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臺灣文學主題展」前進美國 作家陳栢青加州大學三分校開講
- 臺文館新聞公告 @ 文化部
標題臺文館「臺灣文學主題展」前進美國 作家陳栢青加州大學三分校開講的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7327, 內容是國立臺灣文學館11月13日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舉辦「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暨臺灣文學中英譯書展開幕儀式,洛杉磯臺灣書院簡德源主任、亞洲太平洋中心代理主任郭安瑞(Andrea Goldman)教授、亞洲語言文化系副主任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及訪問學者暨兼任助理教授高....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7327 |
標題 | 臺文館「臺灣文學主題展」前進美國 作家陳栢青加州大學三分校開講 |
內容 | 國立臺灣文學館11月13日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舉辦「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暨臺灣文學中英譯書展開幕儀式,洛杉磯臺灣書院簡德源主任、亞洲太平洋中心代理主任郭安瑞(Andrea Goldman)教授、亞洲語言文化系副主任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及訪問學者暨兼任助理教授高幼蘋皆出席參與,也吸引許多當地觀眾參加。這是今年繼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澳洲墨爾本大學後,臺文館再次與各國頂尖大學合作展現臺灣文學的豐碩成果。 臺文館長陳瑩芳表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均有臺灣研究中心,與臺灣學術界互動密切,能與兩校中心主任廖炳惠教授及姜學豪教授合作,是難能可貴的機緣,感謝洛杉磯臺灣書院的協助,在洛杉磯分校(UCLA)展出近年臺灣文學中英譯作品及「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以性別、飲食書寫、女性文學、原住民文學等不同主題展現臺灣文學的豐富面貌。 配合這次展覽,甫獲「2024第四屆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的作家陳栢青也應臺文館之邀,於11月11至15日分別前往加州大學三個分校進行四場講座,與當地師生及聽眾互動熱烈。 11月11日於聖地牙哥分校主講「從臺灣鬼到臺灣魂」,分享他對近年臺灣鬼片的特色觀察,總結臺灣鬼片的公式,以及故事背後的當代生活焦慮,和臺灣鬼體現出的臺灣性。13日至14日前往洛杉磯分校,13日以「我如何受臺灣電影啟發並運用於寫作中」為題,從臺灣電影《藍色大門》、《女朋友男朋友》、《誰先愛上他的》、《親愛的房客》說起,暢談臺灣電影所帶給他的養分及靈感。陳栢青演講後與高幼蘋兼任助理教授對談,除了更深入探討臺灣電影中的時間脈絡與歷史背景外,亦談論到美國柯林頓總統的政策如何影響臺灣的兵役問題等等,進而跟聽眾分享他的當兵及個人成長經驗。由於部分聽眾是高老師華語電影與華人文化課的學生,陳栢青所談論的內容與課程內容有所呼應,因此聽眾發問踴躍且涉及方向甚廣,歡笑與驚呼聲不斷。 14日則與華語電影與文學的專家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對談「我的寫作生涯」,陳栢青談到身為解嚴後的作家群與上一代作家的差異,白先勇、林懷民、陳雪、紀大偉等作家所帶給他的靈感及養分,也分享最新小說集《髒東西》的創作心路歷程,最後論及對今年臺灣文壇的觀察。 15日在聖塔芭芭拉分校的酷兒論壇中主講「臺灣同志文學時區校準」,論及同志文學中主人翁心理上的時間感。陳栢青由白先勇《臺北人》開篇首句話「尹雪豔總也不老」開場,說到早年臺灣同志文學的主人翁年紀總不老,因為還沒有老就因為愛滋、自殺、他殺而去世。而隨著同志散文的大量出現,其日常性分散了本來以小說作為同志文學主幹所散發的致命悲劇和戲劇化過程。 巡迴演講結束後,陳栢青談到,「我本來以為自己是為了介紹臺灣而去,但其實在與聽眾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這趟旅程是對自己認知的一次重新挑戰和重組」,他提及「關於臺灣的電影和文學發展,很多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只要有一點點的差別,就會截然不同。例如民主的進程不一樣,社會發展的脈絡不同,就不會是現在這樣,我也就不可能站在這裡談論同志可以婚姻,以及臺灣的同志如何改變時間感,甚至去談作為少數族群,如何無傷而且勇敢的長大。正是透過這次訪問,透過意見的交換,才讓我重新發現,現在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多不容易。那構成我們有多獨特。」陳栢青也指出,臺文館舉辦「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把臺灣帶向世界,但真正的收穫是,當從世界回來的時候,帶回了什麼。那正是這次各方協助下,特展豐盛的收穫。 臺灣文學中英譯書展作品《尋琴記》、《鬼地方》、《傀儡花》、《單車失竊記》、《巨流河》、《鱷魚手記》、《複眼人》、《玉山魂》、《獵人學校》等30本書,將在明年4月於聖地牙哥分校(UCSD)Geisel圖書館展出一個月,並於展出結束後致贈聖地牙哥分校臺灣研究中心典藏。