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名稱水試所飼料創新製程 將益生菌抓牢牢的更新日期是2021-05-05T01:48:00, 內容是開發添加益生菌、藻類或胜肽類等原料的機能性飼料,是當前飼料工業的發展趨勢,為確保飼料的添加物活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研發油脂乳化後噴技術,將水與油兩種不同極性物質均勻混和,並妥善控制後噴溫度,成功在飼料量產過程中將益生菌噴塗於飼料表面,不僅節省養殖業者人工拌合的時間,更有效減少添加物溶失,使....
流水號 | 235372 |
新聞名稱 | 水試所飼料創新製程 將益生菌抓牢牢 |
連結 | 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2.aspx?n=241&s=235372 |
更新日期 | 2021-05-05T01:48:00 |
內容 | 開發添加益生菌、藻類或胜肽類等原料的機能性飼料,是當前飼料工業的發展趨勢,為確保飼料的添加物活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研發油脂乳化後噴技術,將水與油兩種不同極性物質均勻混和,並妥善控制後噴溫度,成功在飼料量產過程中將益生菌噴塗於飼料表面,不僅節省養殖業者人工拌合的時間,更有效減少添加物溶失,使益生菌之功效得以確實發揮。 益生菌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養殖產業,不同的益生菌功能各異,包括協助改善養殖環境,增加養殖生物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等。水試所已積極開發一系列可應用於水產養殖之乳酸菌與芽孢桿菌等益生菌,添加於飼料中投餵,具有保護養殖生物腸道健康、強化免疫力、抗病力以及促進成長、提高活存率等功效。 水產配合飼料分成粉狀、顆粒與膨化等不同型態。傳統的粉狀和顆粒飼料在水中的穩定性差、沉降速度快、飼料轉換效率不高,有容易導致飼料浪費、營養成分易溶失以及污染水質等缺點。相對的,膨化飼料在水中的穩定性良好,能長時間懸浮於水面,是一種低浪費、低污染、高轉換率、高效益,同時方便進行投餵管理的優質產品。然而膨化飼料製造過程必須先利用擠壓機加壓、揉捻,再經過蒸汽升溫熟化,因此不耐高溫高壓的益生菌通常無法在造粒製程中直接添加,而多在養殖現場溶水拌合,使其吸附於飼料表面,稍加陰乾後再行投餵,不但費時費力且其活性成分亦容易溶失。 水試所開發的油脂乳化後噴技術,在造粒乾燥後以負壓真空包埋後噴系統覆油,成功的將益生菌噴塗於飼料表面,可大幅節省人工拌合時間,並有效減少溶失,確保益生菌功效。另外,也可讓飼料的油脂含量由15% 增加至25% 以上,提升養殖魚類後段肥育效果。本方法除可應用於益生菌的添加之外,其他易受熱破壞之熱敏物質如酵素等以及無熱保護之維生素等,亦可透過油脂乳化後噴於飼料上,確保其營養成分與功效。 |
流水號235372 |
新聞名稱水試所飼料創新製程 將益生菌抓牢牢 |
連結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2.aspx?n=241&s=235372 |
更新日期2021-05-05T01:48:00 |
內容開發添加益生菌、藻類或胜肽類等原料的機能性飼料,是當前飼料工業的發展趨勢,為確保飼料的添加物活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研發油脂乳化後噴技術,將水與油兩種不同極性物質均勻混和,並妥善控制後噴溫度,成功在飼料量產過程中將益生菌噴塗於飼料表面,不僅節省養殖業者人工拌合的時間,更有效減少添加物溶失,使益生菌之功效得以確實發揮。 益生菌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養殖產業,不同的益生菌功能各異,包括協助改善養殖環境,增加養殖生物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等。水試所已積極開發一系列可應用於水產養殖之乳酸菌與芽孢桿菌等益生菌,添加於飼料中投餵,具有保護養殖生物腸道健康、強化免疫力、抗病力以及促進成長、提高活存率等功效。 水產配合飼料分成粉狀、顆粒與膨化等不同型態。傳統的粉狀和顆粒飼料在水中的穩定性差、沉降速度快、飼料轉換效率不高,有容易導致飼料浪費、營養成分易溶失以及污染水質等缺點。相對的,膨化飼料在水中的穩定性良好,能長時間懸浮於水面,是一種低浪費、低污染、高轉換率、高效益,同時方便進行投餵管理的優質產品。然而膨化飼料製造過程必須先利用擠壓機加壓、揉捻,再經過蒸汽升溫熟化,因此不耐高溫高壓的益生菌通常無法在造粒製程中直接添加,而多在養殖現場溶水拌合,使其吸附於飼料表面,稍加陰乾後再行投餵,不但費時費力且其活性成分亦容易溶失。 水試所開發的油脂乳化後噴技術,在造粒乾燥後以負壓真空包埋後噴系統覆油,成功的將益生菌噴塗於飼料表面,可大幅節省人工拌合時間,並有效減少溶失,確保益生菌功效。另外,也可讓飼料的油脂含量由15% 增加至25% 以上,提升養殖魚類後段肥育效果。本方法除可應用於益生菌的添加之外,其他易受熱破壞之熱敏物質如酵素等以及無熱保護之維生素等,亦可透過油脂乳化後噴於飼料上,確保其營養成分與功效。 |
