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
- 國家人權博物館新聞專區 @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主標題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的公告日期是2024.11.12, 內容簡述是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自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2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展出,由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薛化元擔任策展人,搭配真實人物故事轉譯為展覽內容,期盼透過展覽,提供國人了解何為「黑名單」制度及其運作方式,進一步認識威權統治時期對於人身自由的迫害,以及當時許多海外「政治....

公告日期2024.11.12
頁面網址https://www.nhrm.gov.tw/w/nhrm/News_24111217363774558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自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2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展出,由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薛化元擔任策展人,搭配真實人物故事轉譯為展覽內容,期盼透過展覽,提供國人了解何為「黑名單」制度及其運作方式,進一步認識威權統治時期對於人身自由的迫害,以及當時許多海外「政治難民」想方設法「突破封鎖線」闖關,只為回到臺灣,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爭取民主自由而發聲。

 

今(12)日開幕典禮,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立法委員張雅琳、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策展人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薛化元;臺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陳中統、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潘信行;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張則周、伍國首、高金郎;政治受難者家屬黃春蘭、歐陽煇美;錫安山教會代表林麗真;曾經的「黑名單」人士,包含李錦容、毛清芬、羅福全、艾琳達等出席。

 

典禮在資深音樂人王明哲演唱其所創作的歌曲《故鄉的月較圓》和《永遠的故鄉》中揭開序幕,這兩首歌是王明哲特別為那些曾經流亡海外的黑名單人士所創作,深刻地表達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與無奈。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對家園的懷念,讓人感受到流亡者不斷湧現的情感和對故土的依戀;不僅是對個人經歷的抒發,更是對失去自由的深刻反思與思考。透過王明哲的歌曲演唱,喚起在場所有人對自由、回歸和家園的深刻反思。

 

策展人薛化元致詞時表示,「黑名單」的存在與運作,牽涉人民的入出境及居住遷徙自由,是臺灣歷史上相當重要的人權課題之一。這次的特展奠基在2022年出版的《戰後「黑名單」問題之調查研究》專書研究基礎上,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規劃「上鎖的國度」、「禁止『過關』的人」、「突破封鎖線」、「黑名單的終結?」4大展區,期待讓更多不了解「黑名單」的社會大眾及青年學子,不忘過去前輩們的努力,了解今日的民主人權其實得來不易。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致詞時表示,很高興人權館肩負人權推廣的責任,將黑名單這一作為過去政府控制社會言論和思想的方法,再次帶入大眾視野。王時思提到,必須讓這些歷史也存在人們的記憶裡,「只有更多人了解當時的歷史,才能理解臺灣今日的民主自由是多麼難能可貴」。王時思引用王明哲「希望臺灣成為地球的花園」演唱的歌詞,期待所有人都能記取歷史教訓,傳承守護,讓臺灣這座地球花園能夠四季長青,不因任何外在威脅而被消失。

 

人權館表示,過去臺灣在威權統治時期,曾以國家安全為由,透過行政命令與行政裁量,在外交與情治體系相互配合下,限制國人出境與入境的權利,交織成「黑名單」的巨大網羅。當時,國、內外有許多「黑名單」人士,發起返鄉運動,並積極爭取人身自由的權利,正因為有許多在暗路負重前行的人權先行者,終讓臺灣的「黑名單」時代正式走入歷史,一步一腳印走出臺灣現今自由民主的國度。

 

特展結合歷史情境及互動裝置,以人物故事文本串聯,提供觀眾沉浸式的觀展體驗,每位進入的觀眾皆可在入口處抽取人物小卡,在進入猶如真實場景的「證照查驗台」後,便可開啟「黑名單」的探索之旅。另一可看點為首次公開呈現的甲資、乙資名單,以及由多個單位提供的珍貴展品,包含王育德前往日本時的手提箱、印製《鄉訊》的鋼板印刷機、黑名單面具,以及彭明敏闖關出境的變裝假髮、義肢、側背包及眼鏡等,透過真實物件,提供更具有共感性的參訪體驗。

 

《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邀請民眾關注威權統治時期「黑名單」的人身自由問題,反思轉型正義對於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與意義,後續將有4場專題講座陸續登場。更多特展及系列活動詳細資訊,請鎖定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臉書專頁