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左起)洛杉磯臺灣書院簡德源主任、UCLA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作家陳栢青、訪問學者暨兼任助理教授高幼蘋於展覽前合影。(Kitty Yang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ec372f2a-961a-4e6d-b231-3827f4221893.jpg);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展出之臺灣文學中英譯書展。(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a4573eea-0a07-4d7d-b766-fcc7a4d701ad.jpg);UCLA訪問學者暨兼任助理教授高幼蘋於課堂上與陳栢青對談及回應聽眾的發問。(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713dc5b6-54b6-4351-953a-e1b3840ad4af.jpg);陳栢青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和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對談。(Kitty Yang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433c136f-1fc9-488c-90be-b79a9fe6c701.jpg);陳栢青(前排右2)與臺灣研究中心主任廖炳惠教授(前排右3)等貴賓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演講後合影。(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a9a740b6-1d1f-4a03-ac22-df6ba5f41603.jpg);陳栢青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分享臺灣鬼片特色觀察。(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40f27158-300e-41de-a423-5ad339e08ce2.jpg);陳栢青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分享臺灣同志文學中的時間感。(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724674f6-bae1-42af-8422-4c6639d52ace.jpg);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臺灣研究中心姜學豪教授(後排左3)、陳栢青(後排左4)及與會貴賓於演講後合影。(曾秀萍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9999312e-8192-4c77-9f10-fefd07acb798.jpg);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7327 |
標題臺文館「臺灣文學主題展」前進美國 作家陳栢青加州大學三分校開講 |
內容國立臺灣文學館11月13日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舉辦「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暨臺灣文學中英譯書展開幕儀式,洛杉磯臺灣書院簡德源主任、亞洲太平洋中心代理主任郭安瑞(Andrea Goldman)教授、亞洲語言文化系副主任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及訪問學者暨兼任助理教授高幼蘋皆出席參與,也吸引許多當地觀眾參加。這是今年繼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澳洲墨爾本大學後,臺文館再次與各國頂尖大學合作展現臺灣文學的豐碩成果。 臺文館長陳瑩芳表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均有臺灣研究中心,與臺灣學術界互動密切,能與兩校中心主任廖炳惠教授及姜學豪教授合作,是難能可貴的機緣,感謝洛杉磯臺灣書院的協助,在洛杉磯分校(UCLA)展出近年臺灣文學中英譯作品及「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以性別、飲食書寫、女性文學、原住民文學等不同主題展現臺灣文學的豐富面貌。 配合這次展覽,甫獲「2024第四屆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的作家陳栢青也應臺文館之邀,於11月11至15日分別前往加州大學三個分校進行四場講座,與當地師生及聽眾互動熱烈。 11月11日於聖地牙哥分校主講「從臺灣鬼到臺灣魂」,分享他對近年臺灣鬼片的特色觀察,總結臺灣鬼片的公式,以及故事背後的當代生活焦慮,和臺灣鬼體現出的臺灣性。13日至14日前往洛杉磯分校,13日以「我如何受臺灣電影啟發並運用於寫作中」為題,從臺灣電影《藍色大門》、《女朋友男朋友》、《誰先愛上他的》、《親愛的房客》說起,暢談臺灣電影所帶給他的養分及靈感。陳栢青演講後與高幼蘋兼任助理教授對談,除了更深入探討臺灣電影中的時間脈絡與歷史背景外,亦談論到美國柯林頓總統的政策如何影響臺灣的兵役問題等等,進而跟聽眾分享他的當兵及個人成長經驗。