根據名稱 水試所飼料創新製程 將益生菌抓牢牢 找到的相關資料
在『水產試驗所新聞稿』資料集內搜尋:
與水試所飼料創新製程 將益生菌抓牢牢同分類的水產試驗所新聞稿
| 更新日期: 2017-02-20T16:00:00 | 內容: 鬼頭刀 (Coryphaena hippurus) 又稱鱰魚,是臺灣東部海域最重要的經濟性魚種之一,年產值高達數億元。 |
| 更新日期: 2016-08-16T16:00:00 | 內容: 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開發「高育成節能養蟳技術模組」,節省電力73. |
| 更新日期: 2016-07-14T16:00:00 | 內容: 梓官拖網漁民在台灣西南海域約5-6海浬處(22º35’, 120 º10’)(圖1)抓到稀有的波口鱟頭鱝Rhina ancylostoma Bloch Schneider, 1801(圖2)。 |
| 更新日期: 2016-04-13T16:00:00 | 內容: 魚粉因含豐富的必需胺基酸和脂肪酸、對養殖魚類的適口性佳及易被養殖魚類吸收利用等,為水產飼料中不可或缺的蛋白源。 |
| 更新日期: 2014-02-13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歷經2年的試驗研究,成功建立淺蜊的高密度集約養殖技術及種苗量產,並確立淺蜊育成養殖操作的最適模組化規格,在2噸水體當中可成功育成約20萬顆稚貝,約可創造約... |
| 更新日期: 2014-01-12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經多年積極研發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營養需求研究,建立應用於老虎斑專用飼料的各項相關資料,有助於提升該魚種養殖產業的競爭力與價值。 |
| 更新日期: 2013-12-03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培育鰻苗的人工膏狀飼料,在鰻苗單價因天然資源短缺而高居不下的今天,以這種特殊的飼料餵食鰻苗,可有效提高鰻苗育成率和活存率,而降低鰻魚生產成本,增加鰻農的收益。 |
| 更新日期: 2013-11-07T16:00:00 | 內容: 中國傳統醫學中的草藥,長久以來除了被用來治療人類疾病外,也經常被使用於增進人體免疫及對抗疾病,所謂醫食同源即是如此。 |
| 更新日期: 2013-10-15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自海水魚養殖池中分離篩選出一株能產生高量益生素之益生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FRI MY-55,此益生菌及益生素添加於飼料中飼餵石斑... |
| 更新日期: 2013-09-17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最近針對青海菜加工上的缺點,成功的研發去除海藻苦味、改善色澤及增加製品的酥脆度等技術,開發出營養、健康、美味等符合國人健康觀念且迎合大眾口味的青海菜休閒食品,不僅製程簡單易操作,... |
| 更新日期: 2013-08-25T16:00:00 | 內容: 海鱺成長相當快速,已成為台灣箱網養殖產業的主要魚種。 |
| 更新日期: 2013-08-05T16:00:00 | 內容: 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發不需經高溫高壓發泡之石斑魚浮性飼料製作技術,不僅可避免飼料原料中之營養素耗損,也可將易氧化油脂等營養素包覆於飼料中,提高飼料之利用率及魚肉品質。 |
| 更新日期: 2013-07-09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已成功的繁殖出耐低溫之褐石斑魚(俗稱油斑)。 |
| 更新日期: 2013-06-13T16:00:00 | 內容: 傳統水產養殖均以大量換水來維持池水水質的穩定,大量換水不但造成大量的地下水的使用、廢水的排放,而且容易引進病原體。 |