 

【突破封鎖線戰後黑名單特展】

日期:2024年11月13日(三)至2025年10月12日(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

休園日:週一休園,如遇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日均正常開園,惟於假日之次日補休園。除夕、春節初一及初二休園

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手工藝工場(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

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

主標題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
類別新聞專區

公告日期

2024.11.12

頁面網址

https://www.nhrm.gov.tw/w/nhrm/News_24111217363774558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自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2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展出,由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薛化元擔任策展人,搭配真實人物故事轉譯為展覽內容,期盼透過展覽,提供國人了解何為「黑名單」制度及其運作方式,進一步認識威權統治時期對於人身自由的迫害,以及當時許多海外「政治難民」想方設法「突破封鎖線」闖關,只為回到臺灣,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爭取民主自由而發聲。

 

今(12)日開幕典禮,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立法委員張雅琳、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策展人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薛化元;臺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陳中統、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潘信行;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張則周、伍國首、高金郎;政治受難者家屬黃春蘭、歐陽煇美;錫安山教會代表林麗真;曾經的「黑名單」人士,包含李錦容、毛清芬、羅福全、艾琳達等出席。

 

典禮在資深音樂人王明哲演唱其所創作的歌曲《故鄉的月較圓》和《永遠的故鄉》中揭開序幕,這兩首歌是王明哲特別為那些曾經流亡海外的黑名單人士所創作,深刻地表達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與無奈。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對家園的懷念,讓人感受到流亡者不斷湧現的情感和對故土的依戀;不僅是對個人經歷的抒發,更是對失去自由的深刻反思與思考。透過王明哲的歌曲演唱,喚起在場所有人對自由、回歸和家園的深刻反思。

 

策展人薛化元致詞時表示,「黑名單」的存在與運作,牽涉人民的入出境及居住遷徙自由,是臺灣歷史上相當重要的人權課題之一。這次的特展奠基在2022年出版的《戰後「黑名單」問題之調查研究》專書研究基礎上,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規劃「上鎖的國度」、「禁止『過關』的人」、「突破封鎖線」、「黑名單的終結?」4大展區,期待讓更多不了解「黑名單」的社會大眾及青年學子,不忘過去前輩們的努力,了解今日的民主人權其實得來不易。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致詞時表示,很高興人權館肩負人權推廣的責任,將黑名單這一作為過去政府控制社會言論和思想的方法,再次帶入大眾視野。王時思提到,必須讓這些歷史也存在人們的記憶裡,「只有更多人了解當時的歷史,才能理解臺灣今日的民主自由是多麼難能可貴」。王時思引用王明哲「希望臺灣成為地球的花園」演唱的歌詞,期待所有人都能記取歷史教訓,傳承守護,讓臺灣這座地球花園能夠四季長青,不因任何外在威脅而被消失。

 

人權館表示,過去臺灣在威權統治時期,曾以國家安全為由,透過行政命令與行政裁量,在外交與情治體系相互配合下,限制國人出境與入境的權利,交織成「黑名單」的巨大網羅。當時,國、內外有許多「黑名單」人士,發起返鄉運動,並積極爭取人身自由的權利,正因為有許多在暗路負重前行的人權先行者,終讓臺灣的「黑名單」時代正式走入歷史,一步一腳印走出臺灣現今自由民主的國度。

 

特展結合歷史情境及互動裝置,以人物故事文本串聯,提供觀眾沉浸式的觀展體驗,每位進入的觀眾皆可在入口處抽取人物小卡,在進入猶如真實場景的「證照查驗台」後,便可開啟「黑名單」的探索之旅。另一可看點為首次公開呈現的甲資、乙資名單,以及由多個單位提供的珍貴展品,包含王育德前往日本時的手提箱、印製《鄉訊》的鋼板印刷機、黑名單面具,以及彭明敏闖關出境的變裝假髮、義肢、側背包及眼鏡等,透過真實物件,提供更具有共感性的參訪體驗。

 

《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邀請民眾關注威權統治時期「黑名單」的人身自由問題,反思轉型正義對於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與意義,後續將有4場專題講座陸續登場。更多特展及系列活動詳細資訊,請鎖定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臉書專頁

 

【突破封鎖線戰後黑名單特展】

日期:2024年11月13日(三)至2025年10月12日(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

休園日:週一休園,如遇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日均正常開園,惟於假日之次日補休園。除夕、春節初一及初二休園

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手工藝工場(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

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

主標題

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

類別

新聞專區

根據名稱 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 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 找到的相關資料

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

上版日期: 2024/11/12 下午 06:22:00 | 內容: 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自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2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展出,由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薛化元擔任策展人,搭配真實人物故事轉譯為展覽內容,期盼透過展覽,提供國人...