由於部分聽眾是高老師華語電影與華人文化課的學生,陳栢青所談論的內容與課程內容有所呼應,因此聽眾發問踴躍且涉及方向甚廣,歡笑與驚呼聲不斷。 14日則與華語電影與文學的專家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對談「我的寫作生涯」,陳栢青談到身為解嚴後的作家群與上一代作家的差異,白先勇、林懷民、陳雪、紀大偉等作家所帶給他的靈感及養分,也分享最新小說集《髒東西》的創作心路歷程,最後論及對今年臺灣文壇的觀察。 15日在聖塔芭芭拉分校的酷兒論壇中主講「臺灣同志文學時區校準」,論及同志文學中主人翁心理上的時間感。陳栢青由白先勇《臺北人》開篇首句話「尹雪豔總也不老」開場,說到早年臺灣同志文學的主人翁年紀總不老,因為還沒有老就因為愛滋、自殺、他殺而去世。而隨著同志散文的大量出現,其日常性分散了本來以小說作為同志文學主幹所散發的致命悲劇和戲劇化過程。 巡迴演講結束後,陳栢青談到,「我本來以為自己是為了介紹臺灣而去,但其實在與聽眾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這趟旅程是對自己認知的一次重新挑戰和重組」,他提及「關於臺灣的電影和文學發展,很多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只要有一點點的差別,就會截然不同。例如民主的進程不一樣,社會發展的脈絡不同,就不會是現在這樣,我也就不可能站在這裡談論同志可以婚姻,以及臺灣的同志如何改變時間感,甚至去談作為少數族群,如何無傷而且勇敢的長大。正是透過這次訪問,透過意見的交換,才讓我重新發現,現在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多不容易。那構成我們有多獨特。」陳栢青也指出,臺文館舉辦「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把臺灣帶向世界,但真正的收穫是,當從世界回來的時候,帶回了什麼。那正是這次各方協助下,特展豐盛的收穫。 臺灣文學中英譯書展作品《尋琴記》、《鬼地方》、《傀儡花》、《單車失竊記》、《巨流河》、《鱷魚手記》、《複眼人》、《玉山魂》、《獵人學校》等30本書,將在明年4月於聖地牙哥分校(UCSD)Geisel圖書館展出一個月,並於展出結束後致贈聖地牙哥分校臺灣研究中心典藏。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左起)洛杉磯臺灣書院簡德源主任、UCLA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作家陳栢青、訪問學者暨兼任助理教授高幼蘋於展覽前合影。(Kitty Yang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ec372f2a-961a-4e6d-b231-3827f4221893.jpg);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展出之臺灣文學中英譯書展。(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a4573eea-0a07-4d7d-b766-fcc7a4d701ad.jpg);UCLA訪問學者暨兼任助理教授高幼蘋於課堂上與陳栢青對談及回應聽眾的發問。(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713dc5b6-54b6-4351-953a-e1b3840ad4af.jpg);陳栢青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和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對談。(Kitty Yang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433c136f-1fc9-488c-90be-b79a9fe6c701.jpg);陳栢青(前排右2)與臺灣研究中心主任廖炳惠教授(前排右3)等貴賓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演講後合影。(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a9a740b6-1d1f-4a03-ac22-df6ba5f41603.jpg);陳栢青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分享臺灣鬼片特色觀察。(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40f27158-300e-41de-a423-5ad339e08ce2.jpg);陳栢青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分享臺灣同志文學中的時間感。(高幼蘋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724674f6-bae1-42af-8422-4c6639d52ace.jpg);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臺灣研究中心姜學豪教授(後排左3)、陳栢青(後排左4)及與會貴賓於演講後合影。(曾秀萍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7327/9999312e-8192-4c77-9f10-fefd07acb798.jpg); |