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館舉辦「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線上工作坊 國際藝文人士和人權組織齊聚一堂 探討藝術與人權
- 國家人權博物館新聞專區 @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主標題人權館舉辦「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線上工作坊 國際藝文人士和人權組織齊聚一堂 探討藝術與人權的公告日期是2024.06.05, 內容簡述是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年與美國筆會風險藝術家聯繫組織(Artists at Risk Connection)攜手合作,將舉辦「過去、現在與未來: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主題工作坊。為響應本次工作坊,人權館於5月29日及6月5日安排兩場線上工作坊,邀請來自臺灣及亞太地區的作家、藝術家、導演及策展人,分享如何利....

公告日期2024.06.05
頁面網址https://www.nhrm.gov.tw/w/nhrm/News_24060521435200682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年與美國筆會風險藝術家聯繫組織(Artists at Risk Connection)攜手合作,將舉辦「過去、現在與未來: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主題工作坊。為響應本次工作坊,人權館於5月29日及6月5日安排兩場線上工作坊,邀請來自臺灣及亞太地區的作家、藝術家、導演及策展人,分享如何利用藝術作為人權倡議的工具,促進藝術和人權的交流與合作。

 

5月29日先以「臺灣經驗出發-臺灣如何面對和撫平過往的歷史傷痛」為主題,邀請白色恐怖受難者、現任總統府資政的姚嘉文先生,分享創作歷程。姚資政指出,《台灣七色記》是他身陷囹圄期間的創作,藉由歷史小說的形式寄寓心志,相較之下,出獄後所寫的《第一法庭》則能大開大闔地抒發,不再需要隱藏心思。藝術家蔡海如女士則分享,如何利用各種形式的創作來回顧家族歷史、再現記憶,並串聯白色恐怖受難者子女,共同透過藝術來發聲,進而讓外界也能深入了解白色恐怖事件的存在與對社會的影響性。長期致力於以戲劇結合社會議題的同黨劇團團長邱安忱先生則認為,布袋戲是一種能夠串聯過去與現在的獨特媒介,通過戲偶做為橋樑嫁接,與觀眾產生共鳴,使得歷史不再遙遠。

 

6月5日則從臺灣擴展至國際,邀請國際講者分享策展人和藝術家如何處理複雜的人權議題。澳洲國家博物館資深策展人Craig Middleton表示,他在規劃與LGBTIQ+議題相關的展覽時,會和同事不斷探問究竟想透過展覽和藏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進而思索如何在制度化的博物館中賦予這些展品意義。他指出,博物館工作者應打破博物館制度化的概念,思考如何對主題進行共融。女性之聲總監Pooja Pant指出,尼泊爾女性經常遭受到性別暴力的威脅,處境艱困,而在女性之聲所策劃的影像展覽中,攝影師關注的不僅是受害者,亦是對類似處境受害者的關懷。記取歷史教訓是邁向未來的關鍵,這些影像也如同史料,保存和記錄下這些事件。泰國宋卡王子大學視覺藝術系助理教授、同時是帕塔尼藝術空間總監的Jehabdulloh Jehsorhoh,他強調,在抗爭中除了拿起槍,藝術也能同樣表達他們堅定的立場。帕塔尼藝術空間完全是靠自己和朋友一磚一瓦共同打造,不僅是一個藝術抗爭的場域,也為民眾提供一個分享人權侵害的經歷和創傷的空間。

 

人權館長期致力於以多元方式推廣人權教育,透過綠島人權藝術季、人權藝術生活節和國際人權影展等藝術活動,提供藝術創作者表達對人權的關注和呼籲的發聲平台,更將人權議題帶入公眾視野,深植於日常生活。接下來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主題實體工作坊,將於6月18日至19日,由風險藝術家聯繫組織與人權館合作辦理,將探討藝術家所面臨的風險以及社會可能給予的支持體制,邀請各界共同探討人權議題,深化對人權的認識和想像,一起為迎接更美好無懼的未來努力。

主標題人權館舉辦「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線上工作坊 國際藝文人士和人權組織齊聚一堂 探討藝術與人權
類別新聞專區

公告日期

2024.06.05

頁面網址

https://www.nhrm.gov.tw/w/nhrm/News_24060521435200682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年與美國筆會風險藝術家聯繫組織(Artists at Risk Connection)攜手合作,將舉辦「過去、現在與未來: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主題工作坊。為響應本次工作坊,人權館於5月29日及6月5日安排兩場線上工作坊,邀請來自臺灣及亞太地區的作家、藝術家、導演及策展人,分享如何利用藝術作為人權倡議的工具,促進藝術和人權的交流與合作。