@ 文化新聞稿

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

上版日期: 2024/11/12 下午 06:22:00 | 內容: 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自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2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展出,由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薛化元擔任策展人,搭配真實人物故事轉譯為展覽內容,期盼透過展覽,提供國人...

@ 文化新聞稿

[ 搜尋所有 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 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 ... ]

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新聞專區』資料集內搜尋:


與挑戰白色年代的黑色禁錮 人權館推出《突破封鎖線 戰後黑名單特展》同分類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新聞專區

2024臺灣人權國際影展首度舉辦人權短片甄選 盼擴大社會參與 以影像力量傳遞人權價值

公告日期: 2024.10.14 | 內容簡述: 為鼓勵社會大眾參與討論人權議題,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024)年搭配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首度舉辦人權短片甄選活動,並於昨(13)日舉辦頒獎典禮暨放映座談,由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策展人范情、導演黃惠偵...

人權教育繪本成果發表會 以圖文畫話心中的人權故事

公告日期: 2024.10.12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本(12)日在景美園區兵舍5舉辦第五屆「畫話一座島的故事: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成果發表會暨人權繪本交流座談,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繪本工作者陳玉金、16組創...

與自由樂讀 人權故事車前往臺北市金華國小 從繪本看世界認識兒童人權的真諦

公告日期: 2024.10.08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於10月7日、8日進駐臺北市金華國民小學,並以「兒童人權」為題,為國小學童精選多樣繪本與童書著作;8日並邀請國家人權博物館「兒童人權學習基地...

人權館駐館藝術家利格拉樂·阿𡠄創作分享會 探尋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的生命記憶 挖掘歷史縫隙裡的故事

公告日期: 2024.10.05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今(5)日下午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服務中心2樓舉辦第四屆(2023-2024年)駐館藝術家利格拉樂·阿𡠄(Liglav A-wu,漢名高振蕙)創作分享會,邀請知名作家楊...

白恐受難者顏世鴻前輩高齡98歲辭世 《青島東路三號》專著銘記不義遺址歷史教訓

公告日期: 2024.10.01 | 內容簡述: 白恐紀實巨著《青島東路三號》作者、高齡98歲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顏世鴻前輩,9月27日凌晨不幸辭世,人權館聞訊後敬表感念與不捨,除已向家屬表達關懷慰問,並將積極協調海巡署於顏世鴻前輩當年被延訓的小琉球...

人權影展特映《生命有愛》 紀錄片導演與主角阿布萊許出席座談 疾呼戰爭的殘酷 所有生命都應被尊重與保護 籲正視對正義尊嚴人權和平的捍衛

公告日期: 2024.09.27 | 內容簡述: 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中,備受關注的紀錄片《生命有愛》於27日晚在光點華山電影館進行特映活動,邀請到導演塔爾.芭達(Tal Barda)及影片主角,巴勒斯坦裔加拿大醫師伊澤爾丁.阿布萊許(Izzel...

人權館推出紐西蘭原住民主題特展 透過影像呈現毛利人追求歷史正義之路

公告日期: 2024.09.24 | 內容簡述: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4)日舉辦《真誠守護:紐西蘭原住民族歷史正義的銀幕敘事》特展開幕典禮。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田秋堇、葉大華、紀惠容、鴻義章;立法委員陳...

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盛大登場 用影像照見人權之路 反思性別平權的多種實踐

公告日期: 2024.09.19 | 內容簡述: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今(19)日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開幕,由菲裔美籍紀錄片導演雷蒙娜.狄亞茲(Ramona Diaz)的《粉紅革命》(And So It Begins)為影...

