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名稱臺灣深海魚新發現 水試所發表新種深海無線鰨的更新日期是2023-04-17T07:42:00, 內容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繼2021年發表5種西太平洋淺海的無線鰨後,再次發現了一個棲息於深海的無線鰨新種。因該新物種擁有較方尖的吻部,遂命名為尖吻無線鰨(Symphurus oxyrhynchus),相關報告已於2022年9月正式於國際分類學期刊Zootaxa刊出。 水試所指出,無線鰨屬(Symp....
流水號 | 243267 |
新聞名稱 | 臺灣深海魚新發現 水試所發表新種深海無線鰨 |
連結 | 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2.aspx?n=241&s=243267 |
更新日期 | 2023-04-17T07:42:00 |
內容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繼2021年發表5種西太平洋淺海的無線鰨後,再次發現了一個棲息於深海的無線鰨新種。因該新物種擁有較方尖的吻部,遂命名為尖吻無線鰨(Symphurus oxyrhynchus),相關報告已於2022年9月正式於國際分類學期刊Zootaxa刊出。 水試所指出,無線鰨屬(Symphurus)是一群不具側線的中小型比目魚,在分類上屬舌鰨科(Cynoglossidae),即一般俗稱為牛舌及龍舌的鰨沙魚類。無線鰨廣布於全球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從淺水至1,500公尺的深海。包含本次發表的尖吻無線鰨,目前全球的無線鰨約有87種,而其中有10個物種由目前在水試所服務之李茂熒博士所命名。 尖吻無線鰨具獨特的1-2-2-1-2背鰭插入骨(ID pattern)以及3+6的身體脊椎骨模式,該項特徵僅見於印度洋的大眼無線鰨(S. macrophthalmus)及菲律賓的舒氏無線鰨(S. shultzi)。然而尖吻無線鰨與上述2物種於背鰭及臀鰭鰭條數、總脊椎骨數、眼徑大小、頭長、吻部型態等諸多特徵均存在明顯可區別的差異。 水試所表示,尖吻無線鰨為相當珍稀的物種,目前僅記錄2尾標本。李博士走訪臺日各博物館檢視樣本時注意到它們和其他無線鰨具計數形質上的差異,從而確認該2尾標本應為無線鰨新物種。該二尾標本分別採自日本的土佐灣以及臺灣的小琉球南方海域718至852公尺深的深海,由研究船以拖網捕獲。與研究船所能採樣的深度相比,一般的深海底拖漁船通常只能在600公尺以淺的漁場作業,漁獲的深海魚類也僅限於分布在200至600公尺深的物種。未來若要進一步瞭解尖吻無線鰨的族群量、生態及分布等各項相關資料,仍需仰賴研究船針對臺灣周邊深海進行更全面的探勘。 |
流水號243267 |
新聞名稱臺灣深海魚新發現 水試所發表新種深海無線鰨 |
連結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2.aspx?n=241&s=243267 |
更新日期2023-04-17T07:42:00 |
內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繼2021年發表5種西太平洋淺海的無線鰨後,再次發現了一個棲息於深海的無線鰨新種。因該新物種擁有較方尖的吻部,遂命名為尖吻無線鰨(Symphurus oxyrhynchus),相關報告已於2022年9月正式於國際分類學期刊Zootaxa刊出。 水試所指出,無線鰨屬(Symphurus)是一群不具側線的中小型比目魚,在分類上屬舌鰨科(Cynoglossidae),即一般俗稱為牛舌及龍舌的鰨沙魚類。無線鰨廣布於全球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從淺水至1,500公尺的深海。包含本次發表的尖吻無線鰨,目前全球的無線鰨約有87種,而其中有10個物種由目前在水試所服務之李茂熒博士所命名。 尖吻無線鰨具獨特的1-2-2-1-2背鰭插入骨(ID pattern)以及3+6的身體脊椎骨模式,該項特徵僅見於印度洋的大眼無線鰨(S. macrophthalmus)及菲律賓的舒氏無線鰨(S. shultzi)。然而尖吻無線鰨與上述2物種於背鰭及臀鰭鰭條數、總脊椎骨數、眼徑大小、頭長、吻部型態等諸多特徵均存在明顯可區別的差異。 水試所表示,尖吻無線鰨為相當珍稀的物種,目前僅記錄2尾標本。李博士走訪臺日各博物館檢視樣本時注意到它們和其他無線鰨具計數形質上的差異,從而確認該2尾標本應為無線鰨新物種。該二尾標本分別採自日本的土佐灣以及臺灣的小琉球南方海域718至852公尺深的深海,由研究船以拖網捕獲。與研究船所能採樣的深度相比,一般的深海底拖漁船通常只能在600公尺以淺的漁場作業,漁獲的深海魚類也僅限於分布在200至600公尺深的物種。未來若要進一步瞭解尖吻無線鰨的族群量、生態及分布等各項相關資料,仍需仰賴研究船針對臺灣周邊深海進行更全面的探勘。 |