 

5月29日先以「臺灣經驗出發-臺灣如何面對和撫平過往的歷史傷痛」為主題,邀請白色恐怖受難者、現任總統府資政的姚嘉文先生,分享創作歷程。姚資政指出,《台灣七色記》是他身陷囹圄期間的創作,藉由歷史小說的形式寄寓心志,相較之下,出獄後所寫的《第一法庭》則能大開大闔地抒發,不再需要隱藏心思。藝術家蔡海如女士則分享,如何利用各種形式的創作來回顧家族歷史、再現記憶,並串聯白色恐怖受難者子女,共同透過藝術來發聲,進而讓外界也能深入了解白色恐怖事件的存在與對社會的影響性。長期致力於以戲劇結合社會議題的同黨劇團團長邱安忱先生則認為,布袋戲是一種能夠串聯過去與現在的獨特媒介,通過戲偶做為橋樑嫁接,與觀眾產生共鳴,使得歷史不再遙遠。

 

6月5日則從臺灣擴展至國際,邀請國際講者分享策展人和藝術家如何處理複雜的人權議題。澳洲國家博物館資深策展人Craig Middleton表示,他在規劃與LGBTIQ+議題相關的展覽時,會和同事不斷探問究竟想透過展覽和藏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進而思索如何在制度化的博物館中賦予這些展品意義。他指出,博物館工作者應打破博物館制度化的概念,思考如何對主題進行共融。女性之聲總監Pooja Pant指出,尼泊爾女性經常遭受到性別暴力的威脅,處境艱困,而在女性之聲所策劃的影像展覽中,攝影師關注的不僅是受害者,亦是對類似處境受害者的關懷。記取歷史教訓是邁向未來的關鍵,這些影像也如同史料,保存和記錄下這些事件。泰國宋卡王子大學視覺藝術系助理教授、同時是帕塔尼藝術空間總監的Jehabdulloh Jehsorhoh,他強調,在抗爭中除了拿起槍,藝術也能同樣表達他們堅定的立場。帕塔尼藝術空間完全是靠自己和朋友一磚一瓦共同打造,不僅是一個藝術抗爭的場域,也為民眾提供一個分享人權侵害的經歷和創傷的空間。

 

人權館長期致力於以多元方式推廣人權教育,透過綠島人權藝術季、人權藝術生活節和國際人權影展等藝術活動,提供藝術創作者表達對人權的關注和呼籲的發聲平台,更將人權議題帶入公眾視野,深植於日常生活。接下來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主題實體工作坊,將於6月18日至19日,由風險藝術家聯繫組織與人權館合作辦理,將探討藝術家所面臨的風險以及社會可能給予的支持體制,邀請各界共同探討人權議題,深化對人權的認識和想像,一起為迎接更美好無懼的未來努力。

主標題

人權館舉辦「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線上工作坊 國際藝文人士和人權組織齊聚一堂 探討藝術與人權

類別

新聞專區

根據名稱 人權館舉辦 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 線上工作坊 國際藝文人士和人權組織齊聚一堂 探討藝術與人權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人權館舉辦 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 線上工作坊 國際藝文人士和人權組織齊聚一堂 探討藝術與人權 資料。

[ 搜尋所有 人權館舉辦 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 線上工作坊 國際藝文人士和人權組織齊聚一堂 探討藝術與人權 ... ]

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新聞專區』資料集內搜尋:


與人權館舉辦「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線上工作坊 國際藝文人士和人權組織齊聚一堂 探討藝術與人權同分類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新聞專區

2024人權故事車首站前進臺灣大學 邀請陳列分享歷史記憶書寫經驗

公告日期: 2024.05.25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於5月23日正式啟動,展開全臺20場校園巡迴,首站抵達國立臺灣大學,並於昨(24)日在文學院演講廳舉辦講座,邀請以《殘骸書》獲得2023臺灣...

519白恐記憶日宣示大會活動 多元形式擴展社會參與 銘記歷史 以反省實踐對抗遺忘

公告日期: 2024.05.19 | 內容簡述: 今(19)日為行政院核定後首次的「白色恐怖記憶日」,由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等民間團體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共同舉辦「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宣示大會暨人權...

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 踏尋當年受難足跡

公告日期: 2024.05.18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在5月16至18日舉辦「2024年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邀請政治受難者及家屬重返綠島,包括五十年代受難者張則周、陳顯宗、楊田郎前輩,及陳欽生、劉秀明、丁振隆、董自得、...

