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 以文學指路,邁向和解共生
- 臺文館新聞公告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標題原來如此: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 以文學指路,邁向和解共生的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7886, 內容是展場入口 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出最新展覽「原來如此: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以「土地正義」、「語言文化」、「姓名認同」、「翻轉歷史」與「歌謠傳唱」主題,呈現原住民轉型正義議題,結合故事、歌曲的呈現形式,促使民眾省思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必要性,發出「原來如此!」的共鳴。展覽即日起展至2019年3月10日....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7886 |
標題 | 原來如此: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 以文學指路,邁向和解共生 |
內容 | 展場入口 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出最新展覽「原來如此: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以「土地正義」、「語言文化」、「姓名認同」、「翻轉歷史」與「歌謠傳唱」主題,呈現原住民轉型正義議題,結合故事、歌曲的呈現形式,促使民眾省思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必要性,發出「原來如此!」的共鳴。展覽即日起展至2019年3月10日,期盼民眾在觀展中,重新認識原住民族的歷史面貌與優美文化。
2016年以來,政府陸續推動各項有關「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工作,行政院日前亦提出《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權利回復條例草案》,期待透過各種方式,促進原住民族權益的回復與提升。然而,對大多數民眾而言,相關討論仍是嚴肅而感受不夠深刻的事,如何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共同認知問題的存在,減少差異與歧視,並進一步達成社會和解共生,仍是各方努力的目標。
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的諷刺詩〈遷村同意書〉 有鑑於此,臺文館推出原住民轉型正義議題之展覽,透過當代臺灣原住民作家的作品帶領大家思考相關議題,如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的諷刺詩〈遷村同意書〉,探討傳統領域流失的土地正義議題;乜寇‧索克魯曼的散文〈豆類媽媽傳奇〉,呈現布農族語言的豐富意涵,藉以省思族語流失的困境;瓦歷斯•諾幹組詩〈關於泰雅(Atayal)〉,以父親口吻的期許與祝禱,點出傳統姓名被剝奪所失去的文化傳承;而巴代小說〈笛鸛的尋槍巫術〉裡精彩的尋槍故事,看似奇幻的巫術場景,正是隱含著對歷史詮釋的翻轉。再以10首母語或華語演唱的原住民歌曲,呈現原住民從被採集、觀看的「他者」,進入「主體發聲」的追尋過程。
希巨‧蘇飛的木雕作品「共生─樹」 臺文館廖振富館長表示,臺文館本次特展,邀請多位鑽研原住民文學的教授參與規劃,以故事代替論述,把嚴肅沈重的議題隱含於其中。將影像、紀錄片與跨世代原住民歌謠創作,串聯各分區主題,讓原住民創作者為自己的族群命運發言。展覽也展示原住民文學發展的重要刊物、著作與大事年表,從文學出版的發展與興盛,象徵原住民族重新掌握自我詮釋權的努力,並以紐西蘭、加拿大等世界各國的原權運動案例,反思臺灣未來方向。歡迎大家前來親近文學,一同邁向和解共生的未來。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空)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127886 |
標題原來如此: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 以文學指路,邁向和解共生 |
內容展場入口 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出最新展覽「原來如此: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以「土地正義」、「語言文化」、「姓名認同」、「翻轉歷史」與「歌謠傳唱」主題,呈現原住民轉型正義議題,結合故事、歌曲的呈現形式,促使民眾省思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必要性,發出「原來如此!」的共鳴。展覽即日起展至2019年3月10日,期盼民眾在觀展中,重新認識原住民族的歷史面貌與優美文化。
2016年以來,政府陸續推動各項有關「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工作,行政院日前亦提出《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權利回復條例草案》,期待透過各種方式,促進原住民族權益的回復與提升。然而,對大多數民眾而言,相關討論仍是嚴肅而感受不夠深刻的事,如何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共同認知問題的存在,減少差異與歧視,並進一步達成社會和解共生,仍是各方努力的目標。
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的諷刺詩〈遷村同意書〉 有鑑於此,臺文館推出原住民轉型正義議題之展覽,透過當代臺灣原住民作家的作品帶領大家思考相關議題,如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的諷刺詩〈遷村同意書〉,探討傳統領域流失的土地正義議題;乜寇‧索克魯曼的散文〈豆類媽媽傳奇〉,呈現布農族語言的豐富意涵,藉以省思族語流失的困境;瓦歷斯•諾幹組詩〈關於泰雅(Atayal)〉,以父親口吻的期許與祝禱,點出傳統姓名被剝奪所失去的文化傳承;而巴代小說〈笛鸛的尋槍巫術〉裡精彩的尋槍故事,看似奇幻的巫術場景,正是隱含著對歷史詮釋的翻轉。再以10首母語或華語演唱的原住民歌曲,呈現原住民從被採集、觀看的「他者」,進入「主體發聲」的追尋過程。
希巨‧蘇飛的木雕作品「共生─樹」 臺文館廖振富館長表示,臺文館本次特展,邀請多位鑽研原住民文學的教授參與規劃,以故事代替論述,把嚴肅沈重的議題隱含於其中。將影像、紀錄片與跨世代原住民歌謠創作,串聯各分區主題,讓原住民創作者為自己的族群命運發言。展覽也展示原住民文學發展的重要刊物、著作與大事年表,從文學出版的發展與興盛,象徵原住民族重新掌握自我詮釋權的努力,並以紐西蘭、加拿大等世界各國的原權運動案例,反思臺灣未來方向。歡迎大家前來親近文學,一同邁向和解共生的未來。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