根據名稱 臺灣深海魚新發現 水試所發表新種深海無線鰨 找到的相關資料
在『水產試驗所新聞稿』資料集內搜尋:
與臺灣深海魚新發現 水試所發表新種深海無線鰨同分類的水產試驗所新聞稿
| 更新日期: 2012-02-12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在台灣西南海域投放之中層人工浮魚礁,設置以來聚魚成效良好。 |
| 更新日期: 2012-01-12T16:00:00 | 內容: 為提供健康美味的海中蔬菜,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成功開發陸上養殖槽技術,培育海藻三寶:鮮食珍品-海葡萄、沙拉珍饈-海木耳及膠質湯物-海萵苣,已可達到每週每平方公尺2 kg以上的產量。 |
| 更新日期: 2011-12-04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依據長期現場測量結果,成功建立文蛤養殖池底土偵測技術,即文蛤池底土氧化還原電位在-200 mV以下時,表示文蛤池底底土已經惡化,應緊急進行底土改善處理,否則養殖... |
| 更新日期: 2011-11-13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完成本土性養殖鱟的鱟試劑的研發,在國內內毒素檢測試劑製造技術發展,邁出一大步。 |
| 更新日期: 2011-10-18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發不需經高溫高壓發泡之石斑魚浮性飼料製作技術,不僅可避免飼料原料中之營養素耗損,也可將易氧化油脂等營養素包覆於飼料中,提高飼料之利用率及魚肉品質。 |
| 更新日期: 2011-10-11T16:00:00 | 內容: 吳郭魚原產於非洲熱帶地區,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產養殖魚,全球有九十個以上的國家養殖吳郭魚,但絕大部分皆用於內需市場,只有中國大陸及台灣不只供應內需還有出口。 |
| 更新日期: 2011-09-28T16:00:00 | 內容: 台灣繁養殖的觀賞魚,在國際市場上非常受到歡迎。 |
| 更新日期: 2011-08-28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進行老虎斑之飼料與營養需求研究,提升飼料豆粉取代魚粉的比例,不僅可降低養殖成本,又能降低生產魚粉對於海洋環境的產生的衝擊。 |
| 更新日期: 2011-08-04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成功建立藍倒吊自然產卵並種苗繁養殖技術。 |
| 更新日期: 2011-07-10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正在積極發展魚塭養殖牡蠣新技術。 |
| 更新日期: 2011-06-14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已初步完成鱸鰻幼苗培育技術的探討,發現其鰻線在經蓄養2-3天後可開始投餵人工膏狀飼料,7天後能完成馴餌,在25-30℃水溫中,1個半月內可育成每公斤600-1,100尾的鰻苗。 |
| 更新日期: 2011-05-22T16:00:00 | 內容: 天然魷物可延緩老化和舒緩血壓。 |
| 更新日期: 2011-04-25T16:00:00 | 內容: 解決九孔苗落板及養殖九孔大量死亡問題,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利用所建立九孔分子標誌生物技術輔導業者篩選親緣較遠的養殖九孔或野生九孔,進行遠緣雜交育種,已顯著改善種苗及種貝品質,經過5年連續追踪結果,育成之幼... |
| 更新日期: 2011-04-01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在彭佳嶼西方與北方海域發現鎖管產卵場,此發現對於鎖管資源的保育與管理相當重要。 |