綠島園區「新生訓導處」與「綠洲山莊」不義遺址標示系統揭牌 期盼不義遺址成為臺灣共同記憶

公告日期: 2024.05.17 | 內容簡述: 1951年5月17日首批政治受難者在綠島中寮港登島,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別在今(17)日選在綠島紀念園區舉辦「綠洲山莊(原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和「新生訓導處(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綠島)」2處不...

白恐記憶 重返綠島 追思難友 音樂饗人權

公告日期: 2024.05.16 | 內容簡述: 為傳承威權時期歷史以及政治受難者的生命記憶,並紀念首批政治犯大規模登陸綠島的日子(1951年5月17日),國家人權博物館於5月16至18日舉辦「2024年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邀請...

「在綠島,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特展 八位臺灣當代創作者詮釋曹開數字詩與歐陽劍華畫作 以藝術記憶白恐受難者

公告日期: 2024.05.16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3年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深受觀眾迴響的「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特展,將於2024年5月17日起移展至綠島,以「在綠島,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為名,展至10月13日。本次參展藝術家...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國家人權博物館將舉辦系列活動 以多元形式傳遞歷史記憶 深化人權理念

公告日期: 2024.05.08 | 內容簡述: 行政院因應民間團體倡議於今(113)年4月18日核定每年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為形塑公共記憶、反省威權歷史、促進社會凝聚共識,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自4月26日起,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戒嚴...

國家人權博物館展示典藏大樓修增建工程啟動 今舉行開工典禮

公告日期: 2024.04.18 | 內容簡述: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辦理「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修增建工程」今(18)日舉行開工祈福儀式,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文化部長史哲、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關懷團體(協會)代...

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24年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

公告日期: 2024.03.23 | 內容簡述: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3)日上午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行「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文化部長史哲、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副處長石樸、槍決...

文化部舉辦《尋找湯德章》紀錄片特映會 以行動支持臺灣電影 以歷史追尋認識臺灣的土地

公告日期: 2024.03.20 | 內容簡述: 為讓更多民眾認識一生致力於追求公平正義與伸張人權的湯德章,知曉其因為二二八事件而殞落的生命背後的故事,並且以行動支持臺灣電影,文化部今(20)日於臺北市西門町真善美劇院舉辦紀錄片《尋找湯德章》特映會,...

贈衣憶景 行過民主血淚 珍惜自由的可貴 人權館獲田秋堇監委捐贈典藏文物

公告日期: 2024.03.14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洪世芳館長於今(14)日赴監察院拜會田秋堇委員,並接受田秋堇委員捐贈其於1980年2月28日林宅血案發生當日所著之外套,作為威權統治時期社會重大案件之見證。 林宅血案發生於美麗...

臺加學者交流人權議題 探討加拿大《戰爭措施法》和臺灣戒嚴法制歷史及影響

公告日期: 2024.03.10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加拿大歷史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合作,推出「遺失的自由──加拿大《戰爭措施法》」特展,今(10)日舉行專題講座,由歷史學...

「族群文化實踐與轉型正義對話」國際論壇開幕 落實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對話與實踐

公告日期: 2024.03.09 | 內容簡述: 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及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共同舉辦的「族群文化實踐與轉型正義對話」國際論壇,今(9)日上午在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登場,邀請來自紐西蘭、加拿大、澳洲等4位國外專家學者,與國內專...

臺加攜手探討傷痕歷史 《戰爭措施法》特展於人權館展出 回顧公民自由路上的奮鬥

公告日期: 2024.03.07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合作,推出由加拿大歷史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策劃之「遺失的自由──《戰爭措施法》」特展,今(7)日起至9月8日於國家人權博...

人權館不義遺址標示系統接力揭牌 盼大眾銘記威權侵害人權歷史場址

公告日期: 2024.02.26 | 內容簡述: 為促使社會大眾認識威權統治時期政府侵害人權的歷史場址,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6)日下午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不義遺址標示系統揭牌典禮」,文化部長史哲、政務次長王時思、總統府資政姚嘉文、行政院人權暨...

2024人權故事車首站前進臺灣大學 邀請陳列分享歷史記憶書寫經驗

公告日期: 2024.05.25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於5月23日正式啟動,展開全臺20場校園巡迴,首站抵達國立臺灣大學,並於昨(24)日在文學院演講廳舉辦講座,邀請以《殘骸書》獲得2023臺灣...

