽光下,色彩隨性蔓延」在進入千禧年後、同婚通過下的多元風景,一切亮晃晃,不再閃躲、不再隱忍。
時至今日,文學的力量還在持續戰鬥,「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展期至2022年2月6日,為了讓每個人都可以穿上精選的外衣「做自己」,變裝成最獨一無二的個體,號召您前來觀展、一同奮戰。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展場2(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87bef1bc-bef8-4e40-9b03-321f4b76c548.jpg);展場1(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64895aea-90d1-4145-9351-2593ee31c939.jpg);合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2e1fee37-5b0a-4eb9-80cc-4b8badf57d2b.jpg);揭幕儀式(左至右)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紀大偉副教授、臺南大學性別培力與性平時間防治研究中心呂明蓁主任、作家李昂、臺文館蘇碩斌館長、清大臺灣文學研究所王鈺婷教授、成大性別與婦女中心蔡幸娟主任(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1e6afd61-b761-45b2-a90b-8e43e188fc4e.jpg);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8001 |
標題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最前衛的抗爭 我的衣裳我決定 |
內容2021年4月1日國立臺灣文學館在展覽室C展出「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開幕當日,臺文館長蘇碩斌說明:文學的展覽並非僅是將物件展出,策展團隊煞費苦心思考,如何呈現情感探針般的文字,雖然少了圖像式的衝擊感,但我們的目的是讓觀展者靜下心,正視文字中所包含的關懷。作家李昂應邀致詞時說:臺灣的自由跟民主讓作家能寫同志、性跟禁忌題材,疫情前赴國外演講時曾因為書寫這些題材而被客氣地請下台,感謝臺文館讓我們發聲,勇敢的作家要繼續努力,讓百花齊放的臺灣文學走上國際。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紀大偉副教授表示:很多國家的人都想知道臺灣為何可以進行女權、性別研究,希望在臺文館做到的這個展覽,可以推動更多人繼續努力向前。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王鈺婷教授說:展覽記錄女性文學發展的歷程,之後將會推出專書,期許能成為持久、永恆的能量。
本次展覽目的,意圖由性別書寫中綻放成繁花的文字裡,正視那些父權,性霸凌、性騷擾、性侵害,仍迫害著角落的玫瑰少年、房思琪們。邀請大家一同思考,走過男尊女卑、性別認同等荊棘後,如何用自由的糖衣,包裹不同的靈魂。
面對古今浩瀚的性別光譜,展場蒐羅陳列具有社會意識、反映時代的性別文本。並在各區主題規劃「女子力圖鑑」,以小專欄方式介紹每區代表性事件或女性,讓性別議題延伸,畫龍點睛。
展場內容分為五區,第一區從茂密帶刺的林投叢中看到「傳說中,女鬼享權自由」,那是一個當女鬼比當女人還有權力的年代,展示《臺灣風俗誌》、《三六九小報》及《海音詩》文稿,內容記載林投姐、陳守娘、椅仔姑等含冤而死的女性,幽冥綻放的惡之華挑戰父權中心。第二區「櫻花吹,女權種籽落土」訴說日本殖民下的壓迫與啟蒙,1926年的「自由戀愛事件」婦女共勵會的一名會員,為了追尋自由,偕同彰化街長的兒子打算私奔到上海,結果被指責為一起「淫奔事件」,引爆正反兩論文章駁火。但此時期也出現臺灣第一個女性書寫先驅團體「芸香詩社」。第三區「權威內,性別含苞萌芽」威權凜冬中,軍隊橫渡,情慾寫作、新女性主義、同志書寫卻孕育而生,例如郭良蕙敲開保守社會的《心鎖》、白先勇連載發表於《現代文學》的〈孽子〉。
來到性別意識終於有了春意的後兩區,第四區「解嚴了,性別開枝散葉」傾倒出一大櫃的同志繽紛,呈現世紀末的華麗,如李昂就以一把殺豬刀狠狠殺掉父權結構,《彩妝血祭》同時觸碰228與同志禁忌。第五區「陽光下,色彩隨性蔓延」在進入千禧年後、同婚通過下的多元風景,一切亮晃晃,不再閃躲、不再隱忍。
時至今日,文學的力量還在持續戰鬥,「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展期至2022年2月6日,為了讓每個人都可以穿上精選的外衣「做自己」,變裝成最獨一無二的個體,號召您前來觀展、一同奮戰。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展場2(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87bef1bc-bef8-4e40-9b03-321f4b76c548.jpg);展場1(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64895aea-90d1-4145-9351-2593ee31c939.jpg);合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2e1fee37-5b0a-4eb9-80cc-4b8badf57d2b.jpg);揭幕儀式(左至右)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紀大偉副教授、臺南大學性別培力與性平時間防治研究中心呂明蓁主任、作家李昂、臺文館蘇碩斌館長、清大臺灣文學研究所王鈺婷教授、成大性別與婦女中心蔡幸娟主任(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1e6afd61-b761-45b2-a90b-8e43e188fc4e.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