| 更新日期: 2011-03-07T16:00:00 | 內容: 紅色的海藻海木耳Sarcodia montagneana,為小琉球餐廳珍饈,脆黏爽口,秀色可餐,市價一台斤約180元,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已建立海木耳養殖技術,為地方特色產業注入一股很大活力。 |
更新日期: 2012-02-12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在台灣西南海域投放之中層人工浮魚礁,設置以來聚魚成效良好。 |
更新日期: 2012-01-12T16:00:00 | 內容: 為提供健康美味的海中蔬菜,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成功開發陸上養殖槽技術,培育海藻三寶:鮮食珍品-海葡萄、沙拉珍饈-海木耳及膠質湯物-海萵苣,已可達到每週每平方公尺2 kg以上的產量。 |
更新日期: 2011-12-04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依據長期現場測量結果,成功建立文蛤養殖池底土偵測技術,即文蛤池底土氧化還原電位在-200 mV以下時,表示文蛤池底底土已經惡化,應緊急進行底土改善處理,否則養殖... |
更新日期: 2011-11-13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完成本土性養殖鱟的鱟試劑的研發,在國內內毒素檢測試劑製造技術發展,邁出一大步。 |
更新日期: 2011-10-18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發不需經高溫高壓發泡之石斑魚浮性飼料製作技術,不僅可避免飼料原料中之營養素耗損,也可將易氧化油脂等營養素包覆於飼料中,提高飼料之利用率及魚肉品質。 |
更新日期: 2011-10-11T16:00:00 | 內容: 吳郭魚原產於非洲熱帶地區,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產養殖魚,全球有九十個以上的國家養殖吳郭魚,但絕大部分皆用於內需市場,只有中國大陸及台灣不只供應內需還有出口。 |
更新日期: 2011-09-28T16:00:00 | 內容: 台灣繁養殖的觀賞魚,在國際市場上非常受到歡迎。 |
更新日期: 2011-08-28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進行老虎斑之飼料與營養需求研究,提升飼料豆粉取代魚粉的比例,不僅可降低養殖成本,又能降低生產魚粉對於海洋環境的產生的衝擊。 |
更新日期: 2011-08-04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成功建立藍倒吊自然產卵並種苗繁養殖技術。 |
更新日期: 2011-07-10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正在積極發展魚塭養殖牡蠣新技術。 |
更新日期: 2011-06-14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已初步完成鱸鰻幼苗培育技術的探討,發現其鰻線在經蓄養2-3天後可開始投餵人工膏狀飼料,7天後能完成馴餌,在25-30℃水溫中,1個半月內可育成每公斤600-1,100尾的鰻苗。 |
更新日期: 2011-05-22T16:00:00 | 內容: 天然魷物可延緩老化和舒緩血壓。 |
更新日期: 2011-04-25T16:00:00 | 內容: 解決九孔苗落板及養殖九孔大量死亡問題,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利用所建立九孔分子標誌生物技術輔導業者篩選親緣較遠的養殖九孔或野生九孔,進行遠緣雜交育種,已顯著改善種苗及種貝品質,經過5年連續追踪結果,育成之幼... |
更新日期: 2011-04-01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在彭佳嶼西方與北方海域發現鎖管產卵場,此發現對於鎖管資源的保育與管理相當重要。 |
更新日期: 2011-03-07T16:00:00 | 內容: 紅色的海藻海木耳Sarcodia montagneana,為小琉球餐廳珍饈,脆黏爽口,秀色可餐,市價一台斤約180元,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已建立海木耳養殖技術,為地方特色產業注入一股很大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