519白恐記憶日宣示大會活動 多元形式擴展社會參與 銘記歷史 以反省實踐對抗遺忘

公告日期: 2024.05.19 | 內容簡述: 今(19)日為行政院核定後首次的「白色恐怖記憶日」,由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等民間團體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共同舉辦「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宣示大會暨人權...

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 踏尋當年受難足跡

公告日期: 2024.05.18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在5月16至18日舉辦「2024年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邀請政治受難者及家屬重返綠島,包括五十年代受難者張則周、陳顯宗、楊田郎前輩,及陳欽生、劉秀明、丁振隆、董自得、...

綠島園區「新生訓導處」與「綠洲山莊」不義遺址標示系統揭牌 期盼不義遺址成為臺灣共同記憶

公告日期: 2024.05.17 | 內容簡述: 1951年5月17日首批政治受難者在綠島中寮港登島,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別在今(17)日選在綠島紀念園區舉辦「綠洲山莊(原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和「新生訓導處(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綠島)」2處不...

白恐記憶 重返綠島 追思難友 音樂饗人權

公告日期: 2024.05.16 | 內容簡述: 為傳承威權時期歷史以及政治受難者的生命記憶,並紀念首批政治犯大規模登陸綠島的日子(1951年5月17日),國家人權博物館於5月16至18日舉辦「2024年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邀請...

「在綠島,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特展 八位臺灣當代創作者詮釋曹開數字詩與歐陽劍華畫作 以藝術記憶白恐受難者

公告日期: 2024.05.16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3年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深受觀眾迴響的「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特展,將於2024年5月17日起移展至綠島,以「在綠島,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為名,展至10月13日。本次參展藝術家...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國家人權博物館將舉辦系列活動 以多元形式傳遞歷史記憶 深化人權理念

公告日期: 2024.05.08 | 內容簡述: 行政院因應民間團體倡議於今(113)年4月18日核定每年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為形塑公共記憶、反省威權歷史、促進社會凝聚共識,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自4月26日起,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戒嚴...

國家人權博物館展示典藏大樓修增建工程啟動 今舉行開工典禮

公告日期: 2024.04.18 | 內容簡述: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辦理「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修增建工程」今(18)日舉行開工祈福儀式,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文化部長史哲、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關懷團體(協會)代...

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24年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

公告日期: 2024.03.23 | 內容簡述: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3)日上午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行「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文化部長史哲、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副處長石樸、槍決...

文化部舉辦《尋找湯德章》紀錄片特映會 以行動支持臺灣電影 以歷史追尋認識臺灣的土地

公告日期: 2024.03.20 | 內容簡述: 為讓更多民眾認識一生致力於追求公平正義與伸張人權的湯德章,知曉其因為二二八事件而殞落的生命背後的故事,並且以行動支持臺灣電影,文化部今(20)日於臺北市西門町真善美劇院舉辦紀錄片《尋找湯德章》特映會,...

贈衣憶景 行過民主血淚 珍惜自由的可貴 人權館獲田秋堇監委捐贈典藏文物

公告日期: 2024.03.14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洪世芳館長於今(14)日赴監察院拜會田秋堇委員,並接受田秋堇委員捐贈其於1980年2月28日林宅血案發生當日所著之外套,作為威權統治時期社會重大案件之見證。 林宅血案發生於美麗...

臺加學者交流人權議題 探討加拿大《戰爭措施法》和臺灣戒嚴法制歷史及影響

公告日期: 2024.03.10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加拿大歷史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合作,推出「遺失的自由──加拿大《戰爭措施法》」特展,今(10)日舉行專題講座,由歷史學...

「族群文化實踐與轉型正義對話」國際論壇開幕 落實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對話與實踐

公告日期: 2024.03.09 | 內容簡述: 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及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共同舉辦的「族群文化實踐與轉型正義對話」國際論壇,今(9)日上午在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登場,邀請來自紐西蘭、加拿大、澳洲等4位國外專家學者,與國內專...

臺加攜手探討傷痕歷史 《戰爭措施法》特展於人權館展出 回顧公民自由路上的奮鬥

公告日期: 2024.03.07 | 內容簡述: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合作,推出由加拿大歷史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策劃之「遺失的自由──《戰爭措施法》」特展,今(7)日起至9月8日於國家人權博...

人權館不義遺址標示系統接力揭牌 盼大眾銘記威權侵害人權歷史場址

公告日期: 2024.02.26 | 內容簡述: 為促使社會大眾認識威權統治時期政府侵害人權的歷史場址,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6)日下午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不義遺址標示系統揭牌典禮」,文化部長史哲、政務次長王時思、總統府資政姚嘉文、行政院人權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