探索桃園泰雅族人權歷史路徑 體驗白色恐怖原住民受難者樂信.瓦旦的生命故事

公告日期: 2024.09.14 | 內容簡述: 為響應文化部「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政策,鼓勵青年學子認識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及相關史蹟點,共感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歷程,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別針對16到22歲之青年舉辦「2024年桃園泰雅族人權史蹟踏查」...

人權館駐館藝術家黃崇凱駐館期間創作《反重力》出版 虛實交錯 魔幻重現七〇年代歷史樣貌

公告日期: 2024.09.14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第二屆(2020-2021年)駐館藝術家黃崇凱駐館創作《反重力》,於9月出版,並於今(14)日下午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服務中心2樓舉辦新書講座,邀請人權館館長洪世芳、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等...

人權教育繪本《發現》新書發表會 寫繪威權體制封藏傷痕 開啟記憶對話

公告日期: 2024.09.07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蔚藍文化出版社攜手合作,出版人權教育繪本《發現》,並於今(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蔚藍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廖志墭、作者陳威諺,以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欽生、簡中生前...

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寬裕辭世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公告日期: 2024.09.06 | 內容簡述: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蔡寬裕前輩於昨(5)日辭世,享耆壽92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深感哀悼與不捨,並表示,蔡寬裕前輩以「說故事的人」傳承歷史真相,積極督促政府落實轉型正義,推動政治受難者平反工作,為白色恐怖...

人權館「時空偵探✦歷史調查團」探索臺中 解讀政治檔案 走讀人權歷史場址

公告日期: 2024.08.03 | 內容簡述: 為提升社會大眾對政治檔案的認識與應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合作,推出「時空偵探✦歷史調查團」系列活動,從8月起至10月中旬,在臺中、臺北、新北、臺南、宜蘭等地舉辦五場政治檔案解讀研...

綠島園區仲夏人權電影院 邀請大家一起尋找湯德章 看見人權的可貴

公告日期: 2024.07.21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7月20日於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舉辦「人權電影院—《尋找湯德章》」紀錄片放映活動,邀請綠島在地居民及遊客一同觀影,園區主任李誌勝也出席活動,與現場觀眾一同致敬這位人權先烈。&...

人權館厚實政治檔案研究 建置國家人權記憶庫 深化轉型正義基礎

公告日期: 2024.07.15 | 內容簡述: 今天是解嚴三十七週年的日子,賴清德總統在行政院長卓榮泰陪同下,前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視察「政治檔案條例」新制施行以來的概況,以深入瞭解目前政治檔案徵集、開放與應用成果,並揭示未來政治檔案應該以公...

2024臺灣人權國際影展首度舉辦人權短片甄選 盼擴大社會參與 以影像力量傳遞人權價值

公告日期: 2024.10.14 | 內容簡述: 為鼓勵社會大眾參與討論人權議題,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024)年搭配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首度舉辦人權短片甄選活動,並於昨(13)日舉辦頒獎典禮暨放映座談,由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策展人范情、導演黃惠偵...

人權教育繪本成果發表會 以圖文畫話心中的人權故事

公告日期: 2024.10.12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本(12)日在景美園區兵舍5舉辦第五屆「畫話一座島的故事: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成果發表會暨人權繪本交流座談,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繪本工作者陳玉金、16組創...

與自由樂讀 人權故事車前往臺北市金華國小 從繪本看世界認識兒童人權的真諦

公告日期: 2024.10.08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於10月7日、8日進駐臺北市金華國民小學,並以「兒童人權」為題,為國小學童精選多樣繪本與童書著作;8日並邀請國家人權博物館「兒童人權學習基地...

人權館駐館藝術家利格拉樂·阿𡠄創作分享會 探尋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的生命記憶 挖掘歷史縫隙裡的故事

公告日期: 2024.10.05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今(5)日下午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服務中心2樓舉辦第四屆(2023-2024年)駐館藝術家利格拉樂·阿𡠄(Liglav A-wu,漢名高振蕙)創作分享會,邀請知名作家楊...