| 更新日期: 2013-04-30T16:00:00 | 內容: 在一般的海洋環境,海水表層因為浮游植物生長利用,營養鹽含量通常是不足或貧乏的,而海底的營養鹽則相當豐富,如果有湧升流將深處的營養鹽不斷的送到海洋表層,此區域的基礎生產力會大大提高,也會形成良好的漁場。 |
更新日期: 2017-02-20T16:00:00 | 內容: 鬼頭刀 (Coryphaena hippurus) 又稱鱰魚,是臺灣東部海域最重要的經濟性魚種之一,年產值高達數億元。 |
更新日期: 2016-08-16T16:00:00 | 內容: 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開發「高育成節能養蟳技術模組」,節省電力73. |
更新日期: 2016-07-14T16:00:00 | 內容: 梓官拖網漁民在台灣西南海域約5-6海浬處(22º35’, 120 º10’)(圖1)抓到稀有的波口鱟頭鱝Rhina ancylostoma Bloch Schneider, 1801(圖2)。 |
更新日期: 2016-04-13T16:00:00 | 內容: 魚粉因含豐富的必需胺基酸和脂肪酸、對養殖魚類的適口性佳及易被養殖魚類吸收利用等,為水產飼料中不可或缺的蛋白源。 |
更新日期: 2014-02-13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歷經2年的試驗研究,成功建立淺蜊的高密度集約養殖技術及種苗量產,並確立淺蜊育成養殖操作的最適模組化規格,在2噸水體當中可成功育成約20萬顆稚貝,約可創造約... |
更新日期: 2014-01-12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經多年積極研發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營養需求研究,建立應用於老虎斑專用飼料的各項相關資料,有助於提升該魚種養殖產業的競爭力與價值。 |
更新日期: 2013-12-03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培育鰻苗的人工膏狀飼料,在鰻苗單價因天然資源短缺而高居不下的今天,以這種特殊的飼料餵食鰻苗,可有效提高鰻苗育成率和活存率,而降低鰻魚生產成本,增加鰻農的收益。 |
更新日期: 2013-11-07T16:00:00 | 內容: 中國傳統醫學中的草藥,長久以來除了被用來治療人類疾病外,也經常被使用於增進人體免疫及對抗疾病,所謂醫食同源即是如此。 |
更新日期: 2013-10-15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自海水魚養殖池中分離篩選出一株能產生高量益生素之益生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FRI MY-55,此益生菌及益生素添加於飼料中飼餵石斑... |
更新日期: 2013-09-17T16:00:00 | 內容: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最近針對青海菜加工上的缺點,成功的研發去除海藻苦味、改善色澤及增加製品的酥脆度等技術,開發出營養、健康、美味等符合國人健康觀念且迎合大眾口味的青海菜休閒食品,不僅製程簡單易操作,... |
更新日期: 2013-08-25T16:00:00 | 內容: 海鱺成長相當快速,已成為台灣箱網養殖產業的主要魚種。 |
更新日期: 2013-08-05T16:00:00 | 內容: 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發不需經高溫高壓發泡之石斑魚浮性飼料製作技術,不僅可避免飼料原料中之營養素耗損,也可將易氧化油脂等營養素包覆於飼料中,提高飼料之利用率及魚肉品質。 |
更新日期: 2013-07-09T16:00:00 | 內容: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已成功的繁殖出耐低溫之褐石斑魚(俗稱油斑)。 |
更新日期: 2013-06-13T16:00:00 | 內容: 傳統水產養殖均以大量換水來維持池水水質的穩定,大量換水不但造成大量的地下水的使用、廢水的排放,而且容易引進病原體。 |
更新日期: 2013-04-30T16:00:00 | 內容: 在一般的海洋環境,海水表層因為浮游植物生長利用,營養鹽含量通常是不足或貧乏的,而海底的營養鹽則相當豐富,如果有湧升流將深處的營養鹽不斷的送到海洋表層,此區域的基礎生產力會大大提高,也會形成良好的漁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