白恐受難者顏世鴻前輩高齡98歲辭世 《青島東路三號》專著銘記不義遺址歷史教訓

公告日期: 2024.10.01 | 內容簡述: 白恐紀實巨著《青島東路三號》作者、高齡98歲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顏世鴻前輩,9月27日凌晨不幸辭世,人權館聞訊後敬表感念與不捨,除已向家屬表達關懷慰問,並將積極協調海巡署於顏世鴻前輩當年被延訓的小琉球...

人權影展特映《生命有愛》 紀錄片導演與主角阿布萊許出席座談 疾呼戰爭的殘酷 所有生命都應被尊重與保護 籲正視對正義尊嚴人權和平的捍衛

公告日期: 2024.09.27 | 內容簡述: 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中,備受關注的紀錄片《生命有愛》於27日晚在光點華山電影館進行特映活動,邀請到導演塔爾.芭達(Tal Barda)及影片主角,巴勒斯坦裔加拿大醫師伊澤爾丁.阿布萊許(Izzel...

人權館推出紐西蘭原住民主題特展 透過影像呈現毛利人追求歷史正義之路

公告日期: 2024.09.24 | 內容簡述: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4)日舉辦《真誠守護:紐西蘭原住民族歷史正義的銀幕敘事》特展開幕典禮。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田秋堇、葉大華、紀惠容、鴻義章;立法委員陳...

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盛大登場 用影像照見人權之路 反思性別平權的多種實踐

公告日期: 2024.09.19 | 內容簡述: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今(19)日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開幕,由菲裔美籍紀錄片導演雷蒙娜.狄亞茲(Ramona Diaz)的《粉紅革命》(And So It Begins)為影...

探索桃園泰雅族人權歷史路徑 體驗白色恐怖原住民受難者樂信.瓦旦的生命故事

公告日期: 2024.09.14 | 內容簡述: 為響應文化部「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政策,鼓勵青年學子認識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及相關史蹟點,共感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歷程,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別針對16到22歲之青年舉辦「2024年桃園泰雅族人權史蹟踏查」...

人權館駐館藝術家黃崇凱駐館期間創作《反重力》出版 虛實交錯 魔幻重現七〇年代歷史樣貌

公告日期: 2024.09.14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第二屆(2020-2021年)駐館藝術家黃崇凱駐館創作《反重力》,於9月出版,並於今(14)日下午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服務中心2樓舉辦新書講座,邀請人權館館長洪世芳、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等...

人權教育繪本《發現》新書發表會 寫繪威權體制封藏傷痕 開啟記憶對話

公告日期: 2024.09.07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蔚藍文化出版社攜手合作,出版人權教育繪本《發現》,並於今(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蔚藍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廖志墭、作者陳威諺,以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欽生、簡中生前...

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寬裕辭世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公告日期: 2024.09.06 | 內容簡述: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蔡寬裕前輩於昨(5)日辭世,享耆壽92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深感哀悼與不捨,並表示,蔡寬裕前輩以「說故事的人」傳承歷史真相,積極督促政府落實轉型正義,推動政治受難者平反工作,為白色恐怖...

人權館「時空偵探✦歷史調查團」探索臺中 解讀政治檔案 走讀人權歷史場址

公告日期: 2024.08.03 | 內容簡述: 為提升社會大眾對政治檔案的認識與應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合作,推出「時空偵探✦歷史調查團」系列活動,從8月起至10月中旬,在臺中、臺北、新北、臺南、宜蘭等地舉辦五場政治檔案解讀研...

綠島園區仲夏人權電影院 邀請大家一起尋找湯德章 看見人權的可貴

公告日期: 2024.07.21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7月20日於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舉辦「人權電影院—《尋找湯德章》」紀錄片放映活動,邀請綠島在地居民及遊客一同觀影,園區主任李誌勝也出席活動,與現場觀眾一同致敬這位人權先烈。&...

人權館厚實政治檔案研究 建置國家人權記憶庫 深化轉型正義基礎

公告日期: 2024.07.15 | 內容簡述: 今天是解嚴三十七週年的日子,賴清德總統在行政院長卓榮泰陪同下,前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視察「政治檔案條例」新制施行以來的概況,以深入瞭解目前政治檔案徵集、開放與應用成果,並揭示未來政治檔案應該以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